完善我国物流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2022-09-11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年) 》, 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 已迈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为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完善法规制度是实现中长期规划的保障措施之一。

一、外国物流业法律制度的研究

(一) 美国

美国历史上没有制定物流专门法, 而是针对物流行业涉及的不同环节、多个领域分别立法。物流业是复合型产业, 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 分别立法提高了规范性和专业性。美国物流法律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时期的早期立法阶段 (1776-1886年) 、联邦管制的初期立法阶段 (1887-1920年) 、全面管制的立法阶段 (1921-1975年) 和放松管制的立法阶段 (1976-至今) 。先后通过了《铁路复苏和规章制度改革法》、《联邦航空法》、《航空线解除管制法》、《汽车承运人规章制度改革和现代化法案》、《斯塔格司铁路法》、《机场航空通道改善法》和《卡车运输行业规章制度改革法案》等。1

(二) 日本

日本政府顺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 高度重视绿色物流, 并通过立法手段保证其实施。1992年通过的《物流效率化法》提高了物流效率, 降低了物流成本。此外, 该法的颁布减少了物流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政府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提供执法依据。2

(三) 加拿大

加拿大对本国物流企业的管理并不是由单一的部门或机构负责, 而是由运输部和运输署分担职责, 两个部门共同管理而又彼此独立。前者是立法者, 负责制定法规并做出立法解释, 使抽象的法条更易被大众尤其是物流行业从业者所认可和接受。后者除了负责对各级物流管理部门调控, 统一调度全国的物流资源, 还有权对物流行业的经济纠纷进行调解或者仲裁, 并依职权发放从业资格证。3

二、我国物流业法律制度的现状

(一) 缺乏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尚没有制定《物流法》, 国家现代物流标准只有《物流术语》。物流基本法是该领域内最高法律效力的体现, 应规定主体资格、活动原则等基本内容。其缺失使我国物流监管法律制度的权威性、统一性和协调性降低, 不利于物流行业长远而健康发展。物流行业涉及的领域虽多, 但仍需要对各个环节、多个方面在制度上, 进行专门而系统地宏观调整和规制。

(二) 监管体系混乱

现代物流的发展, 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限制, 由一个部门或机构统筹管理。但是,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管理权限分属于商务部、交通部、民航总局等部门, 发展呈现出明显部门化特征。这种管理模式阻碍了对物流业的统筹规划, 降低了物流效率, 造成了资源浪费。与此同时, 物流行业存在跨越不同空间的情况。由于各地立法水平、经济水平、和物流行业发展程度不一致, 地方性的物流法规内容不一, 甚至相互冲突。这些问题容易造成物流行业从业者难以全面掌握物流法律规范的局面, 在法律适用上造成困扰。4

(三) 部分物流法律法规层次低, 法律效力较低

我国现行法律的渊源除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外, 还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而有关于物流行业的法律制度多以“条列”、“规定”、“办法”所表现, 虽在司法、执法实践中有重要影响, 但其法律效力等级低, 生效范围和适用范围有限。

(四) 物流法律法规滞后性、真空性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新业态不断出现, 随之而来的情况与问题要求相关立法工作与时俱进。一方面, 我国现行的部分物流法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与日新月异的物流业不相符合。绿色物流所要求的环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可以找到依据, 资源问题则散见于各种法律规定。现行规定不仅难以查询, 而且缺乏物流行业的针对性。

另一方面, 物流立法的很多领域还存在空白。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向。比如, 现代物流要求规范市场秩序, 然而我国在物流市场制度和企业资质方面没有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5

三、我国物流业立法的完善

(一) 加强物流业宏观调控立法

基本法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即短期内环境有所变化, 也无需进行大规模修订。这就要求立法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经验,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 短期内难以制定物流基本法。现阶段需要加强对物流业的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 开展综合性法律的立法准备工作, 在此基础上择机研究制订物流业基本法。

(二) 完善物流法律体系建设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重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城市之间的协调工作, 相关立法人员应当定期对现有和物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归并, 将分散的条文规章集中编制, 及时废止过时的条文, 增补新条文。对于相互矛盾且冲突的法条, 应结合实际, 重新修订。如果层次低、效力低的法规和规章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 则应由享有较高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并正式颁布。6

(三) 加强重点领域法制建设

我国物流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在市场准入方面应加强管制。要想建立健全的物流市场必须从源头抓起, 市场准入是国家对市场最基本的、初始的干预。相关部门应通过立法明确从事物流经营活动的主体的资格、设立条件和程序, 提高进入物流市场的门槛。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与人身及财产息息相关。物流行业涉及的主体多、环节多, 缺乏监管易引发连锁反应。政府应先做到有法可依, 制定相关法规, 对企业和个人的物流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保障各物流活动参与者的合法利益, 也为后期的执法提供依据。

(四) 加强物流行业自律

物流行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多, 建立物流行业协会, 有利于加强行业自律, 对于提升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进而提高整个物流业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国家的职能不断转变, 管理也更多的停留在宏观层面, 具有局限性。此时行业协会可以发挥其指导、监督与协调作用, 及时解决行业内的争议与纠纷。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崛起和经济体制的转变, 现有的物流法律制度已无法切实保障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制约了物流行业壮大, 构建现代物流法律体系迫在眉睫。纵观外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历程, 不难发现现代物流业的繁荣以良好的市场法制环境为保障。因此, 我国应通过对中外物流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完善我国物流行业监管法律制度, 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法。

摘要:“物流”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总体水平不高。物流业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制度保障, 本文旨在研究国外物流行业相关法律发展历程, 为完善国物流行业监管法律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物流,行业监管,法律制度

注释

11 宋玉萍.美国物流法律制度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8 (20) .

22 周建敏.日本物流立法及其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 2011 (10) .

33 杨树奕.发达国家物流法规建设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技术, 2012, 31 (8) .

44 李赢政.完善物流行业监管法律制度探讨[D].暨南大学, 2013.

55 王橄.论我国物流业法律法规的完善[J].解决之道, 2011 (11) :52-53.

66 李佳穗.试论我国现代物流业法律体系的完善[J].中国商贸, 2011.

上一篇:试论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下一篇:石化企业设备采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