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案例分析论文

2022-05-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会计案例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在我国,各行各业的会计大致划分为两大系统。一个系统是企业会计,另一个系统是预算会计。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既有共性又各具特性,既要以基本会计准则作为各自的具体规范,又要以具体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作为各自的具体规范。这两大系统之比较对会计工作者在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篇:会计案例分析论文

基于会计伦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摘 要: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是多样的,企业管理者在面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时候,如何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和利益,本文从会计伦理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会计伦理 会计政策 利益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基础和程序等。会计伦理是借助会计职业道德和伦理规则,对会计行为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其任务主要是处理好会计行为主体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促进财务和谐,从根本上防止因无序竞争而导致的伦理混乱,最终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伦理的关系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经济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最终目标,会计伦理的存在似乎也变得不太重要。但是,纵观会计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理论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何判断一项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否合理,会计伦理就是其衡量的价值依据。此外,会计伦理为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推动着会计政策的选择顺利执行;同时,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也会反过来证明会计伦理价值,并通过反馈让会计伦理更加规范和完善。

二、会计政策选择定义的伦理分析

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仅要端正动机,而且需要一定的伦理规则,以功利主义、义务论和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为指导,考虑到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让大多数利益相关者都能实现自己的期望。这样,不仅会促进财务和谐,还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利益相关者们都是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来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均衡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好自己的经济利益,正确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

三、会计政策选择目标的伦理分析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会计政策选择最主要的目标。从会计伦理的角度来说,受托责任源于义务论的支持,决策有用观源于目标理论的支持。从康德义务论的角度来说,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责任主要是一种道义承诺,只有认真履行委托方的承诺,并且在诚实和公正的基础上为委托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样从伦理上说才是道义的,从而最终实现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具体目标。从目标理论的角度来说,只有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结果有助于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能满足他们对利益的追求时,从伦理上看就越是正确的、合理的。可以看出,无论从何种的角度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都是合理的。管理者不仅要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等;同时也要尽可能达到目标,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所以,基于会计伦理的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应当定位于以投资者为首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均衡下的利益最大化。

四、会计政策选择利益实现机制的伦理分析

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给出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应当遵循的下限,但是会计伦理却从道德方面来影响管理者的伦理品质,同时并影响选择行为。这样,不仅从根源上防止会计政策选择的偏差,还促进企业最终经济利益的实现:①锻造管理者的优良品格,提升其文明程度,促进经营管理利益的实现和财务形象提升;②协调各利益相关者行为,平衡相关者的利益,维护和调控整个会计政策选择过程甚至整个会计活动有序、健康地进行;③会计伦理精神不仅有助于减少内部信息传递成本,也有助于增加企业之间的认同感;④协调会计信息供需关系,促进企业利益实现。

五、会计政策选择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伦理分析

1.对政府机构的伦理分析。政府机构扮演着双重角色,一面是会计政策的制定者,另一面是企业利益的分配者。他们希望会计政策不仅能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维护和谐的财务活动环境,还能增加国家税收等。然而,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时候,其仅仅从企业利益来考虑,可能会加重会计政策选择的非公允性。因此,政府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博弈过程中,应该合理确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加大会计职业道德和伦理建设,淡化行政干预,使政府意愿、企业目标和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谐统一。

2.对投资者的伦理分析。企业投资者的最终目的是收益最大化,但是由于投资者属性的差异,从而使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分歧。比如,小股东希望能当期发放更多的利润,但是处在企业核心地位的大股东则是希望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另外,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使得“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难以避免。所以,投资者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使会计政策的选择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3.对企业管理者的伦理分析。企业管理者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实际操作者和控制者,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必须通过管理者控制的会计系统的配合才能实现,这其中存在一些复杂的伦理问题。企业所有的经济利益都是属于投资者,管理者只是取得一定的管理报酬,其他利益相关者只能通过国家规范和市场的力量对管理者的伦理责任施加压力,这样,管理者与其他方面就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增强管理者的伦理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伦理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4.对债权人的伦理分析。债权人对企业的投入是一种让渡资金使用权的行为,其关心的重点是能否获得稳定的利息,以及借出资金的安全性和可收回性,倾向于选择保守型的会计政策。相反,投资者追求的是企业利益最大化,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喜好,经常会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因此,债权人在与企业签订贷款协议的时候,往往会附加一些保护性的条款,来限制企业对其不利的做法,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同时也迫使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整生成的会计信息以达到债权人的要求。

综上所述,管理者的伦理意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为实现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只有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者的伦理意识,企业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黄曦,周利刚.会计政策选择的伦理研究[J].财政与金融,2010(03)

[2]高山.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10)

作者简介:叶晓霖(1979- ),男,江苏徐州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会计师

作者:叶晓霖

第二篇:会计工作中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比较分析

摘 要:在我国,各行各业的会计大致划分为两大系统。一个系统是企业会计,另一个系统是预算会计。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既有共性又各具特性,既要以基本会计准则作为各自的具体规范,又要以具体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作为各自的具体规范。这两大系统之比较对会计工作者在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预算会计 企业会计 会计工作

1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定义

预算会计,所针对的对象是各级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对其进行预算和监督的会计活动,主要是对各级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管理,对财政拨款和各项业务资金进行的预算管理活动。企业会计,顾名思义,是针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会计工作所言,是监督和管理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对资金的来源、资金的运用、企业的各项成本支出、人力资源支出、以及经营过程中的会计往来等进行监督,企业会计是监督企业经营的有效手段,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作用。

2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

2.1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相同点

制定的目的和依据相同。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两者在制定的前提上保持高度一致。两者在制定准则的基础上都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的长期发展,对会计工作进行统一的规范和调整,同时也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保护,且都是根据会计法的标准来制定。

2.2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不同点比较

2.2.1 概念比较

按照会计的使用范围我们可以将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方面。其中企业会计的内容包含了以赢利为目的的会计行为,同时也可以叫做营利性会计。相对于企业会计而言,预算会计是其相对应的会计门类,它是政府和行政部门进行經济活动的会计行为,同时它也是不以为赢利为目的,是通过政府和事业单位本身提供的无偿性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服务的会计行为,其不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预算会计,顾名思义是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的内部预算经济行为,它是以社会主义发展为根本的前提,以预算和核算为主要的内容,应用在社会在生产中的政府和行政各单位的资金的经济运作活动,是非营利性的会计行为。

企业会计,所指的内容是在企业中发生的会计经济行为,以企业的经营资金为主要的对象,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提供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经济利润。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不同点

是,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而企业会计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根本的目的。所以,在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占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也是为企业

管理所服务的。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对比来说,预算会计的内容包含了第三产业中的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以及为了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所涉及到的會计内容。而企业会计是企业中所涉及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运用到的会计,它同时包含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各项内容,还包含了第三产业中的生产行业所涉及的会计行为。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两者都是用货币来核算和衡量,将各项经济业务所产生和体现的价值都用货币来体现,运用会计的方法,对产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此来进行的经济业务活动。

2.2.2 核算基本前提比较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对于行政单位和企业来说,相辅相成,相同又相异。其相同的内容包含:会计的主体、运作的周期、会计的分期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的一般原则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相比较而言,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表现为:一致性、重要性、真实性、准确性等,这些原则性特征在某些程度上都保持了高度的统一。其不同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一般性原则在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中没有完全体现,如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包含了该原则,而在事业单位会计很合算的一般原则中,没有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其二,有的原则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有所体现,而企业会计中没有,如专门使用原则,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有所包含,而企业会计中则没有体现出来。

2.2.3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与企业会计要素相比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在事业单位中,净资产所包含的是产权单一的政府或者是非营利性的组织所有的净资产。而企业会计中,净资产是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两者在所有权上有很大的区别。

第二,收入、支出(费用)。事业单位的收入,所指的内容是事业单位从上级部门、财政部门或者其他事业单位依法所得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是不用偿还的,其来源主要是财政的拨款。事业单位的支出,所指的内容是,由于事业单位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社会活动等所消耗的一部分资金,其目的就是花费,不存在盈利性质。企业的收入指的是,在企业所进行的正常经济业务中,能够使企业资金累积,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增加,这部分资金来源是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或者是经济业务的往来中所产生。企业的支出,所指的内容是,企业为了开展经济业务活动所必需耗费的一部分资金,企业支出的目的是为了支出后,能够使企业的日常业务活动得以正常地开展和进行,以此获取更大的利润。

第三,利润。利润,顾名思义是进行经济业务活动后所取得的资金。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机构,所以在会计要素中,没有利润一词的产生。而企业中,利润是会计的一大要素,其设置的原因是根据企业是营利性组织这一特点所决定。

2.2.4 会计等式的比较

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是负债和净资产的总和称之为资产,该会计等式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动态的等式,其内容包含了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中净资产与结余的内容;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是结余。而在企业中的会计等式则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综合称之为资产,该会计等式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等式,其内容包含了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和会计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等式中可以看出,企业和企业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相辅相成,而是都独立存在;而收入和费用的差额是利润。

2.2.5 收入及收入核算的比较

事业单位的收入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不仅仅是靠政府或者财政拨款,而在事业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同时,取得的收入也称之为事业单位的收入,这种收入不是经常连续性的,而是偶然的收入。对事业单位的这个明显的收入进行收入核算的过程中,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几个性质特点的划分。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创造利润,而企业创造利润,取得收入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赚取利润,所以企业应该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对其收入进行核算。企业进行的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不同业务活动的收入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其各自的特点,进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等级帐基础。事业单位所取得的收入,与企业所取得的收入相比,都是因为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活动所取得,但是不同的是,事业单位取得的收入,并不是以单纯的赢利为目的,所以应该按照收付实现制来对其进行会计的核算。

2.2.6 支出核算的比较

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支出核算相比较而言,事业单位的支出是广义的支出,这项支出包含的内容是:拨出支出、经济支出、业务支出等。其不同的支出有自身的特点,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对其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等,对各项支出进行的会计核算。拨出支出所包含的内容是日常的经济业务活动中的经济款项支出,事业支出,顾名思义,是开展事业活动所产生的支出,由于其属于非营利支出,所以应该采取收付实现制;发生支出所指的是为了取得利润而发产生的支出,经营支出所指的内容是政府或事业单位开展的一系列的经营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支出,由于其是为了取得收入,属于营利性支出,所以应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3 结语

第一,预算会计中要需要适时结合权责发生制,应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高效地结合统一。根据各国的实例验证,权责发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真实准确地呈现财务的各项状况和经营活动的成果。收付实现制,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只有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巧妙地结合,才能更好地将两者的最大效用发挥到极致。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业务活动、不同的主体形式等采取不同的会计方法。

第二,完善会计核算方法,确保核算全面有效。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会计核算中,要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大肆推行,会计的集中核算不仅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时可以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也可以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使得会计从业人员依法办事,依规行事,不仅仅能够规范会计行為也能有利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最终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三,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者都需要有完备的财务报告制度,会计信息质量取决于完善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不仅仅能够真实地反映会计信息,同时也是使用者获取会计信息的唯一途径,所以完整的披露会计信息,能够方便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使用,是财务报告制度所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整的财务报告制度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预算信息、决算信息、资产和资金的结余信息、现金流量信息等。

迄今为止,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两者之间既相互借鉴,又相互存在差异,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两者之間的差异会越来越小,与此同时,由于各自有各自的本质特征,所以差异的存在是无法忽略的。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企业会计的发展会越来越规范和完善,与事业单位会计的隔阂也会越来越窄,两者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卢永华,肖虹.行业会计比较[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

[2] 常国兴.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措施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4(15).

[3] 孔莉.探讨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J].时代金融(下旬), 2014(1).

作者:孙博闻

第三篇: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分析

摘 要:本文从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入手,讨论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从而提出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方法;职业判断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逐渐面临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会计作为积极发展的重要职业,我国的会计政策和制度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在会计职业判断过程中,受到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以及会计人员自身主观判断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是值得当前会计人员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一)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在全球化的经济趋势下,我国企业的发展逐渐投入世界市场,企业的经营范围也变得十分广泛[1]。但是由于世界市場的经济环境非常复杂,在实际的事务中,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依靠一定的会计准则对企业具体的会计行为进行规定很难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会计人员只能结合会计的一般原则,按照一定的会计准则,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处理企业的具体事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会计事务处理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形式多样,日益凸显出会计事务的个性化。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潮流下,会计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泛的准则可选择范围,从而增加了会计职业的判断空间。

(二)会计法规和会计实务之间的差距增大会计职业判断

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会计法规和会计实务之间必然会出现错位现象。基本的会计准则和企业的具体会计准则,具体的会计准则和企业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之间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2]。这些错位和矛盾会导致会计的具体事务的计量和报告准确性得到降低,增加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

(三)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在积极融入世界市场,我国会计准则也必然要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存在着差异,在协调国际经济活动中,国际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人员有了更大的会计判断空间,会计人员在会计判断时一定要注意会计准则的操作性,对相同的会计实务作出不同的备选方案。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频繁,在世界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会计人员必须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二、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一般体现在会计职业判断上。在会计实务的处理中,会计人员依据一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根据企业以及业务的集体情况,再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技能,制作企业报表和处理会计事务。但是,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出发点、权衡性以及风险性都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首先,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职业判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制度,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经验作出判断,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技能。其次,会计职业判断的出发点影响着会计信息。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依据客观的会计实务作出的主观判断,会计人员判断的出发点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次,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会计实务处理面临多重选择时,企业往往会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采取相应的会计判断。但是,作为会计人员,在会计判断时,总是会面临各种选择,权衡各方面的利益。这种权衡也会受到会计人员的水平以及外部环境的压力,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最后,会计职业判断的风险性也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带来严重的影响。会计人员的判断,就隐含着一种风险。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和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导致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会计判断是个十分复杂的工作,也会对会计信息产生风险,这是客观的会计职业判断因素。

三、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让会计从业人员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会计业务的发展。其次,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培训。会计从业人员要从分考虑会计准则,结合企业的状况以及法律政策,进行会计判断,不能违背自身的职业道德。

(二)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应用能力。会计从业人员要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去锻炼实践,不断地总结会计判断的经验,从而提高会计判断的水平。首先要以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判断实践活动,提高会计判断能力。其次,在会计判断的实践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合法,选择最适合企业经济效益的会计政策来进行客观判断,得出判断结果,这也是提高会计判断的能力的重要方法。

结语:综上所述,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使得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增大,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企业面临世界市场的需要。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保障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泉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1,3(12):7-10

[2]景洁.论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J].财务会计,2012,01(03):20-21

作者:齐小琳

上一篇:本科药学专业论文下一篇:安全技术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