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准入现状

2022-09-10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 截止2013年底,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 同比增长29.9%。其中, 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万亿元, 同比增长31.2%。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 同比增长42.8%。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度通过在线递交、电话、邮件、即时通讯等多种形式, 共接到全国各地用户的电子商务投诉近97350起, 同比增长4.0%。投诉问题焦点集中在电子商务企业违约行为、网络欺诈、商品质量低劣、虚假宣传等方面, 这些问题也成为广大消费群体和市场监管主体关注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出现, 网络的虚拟性是其重要渊源。网络的虚拟性是交易双方很难了解到交易相对方的真实情况, 容易产生不诚信的交易行为, 导致欺诈等不良行为。如何确认网上交易者的身份, 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的准入制度成为电子商务发展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那么, 深入了解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准入现状, 总结各地方先进做法及经验, 是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

二、我国各地工商管理部门规范电子商务市场准入现状

(一) 深圳市

作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深圳工商局于2009年成立“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监督管理处”, 率先对电子商务实施行业监管, 保证交易安全, 推进行业规范。后该处创设了深圳电子商务服务监管网, 通过这个监管平台使交易双方能够了解到对方真实的资信状况, 降低不诚信交易发生概率。

深圳于2013年前后颁布了《深圳市网络经营者交易信用管理办法》、《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事主体登记监管暂行办法》, 于2010年颁布《深圳市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促进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事主体登记监管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 若主体进行无照经营、虚报抽逃注册资本等违法行为, 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若出现不按时提交年度报告、违反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纳入信用监管体系。深圳市还通过监管平台将企业的行政处罚结果、负责人相关信息、资本抽查结果等进行公示, 增强了企业的透明度。

(二) 北京市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2000年就网络管理先后发布了5个通告, 分别是关于网上经营行为登记通告、登记备案通告、关于网络广告经营通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告以及关于电子邮件发送通告。电子商务企业工商登记经过5个通告的规范, 初步建立了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主体市场准入登记制度。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 2008年北京市工商局制定的《加强电子商务监督管理的意见》明确表示, 严格落实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准入规定, 强化网上经营主体准入意识。对不重新登记注册或不登记注册主体进行了严格规定。同时, 建立电子商务经营者信息公开制度, 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主体资格信息公示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三) 浙江省

浙江省工商局通过建设“网络经济监管智能搜索平台”, 运用网络技术, 对浙江省内市场主体开设的网站、网页进行搜索, 通过搜索平台将网站网页的基本情况进行储存, 录入数据库进行集中管理。除此之外, 还积极促进市场主体对开设的网站、网页进行“网上亮照”, 在网站、网页显著位置公开电子链接标识, 点击电子链接可出现经工商部门验证的企业营业执照信息、年检信息。

浙江省会同省企业信用促进会出台了《浙江省网站信用管理规范指引》, 制定了“浙江省网站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行政指导方式帮助企业网站开展信用建设, 逐步规范主体准入行为, 维护网络经营秩序。

三、我国先进地方经验总结

上述地方对于电子商务市场准入的规范有以下共同特点:

(一) 出台地方政策, 促发展重监管

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将电子商务作为地方经济新增长点, 上述地方相继出台了促进地方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宏观层面的引导。在涉及电子商务规范发展方面, 各地均强调了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加强电子商务规范监管、健全电子商务法制保障方面的重要性。

具体落实到对电子商务市场准入进行规范, 上述地方各主管部门在政府政策指导下, 制定了具体规范电子商务市场准入的地方性管理办法, 主要涉及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实施意见、登记监管暂行管理办法、交易信用管理办法等, 为电子商务市场准入提供了具体操作、监管办法, 使电子商务经营者、参与者与监管者有章可循。

(二) 建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为提高电子商务经营者进入电子商务市场基本身份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 上述地方都设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规范监管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准入。公共服务平台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信息进行登记备案, 电子商务活动参与者可通过平台查询到交易相对方合法、真实的信息。平台登记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信息主要包括主体名称、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网站名称、网站域名、IP地址、ICP许可证号等相关注册登记事项和备案事项。

(三) 推行“网上亮照”、“电子链接标识”

上述地方都鼓励市场主体对开设的网站办理电子执照 (工商行政管理电子图标) , 开展“网上亮照”。同时, 在开设的网站或网页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网络工商电子执照”的链接标识, 点击电子链接即可出现经工商数据库验证的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信息、网站名称、网站域名等相关信息。社会公众可通过点击网站上贴置的工商行政管理电子图标, 进入工商部门对该网站设置的专门信息网站, 全面了解网站开办者的工商登记情况, 查询网站开办者的有关信用信息。

(四) 建立电子商务主体信息数据库

在电子商务市场准入的监管中, 各地在建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 将电子商务主体登记注册的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归档收集, 主管部门在辖区内可对现有在册主体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搜索查询。信息数据库中信息均经各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真实性、合法性具有保证, 尽量避免了线上线下主体不一致现象。

四、小结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网络欺诈、商品质量低劣等行为, 归根到底暴露出的是整个社会信用的缺失。构建诚信社会不仅仅需要道德的约束, 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是把握电子商务市场诚信交易的第一道门槛。上述篇幅是对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准入制度现状的一个简要概述, 希望通过对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准入现状的研究, 为建立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准入制度, 促进工商部门有效规范和监管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电子商务已成为人们进行商品买卖交易时必要手段之一。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作为市场监管的第一道“门槛”, 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对我国各地工商部门管理电子商务主体的实际做法进行阐述, 从中简要概括出先进地方经验, 希望对建立完善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准入制度, 促进工商部门监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场准入,市场主体,准入现状,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 郑远民, 李俊平.电子商务法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2] 王丹.电子商务法律实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3] 姚文平.互联网金融—即将到来的新金融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

[4] 张楚主编.电子商务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5] 李长兵.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 2011 (1) .

上一篇:可编程看门狗监控EEPROM芯片X25045及其应用下一篇:小学科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