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022-12-22

第一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康定县工商局六项举措激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康定县工商局“六项举措”激发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张璟)近日,记者从康定县工商局了解到为发展该县民营经济,该局采取六项举措激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截止目前,全县共新登记企业424户,新办22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522户,新办115户;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4户,新办40户。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了较快增长。据介绍这六项举措分别是:健全制度。严格执行一审一核制、限时办结制、首办责任制、一次告知制等各项登记制度;进一步推行“跟踪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制度等。重大项目实行全过程专人跟踪服务,建立企业定点联系制度,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办理设立登记开辟“绿色通道”。

降低创业门槛。自今年3月起实施新的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后,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实行年度年检报告制度等一系列新举措,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激发了创业热情。

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充分发挥个私协会作用,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鼓励和支持群众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我就业。

深入推进企业联系制度。结全当前群众路线的开展,深

入开展新设企业回访和重点联系企业走访活动,积极对企业合同示范文本、商标注册、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维权方面进行专题指导和交流,鼓励其争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立足职能,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安排专人跟踪,帮助其解决。

提升业务服务能力。该局将服务经济发展同创建学习型机关相结合,把学习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作为重点,开展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培训活动,认真学习和掌握新政策、新要求,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切实提升业务能力,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优质的政策咨询服务。

规范执法监督。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次不处罚,做到以引导教育为主、查处处罚为辅,能整改的先指导,能教育的不处罚,能轻罚的不重罚。

第二篇:激发市场活力心得 体会

2020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具体部署。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激发与增强市场活力。

保护和培育市场主体,助力市场主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助力市场主体发展,首先需要保护市场主体。一般情况下,政府不应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但面对突发重大灾害或公共事件,就需要出台必要政策保护市场主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推出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直接惠及各类市场主体。助力市场主体发展,还要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针对性有效性,使广大市场主体充满活力、日益发展壮大。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完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构建与实体经济结构和融资需求相适应、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促进技术要素有序流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推进商品市场创新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市场体系,与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相互作用,共同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和市场逐步形成发展合力。今后,需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充分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营造公平竞争氛围。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加强产权激励,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府服务。

第三篇: 改革商事登记制度 激发市场活力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列入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改革,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改革现行工商登记制度,推进实施以“宽进严管”为主要特征的商事登记,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将极大的促进工商机关职能转变、工作转型、重点转移。为即将推行的改革做好准备。

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势在必行。工商人员应了解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明确改革后将实行“宽进严管”,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宽松准入环境,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服务,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经过了多年的理论研讨,并已经在深圳、珠海等地进行了先行试点,在全国全面推行势在必行。

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引发工商机关职能转变。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进行,工商机关职能也将发生重大转变。过去,在对商事主体市场准入管理上,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的思想和做法长期存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前置审批事项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促进工商机关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从“把关审批型”向“注册备案型”转变,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营者,提供规范、统一的商事登记,优化登记服务。

三、加强和改进工商机关的作风建设,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转变职能与改进作风的关系,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过程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使改革的步骤、措施符合市场经营主体的愿望和利益,增强改革的科学性、协调性。在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登记注册“窗口”单位作风建设,严肃纪律、依法行政、热情服务,巩固和完善“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制”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增强登记注册工作透明度,发挥登记注册统计汇总信息对地方政府区域经济发展的参考作用,通过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为地方政府、市场经营主体提供公共服务,充分释放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红利,以实际成效取信于人民群众。

四、加强日常监管,营造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探索和完善适应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要求的日常监管模式,做到“放权”不“放任”,实现登记注册、日常监管、行政执法、年检验照的有机统一,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通报、联动执法、协同监管机制,实现对市场经营主体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监督商事主体遵守核准登记事项,依法自主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使商事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轨道上运行,避免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他人知识产权的侵害,保障公平竞争。大力推进商务诚信建设,落实征信措施,依法规范采集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推动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根据市场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将企业守法诚信、行业风险、区域重要程度、动态警示等情况纳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指标体系,实现内联应用,科学实施市场巡查、质量监测等工作,有效提升对商事主体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效能,维护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五、商事登记改革绝不仅仅是简化了登记流程,放宽了门槛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门槛降低以后配套监督政策的制定。在充满了活力的市场,缺乏的并不是企业数量,而是一些创新型的、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企业,企业将更加专注于生产、制造本身,而不再被以往繁琐的登记制度卡在门外;而一些相对低端的,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更希望政府的监管模式发生质的变化,抓好监管体系的重新构建,为产业转型升级构筑起一道严管的防线。

而这些仅仅依靠市场监管部门一己之力显然不够。商事登记改革只是令企业尽快进入市场,但是否合法地进入市场这才是改革的关键,这就需要所有职能部门联合起来监管。此外,还应该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将消防验收、环境评估、卫生审计等职能逐渐转移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同时强化行业组织发挥自律作用,推动行业规范,对政府监管形成有效补充。

第四篇:深化改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我国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与以往相比,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都直接依赖于重大改革的突破;利益失衡的矛盾突出,改革需要在调整重大利益关系上取得进展;转型倒逼改革,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全面增强。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正在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向人们释放以更大决心和魄力推进全面改革的重要信息。

35年的改革实践表明,政府与市场关系牵动、影响改革全局。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得好,不仅能够保证经济健康发展,还能够带来社会和谐与政治清明。相反,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好,会给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等带来多方面的困难。当前我国经济生活的突出矛盾,在于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和深度介入微观经济活动。这就给新阶段的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在经济生活领域,是坚持市场主导下政府的有效作用,还是实行政府主导下市场的有限作用?毫无疑问,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以市场化改革为最大红利。从人类发展历史看,任何其他工具都不能取代市场机制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地位。我国改革开放35年最重要的经验是“培育市场、解放市场、发展市场”,通过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创造出计划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经济活力和经济效率。当前,尽管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市场体系,但这个体系还远未完善,还带有行政主导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缺陷。土地、水、电、油、金融等资源要素配置还有着比较严格的行政管制,环境产权交易等市场体系远未建立起来。然而,正如35年前我们没有预期到今天的发展一样,未来5到10年深化市场化改革能够释放出的红利,很有可能远远超过我们当前的预期。

努力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全新突破。未来几年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加快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打破资源、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新双轨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就是要全面打破垄断,拓展社会资本更大的制度空间;就是要以公益性为重点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发挥其在社会保障、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战略性产业稳定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就是要更多地借助社会力量,发挥其在形成公平有序市场秩序中的作用。

把政府转型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在政府转型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十分困难的,推进市场化改革步履艰难。政府职能重心如果继续放在做大总量、扩大投资上,改变投资主导就难有实质突破;如果不改变以经济总量为导向、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和干部考核为约束激励机制、以政府主导和地方政府间竞争为突出特点的体制机制,就很难走出产能过剩、土地财政、债务风险等治理困局;如果不改变政府自身利益倾向,“有形之手”就会产生干预资源配置的内在冲动。新阶段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大政府放权力度,简政放权,从制度上约束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就是要尽快通过财税、土地制度等改革,有效理顺中央地方关系,实现事权与财力匹配,改变竞争性地方政府增长模式及相关的体制机制;就是要在制度上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上的基本职能,在干部绩效考核上,改变“以GDp论英雄”,切实把公共服务实现度和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评价、考核、奖励和问责的重要标准。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7月5日

第五篇: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好XX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结合XX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大力弘扬服务市场主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解决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把XX打造成为发展环境更优、投资吸引力、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更强的地区之一。

二、主要任务

(一)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围绕“一门全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次办好”的目标,推进服务审批再提速、中间环节再精简、服务流程再优化、办事材料再压减,建成运转高效、服务质优、群众和企业满意的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1、推进政务服务“一门”全办。推进政务服务场所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要求,除保密或对场所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所有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每个乡镇街道建立综合性便民服务大厅,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室,集中办理本级公共服务事项,配齐服务人员、办公设施、便民设施。梳理并公布“一门”全办事项清单,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实行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2、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巩固“五级联通”基础,加快电子政务外网提速。加快部门数据共享和政务信息上“云”,打通数据壁垒,实现“网络通、业务通、数据通”,提高全程网办能力和审批效率。提升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水平,推动自助服务终端设备进街道(社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加快推进高频事项办理业务与“XX”、“XX”等APP对接,确保100个以上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实现“自助办”“掌上办”。2020年底,实现全区95%以上服务“事项同源、服务同标、一网通办”。(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3、推广政务服务“一事联办”。围绕“一件事”开展流程再造,推进高频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联办,做到“一号申请、一套材料、一链办理、一口出件”。巩固“XX”改革成果,落实企业开办“XX”标准。政府投资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土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健全完善投资项目集中审批监管机制,同步推行工业项目“先建后验”实施“多评合一”,联合验收。(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4、推动政务服务“一次办好”。深化区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受理改革,2020年底实现区级“一窗综合受理”率80%以上,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厅(室)设置代办窗口。推行容缺受理和承诺制,对没有现场踏斟、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等环节的审批服务事项一次办结。持续开展“减证便民”,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外,各地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全部取消。推广网上办理预约、线上支付费用、线下物流寄送等创新服务举措,减少群众跑腿次数。2020年底实现全部事项提交材料平均压减20%以上,办理时限40%以上,300个以上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二)着力解决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5、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全面梳理中央和省、市疫情期间出台的各项援企惠企政策,形成政策清单、服务清单和经办机构清单,加大宣传指导,主动将政策送到企业手中。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惠企政策服务“直通车”,通过集中办理、上门服务等形式,打通政策落地的“中梗阻”问题。提升纳税便利度,纳税人年纳税次数平均不超过6次,企业年平均纳税时间进一步压缩10%。开展解决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集中攻坚,依法依规、分类分步妥善处理民营企业在用地、产权、赔偿补偿、拖欠账款等方面的问题。(牵头单位:区科经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税务局,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6、切实解决用地保障。开展重点项目用地“土保姆”活动,落实“全链条跟进、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服务”,确保市区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优化用地审批程序,加快推进“多审合一”、“多规合一”、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按照依法依规、分类处置、一地一策、以用为先的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清理和盘活一批闲置土地,鼓励企业盘活挖潜。实行分类管理,实现“照后减证”和“准入”、“准营”同步提速。(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7、切实解决企业融资。加强与市金融工作局对接,协调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高办贷效率、压减企业融资成本,力争2020年各项贷款增长14%,国有银行小微贷款增长20%以上,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0%,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推进“企业金融服务方舱”建设,通过政府纾困帮扶和财政金融支持等手段,帮助受疫情影响存在暂时性困难的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建设智慧金融服务平台,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尽责免责机制,改进资金“过桥”服务,提高转贷服务效率。(牵头单位:区政府办金融股;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8、切实保障企业权益。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加大违法建筑的管控力度。落实“一企一警”联系制度,依法打击企业周边盗窃、敲诈勒索、交通肇事、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等涉企违法犯罪行为。完善企业周边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加强企业法律援助,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合同、销售履约、停工损失等各类纠纷,防范应对各类法律风险。(牵头单位:市公安局XX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司法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9、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对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信用信息、投诉举报信息和互联网及第三方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关联整合,提升监管的精新途径化、智慧化水平。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完善“一单两库”,实行执法检查事前备案制,坚决纠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试行依据信用信息评价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信用信息评价好、风险较低的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受疫情影响产生的较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及时纠正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免于行政处罚。(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10、整治规范招标采购。整治围标串标、借资质投标、转包和违法分包、规避招标等突出问题,处罚(处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曝光一批典型案例,落实“五大员(施工员、质量员、预算员、安全员、资料员)”、“黑名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全面推进全流程电子招投标、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分散评标,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100%。简化招投标程序,对施工400万元以下、货物200万元以下、服务100万元以下依法可不招标的工程项目,项目业主单位直接确定承包人,缩短发包周期。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加快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商城建设。全面清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事前备案程序及其他隐形门槛限制。(牵头单位: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区财政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责任单位:市公安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和湖泊局,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11、健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归集管理,规范公共信用信息评价,实行红黑名单管理,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严格落实信用承诺制,完善联合惩戒和监管机制,大力支持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开展政府失信专项治理,实行政务失信100%治理,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100%兑现、履约。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给予市场主体稳定预期。(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12、切实解决执行难、破产难问题。建立多部门“基本解决执行难”联动机制,拓展财产网络查控范围,不断提升合同执行效率,确保在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结案率达到90%以上,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达到95%以上。持续打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增强执行威慑力,提升合同自觉履行率。提升破产案件审结率,提高案件审理效率,实现简单破产案件6个月内审结、“无产可破”案件3个月以内审结,普通破产案件2年内审结。加大投资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强化投资者权益司法保护。(牵头单位:区法院;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13、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在服务企业、落实政策过程中打折扣、搞变通、推诿扯皮、“中梗阻”和贪污贿赂、利益输送、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失误,未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依规予以容错免责。依法公正文明办案,妥善处理涉案民营企业违规违法问题。对民营企业人员慎用少用短用留置措施,严格审批并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主动接受民营企业监督,督促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责任。(牵头单位:区纪委监委机关;责任单位: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三)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

14、对照标准落实重点任务。对标营商环境评价体系18项指标,对照省委省政府“黄金30条”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提升投资吸引力、优化监管服务,全面落实14项93个具体工作任务。

(四)建立健全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机制

15、持续推进“四大行动”、“四进”攻坚行动。以“四上”企业、工业企业、亿元以上项目为重点,按照“一个企业(项目)、一名区级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套服务方案”的“四个一”服务机制,依法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实际困难。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政商常态化交流机制,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好企业和项目的“店小二”,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畅通企业、群众诉求和权益保护的反映渠道,对群众反映事项实行统一接收、及时分流、按责专办、限时办结,确保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科经局、区税务局、区财政局、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各乡镇街道、XX街道筹备组、火车站经济开发区、XX工业园)

三、组织保障措施

16、强化组织领导。成立XX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区政府各党组成员、区法院负责人任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指导推进分管部门和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17、履行主体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承担本地本部门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健全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实行“一个单位、一个分管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落实方案”的工作推进机制,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18、加强督办评价。建立完善全区营商环境考核体系,综合考核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区直各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采取“月调度、季督办、年评价”的方式,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查力度,对省政府季度督查、市政府督查、营商环境评价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对市场主体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督办牵头部门研究解决,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成效检验”工作闭环。

19、营造良好氛围。多途径、多形式、多方位组织开展政策宣传解读,重点加强对企业和投资者的精准宣传。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窗口工作人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最后一米”。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建言机制,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家、专业人士的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相关文章: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07-05

激发创新活力04-07

激发课堂活力论文05-12

创新激发活力范文05-24

党建激发活力范文05-25

激发团队活力范文05-27

激发创新活力范文05-28

激发课堂活力范文05-28

激发生命活力范文05-28

激发制度活力范文05-28

上一篇:酒店质量管理体系案例下一篇:酒店运营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