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023-04-02

第一篇: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小微企业考勤管理制度

公司考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强化全体职工的纪律观念,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考勤制度是加强公司劳动纪律,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搞好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全体员工要提高认识,自觉地、认真地执行考勤制度。

第三条 公司的考勤管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实施。

第四条 各部门经理、主管对本部门人员的考勤工作负有监督的义务。

第五条 公司考勤实行打卡制度,员工上、下班均需打卡(共计每日2次)。员工应亲自打卡,不得帮助他人打卡和接受他人帮助打卡。

第六条 考勤记录作为个人工作考评的参考依据。

第二章具体规定

第七条 工作时间

1、本企业全体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一律以八小时为标准。

2、上午上班时间为8时30分,下班时间为12时;下午上班时间为13时30分,下班时间为17时30分。

第八条 迟到、早退

1、上班5分以后到达,视为迟到,下班18时前离开未请假,视为早退。

2、以月为计算单位,30分钟以内的迟到,第一次迟到早退扣款10元,第二次迟到早退扣款20元;第三次迟到早退扣款30元,累计增加。超过的以两倍时间薪资标准扣款。

3、迟到早退情节严重屡教不改者,将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4、遇到恶劣天气、交通事故等特殊情况,属实的,经公司领导批准可不按迟到早退处理。

5、半小时延迟制。8点30分上班可以延迟半小时上班,但是要延迟半小时下班。

第九条 请销假

1、主管以下人员(含主管)请假一天的由部门经理批准,两天至三天的由分管领导批准,三天以上的由总裁批准;部门经理、总裁助理、副总裁请假由总裁批准。所有请假人员都须在人力资源部备案。

2、员工因公外出不能按时打考勤卡,应及时在考勤卡上注明原因,并由部门经理签字确认。

第十条 病假

1、员工本人确实因病,不能正常上班者,须经部门经理批准,报人力资源部备案,月累计超过两个工作日者,必须取得区级以上医院开据的休假证明。

2、患病员工请假须由本人或由直系亲属于当日8时30分前向所在部门领导或公司主管领导请假,经批准后方可休假。

3、员工必须在病愈上班两日内将病假条主动交给人力资源部核查存档。

第十一条 事假

1、员工因合理原因须要本人请假处理,并按规定时间申请,经公司领导批准的休假,称为事假。

2、请事假的员工必须提前一天书面申请(如遇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必须由本人在早晨8点30分以前请示公司领导),如实说明原因,经部门领导报经公司领导同意后,方可休假,否则按旷工处理。

3、事假按照日工资标准扣除。

4、事假可以用加班加点时间调休,但必须经过公司领导的批准,经批准的调休事假可不扣发。

5、员工在工作时间遇有紧急情况需要本人离开岗位处理的,也按上述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旷工

1、未向部门和公司主管领导书面申请并经批准者,或未按规定时间请假,或违反病、事假规定,或违反公司制度中其它有关规定等行为,均视为旷工。

2、旷工一日(含累计)者,扣发当月全部薪金的20%;旷工二日(含累计)者,扣发当月全部薪金的50%;旷工三日(含累计)者,当月只发580元的工资;旷工超过三日(含累计)者,公司视情况给予处理。

第十三条 漏打卡

1、每月漏打卡次数不得超过2次。 第三章附则

第十三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小微企业金融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管理,督促金融债券资金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促进我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中国银监会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和我行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中的小微企业,按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规定进行认定。

本管理办法中的小微企业贷款,是指向我行认定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主发放贷款。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所称金融债券,是指我行依法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第三条 使用募集资金开展小微企业贷款,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市场运作和专款专用的原则,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商业性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总行董事会办公室、计划财务部、营运管理部、风险管理部、小企业银行部、合规部、金融市场部应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切实履行小微企业金融债资金的专款专用,加强相互间的沟通,理顺与外部银行机构间的合作机制,并相互配合做好金融债券存续期间的各项工作。

第五条 董事会办公室负责小微企业金融债信息披露及相关材料的报送工作。

第六条 计划财务部负责对金融债券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在金融债券付息或兑付日前(含当日)将相应资金划入债券持有人指定资金账户。

第七条 营运管理部负责开立专户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

第八条 风险管理部负责根据小企业银行部提出的系统需求,对我行公司信贷系统进行管理,确保金融债资金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信息在系统中能够实现标识和统计功能。

第九条 小企业银行部负责金融债资金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进行标识操作、日常额度管控等工作。

第十条 合规部负责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相关内控管理制度、法律文本及法律文书的审查工作;负责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的内外部法律事务沟通、协调工作。

第十一条 金融市场部负责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的发行工作。

第三章 金融债券资金的管理

第十二条 为落实金融债券的专款专用,我行采取“全行集中管理、先行垫付资金、定期集中拨付”的方式进行管理,金融债资金可进行循环使用。

第十三条 业务操作步骤

(一)设立柜员、开立账户

小企业银行部在我行核心综合业务系统中设立系统操作柜员,岗位设置为“总行业务核算岗”,并通过内部户开户交易开立“小企业金融债券专户”;同时由总行会计核算中心开立“小企业金融债券清算往来”科目,该科目账户关于“借、贷记限制”一栏设置为“无限制”并允许其他机构手工记账。

(二)建立账务

金融债券资金到账后,由总行计划财务部在我行资金交易系统中完成发行债券的账务处理。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发行债券

小企业银行部在我行核心综合业务系统中,通过“表内通用记账”交易完成小企业金融债券专户的账务处理。

借:小企业金融债券清算往来(总行会计核算中心) 贷:小企业金融债券专户(总行小企业银行部)

(三)每月月末,小企业银行部根据从我行公司信贷系统中提取的小微企业贷款发放数与收回数,计算当月的轧差数,在核心综合业务系统通过“表内通用记账”交易做一笔账务处理。

借或贷:小企业金融债券清算往来(总行会计核算中心)

贷或借:小企业金融债券专户(总行小企业银行部) 第十四条 总行计划财务部在金融债券付息或兑付日前(含当日),计算利息或兑付金额,并将相应资金划入债券持有人指定资金账户。

第四章 金融债券项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管理

第十五条 贷款对象。我行认定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主。

第十六条 利率规定。金融债券项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采取优惠、灵活的措施,对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和鼓励的项目实行优惠利率。同时,对创新型和创业型小微企业可优先予以支持。

第十七条 担保条件。适当放宽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担保条件,采用灵活的抵(质)押方式,增加抵(质)押物的品种,鼓励采用知识产权、应收账款、动产和其它权利设置抵押或质押,积极探索信用贷款方式。

第十八条 尽职调查。结合小微企业特点,注重现场调查,注重对非财务信息和企业经营外部信息的调研,实地了解借款人经营动态和资信状况。

第十九条 贷款流程。简化贷款手续,实现贷款产品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第二十条 贷后管理。小企业银行部应加强贷后跟踪,随时掌握借款小微企业的动态,对于可能影响借款小微企业还款能力的重大事件,及时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及我行内部相关机制据实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

第五章 金融债券存续期间的检查及监督

第二十一条 小企业银行部应按照监管要求,定期上报债券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累计投放金额和户数、累计归还金额和户数情况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 小企业银行部应按照监管要求,定期上报相关小微企业贷款情况,包括企业类型、贷款金额、期限、到期日、资产质量等内容。

第六章 信息披露及相关材料汇报

第二十三条 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总行董事会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在金融债券存续期间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二十四条 对于拟披露的信息,应建立严格的审查审批制度,并由总行董事会办公室统一口径对外进行披露。

第二十五条 我行应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第二十六条 小微企业金融债相关岗位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按照我行内部相关规定,在信息披露前不得泄漏相关内容。

第二十七条 对影响履行债务的重大事件,启动【】银行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应在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监管部门指定的方式披露。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如有违反本规定的,应按照我行相关管理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移交当地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由【】银行负责解释、修订等工作。

第三十条 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

文件编号:XX-SC-01-A/0

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

2013年X月X日发布 2013年X月X日实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0.1 管理手册实施令

本《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是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和《冶金等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等,并结合公司安全管理特点制定的。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中规定了我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目标,描述了我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确定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所需的过程顺序及其相互作用,是本公司实施安全管理,开展安全策划、安全控制、安全保证和安全改进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公司全体员工在安全管理和安全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作为最高管理者,我将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我公司的安全工作负全责。为此,我正式批准并发布本《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并自批准之日起正式实施。

全体员工应认真学习本《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理解其内容和精神,并严格遵照执行,以提高我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

总经理:

0.2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0.2.1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

以人为本

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

“安全第一”——体现了公司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安全与生产相比较,安全是第一位。因此,要先安全后生产,在一切生产活动中,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它是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关系的重要原则和总的要求。

“以人为本”——体现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一切以员工为宗旨,以员工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对员工负责的安全管理理念。

“全员参与”——体现了公司注重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氛围,通过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培养全员积极参与安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逐步减少事故的发生。

“持续改进”——体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业绩改进的要求。公司将持续查找安全管理缺陷,通过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绩效。 0.2.2安全生产目标

1、重伤、工亡事故为零;轻伤事故≤2‰。

2、逐步改善作业场所环境,减少职业危害,职业病发病率为0;

3、重大消防、厂内交通事故为零;

4、特种设备定期检测合格率100%

5、全员安全教育率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

6、事故隐患整改及时率100﹪;

7、重大火灾事故为0;

8、触电事故为0。

总经理:

0.3 安全承诺

为实现我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向公司全体员工和社会郑重承诺:

1、认真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部门、班组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形成畅通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3、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系统、持续地识别、评估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定期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目标,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来持续改进我们的安全生产业绩,确保人身、财产的安全。

4、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以保证标准化工作长期持续运行,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5、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并保证投入的有效实施,加强生产技术及设备的改造更新,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制定有效的事故处理和防范措施,防止交通人身伤亡等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6、组织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艺文件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7、为全体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条件和机会,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生产活动,建设独特的企业安全文化。

8、向员工提供适用的劳动保护用品,加强对员工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维护的管理,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9、督促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排查、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坚决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10、组织制定、修订、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学习培训和演练。

11、及时、如实地向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全力配合、协助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12、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每位员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是企业奖励和竞聘员工的重要依据。

总经理:

年 月 日 1 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公司与安全有关的部门、场所和所有员工。

本公司XX加工涉及到的所有过程、活动、设施和服务,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

10、《冶金等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控制。

本公司的外包过程为:

a. 设备大修; b. 废弃物的处理; c. 消防检查、防雷监测; d. 资质培训;

对外包过程的控制,本公司按照承包商的选择与管理要求进行。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手册的引用而成为本手册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手册,然而,鼓励根据本手册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手册。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冶金等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 基本要求》;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5748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4053.1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GB4053.2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

GB4053.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GB4053.4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安全技术条件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7231 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 GB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5003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T 5972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T 8918 钢丝绳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第549号令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3号令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国务院令第397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 国发﹝2004﹞2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安委﹝2011﹞4号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安全生产标准化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2安全绩效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3相关方

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3.4资源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 3.5事件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3.6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7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8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风险范围的全过程。 4 核心要求 4.1 方针和目标 4.1.1方针

4.1.1.1方针的制定

公司依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行业的风险特点与核心业务制定了安全生产方针,并由董事长签发。

4.1.1.2方针的内容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严格管理,持续改进。

4.1.1.3方针的沟通与传达

方针的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员工的意见,并与相关方进行了沟通,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并张贴在公告栏中。

4.1.1.4方针的评审与修订

公司每年对方针进行定期评审;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方针进行修改,以确保其适应性。 4.1.2目标

4.1.2.1目标的设立

1、重伤、工亡事故为零,千人负伤率控制在1‰以下;

2、逐步改善作业场所环境,减少职业危害,职业病发病率为0;

3、重大消防、厂内交通事故为零;

4、全员安全教育率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

5、事故隐患整改及时率100﹪。

6、重大火灾事故为0;

7、触电事故为0; 4.1.2.2目标的实施

公司每年年初制定目标的实施计划,并确保实施;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测,每半年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总结,年终进行考核奖惩。每年根据公司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修订。

4.2 组织机构和职责

4.2.1组织机构

4.2.1.1安全管理机构

(1)公司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配备了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2)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立、实施、保持及持续改进,公司任命了标准化系统的主要负责人。

4.2.1.2安全生产委员会

为加强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成员: 主 任:董事长

委 员:生产部、检测部、采购部、销售部等部门负责人、员工代表 4.2.1.3管理要求

(1)我公司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

(2)我公司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 (3)我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主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4)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4.2.2职责

公司实行董事长负责制,下设生产部、检测部、采购部、销售部等。公司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各岗位作业人员以及各职能部门均制定有安全生产责任制。 4.2.1.1责任制的内容

详见《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一节。 4.2.1.2责任制的沟通与评审

(1)在责任制下达后,应组织专项学习,使所有人员对自己岗位的责任制充分理解,并能遵照执行。关键岗位的责任制要上墙公布。各岗位和人员要保证责任制贯彻落实。

(2)每年年初对责任制进行评审和修订。

4.3 安全投入

4.3.1安全生产费用

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建立安全费用台帐,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4.3.1.1职责

(1)董事长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的后果负责。 (2)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3)财务人员负责建立安全投入费用台帐,董事长负责监督安全费用的使用,确保安全资金及时到位。

(4)各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负责安全项目计划的提出和实施。

(5)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财务部负责为全体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4.3.1.2管理要求

(1)我公司参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规定提取安全费用,用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程度。

安全措施费用包含以下方面:

a. 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包括营业场所的防火、防爆、防坠落、防毒、防静电、防噪声与振动等设施设备支出;

b.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c.开展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d.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 e.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f.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g.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h.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i.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2)我公司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平均逐月提取:

a.营业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2%提取;

b.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的部分,按照1%提取;

c.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d.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至50亿元的部分,按照0.1%提取;

e.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部分,按照0.05%提取。

(3)“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专户储存,超支补提,结余接转下年。

(4)安全生产费用支出纳入预算。每年初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汇总各部门按照各自分工拟订的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提出安全生产投入年度计划,经董事长批准后分步实施,重大安全设施装备,安全生产技术措施,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等费用,专项申请,专项开支。

(5)财务人员要管理好“安全生产专项费用”资金,建立安全费用台帐,保障安全资金的正常支取,严禁将安全费用挪做他用。

(6)财务人员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不漏保一人。

(7)安全投入费用应有针对性,且有名称、实施进度、条件评估、责任单位(人)等内容。 (8)应定期检查安全投入费用的执行情况。 4.3.2工伤保险

建立职工工伤保险保障制度,规范职工工伤保险管理,明确管理渠道,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3.2.1职责

(1)财务人员是职工工伤保险和交通事故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收缴和管理工伤保险基金,审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协助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对工伤职工伤残等级的鉴定,进行工伤保险统计,开展工伤保险的宣传、教育和咨询。负责财务业务结算。

(2)办公室负责组织职工工伤事故的认定。协助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进行调查取证及确定工伤补偿。

(3)董事长负责职工工伤争议调解,并依法对工伤保险执行情况实施群众监督。 4.3.2.2管理要求

(1)所有从业人员均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2)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负责公司内工伤事故的认定 (3)董事长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在工伤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申请工伤认定。

(4)工伤事故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5)事故档案内应有:现场图、调查记录、分析会记录、报告书、处理决定、防范措施和落实情况等内容。

4.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4.4.1 法律法规 4.4.1.1总则

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便及时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确认其符合性并跟踪其变化,做到及时更新。

4.4.1.2职责

a.办公室负责组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和更新工作,并负责整理、审查各部门提供的法律、法规、标准文件更新信息。

b.各职能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并及时通报我公司办公室备案。

c. 办公室负责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对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d.办公室负责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传达给相关方。 4.4.1.3管理要求

a.办公室确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 b.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进行确认和更新。 c. 办公室建立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台帐(清单)。 d. 办公室及时将已确认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发放到各个单位(部门)。 4.4.1.4相关文件/记录

a.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管理制度(责任部门,获取渠道、方式、时机,培训,传达,更新)

b.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c.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培训计划 4.4.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4.2.1总则

我公司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 4.4.2.2职责

a.办公室负责组织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写工作,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发放和宣传。 b.董事长负责批准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

c.各部门负责安全管理制度在本部门的宣传和具体实施。 d.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 4.4.2.3管理要求

a.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我公司安全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等,具体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分管领导审核,报董事长批准。

b.我公司应确保制定的规章制度满足规范要求,并应将最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c.每个员工必须遵守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 4.4.3 安全操作规程 4.4.3.1总则

生产部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组织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4.4.3.2职责

a.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写工作和贯彻实施。 b.生产部负责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的审核. c.董事长审批本公司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d.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4.4.3.3管理要求

a.生产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我公司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董事长批准后下发到各岗位。 b.我公司应确保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满足规范要求,并应将最有效的版本发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c.每个员工必须遵守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4.4.3.4相关文件记录

各岗位、各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4.4.4 修订 4.4.4.1总则

我公司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4.4.4.2职责

a.办公室负责组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协助安全操作规程的修订工作。 b.生产部组织相关班组对安全操作规程的修订。

c.各职能部门参与我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修订工作。 4.4.4.3管理要求

我公司办公室每年组织人员对我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评审、修订。当发生事故,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应及时进行修订。并将新修订的管理制度及时发放到相关岗位、人员。

4.4.4.2相关文件记录

a.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的管理制度 b.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评审、修订记录 4.5 教育培训

4.5.1 教育培训管理 4.5.1.1总则

我公司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培训教育,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档案,保证安全培训教育所需人员、资金和设施。 4.5.1.2职责

a.办公室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的规定和岗位需要,制定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 b.办公室负责监督各部门的安全培训情况进行检查。 c.董事长负责确保培训资金的到位。 4.5.1.3管理要求

a.我公司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目标,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

b.安全培训教育的责任人应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教育,做好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c.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变更时,应记录变更情况。 d.董事长应为安全培训教育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e.我公司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

4.5.1.4相关记录/文件

a.安全培训教育台帐 b.安全培训教育计划

4.5.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4.5.2.1总则

建立并保持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明确培训要求,确保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其他负责人能够胜任其承担的工作,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要求。 4.5.2.2职责

办公室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做好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取证和复审工作。 4.5.2.3管理要求

a. 办公室根据国家和我公司安全培训教育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复审工作。

b.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标准; (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职责;

(3)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4)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管理等。 4.5.2.4相关文件/记录

a.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

b.主要负责人、主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4.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4.5.3.1总则

建立制度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和基本功训练,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4.5.3.2职责

a.办公室负责制定操作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b.生产部负责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的专门培训和考核。 c.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d.办公室负责组织新从业人员的厂级安全教育。 e.各部门负责公司、车间和工段(班组)安全教育。 4.5.3.3管理要求

a.每年办公室负责制定我公司培训计划,明确安全培训的时间安排,培训计划要符合有关规定。

b. 办公室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复审工作。

c.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其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专门培训。有关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d.未经安全培训教育的从业人员,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e.凡新入我公司的职工必须经公司、车间、工段(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方可进入工作岗位,培训内容符合规范要求。

f. 办公室负责厂级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

g.车间、部门由本单位领导或专兼职办公室负责二级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时间不少于24小时。

h. 新工人经三级安全教育合格后,要建立三级安全教育卡片及安全教育台帐,负责教育的各级安全教育的负责人,都要在卡片上签字。

i.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分配工作。

j. 办公室发现未经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而上岗者,有权停止其工作。 4.5.3.4相关文件/记录

c.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台帐) a.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卡片 b.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台帐)

4.5.4 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 4.5.4.1总则

我公司建立制度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确保特种作业人员符合安全要求。 4.5.4.2职责

a. 办公室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台帐。 b. 办公室负责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的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按规定参加复审。 4.5.4.3管理要求

a.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b. 未经安全培训教育的从业人员,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4.5.4.4相关记录/文件

a.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台帐 b.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4.5.5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4.5.5.1总则

我公司建立制度对工人转岗、干部顶岗以及脱岗六个月以上人员、外来参观、学习人员、外来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4.5.5.2职责

a.各部门负责工人转岗、干部顶岗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安全教育。 b.对临时工作人员由用工单位负责。

c.对外来施工单位人员的安全教育,由工程单位负责。 d.对进入厂区学习和参观人员的安全教育,由办公室负责。 4.5.5.3管理要求

a.从业人员转岗、干部顶岗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由所在单位进行

二、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b.我公司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由接待的单位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

c.我公司对外来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由用工单位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 4.5.5.4相关文件/记录

a.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

b. 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台帐)

c. 外来施工单位(承包商)管理档案(台帐) 4.5.6安全文化建设 4.5.5.1总则

我公司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4.5.5.2职责

a.办公室负责安全文化建设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

b.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员工安全文化的宣传、贯彻落实等工作。 4.5.5.3管理要求

a.公司有计划培养企业安全文化骨干; b.公司组建宣传网络、建设文化载体; c.利用先进模范人物传播;

d.通过广告、新闻和有奖征答等活动传播; 4.5.5.4相关文件/记录

a.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b.安全文化建设实施记录。

4.6 生产设备设施

4.6.1生产设施建设 4.6.1.1总则

我公司确保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安全设施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并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6.1.2职责 a 生产部负责新、改、扩项目的手续办理和具体施工。 b.办公室参与生产设施建设安全方案的制定。 4.6.1.3管理要求

a.建立新、改、扩建工程“三同时”管理制度。 b.新、改、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措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c.厂址选择应遵循《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规定。

d.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车流、人流、物流,保证安全顺行。 e.厂房的照明,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照明电气的选型与作业场所相适应:一般作业场所可选用开启式照明电气,潮湿场所应选用密闭式防水照明电气,有腐蚀性场所应选用耐酸碱型照明电气,易燃物品存放场所不得使用聚光灯、碘钨灯等灯具,有限空间、高温、有导电灰尘、离地不足2.5米的固定式照明电源不得大于36伏,潮湿场所和易触及的照明电源不得大于24伏,室外220伏灯具距离地面不低于3米,室内不低于2.5米,普通灯具与易燃物品距离不得小于300毫米,灯头绝缘外壳无破损、无漏电现象。 f.主要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建构筑物防火最小安全间距,应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g.厂区内的建构筑物,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并定期检查,确保防雷设施完好。

h.厂内休息室、浴室、更衣室应设在安全区域,各种操作室、值班室不应设在可能泄漏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区域。

i.安全出入口(疏散门)不应采用侧拉门(库房除外),严禁采用转门。厂房、梯子的出入口和人行道,不宜正对车辆、设备运行频繁的地点,否则应设防护装置或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 j.直梯、斜梯、防护栏杆和工作平台应符合《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GB4053.1-3)的规定。

k.移动梯台应符合:操作平台护栏完好符合规定,斜撑无变形,铰接可靠,防滑措施齐全、完好,轮子的限位、防移动装置完好有效,结构件无松脱、裂纹、扭曲、腐蚀等严重变形,不得有裂纹。

l电气室(包括计算机房)、电缆夹层,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器、烟雾火警信号装置、监视装置、灭火装置和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电缆穿线孔等应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

m.设置用发电机房。自备发电机不应与供电网联接,并可靠接地。柴油发电机的环境温度及柴油机的运行温度定子不得超过75℃(E级)、转子不得超过80℃(B级)。

n.胶(皮)带运输机应有如下安全防护装置并确保有效: (1)防打滑、防跑偏、防纵向撕裂; (2)拉线事故开关;

(3)防压料自动停车装置;

(4)头轮、尾轮、增面轮及拉紧装置应有防护罩或防护栏杆。

o.产生大量蒸汽、腐蚀性气体、粉尘等的场所,应采用封闭式电气设备;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粉尘的作业场所,应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p.使用表压超过0.1MPa的油、水、煤气、蒸汽、空气和其他气体的设备和管道系统,应安装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装置,并应定期检定。

q.不同介质的管线,应按照《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注明介质名称和流向。

r.所有设备设施建设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

s.按规定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

t.建立生产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 4.6.1.4相关记录/文件

a.“三同时”管理制度

b.生产设施建设项目设计和安全审查资料(含安全预评价报告) c.建设项目安全验收专题报告(含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d.新、改、扩项目六个阶段的相关资料 e.建设项目验收不合格项整改和验收资料 f. 生产设施安全附件资料

g. 各种报警、检测设施、仪器管理台帐、说明书 h. 生产工艺技术资料 4.6.2生产设施运行管理 4.6.2.1总则

我公司制定并保持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对生产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生产设施的安全运行。 4.6.2.2职责

a.生产部负责我公司生产设备、安全设施、特种设备、监视和测量设施的监督管理。 b.生产部负责生产厂房等建筑设施的监督管理。 c.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安全设施的使用和管理。 d.办公室负责对安全生产防护设施的监督检查。 4.6.2.3管理要求

a.建立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b.建立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制定检(维)修计划。

c.按规定对有关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工具等进行检测检验检定,并归档保存有关资料。 d. 厂内机动车辆应满足: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动力系统运转平稳,无漏电、漏水、漏油。灯光电气完好,仪表、照明、信号及各附属安全装置性能良好。轮胎无损伤。制动距离符合要求。 e. 低压临时线路应满足:有完备的临时接线装置审批手续,不超期使用。使用绝缘良好,并有与负荷匹配的护套软管,敷设符合安全要求。装有总开关控制和漏电保护装置,每分路应装设与负荷匹配的熔断器。临时用电设备PE连接可靠。严禁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设临时线路。 f. 移动电气设备应满足:定期对绝缘电阻进行检测,绝缘电阻应小于1兆欧,电源线应采用三芯或四芯多股橡胶电缆,无接头,不得跨越通道,绝缘层无破损,长度不得超过5米,PE线连接可靠,防护罩等完好,无松动,开关可靠、灵敏,与负载匹配。

g.低压电气线路(固定线路)应满足:定期进行电缆线路的预防性实验记录。线路的安全距离符合要求;线路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符合要求;线路的保护装置齐全可靠;线路绝缘、屏护良好,无发热和渗漏油现象;电杆直立、拉线、横担瓷瓶及金属构架等符合安全要求;线路相序、相色正确、标志齐全、清晰;线路排列整齐、无影响线路安全的障碍物。 h.电网接地系统应满足:电源系统接地制式的运行应满足其结构的整体性,独立性的安全要求;各接地装置的电阻检测合格;TN系统重复接地布设合理;接地装置的连接必须保证电气接触可靠;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防腐蚀,防损伤或者有附加保护措施;接地装置编号、标识明晰,定期检测报告有效,资料完整。

i. 电气设备(特别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和电线的金属保护管,应有良好的保护接零(或接地)装置。

j. 传动部位应按照如下情况,设置防护罩、盖或栏:

l. 专用设备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防护罩、盖、栏应完整可靠;各联锁、紧停、控制装置灵敏可靠;局部照明应为安全电压;PE等电器完好可靠;梯台符合要求。

m. 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 n. 按检(维)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包括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检(维)修。

o. 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4.6.2.4相关记录/文件

a.生产设施管理制度 b.生产设施管理台帐 c.生产设施维护保养记录

d.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和检维修计划(含安全设施检维修) e.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f.安全设施管理台帐

g.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h.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校准和维护记录

4.6.3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设施拆除、报废。 4.6.3.1总则

我公司建立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对拆除作业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拆除计划或方案。 4.6.3.2职责 a.生产部负责制定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拆除单位制定安全施工方案。

b.办公室负责作业现场和安全方案的监督检查。 c.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现场作业的管理。 4.6.3.3管理要求

a. 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安全、卫生及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并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三同时”)生产和使用。

b. 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c. 需增置的设施经批准购买后,须报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备案。

d. 生产设施项目确定或购进后,各相应项目组负责组织安装,并负责监督检查安装的质量。 e. 对新置设备的随机配件要按图纸进行验收,未经验收不得入库。

f.凡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 g.涉及动火、进罐等危险作业的要同时办理相关手续。 4.6.3.4相关文件/记录

a.设备设施验收单 b.设备设施管理台帐 c.设施档案登记表

d.生产设施安全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 e.设施拆除计划和方案

f.拆除、报废设备、容器、管道分析合格证明、验收证明 g.拆除、报废设施批准文件

4.6.4 设备设施检测检验。 4.6.4.1总则

我公司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4.6.4.2职责

生产部负责制定设备设施检测检验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测检验。 4.6.4.3管理要求

a.特种设备使用科室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知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

b.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室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安排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

c.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生产部领导报告。

d.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e.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按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测。

f.设备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相关规定执行,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室办理相应手续。

g.严禁擅自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 h.特种设备应按规定周期进行定期检定,并保存有关记录。 4.6.4.4相关文件/记录

a.特种设备台帐 b.特种设备检定证书 4.7作业安全

4.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4.7.1.1总则

我公司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对危险区域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大型吊装作业;交叉作业等危险性作业实施作业许可证,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4.7.1.2职责

a. 生产部负责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审批。 b. 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作业的审批和监督。

c.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我公司危险作业的监督、检查。 4.7.1.3管理要求

a.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估、分级,对隐患进行排查,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b.禁止未经允许的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操作区域。应划出非岗位操作人员行走的安全路线,其宽度一般不小于1.5m。

c.生产现场应实行定置管理,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区域划分科学合理。 d.现场不应有“跑、冒、滴、漏”现象,无大面积积水、积料。

e.岗位作业人员应认真执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程和设备检修、维护规程;应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安全的关键指标,如压力、温度、流量、液(料)位等。富氧燃烧时氧气含量控制在安全限值要求范围之内,且不得泄漏。 4.7.1.4相关文件/记录

各种《作业许可证》

4.7.2作业行为管理 4.7.2.1总则

我公司对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人的不安全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 4.7.2.2职责

a.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辨识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并组织采取控制措施。 b.各部门负责组织识别本部门作业过程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并组织采取控制措施。。 4.7.2.3管理要求

a.对生产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在没有排除故障的情况下操作,没有做好防护或提出警告; (2)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

(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或不安全地使用设备; (4)处于不安全的位置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势; (5)工作在运行中或有危险的设备上;

(6)在存在职业危害环境和场所中,未使用或正确佩戴劳动防护及品。

b.对现场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定期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

c.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d.电气、高速运转机械等设备,应实行操作牌制度。

进入受限空间检修,应采取可靠的置换或通风措施,并有专人监护和采取便于空间内外人员联系的措施。

e.进入受限空间检修,应采取可靠的置换或通风措施,并有专人监护和采取便于空间内外人员联系的措施。

f.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拉闸断电,并采取开关箱加锁等措施; (2)验电、放电; (3)各相短路接地;

(4)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和装设遮拦。 4.7.2.4相关文件/记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4.7.3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 4.7.3.1总则

我公司建立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在各种危险、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告知牌、公告栏、警示说明和安全防护装置、设施,警示标志、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要符合规范要求;

4.7.3.2职责

a.办公室负责组织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设置。

b.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实施和管理。 4.7.3.3管理要求

a.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志和告知牌。

b.在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储存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c.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d. 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以及厂区内的坑、沟、池、井、陡坡等设置安全盖板或护栏等。

e.设备裸露的转动或快速移动部分,应设有结构可靠的安全防护罩、防护栏杆或防护挡板。 4.7.3.4相关文件/记录

警示标志、告知牌公告栏、警示说明

4.7.4相关方管理 4.7.4.1总则

我公司建立并保持承包商、供应商管理制度,对承包商、供应商实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4.7.4.2职责

a.办公室负责建立承包商、供应商管理制度(或外委施工队伍和外用工管理规定),并对各职能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b.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对相关承包商、供应商的资格预审、确定具体管理措施。 c.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承包商、供应商名录和档案。 4.7.4.3管理要求

a.办公室负责对承包商资格预审、选择、开工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表现评价、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

b.合同管理部门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制定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标准,并经常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

c.不应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工程项目承包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d.根据相关方提供的服务作业性质和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安全绩效进行监测。

e.统一协调管理同一作业区域内的多个相关方的交叉作业。 4.7.4.4相关文件/记录

a.承包商、供应商管理制度

b. 合格承包商、供应商的名录和档案 4.7.5变更 4.7.5.1总则

我公司建立并保持变更管理制度,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4.7.5.2职责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变更的实施和管理。 4.7.6.3管理要求

a.对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的变更制定实施计划。 b.对变更的设施进行审批和验收管理,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所产生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c.变更安全设施,在建设阶段应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在投用后应经安全管理部门书面同意。重大变更的,还应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7.6.4相关文件/记录

a.变更管理制度

4.8 隐患排查和治理

4.8.1隐患排查 4.8.1.1总则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方法。 4.8.1.2职责

a. 办公室负责组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b. 各部门负责组织对本部门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并对存在的隐患组织进行整改。 4.8.1.3管理要求

a. 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等。 b. 按照方案进行隐患排查工作。

c. 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 4.8.1.4相关文件、记录

a.隐患排查记录 b.隐患排查工作方案 4.8.2排查范围和方法 4.8.2.1总则

明确隐患排查的范围和排查的方法,以便有效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4.8.2.2职责

a. 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明确排查的范围和方法。 b. 各部门负责协助办公室组织隐患排查工作。 4.8.2.3管理要求

a.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b. 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4.8.2.4相关文件、记录

a.综合检查表、专业检查表、季节性检查表、节假日检查表、日常检查表 b.隐患排查记录。 4.8.3隐患治理 4.8.3.1总则

对排查出的隐患,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各类隐患得到有效的治理。 4.8.3.2职责

a. 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明确隐患治理方方案、负责人、完成时间等工作。 b. 各部门负责组织隐患治理工作。 4.8.3.3管理要求

a. 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进行治理。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

b.在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c. 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4.8.3.4相关文件、记录

a. 隐患治理方案 b. 隐患治理验证和效果评估记录 4.8.4预测预警 4.8.4.1总则

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采用技术手段、仪器仪表及管理方法等,建立安全预警指数系统。 4.8.4.2职责

a. 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安全预警系统工作。 b. 各部门协助办公室开展有关的预测预警工作。 4.8.4.3管理要求

a.建立安全预警指数系统;

b.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实现对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报的; c.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纳入安全预警系统;

d.对预警系统所反映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的; e.每月进行风险分析的。 4.8.4.4相关文件、记录

a. 预警指数系统 b. 风险分析报告

4.9 危险源监控

4.9.1范围与评价方法 4.9.1.1总则

对各项活动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辨识与评价,为制订、评审、修订安全方针、目标提供依据。 4.9.1.2职责

a.本公司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以文件形式下发风险评价程序,明确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准则,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b.办公室负责组织风险评价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具体实施本部门的风险评价工作。 c.风险评价活动应明确评价目的、评价范围,确定评价准则,选择有效、可行的评价方法。 4.9.1.3管理要求

a.我公司办公室每年修订一次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

b.风险评价的范围应覆盖我公司所有生产、维修或建设等工作活动及临时性的工作。 4.9.1.4相关文件、记录

a.安全评价领导小组及风险评价组织、人员构成文件 b.风险评价程序

c.安全评价报告(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范围、评价准则) 4.9.2风险评价 4.9.2.1总则

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每年进行风险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通报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4.8.2.2职责

a.本公司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负责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对重大风险进行最终确认,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b.办公室具体指导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制订或修订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程序;负责对本公司各部门报送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评价,评定出重大风险。

c.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价,并将结果汇总到办公室。 4.9.2.3管理要求

a.进行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所需要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b.进行风险评价应覆盖过去、现在和将来,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设备,现场环境等情况;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c.不断对本公司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做出辨识并进行评价,根据有关法规、标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的关注程度确定重大风险。 4.9.2.4相关文件/记录

a.安全评价领导小组及风险评价组织、人员构成文件 b.危害因素分析辨识登记表 c.《风险评价报告》

e.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4.9.3 控制措施 4.9.3.1总则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4.9.3.2职责

a.本公司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负责风险控制措施的审批。 b.办公室负责风险控制措施的确认和监督检查。

c.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的确定,并报办公室汇总,安委会批准后按控制措施实施,并做好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

d.生产部参与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并监督落实和实施。 4.9.3.3管理要求

a.各部门每年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本部门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计划,报办公室汇总。 b.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对各单位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审核,统一制定实施计划报安委会审批后分步实施。

c.各部门依据批准的控制措施对本单位职工进行宣传和教育,并严格按照控制措施实施。 d.选择的控制措施应按下列顺序: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4.9.3.4相关文件/记录

a.《风险评价报告》

b.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4.9.4风险控制 4.9.4.1总则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4.9.4.2职责及管理要求

a. 办公室负责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建立重大隐患的项目档案,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b.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重大隐患项目的整改。

c.办公室负责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4.9.4.3相关文件/记录

a.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计划 b.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记录 c.重大隐患项目档案(台帐) 4.9.5风险信息更新 4.9.5.1总则

建立相关制度确保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4.9.5.2职责 a. 办公室负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组织本公司风险信息的更新工作。 b.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风险信息的更新。 4.9.5.3管理要求

a.当下列情形发生时,我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工艺变更;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b.风险信息更新的结果必须及时传达到有关部门。 4.9.5.4相关文件/记录

a.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登记表 b.风险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c.信息变更记录 d.事故台帐 4.9.6重大危险源 4.9.6.1总则

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按照《化学危险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确定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 4.9.6.2职责

a.办公室负责制定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确定本公司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并负责监督管理。

b.办公室负责将我公司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应急措施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c.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检查、监控。 4.9.6.3管理要求

a.办公室依据评价我公司的评价报告以及《化学危险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确定我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并进行管理。

b.办公室每年将我公司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应急措施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c.重大危险源所在部门应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4.9.6.4相关文件/记录

a.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b.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台帐) c.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d.重大危险源告知牌

e.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f.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记录 g重大危险源备案记录 h.防护距离不符合的防范措施

4.10 职业健康 4.10.1职业健康管理

4.10.1.1总则

我公司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降低职业危害。 4.10.1.2职责 a.办公室负责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b.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建立职工职业卫生档案。

c.办公室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或委托相关机构进行检测(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4.10.1.3管理要求

a.按有关要求,为员工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b.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c.对职业病患者按规定给予及时的治疗、疗养。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应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 d.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存入档案。

e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和必要的泄险区。

f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各种防护用具,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g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健康的日常监测及维护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h.生产作业环境应符合《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与《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T 16911)及《车间空气中呼吸性水泥粉尘卫生标准》(GB 16238)的相关要求。 4.10.1.4相关文件/记录

a.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b. 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c.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内容)

d. 职业危害场所警示标志、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

k.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或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中)

h.职业危害检测记录(记入职业卫生档案)告知牌

4.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4.10.2.1总则

我公司对存在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 及时、如实告知有关人员。 4.10.2.2职责

办公室负责组织职业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 4.10.2.3管理要求

a.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以书面形式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b.对员工及相关方宣传和培训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c.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4.10.2.4相关文件/记录

劳动合同、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4.10.3职业危害申报 4.10.3.1总则

我公司对存在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时、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接受其监督。 4.10.3.2职责

办公室负责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 4.10.3.3管理要求

a.办公室每年对生产现场进行评价,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及时上报。 b.必要时可以委托相关中介机构进行检测。

c.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向原申报主管部门申请变更: (1)新、改、扩建项目; (2)因技术、工艺或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 (3)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 4.10.3.4相关文件/记录

职业危害因素申报表

4.11 应急救援

4.11.1应急机构和队伍 4.11.1.1总则

我公司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的紧急情况。 4.11.1.2职责

a.董事长负责建立我公司应急指挥系统

b.董事长担任应急指挥系统总指挥

4.11.1.3管理要求

a. 按相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b. 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 4.11.1.4相关文件/记录

a.应急救援制度

b.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4.11.2应急预案 4.11.2.1总则

我公司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重点作业岗位有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 4.11.2.2职责

a.办公室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b.各部门配合办公室做好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4.11.2.3管理要求

a. 根据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b. 定期评审应急预案,并进行修订和完善。

4.11.2.4相关文件/记录

a.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应急救援评审记录

4.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质 4.11.3.1总则

我公司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建立应急通讯网络并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 4.11.3.2职责

a.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负责应急救援车辆和应急通讯网络的配备并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 b.生产部负责有毒有害岗位救援器材的配备和保养。 c.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监督检查。 4.11.3.3管理要求

a.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建立应急通讯网络并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

b.在有毒有害岗位配备救援器材,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4.11.3.4相关文件/记录

a.应急救援器材台帐及设置情况、维护记录

b.报警、应急救援人员联络、外部救援单位联络、内部及外部通讯联络电话簿

4.11.4应急演练 4.11.4.1总则

我公司按照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4.11.4.2职责

a.董事长负责组织编写我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董事长发布实施。 b.办公室负责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 c.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 d.各职能部门配合做好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 4.11.4.3管理要求

a. 我公司每年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评价演练效果,评审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b. 我公司每年一次评审应急救援预案,对潜在和突发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 c. 我公司将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当地应急救援协作单位。

4.11.4.4相关文件/记录

a.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记录 b.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回执 4.11.5应急救援 4.11.5.1总则

根据事先编制后的应急救援预案,在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4.11.5.2职责

a. 办公室负责组织事故救援工作;

b. 各部门负责在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后,及时报告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和领导,并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

4.11.5.3管理要求

a.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b. 应急结束后应编制。 4.11.5.4相关文件/记录

a. 应急救援报告

4.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4.12.1事故报告 4.12.1.1总则

我公司建立并保持事故管理制度,明确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 4.12.1.2职责

a.办公室负责制定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

b.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理和汇报。 4.12.1.3管理要求

a.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班长汇报,并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b.发生死亡、群伤、火灾爆炸、操作、重大设备、交通、盗窃、食物中毒事故后,发生事故的单位,要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伤亡人数等简要情况,立即通过电话或直接报告办公室、调度室等相关部门。

c.我公司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d.接到事故报告后,我公司负责人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直接指挥组织抢救、保护现场。 e.对事故进行登记管理。 4.12.1.4相关文件/记录

a.事故管理制度(含报告、调查、统计与分析、回顾、书面报告样式和表格等内容) b.事故报告记录,明确。 4.12.2事故调查和处理 4.12.2.1总则

发生安全事故后,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按照事故的不同类别、等级,组建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 4.12.2.2职责

a.办公室负责人身伤亡事故(包括中毒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b.生产部及各车间负责生产工艺操作事故、设备、电气事故(机械、电气、仪表、检修质量、设备制造、备件质量)的调查和处理。

c. 办公室负责交通、盗窃、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和处理。 4.12.2.3管理要求

a.事故调查处理应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按照“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b.事故分析应包括整理分析有关证据、资料,确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责任分析等。

c.事故调查处理提出的预防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培训教育措施和管理措施。

d.事故调查组负责编制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事故基本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事故责任分析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等。

e.建立事故台帐。内容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类别、伤亡人数、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故教训、“四不放过”处理等内容。

f.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定期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g.对本单位的事故及其他单位的有关事故进行回顾、学习。 4.12.2.4相关文件/记录

a.事故管理制度

b.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 c.事故管理登记台帐 d.事故回顾记录

4.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4.13.1绩效评定 4.13.1.1总则

我公司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的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综合考核,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绩效,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4.13.1.2职责

a.办公室负责制定我公司绩效评定制度,并负责对各部门进行评定。 b.办公室负责绩效评定的监督、实施。 c.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绩效评定。 4.13.1.3管理要求

a.通过评估与分析,发现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履行、系统运行、检查监控、隐患整改、考评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讨论提出纠正、预防的管理方案,并纳入下一周期的安全工作实施计划当中。

b.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并形成正式的评定报告。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

c.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评定报告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

d.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的评定结果,纳入部门、所属单位、员工年度安全绩效考评。 e.我公司每年年终对各部门进行安全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和部门领导奖金挂钩。 f.每年年终绩效考核结束后要形成自评报告。 4.13.1. 4相关文件/记录

a.安全绩效评定制度 b.安全绩效评定记录 4.13.2持续改进 4.13.2.1总则

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预警指数系统,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实施PDCA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绩效。4.13.2.2职责

a.办公室负责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并组织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b.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持续改进工作。 4.13.2.3管理要求

a.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工作计划和措施方案。

b.按计划组织实施持续改进工作,修订和完善的记录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评定结果保持一致。

C.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要明确下列事项: (1)系统运行效果;

(2)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3)统计技术、信息技术等在系统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4)系统各种资源的使用效果;

(5)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宜性以及结果的准确性; (6)与相关方的关系。 4.13.2.4相关文件/记录

a.持续改进计划。

第四篇:重庆市小微企业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市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对小微企业扶持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完善小微企业扶持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4〕36号)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扶持资金指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包括微型企业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转移支付等有关资金。

第三条 小微企业扶持资金综合运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降低费率、业务补助等方式,用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小微企业经营场所、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等方面。

第四条 扶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公开透明、突出重点、统筹管理、手续简单、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五条 扶持资金分配采用因素分配和项目申报两种方式。因素分配主要依据全市五大功能区划、区县产业发展条件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成效等,并适当向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倾斜。

第六条 根据本办法享受创业补助和创业扶持贷款政策的微型企业,指雇员(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5万元以下,营业执照标注有“微型企业”字样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且属于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军队复员人员等重点人群创办的科技创新、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特色效益农业等鼓励类微型企业。

第二章 改善融资环境

第七条 微型企业可向金融机构申请15万元以内2年期的创业扶持贷款,贷款利率执行同期限基准利率,市级财政按照贷款金额给予承贷银行1个百分点奖励。

第八条 建立市级微型企业创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承贷银行按基准利率贷款形成的微型企业创业贷款损失,由工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由市级财政、区县财政和承贷银行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原则,对承贷银行进行补偿。

第九条 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性贷款收取的担保费率在2%以下的新增担保发生额,市级财政按照新增担保发生额,给予担保机构0.5个百分点补助。

第十条 筹集资金组建市级再担保机构,设立代偿补偿资金专户。市级再担保机构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照代偿额50%以上的比例给予补偿时,代偿补偿资金专户同时给予最高30%的补偿。

第十一条 区县在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转移支付中安排部分资金,对鼓励类小微企业当年发生的商业贷款给予贴息,贴息时间不超过两年,财政按不超过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的50%予以贴息,小企业贴息金额每年不超过20万元,微型企业每年不超过10万元。

第十二条 小微企业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符合条件人员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期限最长2年,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贴息。小微企业可具体向区县人力社保、财政部门咨询和申请办理。

第十三条 由重庆市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出资2亿元,与社会投资机构建立小微企业发展产业引导基金,采取股权投资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重点支持我市市场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局应会同财政部门加强政策指导,并积极做好优质项目储备。

第三章 鼓励创业活动

第十四条 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军队复员人员等重点人群创办的科技创新、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特色效益农业等鼓励类微型企业的创业补助以及小微企业场地租金和贷款贴息等补贴。微型企业9月1日前取得营业执照的,按原政策给予资本金补助,资金在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转移支付中统筹安排。

第十五条 区县工商部门在微型企业设立登记满2个月后,对其经营情况进行审查,区县微型企业创业评审小组根据微型企业实际营业情况、从事行业、实际投入金额、创业者身份、雇工人数等因素开展创业评审,确定创业补助金额并公示后,由区县财政部门拨付补助资金。

第十六条 创业补助资金应专项用于微型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用于买卖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投资活动,不得用于购买房产、轿车等个人消费。微型企业应在每年向工商部门报送企业年报时,将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报区县工商局审查。未按照规定使用补助资金或恶意逃避行政监管的,纳入“异常经营名录库”和“黑名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三年内不得再申报其他补助。

第十七条 市级微型企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微型企业孵化园、创业孵化基地、微型企业特色村建设及微型企业经营场地、后续培训、水电等补贴。

第十八条 区县在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转移支付中安排部分资金,对鼓励类微型企业给予场地租金补贴,对入驻新打造楼宇产业园的小企业给予场地租金和水电气补贴,补助标准由各区县具体制定。

第十九条 鼓励类中小型微型企业包括市级鼓励类和区县鼓励类两种类型。区县鼓励类目录,由区县根据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结合全市五大功能区划分和区县产业发展情况予以确定,并在10月1日前报市中小企业局和市工商局备案。市级鼓励类目录由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局会同市财政局确定并在10月1日前公布。

第四章 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第二十条 对月销售额或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对月销售额或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微企业,从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暂免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对小微企业从事国家鼓励项目,进口自用且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免征关税。2016年12月底前,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一条 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新办微型企业和鼓励类中小企业,自注册登记之日起按其缴纳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2年补贴。2013年12月31日前成立的微型企业,在2015年12月31日前,按其缴纳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补贴,补贴上限为注册资本(最高不超过15万元)中的个人出资部分。

第二十二条 坚持简单便民原则,对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地方留成部分的补贴,由工商部门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分别提供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基本信息,税务部门提供上述企业纳税情况,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补助资金。

第二十三条 2015年底前,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招用登记失业的高校贫困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6000元/人的一次性岗位补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向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咨询和申请并按规定办理。第五章提供聚集发展空间和优化服务环境

第二十四条 利用工业用地新建的市级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其生产性用房及配套用房同等享受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扶持政策。

第二十五条 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范围内经认定的市级楼宇产业园和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根据其连续3年对市级财政的贡献,通过转移支付奖补各区,用于支持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运营及入驻企业的发展。

第二十六条 市、区县(自治县)两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楼宇维护、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给予补助,对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及其提供的服务给予补助或奖励。

第二十七条 对市级重点楼宇产业园,按照市、区县两级财政补助和楼宇业主让利的“三个一点”支持方式,对入驻小微企业给予不超过三年的房租补贴,市级财政的补助标准为不超过租金价格的三分之一。

第二十八条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微型企业孵化园、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对帮扶成效显著、展示效果明显的微型企业孵化园、微企村和创业孵化基地,在市级微企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奖励。

第六章 资金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小微企业扶持资金由财政部门会同中小企业、工商、人力社保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管理。财政部门负责扶持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会同主管部门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并组织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等开展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中小企业、工商、人力社保等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包括根据资金支持方向、使用范围和支持标准,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市中小企业、工商、人力社保等主管部门原则上应在上年四季度会同财政部门,明确下年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向、支持重点、申报条件等事项,并通知区县和企业组织开展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

第三十一条 申请小微企业扶持资金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我市依法登记注册;

(二)近两年没有骗取财政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相关部门要求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二条 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就企业申请资料组织开展审核工作,并将审核结果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第三十三条 公示期内提出异议的项目,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及时组织核实。公示期结束后,主管部门将无异议的项目和经核实没有问题的项目列为扶持项目,并提出资金安排意见商财政部门。补助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扶持企业,企业收到后按《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进行财务会计处理。

第三十四条 市和区县财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市和区县中小企业、工商等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强化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局、市人力社保局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扶持资金的使用、项目实施及效果等实施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扶持资金以后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六条 对骗取、套取资助资金的,擅自改变项目资金使用范围的,以及截留、挪用扶持资金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进行处理处罚,相关企业3年内不得申请专项资金扶持。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中小微型企业的划分,依据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确定。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相关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奖励及风险补偿、中小微企业融资性贷款担保费补贴的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重庆市财政局办公室 2014年9月22日

注:以上关于“重庆市小微企业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由 东莞厂房网 转载自重庆忠县人民政府 网址:http://zx.cq.gov.cn/main/zxzw/ggzt/gsgg/10fe350a-c7bc-46ed-90a7-829176f07b3f.shtml

第五篇: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反担保管理办法

ⅩⅩ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反担保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公司担保业务设定的反担保的有效管理,规范公司反担保行为,提高第二还款来源防范风险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们共和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有关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反担保,系指本公司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为保证本公司承担责任后债权不致悬空,应本公司的要求债务人或第三人向本公司提供的担保。

本办法所称反担保管理,系指本公司通过对反担保的方式和内容、反担保资产的评估、反担保物的登记、保险和公证、反担保资产的管理和处臵等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管理,规范反担保行为,切实发挥担保防范反担保风险的作用,提高公司控制风险的能力。

第三条 本公司接受债务人委托向债权人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时,均应要求债务人或第三人向本公司提供反担保,公司特许批准的除外。

第四条 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和担保行业所面临的现实环境,本公司担保业务的反担保措施为保证、抵押、质押以及其他商业化反担保方式。

公司根据担保行业的特点和担保企业的特点,针对每笔担保业务的实际情况,确定包括多种担保方式在内的反担保组合方案,以强化反担保对债务人的威慑作用,保证本公司债权的现实。

公司设定反担保,一般以被担保企业有形资产的抵(质)方式为主,以无形资产、权利(益)质押及其他担保方式为辅。对于反担保 1

较弱的中小企业,应要求其法定代表人个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第五条 公司设定反担保应遵循五项原则:

(一) 合法、合规原则,即反担保物为国家法律允许设定担保的资产;

(二) 流通可变现原则,即反担保物为市场所接受,具有广泛的流通性,可通过市场变现;

(三) 市场定价原则,即通过市场确定反担保物的真实价值;

(四) 执行可操作原则,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形式设定反担保物,以保证反担保物能够顺利处臵;

(五) 债务人利益可触动原则,即反担保物的设定,必须能够触动债务人的切身利益,以迫使债务人守信履约。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类担保业务,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 反担保的方式和内容 第一节 反担保保证

第七条 反担保保证是指本公司与反担保保证人约定,当被保证人不能履行债务时,反担保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的行为。

第八条 反担保保证人可分为两类,一是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二是自然人。

第九条 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承担作为反担保保证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 持有经过年检的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 (二) 通过注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三) 企业无不良信用记录; (四) 资产负债率低于70%; (五) 生产经营正常、有盈利; (六) 所有者权益应大于固定资产净值;

第十条 自然人作为反担保保证人应具备的条件:

(一)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个人信用良好,无民事违法或刑法记录;

(二) 为被担保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高级管理人员,被担保企业的关联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被担保企业有利害关系且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自然人。

第十一条 下列单位或组织不能作为反担保保证人:

(一) 国家各级机关;

(二)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三) 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和未经授权的分支机构。

第十二条 本公司对应反担保保证人进行如下审查;

(一) 审查保证人是否具备法律规定的主题资格;

(二) 审查保证人有无不良贷款、拖欠利息以及其他不履行合同义务等资信情况;

(三) 审查保证人的净资产、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等财务实力情况; (四) 审查保证人的技术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等经营情况; (五) 审查保证人的保证意愿;

(六) 审查保证人履行的经济动机以及与被担保企业的关系; (七) 审查保证人领导者的品德、素质及其经营业绩等。

第十三条 本公司要经审查认定的反担保保证人签订反担保保证合同,合同约定反担保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第十四条 对同一项目的分期贷款担保,本公司可与反担保保证人就单笔贷款担保分别签定《反担保保证合同》,也可在最高贷款额度内签订一份《反担保保证合同》。

第十五条 被担保企业申请贷款展期,必须向本公司出具反担保保证人同意展期的书面证明,贷款银行同意展期后,本公司与反担保保证人签定补充协议。

第十六条 被担保企业到期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债务,本公司履行保证责任并向贷款银行支付代偿金后,可以要求被担保企业履行还款义务,也可以要求反担保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本公司应在《反担保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内要求反担保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反担保保证人拒不履行保证责任,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后提起诉讼。

第二节 反担保抵押

第十七条 反担保抵押是指被担保企业或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财产作为对本公司担保行为的反担保,当被担保企业不履行债务时,本公司有权依据法律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第十八条 反担保抵押人必须是依法对抵押物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第十九条 反担保抵押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两类。 第二十条 以下不动产可以抵押;

(一) 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国有土地;

(二) 依法取得所有权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以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 4

上的房屋抵押的,该房屋占有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同时抵押。

第二十一条 下列不动产不得抵押:

(一) 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的划拨土地; (二) 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 (三) 已出租的住宅房屋;

(四) 在国家建设规划中拟征用拆迁范围内的房地产;

(五) 用于教育、医疗、市政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住宅等公共福利事业的房地产;

(六) 列为文明保护的古建筑;

(七) 被依法查封、扣押后采取其他诉讼保全措施的房地产; (八) 集体所有的土地。

第二十二条 以房地产设定反担保抵押时,应要求抵押人提供下列房地产权属(原件):

(一)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及交纳土地出让金的发票;

(二) 《房屋所有权证》,共有房屋须提交共有人同意抵押的书面证明;

(三) 以中文合资、合作企业的房地产抵押的,须提交该企业权力机构同意抵押的证明;

(四) 用已出租的非住宅房地产时,须提交有租凭期限的《房屋租凭合同》及将抵押情况告知承租人的书面通知回执;

(五) 经本公司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所提供的房地产价值评估报告; (六) 抵押房产的保险单等。

第二十三条 以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必须连同土地上定着物一起抵押。 5

如改变地上定着物,须征得本公司同意。

第二十四条 抵押人用抵押的房地产出租时,必须征得本公司同意,且其凭租期不得超过担保期限。

第二十五条 签定反担保房地产抵押合同后,对于符合房地产抵押登记条件的房地产抵押物,本公司应于抵押人一起在国家有关规章规定的期限内到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以属于国有资产的房屋设定抵押的,应到国有资产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六条 抵押人拥有合法所有权、具有一定流通性、能在市场变现的动车可以设定抵押。下列动产可以抵押: (一) 通用机器设备及生产工具; (二) 交通运输工具; (三) 库存商品及库存材料; (四) 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第二十七条 抵押人办理动产抵押,应提交下列文件和凭证:

(一) 抵押动产所有权证书,如购臵凭证、产权登记证书、受赠财产证明等;

(二) 抵押人对抵押动产具有使用权,应提交所有权人的所有权证书及同意抵押人抵押的书面证明;

(三) 确定抵押动产净值的凭证或评估报告; (四) 抵押动产的保险单;

(五) 企业权力机构同意设定抵押的书面证明; (六) 有关抵押物存放和占管状况资料等。

第二十八条 本公司要对抵押人提供的动产抵押物进行下列审查;

(一) 抵押物权属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 抵押物的占有和控制;

(三) 抵押物的流动性; (四) 抵押物的现值和变现价值 (五) 抵押物的品质和有效使用期限; (六) 抵押物是否重复抵押等。

第二十九条 对符合登记条件的动产抵押物要办理登记手续,抵押登记期限不得短于债务保证期限。

第三十条 抵押权设定后,所有能够证明抵押物权属的证明文件以及保险单证等均应有本公司代为保管,本公司承担保管责任。

第三十一条 抵押期间,未经本公司同意,抵押人不得有转让、出租或其他处分抵押物的行为。本公司同意抵押人以本公司认可的最低转让价转让抵押物,抵押人所得价款应当优先用以偿还本公司担保的债权;转让价款超过担保责权数额的部分除外。

第三十二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占用与管理的抵押物发生摧毁和灭失的,抵押人应当及时将情况告知本公司,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抵押物因灭失所得赔偿金应作为抵押财产,由抵押人存入本公司指定的账户。抵押物灭失后,本公司可应所得赔偿金数额不足清除部分,要求反担保抵押人提供新的担保。

第三十三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公司应当及时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本公司的抵押权:

(一) 抵押人未经本公司同意擅自处分抵押物的;

(二) 抵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物的价值减少、本公司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为抵押人不予理睬的;

(三) 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价款明显低于其价值,本公司要求抵押人提供相应的担保、抵押人不提供的;

(四) 抵押人就其转让抵押物所得的价款没有向本公司提前清偿其 7

所担保的债权的;

(五) 抵押人有故意阻碍本公司依法实现抵押权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四条 被担保企业到期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债务,本公司代为履行债务、承担保证责任后,本公司应与抵押人协商处臵抵押物,协商不成,可依法以抵押物折价、变卖、拍卖抵押物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第三十五条 本公司依法处分抵押物所得价款,按下列顺序分配:

(一) 支付处分抵押物所需的费用;

(二) 清偿被担保企业所欠本公司的贷款本就、利息、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等;

(三) 支付《反担保抵押合同》约定的其他费用。

处分抵押物所得价款不足以清偿前款所列金额的,本公司有权就不足部分继续向被担保企业追偿;清楚前款所列金额有剩余的,剩余部分退还抵押人。

第三十六条 被担保企业按期履行债务,《反担保抵押合同》终止,本公司应及时将保管的抵押物权属证明有及有关单证交还抵押人。

第三节 反担保质押

第三十七条 反担保质押是指被担保企业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凭证移交本公司占有,为本公司为其债务担保提供反担保,被担保企业到期不履行债务、由本公司承担保证责任后,本公司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拍卖、变卖该动产,或兑现权利凭证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第三十八条 出质人必须是依法对质押财产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第三十九条 下列动产和权利不得质押:

(一) 所有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二) 法律规定禁止流通的财产; (三) 无法评估其价值、难以变现的权利;

(四) 权利的主管部门或所有权人不同意设定质押的权利。

第四十条 下列动产和权利可以质押:

(一) 动产

1. 易变现便于管理的通用设备; 2. 通用的交通运输工具; 3. 其他便于保管的财产。 (二) 权利(益)

1. 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 2. 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上市流通股票;

3. 专利权、专用权、专营权、独家代理权、承租权、收益权等。

第四十一条 出质人向本公司移交物质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 物质的权属期间;

(二) 物质的价值依据或评估报告; (三) 物质在变现时,需提交的相关证明; (四) 有关物质的保险单;

(五) 以权利(益)出质的,须提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权利所有人同意出质的文件或科技出质的文件依据;

(六) 以银行承兑汇票出质的,须提交商品或劳务交易合同复印件; (七) 以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的,须提股权证和董事会同意出质的证明;

(八) 以共有动产或权利出质的,须提交共有人处臵的证明。质押人占用与管理的房地产发生损毁和灭失的,质押人应当及时将情况 9

告知本公司,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

第四十二条 本公司应对质物进行下列审查:

(一) 质物权属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 物质的资产评估是否符合实际; (三) 有价单证出单银行签字盖章的明确证明; (四) 质物的变现能力等。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四条 以可挂失的有价单证出质的,应办理止付手续。 符合质押登记条件的质物应办理登记手续,《反担保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五条 质押期间,质押财产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影响本公司实现债权的,本公司可以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出质人不提供的,本公司可以按照《反担保质押合同》的约定,以质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兑现质押财产所得的价款用于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

第四十六条 质物的收管与返还按如下规定执行:

(一) 签订《反担保质押合同》后,质物交由本公司负责验收和登记; (二) 质押期间,本公司负有妥善保管质押财产和权利单证的义务,因保管不善导致物质或权利单证灭失或毁损的,本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三) 被担保企业按期履行债务,《反担保质押合同》终止,本公司应将质物返还给出质人。

第四十七条 被担保企业到期不履行债务而由本公司承担保证责任后,本公司可依法将质物变现,偿还本公司全部债权和有关费用。

第四十八条 有关质押的规定除适合本章规定外,可比照本办法第二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节 其他方式

第四十九条 针对担保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和担保对象缺乏符合条件的反担保物的现实情况,本公司可在保证、抵押和质押三种反担保方式之外,根据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法律原则,创设各种商业化反担保措施,以防范和规避担保风险。

第五十条 创设反担保方式,应符合法律规定,应保证反担保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各方权利义务的基本平衡。

第五十一条 本公司可与被保单企业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签定的附生效条件的转让协议,双方约定当被担保企业不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债务而由本公司代为偿债后,本担保企业将拥有合法所有权的资产转让本公司,双方债权债务关系消灭。

第五十二条 对具有良好发展和市场前景的企业,如确无有效的反担保可提供,本公司可采用财物监控作为反担保措施: (一) 共管账户

本公司与本担保企业协商建立双印鉴共管账户,控制进出款、用款去向、用款方式、用款效果,保证所担保的贷款按规定用途使用。 (二) 财物监控

本公司可直接监控企业的经常性收入,并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及方式调控经常性收入的存量和使用,保证企业按期履约。

第三章 反担保资产评估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反担保资产评估,系指以抵(质)押作为担保方式的经济活动发生时,本公司评审部门或公司指定的抵(质)押物评估机构按照科学、公正的方法,对抵(质)押物的权属状况、市场价值、抵(质)押价值、变现能力进行的综合评定的测算,以设定价 11

值充分、有效的反担保组合方案,确保公司债权的实现。

第五十四条 凡委托本公司提供担保服务的企业,其提供的反担保抵(质)押物的价值必须经过本公司评审人员或公司制定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没有或无法确定价值的资产不得作为反担保物设定抵(质)押。

第五十五条 本公司担保业务部为反担保抵(质)押物评估工作的管理和操作部门,风险管理部协助评审部门做好抵(质)押物的评估工作,并负责协调与资产评估机构的关系。

第五十六条 抵(质)押物价值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 公司评审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 (二) 聘请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第五十七条 抵(质)押物价值的取得,一般以评审人员进行现场评估确定资产价值为主。

对于企业提供的重要的反担保资产,如评审人员认为自评无把握,可委托公司指定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以掌握确切的变现价值。

第五十八条 公司指定的资产评估机构为具有合法资质、评估经验丰富并与本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评估机构。进行抵(质)押物价值评估所发生得费用,由被担保企业自担。

第五十九条 公司评审人员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独立完成对反担保资产的检查、核实和确定价值的工作,不得以个人的好恶和偏见行事,不屈从于任何单位和实力的干预和影响。

第六十条 按照国际上普遍承认的资产评估计价标准,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可分为收益法、重臵法和清算法等。在检查抵(质)押物并确定价值时,评审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估方法。

第六十一条 在项目监管阶段,风险管理部应会同评审部门定期检查反担保物的保管和使用情况,定期测试评估结果,以掌握反担保物确切的价值量。

第六十二条 评审部门在完成项目的反担保物价值量的评估和确定工作后,应将调查中搜集的有关材料和评估报告及时归档保存,作为以后对抵(质)押物进行再评定、管理以至变现的依据。

第四章 反担保资产的登记、保险和公证

第六十三条 根据《担保法》有关规定,本公司与被担保企业签定《反担保抵(质)押物合同》后,应办理抵(质)押物登记,《反担保抵(质)押物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第六十四条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合同约定,本公司应与被担保企业或第三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处理抵(质)押物登记手续,登记所发生的费用有被担保企业承担。

第六十五条 登记部门

(一) 以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登记部门为核发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管理部门;

(二) 以房地产设定抵押的,登记部门为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

(三) 以交通运输工具设定抵(质)押物的,登记部门为运输工具的主管部门;

(四) 以企业设备或其它动产抵(质)押物,登记部门为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五) 以依法可以转让的权利(益)质押的,其管理部门为出质登记部门。

(六) 以法律规定以外的其他财产设定抵(质)押物的,如当事人自愿办理抵(质)押登记,登记部门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

第六十六条 登记需提交的材料

(一) 办理房地产抵押需提交的材料 1. 房地产证;

2. 反担保合同及主合同;

3. 抵押物评估的书面证明或抵押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价值的书面证明;

4. 抵押双方当事人身份证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委托书;

5. 共同共有的房地产设定抵押的,抵押人应取得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证明;

6. 以国有房地产设定抵押的,需经国有资产上级主管部门书面批准; 7. 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联企业以其房地产设定抵押的,需经企业董事会或联合管理机构书面批准;抵押期不应超过企业的应用期限; 8. 以有偿取得的土地设定抵押的,需提交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等有关资料。 (二) 办理动产抵(质)押物登记需提交的材料: 1. 2. 3. 4. 5. 6. 企业动产抵(质)押物登记申请书;

有关合同,包括反担保抵(质)押物合同和主合同; 有关动产抵(质)押物存放状况资料; 有关动产抵(质)押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 反担保抵(质)押物合同当事人的营业执照; 双方代理人身份和权限证书。

(三) 权利质押登记一般需提交的资料: 1. 权利凭证或证明性文件;

2. 权利价值的评估报告;

3. 有关合同,包括反担保质押合同和主合同; 4. 反担保质押合同当事人的营业执照; 5. 双方代理人身份证和授权书。

第六十七条 《反担保抵(质)押物合同》终止后,风险管理部负责协助企业办理登记注销手续。

第六十八条 在保险公司可投保的资产范围内,公司风险管理部对有必要办理保险的资产应要求企业办理与担保期限相适应的财产保险,并在保险合同中明确规定本公司为该项保险的第一受益人吗,保险单和有关权利证书由本公司收执。

第六十九条 本公司应与财产保险品种齐全、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建立业务联系,为被担保企业提供保险服务,企业投保所发生的费用由被担保企业承担。

第七十条 风险管理部负责对已办理抵(质)押物登记的《反担保抵(质)押物合同》,到公证部门办理公证手续。

第七十一条 本公司应于市内的公证机构建立长期的业务联系,并制定一家公证机构办理本公司合同公证,公证费用由被担保企业承担。

第五章 反担保资产管理

第七十二条 本章所称反担保资产管理是指公司在项目监管阶段对被担保企业提供的反担保资产实施检查、监督、财务核算及监控,在公司代偿后对行使债权和担保物权而取得的反担保物,偿债物的登记和日常维护、管理以及财务核算。

第七十三条 反担保资产管理分或有资产管理和实物资产管理两部分。

第一节 或有资产管理

第七十四条 从《反担保(质)押合同》生效之日起,被担保企业向本公司提供的反担保物即为本公司的或有资产,纳入风险管理部和计划财产部的管理范畴。风险管理部负责对或有资产的现场检查、核实价值,防止出现价值贬损;计划财务部负责对或有资产进行财务核算和监控。

第七十五条 《反担保抵(质)押物合同》签定后,风险管理部应将反担保抵(质)押物的权属凭证、有关资料、质物以及相关合同,分门别类完整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并办理雅阁的交接手续。

第七十六条 合同履行期间,风险管理部应不定期自行检查反担保物权属凭证,质物和有关合同。确保其完好无损和安全保管。

风险管理部应随时接受公司领导对项目反担保合同、权属凭证及物质的全面检查或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七十七条 风险管理部负责牵头组织项目监管工作,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合同履行期间,经常到现场检查、核实反担保资产情况,保证反担保资产在合同履行期间保持稳定的价值量。

第七十八条 公司监管小组在项目监管中重要点核实抵押人所占管和使用的抵押物的形态和价值量变化,监督企业按《反担保抵(质)押合同》的规定执行。同时,风险管理部经办人员负责定期登记和统计在保项目资产种类和价值量,作为公司领导层决策依据。

第七十九条 监管小组若发现抵押物的数量、品质发生变化、价值减少,应要求抵押人恢复抵押物的价值或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当的担保。

抵押期间,抵押物因灭失所得赔偿金(包括保障赔偿金和损害赔偿金),监管小组应要求其作为抵押财产,由抵押人存入本公司指定的账户。

抵押期间,未经本公司同意,抵押人发生转让、出租和其他处分 16

抵押物的行为以及使抵押物价值减少的行为,监管小组应采取法律措施保护本公司抵押权。

第八十条 计划财务部负责公司或有资产的财务管理,设臵台帐进行核算,并对有资产进行总量控制及平衡。

第八十一条 计划财务部应根据风险管理部转来的已生效《反担保抵(质)押合同》和有关凭证的复印件登记或有资产台帐,定期做好或有资产的统计总汇工作,对或有资产进行核算。

第八十二条 计划财务部根据风险管理部提交的《项目监管意见书》复印件对或有资产进行财务监控,《意见书》中应有反担保资产的占管情况及价值量的监管意见。

第八十三条 担保项目到期,反合同终止,风险管理部应协助企业办理反担保财产抵(质)押登记注销手续,同时向计划财务部提交《接触担保通知书》;计划财务部据此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办理反担保资产核销手续。

第二节 实物资产管理

第八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实物资产,系指本公司与抵押人、出质人协商取得、经法院终审判决并已执行而依法取得的各类反担保物、偿债物的统称;所称实物资产管理,系指本公司对该项资产的清理、统计、日常管理和维护、经营运作以及财务核算等事务。

第八十五条 公司该项事务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为风险管理部和计划财务部,两部门互相配合,保证该项目资产的安全和保值,现实终止变现的目标,最大限度减少公司财产的损失。

第八十六条 对本公司依法取得的反担保物和偿债物,风险管理部收妥后应按项目分别各类财产逐项登记《反担保物及权证登记薄》和《偿债物及权证登记簿》,填制《反担保物、偿债收妥通知书》送计划财 17

务部。

第八十七条 计划财务部负责对公司取得的反担保物和偿债物进行会计核算。

第八十八条 风险管理部负责牵头组织包括计划财务部在内的有关部门对反担保物和偿债物进行日常统计、检查、保管和维护工作,定期向公司上报实物资产管理工作的计划和管理情况的报告,积极研究和制度实物资产的处臵计划。

第八十九条 公司对反担保物和偿债物应建立定期帐实核对制度,每季度末由计划财务部牵头,会同法律监管进行明细帐、登记薄和实物三方核对,做到帐、簿记载一致,帐实相符。

第六章 反担保资产的处臵

第九十条 公司经与抵押人、出质人协商或通过法律诉讼取得的反担保物和偿债物,公司有权对其进行处臵,以其变现资金抵偿公司债权;反担保物变现超过本公司债权不分,应退还抵押人、出质人。

第九十一条 公司风险管理部和计划财务部负责反担保资产的处臵工作,包括制定处臵方案、联系处臵渠道、商定处臵价格、变现资金的回收以及相应的帐务处理等内容。

第九十二条 风险管理部应与市内有实力且业范围广泛的拍卖公司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业务联系,处臵公司的有形资产和知识产权。反担保物和偿债物中得权利凭证,可到相关机构和单位兑现;获得的权利(益),可在市场上以出租或转让方式变现。

第九十三条 反担保物和偿债物处臵方式:

(一) 行使反担保抵押权和质权,经与抵押人和处臵人协商,以本办法第九十二条列明的处臵渠道,以折价或拍卖、变卖该项资产所 18

得价款优先受偿;

(二) 向法院提起诉讼,实现抵押权和质权,法院判决以折价或拍卖、变卖反担保资产的价款优先偿还本公司债权。公司可视具体情况决定要求法院主持拍卖、变卖,有本公司自行操作。 (三) 因公司经营需要而将担保物、偿债物转为公司经营资产。 (四) 因该项资产或权利暂时无法处臵,或者能够继续增值,公司可自行组织经营和管理,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第九十四条 折价受偿的方式有法院判决和双方协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风险管理和计划财务部应对反担保物的折抵价值严格把关,以保护公司权益。对于法院判决的折价反担保物,如法院判决估计过高,应依法提起上诉或申诉;双方协议的,除能随时变现的有价单证外,必须经有权机关批准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后才可同意。

第九十五条 在反担保物的处理过程中,计划财务部应根据处臵工作的进程进行帐务处理和会计核算。

第九十六条 对于公司取得处分权的反担保物,风险管理部和计划财务部应尽力在半年内予以处分;双方定期进行账实核对,确保帐薄、账实相符。

第九十七条 在反担保物以各种方式变现过程中,本公司应与协作银行互相配合,共同处臵。反担保物变现后,按与协作银行约定的风险分担比例,经办人员应及时将本公司应得价款交至计划财务部。 处臵结束后,风险管理部负责提交该财产处臵工作汇报,并将形成的所有材料分类总汇吗,交档案管理人员归档。

第七章 附则

第九十八条 本办法有公司制定、修订和解释

第九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县委书记欢迎晚宴致辞下一篇: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