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加强网络德育的对策

2022-09-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 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给年轻人带来“恩惠”的同时, 也有可能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由于互联网的历史还较短, 网络仍处于无序状态, 加上网络自身的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 今天的学生面临的网络环境并不理想。据统计, 目前我国网民超过9400万, 其中, 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60%。那么, 学生上网又是做什么呢?有关调查表明, 上网60.7%的人数在玩游戏, 34.1%的人找朋友聊天, 20.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 27.5%的人看新闻, 24.3%的发E-mail等等。可见, 目前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而非学习;不少学生沉湎于网上聊天、游戏、网恋等不能自拔, 有的导致精神阻碍和心理异常。据北京市公安局最新统计表明, 当前的未成年人犯罪中有30%是由于接触过暴力、色情等网络信息引起的。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深入研究和探索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实现德育创新,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成为当前学校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

1 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

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 对学业重负下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 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 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首先, 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 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 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 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三、可在校园网或班级网站上增添有关“心理健康”的内容, 建立“学习与心理辅导中心”, 值日校医和老师一起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利用网络的隐蔽性、互动性为心理辅导和咨询提供好的平台。

2 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 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 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美国华盛顿有一个名为“计算机伦理研究所”的组织推出了“电脑伦理十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网络伦理声明中, 指出了6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这些规范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补充和发展。当前, 加强青年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 做为德育的直接工作者——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运用电子信箱 (E—mail) 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真诚的对话;运用网络模拟功能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境, 做到寓教于乐;运用电子公告板 (BBS) 和聊天室, 创造德育活动的宽松场所。使青少年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上网。

3 开展网上文化德育

为了丰富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 开展适合各年龄层次学生需要的内容健康而又趣味性强的文娱体育活动, 把学生吸引到老师的身边来。如班主任要与科任老师一起结合语文、英语、计算机学科教学或其他专业课教学, 做好诸如网上电影、文学作品的导读的活动, 例如做到“一讲、二评、三引”:一讲, 即教师先把学生在周末看了哪些网上电影、文学作品摸个底, 然后选择看不同内容的几个学生上台讲述电影或文学作品的内容, 可讲一则新闻报道, 也可讲一段故事, 或学电影表演一个节目等;二评, 就是按影评形式, 简要谈谈自己看过的作品、节日的见解与感受;三引, 就是教师最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正面引导, 指出节目内容表达了什么?教育人们什么?抨击什么?还可以从节目的艺术表现形式、人物的性格、剧中的对话独白等方面来评议指导。这样的导读, 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 既长见识又可提高学生说话与写作能力, 寓网络德育于课堂之中。

4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 是要多让上网的学生多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道德行为, 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如支持学生参加学校团队组织、学生会、班级和各种社团建立自己的网页, 实现班会、社团活动等组织生活上网, 使他们在网络社会里找到自己的家园和伙伴, 享受组织生活的快乐、感受集体的温暖, 在美好亲切的网络社会中接受集体教育。其次, 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对于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和初中生, 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再次是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电脑面前, 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长此以往, 由于手脚活动减少, 不利于他们协调性的培养和大脑的全面发育。

5 提高德育教师的网络素养

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大多具备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 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面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 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增强对学生网上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是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强有力的德育队伍。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 他们自制能力弱, 猎奇心强, 还未形成较成熟的是非观, 容易受到误导误入歧途;但如果受到良好及时的引导, 也能顺利度过网络人生的危险期。未成年学生, 会对年轻教师产生崇拜感、亲近感, 可以利用教师权威进行言传身教, 增强对学生网上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 掌握德育主动权。由于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偏重于倾心交谈, 教师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 更能引起思想共鸣, 能更好地达到效果, 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

总之, 网络对教育者来说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 我们要因势利导, 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通过开展网络德育, 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 大大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 才能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摘要:互联网在社会生活的广泛应用, 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给学校的德育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

关键词:网络德育,不良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  唐彰新.互联网对高校德育的不良影响及对策.成人教育, 2004, 4.

[2]  边江辕.网上德育的实践与认识.职教论坛, 2003, 24.

[3]  刘强.网络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 4.

上一篇: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术后再出血29例临床分析下一篇:谈谈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建设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