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园林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2022-09-11

人才素质和培养目标, 是教育思想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它既要规定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 又要对培养的人应该具有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人才素质和培养目标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就业性质的教育, 它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型人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 中职学校园林专业的建设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指导方针, 紧贴市场需求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 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相应的培养模式。

1 湖南省园林专业技术市场和人才需求现状

1.1 园林专业技术市场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 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 中国的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国家住建部称:到2015年, 我国将力争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 m2、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绿地率达到35%。湖南省“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5 m2。湘潭市在湖南生态省、长株潭生态城市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湘潭市“十二五”生态规划中指出:按照“生态经济、绿色环境、生态文明”的理念, 加快建设九华滨江新城、昭山生态新城、天易生态新城三个新城组团, 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 打造10亿元园林绿化产业。湘潭市现有园林公司148家、花农3646户, 从业人员已达到1.25万人, 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 766.67 hm2, 花卉品种1 100多个, 年产值4.5亿元。

1.2 人才需求状态

园林专业人才需求向多层次和多方向发展, 技术结构已经表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的趋势。当前, 大中城市普遍兴建园林城市, 小城市园林建设也普遍上了新台阶;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和军营乃至乡镇驻地都搞起了园林绿化;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也兴建了小型公园。园林建设飞速发展, 园林技能人才奇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 对湖南长沙、株洲、湘潭等10个地市, 50个园林园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调查显示:园林施工企业、专业苗圃的技术人才平均不到2个, 城市园林绿化维护单位和农村花卉苗木产业合作社技术员平均不到1人。园林行业高中低层次人才需求趋势是研究生4.14%、本科26.52%、专科32.87%、中专36.47%, 中低层次人才需求较大, 特别是中职、高职层次需求量最大, 呈金字塔分布状。从株洲云田花卉苗木公司调研中发现一些问题, 这个企业主要需要生产一线的技术劳动者和生产技术指导员, 即需要中职学校园林专业毕业取得花卉工、绿化工证的学生,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2011年输送毕业生11人, 到2014年只留下2人。2014年6月, 学校送5人到这企业进行毕业实习, 结果有3人因劳动累、住处条件不理想只做了3 d就逃离了。出现了企业一方急需技术员工, 学校一方培养的技术人才又找不到工作的难堪局面, 这其中笔者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思想觉悟存在问题, 劳动观念、职业教育缺失;二是学生在校学的专业技术不够、动手能力不强。针对上述情况, 中职学校园林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2 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1 明确以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的园林专业要办出特色, 必须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国务《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与农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求职观念的转变, “职业教育是提供就业服务的教育”“学校是教育资源的集散地、是提供教育的服务站”这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地深入人们的头脑, 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被社会认可[1]。因此, 在定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 应在坚持国家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针对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来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可以担任园林树木、园林花卉繁育、栽培技术员, 花卉园艺技术员, 园林苗圃技术员,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员,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员, 园林工程技术员以及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员等。

2.2 构建以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变化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构建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规律, 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是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培养服务生产经营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园林生产经营实用技术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实践应用”和市场需求为主旨和特征, 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学校与社会园林行业及用人部门结合, 师生与园林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根据市场经济和地方区域特点, 通过多渠道广纳生源, 完善教学硬件和软件, 运用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 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来实现中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3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 拓宽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

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体系, 在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园林专业教学机制过程中, 应坚持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来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一是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园林科技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园林专业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 引进从事现代园林生产科研的设施设备, 积极申请承担市县园林教学、生产、科研课题和开展园林生产科研活动, 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加强与地方的园林花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 联合开展园林生产科研活动, 建立和完善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的学生实习、就业途径, 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搭建广阔的平台;三是利用校园内绿化的养护工作和承担校外绿化工程及绿化养护工作, 为培养学生的现代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及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提供实践条件。通过依托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实现园林专业教学的“产—教—学—研”的有机融合, 不断拓宽培养渠道, 逐步探索出一条“教学实训—生产科研—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4 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 创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探索具有现代职教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在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 坚持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把园林学科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性内容和技术能力性内容及实践操作性内容三个部分, 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是对基础理论课采用“讲解—示范—设计—模拟—评价”的教师和学生双向行为—学生能力自主构建—教师评价导向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二是对技术能力课要求教师采用“指导地看—重点地讲—针对地练—独立地做—严格地考”的五步教法, 培养学生“自觉地看—有目的地听—针对地练—独立地做—认真地改”的五步学法和模块式教学法, 如“嫁接”这一实用技术就可把它分为枝接和芽接两大模块, 然后再把枝接分为劈接、切接及腹接等小模块, 把芽接分为丁字形芽接、嵌芽接等小模块来教学, 在实习时, 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轮流对各个模块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三是对操作实训课采用案例教学法、摹拟教学法等全真模拟教学方法, 为学生创设与园林生产接轨的仿真学习环境。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尝试把教学课题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 让学生按实际操作程序、进行消息收集、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检验实施效果和评估总结,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学生逐步养成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

3 坚持科学发展观, 不断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3.1 强化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

面对飞速发展的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形式和迅速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有许多观念需要更新。学校应通过多途径的媒体宣传, 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 开展实用技术和新技术推广、强化人们思想意识等途径, 主动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活动中来, 把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 要不断借鉴其他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专业品牌, 把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高教职员工整体素质相结合, 形成互为有利的人才培养体系。

3.2 优化教学资源分配, 完善教学软件建设

在专业设置上,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 科学研究, 对园林专业加以技术改造, 增设新学科和加强园林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研究, 使园林专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形成有生源保证和与地方经济建设及与市场变化需求、学生就业与趋势和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专业体系。在教学课程设计上, 要根据专业的特点, 重新调配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比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 要针对职高生的学习特点, 增设实践性强的应用型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等实训项目, 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专业技术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首先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 聘请园林专业行家里手为专兼职教师, 构建学校与社会的专家技能型人才流通渠道和交流平台, 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形成基本实践竞争意识;其次, 要盘活园林资源和转化用人机制及分配机制, 鼓励专业教师从事园林生产经营活动和承担园林科研课题, 把园林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并通过技术推广和产业示范作用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最后, 要强化技能训练, 通过在岗培训、高校深造、企业实训等途径来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教育素质[3]。

3.3 扩大实训项目基地, 产学研相结合

在教学硬件上, 加大投入, 按技术能力模块来规划实践教学基地, 努力创建仿真、模拟、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与技术教育学习环境。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联合园林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服务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促进专业建设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训、就业”一体化进程。使专业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坚持能力本位, 德育先行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生活和学习行为习惯偏差的现实特点及学生毕业后要面对的就业竞争形式, 在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 应始终坚持“能力本位, 德育先行”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养成教育, 在实习和实训中进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生活、崇尚劳动的实践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 开展品格和言行养成教育, 使学生先学会做人, 再学会做事。通过日积月累, 逐步使学生自觉养成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养成自信自强、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养成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度;养成了善于和人相处、善于和人合作的为人处事原则;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为学生毕业后参与就业竞争和创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新时期, 各中职学校都在创新办学理念和探索培养目标新模式, 这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园林专业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在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优势, 面向人才市场和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园林应用型人才道路。

关键词:中职学校,园林专业,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魏所康.培养模式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 刑晖.职业教育发展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陈文静.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亮点扫描[J].湖南教育2011 (1) .

上一篇: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熏疗装置研究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