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与企业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财务管理与企业范文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与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加速,市场竞争的深化,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已日益突出,中国管理要现代化已成为共识。但是何谓现代化管理?其实质内容是什么?由于人们自身所处环境、地位的不同,观察问题所选角度的差异,各说不一,莫衷一是。我认为,进行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思想特征差异和行为特征差异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建立起较为合理、较为系统的现代管理观念。

[关键词]传统型企业 现代型企业 管理特征

一、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比较

传统管理体系与现代管理体系的差异源于两种管理思想体系的差异。在近代由于面对的生产力水平不高,管理环境的复杂度展示不够充分,人们对管理本身的认识还不够完整和深入,因此其思想特征具有五方面的集中表现:一是突出物本观念,即偏重于对设备、厂房、物料等的管理。二是突出个体观念,即管理的对象总是针对某一孤立的对象,面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大多是就事论事,通盘考虑不多。三是突出简单决策观念,即决策是直观的、经验的、线性思维的决策。四是突出战术管理观念,即管理问题的揭示、分析、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方法的调整大都是针对企业内部的,或某一工作环节的、或眼前的状态变化而进行的。可归为五个方面:一是突出人本观念,即一切以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注重对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的管理思想。二是突出系统观念,注意个体与整体的配合协调,强调一切从整体出发,旨在优化整体功能的管理思想。三是突出择优决策观念,即决策必须是多角度、多因素分析之后的多方案比较,然后择优。四是突出战略观念,即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进行的,它强调管理行为要高瞻远瞩,管理者要具有超前思维。五是突出权变观念,即管理行为必须是随机应变,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

二、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与现代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

第一,人与物管理的侧重点差异,即传统企业管理重在管物,重在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而现代企业管理重在管人,重在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

第二,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差异。传统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宗旨是用周密的制度约束,确保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而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和人的自控。它旨在通过较高的领导层素质和员工素质,以及合理的人力资源配搭,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自激机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每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老总们大都会说,它的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才,是员工。这是一句绝对讨好、“永远正确”的话。

第三,单维管理与多维管理差异。传统企业管理行为总是针对某一管理因素实施,不管是在对问题的揭示、问题的分析、或处理措施的制定基本上是直观的线性思考。思想管理问题的交错联系,复杂关系。

第四,数量优先与技术优先的差异。传统企业管理偏重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产品实物量的增大。现代企业直接利润的大小决定于企业产品是否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决定于产品从质量到包装,从内容到形式,从基础使用价值到延伸消费功能是否能为消费者所青睐,以及能否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一切实质上都取决于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有先进的技术才有先进的质量,先进的功能,甚至也才有先进的生产规模,因此技术优先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品牌与商誉: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在市场中持久生存的关键所在。

三、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关系

首先,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有着质的区别。传统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和处理基本上是静态分析、个态分析、近态分析,把经济系统基本看成一个封闭系统。而现代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处理基本上是动态的、系统的、前瞻的。如2003年,我国造纸行业整体进入了供大于求的不利环境。由于竞争激化、价格下跌、利润下滑,使得降低成本成为造纸企业的共同关注点。淄博博汇纸业把市场与企业经营动态地联系思考,把公司各部门、各环节、各人员有机地联系思考,把成本构成作为一个成本系统来思考,从而建立起了具有较强市场适应力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最终在成本降低,利润增长方面取得了令同行惊羡的业绩。反之一些就成本论成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寻求降低成本的做法,或只图一时见效而采取偷其次,传统管理是“基础结构”,现代管理是“上层建筑”。传统管理并不是现代管理的完全对立物,现代管理也并不完全扬弃传统管理,而是包含了传统管理,提升和完善了传统管理。如淄博博汇纸业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系统思想,现代管理会计原理、行为科学、目标管理等作为理论基础的,可谓不折不扣的现代管理,但如果缺少了科学合理的定额制定,缺少完备的岗位责任制度,缺少规范的工作操作程序,这套现代管理方略能否奏效,恐怕没人敢持肯定的态度。事实上,实行现代管理并不意味着传统管理中的制度约束、定置管理、生产过程管理、数量规模效益等就不需要了。恰恰相反,没有这一切成熟的传统管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效开展现代管理。

第三,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适用对象不同。传统管理与技术水平较低、规模程度较小的企业相适应,而现代管理与技术水平较高、规模程度较大的企业相适应。实践中,为什么会出现一种方法在彼企业有效,而在此企业失效;一种管理模式在甲地区失败,而在乙地区成功一个管理者在小企业得心应手,而在主管一个大企业时却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其启示在于企业管理不能不看对象搞一刀切。如满负荷工作法作为改革年代的新事物在石家庄诞生并应用成功,却在移植重庆后难以立足;曾在中国企业管理舞台叱咤风云一时的马胜利、步鑫生、史玉柱等,在其创业之初时管理方略频频得手,而在其企业壮大之后又都频频出现管理失误,最终退出了企业家舞台。这一切事实都说明了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企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能奏效,它并不绝对取决于是否采用了完全的现代管理或曾经非常有效的传统管理。

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是不同的思想体系,这不同的思想体系作用于实践,造就了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本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实现的。但是从空间角度来考查,即使在现代,由于生产力在空间布局的不平衡状态存在,即手工技术、半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技术、自控技术等的同时存在,因此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自然具有共存的条件。我认为,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是管理能够取得最大成效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王迎军《战略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现代企业管理模式》[M],北京,经济出本社,2007,8

[3]《博汇纸业之窗》 淄博,企业内参,2003,12

[4]《博汇纸业之窗》 淄博,企业内参,2007,7

第二篇: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辜体仁 (国电信息中心)

摘要:本文从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出发,论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反过来推动企业管理的发展的观点。作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灵魂,是企业哲学。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群体与全体成员共同建设的和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精神产品。文章简要概括了电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

电力行业长期形成的企业管理制度已经形成了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电力企业的改革,形成新的企业环境,包括电力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运营和管理的新的生存环境。面对新的运营环境和新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变化,如何建立新环境下的电力企业的文化体系,如何通过电力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的新的机智和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不断完善、丰富,继承、创新。由于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变化,电力企业需要从新的视角和出发点,从新的企业基础和环境构筑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角度来调整、补充以及再构建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此推动管理机制的改进与创新。在建立电力企业的管理体系同时,形成电力企业充满活力和生计的新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迅速成为发展电力的生产力,是当电力企业需要积极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就如何正确认识电力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作初步的探讨。

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和哲学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换句话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哲学”。它不仅是企业成员的行为准则,也是企业对外交往活动的准则和标准。在企业内部它成为企业内部思想行动的共同认知的纲领和思想准则;在企业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外部,是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经营原则,显示企业的活力和动能,最终它体现的是企业的形象,它是企业的思想和灵魂。一个企业有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者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否完整,是对一个企业,特别是对一个大型企业的管理的综合水平的试金石。这种综合水平不仅包括企业生产管理水平,还包括企业的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动力等。

企业文化是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成员的智慧的体现。可以从企业及成员的工作态度和思维方法,了解企业的内在的动能和发展前景。人们可以从企业文化来全面认识这个企业素质和管理理念、发展因素、创新能力和潜在发展动能;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成员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这定义了,企业文化是企业一套辨证思维,是企业的哲学。

如国家电网公司把电网安全融入电力企业文化中,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这反映了电网安全在电网公司的地位。它是电网公司从领导到每一位职工,对电网安全生产的正确认识。安全就是电网公司生产的最跟本、最重要的,没有安全就没有电网的一切。没有电网的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的地位,保证电网安全是国家电网公司的责任。电网安全作为电力企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目标、成为企业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行动的准则,成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最为重要的原则和标准。一切从电网的安全出发,以安全来规范企业和成员的一切活动,从安全出发制定一系列制度和规范。经过长期的生产管理实践,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中和电力企业的成员中已经形成了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当然,安全仅是电力企业文化的一个部分。

又如,国电信息中心在改革后,在体制和机制发生变化后,中心的位置变了,由原来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变成信息化实施部门,从管理职能变成服务职能。因此,中心提出“三个服务”,把服务作为信息中心的经营的基本点,并且把中心的业务落实到“三个服务”上。包括内部机构设置、管理的工作条例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制订都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对员工的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管理、培训、教育和考核都把“服务”作为基本出发点。经过三年的运行,培养了职工的“服务”的观点、“服务”的工作态度、“服务”的心理素质等。“服务”的理念是相对于以前那种“机关作风”相对立提出来的。这是改革后电力信息中心提出的新的企业文化。 这就是信息中心的服务的文化、服务的哲学。这种企业服务哲学包括了企业的经营的哲学、管理的哲学、用人哲学、运营哲学以及生存的发展的哲学。

二、 企业生产、管理运营的实践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源泉和建设的基石。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基础上的提炼与总结。它不是企业外在的借鉴与引入的拍来品。它是耕植于本企业经营和运作的沃土之上的果实累累的庄稼,它是建立在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坚石上的大厦。它渗透在企业的管理和运营的机体之内,溶于企业成员和企业生活的血液之中。它来源于企业人的实践,是全体企业的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观,它具有强烈的原创性。

企业文化所表现的基本价值判断,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主张。这种共同的价值观,表现在企业的管理办法、工作规范、行为准则、运作原则、实施条例、产品标准等一系列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之中。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规章、制度、规范、规划、办法、思想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发展源泉。企业文化是这一系列的东西的提炼和升华产物,是企业的领导和全体员工的第二次再创造。他把企业理念、管理体制、条例、标准等一系列知识产品和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提到更新、更高的境界—即事关企业生命和发展的精神世界—企业哲学的地位,这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它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已有的旧的层面上。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发展和丰富的过程。它在企业发展中,不断调整企业文化的内容和表示形式,不断新陈代谢,不断创新发展。停止不前、脱离企业管理发展的企业文化将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就象任何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哲学思想,一但离开实际和实践,这个哲学就没有生命力,就不会对现实产生反作用。因此说,企业文化是动态的文化、发展的哲学。

三、 电力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精神的东西来源于物质世界,它又将成为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共同认知的精神产品,它就将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电力企业改革以后,电力企业竞争性加大、企业在市场上经营风险加大。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不断提高的大的环境中,电力企业只能选择发展,只能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人才资源的优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这是现代企业所必须应对的复杂与多边环境,应对风险与机遇同在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横亘在电力企业行业面前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靠什么支撑其发展?靠业务的拓展、靠服务的提高、靠管理的提升、靠全体员工的努力奋斗和创造力、靠企业上下的认知的统一和凝聚力,总之靠企业文化的深层内应力的支撑。只有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经营和发展中的作用,用企业共同认知的理念、用企业共同的信念的企业哲学思想,用企业精神灵魂,建立企业应对市场的发展战略、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培育从领导到职工的共同远景追求和信念、规范企业及企业职工的行为与行动准则。挖掘企业潜力,不断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创新。这种创新和提高的基本点就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

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管理的机制、组织机构设置、生产和管理流程、制度定制、人才资源的开发与挖掘、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规划等各个企业的环节之中。它强力支撑企业的发展,反映企业的整体价值取向和企业的追求目标,并把这种价值取向变为发展的推动力和牵引力。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行以及企业的发展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将有力地推动企业向更高的境界发展,成为企业的经济运行和内部管理产生良好的润滑剂作用。成为企业的团结奋斗的粘合剂。这种力量将保障企业的各项业务和生产完成,实现突破性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机制的良性体现的形成,是规范企业和企业人的行为指南。

企业文化最终通过企业的组织运作、管理实施、业务活动以及员工的行为和行为来实现其价值观。通过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优劣以及员工的行为的规范执行情况来验证,最终通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检验。

四、 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

那么,电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内容是什么?电力行业在长期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形成了电力企业的基本文化体系。在改革后,电力企业文化在保持电力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继承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这包括电力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观、企业安全观、企业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企业经营思想、企业管理模式、人才知识观等一系列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

(1) 首先应当是电力企业的精神。这是企业文化的总纲。电力企业是公共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工业。因此,电力企业精神应当是:奉献、卓越、诚信、服务。这是电力企业文化的纲领。奉献精神已经得到广大电力职工的认同。它体现“人民电业为人民”这一伟大宗旨。体现国家电网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仍然把为国家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准则。通过真诚、优质、可靠的服务,开发电力市场,加快建设我国电力工业,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和人民提供优质电能,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奉献光明。在奉献精神文化下,很多电力企业纷纷提出自己的企业文化的口号,如:“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企业”;“投入才有汇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质量第

一、客户至上、服务真诚”;“敬业、创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新、优质、奉献”等。

(2) 电力企业文化的价值观。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是电力企业价值观的取向轨迹。“客户满意、政府放心”、“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就是电力企业价值取向。它是“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取信于民,与客户共命运,与社会同发展。为人民服务,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人民满意,社会认同。在这一价值观下,电力企业提出“服务年”,建立与客户相联系的“95598”的全国统一呼号的客户服务中心,想全国广大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服务中,实现企业的发展,体现电力职工和企业价值。电力职工充分认识到这是“国之命脉,情系于民”,“为国家发展电网,为人民创造幸福”的事业意义。这种电力企业的价值观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对企业未来的重塑。社会信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积极创新是电力企业的职工理想追求,也是实现企业和个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正如电力职工提出的“价值在祖国突飞发展中体现,幸福在人民安康光明中饱尝”。这些表现电力企业文化的一系列的基本价值判断或价值主张,它是企业价值判断内在逻辑和共同的思想灵魂。它是支撑企业基本价值判断的核心,它是电力企业文化的本质。

(3) “诚信守法、勤奋廉洁、团结协作、忠于职守、优质服务、文明礼貌”可以概括为电力企业的道德观。遵守市场规则,严格依法办事,以诚待人,格守信用;勤奋工作、乐于奉献、行风正派、不谋私利、敬业爱岗。树立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忠于职守、认真负责、诚信待人。“诚信为本包民心、规范经营走市场”,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奉献社会,诚信为尚”。在今天市场环境下,更需要发扬这种诚信的道德观念和风尚,良好的道德规范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道德风尚是电力企业取信于民的品德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4) 遵纪守法、规范创优、尽心尽责、重约诚信、廉洁高效。这是电力企业

6 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职工的行为准则。提倡“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建立一支守纪律、负责任、顾大局、严律己、懂业务、勤服务、高效率的电力职工队伍。企业的人人代表电网形象、个个成为光明使者。把个人的行为规范到企业的整体形象里。用电力企业的行为准则规范电力企业,使之形成统一的企业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这种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的基本保证,是电力企业内部健康体魄的表现。 (5) 电力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国家电网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国有企业,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它负责落实国家能源政策、实现全国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运营国家电力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它联系发电企业和用户,经营电网,负责全国电力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安全高效运作、合理化配置、诚信规范服务、持续稳定发展”。 在安全稳定中促企业效益,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有序竞争;内塑素质,外塑形象;树立品牌意识和服务理念,建立高效高质服务体系。对电力企业的效益的评价, “社会效益大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决定的。尽管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环境下和企业运营中非常重要,是企业所要追求的目标,但是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他担负的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官的地位,决定它首先要担负的是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所以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考虑电力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之时,应当首先把国家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全社会的效益作为自己经营考虑的标准。 (6) 电力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基础。电力企业以科学促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以人为本,人企合一。严格、严明、严谨、有序、有据、有效管理;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这种宽严相济的企业管理文化,实现管理的人性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电力企业在追求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效益、一流的企业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文化升华。

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7) 安全历来是电力企业的企业之本。安全文化在电力企业文化中地位非常。安全生产不仅关系本企业的利益,而且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要杜绝安全隐患,必须从生产的各个环节抓起。长期电力生产已经形成一整套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意识深入企业的每一个人,安全管理思想渗透到企业管理的为一条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的理念已经融汇到电力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标准条文中。如操作票制度,不仅在电力调度的生产中使用,而且也引入到信息网络的网络控制的管理中。所以电力企业提出的“违章就是事故”、“安全无小事”、“安全生产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等都体现了广大电力职工对安全的正确认识。充分认识安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统一,安全的观点是企业的发展基本点,在电力体制改革后,仍然是正确的、必要的。竞争不忘安全,安全才出效益。对于安全要警钟长鸣,从我做起。充分认识个人的安全是家庭的的幸福,电网的安全是社会的稳定。“安全是基础、安全是生命、安全是效益”。要实现“三零保一零”,在思想上“零疏忽”,工作上“零违章”,设备上“零缺陷”,确保“零事故”。电力企业的安全是压倒一切。在安全文化中,把安全置于企业的方方面面,融入企业管理的实实在在的条例的执行中。一句话,“安全重于泰山”。 (8) 电力企业的人才观关系企业的发展和腾飞。人才资源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电力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没有人才,电力企业就不可能迅速发展,更谈不上企业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建立一套健全、科学的人才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可能有高质量的电力。因此尊重人才,激励人才成长,培养和建设人才队伍成为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企业内建立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激励管理机制,企业内形成讲技术、专业务、勤学习的学术空气和向科技要效益、从科技中出人才的企业文化份围。在注重企业管理人才的同时,重视企业的技术人才的成长。衡量和评估企业的发展的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动力,是企业的技术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因此,建立一套选人、用人、培养人的机制非常重要。尊重职工的文化主体地位,克服人才使用上的形式主义,把历史观和发展观结合起来,实现人尽其才、不拘一格。尊重知识、尊重实践、德才兼备、培养使用。为职工本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尊重人才,就是尊重知识,企业人才的发展应当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有人认为人才有的是,到处都可以聘到。而事实上,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花大力气是很难得到的。同时要注意人才的使用,调动企业每一位职工的知识潜能和才干。以人为本,培养、调动和激励企业的职工思想、知识和能力以及经验,维护职工的基本利益结合起来,提高人才利用率,防止人才浪费。

电力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职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电力企业文化隐含在电力企业核心价值观背后的价值评价体系。电力企业的价值评价系统要保证使这种奉献得到合理的回报,才能得到发挥、知识得到应用。正是这种文化的体系使全体职工认同电力企业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共同的目标相结合,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电力企业文化对电力企业人的行为的牵引和约束。电力企业文化主要通过电力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行动,扩展和辐射其影响。体现电力企业的形象是通过企业的个人在电力企业客体和社会公众中树立起的形象集合。

(9) 电力企业的服务观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改革前,社会上把个别电力企业的服务低下,态度傲慢,比着“电老虎”。它反映个别电力企业,面对广大用户的服务态度差的事实。该革后,电力企业狠抓行业服务态度、服务思想、服务手段等工作,服务理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客户呼叫中心”的“95598”的建立,到建立便民服务的外设网点;从企业服务理念到建立一整套服务管理办法。大大地该变了电力服务的形象。在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2003年的全国服务和公众行业的服务质量调查中,电力行业变成最好行业之一。 近年来电网公司的下属企业提出自己的服务口号,如:“始于用户需求,终于用户满意”,把客户的需要和满意作为电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真诚、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服务,诚信于民,诚信于社会。在市场竞争中,坚持“用户至上”的服务方针。把企业的生存与效益与服务联系起来。有服务才有生存,有满意才有效益。这种服务还应当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电力职工提出的“服务无处不在”的理念,就是典型的“3A”服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电力服务。这种服务是以客户满意为标准和目标。用电力职工的真心,换取广大用户的安心和放心,成为用户的知心朋友。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二十一世纪以来,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的竞争环节和企业效益新的增长点。

五、 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企业文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企业文化使日本的迅速崛起震惊世界,美国又发展了现代企业文化的理论。到九十年代企业文化理论很快在全世界得以传播。其实,企业文化事实上与我国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企业主人公精神相同,比我国 六十年代提出的“鞍钢宪法”要晚二三十年。如我国当时的国有企业对于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工人建立了一种激励机制;对与有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的个人奖励和表扬,以至给予很高的荣誉。如当时的王崇伦、倪志福等就是那个年代中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的典型代表。应当说企业文化的发明权是中国社会主义企业,而非日本和美国企业。

我们今天讲的电力企业文化是植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的国有企业的精神土壤,吸收国际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思想的营养,建立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我国电力企业文化的发源有两个源泉,其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管理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底韵;它是中国电力企业的社会主义企业的精神主体,他表现企业和企业人对社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会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主动精神以及在电力企业内部职工当家作主的独特的精神体系。二是吸收世界现代电力企业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的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管理理念。它是属于电力企业的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体系范畴。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是电力企业文化涉及企业经营和管理体制建设的理念主流,并且在电力企业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修正、补充和创新的结果。因此,电力企业文化是发展中的文化理念,不断运动的企业哲学。

现代电力企业管理涉及各种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它是当代政治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行为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的核心知识的综合的理论用于实际的成果。所形成的电力企业文化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它涉及系统论、控制论、方法论、信息论的知识,吸收运用了心理学、论理学、管理科学乃至哲学的综合性核心理论和知识。所表现的精神文化的活动、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和道德规范所赋予企业和企业人以共同的意识和认同感,这就形成电力企业管理的灵魂。电力企业文化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是吸收了现代化管理的充足养分而成长起来的上层建筑产品,同时又作用于电力企业管理。因此,企业文化和电力企业管理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它们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在相互依存中,相互推动,犹如两块相互作用的滑块,在相互推磨中交替式前进。

事实上,从理念到制度建立有一个缓冲区,有一个时间差。从企业管理制度到企业文化又有一个时间差。在两个时间差和两个缓冲区间,就是企业的领导集团和每一个企业人共同创造的时空。在前一个时空中,企业将要建立管理模型,并在实践中形成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一系列制度、规范和标准;在后一个时空中,完成从企业制度到企业文化的过渡,形成企业文化。这出现两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属于精神的,因为两次飞跃的结果的直接产品都是精神产品:一个是制度建设,一个是文化建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力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管理学理论的实践深化和再造及发展。它增大了电力企业群体的文化含量,提升电力企业人的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文化品位,探索管理与文化共性特征和辩证关系;培养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更新管理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最终增强电力企业群体内部的综合能力和企业市场竞争实力。所以说,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和形成后,都有一个不断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在改进中发展,在发展规律中逐步完善。当前电力体制改革正处于这个时间段中,将会经过两次升华发展。电力企业的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适应电力市场化环境的企业文化将在此开始建立。

六、 完善电力企业的管理机制,确立电力企业文化地位

电力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建设中酝酿形成。同时任何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脱离电力企业文化背景。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尽管企业的管理制度在不同行业中有其共同属性的一面,但是,也不可能照搬其它行业制度,也不能照抄其它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除了电力业务需要的科学性的、现代管理条例所必须之外,企业制定管理制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反映自身文化特色和业务特点,根据本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的客观环境,以本企业的价值取向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的制度必须能得到企业职工的认同。它符合本企业共同认知的核心价值取向。所制定的制度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并且是正确的。这些以条文的形式加以固定下来的制度,经过正式签发和颁布,为职工共同遵守。制度的形成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就在企业中建立起来。

目前,我们应该看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理论以及职工的价值观直接联系。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又与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客观实际密切关系。客观世界的变化将引起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以及职工价值观念的改变。由此而来,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间的平衡被破。为了达到新的平衡,和达到新的共识和认同。修改和完善原由制度,补充新内容,提高管理水平,甚至形成新的管理模型。这就是企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管理机制靠电力企业文化来推动。电力企业文化成为电力企业管理机制产生效力的润滑剂。各级管理者都有必须重视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并运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来推动、改善电力企业管理。

七、 企业文化是领导集团与企业职工的共同精神财富

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集团和企业广大职工共同创造的精神产品。企业领导集团在电力企业文化形成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的领导集团按照企业全体员工的实践的知识、经验,结合自身对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从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人才观、管理理论等出发,总结和提出本企业文化的思路和指导意见。因此,电力企业领导群体的素质对电力企业价值观和电力企业文化精神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他们对倡导和发挥的电力企业文化起着关键作用。企业的领导群体的素质主要具有远大而实际的从业的抱负和信仰;坚忍不拔始终如一意志;开放的思想;有宽严相并的民主作风;有联系群众、尊重群众创造力的群众观点;有通达国内外和古今的文化历史修养;对追逐优秀的有执着追求;有清晰理智的文化思路,有总揽全局、主题鲜明的战略目标;有把握机遇的能力和战胜剧烈变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坚定意志和洞察力以及超常的智慧。

电力企业群体的中高层领导者,以电力企业核心价值观去营造电力企业文化。树立起上下和谐、相互团结协调、严谨与拼搏的创业精神以及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敬业和甘于奉献的精神。职工在一个开放、透明的管理环境中,拥有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协调与合作,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以企业的主人翁的精神参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努力追求企业的共同目标。在积极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职工也得到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企业职工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及奉献精神,取决于领导者抓文化建设的努力程度。这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投入、纪律约束、组2004年6月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国电信息中心

辜体仁

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融合体现。同时,又是理念和思想层次上的管理。电力企业文化的发展必然从管理者的思想脉络和企业职工群体的共识中不断创新、深化和发展。管理者的管理思想通过文化这种形式,与职工沟通和交流,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

因此,电力企业群体的领导者一方面要能够吸取现代化管理的最佳成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摆脱旧观念的影响,必须自觉地增强更新观念的意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必须积极推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管理与文化的交融和互动。

电力企业文化最终必须体现在电力企业群体的管理模式和职工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上,也就是说,电力企业是否有优秀的电力企业文化,必须由该企业成员的行为来验证,而现实的管理成果则是检验电力企业文化的唯一的标准。

电力行业的改革,改变了电力企业的内外环境,为了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电力企业必须对已经形成的电力企业文化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是电力企业的领导集团和广大企业职工应当积极面对的。迅速建立电力企业新的企业文化,成为一项广大领导和职工的光荣而重要的任务,也是电力企业的改革的任务。

八、 结束语

电力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企业管理和发展,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润滑剂和推进器。电力企业管理模式能否成功,取决于电力企业所建立的管理机制。而一个企业的成功还包括建立一种有效的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当管理制度与电力企业文化相结合,这个企业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整体优势。

2004年6月

第三篇: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内 容 提 要

“企业文化”是当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最热门话题,“企业文化”理论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对遍布中国大地的新兴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已经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本文从几个角度论述了“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的关系,以“理论---实践---理论”的大概顺序,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的关系。首先,在第一章笔者用了大量笔墨,引经俱典,采用了国际国内众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对企业文化的诸多研究成果,精辟地论述了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在本文的第二章中,笔者从世界500强的国际著名大企业的特有企业文化中,列举了日本松下公司、美国IBM公司、惠普公司和我国的海尔公司等企业独俱特色的企业文化,用事实令人信服的说明了“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的关系,企业文化成就了成功企业,成功企业无一例外的全部都俱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在第三章中笔者从更深刻的理论层面,研究证明了企业文化的一系列作用剖析企业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看其本质内涵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以其导向,

凝集、激励、约束等功能,不仅能成为企业无形的精神支柱,而且可以转化为远大的物质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揭示了百年老店,长寿公司的秘密----企业文化是打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所在。

目 录

内容提要……………………………………………………………(1)

前 言……………………………………………………………(3)

一、 目前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情况………………………(4)

1、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5)

2、企业文化是经济效益增长的关键因素………………………(8)

3、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10)

二、 成功企业都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15)

1、 成功企业因其有先进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兴盛…………..(16)

2、 成功企业和他们的企业文化………………………………(18)

三、 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化……(18)

1、 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21)

2、 企业文化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化………………………(23)

附 录……………………………………………………………(28)

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

前 言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历史,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种规模不同、性质各异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一时间数目众多犹如天上繁星。但随着入世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企业文化大融合的影响,面对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的冲激,一些企业脱颖而出,迅速发展壮大;一些企业则风光不了三五年就在痛苦的挣扎中灭亡。所以,回首这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常常使人振奋,然而审视这段中国企业发展的历史都常常令人顿感悲壮。那么为什么有的企业取得成功进而长盛不衰?为什么有的企业屡屡失败最终短命夭折呢 ?这一直是理论界的学者们和企业家、投资者、职业经理人们孜孜以求、潜心研究、苦苦实践、极力探询,想搞清楚弄明白的一个问题。最终大家把目光一致聚中到了——“企业文化”的问题上面。

所以有的企业成功,有的企业失败,究其成与败的主要原因:“成功企业无不因其有先进的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兴盛;失败企业也无不因其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而衰亡。”

一、目前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情况

谈到企业文化,就要先说明什么叫企业文化?有人查阅了一下,发现文化的定义就有180多种。人们一般认为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如,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社会政治与经济。“学术”上比较准确的定义应该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者民族世代相传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特征的总合”。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我国有时称企业精神,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文化管理代表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具有导向、激励、凝聚、约束、调适、辐射等多方面的独特功能,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一)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那么,企业文化这个理论是怎么出来的呢?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人总结日本企业的成功经验后总结出来。概括地讲,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惊异于日本经济20年巨大发展,进行深入比较和反思后所提炼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此前美国的企业很成功,他们自己总结的原因是:创新、人才、资金、制度。但是当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的成功则给美国一个很大的震惊,美国学者研究为什么日本经济年增长率是美国的4倍?在战后短短20年间就能够一跃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而且直逼美国?学者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企业具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在把这个得出的结论拿来对照美国的企业就发现,美国成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同样是企业文化。美国管理学家肯尼迪和迪尔明确指出:“日本人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有着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始终保持一种非常强有力和凝聚力的文化的能力,不仅各个企业有着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而且维系着企业界、银行界和政府的纽带也是文化性质的,而且非常强而有力。„日本国公司‟实际上是公司文化思想在全国范围内的延伸。”

美国人在研究日本经济振兴及对美日两国比较研究后他们认为:“日本国在七十年代经济年增长率是美国的百分之四百的原因,不在人员投资优于美国,不在技术和设备的差异,也不是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等外在因素,而是管理的落后。他们进一步分析,在管理的制度、手段和科学性等方面甚至有优于日本之处,而在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方面,美国企业文化却是明显地不如日本企业文化更能适应变化了的时代现代化趋势。总结了日本、德国为代表的企业文化经验与特征,提炼出一套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相对于社会文化而言的支流文化,是企业微观经济文化,微观管理文化。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提高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的综合文化素质,即事业信仰、战略意识、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意识、美学水平等。这些综合文化素养决定着人员智能、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从企业文化形态这一属性出发建设企业文化,能将企业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等意识形态内容整合起来,通过管理、生产、经营实践活动,形成优秀的文化体系,进而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生长点。

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了财富,创造了经济价值,但是如果只关注人们经济活动中的生理本能和物理动机:只去看重那些与货币相关的交易逻辑,而不去探究经济活动的文化理由和人文因素,那么就无法去彻底解决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决定着经济活动的优先顺序,决定着经济的性质和发展速度,决定着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和个性品位,决定着企业家经营方式的现代化水平。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任何企业产品的品质,早先决定于创办人的价值观,后来决定于整个企业的工作价值观。人们一致认为:企业文化的来源是该企业的价值观;国家文化的来源则是该社会深层的信念结构,这些信念结构是规范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力量。社会的文化偏好或价值观,是国家认同的基石,也是一国经济力量或弱点的根源。文化决定着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水平,而且所有交易活动都决定于经济行动者或决策者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决定经济活动的优先顺序,主导着经济活动。文化决定活动的优先顺序,这应该是个深刻而浅显的经济文化观,遗憾的是经济研究者和经济工作者们往往因为忽视这个道理而吃尽苦头,甚至屡吃苦头也不醒悟。这种价值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但赋予产业不同风格,也把赋予给这些企业产品和服务不同的特色显示出来,比如海尔集团“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文化理念的指导下能出奇制胜,设计出省电、省时、容量小的洗衣机,形成淡季热销的火爆场面。再比如日本众多知名企业的产品享誉全球,其畅销原因也在其文化魅力或其诱人的个性,而其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就在于他们的企业文化。总之,经济产值和经济产品的成就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都得益于企业文化。

美国企业文化专家H.沙因说:“企业不了解文化怎样发挥作用,正像研究物理学与生物学而不懂地球引力和大气压力一样荒唐可笑,这会危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大多数首席执行官来说,公司文化是影响改革的主要因素。文化是价值观和信念的体现,又决定公司类型,指导公司行动,并且影响个人行为。在大多数组织中,文化是行为的支柱,就像隐藏在细胞核中基因密码,文化决定着组织决策的形成。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经济发展中显得日益重要,因为企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内部交易成本就会直线上升,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的增长,此时依靠制度和结构协调是不能降低成本的,只有创造一个共同价值观和共同行为模式,以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规模增大后企业协调多、活动多、协调类型多及由此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多。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说的那样:“最终为经济提供方向的并不是价格体系,而是经济生存于其中的文化价值体系”。

(二) 企业文化是对经济效益增长关键因素的

当今企业文化已成为以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相对优势为目标,以培养企业全员创新精神为内核,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行业、地域、民族文化积淀,由企业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等高度统一有机整合的文化系统,它是企业作为存在形态的文化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竞争文化。它是以现代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在竞争国际化的环境中取得优势为鲜明目标,改造、扬弃企业现存的文化。建设与新的客观环境相适应、为

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服务,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竞争文化。

在未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很可能成为关键要素。不少经济学家认为,21世纪的经济赛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入世后的形势表明,经济学家们的结论,已经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这是因为,新的竞争环境告诉我们,市场竞争单靠物质力量较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包括智力在内的文化力在竞争中的作用能力的形成,必须靠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否则一个企业的核心专长及其竞争能力是无法确定和形成的。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掌握文化竞争的主动权,就是掌握企业的生命之根,制胜之魂。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为此,应确立以下几个观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能回避市场的企业,也不应当有不搞企业文化的企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竞争越是激烈,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就越是紧迫,那种把经济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的观念和做法,往往就是企业战略性的失误。

——越困难的企业越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困难企业不抓企业文化建设,无异于放弃生存的权利,那种认为没有钱就不能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企业文化诸要素中,观念、精神、道德、制度等文化的建设是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就可以干起来的,而且,困难企业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目标、追求,会更加困难,反之抓好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上下同心,精神振奋,方略正确,就可以走出困境,效益自然也会好起来,这是企业生存发展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

企业文化是运用文化特点和规律,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和塑造企业形象为基本形式,以提高企业的全面效益,增强生存能力为目的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的任务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发挥人的潜能,实现工作效率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繁荣和发展。

(三)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田华建筑集团的刘振元从长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悟出一个现代企业管理的真谛,他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糊弄人,文化管人管住魂。采用人盯人的方法,把职工置于完全被动的位置,根本不能达到团结人心形成共同体的目的。企业没有严明的制度不行,但把制度唯一化、神圣化,认为只要有了科学的制度和体制就能自然取得管理效果,那是一种幼稚的愿望。只有运用文化管理,启动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事半功倍。”刘振元的观点道出了现代管理的一个普遍规律和特征。随着时代进步和人的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文化管理的方式已占据了重要地位。刘振元说:“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个发展的动态体系,要随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现在的企业文化框架体系只能算是雏形。”目前的田华文化体系已有了丰富的内容,田华的每个管理干部谈起这个文化体系,都无不佩服刘总的文化超前性,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一段体会或故事来。四公司经理张德亮说:“我们集团的成功靠什么?靠的是企业文化这个无形资产,文化改变了田华集团的命运,田华文化来自刘振元,他使理论变成实践文化。以前我觉得企业有钱就行,现在可再也不这样看了。因为有钱买不来名牌,有钱买不来温家宝和贾庆林等领导的参观鼓励,文化使整个队伍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今天的局面是文化素质塑造的结果。”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文

化,这个企业很难发展;而企业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其价值和意义就会超越企业,也超越员工心理,它不仅为企业所创造,它也创造着企业。作为一家脱胎于清华大学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清华同方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五年中,同方投入最大精力所做的工作,一是培养出一支充满凝聚力的团队,二是开创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发展舞台,三是塑造了一个持久深厚的企业文化。连续五年,同方始终保持销售收入100%的增长和利润60%左右的增长,净资产和总资产都增长了近20倍。这是全体同方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同方在人才培养与管理文化等工作上所坚持的12字文化理念的关键作用。这12字是“承担、探索、超越”和“忠诚、责任、价值”,以此为核心价值观的同方企业文化已成为清华同方企业之魂,维系并不断发展壮大这个企业。清华同方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这样认为:企业发展必须是企业产品和企业文化的同步发展,企业要具有凝聚力,离不开企业文化。文化的建立实际上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的形成,企业文化则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内容。企业在发展中,要维持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平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文化正是它进步的内在动力。

企业的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也是树立共同价值观的基础。基于目标的共同价值观,能激励员工的热情和追求,从而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在经历了站稳脚跟的1997年、夯实基础的1998年、高速发展的1999年后,清华同方在2000年明确提出企业今后的发展目标: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更具体的标准,就是“进入世界500强”,这个标准包含:拥有世界一流的自主核心技术,拥有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体系,拥有世界一流的坚实产业资本等要素。

这个目标目前已成为同方所有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更成为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基础。根据这个目标,同方制定了有步骤的战略规划、经营策略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乃至企业文化,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统一全体干部和全体员工的思想,来教育、引导员工的意识。另一方面,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如何创建世界一流”的专题讨论,鼓励员工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个人发展目标,不拘一格的发表见解,献计献策。目前,“创建世界一流”成为所有同方人心中共同的愿望,也成为所有同方人共同追求的事业。

清华同方对企业文化的宣扬不仅体现在新员工培训以及阶段性的全体员工活动上,更深刻体现在同方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规定以至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它营造出这样的氛围:在价值观的层面上,员工与企业是一致的,因为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因此,当员工对个人价值最大化的追求凝聚为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共同追求的时候,企业的蓬勃生机与百折

不挠的战斗力就形成了。

北大方正集团的王选认为:“中国的企业与国外的相比,

技术差距不小,但更大和更致命的差距是管理方面。北大方正靠一项创新的技术和80年代机遇而起家,于1993年完成了创业过程,但要持续发展,必须在管理方面狠下功夫。没有好的现代化的管理,已有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也会很快丢失。那么管理的关键是什么呢?需要学习和引进国外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与国情和自己企业情况相结合,只有这样,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才有可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孟凡驰教授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进行非常精辟和非常系统的论述。“他认为企业文化的三种作用体现三种性质,即功利目的、终极价值和事业情怀。这种作用及其性质的逻辑程序如下:

经济效益(功利目的)

人力资源开发 长久动力(事业情怀)

经济效益(功利目的)

企业文化 产品、经营方式、服务手段 长久动力(事业情怀)

人力资源开发 人的素质和生存质量(终极价值)

通过这个图示,我们要表明三个基本观点:其一,企业文化不可否认具有功利目的和功利效果,这是企业文化性质的内在规定性,但它不唯功利论,更加关注企业家和全体员工的事业情怀和终极价值;其二,企业文化作用于人力资源开发,也有两个方面目的,即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最大化地发挥人的作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和生存质量,唤醒人的文化意识,提升人的文化价值,也就是说这个角度强调的不是经济的功利目的,至于人的文化素质提高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是一种客观效果,在这个论域中,经济效果不是主观目的的产物;其三,企业文化的整体客观效果必然(天经地义的)是长远与现实的统一,人才与钢材的统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成功企业都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一) 成功企业因其有先进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兴盛

通过对国内外的那些大名鼎鼎的企业——比如美国的IBM公司,麦当劳公司,日本的松下公司、丰田公司以及国内的海尔公司、联想公司等的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他们的名气是世人皆知的,同时他们无一例外的全部都具备自己公司的独特企业文化。应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巧合。

与此同时,我们又对其它众多的成功企业的观察。同样发现了这一现象,因此说这又是一个客观的规律性的东西了。

企业文化的理论认为,企业文化中的企业价值观是一个公司建立文化体系的灵魂和根本依据互维林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文化范畴》这本书中这样讲过企业价值观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任何一种企业文化的基石,是公司成功的哲学精髓。美国人所有交易活动都决定于经济行动者或决策者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决定经济活动的优先顺序,主导着经济活动。在《成功之路》这本书中讲到:优秀公司几乎都只以寥寥几条主要价值观来做为驱动力,并给职工们以充分施展的余地,使他们得以发挥主动性,为实现价值标准而大显身手。

日本松下公司的总裁松下幸之助说过:“如果你犯了错误公司将会原谅你,而你也应该把这种错误当作是一种磨练,但是如果你违反了公司的基本原则,那么你就将受到严厉的指责”。松下讲的“基本原则”,即他所孜孜以求的价值观,他像爱护眼球一样小心呵护它,不允许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违背它。

没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企业。这是世界级绩优公司首肯和一致的认识。他们可以以一种个性的组织文化去影响社会公众,从而稳固和发展其顾客阵营。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看重和理解绝非我们这样不以为然。总之,在文化的开发、培养、创造和利用上,西方世界依然走在前面。我们中国尽管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千年一脉的文化继承,然而在文化力的认知与开发上还是有很长的路子要走。当前的中国企业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没有文化滋润的企业组织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没有文化基础的企业大厦结构难以稳固,终会不抗震阻而一夜崩塌。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家们应该正视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巧妙运用企业文化保障自己的组织个性鲜明,不断创新,长治久安。

(二) 成功企业和它的企业文化

我们从日本松下公司,美国IBM公司,中国海尔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将体会到成功企业先进的独特的企业文化魅力所在。

(1) 日本松下公司

——经营理念:自来水哲学,即产业人的使命就是通过生产,再生产。使那些很有价值的消费品变成像自来水那样丰富,廉价,而无穷无尽地提供给社会,消除贫困,人间变成乐园。

——企业精神: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和睦团结,奋斗向上,礼貌谦让,顺应同化,感谢报恩。

——员工信条:唯有本公司每一位成员和亲协力,至诚团结,才能促成进步与发展。

(2) 日本丰田公司

——经营理念:优良的产品,优良的思想,世界的丰田。

——企业精神:从干毛巾中拧出水。

(3) 美国IBM公司

——经营理念:科学,进取,卓越。

——企业精神:IBM就是最佳服务。

——基本信念:尊重个人,顾客至上,追求卓越。

——归纳为大家长式企业文化:

身为员工,必须全力以赴,为公司贡献

公司对员工的努力与忠心,提供优厚薪水和福利回报员工,照顾员工。

(4) 美国惠普

——尊重个人价值。

(5) 海尔公司

1)生存理念---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2)用人理念---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3)质量理念--- 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

4)品牌理念--- 国门之内无名牌。资本是船、品牌是帆、企业是人、文化是魂。

5)营销理念--- 先卖信誉,后卖产品。

6)市场竞争理念--- 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

7) 竞争理念--- “涨船法”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

8) 市场理念——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9) 售后服务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

10) 出口理念——先难后易。

11) 资本运营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12) 技术改造理念——先有市场,再建工厂。

13) 技术创新理念——创造新市场,创造新生活,市场难题就是我们创新的课题。

14)职能工作服务理念——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三、 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

一个企业,有很多因素可以促成其成功,有些因素带有偶然、幸运或者冒险的色彩。但企业成功后如何持续地保持并放大成功,却不是总那么幸运。“1997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83年初名列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经销声匿迹。也即大型企业平均寿险不到四十年,约为人类寿命的一半”。

一般来说,企业能否持续地发展,取决于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 (一)

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1997年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等所做的《展望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全球67%的公司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来推动竞争优势的,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们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别人所不具备的或者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的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是贯穿于组织中的DNA。核心竞争力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产品、技术、知识、外部资源获取等能力,软件的包括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等文化核心。

软件部分是支撑并整合硬件部分使其更具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即企业管理(的文化)各方面都对核心竞争能力起到推动和发展作用。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基础也最具魅力的部分,所以定位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寻找文化核心。文化核心(软件部分)

某种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方式)可以持续而有效的解决组织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道理就会成为组织的共识,继而成为理所当然的道理,我们称之为核心价值观,或者叫核心理念。这种核心信念,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这种持续的稳固可以使组织在统一的基本判信念下协调运行,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时候凸显独特的企业个性和竞争优势。同样,也可能因为组织在为适应外部环境而调整组织核心理念的时候遇到很大的阻力。

在一家企业,服从和执行被基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组织结构就是权威的象征,一些新员工如果有不遵守规则的意图,总是被同事所规劝“出了事别怪我没告诉你规矩”,最后同化到整体文化中来。这样的步调一致,保证了企业的令行禁止和管理的顺畅。尽管有时候因为太注重程序化和规则化,延缓了解决一些例外事件的节奏,甚至出现职能部门壁垒森严的现象,但持续提高的经营业绩验证了这样天理般的信念------凡事必须有规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目前这个企业也想变革这个文化核心,实施更广泛的民主管理方式。比如让基层员工展开管理讨论而不让中层以上管理者参与(减少信息截流),讨论的结果直接送到总经理和董事长手里。但是这种变革带来的直接反应是:管理团队的焦虑不安和消极防御。他们预感企业是不是在发生什么不利于自己的变化,疑惑董事长为什么不按照管理级别来传达变革的意图,为什么会越过我们直接到员工?管理队伍的自信心和工作激情受到打击,反而更加谨小慎微、言听计从,规则信念反而更加坚定,尽管企业的意图并不是这样。以上案例告诉我们,核心价值观成为核心竞争力,是基于历史、现状和未来环境需求的,而基于历史和现状的价值取向容易顺理成章,所以为适应环境需求而变革文化核心是必须的也是困难的。很多企业进行组织、战略、流程、管理技术等变革效果不佳甚至半途而废,原因就在于没有同步顺应地解析、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在顺应的同时调整或者变革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二) 企业文化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化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化不是自然而然的事,两者的有机结合在于实践中的高度统一,即要善于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根据对企业文化功能的理解和实践中总结的主要经验,要特别重视和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中四个方面的成果。——实现观念转轨,提升决策力。企业决策,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步骤、途径、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当今国际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的“决策力”、“决断力”的概念,把提高企业领导层决策能力的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企业领导层决策是否正确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在核心能力竞争的时代,决策正确的关键是要为本企业选择一个独一无二的战略定位。即在国际经济分工和行业经济发展中选择一个能够为自己所独有的位置,从而有效地形成本企业的核心专长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必须通过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包括心理素质尽快实现与国际经济和国际规则的接轨,尽快形成对国际市场的正确认识,为正确应对挑战和积极利用新的机遇,实现正确决策创造条件。——依托学习借鉴,提升创新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素质,提升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借鉴。应对入世,企业尤其是其领导层,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学习、充电。学习世贸规则,熟悉世贸组织,吃透我国入世承诺的主要条款,采取正确的对策,尤其是跨国公司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学习吸收他人所长,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强化团队精神,提高联动力。团队精神是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良好的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员工内部的互动和对外的联动,由此形成的良好的联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要在建立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把培育团队精神的重点放到适应国际化竞争要求、建立新的流程和运行机制上来,以先进的流程和机制为载体,使团队精神更好地转变为企业以对内互动与对外联动为基础的、与国际市场变化节奏对接的快速反应机制。——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凝聚力。凝聚力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重要途径,一盘散沙的企业谈不上核心竞争力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队伍的利益观念、个人价值以及自主意识等日益凸现和强化,新的动因在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引导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以利益和价值驱动的杠杆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准确地完成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定位和企业内部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定位。要明确员工的个人价值是不可能离开企业单独去实现的,只有融入到企业之中,在实现企业整体价值中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在解决好两者关系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企业员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凝聚力就会建立在较现实和可靠的基础上,从而得到提升和加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企业也有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受到环境的影响。北大的校园文化认为民主是好的,所以事情要商量着办,很难形成向海尔的张瑞敏那样的权威人物,这可以从北大方正不断的人事变动看出来。与北大一墙之隔的清华,风格就很不一样。

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的企业,比如说当年的松下幸之助立志产业报国,因为二战后日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没有地位,所以,把企业做好,使国家的经济强大,是那一代日本企业家的精神追求。

海尔企业文化的第一句话也是敬业报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的精神。这就是海尔自己的价值观。最终,海尔以自己的企业文化把海尔造就成一个十分优秀的成功企业;人称中国家电的航母,并已扬帆远航走向世界。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其本质内涵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其核心是价值观念。是潜移默化于员工的心灵深处。以其导向,

凝集、激励、约束等功能,不仅能成为企业无形的精神支柱,而且可以转化为远大的物质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

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反映的是企业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企业文化像一面旗帜,使员工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追求与企业所要求的特定目标相一致。

-----

凝集功能。由于企业文化给了人们以共同的价值观和思维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使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和凝集力。

-----

激励功能。在以企业精神主导的文化氛围中,人人受到尊重,人人得到发展。每个员工对企业做出贡献都会得到领导的赞赏和集团的褒奖,员工受到激励,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

控制功能。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控制,在企业中相互组合、渗透、控制、协调和监督员工的日常行为,通过文化观念的悄悄暗示。左右员工的行为。用一双看不见的手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管理。

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凸显出来,其重要性为国内企业所广泛认知,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理顺价值差异,清晰组织个性,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增强组织承诺和团队士气。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和品牌信仰、通过对内的整合达到对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继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的持续增长。铸造长寿公司。

第四篇:企业文化与管理

在一个企业的建设过程中,文化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或者说,管理就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文化建设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管理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精神。

在《易经》里有这么一句话:“观乎,天下以人文化成”。也就是说,文化统治着天下,这句古语也道出了以文化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文化管理具有控制力。文化管理是企业以人为本的具体化,它以人为中心,由里到外的驱动,狠抓组织统一的价值、统一的愿景、统一的宗旨、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根本精神„„从塑造组织灵魂着手抓管理,抓到了管理的根本。有了统一的认识,统一的价值观就能调动士气就能体现根本的企业精神规范„„

文化弱、则企业弱。文化决定着战略的根本思考;文化决定着管理的根本思想;文化决定着经营的根本思路;文化决定着品牌的根本内核。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就没有正确的发展、运作思路,也无法正常运行,更不可能做强做大。

企业文化要深入。文化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但是,只有意识到它的内在规律,才能驾驭它、使用它、运作它。企业文化表现在员工共同的行为习惯、传统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共同的意愿之中。所以仅仅在形式外壳上做文章,是不能产生正果,必须把文化透析根植于每个员工的脑海,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才能用思想指导工作,把文化化成工作能力。

用文化管理人,不仅规范人们的行为,还规范人们的看法(价值观)、想法(思维方式)。与制度管理相比,可以说,文化管理的力量和作用无法比及。企业文化的实施或者建设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它形成当代人的品格,还要形成传统并传承下去,这样企业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

正因为企业文化这种核心重要性,我们公司始终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首位一如既往地去坚持、去发展、去创新,并将文化与管理有机融合,打造了一条公司的特色发展之路,屡创传奇性的佳绩和辉煌。

第五篇: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作者:王瑞锋来源:网络更新:2013/2/19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热点导读】:新经济时代知识员工的管理策略现行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方法的局现代

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更多 精品 来源自 3 e d u 海 量 教 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国有企业都如同雨后春笋般随着经济发展澎湃而出。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民经济管理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更新。才能使经济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就要先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现做起。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的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经营模式,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符合时代发展的管理模式都是最基本的条件。

一、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从实际意义上分析,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管理的模式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在这里暂时分开进行论述。

1.企业管理模式

(1)基本概念

什么是企业管理模式呢?企业管理模式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所组织的资源和经营活动的框架和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使用的比较有效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过程重组,生产技术的优化等。虽然这些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营当中较为常用且有实际性的效力。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效益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今的发展趋势,显

出疲态。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从原来单纯的盈利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企业发展。为了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现代化革新,企业越来越需要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2)未来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过程中可以发现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①组织结构扁平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采用的都是科层组织的形式,这种科层组织跟金字塔类似。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这种科层组织凸显出了其优势效果。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这种管理组织帮助企业降低了自身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产量。但是,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大规模生产已经不再占据市场主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向团队型扁平化过渡。管理的扁平化,其意义在于减少管理层次,使管理方式更为系统。

②竞争模式合作化。企业竞争模式化是有共同目标的多个企业,为了更好的发挥效益和开创市场而进行的一种合作的运作模式。多个企业的共同合作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各个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来达到共享资源,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等目的,合作化在现今的经济型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它能让企业在合作竞争中找到新的契机。企业之间的友好的战略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的很好选择。

③组织结构柔性化。所谓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主要指的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有柔性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的集团化和分权化的分歧。

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基础

在对现今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后我们来谈谈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的问题。

1.基本概念

所谓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就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手段,建立起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管理组织,使企业管理达到更为先进的水平。

2.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跟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关。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管理思想上相对落后,观念陈旧,营销机制不健全,缺乏市场开拓精神和意识。管理不严,纪律松弛等等。许多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工作本就薄弱,又一味的追求盲目改革,大大削减了企业管理的组织力量。例如:近几年来许多企业片面的追求股份制改革热潮,认为进行改革是处理企业种种问题的有效手段,从而长期忽视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有些企业更把改制作为硬性指标,而对管理却松散对待,出现了“以改代管”的倾向。企业

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1.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系

要实现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建立一个专业的管理系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如负责质量全面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负责目标全面管理的计划管理体系;以经营机制为核心的现代化经营体系等都是企业建立管理系统的方法。各管理系统建立后,实行归口管理。在企业体制原则的建立时要注意原则的统一性,制定统一指挥和各级管理结合的原则;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构

管理的基本定义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进行活动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从管理的基本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管理结构的建立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保证。管理结构的现代化包括建立机构和组织活动两个大致方面。首先是机构的建立,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成立一个或多个领导组织机构并不困难,难的是真正发挥这些组织机构的作用。

四、结论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我们发现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永恒课题。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应紧跟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注重创新的管理理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加快企业现代化的进程。使企业自

身更好,更快的融入现代的主流经济。全面提升,推动企业良好、健康的发展。

上一篇:城市规划的概念范文下一篇:财务审计部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