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心理疲劳

2022-09-10

1 表现

心理疲劳是由主观心理因素产生的疲劳[2]。这种疲劳在感知方面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不清、记忆下降、反应迟缓等;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烦闷, 对工作失去兴趣, 有无聊感, 甚至产生厌倦或懈怠等;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工作速度减慢、差错增多, 工作没精打采、效率明显下滑, 甚至无法继续工作。

2 成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我国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多、压力强度较大[3]。笔者认为, 压力是造成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 使其产生心理疲劳的压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其特点:

2.1 社会压力

与普通中、小学校的教师相比, 职业学校的教师虽然没有很强的升学压力, 但面对目前大、中、专院校不断扩招、职业教育出现滑坡、生源日益紧张的社会环境, 职业教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受到很大冲击, 很多职业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太稳定或很不稳定。这种心理压力无疑会促进心理疲劳的产生。而且, 在一项关于职业教师社会地位的调查中, 有7 6.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极低。他们认为职业教育正处于滑坡状态, 国家和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这一点在经济投入和政策指向上表现的尤为突出[4]。这说明社会地位偏低也是造成职业教师心理疲劳的社会压力之一。

2.2 工作压力

由于当前的职业教育具有教育对象基础较差、学习动力缺乏等特点, 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很多教育工作比普通学校教师更难做好。随着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改革力度的增加, 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不仅要面临迅速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方法的压力, 还要解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与学校对教育期望较高的矛盾。有一项对3 0名随机抽取的职业教师的调查表明, 职业教师在工作方面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甚至有一些人正在承受着心理困扰。此项调查中有6 6.7%的教师认为学生难管、难教是他们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另外的压力来源还有领导的认可程度、同事之间的看法, 以及繁重的备课工作等[5]。此外, 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性比较强, 教育内容也相对比较固定。这一特点使职业技术教师成年累月地重复着周而复始的工作, 容易因工作的刻板单调而产生心理疲劳。

2.3 个人压力

众所周知,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专业工作者, 其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要想把工作做好, 必须投入大量的感情和精力。但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投入和成就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反馈, 教师的自我期望与实际工作效果相距很大, 很难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一项针对职业技术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的调查显示, 有26.7%的教师有时喜欢本职工作;1 0%的教师从不喜欢本职工作;6.67%的教师经常考虑辞职不干;50%的教师偶尔有这种想法;7 6%的教师认为工作环境非常不符合他们的期望。这说明很多职业技术教师已因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产生了心理疲劳的表现——职业倦怠感。另外, 职业技术教师的职称体系也使职业技术教师面临学历、论文、课题等压力。知识更新也是产生心理疲劳的压力来源之一。

3 应对

针对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 要消除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针对目前职业技术教育所面临的现状, 职业技术教师应该摆正心态,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成绩来换取国家与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2)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基础较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清楚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据统计, 有近一半的学生反映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听不懂, 跟不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放慢速度、降低难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重视学生的反应, 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授课内容。

针对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调查结果表明, 在职业技术学校中, 有60.55%的学生是以掌握一门技术, 达到就业目的作为学习动力的[8]。教师应该发挥这批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同时加强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3) 针对许多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期望与现实差距过大的问题, 教师应该勇于正视工作中的责任感与自我现实的冲突,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从每一次师生互动中体验成功, 从每一个学生点滴的进步中体验成功。另外, 教师应该有正确的自我认识, 既不自高自傲也不妄自菲薄。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络, 及时获取并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和其他外部信息,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提高业务水平, 树立自信心。

总之, 心理疲劳并非不可避免。积极的应对方式比消极的应对方式更有利于消除心理疲劳, 具有较强社会支持、能够及时、正确宣泄不良情绪的教师比社会支持较弱, 缺乏情绪宣泄的教师更不易受到心理疲劳的影响。

摘要:疲劳是指人在连续工作或学习后, 效率逐渐降低的现象。按照其产生的原因, 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所谓生理疲劳, 是我们所熟悉的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1]。而心理疲劳则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其实,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体力运动和劳动日益减少的今天, 心理疲劳已比生理疲劳更为常见, 其造成的危害也更加严重。尤其是在以脑力劳动为主、心理压力较大的职业教师队伍中, 心理疲劳更为普遍。因此, 研究心理疲劳的表现、成因和应对方式, 是目前职业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心理疲劳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 徐富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11 (3) :195~197.

[3] 董妍.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 (1) :60~61.

[4] 王春梅.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 2003 (2) :20~22.

[5] 张姝娜.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的调查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3) :94~95.

上一篇:天然气脱硫方法探讨下一篇: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