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2022-08-31

第一篇:新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新时代下高校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新媒体时代,如何更新高校新闻宣传的观念,改善高校新闻宣传的方法,不断提高高校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成为高校宣传工作者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新媒体背景下与时俱进地做好高校宣传工作,应从提高“人”的新媒体素养入手,创新高校宣传工作思路。本文通过对高校新媒体所遇到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发展对策,创新高校宣传工作机制方法,实现“全媒体”战略整合。

【关键词】高校 新媒体 问题 对策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电子媒体为代表的新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平台正在形成“新媒体”并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者能否与时俱进地做好宣传工作,有效发挥精神动力、思想保障、舆论支持和文化教育的功效,对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关键性作用。

我们发现,高校新媒体文化还显得并不成熟,尤其在当前高校大学生创造性活动与校园新媒体信息的互动中更显得如此,它还远远不能担负起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导功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指引大学生成长,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鼓舞大学生的精神灵魂,上述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并与新媒体文化建设作用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定位于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如何开发利用好高校新媒体这一平台,并使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高校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媒体仍占主体,但逐渐走向边缘化

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仍是高校中分布最广的媒体形态,在校园媒体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但当前高校的传统媒体由于内容有限、时效不强、形式不活等局限,正逐渐被师生所远离,其受众的范围越来越小,以至校报放置很长时间无人问津、广播被投诉“扰民”的情况时有发生。新兴媒体炙手可热,但开发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相当多的高校也开发了手机报,推出了官方微信、微博等。但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明显不够,如新闻网形式单

一、设备陈旧、缺乏互动; 微信微博栏目设置雷同、更新维护滞后、服务功能不完善等。

(二)各类媒体定位不明晰

各类型媒体应当审视自身的定位,根据自身特点生产出个性化的新闻产品,进行分众传播,这样才能提高传播效应。但当前校园媒体普遍存在同做一件事、同唱一台戏的现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大同小异,这极不利于培育出各自的优势和品牌。

(三)受众市场把握不准确

高校师生是极为活跃的群体,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盛行,传统的一对多的单向式传播正逐渐被多对多的交互式传播代替,在这种背景下,校园媒体若仍然一副宣传味浓、新闻味淡的官方姿态,必将导致师生敬而远之。因此,必须感受师生所想,回应师生所需,与师生话语体系融为一体,才能站稳脚根,乘势而上。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社会媒体通过管办分离,主管部门把握舆论导向,业务部门自主开展采编工作,有效地激发了运营活力。为适应发展需要,虽然相当多的高校都设立了新闻中心,但高校的新闻中心基本上都是与党委宣传部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业务和职能上存在交叉,使得新闻业务人员难以集中精力专业做新闻。

(四)创新动力不足

相于对社会媒体,校园媒体处于高校这一封闭无竞争的环境当中,经费来源相对稳定,从业人员大多隶属高校行政管理系列人员,对他们的考评,也多从行政管理角度,而非新闻业务角度。校园媒体的管理和运行更像是一项行政工作,而非新闻工作,从而不利于激发媒体人的创新活力。

二、高校新媒体的发展对策

(一)高校新媒体人才培养对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接触的媒体的丰富和发达程度可以?f是史无前例的,人类已经进入了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虽然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但是它事实上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瓶颈问题,那就是加快培养能够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的优秀专业人才,这一点对于担负着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责无旁贷。要更新理念,强化为受众服务的意识和新媒体编辑能力;新媒体的人才培养要以传媒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涉猎多学科知识,培养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推进组织重构,优化管理运行机制

真正发挥其媒体运行功能,需要将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等职能剥离出去,专业做新闻。在具体操作上,应当在新闻中心的大框架下,突破当前校报、广播、电视、网络各自运行的状态将人员、设备等资源打通分配,可设立记者部、编辑部、发行部和技术部。新闻中心要制定报道计划,针对重大事件进行整体策划,对各新闻产品总体把关。记者部负责新闻素材的采集,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方面的内容,属于初级新闻产品。对于从记者部获取的初级新闻产品,编辑部分别根据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手机报、微博、微信等不同媒体的介质特点,各取所需,进行重新编排和深加工,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发行部负责将最终的新闻产品上网、发行和播出,并要专注于发行渠道的拓展和受众市场的开发等工作。技术部负责技术平台的建设和新的传媒产品的开发,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融合效率搭建平台。

(三)高校新媒体的文化建设

现代社会,大学校园新媒体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笔者认为,只有加强新媒体文化策略研究,探索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才能为青年学生营造出阳光、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增强高校新媒体文化发展的源动力。其次,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新媒体应用普及度。再完善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渗透功能。

参考文献:

[1]韩宁.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嘉兴学院学报,2006,(18).

[2]于鸿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3]白正春,王爱萍.校园媒体与校园文化[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第二篇: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八

(一)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 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上点播新闻、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的高质化、先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发展。他们的关系是:一方面新媒体将最广泛、最深刻的影响二十一世纪人类文化、经济和生活;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向多化经营向“多媒体”转变新旧两种媒体的互助、互进将会迎来二十一世纪信息传播的新纪!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媒体兴起的过程:首先是电脑的发明然后是互联的出现和HTT协议的发明。其他的数字技术包括卫星电视、宽带和无线服务平台。卫星电视、宽带和无线服务平台这三项数字技术兴起为数字技术席卷当今世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也为数字技术在日后的多化发展提了可能。

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政府扶持力度在逐步加大新媒体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根据相关统计2006年中国新媒体的两大组成板块移动媒体和络媒体均实现较快增长。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包括电视、广播、短信、游戏、移动电视等同比增长41.3%;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包括络游戏、络广告、络视频、、各种下载业务等其中络游戏和络广告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2.0%和48.2%。截止2007年初国内在香港地区和境外上市的新媒体企业已经达到16家。中国广播影视系统已有5家上市公司融资总额达80多亿。5随着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竞争加剧新媒体企业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少数大型新媒体企业凭借其投资、技术和人力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大多数小的新媒体企业只能依靠更加细化的市场维持生存。

(一)由于高新技术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们国家新媒体发展已粗具规模呈现出几个趋势主要表现为:

1.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这是我国新媒体发

展的先决条件。

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我们不能将传播方式、载体和内容混为一谈。目前传播内容没变新媒体带来的只是传播方式不同。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新媒体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几十项技术能够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

2.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在新闻出版总署进行的阅读调查中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新媒体的人数则以30%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人群表现尤为明显他们正是我们出版物市场未来消费的最大主力。再比如说过去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现在已经大量转移到络上。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新媒体已经被读者、观众和听众所接受人们的阅读、学习习惯已经发生很大的转变。

3.新媒体的终端已经相当普及。

任何媒体传播都没有今天新媒体传播的条件好中国目前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4.2亿计算机显示器、阅读器有1.3亿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有30多万种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6这不是政府规划而是市场自动形成的。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具备新媒体阅读的终端。

4.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

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的1/4互联提了丰富的内容带来了精神享受新媒体的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新媒体的市场逐年扩大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光是的产量每年就是3.3亿。一些通讯公司自己或者通过委托创意公司正逐渐转向新闻媒体内容生产如开发报、刊。大批城市的创意园区、文化园区也正在为新媒体提内容软件。

国家十分重视新媒体公共平台的建设这是发展新媒体非常有利的因素。我国已经在新媒体方面采取了重要的措施国家正在着力搭建新媒体重要的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广播、电视、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

(二)目前我国新媒体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大众媒体研究而忽视个人媒体研究;目前的新媒体研究的视角大多数局限于互联这一大众媒体而忽视对、DV等个人媒体的研究。

2.注重单一媒体研究而忽视整合媒体研究;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也征服了比文字更加复杂的声音世界这一切都意味着媒体整合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纵观咱们国内已有的研究更多的式注重单一

媒体形式的研究而忽视整合媒体的研究。

3.过分强调传播学视角缺乏与其他学科融合;在新媒体的研究过程中国内的学者过分的注重传播学的视角仅仅从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出发对新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从别的学科吸取营养站在更加宏观的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研究。如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理解新媒体。

4.研究缺乏创新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由于“络热”骤然形成的缘故也由于近年来学风的浮躁致使不少学术成果已出现较严重的雷同现象。络传播和络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能否以更开放的心态不断“刷新”并“升级”自己的研究避免雷同有所创新出高质量的成果这是新闻传播学者面临的挑战。

5.新媒体与社会沟通的思想认识不统一;新媒体业界发展不平衡新媒体满足社会需求的动力不足;社会信息化程度较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策略滞后;新媒体技术标准滞后;新媒体的管理亟待加强。

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根本特性可以用异质化传播来诠释。了解异质化传播则要先理解同质化传播的特点。所谓同质化传播就是把相同或类似的信息毫无区别地传达给受众这也正是传统媒体的特点。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针对不断提升的个人差异化需求尤其是对于信息内容产品的需求新媒体出现了这种新兴媒体能使人充分表达自我并得到其高度个性化内容产品。于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我们进入了异质化传播时代。 (一)多样化

随着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会不仅仅是络传播研究。更多的研究对象和主题将会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同时研究的触角也会逐渐深入到新媒体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新媒体发展与人、新媒体发展与文化传统、新媒体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新媒体发展与国家技术政策、新媒体发展与传媒市场、新媒体发展与全球化等等社会的方方面面。 1.移动媒体开创新媒体时代。

如今的不只是作为通讯工具还承担起“第五媒体”的重任。有研究者在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对广告互动进行了探讨认为媒体成为新广告媒介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对于电视的发展趋势有学者却认为虽然在新技术的狂热推崇下电视将成为新技术催生下的又一颗金蛋但其受到受众心理、内容以及媒介繁荣的制约因此“电视是辅助媒介的主流想象”“技术的指挥棒为人类指向的下一站有可能是‘技术的高地’也有可能是‘技术的漩涡’”。7

另外还有学者研究表明“现在也许还没有人认为报纸的用户会赶上或超过报纸络版或印刷版的读者数量。但是报纸确实是用一种21世纪的方式向渴望得到新闻又忙于行的公众提了一种快乐阅读的享受。”

2.ITV传受互动进行时。

ITV即交互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有人指出“ITV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 3.播客——新一代的广播。

通常指把那些自我录制广播节目并通过络发布的人称为“播客”。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将播客称为“新一代的广播”。“播客”在络中属于新生事物发展规模有待于实践但是依然有值得期待的未来。播客的用途和内容可以包括谈话类节目、音乐节目、会见、讲故事、小说、指南、解说词、运动比赛转播或者实况说明等。“播客”甚至会开拓商界、广告界、公共关系等新的传播领域。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了改善时下频频受损的形象提了大量公司高层接受采访的播客文件。另外未来“播客”将从业余走向专业与业余互补并存从免费走向收费“播客”和免费“播客”并存。

(二)与业界结合

随着新媒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不断地有业界的人加入到新媒体的研究队伍中来如中国互联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的方兴东对Blog的研究。同时以往成立络传播研究机构或是大专院校单独成立如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设立络传播学院;或是站单独成立如千龙2002年设立千龙研究院。而2003年内出现了一种新模式即大学与站共同建立络传播研究机构且好事成双年底不约而同出现了两家:12月1日“西北工业大学?新华络研究院”正式成立;12月29日“南京大学?江苏省互联新闻中心络传播研究中心”正式成立。8这是中央及地方重点新闻站与高校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共谋发展的新尝试。

(三)集团化成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我国传媒集团的发展模式正在取得突破性变化显示了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无论是专业化水平市场化程度还是科技手段人才素质资本实力传媒质量产业化经营等我

国的传媒集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具体说我国传媒集团化发展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集团化运作程度不高整体缺乏竞争力;组织结构不科学;内部管理不规范;存在发展的机制障碍;传播产品同质化营销手段行政化人才机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人才紧缺等。我国传媒集团的问题其实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在传媒竞争越来越强烈的显示情况下要弥补自身得不足解决存在的内在问题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不断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对新媒体研究方法的研究

我国从事新媒体研究的学者相对来说理论、知识与技能上准备不足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落后甚至对什么是新媒体还没有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因此迄今为止描述性的、对策性的、解释性的成果为多真正能够在传播理论上有所建树的目前还不多见。新媒体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国外现有关于新媒体的研究借用传统传播调查、媒介研究、人类学、社会学、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心理学及政治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其中有些是定量分析有些则是质的研究。传统的各种研究方法用在新媒体领域时当然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而新媒体也给各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提了发展方向和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对新媒体的产生背景、新媒体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但是还不能深入的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新兴媒体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使之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推动器。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将加快启动新媒体研发的重大工程加大对新媒体发展关键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快制定有关新媒体发展和管理的重大政策以投入、项目、技术、管理四个方面的重大举措推动我国新媒体的大发展。

第三篇:多媒体课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以及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该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多媒体课件真正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成为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课题。本文就对在校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培训及自身课件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途径,进行总结与归纳,为当前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方法。

一、课件制作软件使用状况

目前学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大致有如下几种: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对于近来刚兴起的网络课件,可以利用ASP、JAVASCRIPT或VBSCRIPT来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与网络共享。总体来说,在应用软件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阶梯,从单机应用到网络共享,从简单动画到脚本语言,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格局。每种应用软件都有它的存在价值,有它适用的对象。进行教学内容演示、增加课堂容量,不需要复杂动画的可以使用简单易上手的PowerPoint;需要进行实验演示、运动轨迹描述、函数曲线模拟的可以运用动画功能强大的FLASH;需要程序设计、进行课后学习巩固练习的可以运用VB等等。

但是现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师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苗头,动画非 FLASH莫属,最好能再运用3D效果,加上动画语言脚本,运用程序设计,认为只有这样的技术组合才能被称为课件。试问,这样的课件是用来进行教学辅助还是技术展示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对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性的严重打击,有了这样的观念,是不可能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学推向大众的,是不能实现全民参与的,课件制作只能掌握在少数计算机教师手中,严重制约了学校整体教学手段的前进。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软件一定要分层次,对不同的教师,选择不同的软件,不同的题材选用不同的软件,使软件真正能被教师所用,成为新课改教学的得力助手。只有真正明白了利用课件为的是辅助教学,而不是炫耀技术,才能从当前课件制作的误区中走出来。

二、 在教学课件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急待提高

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技术作为支撑外,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所设计的教学课件有否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结构层次,教学的思维逻辑。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很多教师还没有真正领会课件的应用价值,只是为了赶时髦,玩“新”理念运用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感觉购

买的课件应用性不强,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只是纯粹的技术集合,原因就在于,这些软件中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制作的,没有具体的课堂实践,缺乏实用性。课件制作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环境下的各种教学理念,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一直都建议教师自己动手做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施教情况,将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的结构层次、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更多的人文关怀体现在自己的课件中,不能唯技术,技术只是辅助完成的手段,关键是要能将课程特点和多媒体技术无缝的结合起来。所以要全民动员,自己动手,要改变“要用多媒体课件,就找计算机教师”的状况,我们现在分析很多优秀的教学课件,被折服的往往不是它的技术应用,而是课件的设计理念。所以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自己设计的将自己教学经验与新课改理念融合进的课件对自己而言才是最棒的,也有可能会是最好的。所以要树立教学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技术是为课件制作服务的,是课件体系中的支撑基础。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轻松驾驭多媒体软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 课件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在长期的课件制作以及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中,我感觉到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的,惟其如此,才能制作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件,制作出的课件才能被广泛的应用,才能有教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课件的最终目的。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 .教育性。

多媒体课件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课件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大纲,渗透进新课改理念,做到选题得当,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

2 .科学性。

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设计原则,应该做到内容正确、容量大,思维清晰,逻辑严谨、层次清楚。

3 .技术性。

多媒体课件最起码的要求应是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搭配有美感、快慢适度、交互设计合理,有了符合这些要求的技术支撑,制作出的课件才能得以使用、共享。此外还要满足稳定性、易于操作、易于维护等技术特点。

4 .网络化和共享性。 网络化和共享性必将是多媒体课件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范围不再局限于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会基于网络向不同地域、不同教学者,使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传播开来。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预测走向

多媒体课件在满足辅助教学、教学形式大改观、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无限次学习等功能的基础上,有可能、也应该朝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多媒体课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设计思想上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它绝不是万能的。很多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困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之后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多少?学生对课件内容的感知度有多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课件?对全体学生的错误知识的整体分布又是怎样的情况?以上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课件本身反映出来?是的,这样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位课件制作者和使用者非常关注的。多媒体课件应该倾向于能够直接的反映出这些问题,这就是课件的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可以设想 根据学生认知模型提供的信息,通过智能化的运算与推理,动态生成因人而异的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通过智能诊断机制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改建议,以及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建议;通过对全体学生出现的错误分布统计,智能诊断机制将向教师提供教学重点、方式,测试重点、题型的建议等。相信这样的设想不是空想,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 , 加之正确按照课件制作原则、熟练使用制作软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论,智能型的人性化的多媒体课件必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自学的最有效的好帮手。

第四篇: 浅析从传统艺术到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

张弦1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杨雪倩2重庆市鱼嘴高中

摘要:伴随高科技产物兴起,新媒体艺术也蓬勃发展起来,并成为时代艺术的特征,其与传统艺术相比,具有自己的特征和特点,也必然导致大众审美的变化。本文旨在讨论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对比情况下研究其发展及特征。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审美体验

每次在科学技术取得的突破,都会引领文化的进步。从传统文化到新媒体文化转变的过程这是媒体技术发展的过程。 一.对传统艺术的初步理解

我国传统艺术的内涵极其博大并且辉煌。传统艺术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等,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有推陈出新,都透露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伟大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地方性色彩,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意义,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二. 对新媒体艺术的概述 1.新媒体艺术产生的背景

艺术的更新是伴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而改变的。在今天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艺术工作者用互联网和科技数字手段取代了纸和笔, 一种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的新型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2.新媒体艺术的内涵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的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化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包含有电影,音乐,动漫,实验性音响,影像艺术,虚拟现实,网络艺术,数字图像等许多方面。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内涵广泛的艺术形式,从横向上吸纳了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的表现方式,很快演变出了网络艺术和数码艺术,从而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虚拟化的审美感受。 3. 新媒体艺术的首次出现

新媒体艺术起源于于 20上世纪 60 年代的欧美。随着电视机在美国的普及以及在全世界的推广应用, 美国艺术家首次使用便携式摄像机拍摄作品。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模拟信号的录像

带,和摄像机, 所以这种艺术最初也被称为录像艺术。所以录像艺术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形成的真正标志。

三.从传统艺术到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

1.诞生:在全球化逐步渗入到社会各个地方的领域的背景下,在欧美新媒体艺术和中国IT产业迅猛发展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可以说在被动的状态下起步。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一批质量较高的作品和较为成熟的艺术家。影像艺术追溯于1990年代,主要是指音频艺术。影像艺术的产生,是90年代艺术区别于1980年代艺术的主要特征。

2.早期:一直到90年代中前期,新媒体艺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装置,录像,摄影和音频等媒介上的广泛使用,90年代后期则表现为使用在90年代中期在媒介实验上的所有手段用于传达表现社会和社会现象批评的内容。装置艺术和表演在1980年代后期虽然也有实验,但真正在媒介上大规模地突破原有的绘画和雕塑的传统媒介还是在9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的装置艺术和表演的盛行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与观念艺术的结合。

3.中期:在90年代中期,真正的新媒体艺术的卓越性的实验是录像艺术的兴起。在90年代末期, 随着互联网视觉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Flash动画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互动艺术, 三维视觉技术,以及计算机数字编辑技术等开始进入音频艺术的制作。90年代末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音频艺术不再成为一种单纯的媒介,而是用音频艺术的表现方式对中国社会转型进行了文化层面上的反映,表达和社会各个群体息息相关的话题。

4.高潮期: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入,随着中国IT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大大推动了个人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新媒体艺术被引进中国后,影响时间还超不过十几年,但它们却和产生它们的基础新媒体,包括光,声音,电能一样,以非常震惊人的速度发展和蓬勃壮大起来。 四.新媒体艺术的艺术特征 1.综合性

新媒体艺术摆脱了传统艺术单一媒介的局限性,融合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综合媒介的特征, 具备了传统艺术的所有特点。在包括传感器,音效,网络计算机,投影等许多工具的共同作用下,新媒体艺术将触觉,视觉,听觉甚至味觉一并合成进行综合性的展现,让大众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审美感受。

2. 贴近性

新媒体艺术的取材大多是来自人民生活,或者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内容相对来说通俗易懂,但是它的与众不同是在于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屏幕上来,通过这种表现形式,让观众过产生了共鸣,增加了新媒体艺术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社会的性质。 3. 互动性

新媒体艺术打破了往日传统艺术单向互动的模式,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互动。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加深了观众对艺术的理解,从而对观众的思想意识产生一定的震撼,进而通过观众的人际传播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新的观念和思想,发挥了艺术“文以载道”的作用。 4.. 迅速性

新媒体的特点就在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那么,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艺术也具备这样的特征。新媒体艺术,由于其传播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让大家快速欣赏了它们的艺术特色,并且在社会上的反应也是快速巨大的。

总结:新媒体艺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取得了大的突破。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晶,它反过来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革新。它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2014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研《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比较研究》项目 YB2014-18) 作者:张弦杨雪倩 参考文献:

[1] 傅丽.畲族民歌的人文背景及形式特点.音乐时空.2013. [2] 俞郁田.霞浦县畲族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浅析

——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红霞新村为例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材料物理1302班 吴强)

【摘要】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红霞新村的建设为例,浅析“十二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就业、房价、公共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的探究,旨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期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新农村建设 小康社会 民生 发展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现阶段是“十二五”规划出成绩、出结果的阶段,也是巩固现有成果,探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的阶段。本实践队通过对青菱乡红霞新村的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就当前形势,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十二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之路。

一、 红霞新村建设现状

(一)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的矛盾日益恶化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红霞新村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改变农村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染现状为指导思想将引智成果“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在新农村污水处理上进行推广,达到安全、稳定、高效、经济、生态、景观标准,从而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村镇污水处理工艺模式,根本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群众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发展旅游经济,为城镇合理扩张和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推广“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共47200m3/d,其中武汉市周边辐射推广共4700m3/d,湖北省内辐射推广共42500m3/d。

居民对所住小区环境的满意程度如图1

图1

(二) 利用附近资源,科学发展

红霞新村坚持科学发展,利用大学城的建设和“城中村”综合配套改造的契机,统一规划,占地240亩新村分三期三年实施,共投资2.3亿元,完成了74栋,15.4万平方米,1174套新村住房,已初步建成了质量可靠、舒适安全、配套完善、节能环保的生态花园式新社区;小区绿化率达到38%,建筑覆盖率30%,建筑容积率一期二期仅为0.5,三期小高层仅为1.5;小区排水处理系统可将污水,雨水分离,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生物治污污水处理站,污水排放达到国家A类水质标准,深受国家、省、市、环保部门和居住村民的好评。

(三) 建设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红霞新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几乎每月都会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社区居民既是参与者,也是欣赏者,内容诙谐、花样繁多,其乐融融,就连千里之外的首都专业团体及市楚剧团也慕名而来,和红霞居民们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曲舞,分享幸福的喜悦。每当夜幕降临,社区居民都不约而同地来到社区绿化广场和健身广场,锣鼓喧天,歌舞升平,有的打腰鼓,有的跳健身舞,有的散步,有的聊天,大人高兴儿童乐。

(四) 落实党的优惠政策,解决居民后顾之忧 2007年全村年满16周岁的1581名在册村民,全部进入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全村实行了大病、重病和急病救助基金报销制;全村农民子弟九年义务教育一费制全免。原全村村民住房面积18.6万平方米,现小区三期还建总面积为14.3万平方米,全村15个自然村塆现已入居新村11个。全村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上访事件发生,没有违纪干部和三不党员,没有“种房”违法建筑户,十七年来没有计划外生育户。为了长治久安,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红霞村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武汉市“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洪山区计划生育“双十佳”。

居民看病情况如图2

图2

(五) 招商引资,解决居民就业问题

为了解决全村1000多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和村集团公司在认真做好新社区建设的同时,特别重视谋划村级经济发展的蓝图,做到一手抓安居一手抓就业,先后成立了,红霞物业管理公司、职业中介公司、宏威散装水泥运输公司、房屋租赁公司、组建了906公交车队,解决了大批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为了广开致富就业门路,从本村的人员结构着手,分级分类拓展致富就业服务,与有资本的村民拓展事业空间兴办实体;有一技之长的村民让他们有用武之地生财之道;有劳力的村民,帮他们联系周边的大专院校做服务工作。2008年红霞新村完成国、地两税700万,同比增长28.5%,产业增加值完成1.1亿元。

居民收入来源如图2所示

图3

二、红霞新村面临的问题

(一)物价上涨导致居民生活质量降低

人民网北京12月2日电 今日,由国家信息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京举行。绿皮书指出,据物价先行合成指数显示,2014年物价涨幅将继续走高,预计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2%左右。红霞新村居民对物价上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看法如图4

图4

(二)看病方便了,但更多的问题出来了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看病也越来越方便了,但更多其他的问题却日益凸显了出来,如医疗价格不透明,药品价格高,监管不严等一系列问题。红霞新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看法如图5

图5

(三)就业环境依然严峻

虽然就业岗位在逐渐增多,但普通居民依然缺少专业知识,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岗位,获得理想的薪水。红霞新村居民对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如图6

图6

三、为促进红霞新村更好的发展提出的建设性建议

(一)规范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

完善市场制度建设,继续探索降低市场流通费用的方案。促进重点农产品市场的规模化经营,使其流通功能与规模化生产的需要相匹配。积极落实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的十项降低流通费用的政策措施。在国务院政策指导下,各省市针对地方特点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逐步将税费减免政策和绿色通道政策扩展到蔬菜、鲜活产品以外的其他农产品品种。在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条件下,对运送农产品的往返车辆均实施优惠的通行费用,切实降低流通成本。鼓励建设便民菜店、社区菜场,不断丰富其产品品种,发挥其价格优势。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探索建立反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和降低流通成本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价格欺诈、操纵价格和乱收费等违法行为。

(二)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让企业成为创新的发动机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新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经合组织(OECD)将创新定义为“一种新的或显著改进的产品(货物和服务)、工艺过程、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等的实现”。如果一项技术发明没有商业化,则不是创新。因此,不能把创新简单等同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也不能把创新战略等同于科研规划,创新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行为。在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角色,取得的成果主要是通过技术许可等方式转移到企业,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和发动机。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弱是制约当前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据统计,2010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R&D)支出与主营收入之比为0.93%,近70%的企业没有R&D活动。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支出为967.8亿元,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为1.25%,与发达国家5%以上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为此,应高度重视和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在主要行业形成若干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大企业和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

(三)统筹低碳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格局 农业作为人参与的、与自然高度结合的经济过程,还承载着人类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农村作为农民的居住地,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农民获得收入、教育文化、环保康复、生态休闲、社会稳定等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多方面功能。因此,要进行符合生态文明观的村镇规划与建设,保护生态和农村特色,保持乡村生态循环,传承乡土文化,尊重自然,发展特色农村第三产业,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不是简单的环境问题,而是涉及不同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的问题。统筹构建城乡“低碳化”的进程中,绿色低碳的规划、技术以及政策引导和支持将是重要的课题。

(四)政府职能转换

1.加强招商引资,建立培训工作一体化体系

优化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吸引力。在软环境方面:一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形成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建立起重商、亲商、惠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二是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从政策上降低招商门槛,修订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创建诚信团场,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三是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四是营造富有活力的人才环境,五是要求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培训,合格后即可上班工作。

2.增强宏观调控

一方面,政府要多关心民情,了解民意,加强企业监督,多给农民带来实惠,出现问题要有效率快速的解决,并保证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加强党政党风建设,营造一个公平廉政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四、总结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国家城镇化进程,必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更多惠民政策,保持适当宽松的政府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公共医疗卫生制度,建立政府监管与居民监督的协调统一体系,有机结合企业、居民与政府,使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参考文献】

[1] 张群群、王振霞.宏观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013 [2] 王昌林.释放中国创新发展的潜力. 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2014 [3] 崔波.低碳经济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2014

上一篇:学年度开学典礼方案下一篇:新农合制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