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初探

2023-02-05

1 生态位的含义

生态位本义指“生物种群所占据的基本生活单位”, 两层含义:“其一是对生物个体或种群来说它在种群中的地位与功能与其他生物个体或种群的相互关系;其二是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程度。”生态位主要表明每个物种在整个生物群落中都处于不同地位和功能, 这就形成了同一群落中各种不同物种之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 并带来了资源分享问题。

2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因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占据一定位置并发挥特定功能的构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生态因子可以分为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介体、教育机制等;外在因子可分为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文化心理生态环境等因子。

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具有主体能动性特点的生态因子, 与其它因子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耗散结构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有机整体。

2.1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 教育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社会性。教育对象存在着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道德、民族、家庭、地域等社会关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人就发展到什么程度。随着社会发展, 教育对象也不断发生变化。

第二, 主体性。首先, 教育对象的思想能够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和自身, 对自己的思想活动进行自我认识, 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自觉调节思想活动, 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 教育对象具有自主性。人不仅能自主地反映客观和主观世界, 而且能够自主的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作为教育对象对所传递的教育不是消极的吸收, 而是主动地有选择的接受。教育对象对符合自己原来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容会内化和吸收, 形成新的部分, 而对于不符合的内容, 在经历思想矛盾斗争之后或者吸收, 或者拒绝, 或者保留。

第三, 层次性。从年龄上, 教育对象可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四个层次。从地域上, 不仅城乡差别大, 东部、中部、西部差别大, 而且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更大。这种地域上的差别形成教育对象不同层次的特点。如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对象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 思想敏捷, 信息量大, 接受新观念快, 思想内容丰富。相对而言生活在经济贫困地区的教育对象思想相对闭塞, 信息量小, 对新事物反应慢。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别要求在实施教育时必须分清层次, 区别对待。

第四, 可变性。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影响着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社会的变化, 个体身心和知识能力的变化等都使得教育对象思想由简单变成复杂, 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3 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态位

3.1 教育对象被动受体地位

在教育对象数量多、年龄低、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不高, 资源有限、环境相对封闭的系统中教育对象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教育地位, 教育对象通过教育者的灌输和引导以培养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对象的这种生态位以赫尔巴特的“三中心” (教师、课堂、书本) 为典型代表。他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标。”, 该观点会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单方面的主体性, 忽视教育对象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主体性。在我国“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写, 学生抄, 教师问, 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就是这种观念的表现。这种观念在资源和条件不充足, 教育对象各方面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具有合理性, 可以迅速和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但它忽视了教育对象自身能动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难以持久有效的开展教育活动, 由此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缺乏动力和协调性, 效率低下等不良状况。

3.2 教育对象能动中心地位

教育对象在主体意识增强, 知识水平较高, 环境较为宽松的生态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 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动性。教育对象作为具体的个人或群体, 具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 社会地位, 认知水平也不相同。以教育对象为中心有利于主体意识凸显, 遵循教育对象自身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规律, 调动教育对象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一味按照教育对象的主观意愿甚至完全放任自由, 抛弃教育者的引导和社会要求的方向性, 以个性发展而否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一切以教育者意愿为转移, 忽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 会导致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缺乏发展的方向, 人力物力资金资源会浪费, 导致无效率使用, 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难以持续开展。

4 生态位原理的启示

4.1 要区分不同教育对象所处的不同生态位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就要符合教育对象的不同需求, 如果不区分教育对象的生态位, 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处在不同生态位的教育对象也要善于运用各种要素的作用, 避免位置重叠, 位置缺失或“越位”现象。各方面要素协调一致, 管理规范, 政策引导各司其职, 各谋其政。

4.2 处理好教育对象与其它要素生态位之间的关系

(1) 权威关系。主要表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在教育对象做出偏离行为时, 权威关系更能显示出巨大的强制力, 迫使教育对象悔过自新。权威关系在行为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教育对象年纪较小时, 其作用比较明显;而随着教育对象自主意识的增强, 权威关系的作用就逐渐弱化。

(2) 合作关系。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是典型的合作关系。教育者的施教行为离不开教育对象的合作与支持, 而教育对象的学习行为又需要教育者的引导。两者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就能很好地进行教育活动, 顺利实现教育目标。

(3) 竞争关系。竞争是教育群体中某几个人进入或接近目标而防止其他成员先进入制高点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人类社会中的竞争反映了人追求上进的好胜心理, 更体现出某些资源的稀缺性。要善于利用道德舆论与良心谴责对主体的制约作用, 使竞争关系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摘要:生态学理论已逐步被多学科借鉴, 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生态学角度认识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生态位原理探究教育对象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位上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生态位

参考文献

[1] 周鸿.人类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赫尔巴特[著], 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3]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4] 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7 (2) .

[5] 乔学斌.论道德教育的生态性建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6 (3) .

[6] 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7] 叶俊.社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J].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7) .

上一篇:浅析微课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配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