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文化论文

2022-05-1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中医传统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中医院文化是中医院内涵提升的核心内容。除了具备医院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内容外,中医院文化还应集中体现中医的特色——中医文化。中医文化在现代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院要通过各种路径,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院文化。

第一篇:中医传统文化论文

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院文化

摘要:医院文化对于任何医院来说本身就存在的。中医药文化是打造中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也是中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找到并培育出自己的中醫院文化是当前中医院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如何体现中医医院文化的浓厚程度,需要中医医院本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定位,打造具有浓厚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文化。

关键词:中医药特色医院文化中医医院

中医是以哲学、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望、闻、问、切”,重视“脉象”的变化。[1]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特有的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注重中医药文化建设,打造了一个中医药特色文化浓厚的中医医院。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特色文化建设,关键在内涵建设,即是要在医院形成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从医院员工的行文规范及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着手。龙川县中医院创建于1963年,是全省建院最早的33间中医院之一,广东省首批“中医名院创建单位”,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近年来,医院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深入,吸收各方面的优势文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团体形象等。医院建立了以德术兼修、大医精诚的医院精神;弘扬国粹、惠福于民的医院宗旨;仁爱、精诚、求知、致和的院训;铸就名医、打造名科、创建名院的医院发展战略。

二、作为中医医院,要深刻认识到中医医院在突出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医院按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

1、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普及力度,加强中医药传播能力建设,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2]医院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了庭院、大堂、走廊、候诊区等区域,广泛宣传了中医药文化。同时结合科室业务特色,以科室开展的中医药优势病种为主题,制作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知识宣传栏,以及中医药护理手册,在科室走廊悬挂、张贴,积极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2、医院规范管理上,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中。医院制作具有中医药特色文化的院徽、院歌、院训、员工手册,对中医文化的价值观、行为观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全院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广泛倡导、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的中医文化和医院文化精神,在广大的员工心目中建立起导航系统,让员工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

3、科室制作传画册和健康教育处方,介绍科室中医特色服务、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向人民群众宣传中医药文化,推介中医药特色优势,让人们在中医院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同时主动接受中医药服务,加深对中医院、对中医药的认知、认可。通过诊疗环境和流程、行为规范的改进,彰显医院特有的中医药文化特征,提高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加强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中医药文化与科普专门人才,培养一批中医药文化管理工作者,建立一支适应中医药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探索建立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人才激励机制。[3]我们坚持一条:“重视人才、爱护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的人才理念。“要想县中医院这艘船在医海中不落伍、不沉没,中医药人才的建设和培养至关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院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从不含糊也舍得投入。根据医院实际,先后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机制,真正做到用好、管好、提升好中医院人才。近年来,通过引进了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聘本科学历以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共30余名。在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上,医院始终保持每年选送10余人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对中医药人才的的培养,有效地促进我院中医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开展中医药科研课题20余项。

四、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院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中医医院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医院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是医院员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观念,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4]在医院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结合医院自身特点以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特点,通过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医院宗旨、发展战略、院训、院歌以及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加以体现。

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全面加强中医院文化建设是中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医院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通过不断加强中医院文化的内涵和实践建设,提升中医院新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医院持续和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魅力中医药》2010年第4期.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2012年4月.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2012年4月.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2009年7月.

作者:杨万里

第二篇: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提高中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摘要:中医院文化是中医院内涵提升的核心内容。除了具备医院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内容外,中医院文化还应集中体现中医的特色——中医文化。中医文化在现代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院要通过各种路径,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院文化。

关键词:中医院文化;中医文化;中医院建设;价值;路径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1.028

1中医院文化与中医文化

医院文化建设理论首先来源于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则。医院文化指的是:“具体是指医院在长期的经营、服务等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被医院全体职工所接受和认可的一种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据此概念,中医院文化应该指的是中医院在服务病人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全体职工能够认同的共有的意识和价值观,也是中医院形成的观念、制度、人文环境的總和。中医院文化建设是现代中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中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现代中医院建设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医院管理成功的基础。

中医文化指的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中医院文化,是中医院形成的观念、制度、人文环境的总和。中医院文化是中医院内涵提升的核心内容。除了具备医院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内容外,中医院文化还应集中体现中医的特色——中医文化。因此,现代中医院文化应体现了西医与中医结合的特点。中医院在长期的经营、服务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作用于中医院职工的主体意识,培育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凝练服务理念和目标,进而影响到医疗行业和社会的整体风尚。

在中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医院与西医院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院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是中医院职工不同于西医工作人员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中医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价值体系。具有中医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影响了中医院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于说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也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成为专业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中医从业人员的主要因素,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中医院能否很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群众服务,关系到医院的发展。

2中医文化促进中医院职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中医院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1)在对中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精神,汲取中医文化的合理内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中医院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中医院文化。

中医“天人合一”、“和”、“实践”的思想有助于中医院职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与同事、病患、医院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上,中医文化秉承“天人合一”的观念,也是中医文化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渗透于整个中医学理论。“天人合一”中的天,是指宇宙万物。人是“与天地如一”的。在对人体、人的生理、病理与世界万物之间联系的把握上,中医文化是以“整体观”来认识世界,以“和”为核心思想。在中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中医“和”思想,有助于中医院职工在处理医患关系时,能够尊重病人、给病人关怀,尽可能从病人的利益和心情考虑病人的要求,以“和”为贵。同时,中医“和”思想也有助于中医院职工处理好与同事、病患以及医院的关系。在中医文化中,“以人为本”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中医研究人的生理、病理,就本身内涵对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宇宙及其相互作用、互动关系的研究,”在职业生涯中,中医医护人员将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行动,将会促使中医院职工提高思想认识,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医文化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培育中医院职工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中医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医治病救人的基本医学价值观,更重要的体现了服务黎民、服务国家的崇高理想。在对中医院职工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中医文化的相关内容,有助于职工树立反对个人主义、物本价值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中医医德理念是中医院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南和特有资源。

在中医院文化建设内容中,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即医德,是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卫生事业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是医务人员应具有的思想品质。在现代社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首先就应该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职业风尚。

中医医德理念是中医院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南和特有资源。在中医医德理念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理性和智慧。继承和发扬中医医德,有助于中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目标的实现。继承我国古代中医“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强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他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真正做到为病人服务,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医务人员做到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

“以人为本”既是古代中医医德的思想基础,也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与此同时,中医还强调平等对待病人,不以身份高低、钱财多少来衡量病人,不可将医术作为谋利的手段。葛洪的《肘后救卒方》所载之方,多为常人可用之方,“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因此,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心为了治病,这是为医的原则,表现了古今良医重义贱利、一心救民病苦的高尚品德。“医乃仁术”是中医医德的核心内容,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在需求。它不仅反映了医学技术是“生生之具,活人之术”,而且也表达了中国古代医生的道德信念,在现代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中医讲究“仁爱”,强调以人为本,“人命至重”。“仁心、仁人、仁术”理念反映了中医的医疗行为是通过医术实施慈悲精神。中医院管理层和全体医护人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管理和经营的理念要以“为病人更好地服务”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吸引病患,从而获得利益,这样的发展模式才是中医院良性发展的最佳选择。“精诚合一,德术并重”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目标之一。中医强调“精诚合一,德术并重”。在现代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十分重视把“精术”作为“立德”的根本和基础。这就要求中医药从业人员热爱中医药事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发展中医药技术,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在攻关人类健康新课题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修身养性”仍是现代中医医务人员和中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中医院职工注意修身养性,为患者服务时做到:“致意深心,一丝不苟;普同一等,全心赴救;举止端庄,礼貌待人;尊重同道,谦和谨慎;廉洁纯良,不惟名利”等。这些传统医德的规范仍然是新时期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和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院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中医医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中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重要的切入点。

3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院文化

中医院要加强对中医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深刻领会中医文化的内涵。中医院管理者们在对中医院发展进行设计和布局时,要抓住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确定医院的发展方向。中医院要在全院形成学习中医文化的氛围,医护人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中医文化素养,提升专业技能。

中医院要弘扬中医文化精神,提高中医院职工思想道德水平。目前,中医院职工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中医院职工在价值观上比较“短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短期化,急于实现“个人价值”,忽略了对集体和社会的贡献度以及价值实现的长期性。部分中医院职工政治态度淡漠,道德修养观念在淡化,自我中心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较弱。面对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有着厚重文化背景的中医院,中医院的管理者们要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自身所承继的文化资源中挖掘出适用于自己的解决办法,在医院的软硬件建設中,融入服务病人的理念。中医院要从制度建设着手,狠抓医德医风建设。中医院要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服务用语、行为,建立各种奖惩措施,并通过职工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医院、科室检查等,及时发现医疗行为中医德医风问题,及时处理、反馈和整改。

中医院要在日常管理和诊疗行为中践行中医文化精神,增强社会对中医院的满意度。在中医院核心理念和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者仁术”和“大医精诚”,应该成为中医院的文化品牌。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如果将其很好地用在医院的管理和建设中,将有力提升中医院的管理水平,加强中医院强化医疗行风建设,增加社会对中医院的满意度。中医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尊重生命、尊重健康、尊重患者、一切从病人出发”的观念融入每一位中医院职工的思想行动中,从各个方面关心病人,做好对病人的服务工作。中医院医护人员可以利用节假日,深入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工作,让群众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

中医院要在医院环境建设方面凸显中医文化特色。中医院环境文化对中医院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树立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在职工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医院环境文化包含的内容中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物质层面的中医院环境文化包括建筑、设备和人文景观等。建设凸显中医文化特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体现丰富的精神内涵,使中医院成为中医文化的宣传和研究基地,以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4结语

现代中医院建设不同于古代的家庭式医药堂,其医院建设的现代化和职业化与西医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符合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要求。但是,中医药作为中国的特色医药学科,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西医的中医文化,对中医院的职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而言,不仅要符合现代医院建设和管理的要求,还要弘扬中医文化精神,建设有中医药学科特色的中医院文化,才能凸显中医院的特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恒进.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10.

[2]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3.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1997,(1).

[4]张志枫,王兴伊等.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及其教育实施之思考[J].中医药文化,2006,(3):43.

作者:王曼

第三篇:论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摘要】在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当前,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应加强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

一、中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一名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是高等中医院校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是中医院校大学生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工作对象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医文化教育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从专业教育和行业特色角度的分析

中医学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产生根源和学习过程与中医文化密不可分。中医文化也就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1]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中医文化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是伴随着他们学习和今后工作的精神基础。中医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影响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中医学的和谐观体现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中。[2]中医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有助于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将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二)从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分析,中医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从对人的教育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医道不仅仅是治病之道,它关涉到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确立,关涉到我们对宇宙万物整体的认识。于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与其他医学的一种新型医学就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产生了。

2.中医文化倡导“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是中医医德观的体现。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张仲景的医德[3]观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形成以“仁”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的命题,充分体现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

可见,中医文化的内涵与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

二、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从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对待中医学和中医文化的态度看,有的学生不热爱中医专业,不相信中医、学习不认真、缺乏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更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医文化,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中医药事业,而已经走上中医业岗位的人员,他们的中医文化知识和底蕴不能让人满意,这样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从业人员。形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给中医文化教育带来了挑战

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渗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给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也给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现代中医大学生,进大学前接受的主要是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的教育,再加上他们从小就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一旦接触到精气、阴阳五行这些传统理论,自然就会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冲突,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困惑、理解上的偏离,甚至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

2.此外,近代以来一直没有消除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带来了危机。近代百年曾有过三次关于中医废存的论争。在中医文化发展过程中,近代以来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困境,同时,也给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中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偏差也是导致中医文化教育淡化的主要原因。面对强势西医的冲击,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应该遵循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在坚持中医传统理念、保留中医精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以培养具备传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等中医人才为目标。然而,目前高等中医教育强调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即“两条腿走路”,这种教育模式使得高等中医教育正在丧失中医特色。同时,因有限的教育时间变得更加有限,也就决定了学校的目标定位和质量标准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1.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设的教育模式,冲淡了中医传统理念的确立和中医特色思维方式的养成。由于就业压力和中医创新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医院校普遍开设西医课程,中西医课程开设比例普遍达到了6:4,有的甚至达到了5:5。[4]这种教育模式也造成了中医思维模式养成的滞后性。

2.传统人文课程开设不足。从中医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结构来看,人文素质类除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某些院校也探索性的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了一些医学人文课程,诸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但作为中医学文化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则普遍没有开设,或者也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中医学术研究“西医”化。近年来中医学术研究严重偏离中医传统,走上了西医化的研究道路,中医科研在中医现代化的光环下,被“异化”为采用西医的实验方法对中医的印证性研究,却放弃了经典著作的研读,忽视了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工作者不仅要从意识和理论上重视中医文化教育工作,也应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对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中医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文化教育,提高中医文化育人效果课程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加大传统文化课程比重,形成对中医大学生进行多学科的中医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文化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中医文化相关知识教育课及在其它学科中渗透中医文化思想。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突出中医文化主线

大力发展中医文化,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必须构筑浓厚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学习中医文化相关社团建设,定期组织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讲座;在校报、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开展征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中医文化的精髓,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同时,也得到品性的培养和锻炼;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侧重进行医学人文与中医文化教育。

(三)在科研活动中重视中医文化研究

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突出中医文化研究的地位与作用。中医院校应注意培育中医文化科研队伍;在各类各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中,加大中医文化相关课题的申报力度;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中医文化研究论文;培育和建设中医文化研究与教育基地;指导大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医文化。

(四)在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播中医文化

鼓励中医院校大学生走出校园宣扬中医文化,引导中医院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中融入中医文化内容。

进一步发掘中医文化,结合时代特征,对中医文化进行扬弃,找出时代背景下中医文化的合理内核,将中医文化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探讨中医文化与中医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的联系,探索将中医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内化到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的手段、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培养具有中医文化精神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3]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5.

[2]夏露,刘忠华,洪青.中医文化模式中的和谐思想初探[J].光明中医,2007,22(4):12-13.

[4]李俊.传统文化教育与高等中医人才的培养[J].医学与社会,2008.21(12):58-60.

项目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江苏省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证研究》(项目编号:08SJB8100003)。

作者简介:王曼(1973-),女,江苏徐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讲师。

作者:王曼

上一篇: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下一篇:人事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