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非智力因素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教学非智力因素范文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佛山市荣山中学 张韶奋

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一 、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初中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部分学生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抄作业,教育他们认识到做作业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独立完成作业虽是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对学习有利,让他们明确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强迫”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自控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和求知欲。注意编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例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讲一讲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讲距形时,自制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在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变动中成为一个怎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角),什么没有变化?(边)。矩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什么四边形的特殊的一种?除具有什么图形性质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讲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直观教具,用运动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变化过程。从而归纳出两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增强了直观性。

三、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现在的初中生,由于家庭条件较优越及家长的包办代替,动手能力较差,这给数学的学习带来了障碍。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教具,在完成操作过程中将直觉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每一个学生先准备好一个硬纸做的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都把这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来,再和第三个角拼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平角。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定理的证明思路。再如在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分别剪两个有两边夹角、两角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定理。通过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制作教具,实物在手,看得见,摸得着,对它们的特征记忆深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概念、公式、定理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边批边算的习惯。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方面要求学生上课做到 “一专三动”,即专心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听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技巧等。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做好堂上练习,认真听老师讲评及课后小结,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

3、总结归纳复习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复习时,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有选择性地解一些各种类型和档次的习题,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4、培养学生“准加快”的计算能力。

数学是运算要求高的学科,运算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应用心算较多,而在初中数学中,相应运算的难度、运算的步骤都有所增加,运算中常出现由于心算不笔算带来的错误,一步出错,步步错。有些学生常常“看”题而不算题,懒动手,长此以往,做题速度减慢,导致能力下降。教学中首先得重视运算方面的训练和指导,用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例教育学生,使其感到丢分丢得“心痛”,让学生笔不离手,计算时动手打一下草稿,把心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运算准确度,减少失误。其次应加强运算的限时训练,如进行5分钟测评,提高运算速度,培养学生好的运算习惯。

总之,在搞好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吴长兴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学数学研究 1999.7

彭建平 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探索

中学数学研究 2000.2

第二篇:计算题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调查表明,在小学生学习计算题过程中,由注意品质、意志品质、计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计算错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非智力因素在计算题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计算题教学

习惯

我们知道,人们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其中有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想象等,可统称为智力因素。另一类则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其中有意志、兴趣、情感性格、道德情操等,可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在数学课堂上,常有这样一些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对于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常常能另辟蹊径予以解决。但遇到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看错或抄错数字,不看计算符号,甚至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小学生计算错误的产生,除了对有关计算的数学概念理解、掌握等方面的问题外,另一方面则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

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稳定与分配能力是影响学生计算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者把注意同时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如:简算270÷18时,有些学生做成了270÷18=270÷9×2=15,结果正确说明学生已掌握基本方法。为什么会写成270÷9×2呢?因为18=9×2。这就是学生的注意还没有及时转移,因而把除号写成了乘号。

2、强信息产生的思维干扰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往往受题目某些数据特点和某些运算符号等强信息的影响,产生思维干扰,从而引起计算的错误。 如125×6÷125×6=1

3428-428×12=3000×12=36000

7230÷125×8=7230÷1000=7.23 这3题中,“相同两数(0除外)相除,商为1”,“3428与428相减得整千数”,“125与8相乘刚好是1000”,这些在学生的记忆中占绝对优势,很快上升成强信息,而运算顺序则下降为弱信息,错误也就由此产生。

3、情感脆弱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脆弱主要有两种:一是轻视心理。表现为对计算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式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二是畏惧心理。表现为克服困难的意志较薄弱,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数字大的计算式题时,便会产生畏惧情绪,厌烦情绪,缺乏信心、恒心、耐心。于是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

4、不良的学习习惯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潦草,结果是0、6不分,

1、7互变,

3、8混同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或是因为笔太粗、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打草稿,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作业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直接写在桌面上,课本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

找到问题的成因,作为老师就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在计算题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诸如“马虎”的优秀生在解决困难时表现出较高的正确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难度较高问题的兴趣。越有兴趣的事物,越能激发人的行为和大脑活动的积极性,有意注意越能引发和维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练习中采用丰富多变的练习形式。

1、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用理想和榜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效果。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里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下去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学习。”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计算题比较枯燥乏味,教学时更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如:《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的引入以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配以清新美妙的旋律吸引学生,接着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春游情境,观看美丽鸟岛的动态的影像。练习设计中,改变枯燥抽象的数字计算练习,选取了一组寓有童趣的素材:套环游戏,填写人工鸟巢上的算式,帮助鸟岛的叔叔阿姨布置花坛。它们以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到有趣、有桃战性,激发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从而诱发他们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引进奖励机制。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作业时,如果计算题得满分,则总分另加奖20分。实行奖励措施,学生计算会十分小心,计算仔细,更多的学生计算一丝不苟,算了再算,查了又查。久而久之,学生计算认真、细致的习惯自然形成,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之目的。

二、强化首次感知

学生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因此,数学式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其中,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作必要的突出,或采用反例,可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以保证开始就让学生形成正确鲜明的印象,力求减少以后再现性运用乃至创新性运用中的失误。

一般地说,学生初次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复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如:

1+99%=

24×5=

9.5+5=

338-145+56= 1+9.9=

25×4=

9.5+0.5=

338-(145+56)= 应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非智力因素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因素。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期目的的注意,目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就越容易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在平时教学中,我合理规定学生的学习(或练习)时间,要求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如20分钟内完成8道计算题),有了时间限度后,他们就不容易产生注意力分散。

从教师角度来说,如果讲课有感情,语言准确生动活泼,富有逻辑性,列举恰当形象有趣,启发性强,练习多样化,就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注意不易集中,集中以后又不易持久的心理,训练内容不宜过多。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把课上得象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道,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上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的表现形式。

(一)持之以恒、打好基础。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扎实训练好基本功。前面提到口算训练,无论是哪个年级都必须按本年级的要求,经常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对而快的程度。

(二)知难而进、不怕困难。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想障碍,然后对症下药。我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产生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再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知难而进、不怕困难的品质,并使之成为意志活动的强大动力。

第三篇: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摘要: 为什么我们花费了无数时间、精力在教学上,却收效甚微,甚至让学生对学习望而生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总是从智力方面寻找学生学习困难与失败的原因,我们教师和家长往往强调对智力的培养,把对学生的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对智力的开发,教育者往往片面的强调对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发掘、培养。本文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动机 兴趣 情感 意志 性格

为什么同在一个课堂,同样的老师讲授同样的知识,最终的效果却千差万别呢?而有人认为这是学生的智力所致。把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归结于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这是很片面的,不负责任的说法。我认为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在智力上基本是不差上下的,但非智力因素在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可见,个人的成功与否,并非由他们的智力来决定,而大部分是取决于他们的“汗水”。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能否取得成功,重在老师的引导和培育。

目前,在班级教学中,为何会出现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两极分化呢?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学困生往往就是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专心听讲,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如何让学困生的身份发生转化呢?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动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简单地说,非智力因素就是不直接参与,却制约整个智力活动的心理因素。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们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就不会有太高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持,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爱因斯坦曾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水平低下是学困生 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激发内部动机的主要措施包括:(1)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它有利于学困生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德威克指出习得性无能学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自主性学生则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方法不对,学生的归因倾向与他们的目标和信念有关。(2)帮助学困生实现角色转化。学困生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淘神儿”、“嫌弃儿”的角色。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3)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学困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4)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学困生往往容易把自己同学习优良的学生比较,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因此老师要引导学困生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是学困生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5)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要与学困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来强化。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例如:在我班上的学生,学习比较放松,很多人还把心思没放到学习上,有些是来学校混日子,有些是为父母而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吗?因此,我从态度上动手,抓典型的学生。其中有几个很聪明但很贪玩,我让其中一个当我的课代表,在班上给他树立威信,私下给他鼓劲,结果成绩有明显的进步。

二、兴趣

兴趣,是人们意识对一定客体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即个体意识的倾向性。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他推动着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自觉的学习,勤奋钻研,乐此不彼。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运用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感。充分利用电化教具“化静为动、以动 促思”,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把死的东西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可以借助投影仪打出赵州桥外形图;讲《变色龙》时,播放课本剧《变色龙》录像片。

2、创设问题情境,情景诱导,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一面》一课,可以 质疑学生“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不愿恣情的悲痛呢?”通过学生们的思考、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答案:这句话隐含着作者化悲痛为力量的浓厚情思。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在环境中进入角色,去欣赏文学作品,体验其中乐趣。如《春江晚景》,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几幅江南风景画,然后让学生闭目想象江南春天的景色,再想象一下傍晚河边的景色,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无意识的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幅风景美丽、鸟语花香的江南农村傍晚的风光图,造成一种意境,教师从中增加讲解、润色,这堂课就如此简单的完成了。

3、融表演、音乐等多种艺术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 趣、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如对于小说喜剧题材的文章,可要求学生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表演、讨论、分析。诗歌、散文等采取伴乐欣赏的形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4、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多种兴趣。(1)指导学生课外阅读;(2) 指导学生课外写作练笔;(3)指导学生课外听、说活动。

三、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良好 的情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也能促进学生的学。

教师的语言、情感和体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教师的每一个动作、一束目 光、一颦一笑都会渗入到学生的心田 ,使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倍感教师的关爱,从而产生对教师的爱。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形成巨大的心理推动力并积极主动地学习。面向全体,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可见,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眼神、手势、语言、动作同样能激励学生。

阶段谈心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一种好方法。适当的谈心,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增进师生间的了解,让每个学生都切身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期望,热爱、尊重、关心、爱护、信任、理解每一个学生。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和蔼,消除恐惧感,和老师无话不说,热爱老师故而喜欢该老师的课是很必要的。师生关系的融洽,不仅对教育教学的成败起关键作用而且也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的发挥,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能轻松,愉快的接受新知识。

四、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的确立目的,并根据自己的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通过 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行动分不开,人们总是按事先考虑好的目的,计划去行动,努力克服行动中的困难。

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 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说,比天资聪明更重要的多。 高尔基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有力。”古语说得好,“幸福的人不是随意支配金钱的人,而是能随意支配自己的人”孩子的精力与蒸气一样,若能控制就能成为轮船、火车的动力,若任其发展就会造成危害。怎样才能培养意志呢?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

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像人走路一样,预定走十里,走到七八里时就会感到累,预定走一百里,走了几十里就会累。

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不要定的过高或过低,一旦目标制定严格执行,决不妥协。

在实际生活中要随时随地注意磨练孩子的意志,将活动坚持到底,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例如:要求孩子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回到家不贪玩,按时完成作业。

教会孩子善于掌握自己锻炼意志的方法,并为孩子树立榜样。如:向孩子讲述居里夫人,在极艰难的条件下学习和研究的事迹;张海迪与疾病作斗争和顽强的学习事迹,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意志。

五、性格

性格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不仅会影响一 个人的成长和健康,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而且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能力。在学习中,学生的性格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形成、发展学生良好的性格,促进学习。教师要以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运用榜样的作用,模仿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心理机制。教师要做到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更要借助课文中的优秀人物,从各方面引起学生模仿的意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性格。

其次,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其性格发展。

总而言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对给学生一些温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充满自信,不断磨练自我意志,鼓起理想的风帆,从而迈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心理学》【M】叶奕乾、祝蓓里主编

《教育学》【M】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主编

《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沈德立、阴国恩主编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J】王传刚主编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 前言

地理作为致力于使学生认识人类生存发展地理环境的基础教育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正确资源观、环境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地理教学必须涵盖对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初中地理教师在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然而,传统的地理教学过多的精力集中于学生的智力教育,轻视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自主完成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有鉴于此,笔者将针对当下初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成功案例,探讨一下非智力因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2. 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问题表现

根据一项针对初中生地理课堂上非智力因素问题表现的调查问卷,笔者大致将其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地理学科一定的专业神秘性,使得知识结构尚未形成系统的初中学生心怀怯意,表现为缺乏足够的兴趣;囿于分数至上观念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只是源于简单的提高总体分数,因而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地理副科的尴尬境地,使学生无法像语数外那样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课前预习,导致课堂效果差强人意;繁重的主科作业,使得学生鲜有时间去查阅地理学科的课外读物,无法开展自主的探索性学习等等。如此多的问题对初次接触地理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讲,对其将来的地理学习、生活以及诸多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限制作用,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初中生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 有效培养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3.1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实现学生学习动力激发

地理学科由于其内容涵盖的宽度与广度,以及自然现象的复杂变换,使得尚处于知识接受能力欠缺的初中生,依靠贫乏的见闻经历以及生活经验,无法完全有效的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客观分析这种现象,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克服问题与困难。有鉴于此,我们可以运用实地观察法与直观教具展示法,通过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使其在新奇的地理知识面前,开动思维求知的大脑,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动力与热情。例如,在实施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前面悬挂一幅东亚的地图,让学生根据图标找出中国的位置,并说出中国版图像什么,教师在此可以附加一个小故事,有人说日本像一只长长的虫子,中国像一只大公鸡。鲜明直白的地图展示,配之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启发,课堂自然妙趣横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浑然不觉间培养起来。通过讲述中国广袤的土地面积,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怀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自然激发了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 3.2突出学生积极情感引导,造就良好的学习氛围 古语有云:“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先决前提,对事物的认识愈发清晰,而情感亦随之深刻。因此,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应该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倡导理智支配情感。使学生在接受地理知识的同时,养成热爱地球、自然以及保护环境的正确情感素养,进而在积极的情感引导下,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中国的河流》教学时,教师首先以一首雄浑高亢的《长江之歌》引入新课学习,借助音乐的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投入到本课时的学习。我国是一个有拥有着众多河流大川的国家,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从流量、含沙量、河流水位、汛期、结冰期等角度,分析黄河、黑龙江、淮河、长江等河流的水文特征。最后,虽然我国的总水量较为可观,但人均量十分少,加之现在浪费、污染问题严重,使得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雪上加霜。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灵活的引导学生积极情感,使学生在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中获得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3灵活运用典型示范,培养学生必要学习性格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利用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能塑造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意志。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不能一味将目光局限于教材上,应该灵活的运用地理学科中具有很强榜样性的人物角色,来实现学生良好意志的熏陶与培养。在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讲述时穿插一些名人事迹的讲述,例如,为追求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为了探寻未知地理疆界而不畏艰险,闯荡深海大洋的探险家麦哲伦、哥伦布等等。在讲述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括》教授中,在讲述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为确保国家工业矿产供应而放弃安逸生活环境,奔走在各种穷山恶水中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光荣事迹。通过名人事迹的鼓舞感召,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与震撼,在其心底萌发出追求真理与报效祖国的理想,从而为其良好学习意志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应基于学生的具体问题情况,探索科学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体会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从而实现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盖尾学区 ---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本人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发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而且在提出问题时常有独特的闪光点,可见决定学习成绩的因素并非全是智力因素。因此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学习效果的秘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联系一些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与生产中,井绳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例如讲解三角形时,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古代,建筑设计多巧妙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建筑物才能牢固坚实,并能起到防震功效。这样学生平时就会注意观察土木建筑物,感觉到数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解讲距形时,利用平行四边形教具,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用演示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让学生自己比较三角形与四边形的不同性质。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兴趣由此而萌芽。教师应该明白学习的三个不同层次:“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兴趣会产生炽烈的热爱情感,形成克服因难的顽强意志。很多人正是由此而深深地爱上数学,甚至为此而奋斗终生。

二、亲手制作学具,真知来自实践

成语心灵手巧,指的是手脑并用,其实聪明的智慧应该是从“巧手”中锻炼出来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会形成边动手边思考的思维习惯,也是培养科学精神的主要方法。本人所在的学校属地,大多家长外出务工与经商,孩子多是隔代抚养,他们的祖辈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没有什么文化知识,有些甚至还是文盲,他们对孙子这一代

的抚养只是保姆式的生活照顾,根本无法进行课外学习上的辅导,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以及家长的包办代替,动手能力较差,这给数学的学习带来了障碍。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教具,并能对教具进行操作,这样就会在操作演练过程中将直觉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每一个学生先准备好一个硬纸做的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都把这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来,再和第三个角拼在一起,就组合成一个180度的平角。从这里就启发学生找到定理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在制作学具时,要有高度的耐心,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动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制作,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制作技巧。通过亲手制作教具,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实物展示与演练,能加深记忆和正确理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造性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设计质疑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积累的,学习方式是指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或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知识的方法和形式。学习行为与方法不断重复进行便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使学习的质量低下,知识落伍,阻碍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引导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还要更进一步“善学”,即讲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设计质疑教学,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要领会教学大纲精神,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质疑教学,把握好授课内容深度与广度,分清重点与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密切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变化,随时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整,包括内容的多少,程度的深浅,速度的快慢„„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好比—名导演,要把舞台上的演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不能轻视忽略任何一个角色。教师要能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来推测学生的心理活动:领悟的会意,满足的微笑,分辨的凝神,疑惑的皱眉,消极的旁观„„课堂教学要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判断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好比—名调度员,要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其思维都处于活动状态,让授受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益,尤其是要保护低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2、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形象性和吸引力,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例如在讲乘法运算时,可以设计生活经验中应用乘法的问题,如:我们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0公里,每天骑10个小时,经过一年后,我们经过的路是36500公里,差不多可以绕地球一圈,作环球旅行,这是很生动的例子。而不要去举宇宙飞船一年后经过的路程,毕竟离生活实际太远了,学生体会不到那么巨大的路程到底有多远。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学习目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要及时讲评,善于小结。

上一篇:教学部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教学案例与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