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刑名幕友研究

2022-09-10

刑名幕友的存在确实代表了社会对法律专业化的需求和趋势, 由于受到清代特殊的法律文化环境的影响, 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运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比如关于对法学教育的贡献, 对法律知识的总结和对案例的编纂和汇总, 都对当代法律职业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可借鉴的一面。但是, 也受到清代社会的局限性, 有很多人便执法、玩法, 甚至坏法。刑名幕友对法律持有的这种玩昧态度, 使得他们无法无天, 恣意妄为, 极度破坏了法律应有的尊严。他们滥用权力左右司法案件的审判结果。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影响

( 一) 法学教育

清代在刑名幕友职业里, 对于幕业的学习掌握和传承盛行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 即师徒传承的学幕方法。就是由有经验的幕师将自己多年来的幕学知识以及积累的办案实践经验传授给前来拜师的人。因为刑名幕友这个行业的专业性很高, 清代的律例条文庞杂而且繁琐、生涩难懂, 所以师徒传承的学幕方法便被普遍接受而且是必须经过的途径。这种教育方法当然值得当代的法律职业借鉴, 比如在成为法官之前必须经由有经验、有学识的法官指导教育, 而且这一过程必须经过规定的时间, 在规定的学习时间结束后, 还要设置严格的审核程序, 如果审核不过, 还是不能进入法律职业。

( 二) 法学知识

清代刑名幕友不仅在审断案例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而且在他们空闲时间还积极参与法学案例以及法律条文的整理和编纂工作, 即充当了法学家的角色。可见, 刑名幕友对司法实务的贡献可见一斑。这种学习研究对当代的法律职业也是有积极启示意义的, 比如在积极投身实践工作之余, 还可研究著名的法律案例和现有的法律条文, 还可研习法律的发展历史, 这些都对法律职业者本身的素质和法学修养的提升有极大帮助, 这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对当代法学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的进程都至关重要。

( 三) 法学实践

在清代社会, 地方州县官的最主要职责就是维护一方稳定, 百姓和谐、安居乐业, 而提高政绩则是他们仕途迁升的最有效的办法, 所以对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百姓提出的诉讼案件就无心顾及, 而将审断事务的主要职责交由刑名幕友来处理, 因而刑名幕友便成为清代诉讼案件的主要参与者, 成为为百姓伸冤的主要实践者。清代刑名幕友通过幕后参与庭讯, 暗自指导州县官审理刑名案件, 确实对清代社会的司法活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 一) 判案受社会干扰

清代司法断案的特征概括即是“准情用法”或“情法两尽”, 也就是说, 即使在“依法裁判”的情况下, “准情用法”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这一传统在当今社会看来依旧根深蒂固, 就像何意志说过的一句话, 一个古老制度不再正式实施的事实, 并不代表这个制度不再发挥影响。当代社会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还是很难摆脱社会人情世故、媒体的干扰, 特别是审判案件的法官很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体的影响, 很多情况下, 他们瞻前顾后, 不是仅仅依据法律断案, 为了社会稳定、社会和谐, 审判法官会顺应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意愿而做出审判结果, 而这样的结果大部分是背离了法律的, 而且都会严重影响案件结果的公正性。所以应该适时的建立相关制度来制约这种干扰, 比如法官在审理影响较大的案件的时间里, 不能接触涉及案件的报纸、媒体, 不能与不相关人谈论案件的进展, 只凭自己的法律直觉判案。

( 二) 身份受行政系统制约

清代继续使用科举考试制度选拔官员, 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行政系统做官出治, 而作为担任断案职责的刑名幕友虽然不是行政系统内的人员, 只是州县官的佐助人员, 即使他们在官场中并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但是他们身在官府, 也间接属于官僚系统内的一份子。而当代的法官群体依然属于公务员队伍。虽然现代法律规定行政与司法系统相互独立, 行政权力不得干预司法权力, 但是既然法官队伍还属于行政编制, 那么行政与司法的相互独立就仍然难以实现。因为虽然政策、制度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但是文化对人们的烙印却是深刻的, 因为它深藏在人们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里。

摘要:幕友现象起源于明代的中晚期, 至清代人数和影响力达到全盛时期。幕友的种类很多, 有刑名、钱谷、文案等, 其中刑名幕友在地方治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帮助地方州县官处理行政事务、析案断狱。刑名幕友作为清代社会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无职有权, 运用自己的法律专长介入到司法活动中, 对清代法律纠纷的解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代刑名幕友通过幕后参与庭讯, 指导地方州县官审理各种刑名案件, 并对审理刑名事务尽职尽责。这些活动都对当代的司法活动产生了积极与消极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刑名幕友,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高浣月.清代刑名幕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2] 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M].范忠信, 晏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3] 汪广松.师爷[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6.

[4] 李乔.中国的师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5] 郭润涛.官府、幕友与书生—绍兴师爷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6] 李渔书.绍兴市志[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7]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 1996.

[8] 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61例临床观察下一篇: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