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36例分析

2022-09-11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病因不清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 而粪便常规检查排除痢疾杆菌等感染, 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有多发浅溃疡, 或散在或可融合成片, 粘膜可弥漫性充血、水肿。本病病史较长, 多缠绵难愈, 现代医学多采用氨基水扬酸制剂,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治疗, 疗效并不确定。而祖国医学多从脏毒、肠风论治, 疗效尚可。

1 临床资料

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为我院消化科住院病人。男性14例, 女性22例, 年龄最大者40岁, 最小者23岁, 病程最短者1年半, 最长者15年。

2 辨证论治

(1) 大肠湿热, 血败肉腐:患者平素嗜食辛辣厚味, 发作时腹痛, 脓血便, 大便日行数次或数十次, 重则肛门肿硬, 舌苔黄腻, 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 止血排脓。方药:解毒汤加味 (大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赤芍、枳壳、连翘、防风、甘草、地榆) 。 (2) 肝郁化火, 灼伤络脉:大便下血, 血色暗红, 患者多有心烦易怒, 目赤少眠, 饮食衰少, 两胁或少腹不适, 脉多弦象。治法:疏肝解郁, 凉血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合逍遥散 (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当归、白芍、茯苓、白术) 。 (3) 劳倦内伤, 脾不统血:大便下血, 遇劳加重, 伴神疲乏力, 周身困顿, 脉浮大而虚。治法:补中益气, 养血统血。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 (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地榆、槐花、忍冬藤) 。 (4) 阴虚内热, 灼伤阴络:大便下血颜色鲜红, 五心烦热, 少寐易惊, 腰膝酸软, 病多缠绵难愈, 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治法:滋阴清热, 凉血止血。方药:滋阴脏连丸加味 (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黄连、炒樗根白皮、炒双花、阿胶) 3 6例患者辩证为大肠湿热者18例, 肝郁化火者5例, 劳倦内伤者11例, 阴虚内热者2例。患者按上述分型辩证治疗, 疗程为1~6个月, 平均3.6个月。

3 疗效判定标准

(1)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肠镜检查粘膜溃疡愈合; (2) 有效:症状明显缓解, 肠镜检查粘膜大部分愈合; (3)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肠镜检查粘膜溃疡未见好转。

4 治疗结果

痊愈11例, 有效19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83.3%。

5 典型病例

关某某, 女性, 29岁, 脓血便反复发作8年, 一直口服美沙拉嗪治疗, 但停药后反复, 于2008年12月19日, 来我院就诊, 自诉脓血便日行十余次, 里急后重, 神疲腰酸, 面色少华, 心慌心悸, 纳呆, 脉弦细弱。肠镜检查:全结肠广泛条形溃疡, 升结肠处融合成片。便培养未检出痢疾杆菌。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脏毒 (宗气不足, 阴分亏损) 。治以益气养阴, 凉血排脓。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滋阴脏连丸:黄芪50g、人参10g、白术15g、柴胡5g、熟地30g、山萸肉10g、山药10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10g、黄连10g、槐花15g、白芷10g, 1剂, 水煎日三次口服。加减:因肾虚不宜升提太过故去升麻, 加槐花止血, 白芷排脓, 上方出入治疗3个月,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大便转为正常, 复查肠镜结肠膜溃疡全部愈合, 追踪1年未见复发。

6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当属祖国医学的“脏毒”或“肠风”, 《内经》称为“肠澼下血“, ”肠澼“者下痢也, 应包括痢疾, 《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对”肠风”已有了系统的治疗, 但二者均未对本病的病机有详细的论述,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对”脏毒“有了精确的描述:”专由大肠湿热, 或平素喜食辛燥煎煿之物而成本病。生在肛门内大肠尽处, 往往溃烂至肛门外。治法大约与肠痈相仿......”, 明确本病为大肠湿热所致;至清*唐荣川《血证论》把脏毒和“肠风”做了明确的区别:“肠风者, 肛门不肿痛, 而但下血耳。脏毒下血多浊, 肠风下血多清”, 而“凡肠风脏毒, 下血过多, 阴分亏损, 久不愈者, 肾经必虚。“的论述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又有了较高的认知。因此我院消化科总结了前贤的经验, 把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中医的“肠风”、“脏毒”, 并分为上述四个症型进行治疗, 通过临床观察, 疗效满意。

摘要:目的 总结和规范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进行分型治疗。结果 36例患者, 痊愈11例, 有效19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83.3%。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

参考文献

[1] 清.张隐庵.皇帝内经素问集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9:126.

[2] 金元.叶桂.临症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11:237.

[3]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 10:42.

[4] 清.唐容川.血证论[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10:70~74.

上一篇:浅谈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入门阶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下一篇:2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