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2023-02-13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征为高血糖。 引发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生物作用发挥障碍[1]。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常常采用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其中,药物治疗包括多种方式,含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该院通过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进行, 并且通过辨证分型的方法一一阐述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0月—2015年4月入住该院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170例,且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91例,女性79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5例,年龄范围在41~70岁,平均年龄为53.8岁 ;治疗组85例 ,年龄范围在39~71岁 ,平均年龄为56.2岁。 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病程长短、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中成药治疗 (对照组) 根据患者的生理情况选用以下两种中成药进行治疗。

1患者口干舌燥、 烦渴多饮现象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给予服用消渴丸,生产厂家为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0045,3次/d,每次5~20粒, 于饭前半个小时服用。 服用本药期间禁止服用优糖药。 连续服用一个星期,每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

2患者血糖异常、三多症状情况明显、体重减轻明显的糖尿病患者,给予服用降糖甲片,生产厂家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国药准字Z11020266,口服,3次/d,6片/次。 连续服用一个星期,每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

1.2.2辨证分型治疗 (治疗组 ) 根据各症型的外在表现,作出正确判断并给予服用相应的治疗方药。 具体分型以及方药组成剂量如下述。

1阴虚热盛型阴虚热盛型糖尿病是由于久病而不能愈产生,导致津液不足,临床表现为口干舌燥,小便赤红,大便干结,烦渴多饮、饮食无节制,浊气上升导致口气难闻,骨蒸潮热,烦躁易怒,夜间盗汗、尿量增加、 大便干结、唇干齿龈痛,舌苔薄白,脉细数。 等。 阴虚热盛导致患者其他器官异常亢进,肾脏亏损严重。 故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治疗。具体治疗方药:选用生地黄23~25 g、 地骨皮15~20 g、原麦冬15~20 g、五味子10~15 g、小川连15~18 g、山茱萸12~16 g、丹皮13~15 g、冬桑叶12~ 15 g、 丹皮10~15 g、 沙参10~15 g、 石膏12~14 g、 牛膝10~15 g、知母12~15 g、黄连10~12 g、石斛10~13 g、玉竹10~14 g、女贞子12~14 g、柏子仁10~15 g。 以上药物加水煎熬,取其汁液服用,取其汁液200 m L,每天早晚进行服用,连续服用10 d,每10 d视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2燥热炽盛型多发于疾病刚开始时,来势凶猛,临床表现为食量增加,烦渴多饮、情节严重者会产生饮水无度,口干舌燥,小便颜色赤黄,大便干结。 舌苔厚黄且腻。 及时做好措施可以减少患者获得糖尿病的可能性。 治疗时采用清热为主。 具体治疗方药:生石膏25~30 g、 麦冬20~25 g、天门冬20~25 g、粳米20~23 g、地骨皮15~20 g、黄芩10~15 g、甘草8~10 g。 以上药物加水煎服,取其汁液150 m L,1剂/d连续服用10 d,每10 d算作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3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多为人精气缺损较为严重。 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现象严重, 患者全身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精神不足,夜间盗汗,心悸气短,小便甚黄,大便干结。 舌苔厚重黄腻,严重者可以刮出。 治疗时要以补气固本、滋阴清热为本。 具体治疗方药:熟地10~15 g、山茱萸15~20 g、山药15~18 g、 泽泻15~18 g、五味子10~15 g、人参20~25 g、黄芪20~ 25 g、 桂枝15~17 g、 茯苓14~16 g、 麦冬10~15 g、 丹参12~15 g、天花粉13~15 g、甘草10 g、丹皮10~13 g、川芎10~12 g、黄精10~12 g。 以上药物加水煎服 ,取其汁液200 m L,一剂/d连续服用10 d,每10 d算作一个疗程 , 共三个疗程。

4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多见于疾病发生后期, 患者的能力消耗增加,损及肌理,少气阴虚。 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苍白气色差,畏寒畏热,四肢发凉,发质干枯无华,疲倦乏力,腰酸腿软,耳聋耳鸣,夜间盗汗,小便赤黄且频繁,大便稀溏等,情节严重者会产生并发症,导致酮中毒,舌胖大且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治疗时要阴阳齐补,保持阴阳平衡。 具体治疗方药:人参20~25 g、黄芪20~23 g、熟地20~22 g、枳壳20~24 g、补骨脂18~22 g、 山药18~20 g、苍术10~15 g、肉桂15~20 g、丹参15~18 g、 五味子15~18 g、山芋肉15~17 g、丹参13~16 g、甘草10~12 g。 以上药物加水煎服,取其汁液200 m L,一剂/d连续服用10 d,每10 d算作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5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多发生于中年患者,这个年龄患者的肾亏损较为严重。 临床表现为畏寒怕冷, 女性患者的腹部尤其畏冷,男性滑精阳痿,胸闷气短, 腰膝酸软,轻微耳聋耳鸣,夜间盗汗,小便量多且清长, 严重者小便失禁,大便稀溏,舌胖大、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时以健脾补肾、固本壮阳为主。 具体治疗方药:附子25 g、黑木耳20~25 g、小核桃20~23 g、黑芝麻20~23 g、 薏米18~22 g、炙黄芪18~20 g、大枣18~20 g、白芍18~ 21 g、干姜18~23 g、茯苓15~18 g、党参15~18 g、炙甘草15~18 g、白术18~20 g、肉桂13~15 g、杜仲13~15 g、补骨脂10~15 g,山药10~13 g。 以上药物加水煎服,取其汁液200 m L,每日一剂连续服用10 d,每10 d算作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6瘀血内阻型淤血内阻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没有明显好转,出现心脑血管等方面的并发症的情况。 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现象没有减少,体重逐渐减少,胸闷气短、刺痛感明显,全身肢体麻木、严重者半身不遂,面上有斑块,女性月经色紫黑有血块。 舌上有瘀点,舌下静脉怒张,脉细涩。 治疗时以化瘀为主。 具体治疗方药:川芎20 g、桃仁20 g、红花20 g、柴胡20 g、甘草12 g、桔梗18 g、麝香17 g、红枣20 g、老葱18 g、香附米15 g、当归20 g、大黄20 g、黄芪18 g、黄连18 g、 地黄18 g、淫羊藿16 g、鲜姜20 g。 以上药物加水煎服, 取其汁液200 m L,一剂/d连续服用10 d,每10 d算作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判定标准[2]

显效:糖尿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糖监测血糖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停药一个月后未见复发现象。 有效: 糖尿病临床 症状明显 减轻 ,血糖监测 较入院时 减少25%~30%。 无效:糖尿病临床症状减轻不明显甚至没有减轻, 血糖监测较入院时减少10% 以下。 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数 *100%。

2 结果

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P<0.05)。

3 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于患者的折磨也是长期性的,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针对糖尿病的治疗,世界各国都在作进一步的研究,治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等。 西医多采用口服降糖药, 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由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因此治疗效果不明显[3]。 但是对于中医的治疗方法没有将糖尿病进行一个系统的分型,因此各种分型方法都存在。

该院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大致将糖尿病分为六种类型,阴虚热盛型、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内阻型。 针对各种类型进行了方药处理。 根据不同的分型,治疗时首先要明确每种分型的发病原因,体内气血的变化情况,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选择合适的阻断药物,选取药物时在采取“君、臣、 佐、使”的用药原则,明确主药,再选取其他味药。 同时选药时要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 严禁出现 “十八反”、 “十九畏 ”。 并且根据患者本身还存在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药物与治疗糖尿病的主药进行正确的配伍, 最好做到在治疗了糖尿病的同时, 能够将其他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减轻,最好能够彻底治愈。 资料显示,地黄、山药等能够保护细胞, 因此中药在治疗疾病的不但能够到达疾病病灶发挥作用, 还能够对机体其他部位发挥作用,达到一定增强免疫力、强身健体的作用。 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是一种健康的方式,更值得采纳。

通过实验数据结果看出, 采用中成药治疗的对照组显效33例(38.83%),总有效率为68.24%;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治疗组52例 (61.18%), 总有效率为91.77%。 采用中医分型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中成药治疗,充分说明了辩证施治的有效性,同时该院给予各个分型进行的药方组成有一定的正确性, 本法在今后糖尿病的治疗中可以进行一定的推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对处方组成慢慢进行完善,处方剂量采取最优的原则,为研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打好基础。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入住该院的糖尿病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组成均为8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中成药治疗:消渴丸和降糖甲片。对治疗组采取中医辨证法进行分型,分为阴虚热盛型、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内阻型六种。根据患者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再服用相应方药。结果 对照组显效33例(38.83%),总有效率为68.24%;治疗组52例(61.18%),总有效率为91.7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糖尿病具有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具有显著的成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将中医辨证治疗法进行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糖尿病,临床疗效

上一篇:中学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分析下一篇:在沟通的基础上管理,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