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企业如何应对

2022-09-04

第一篇:营改增企业如何应对

营改增企业虚开发票态势分析和应对措施

随着今年5月1日起,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营改增”由试点到全面推开历时四年半终于修成正果,必将对经济发展、税收情况、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必将使国税工作面临很多新课题,从税务稽查角度上说,也必将产生一些新违法问题和违法手段,特别是虚开发票问题,使税务稽查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 因此,稽查部门必须顺势而为,未雨绸缪,提前研究、预判将要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挑战,制定防范措施,如此才能做到临危不乱、从容应对。

下面,结合前期营改增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税收违法问题,分析营改增纳税人虚开发票产生原因和特点,并提出防范措施,为今后营改增企业的稽查提供参考。

从2012年营改增试点以来,税务部门即对营改增行业虚开的风险较为重视,并相应开展了专项行动。据公开媒体报道,2013年,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针对“营改增”试点行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组织专项打击,行动主要针对“营改增”试点行业,集中打击一批职业犯罪团伙、“中间人”和以虚开为目的设立、没有真实货物或劳务交易

1 的“空壳公司”,破案7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3名,涉案金额合计12.17亿元。另据报道,2013年全国税务系统营改增试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全国共组织检查营改增试点企业7000户,查补税款3.9亿元,移送公安机关251户,抓捕犯罪嫌疑人223人。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营改增纳税人虚开发票态势确实比较严重。

一、营改增纳税人虚开发票违法活动的成因。

(一)行业特殊性是虚开代开时有发生的内在因素。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历来即有其行业特殊性,社会车辆靠挂运输公司、无资质的施工队靠挂有资质的建筑公司早已司空见惯,并为相关部门所默认。靠挂人只从被靠挂对象开具发票,缴纳税款和一定数额的管理费,成本费用不取得发票,不进行财务核算,难以查处,且按销售额征收营业税,不会造成下一环节少缴税款,税务部门的管理力度也不大,虚开、代开现象较为普遍。改征增值税后,税种有变化,但其经营模式没有根本变化,虚开代开的行为相应转移到了增值税发票当中。

(二)纳税人的惯性思维是虚开代开的主观因素。营改增企业征收营业税期间,企业经营人员对虚开代开发票视若常理,并不认为是违法行为,认为只要缴了税,开多少自己说了算,并不考虑是否发生了真实业务。改缴增值税以后,依然故我,没有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的严重后果给予高度

2 重视。增值税的“老户”对增值税的管理是相对熟悉的,也知道其中的风险。但对于“营改增”过来的“新户”,就未必会像“老户”那样了解增值税的法规了,也不一定清楚“违反增值税法规最高可判死刑”的条款。如果“新户”感到税负加重,他们或许会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来减轻企业税负,而且,这个现象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只能多不能少,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三)市场对虚开发票有需求是虚开发票的外在因素。市场对虚开发票的需求是其滋生蔓延的土壤,增值税专用发票既能抵扣进项又能虚列成本,不法企业趋之若鹜。据报道,无锡市国税局稽查局成功查处了无锡某运输有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该案牵出江西4家虚开运输发票单位,涉及无锡市受票单位800多户,涉案金额1.2亿,查补入库2200多万;5名涉案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其中1人已被判刑。4家虚开,800家受票,可见市场需求之大。

(四)纳税人对增值税监控体系和惩处措施认识不到位助长了其违法行为。和营业税相比,增值税管理突出的特点是国家通过“金税工程”系统利用覆盖全国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增值税纳税状况进行严密监控,是“以票控税”的典型税种。“营改增”不仅改变了企业的整个会计核算体系,同时带来了开票系统、报税系统、认证抵扣、税款缴纳等操作方面的一系列新问题,虚开

3 发票的违法风险很大,处罚措施也很严厉。目前,在刑事立法上,针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定罪量刑都较为严厉,有统计显示,企业负责人涉税犯罪,70%以上涉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违法成本是相当大的,而营业税纳税人对此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二、防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措施

在营改增进程中,虚开发票案件出现了多发和高发的态势,这很正常,也是必然要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稽查部门在过去打击虚开发票案件的经验基础上,针对营改增企业的特点和虚开倾向,分析虚开发票行为的新变化,强化措施,严加防范和打击,使虚开发票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应有惩处,确保营改增顺利推进,维护正常的纳税秩序。

(一)加强研判,提高效能。

对“营改增”推行过程中发现的新型违法犯罪手段和模式,结合检查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提炼技战法,特别是对“非法取得货运行业一般纳税人资格”、“配票”、“代开”、“低税负率报税”等犯罪手法,及时拟定相应打击和防范对策,创新检查模式,提高对此类违法犯罪的发现、控制和打击能力。

(二)加大打击,确保效果。

稽查部门要根据虚开增值税与用发票犯罪行为的特点,从查阅财务账目入手,运用审计方法,有针对性的对涉案企

4 业进、销等业务环节开展调查工作,从中发现犯罪线索和查清犯罪事实。对“营改增”中出现的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苗条要高度重视,坚持采取“零容忍”策略,坚持露头就打,以防止危害蔓延。针对本地区“营改增”的突出犯罪问题,集中力量采取统一行动,专项打击,适时发起集群战役,对试点过程中行业性地区性的虚开违法犯罪实施规模化、深层次、全链条打击,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三)强化协作,协调联动。

对营改增试点行业出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公安、国税部门要建立早期研判机制,对一些情况明、脉络清的线索,公安经侦部门要提前介入,协同国税稽查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打击全力,做到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发现一批,惩治一批,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强化税警联动机制,协助税务机关对有发票违法前科的企业开展检查,关注其实际税负率与发票使用数量等情况,遇有异常及时通报、快速反应。集中梳理、排查一批重要线索,建立健全规范的涉税案件移送、线索移送、调查取证、案情通报等制度,建立重大涉税案件联合办案机制,合力打击虚开代开、真票假开、假票真开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预警关卡前移,防患未然。

建立警税协作长效机制,构建便利的警税线索交流渠道; 按照不同的风险点,向税收征管部门提出预警防控措施,提

5 醒税收征管部门对重点行业的重点单位提高警惕。比如交通运输企业的货运行业,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线索,及时通知税务稽查部门和公安经侦部门,形成打击合力。另外公安和国税、地税部门要建立长效的协作机制,形成数据共享,线索交流畅通渠道。税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线索可以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公安部门,公安经侦部门一旦在侦查办案过程中发现涉嫌行政违法的线索也可以及时高效地移送到税务部门,从而能将警税职能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打击合力,更好的惩治“营改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扩大宣传,引导公众。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企业对“营改增”相关政策的认知度。同时,通过网络、短信、广播、报纸等媒体平台,对“营改增”试点的一些纳税知识和涉税犯罪的危害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提高企业、群众的纳税意识,发动群众积极举报“营改增”相关犯罪线索幵及时兑现奖励、核查线索。加大曝光力度,曝光重大典型案例,落实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深入开展宣传报道,营造强大声势,推动形成全民参与、自觉抵制虚假发票的舆论氛围,打击震慑虚开发票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篇:“营改增”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从2016年5月1日起,包括金融业在内所有服务业都将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这对金融企业来说既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也提供了极大的机遇。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对金融企业税负、会计处理、发票管理以及盈利状况产生的影响,并从重视进项税额抵扣工作,加强专用发票管理,进行税收筹划,对财务人员营改增专项知识培训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营改增 金融企业 税负影响 发票管理

一、金融企业“营改增”概况

(一)“营改增”前金融企业征税状况

国务院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条例(草案)》,规定金融企事业单位法定营业税税率为5%,后几经变迁对金融企业都是征收营业税。1994年国家税制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对金融企业新增了一些优惠政策,并进一步减少了金融企业的征税范围。国务院1997年颁布《关于调整金融保险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把金融企业营业税税率提高至8%。为减轻金融企业税负,自2001年起在8%税率的基础上,每年降低1%,到2003年恢复至5%的营业税税率。为简化税制,2009年国家对营业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平衡了境内外资金投资金融事业的税负差距,金融企业营业税也得以完善和固定下来。

金融企业征收营业税多是以营业额全额作为计税基础,虽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金融企业营业税的征缴,但也造成了金融企业较高的税收负担,这对金融企业的做大做强和参与世界竞争是不利的。营改增前金融企业既要按照营业额征收营业税,其缴纳的进项税额又不能抵扣,同时金融企业在收取下游企业利息费用、手续费用和结算等费用时因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加剧了下游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税收负担,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在金融企业处被打断。开始于2012年上海交通运输和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改革试点,发展到2016年5月1日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全部服务业将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对金融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但也是重大挑战。

(二)金融企业“营改增”面临的问题

国外一些国家对金融企业多采取免税法征收增值税,但考虑到金融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发展地位,对金融企业免征增值税确实没有财力也不现实,实际中对金融企业按6%的税率进行计征。但金融企业营改增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是金融企业纳税人组复杂,金融企业除了大家广为接触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外,还包括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其次,金融企业经营业务较为复杂,包括各种贷款、金融经纪和金融商品转让业务,以及代理和委托、咨询等中间业务,而不同的金融企业纳税主体又有不同的经营业务,这都加剧了金融企业营改增的难度。最后,如前文所言,国外对金融企业增值税多采用免税法,所以,从国际范围看对金融企业征收增值税缺乏成功的实施经验。

二、“营改增”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对金融企业税负的影响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营改增的目的就是降低企业税负,但政策实施后效果却需要我们理性的进行具体分析,针对每个行业经营环境的不同,营改增后各个行业的税负情况也会有所差异。金融企业营改增后按照6%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所购进的各项设备和货物发生的增值税不再计入成本,而是可以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这样就降低了企业成本负担。但是相比作为价内税且计入利润表的营业税,增值税不计入利润表,从而增加了所得税费用支出。所以每个金融企业营改增后的税收负担,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具体进行分析。整体而言,在营改增初期,金融企业由于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增值税抵扣链条,税收负担会有所上升。但随着营改增的深入进行,由于增值税是可以环环抵扣的价外税,营改增还是会保持降低金融企业税负的趋势。

(二)“营改增”对金融企业会计处理的影响

金融企业营改增后其账务处理、财务列报以及纳税申报都将发生变化,税收缴纳地点也将由地税局转为当地国家税务局。营改增后金融企业购进商品和劳务所发生的增值税,不用再计入产品成本和费用中,可以直接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归集核算,并在一定期限内对本期进项税额发票进行认证,通过认证的发票可以按照购进抵扣法从销项税额中扣除,按照销项和进项税额的差额对企业发生的增值税进行申报纳税,期末也是在资产负债表上对本期尚未缴纳的增值税进行列报。

(三)“营改增”对金融企业发票管理的影响

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其“专用”性,所以其管理也有别于普通发票,金融企业营改增后对其发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式三联,分别是发票联、抵扣联和记账联,只有金融企业一般纳税人才有资格开具专用发票,金融企业小规模纳税人需要通过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金融企业在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后,初次领取专用发票需经过“最高开票限额行政许可-发票资格核定-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发行-核发发票领用薄-领用发票”程序才能领取。此外根据规定,金融企业金融商品转让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营改增”对金融企业盈利的影响

企业利润为当期收入扣除当期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营业税在企业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列示,是企业利润的扣除项,可以看作企业的一项费用开支。而增值税属于价外流转税,只在资产负债表列示尚未缴纳的部分,是不在企业利润表中进行列示的。营改增前,金融企业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也直接进入到资产价格和产品成本中,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营改增后,在具体业务规模、收入等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金融企业的利润总额将会有所提高。同时营改增后由于购入设备和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鼓励金融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将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三、金融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当期进项税额抵扣工作的开展

增值税和营业税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发生的进项税额可以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如果金融企业进项税额抵扣工作没有做好,那营改增对于金融企业带来的益处将大打折扣。首先,金融企业应取得合法和合规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专用发票,并对专用发票列示项目严格审核,拒绝领受不合规发票流入企业。其次,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进项税额发票进行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专用发票才能在次月进行抵扣。最后,对于特殊规定,金融企业应充分学习营改增政策内涵,严格按规定操作。如根据规定,金融企业在全面营改增后取得固定资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第一年只能抵扣总额的60%,第二年抵扣40%,即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全部抵扣。

(二)加强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金融企业应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应按照规定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申领、开具和退票。如需要了解销售折扣和销售折让情况下如何开具发票,开具红字发票需要哪些手续等。获取了可抵扣的扣税凭证,应在开票之日起180日内进行认证,并在通过认证后的次月进行申报抵扣,逾期未申报的进项税额将不能进行抵扣。因此,金融企业营改增后,专业发票的管理关乎到企业的切身利益,金融企业应该根据税法规定制定本企业发票管理制度,并指派专门税务会计人员进行专项管理,制定发票使用台账,详细登记发票的购进、使用、作废和留存状况,防止专用发票的漏开、虚开现象的发生。

(三)做好营改增税收筹划工作

金融企业营改增过程中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税收筹划:首先,金融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经营状况选择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金融企业如果上游合作单位都是一般纳税人,可以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选择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其次,金融企业要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如根据规定金融企业对农户10万元(含本数)以下的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国债地方政府债以及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免征增值税,企业集团内部统借统还业务中按不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所收取的利息同样免征增值税。最后,金融企业税收筹划过程要降低税收风险,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避免违规避税和逃税。

(四)对财务人员进行营改增专项培训

金融企业营改增后的会计处理和税收申报缴纳,都是在企业财务人员的操作下完成的。为了适应增值税发票开具、税额计算、纳税申报等相关业务,有必要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营改增知识专项培训。一方面,可以完善企业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财务人员在营改增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使财务人员全面认识金融业营改增。

参考文献:

[1]章俐.“营改增”对金融企业实务操作方面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年第10期

[2]徐妍.金融服务业“营改增”的目的性实现考量[J].税务研究,2014年第10期

[3]杨斌,林信达,胡文骏.中国金融业“营改增”路径的现实选择[J].财贸经济,2015年第6期

第三篇: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 要】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建筑业将正式纳入试点范围,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重复征收的现状,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然而,调研结果显示,建筑业“营改增”后实际税收却显著增长。本文试通过分析研究建筑业税负增加的原因,针对性地给出推动“营改增”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企业 ; 税负增加 ; 应对策略

一、建筑业实施“营改增”的现实困境

1.建筑业“营改增”的必要性

较营业税而言,增值税最大特点在于“道道课征,税不重征”。由于我国长期出现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的情况,重复征税的问题严重,不能更好地体现税收公平性,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且像建筑业这样专业化分工细致的行业,该问题更是不利其长远发展。因此,将我国现行建筑行3%的营业税改为11%的增值税,本是国家基于减轻企业税负,优化我国经济结构而进行的一项开创性的税制改革。此举不但能极大避免重复征税的现象,规范企业行为,减少偷税漏税行为的发,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和国家税收制度的完善。

2.建筑业“营改增”面临的困境

早在2013年初,由住建部组织、中国会计学会参与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以既定建筑业11%的税率进行测算,85%以上的企业税负增加,甚至税负增加的幅度达到90%。2014年末,中国铁建内部进行了一项关于“营改增”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税负普遍都会增加一倍以上。以南通市第四建筑集团公司为例,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202340.60万元,税改前,营业税税率为3%,应交营业税为36746.34万元,税改后,应交增值税为70473.5万元,净增加33727.16万元,税负增加91.78%。

由此可见,“营改增”的理论测算是在非常理想的假设下进行的,即:假设与建筑行业密切相关的上下游行业乃至全社会各行各业均已实行了增值税,我国的税制已趋于完整,且建筑施工企业用的施工材料、机器设备等均能取得进项税发票;在进项税税率方面,假设只有一般纳税人,不存在小规模纳税人、简易纳税法等,而由于建筑业涵盖的工程作业项目内容繁多且与其他行业的密切关系,这些假设明显是脱离实际的。

二、“营改增”后建筑业税负增加的缘由

1.部分材料限制流转抵扣

根据规定,企业的增值税额等于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减去生产环节的进项税,这是避免企业重复征税的核心要点。而在现实生活中,建筑企业在经营中有大量的甲方供应的原材料,如钢铁、水泥等。这一部分材料提供的合同和发票存在主体不一致的现象,即材料由甲方购买,施工企业无法取得进项税票。此外,建筑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广泛且分散,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较大。有些工程项目在一些极为偏僻的地区,如砖瓦、砂石等地方料以及小五金等零星材料,只能从个体户或农民手中购买,这类供应商往往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由此可见,进项税票的难以取得,是企业的税负增加的重要因素。

2.存量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无法抵扣

建筑企业的存量固定资产是指以前购进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按照现行的税法规定,建筑企业税改后购置的固定资产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进项税额,这对于“营改增”后新办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就老牌企业而言,其正常生产施工所必需的机器设备普遍已配置齐全,固定资产均在税改前购置,建筑施工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花费更是巨大,且使用年限较长。税制改革后,这些存量固定资产会逐步结转为成本,不允许抵扣进项税,导致企业只承担销项税额,这种不匹配现象变相的使企业税负增加,间接造成新老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

3.成本结构中无法抵扣的部分比重较高

据专家测算,业内普遍人工成本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0%,然而,目前的税法规定人工成本不能取得进项税,且随着物价攀升,该项成本正逐年上升。对于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企业来说,其管理精细,资本化程度高,先进的设备可替代人工高质高效的完成作业,“营改增”对其带来的有利影响大于不利影响。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势而言,更多是资本化程度较低的企业。这些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管理漏洞,且其机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大部分工作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较高。面对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和人工成本无法抵扣的双重压力,“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必然会大幅度增加。

4.建筑业增值税税率过高

自建筑业“营改增”试点实施以来,预期效果并不如其他行业那样好,究其缘由,本文认为政策规定11%的增值税税率显得过高。业内专业人士表明,11%的增值税税率是在十分理想的假设条件下计算出的,众多企业高层也表示建筑业属微利行业,根本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增值税税率。这显然不是建筑企业加强监管及调整计价和结算方式能够解决的。

三、推动“营改增”的应对策略

1.加强企业监管,促进进项税票的取得

施工方宜选取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人作为合作伙伴,并针对扣减税率进行考察,完善并解决进项税额相关抵扣问题,以免企业增值税无法抵扣。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避免个人交易时,应事先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按照简易征税办法计算税额,事后向当地税务部门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即可避免缺失进项税票带来的损失。

同时,建筑企业在签订项目合约时,应该统一以企业名称签订,并保证购买方名称与企业全称一致。企业必须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及时查找不能开具进项税发票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作废、认证等环节拟定严格的制度章程,尤其是避免丢失、损毁进项抵扣增值税凭证,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2.争取存量资产抵扣,更新营利模式

新形式下,企业应关注“营改增”的动态,保证存量资产的进项税额得以抵扣,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可暂缓设备购进,以租代买。相关部门也应该尽快完善税改后的相关规定,出台扶持老牌建筑企业的政策。例如,规定生产用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按照折旧程度的多少,给予不同程度的进项税额抵扣;再如,在不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允许部分企业更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的方式,允许其加速折旧,并给予企业充足的“过渡期”。

同时,建筑企业必须优化成本结构。一是我国的建筑企业的盈利方式十分单一,大多仅限于施工,对此,我们可效仿国际优秀的建筑企业实行“一条龙”式的服务,即从设计到采购再到施工一手包办,多元化经营。二是控制人工成本,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新的机械设备,调整成本结构中人工成本的份额,加强对人工作业的管理精细度。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机械化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提升了人工成本的使用效率,迫使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3.降低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负

(1)政府应降低建筑业增值税税率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表示,建筑业的显著特征是劳动密集、微利且竞争激烈,税改应符合其生产特点,在全国全行业统一进行。住建部根据该协会的调研测算结果,建议将营改增试点税率降低至6%。在税制改革的试行阶段,鉴于“营改增”已造成建筑企业的税负不减反增,则应暂时对全国建筑施工企业统一按小规模纳税人征税。这样做既保证了国家的税收,又解决了税改带来的税负增加问题。

(2)企业应充分了解“营改增”的最新政策

面对税改的大潮,建筑企业首要任务是时刻关注“营改增”的动向,积极学习国家给予的各种政策,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例如,在具体操作时,包清工和甲供材等业务不能和公司正常的经营业务混淆并计算,可用简易办法按3%计算缴纳;可抵扣的进项税不仅局限于水泥、石灰、运输费等,施工设备的维修及保养费,水电、办公用品等都可以进行抵扣;新政策规定,今年4月底之前的项目按简易办法的3%计算缴纳增值税,不用担心未完工项目娶不到进项抵扣问题;且本年5月1日后,购置不动产的进项税额可分两年抵扣,企业运用好这项政策将极大降低税负。

随着营改增各项政策的落实,企业应加快资产的更新换代工作,国家税务机关也将强化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及征收工作,增值税链条势必将更加运转顺畅,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问题定将得到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何美霞.浅议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其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3):91-92.

[2]何一坚.营改增:建筑行业企业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贸工业,2015,(04):152-154.

[3]陈思聪.试述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4,(01):100-101.

作者简介:

姜楠(1989―),女,重庆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经济法。

第四篇: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税改风险应对策略

一、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及“营征增”背景

1.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增值税与营业税的优缺点比较;

3.我国增值税改革的发展历程;

4.“营改增”的背景、内容、方式等;

5.“营改增”的试点范围;

6.增值税纳税人的基本规定与对比分析;

7. “营改增”涉及的税率和征收率;

8.工资薪金、外部劳务的增值税政策;

9.建筑业企业人工费用将如何进行增值税处理?

10.如何看待建筑业企业税负的增减变化;等。

二、增值税的计算及其对企业招投标的影响

1.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

2.增值税纳税人资格的规定对企业经营和纳税管理带来的影响;

3.纳税人资格认定对下游企业决策影响;

4.增值税下企业对材料、设备供应商的选择;

5.增值税的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

6.销售额的计算与确定;

7.销售额的分别核算及销项税额的计算;

8.“营改增”中的地区间差异与时间性差异问题;

9.增值税混业经营、兼营行为的征税规定;

10.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规定;

11.进项税额抵扣对票据的基本要求;

12. 建筑业企业在材料、设备采购过程中的增值税筹划;等。

三、纳税义务时间及地点、税收优惠的规定

1.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认定;

2.纳税义务时间与纳税、开发票的关系;

3.不开票是否意味着不用缴税?

4.如何应对预收款纳税、开发票与客户的特殊要求?

5.增值税纳税地点的确定;

6. 增值税纳税地点的规定对建筑业企业的影响;

7.“营改增”下税收优惠政策设定的原则;

8.免税与零税率政策的分析讲解;

9.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及其对企业增值税管理的影响;

10.建筑业可能会面临哪些优惠政策?等

四、“营改增”过渡期政策及对建筑业的影响

1.“营改增”期间营业税与增值税的过渡政策及发票管理;

2.存量资产的进项税额能否进行抵扣;

3.增值税下甲供材料的涉税处理;

4.“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业企业投标工作的影响;

5.计税方式变化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会产生哪些影响;

6.“营改增”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模式的改造与重塑;

7.“营改增”政策对挂靠经营的财税政策规定;

8.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计划预算、验工计价工作的影响;

9.“营改增”下企业财务指标及绩效评价工作的改进与变化;

10. “营改增”下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的改变及资金管理的要求等。

第五篇: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营改增”是我国进行税制改革的关键环节,随着营改增在全国所有行业的铺开,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影响也较大。本文将针对我国建筑企业在实施“营改增”后,对其成本管理带来的影响进行剖析,并以此为契机,努力挖掘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旨在为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 施工企业 成本管理 影响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我国相关部门在多次会议中提出:加快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步伐、全面推进“营改增”的深入实施、有效地降低企业税负,充分而全面地调动各方力量的发展积极性。特别是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全国全面推进“营改增”的实施,这次税制改革的深入实施不仅仅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更有效实现了税负降低、进一步规范税收工作的效果。建筑行业一直以来就是保证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型产业,其自身发展环境较为复杂,税制改革的深入实施将对其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建筑行业的“营改增”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我国完善增值税税制改革与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消除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存在的重复征税的问题,从根本上降低建筑企业的税负,进一步完善建筑行业内部存在的纳税不合理、企业税负较高等现状,从而为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实施“营改增”是环境所迫、是大势所趋。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营改增

所谓“营改增”主要是指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简称。简答而言,即:将原来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的改为现行的增值税,也就是对服务不再征收营业税,而是将产品与服务一起纳入到增值税的征收范畴中,并在降低增值税税率的同时有效地规避存在的重复纳税的现象,合理降低企业的税负,这是一种减税性政策。我国的“营改增”开始于2012年的上海,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性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更是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内容,还是实现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环节。我国将“营改增”的实施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全国部分地区和行业中选择试点;第二阶段是:在全国范围内的部分行业中选?袷缘悖坏谌?阶段是:在全国所有行业中深入实施“营改增”。经过近几年的实施,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基本上实现了税制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减轻了企业的税负、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发展、全面带动了我国的改革与发展。

1.2 建筑施工企业

建筑企业主要是指依法进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从事土木建筑工程的建筑物建造,同时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如:机械施工公司、土石方工程公司、地基与基础工程公司、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设备安装公司、建筑公司等,均属于建筑企业。

1.3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不同于其他企业,建筑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总体而言其特点为:第一,生产经营周期长。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较长,一般其工期主要是以年作为单位计量,从项目投标一直到结算交付使用少则一两年,多则几年,这就占用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第二,产品的规模较为庞大。建筑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住宅、工程、公共设施建筑物、铁路、桥梁、各种管线、道路等,这些产品的规模较为庞大,不能随意挪动,并且产品的使用周期较长。第三,建筑施工条件恶劣。建筑企业的建筑施工环节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生产环节,基本都是在室外进行,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侵袭,如:风雨雷电、暴风雪、地震、山体滑坡、高温酷暑等,这些恶劣的施工环境使得建筑企业的施工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第四,材料采购与施工形式存在多样化特征。建筑企业的原材料品种繁多、施工用的主料一般都是集中进行批量采购的,但是由于建筑企业的特殊性,施工地不同、再加之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等原因的限制,有的建筑用的辅料采取的是零散采购的。另外,承包方式主要有甲供材、包工包料、包工半包料等不同的方式。第五,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建筑企业的数量众多、从业人员众多,在产品的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较大,因此,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现代机器设备引进少、资源的有效使用率较低。第六,建筑企业并非暴利行业。由于建筑企业的产业链较长,相关联的行业较为广泛,并且受到国家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的影响较大,导致建筑企业的总体利润率水平较低,一般不超过4%,可见,建筑企业并非暴利行业,而是属于微利行业。

2 建筑施工企业现行成本管理体系

2.1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程序及过程

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必须系统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构建成本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能力,提升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进行系统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并通过对成本的预测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如实反映企业成本状况,及时组织进行成本分析考核,并对考核信息进行反馈。

2.2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资源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动态化的管理活动。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施工过程中,因此,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对人员、设备、材料、资金、技术、信息等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调配,实施动态化组合管理。

3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

3.1 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压力

在实施“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各项工程造价中的费用项目中均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而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进行归集时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并未计入到成本中,而不可抵扣的则全部计入到成本中。可见,只要是建筑施工企业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各项采购业务均无法进行抵扣,成本并未实现与收入的同步减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压力。

3.2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增加的具体表现

3.2.1 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

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使得人工成本很难取得可抵扣的进项增值税发票,即使取得人工成本进项税增值税发票,其税率也较低仅为3%。

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费用在成本中的比重较大,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并未成立自己的施工团队,通过招收零散的农民工,无法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有些建筑施工企业采取的是劳务分包形式,取得劳务分包方提供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发票税率为3%。

3.2.2 材料供应商的性质和材料供应方式对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带来影响

选择恰当的材料供应方式和供应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博弈的重点环节。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市场现状来看,主材料和大宗材料有些由建设单位提供,大部分施工单位往往提供一小部分辅助性材料、零星材料。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获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会很少,从而增加成本。

3.2.3 施工机械的购置时间对进项税额抵扣造成影响

如果建筑施工企业采用自有机械设备,其费用通常是以折旧或摊销的方式计入成本费用中,如果机械设备是在税制改革前购入,也不可能取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施工企业的成本。

3.2.4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其他间接费用的影响

水费、电费、房租费用、建筑拆迁补偿费用、青苗补偿费用、期间费用等,这些费用都不能或不能全部取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发票;还有的建筑施工企业承担了BT、BOT项目,这些项目产生的垫付资金利息费用巨大,也无法获得抵扣发票。可见,这些费用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4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w系实证分析――以A企业为例

4.1 A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A建筑企业为综合建筑工程企业,该企业成立于2001年,目前该企业已经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目前,该企业已经成为在我国建筑市场中规模较大的一家上市公司。该建筑企业主要从事业务范畴为:房屋、办公楼等的施工建设;建筑幕墙、金属门窗;机电设备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原装等。在公共装饰领域方面该企业变现较为卓越,并负责承接过:医院、地铁站、体育场、酒店等不同项目的施工建设。该企业在工作中始终秉承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其自主设计与施工的项目和工程多次荣获“鲁班奖”。在不断追求品质的同时,该企业积极拓展、用于创新,很多方面已经成为佼佼者。近几年来,虽然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但是,该企业发展与经营状况良好,作为行业中的翘楚,该企业的发展规模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4.2 A企业成本管理流程

A企业严格遵照相关规定,而且内部制定了严格的成本管理流程。同时,该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制定了适合本企业的相关成本管理制度。

4.3 营改增对A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影响

4.3.1 确定成本管理指标

为了正确了解在实施营改增后该企业成本管理影响的相关指标,该企业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并对重要性指标的评价进行了统计。例如:抵扣率、扣税凭证获取时间、扣税凭证的合规性这三项指标较为重要。

4.3.2 确定成本管理过程中重要影响的评价

为了正确确定成本管理过程中当时是进项税额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笔者对该企业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得出具体结论:可以看出,A建筑施工企业与进项税相关的因素基本集中在成本计划与成本控制阶段。

4.3.3 确定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由于受到增值税进项税决定因素的影响,A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对分包商和供应商资质的选择,对分包商、供应商合作方案的选择,如何取得合规的票据,票据取得的时间与金额。

5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影响的应对措施

5.1 合理降低人工成本

建筑企业必须时刻树立以人为本的项目成本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使全体员工均形成成本管理意识,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建筑企业必须合理降低人工成本,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劳务管理、选择综合实力较强的劳务团队,将返工等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中,以此来实现对人工费用的有效控制。另外在营改增环境下,从建筑企业的人工成本难以实现抵扣进项税额或抵扣额较低这一实际情况来看,降低人工成本也势在必行。

5.2 实现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来那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逐渐被淘汰,特别是在“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更是要求企业必须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建筑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管理层职能对稳定和平衡税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作用。如:对于材料采购,在营改增后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购买材料直接付出的款项,还必须充分考虑采购价款带来的进项税额,二者的差额才是企业的实际采购成本,建筑企业必须对增值税进行系统地、全面地分析与研究。

5.3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建筑企业人工费用和成本都呈现出普遍上涨的态势,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必须购进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提升机械装备水平,实现机械自动化的要求,降低人工成本的比重,从而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5.4 尽快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员工营改增意识和业务水平

营改增的实施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影响,新增加的很多会计科目是原来的财务人员并未接触过的。这不仅增加了财务核算的难度,更增加了实际纳税申报的工作量。因此,面对新环境和新形势,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尽快提升财务管理的纳税筹划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并以此为契机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如:加强对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在实施“营改增”后的纳税申报工作的熟练程度,这已经成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环节。

5.5 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的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分散于全国各地。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及时对合同、发票进行管理、存储,与此同时审核工作量、工作难度将不断增加。因此,为了保证建筑企业进项税额抵扣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展开,必须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加大对合同与发票的管理力度。如: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选择供应商,并明确约定结算方式、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方面的内容,一定要坚持原则性,始终坚持“先开票、后结算”,以此来降低后期发票管理的难度。再如: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严格管理预审核,一定要确保发票的不污损、不缺失、完整无误。再如:建筑企业应密切结合自身的业务内容和实际经营状况,聘请专业的税改人员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者、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财务人员纳税筹划意识上。

综上所述,在实施营改增后,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更对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建筑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利润空间。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紧紧把握发展的新契机,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相关人员营改增政策的培训和学习,为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遥越.建筑安装业“营改增”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6(2):9- 10.

[2] 段倬鑫.“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财政监督,2015(36):16- 18.

[3] 孙伟.“营改增”实施的必要性及对我国第三产业经济的影响[J].科技与管理,2015(1):110- 118.

[4] 李君梅.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影响及完善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信息,2016(2):294- 295.

[5] 闫战妮.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15(11): 46- 47.

[6] 李淑瑞.建筑业“营改增”纳税筹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145- 146.

[7] 张娜.“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分析[J].财会学习,2015(8):144- 145.

上一篇:员工停车场管理制度下一篇:员工转正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