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

2022-09-12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丹参素, 川芎嗪的复合制剂, 以单体成分起效, 具有改善微循环, 抗血小板聚集, 减少自由基生成, 降低血粘度等药理作用, 为进一步评价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我们自2006年5月至2008年7月用该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48例为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男26例, 女22例, 年龄62~86岁, 平均 (65.6±7.6) 岁, 发病距入院时间3~48h, 平均 (16.8±14.12) h,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 对照组24例, 全部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 头颅CT除外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采用改良爱了堡一斯堪的那亚评分, MESSS) ≥8分。按MESSS评分, 分为轻度0~15分, 中度16~30分, 重度31~45分。治疗组轻, 中重别为14.28和6例, 平均 (21.6±7.8) 分。对照组轻、中、重分别为15、26和5例, 平均 (21.4±7.5) 分, 2组年龄、性别, MES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病人根据病情应用20%甘露醇, 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d1次。根据病情用降压, 降糖治疗。治疗组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 L静脉滴注 (糖尿病患者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普通胰岛素3个单位) , 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共21d, 治疗期间均未进行专业康复训练。

注:χ2=6.505, P<0.0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括号) 内数据为百分构成比 (%)

1.3 疗效评定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值减少的程度判断, 基本痊愈: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 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评分±17%内;恶化评分增加18%以上。无变化+恶化为无效, 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为显效, 显效和进步为有效, 同时在治疗前后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采用Barthel1index1B I) 。安全性评估:严格记录不良事件, 治疗前后查头颅CT或/和MR, 检验肝肾功能, 血常规, 凝血功能等。

1.4 统计学方法

2组年龄, 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 其他计量资料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治疗后显效率与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21d, MESSS值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意义, 见表1。治疗组治疗后21d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其发病率高, 病残率高死亡率高,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故应积极有效治疗。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是丹参素和川芎嗪单体的小输液剂型。丹参的药理学作用已被证实, 可改善微循环, 抗血小板聚集, 降低全血粘度, 增加脑组织ATP表达, 拮抗缺血后脑组织中单胺类介质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异常变化, 基中的丹酚酸A和丹酚酸B还对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氧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 可以保护细胞膜抑制自由基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川芎嗪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抑制血小板聚集, 减少脑缺血时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脑缺血区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蛋白的表达, 多种途径降低对脑缺血损伤,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结果分析。方法 将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 (24例) 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24例)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结果 参芎组有效率明显高了照组 (P<0.05)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芎组 (P<0.05) ;2组并发症天明显差异。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显效率显著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丹参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3791.

上一篇:浅谈学校办学理念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融合下一篇:一例全麻气管插管气道压显著升高患儿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