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俗舞蹈教育传承体系研究

2022-10-21

河南民俗舞蹈艺术是中原文化法治的一支独特的奇葩, 作为中国民俗舞蹈艺术的发展的代表, 历史之悠久、内涵之深厚, 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 民俗舞蹈通过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 已经成为河南重要的民俗物质遗产, 体现着一个中原地区人民的智慧和精神, 成为河南民俗文化发展的代表。但是由于河南民间舞蹈存在一定的地域性,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经济与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 部分掌握了高超技艺和技能的舞者逐渐淡出舞台, 这对河南民俗舞蹈的传承带来极大的影响。于是很多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将河南民俗舞蹈艺术传承转向教育系统。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结合河南民间舞蹈发展的特征, 并结合时代特点与现代文化元素, 对河南民俗舞蹈进行改编, 创新了河南民俗舞蹈传承方式。

一、高校民俗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教学目标的错位——轻理论而重技能

民俗舞蹈的学习需要穿插在学生的专业舞蹈学习中, 而一般的舞蹈教学通过教授学生, 通过对学生的每一个舞蹈动作进行分解讲授,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 最终达到掌握河南民俗舞蹈的动作与风格特征。但是, 河南民俗舞蹈教学与其它舞蹈门类不同, 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与民俗民风, 它的舞蹈内涵是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而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训练只是民间舞蹈教学的最低目标, 如何加强学生对民俗舞蹈中蕴含的文化进行理解, 也是民俗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的民间舞蹈专业中, 关于舞蹈技巧的教材和课程较多, 重点对舞蹈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进行讲解,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主要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进行提升, 而忽略的民俗舞蹈的文化内涵,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只重视舞蹈技能课程的学习, 没有过多的关注舞蹈理论与文化知识的学习, 这样学生虽然掌握了民俗舞蹈的动作, 但是缺乏对民俗舞蹈文化内涵的理解, 就会限制学生对民俗舞蹈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 舞蹈教学的手法较为单一

口传身授一直是民俗舞蹈甚至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 但是, 高校招收的专业舞蹈学生很多对于河南民俗舞蹈并不是很了解, 而且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 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只能加强学生对民俗舞蹈动作的模仿, 而忽视了学生对民俗舞蹈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同时也中舞蹈教学方法不能有效的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性, 这样只会造就一批模仿民间舞的高手, 不能有效的加强学生对民俗舞蹈文化内涵的理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舞蹈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舞蹈教学, 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舞蹈教学, 因多媒体自身具备直观性、交互性等特点, 这就在调动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上起了重要作用, 提高舞蹈课程的教学效率。

(三) 学生观众与参与者的流失

河南民俗舞蹈艺术的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观众的缺乏, “台上热情有余, 台下冷冷清清”, 这是河南民俗舞蹈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表现之一, 甚至一段时间的中断, 导致观众大量流失, 影响着河南民俗舞蹈的发展, 现在也很少有民俗舞蹈进入学校进行演出, 导致学生对河南民俗舞蹈的理解缺乏, 就不能提升学生对民俗舞蹈学习的兴趣。学生要想学习民间舞蹈, 学校至少需要为学生提供欣赏河南民俗舞蹈的机会与条件, 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民俗舞蹈的兴趣。从学习民俗舞蹈要求来说, 学生观众可分为两个部分, 即高校观众和非高校学生观众, 他们对民俗舞蹈的理解与认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一直以来, 河南民俗舞蹈的市场主要在农村, 农民群众是民间舞蹈忠实的听众, 这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手段, 学生很难学习到河南民俗舞蹈;从年龄阶段来看, 河南民俗舞蹈的观众有老年观众和青年观众之分, 不同层次的人对民俗舞蹈的理解也不相同。随着流行音乐、通俗歌曲、网络音乐的流行、电视、影视等行业的迅速发展, 对河南民俗艺术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 河南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重要的问题, 因此, 如何提升河南民俗舞蹈的市场占有率, 还需将现代文化融入到河南民俗舞蹈中, 创新河南民俗舞蹈的表现形式, 才能促进河南民俗舞蹈的发展。

(四) 舞蹈教育专业师资人才发展的不平衡

舞蹈艺术教育的改革需要注重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 而舞蹈艺术教育的专业师资是进行舞蹈艺术教育改革的前提, 如果舞蹈艺术教育缺乏专业性的师资, 就不能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 缺乏舞蹈艺术教育师资是制约河南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与促进舞蹈艺术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概况的说, 河南舞蹈专业的师资一般集中安阳、新乡、洛阳、许昌等地区, 而其他地区相当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由于缺少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 在一些舞蹈落后的地区从事舞蹈艺术教育, 师资力量成了主要障碍, 现有的舞蹈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 一般都是非专业性的艺术教师承担舞蹈专业的教育, 而且他们的年龄也比较大, 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 所掌握的舞蹈知识比较陈旧, 在实际的人才教育活动中,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对舞蹈艺术知识。如果不加强对他们进行舞蹈艺术继续教育, 提升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 长此下去, 必将会导致舞蹈艺术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杂科”, 从而会造成社会对舞蹈艺术教育改革的误解, 使得舞蹈艺术改革的科学性、严肃性等受到重大的损害。由于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河南省舞蹈教育师资不平衡的现象, 在近几年来, 还会长期存在。

二、河南民俗舞蹈艺术教育传承策略分析

(一) 加强学生对河南民俗舞蹈的理解能力

促进学生河南民间舞蹈与课堂教学的积极融合, 是提高河南民俗舞蹈教育的重要措施, 河南民间舞蹈不是居庙堂高处的艺术品, 需要将其作为一种舞蹈资源, 成为舞蹈教育的重要内容, 河南民俗舞蹈时在群众广为流传, 受众面主要以农民大众为主,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它源于生活, 能够直接反应当地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还具有较强的思想感情、人文观念。河南民俗舞蹈教育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既知其然, 又要知其所以然”的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和传承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理解河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民俗舞蹈动作的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中, 而是上升为舞蹈背后蕴含的文化学习和传承,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对河南民俗文化的理解能力。让河南民间舞蹈的文化进入学校的民间舞蹈课程, 使得民俗舞蹈的教育能够一些高雅的舞蹈结合在一起, 进而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对河南民俗文化的理解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 还可以增加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 使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河南民间舞蹈文化、了解河南地方文化, 进而能够有效的扩大河南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能够有效的促进河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也能够完善河南民俗文化的教育传承体系。

(二) 建立多元化的河南民俗舞蹈艺术教育培养机制

河南民俗舞蹈艺术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能够进行教育, 社会文化机构也可以参与到南民俗舞蹈艺术教育, 也可以参与到舞蹈艺术改革中, 通过社会文化机构的参与, 使得社会舞蹈教育培训能够与高校产生竞争, 这样能够倒逼高校进行南民俗舞蹈艺术教育的改革, 只有这样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通过社会舞蹈教育培训机构的参与, 能够有效的对舞蹈艺术进行包装、宣传与引导, 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 编排合适的舞蹈节目, 以满足观众的需要, 从而能够从更大范围内帮助人们理解舞蹈艺术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也能够提高人们对舞蹈教育的认识, 进而能够有效的参与到舞蹈艺术改革中。目前, 对于舞蹈艺术改革我们还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路径, 需要通过不断的分析与探索, 导致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疏漏,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 缺乏对人才认识的标准, 学校缺乏对艺术教育, 尤其是缺乏对南民俗舞蹈教育的统一指导与规划, 这就需要社会机构参与到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改革中, 通过校企合作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 同时也能够为毕业生提供实践实习的岗位, 完善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管理体制, 也能运用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高校舞蹈艺术改革进行分析, 拓宽高校舞蹈艺术改革的途径与措施。

(三) 规范高校民俗舞蹈教育管理体系

河南民俗舞蹈的教育传承, 需要加大对学校舞蹈艺术教育的投资, 充分解决现有舞蹈教育的设备落到的现象, 合理的设置舞蹈艺术改革管理部门, 来促进河南民俗舞蹈艺术在舞蹈教育中的应。要建立科学的民俗舞蹈艺术教育管理教学评价体系, 结合当前舞蹈艺术教育的需求, 将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在一起, 对学生的民俗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评价, 将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结合在一起, 形成科学、合理的舞蹈教育评价体系, 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为目标, 改革现有的舞蹈教育评价体系, 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舞蹈教师对本土舞蹈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掌握较强的教材分析能力和重组能力, 提高舞蹈教师对本土舞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要使河南民俗舞蹈走进课程教学, 必须设计河南民俗舞蹈内容体系及教材, 实现河南民俗舞蹈进入学校教育的多元化, 在舞蹈课教学的过程中, 要求能够实现舞蹈教育的开放性, 多样化和多层次, 进而能够完善河南民俗舞蹈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四) 开展“河南民俗艺术进校园”活动

保护和继承河南民间舞蹈与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创新河南民俗舞蹈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将河南民俗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舞蹈教育资源。“河南民俗舞蹈艺术”进入校园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 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民间艺术与高校舞蹈专业的融合, 为民俗舞蹈艺术的发展融入现代舞蹈文化元素, 在丰富学习学习舞蹈的同时, 还为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学习, 同时也能有机的将舞蹈教育与河南民俗舞蹈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提升学生对河南民民俗舞蹈的理解能力与把握能力, 激发学生对民俗舞蹈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 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民间舞蹈相结合能力, 另一方面, 有利于河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完善河南民俗舞蹈的教育传承体系。可以要求民间艺人进入学校, 为学生讲解河南民间舞蹈的动作、文化底蕴, 加深学生对河南民间舞蹈的理解, 提升学生对河南民间舞蹈的兴趣。舞蹈艺术的改革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 需要结合人们的需要制定有效的改革策略, 但是如何有效的将社会、人民、文化机构、高校等相关参与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舞蹈艺术改革的合力, 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进而能够有效的促进舞蹈艺术的改革与发展。

三、结束语

河南民俗舞蹈在舞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能够有效的丰富舞蹈教育的资源, 还能提升学生对河南民俗舞蹈的理解, 河南民俗舞蹈在学习教育中应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民俗舞蹈的教学内容和各种民间的舞蹈动作, 加深学生对民俗舞蹈的理解能力, 通过学生对民俗舞蹈动作的模仿与创新, 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舞蹈能力的创造性和可塑性, 激发学生对民俗舞蹈的学习兴趣, 以便学生在以后学习中, 可以将各种舞蹈动作融合到其他舞蹈动作的学习之中, 方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各种舞蹈的动作, 理解不同地区传统文化的特征, 进而能够有效的把握不同舞蹈的风格与韵律, 进而能够对传统民俗舞蹈的创新。

民俗舞蹈范围很广, 大凡依附于各民族传统风俗活动的舞蹈, 如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等等民俗活动中的舞蹈都包含在内。

我国舞蹈系列中数量最多, 介入生活领域最广泛最深入, 和每个人的生活道路联系最紧密的, 当数民俗舞蹈这一支。

这类舞蹈导源于舞蹈艺术的萌芽期, 至今仍大量存在, 构成我们今天习惯称之为民间舞蹈的一大门类。当然, 今天的民间舞蹈已大多用于节日文化娱乐, 原有的意蕴已经淡化甚至消失, 但追索这些舞蹈的根底, 则大多离不开民族生活中曾经盛行过的民俗活动。舞蹈与人类风雨同舟、悲欢与共, 真诚地追随着人类前进道路上的每一步。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 从一个人的孕育出生起, 到他成年, 恋爱婚姻, 参加生产、战斗, 直至病死葬埋, 在人生历程的每一个重要关节, 几乎都有舞蹈相伴。民俗舞蹈有声有色地装点着生活道路, 厮伴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从出生一直走到人生的尽头。依附于岁时节令中的民俗舞蹈是人们所最熟悉和常见的。现在各民族传统舞蹈大多在春节 (或年节) 期间活动, 从而使春节成为我们民族的一大艺术盛会。

摘要:河南民俗舞蹈是河南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使得河南民俗文化的教育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 通过对河南民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了河南高校传承民俗舞蹈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高校,民俗舞蹈,教育传承

参考文献

[1] 张薇.地区基础教育舞蹈课程改革试验的优势[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 (1) .

[2] 洪新河.关注市场让艺术管理教育市场化[J].成功 (教育) , 2016 (6) .

上一篇:提高泰语听力技能的有效策略下一篇:焦炉煤气制甲醇造气工序碳转化率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