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2-09-11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美国、英国等西方先进国家和亚洲日本、韩国等经济强国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起步较早,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逐渐成熟, 并且都能够结合本国情况建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 也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美国早在1974年哈佛大学就已经开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英国于1982年在高校内设立大学生创业项目, 日本政府在1982年提出要培养全球性的制造业人才。国外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 也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逐步的从高等教育拓展到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 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不仅聚焦于思维和意识方面, 还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实践训练。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较晚, 最早在1999年, 全国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顺利开展, 标志着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开启。2015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出高等院校应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能力, 《实施意见》的出台把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向新的阶段。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设定了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制定了详细的工作部署计划, 成立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的系列课题, 促使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成果丰富。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在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培养体系、教育环境、师资力量、配套资金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需要不断地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是衡量和评价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还没形成有效的公认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是指提出异于常规的解决问题办法、改进或创造新事物和新方法等, 并能取得一定效果的行为。创业一般指通过自我筹集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方式来创办企业。《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 要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实现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不是要求每个同学都去创造新的事物, 也不是要求每个同学去创业, 这两种思想都是严重错误。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在新常态背景下,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随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不断深入, 全民参与热情的不断高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相比,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还存在很多问题, 在2018年8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研究》调查报告中指出, 目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 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 双创大赛运动化, 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 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等问题[2]。造成这些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全面化、科学化化、可操作化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这是现阶段急需完成研究任务。

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和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涉及内容多、范围广, 包括政府、社会、高校、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层面, 需要考量因素众多, 必须首先对评价指标的选择设定必须遵循的原则。

(1) 全面性原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全面性工程, 在指标选择时要突出全面性, 在创新创业教育各阶段过程中的各层面指标都应进行选取和评价, 这样才能保证评价体系的完整性。

(2)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是评价工作的基础, 涉及指标众多, 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对指标进行分析和筛选, 确保每个指标的选择都是有完备的科学依据。

(3) 可行性原则。各项评价指标必须是能够落到实处, 指标的设定与评价是可以被观察的和被测量的, 运用已有的方法可以进行实际操作的。

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关于教育评价有较多的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熵值法、经验排序法、摇摆赋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在各种决策、评价分析中应用广泛, 与前面几种方法相比较, 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易用性, 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适用性较广。层次分析法[3]是由美国Saaty教授提出首次提出, 它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 建立有序多个不同的层次结构, 即把与决策相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等多个层次, 构建特征向量矩阵, 计算不同层次结构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从而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价研究, 使评价指标的选择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4], 结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在指标体系构建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三个原则的指导下, 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社会、高校、教师和学生四个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和三级指标, 如表1所示。

各项指标分析:

(1) 社会

当前创新创业浪潮席卷全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来自于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支持, 以及社会环境和各企业的支持, 所以在社会这个一级指标中选取政策、社会声誉和企业作为二级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就是各级政府相关支持政策、各项经费支持, 以及各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 归纳出最重要的3个三级指标“支持政策”、“经费投入”、“举办赛事”。社会评价是社会舆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 良好的社会评价会鼓舞人们勇于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企业是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实践平台, 企业可以和学校共同建立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和项目合作, 这些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

(2)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最重要的开展场所就是高校, 主要包括教学理念、管理制度和课程设置3个二级指标。对创新创业教育比较重视的高校会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部门, 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创新创业基地, 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在管理制度方面主要反映在学校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奖励政策。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和专门针对创新创业大赛的培训。

(3) 教师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授课者, 包括教师数量和教师素质2个二级指标。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具备一定比例有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的教师, 还要具备一定数量的校外行业指导教师, 同时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素质, 主要体现在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的培训、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和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所取得科研成果。

(4) 学生

要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学生首先具备创新创业精神, 同时还要具备创新创业所要求的能力。创新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想要成功并非轻而易举, 所以学生还应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风险承受力。

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体现在科研成果和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上, 包括发表论文、发明专利、比赛获奖、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和创业率上。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即可用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5], 以此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参考标准。

七、结语

创新创业, 人才为本, 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当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目前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急需对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从而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过程和教学效果做出科学评估, 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创新创业型人才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创新创业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进行分析, 提出构建评价指标必要性和所要遵循的原则, 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对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范文翔.基于AHP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6.

[2] 沈恒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研究[Z].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18 (08) .

[3] 张炳红.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4] 董杜斌.基于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8 (29) :23-25.

[5] 基于AHP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2 (6) :21-24.

上一篇:江西房地产市场发育地区差异性分析下一篇:直流高压发生器快速极性转换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