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建构艺术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近现代德国美学对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建构的影响研究

摘要:美育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思想,在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启蒙民思、重构精神、振兴中华成为了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建构的目的。在春秋时期,已有通过“诗”、“乐”教化天下、安邦治民的美育思想。西方美育思想始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先哲。西方近代美育思想伴随着德国古典美学达到高峰,以康德、席勒等为代表。随着西学东渐与西方侵略势力的入侵,近现代德国美学对现代中国美育理论的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中国美育理论的建构同现代中国与近现代世界的社会历史、民众的思想启蒙与精神重建、近现代德国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存有密切关联。在近现代时期,整个西方世界历经了“科学、工业、政治”革命,近现代的全球时局整体上处于风云变幻的动荡期,尤其是各欧洲强国欲以霸权姿态登上世界舞台。整个世界版图大规模重整,导致了全球历史发生了大变革。近现代德国思想家们不愿以流血与抗争的形式来抵挡时代的洪流,他们以和缓的思想方式深思社会发展道路,因而在其哲学美学思想中存有一种乌托邦幻象。西方列强以枪炮和文化入侵亚非各国,久被压迫的民族逐渐觉醒,踏上了民族振兴之路。现代中国在变革的时代中寻求着拯救国运与民生的道路,“向西方学习”成为了现代中国的思想主潮,中国现代思想家们选取了以康德、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为代表的美学思想作为社会发展变革的指路明灯。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西方先进思想传播至现代中国,尤其是近现代德国美学在现代中国迅速传播,以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思想家们通过翻译与评述近现代德国思想,进一步推动了近现代德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传播进程中形成了“康德热”与“尼采热”,席勒和叔本华的思想也得到广泛传播。虽然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传播较之其他哲人思想的传播稍显缓慢,却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获得迅捷且广泛的传播。思想家们传播近现代德国美学时,积极地对其加以承继与转化,意在探寻出一条融通中西思想之路。中国现代思想家们在近现代德国美学和现代中国现实境遇的影响下,既吸纳与转化近现代德国美学,又承继本民族的传统思想,在中西思想的融汇中凸显民族本位,形成了多样化的建构路径。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性”思想与“审美自由”思想、席勒的“人性自由”说与“审美游戏”说、叔本华与尼采的生命悲剧理论等成为了影响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建构的重要元素。中国现代思想家们面对时代的巨变、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国传统文化面对域外文明所表现出的现实无力感时,激切地吸纳近现代德国美学,并在美学思想的移植中注入新的内涵。思想家们并未直接照搬域外的美学概念与范畴,他们基于民族危亡与国民精神颓靡的现实境遇,对美学概念与范畴予以延伸与拓展。他们以“无中生有”式的范畴新提、“有中生变”式的范畴新变以及“有中类同”式的范畴重整等方式生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美育理论。中国现代思想家们承转近现代德国美学时,坚守着厚重与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比较视域下,时刻探寻着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适用性。思想家们进一步扩展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在中国本土文化场域中建构出具有本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质的美育理论。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受近现代德国美学的影响,表现出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启蒙精神、美育思想中的实践品格、异质文化间的相适性这三大特质。现代中国美育理论是在近现代德国美学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和中国现代历史文化语境的交叠中产生,既具有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逻辑思辨和概念范畴,同时又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质,体现出世界最新思想的发展动态与本民族的文化立场。近现代德国美学是具有哲学理性思辨的理论,同中国传统思想寻求一种言不尽意、意韵深远的含蓄存有差异。现代中国美育理论正是在域外文明的影响之下,在中国本有文化的浸润中,以及基于现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从而具备了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启蒙精神。中国现代思想家们深知近现代德国美学产生于德国这一特定的地域,因而将现代中国美育理论的建构置于中国现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将美育指向于思想启蒙、精神重构、振兴中华的目的,美育理论也就具有了实践品格。从现代中国美育理论的建构之中可知,正是将近现代德国美学中的概念范畴、逻辑策略等予以引介,同时融汇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时期的变革大潮中,从而形成相适性特征。通过再度思考影响研究视域下的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可以探知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在建构中存有“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概念间的模糊不清,社会启蒙与审美启蒙互相缠结相伴,以及美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如何有效对接这三大理论问题。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在建构进程中存有自身理论的辨识问题,尤其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同“艺术教育”边界的模糊不清、概念的阐释未明的理论问题。中国现代思想家们在审美教育中大多寄寓着审美与启蒙的双重动因,试图在审美人生与政治目的间探寻平衡的支点。受到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在西方引起广泛论争的影响,在现代中国美育理论的言说中存有社会启蒙与审美启蒙缠结相伴的现象。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对于当下理论界,如何建构起既有世界学术思想动态,又有民族特征的美育理论具有方法论价值。正是在建构中拥有开放包容的学术襟怀,持有本民族的文化立场,以实践的方式直面现实命题,将美育理论与实践活动予以有效对接,才能建构起具有本土特征的美育理论。

关键词:近现代德国美学;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影响研究

学科专业:文艺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研究现状综述

3 理论创新与研究方法

第1章 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建构的发生语境

1.1 社会历史的跌宕与传统文化的没落

1.1.1 世界霸权的争夺与科学文化的发展

1.1.2 民族的觉醒与视野的拓展

1.2 时代变革下的思想启蒙与精神重建

1.2.1 启蒙民思与重构精神成为美育的目标

1.2.2 以美育的实践方式完成思想启蒙与精神重构

1.3 近现代德国思想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1.3.1 在现代中国形成了康德和尼采思想传播的热潮

1.3.2 席勒和叔本华思想的广泛传播·黑格尔思想的传播由慢趋快

第2章 近现代德国美学与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建构的路径

2.1 吸纳借鉴与改造转化

2.1.1 美学思想的移植与重新阐释

2.1.2 延伸与拓展美学概念与范畴的边界

2.2 在中西思想的融通中凸显民族本位

2.2.1 在中西比较的视域中坚守中国传统思想

2.2.2 中西思想文化间的融通与共契

2.2.3 在讲求理性与逻辑中扩展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

第3章 近现代德国美学与现代中国美育理论的特质

3.1 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启蒙精神

3.1.1 理性拂照下的启蒙与抗争

3.1.2 审美救赎作为拯救民众的一种路径

3.2 美育思想中的实践品格

3.2.1 美育思想对民众精神的重构与生活的指导

3.2.2 美育学科的初步创建与艺术观念的现实效用

3.3 异质文化间的相适性

3.3.1 以包容的学术胸襟接纳古今中外思想

3.3.2 在反思中择选式承继中西思想

第4章 现代中国美育理论的再思考

4.1 “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概念间的关系问题

4.1.1 “审美教育”包含“情感教育”中的情感要素

4.1.2 “艺术教育”是践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路径

4.2 社会启蒙与审美启蒙的缠结相伴

4.2.1 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在西方引起广泛论争

4.2.2 社会启蒙与审美启蒙在现代中国表现为缠结的状态

4.3 美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效对接

4.3.1 融通中西理论与守护本国历史文化

4.3.2 美育理论践行的中国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中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健康资源教育统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