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过程分为七个阶段

2023-03-01

第一篇:思维过程分为七个阶段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过程分为形成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过程分为形成、演变、初步改革和改革深化四个阶段,所称“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套以户为单位、以人为对象的户口管理制度,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户口统计、常住人口管理、暂住人口管理等内容。4.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及其特点

从1992年开始,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到一个新时期。首先,有关公民定居落户的规定更加自由。一是实行了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新出生的婴儿可以在父亲或者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常住户口。对以往出生并要求在城市随父落户的未成年人,可以逐步解决其在城市落户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应当优先予以解决。二是放宽了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对已在被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应当根据自愿的原则准予在城市落户。三是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身边无子女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可以在其子女所在城市落户。对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在其他地区离、退休人员,需要返回原工作单位所在地或原籍投靠配偶、子女的,应优先予以解决。其次,公民迁移进城的限制在逐步打破。一是规定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二是放宽了到小城镇落户的条件。1997年6月10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根据该试点方案,已经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再次,流动人口管理开始有序化。1995年7月8~11日,全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这次会议提出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因势利导,加强管理,兴利除弊。要通过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就地消化和吸纳绝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在此前提下,可根据城市经济的需要,组织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秩序地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并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教育、服务措施。这次会议还提出了流动人口管理应重点加强的几项工作:第一,加强领导,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第二,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调控和管理。第三,加强对外来人员落脚点活动场所的管理。第四,做好清理盲流人员的工作,依法严厉打击流窜犯罪活动。第五,加强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服务和宣传教育工作。

以上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具有朝着公平、自由、流动、有序方向发展的特点。可以预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完善,强加在户籍制度身上的等级差别将不复存在,人们的居住迁移将更加自由,劳动力在地区间和产业间的流动将更加灵活有序。

5.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户籍制度,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已有的户籍制度改革对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距尚远,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从长远看,户籍制度改革应注意以下问题。

5.1要进一步转换职能,理顺人口管理体制。目前,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控制人口的出生、统计育龄妇女数及人口的生育状况;公安部管理户口登记、控制人口迁移、进行年末人口统计;国家统计局进行人口抽样调查;国家计委管理“农转非”计划;国务院还直接领导全国人口普查。实践证明,人口管理政出多门,难免出现一些不协调的地方。比如,在基层,计划

生育政策的执行与人口的出生登记制度经常发生冲撞;户口迁移多头审批,给群众增添了不应有的麻烦,也降低了行政办事效率;公安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分头统计人口,使人口统计数据间经常有出入;基层户籍警察承担了大量本属民政部门职能的老人赡养和困难户照顾等任务,加大了工作量。为此,有必要成立统一的人口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国的人口管理工作。1980年,刘铮、邬沧萍、林富德教授曾撰文,建议成立一个常设的“人口委员会”,来统筹中国人口发展,拟定人口规划,贯彻执行人口政策,开展各种有关人口问题的调查研究和总结中国人口发展的经验。1996年,张庆五教授在《人口统计方法科学化研究》一书中,也提出了组建“国家人口管理委员会”的设想。笔者认为,这些专家们的建议是十分中肯的。成立人口委员会,是加强人口统计工作的需要,是统一协调管理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机械变动和人口社会变动的需要,是统筹规划户籍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在中央,应以现有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为基础,并入公安部的户政管理业务和国家统计局的人口统计业务,成立“人口管理委员会”,既管全国的人口登记与统计,又管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同时还管人口的迁移变动和产业人口布局。在地方,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各级计划生育部门、户政管理部门和人口统计部门应合署办公。

5.2要建立政策调节与法律约束相结合的人口管理机制。杨遂全在《中国人口法律制度研究》一书中说:“人口大国如果靠自发调节,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人口问题。”(注:杨遂全:《中国人口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历史和现实均表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笔者认为,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国人口的发展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以统筹调节。从国家、政府的角度考察,人口发展的调节方法主要有政策调节与法律约束两种。中国以往政策调节多,依法控制不足,导致人口的自发现象较多,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有必要加强人口立法。但是,单纯的人口立法在中国现阶段既不现实也难办到,因此,应该政策调节与法律约束两法并用。人口政策调节的范围主要在人口出生和死亡、人口迁出与迁入、人口社会变动等方面,人口法律控制的范围主要在户口登记、身份证件管理、人口调查与统计、各类人口管理等方面。当前,应完善的人口管理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和流动人口管理法等。

5.3改革户口迁移政策,取消“农转非”制度。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转非”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弊端丛生,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农转非”政出多门,给户口管理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农转非”政策的制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在办理“农转非”的过程中要盖数十个图章,给户口管理工作带来混乱,也给人民群众正常的户口迁移带来不便。第二,“农转非”制度在事实上以行政手段限制了城乡人口之间的通婚。一部分人受户口性质差异的影响,被迫在狭小闭塞的圈子里互相通婚、繁衍。这种状况的发展,导致了中国一部分地区人口素质的下降。第三,把人分成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两个类别,并且在利益分配上向城市倾斜,形成了事实上的户口等级制度。非农业人口优于农业人口,户口划分变相地转化为利益分配功能。第四,有的地方以筹建城市建设经费为由办理“农转非”,公开买卖户口,极大地损害了户籍管理的严肃性。第五,“农转非”政策一般并不公开,透明度低。同时,有关管理部门依然存在着官僚主义的办事作风,使得不少群众并不明了国家的“农转非”政策。一部分群众急于达到“农转非”的目的,往往不惜花重金请客、送礼、行贿,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第六,导致了城市的畸形发展。“农转非”指标不分城市、集镇大小,一律规定每年从农村迁入市镇和“农转非”的人数不超过现有非农业人口的2‰,这样势必使大城市人口继续膨胀,中小城市由于非农业人口基数小,其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第七,制约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农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固守在越来越少的土地上,限制了规模经营和集体

化生产,浪费了农村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城镇大型厂矿、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难以从农业剩余劳动力中补充,城乡人口的流动受到了限制,极大地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第八,压抑和浪费人才。在农村,不乏有经济头脑、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但因长期划地为牢式的户籍管理和“农转非”制度的约束,人才流动受到许多限制。有些人即使有幸进入城市,因为无城市户口,给住房、子女入学就业带来许多困难,农村人才的发展因此肩负着沉重的担子。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时代烙印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别、农与非农的差别日益缩小,取消“农转非”制度的条件日趋成熟,有关方面应及时研究取消该制度的具体操作方法。

5.4不断研究动态情况下的人口管理对策,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人口管理的现代化。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尽管我们作了许多努力,探索了许多管理办法,但人口流动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人户分离现象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农村的土地承包,也不利于加强城市管理。因此,如何强化动态情况下的人口管理,仍是户籍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应将现有按常住地管理人口的办法,逐步改为不分常住、暂住,一律按现居地登记管理。即使是外来公民,只要其在现居地有固定住址、有稳定职业、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就应视为常住人口进行登记管理。随着居民身份证制度的完善和电子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户籍管理应朝现代化方向发展。初步设想是:应给16岁以下的居民颁发出生证,16岁以上的居民颁发身份证。对出生证和身份证所反映的居民信息,统一借助电脑录入管理,人口动态控制与统计则可在电脑上完成。 作为国家社会行政管理的一项最基本制度,户籍管理往往是建构或者执行其它社会制度的基础和依据,世界各国对此都十分重视。[12]与世界通行的户籍管理政策相似,中国的户籍管理政策亦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证明公民身份。户籍登记是证明公民身份的基本资料,不仅证明公民个人的身份,如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等,也证明公民家庭关系。二是提供人口资料。人口资料的掌握是国家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础,通过户籍登记可以掌握人口的基本信息,了解全国人口的分布、增减和变动等基本情况,为国家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信息。三是发现和防范犯罪。人口管理是最基本的公共安全管理,掌握了全部户籍人口的基本情况,就能够了解一些存在或可能存在越轨行为人口的情况,从而对这类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管理,发现和预防犯罪。

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户籍政策与世界通行的户籍政策相比,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或者功能。

一是利用户籍管理来控制人口迁徙,尤其是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以户籍控制为手段,强化人口迁徙管理,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实行事前迁移政策,居民必须凭迁移地有关部门核发的户口准迁证予以迁移。为达到特定背景下的特定政治经济目的,户籍管理被赋予了控制人口迁徙的责任。由此可见,控制人口迁徙并非户籍制度的必然组成部分,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特定政治经济目的制约的产物。中国户籍政策在改革以来备受关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然而,控制亲属投靠、家人团聚为特征的社会性迁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突出的家庭问题,使得不少家庭不得不忍受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另外,在市场要素逐步发育,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背景下,流动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以及在城市中的居留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户籍管理对人口流动无力或者不能继续进行控制的条件下,严格控制户籍迁移在社会上造成了大量的人户分离,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户籍管理基本功能的发挥。

二是因户籍性质不同带来的户籍权益差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系列权益配置性制度在不同的户籍性质之上建构起来,造成了户籍的权益化。如上文所言,户籍制度已与粮食、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教育就业制度、兵役制度、婚姻制度等结合在一起构成独特的户籍政策体系。户籍成为个人权益配置的基础,户籍的类别差异、户籍的地区差别使依附于其上的权益具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非农业户籍所附加的权益要大于农业户籍的权益;在非农业户籍内部,直辖市户籍的附加权益要大于省会城市,更大于地级城市及县城镇户籍的附加权益。在很大程度上户籍的附加权益差别造成了中国特有的公民权益的“空间等级结构”,使户籍具有很强的福利色彩和身份意味。这些制度从其本来的意义上而言根本就不属于户籍政策的范畴,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行政管理等部门出于特定的经济非经济动机,或者为工作“方便”而基于户籍建构相关制度措施的产物,最终是为转移农业剩余等原因对农民剥夺的结果。这种户籍权益尽管在改革以来逐步减少,但至今依然存在。

中国户籍政策体系所具有的这两个特征,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形成的,这种体制的中心是保证国家计划的执行,对人口迁徙及户籍权益的计划安排也就成为必然。这一户籍政策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制约下人为选择的结果。这种政策当时虽然具有一些消极影响,例如带来国家公民的不平等、延缓城市化和非农化进程、妨碍城乡结构的协调发展等,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发展计划的实施、稳定整个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这两个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特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视角进行透视,已成为两个极大的缺陷或弊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建立要求市场要素的流动和市场化,而人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人本身的解放和自由流动要求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户籍政策,逐步建立起和市场经济相应的户籍政策。人口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和人才的流动,及其平等公平竞争等,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这就一方面要求改革限制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户籍政策,另一方面要求逐步取消因为户籍不同而带来的权益差别,使得与户籍联系在一起的诸多权益差别逐渐淡化消失。伴随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政策、制度、法律的功能也由计划经济下抑制市场发育、确保实现国家计划转变为调控市场、确保市场公平竞争,户籍政策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适应国家政策、制度及法律变革的功能需求。在体制转轨的背景下,户籍政策的改革及其功能转换优化必不可少。

事实上,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国家对户籍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人口迁徙和户籍权益这两个方面。就人口迁徙调整而言,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家放松对人口流动和居留城市的限制,没有本地户籍的外地人口基本可无限期在城市居留。公民身份证件实行,便于个人的经济社会流动。同时,国家对户籍迁移的控制也在放松,“开口子”的特定政策使一些特定人口迁移进入城市;自理粮油户口、当地有效地方城镇户口的实施使一些具备城镇生活条件的人口进入城镇,成为准非农业人口;小城镇户籍制度的试点及其户籍改革的正式推行,基本解除了小城镇的迁入限制,在小城镇层次实现了迁移自由;户籍管理中突出问题的解决方便了以夫妻子女投靠为特征的社会性人口迁移。2000年,为吸引本科以上人才,京沪等地纷纷出台新政策,放松户籍控制;2001年始,东部省会城市以及全省内的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了省会或全省范围内取消户籍性质差异和进城指标的限

制;就连户籍控制最为严格的首都北京也松动了投资性经济迁移和投亲性社会迁移。但是应该看到,户籍迁移制度改革仍未到位,这将构成未来户籍政策改革的重点。

户籍权益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行之中,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供需实现市场化,住宅推行商品化,医疗、养老保险和劳动保护制度改革改变了国家统揽、个人享用的局面,教育制度改革使非本地人口可得到教育机会,就业制度改革完全改变了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格局,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也在建构中,兵役制度改革使城乡退伍安置的差别大大减少,婚姻家庭制度变革使婚姻选择中户籍性质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城乡通婚大为增加,这一系列建构在户籍制度之上的权益配置性制度的改革,使户籍性质所附加的户籍权益大大减少,从而出现了户籍权益平等化的趋势。但是,户籍权益化政策的改革远未到位,在户籍平等化趋势出现的同时,围绕户籍甚至在建构新的户籍权益,例如失业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都以具有正式城镇户籍的非农业人口为对象。这方面的改革将构成未来户籍政策改革的难点。

第二篇:整改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XX县人民法院集中整改阶段总结 ?根据省高院《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集中整改的安排意见》的安排,我院 5月 9 日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动员、部署专项整改第三阶段工作(集中整改)。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圆满完成了活动任务。全院干警以整改第二阶段查找出的问题为切入点,我院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了集中整改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整改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四个方面任务认真深入的讨论研究,及时梳理归纳本院要重点整改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结合各自实际,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

?干警违法违纪问题方面,我院通过多方面征求意见和建议,查找我院是否存在干警违法违纪现象,通过查找没有发现这类问题,为了杜绝这类问题的发生,我院及时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把大柴旦“2.05”案件作为典型案例,以案明纪,教育广大法官及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拒腐防变。

?努力解决有的干警不依法办事问题。通过分析干警队伍状况找问题。即分析近年来法官和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及媒体曝光事件情况,深入查找干警在廉洁自律、执法执纪方面存在的问题; ?分析上诉案件改判、发回重审情况,深入查找干警办案质量、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分析当事人来信来访情况,深入查找法官在宗旨观念、纪律作风方面存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找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专题会议分析问题。专门召开党组会,对找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理清了哪些是普遍性问题,哪些是个别性问题; ?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

?努力解决少数法官形象不佳,自由散漫等问题,我院加强对法官程序意识的培养,严格规范庭审活动,制定完善了法院规范化、标准化庭审制度,根据州中院的安排实施庭审观摩、规范庭审行为、以观摩为主线通过旁听审判人员庭审,从法官着装,言谈举止,指挥当事人举证质证,归纳争议焦点等方面进行考核,对

查明案件事实,调控庭审节奏,掌握庭审气氛的能力进行点评,按庭审规范评分,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审判人员庭审的随意性。

?搞好领导班子和干警队伍的教育整顿,进一步加强法院领导班子建设和法官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执行和落实《法官行为规范》、《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严明纪律的规定》和《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追究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院工作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涉案律师的吃请、钱物和其他利益的禁令》等相关规定,严肃要求全体干警,努力解决少数法官接受“吃请”、为当事人“打招呼、说情、泄露审判机密”等突出问题。

?二、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 ?1、规范办案程序,健全管理机制。在专项整改活动中,我们着力于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干警运用法律的能力,驾驭庭审的能力,制作裁判文书的能力和做好当事人息讼服判的能力,使我庭审判质量和效率、息讼服判执行到位率逐步提高,努力降低上诉率和上诉发回改判率。

?2、强化人品教育,增强为民意识。在专项整改活动中,我们将“以个人良好形象促法院整体形象”为目标,开展庭审观摩活动,使全庭干干警在工作中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自觉遵守司法礼仪,切实做到司法为民、利民、亲民、护民,为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展开问题研讨,提高办案质量。针对上诉改判和部分改判案件,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我们开展了如何提高案件质量的讨论活动,结合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就如何解决送达难、如何提高办案质量、如何提高执行到位等问题开展了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三、规范行为,促进公正,取得初步成效 ?1、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提高了案件的质量。通过规范制度,从制度上堵塞了漏洞。解决审判、执行等环节的办案不公问题,促使审判作风进一步好转,干警的素质提高,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2、方法措施进一步健全,提高了司法为民的本领。通过规范司法行为,全庭干警司法为民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真正从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贴近群众,切

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在工作着重出现了良好的态势,接待群众,百问不烦,耐心解答; ?规范庭审,仪表庄重,语言文明; ?文书制作,认真仔细,力求规范; ?审执并重,快审快执,公正高效; ?严守规定,杜绝吃请,相互监督。

?3、巡回审判进一步延伸,提高了公正司法的形象。我院近期已远赴四个偏远乡镇巡回办案,就地收案,就地审理,方便群众诉讼,并制作了藏汉两种文字的巡回办案联系卡,方便了牧区牧民群众,同时,根据案件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和案件的影响程度,不定期的到各乡镇村、社、牧委会开庭办案,收到良好的效果,受到群众好评。

?总之,我院开展的专项整改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院要继续深入的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边查摆边整改,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努力拓宽接受党委、人大和社会各界的司法监督渠道。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制,逐人逐级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要把县委的要求与法院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专项整改和规范执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还要对审判执行工作全程监督,进一步推行和规范司法公开制度,自觉主动地接受党的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依靠强有力的内外监督,排除各种干扰,促进公正司法。

?XX县人民法院 ?二 00 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

第三篇: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虽然他们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后来的洋务派发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二)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9世纪末康、梁倡导维新变法运动,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但在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下,变法运动夭折。随后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北洋军阀的专制使民国只是一块招牌。

(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西方民主科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以俄为师,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武器

特点:①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过程;②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互统一;③充满进步与保守的斗争(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势力、革命派与保皇派斗争)

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的道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作业;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质就是中国先进分子发展近代工业、学习西方民主政治、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过程。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请概括指出它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中国近代前期,在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重要的运动。请你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3)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近代前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侯德榜

贡献

主持设计和施工京张铁路

译著《天演论》,传播西方进步观点

(4)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你认为其根源是什么

第四篇:商标注册流程分为几个阶段

必经程序包括申请、形式审查、实质审查、初审公告、注册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好申请文件报送到期商标局后,当天就可以取得商标局的报送清单回执,清单回执上面有商标局通过中心的“收讫”章及收文日期,证明商标局已收到相关的申请文件了。清单回执一般不能给客户原件,只能给复印件,因为清单回执原件是代理公司用来跟商标局进行帐务对帐用的。

第二阶段:自商标局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1-3个月左右的时间发《受理通知书》,收到《受理通知书》即证明申请文件已通过了商标局的形式审查,进入实质审查阶段。每一个商标申请的受理通知书上都有一个申请号,实质审查必须排号按顺序进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提前。

第三阶段:受理通知书后约一年至一年半半左右的时间实质审查完毕,通过实质审查的由商标局发布初步审定公告,公告期三个月。

第四阶段:初步审定公告期满,无人提异议的,由商标局发注册公告,注册公告即证明了该商标已被核准,商标申请人取得了该商标的专用权。

第五阶段:自发布注册公告之日起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以取得商标注册证。

第五篇:工程验收分为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交工验收阶段主要工作是:检查施工合同的执行情况,评价工程质量,对各参建单位工作进行初步评价。

竣工验收阶段主要工作是:对工程质量、参建单位和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工程建设项目作出整体性综合评价。

二者明显区别是:时间上交工验收在前,竣工验收在后;从验收主体来说,交工验收由项目法人组织进行,而竣工验收应由政府相关建设主管部门、管理机构、质量监督机构、造价管理机构等单位代表组成的竣工验收委员会组织进行;性质上来说交工验收是项目管理机构行为,而竣工验收是一种政府管理机构行为。

化工部化学工业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1983年5月13日以(83)化基字第450号文发布)

(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1篇)

竣工验收工作是基本建设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全面总结和考核基本建设工作及其成果的重要环节。为了做好化学工业基本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提高化工建设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竣工验收的依据

办理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和上级领导机关的有关建设文件,现行施工技术验收规范等。

二、竣工验收的范围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完,具备投产和使用条件,都要组织竣工验收。

三、竣工验收的分工

1.一般大中型项目,按照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负责验收,重大的大型项目由国家计委组织验收,其中特别重大项目,由国务院批准,组织验收委员会进行验收。

2.部直属直供中型建设项目和直属小型建设项目由部组织验收。

3.直供小型建设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组织验收。

4.地方大中型建设项目,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进行验收。

四、竣工验收的时间

基本建设项目,从化工投料试车出合格产品时起安排三个月的试生产。在试生产期间,要进行全系统满负荷生产,选择七十二至一百二十小时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是装置的生产能力、工艺指标、消耗指标、产品质量、设备性能、自控水平和经济效果。完成生产考核后即办理竣工验收移交固定资产手续。如确有困难,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延长期限,但延长的期限最多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年底确已具备验收条件而又来不及办理验收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在统计上先报投产,但必须在第二年一季度内补办验收和移交固定资产手续。

五、竣工验收的标准

1.工程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的标准建成,经化工投料试车(即带负荷运转,下同)合格;

2.经过生产考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3.按国家环保要求,在工程建成投产的同时,“三废”治理工程按设计规定的内容同时建成投产,劳动保护、工业卫生及消防、安全设施符合设计要求;

4.技术文件、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5.生活福利设施按设计要求基本建成,能够适应投产初期的需要。

6.化工矿山建设完成采矿试生产和选矿试运转;

7.引进装置的验收标准按合同规定执行。

六、竣工验收的方法和步骤

根据化工基本建设项目的特点,竣工验收可分为单项工程验收和全部工程验收两种情况。

单项工程验收:一个单项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建完,经试车考核,已具备使用条件,建设单位要及时组织施工、设计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整理有关施工的技术资料和竣工图办理单项的财务决算和固定资产交接手续,而后按单项工程上报投产。

由几个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的单项工程,当其中某一单位所负责的部份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即可向建设单位办理交工手续。

全部工程验收:整个建设项目已符合本规定的竣工验收标准,即应进行全部工程验收。

在全部工程验收时,对已验收过的单项工程只做文字和统计说明,不再重办具体验收手续。

对于大型联合企业,宜以分期进行验收。

全部工程验收具体可按如下三个步骤进行:

1.准备工作 竣工验收准备工作必须抓早,从工程建设一开始,设计、施工、建设各部门都要有专人负责交工验收准备工作。准备的主要内容:

(1)按照原国家建委建发施字(1982)50号文规定编制好工程竣工图;

(2)对财务进行清理,编制竣工决算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3)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清理工程量和剩余尾工,并提出处理意见;

(4)对应该移交和核销的工程办理移交和核销手续,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并编好固定资产清册;

(5)对设计、工程质量和主要设备质量以部分项工程进行评定;

(6)清理工程“三材”使用量和库存物资,并提出处理意见;

(7)对各种竣工资料,包括“三废”治理,工业卫生、劳动保护措施等资料整理分类装订成册;

(8)提出竣工验收报告;

(9)代验收委员会起草验收鉴定书。

为落实各项准备工作,各个项目都要在投料试车前半年以建设单位为主,组织施工、设计、生产等单位并邀请当地建设银行参加,组成项目竣工难以小组或竣工验收办公室,负责竣工验收的具体准备工作。

2.资料审查 准备工作就绪后,将竣工验收报告及其它资料在送主管部门的同时,分送当地计委、经委、建委、建行、统计、环保、劳动、卫生、工会、档案等有关部门审查。凡属部和国家组织验收的项目,竣工验收报告资料一式五份报送部基建局。各部门在审查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召开专业会或到现场实地调查,提出意见。

3.上报审批验收 资料齐全并由当地有关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按本办法验收分工报请组织验收部门进行验收。负责验收部门根据情况可采取二种形式进行验收。

一是对大中型项目召开验收会议进行验收,验收会议由验收委员会或验收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委员会或验收领导小组由负责验收部门组织。一般在正式验收前可组织预验收,预验收由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化工厅(局)和负责验收部门共同组织。验收和预验收要有当地建委、计委、经委、财政、建行、统计、环保、工会、卫生、劳动、消防和科技档案等部门参加。预验收时审议竣工验收报告,对未完工程提出处理意见,检查技术档案资料,评定验收工程现场。正式验收时,验收委员会听取建设情况的全面汇报和预验收情况汇报,讨论通过验收鉴定书并验收签字。

二是对小型项目,一般由验收部门根据情况召开专业会,座谈会等形式对项目情况进行评定和审查,然后根据项目所在地方部门对竣工验收资料所提的意见情况行文批复,批文就是竣工验收最后文件,验收工作即告结束。

七、竣工验收的几项具体规定

1.新增生产能力的计算。

基本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是指通过基本建设而增加的设计能力,它体现了基本建设的最终成果,是基本建设向社会提供的使用价值的数量表现。

新建工程的生产能力,应按批准的设计能力计算,扩建工程的新增生产能力,应按批准的扩建后净增设计能力计算。

新增生产能力以国家批准的独立单项工程为核算基础,凡能独立生产一种产品的均按单项计算和上报新增生产能力。

2.有的高产项目和单项工程生产线已建成,符合竣工验收基本要求,只是部份附属辅助设备配套不全,但在采取必要措施后已不影响正常生产的亦应办理验收,仍按设计规定计算新增生产能力。在验收时由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一次审定尾工的内容、数量、投资(包括贷款和自筹)和完成期限,明确投资、设备、材料的来源,一次或分期划给生产企业包干实施,基建拨款仍由建行监督,允许结转使用。从包干投资划交生产企业起,大中型项目即从计划上销号。不再列为大中型收尾项目;投资仍要纳入计划,进行统计。分期建设分期投产的项目,前一期工程验收时遗留的少量尾工,也可以在建设后一期工程时,由建设单位一并组织实施。对原设计文件中没有而需要增加的内容,不能做尾工处理,验收时不予认定。确实需要增的要专题报批,另行处理。

3.项目建成经试车考核,已达到设计能力,要及时验收报新增能力,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得以度生产名义“吃基建饭”。项目从投料试车出合格产品时起,半年内应验收报投产而不验收不报投产的,经主管部门认定后,按自动验收投产基建销号处理,新增生产能力按设计能力计算,同时,由主管部门通知当地财政部门取消其基建试车收入分成,由建设银行监督全部上交财政,并由建设银行冻结其基建拨款或停止基建贷款。

4.扩建项目中不能单独考核生产能力的,待所扩建工程内容建完,单机投入使用,符合设计要求,即将设计规定扩建综合能力上报投产。

5.属于科研和实验性基建项目,按设计规定的内容建完,具备使用条件就上报建成,验收后交付给使用单位,不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6.项目经试车考核证明能生产出合格产品,但确实达不到设计能力的,征得原设计单位同意并上报有关部门批准,可按实际考核能力进行验收,上报投产。

7.项目经试车考核,能生产出合格产品,也能达到设计能力,但由于原料、燃料、销路待原因不能满负荷生产或因原料成本高、产品价格低等原因投产后要发生亏损的项目,仍应按期组织验收,新增生产能力仍按设计能力计算。

8.少数项目建成,可以生产出产品,但因无原料、燃料,产品无销路和其它原因,不能试车或试车后就必须停车的项目,按下面两种情况分别处理:一是经调查研究确认在一年内不能开车生产的,要上报主管部门批准改产或做其它处理。二是经调查研究确认地一年内可以开车生产的,经单机试运后交建设单位保管,条件具备后再投料试车、考核、验收。所需保管费用,仍由基建投资开支。

9.少数项目建成后,经化工投料试车,因工艺技术和设备缺陷等问题,不能生产合格产品的,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进行鉴定,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作为基建项目调整、攻关。调整、攻关的时间不得超过两年。调整、攻关一两年后,仍不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可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另行调整其它用途;

(2)有的项目如交给生产方面进行技术攻关更为有利,也可先办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由生产方面继续攻关。

这两种情况要按实际产品、能力等进行验收,以便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10.“三废”治理工程,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投产,交付使用。个别项目由于历史原因未能完全做到,验收时会同地方环保部门按照排放“三废”的危害程度区别对待:

(1)危害很严重的,“三废”治理未解决前不允许设料试车,强行投产的要追究责任,不予验收;

(2)危害后果不太严重,已采取一定措施的,为尽快发挥投资效果,可以办理竣工验收,移交固定资产手续。验收时对未完的“三废”治理工程要明确完成期限。在限期内根据具体情况,经地方环保部门同意,可酌情减免排污费。逾期没有建成的,当地环保部门有权勒令停产治理,或按国务院发布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征收排污费。

有的项目“三废”治理工程已被设计要求建完,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投产,交付使用,但因国家技术水平所限,治理效果达不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仍应办理竣工验收、移交固定资产。

八、其他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

验收鉴定书内容

1.工程名称

2.建设规模

3.工程地址

4.移交生产日期

5.验收委员会名单

6.工程建设情况总说明

7.验收委员会鉴定意见

8.验收签字

注:竣工验收报告和验收鉴定书为十六开本,封面为红色烫金字。

附件二:

施工单位移交给建设单位的技术资料

1.永久性水准点的座标位置、主要建筑物、构筑物、测量记录和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记录。

2.图纸会审记录和设计变更通知单。

3.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合格证明。

4.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证书。

5.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和事故处理资料。

6.设备调试和试压、试运转记录。

7.主体结构和主要部位试件和材料试验检验记录。

8.按原国家建委(82)建发施字50号文规定应由施工单位提供的竣工图和其它有关技术文件。

9.矿山建设项目,要提交井上下测量控制成果资料,井上下对照图、露天矿坑基建终了图、矿井(坑)地质素描图、地质图件资料及三级矿量计算资料、巷道断面图以及生产能力测定资料,地下工程、隐蔽工程记录,采矿试验、选故试生产成果。 附件三:

化学矿山基本建设形成生产能力的标准

一、采矿

1.按批准设计规定建成设计规模时所需的采矿全部基建工程。并形成设计规定应保有的与矿山设计能力相适应的各级矿量。

各级矿量的保有期限,应按化工部(80)化矿字第1067号<化字矿山三级(二级)矿量管理办法>执行。各级矿量保有期限为:

━━━━┳━━━━━━━━━━

┃ 保 有 期 限 矿量名称┣━━━━┳━━━━

┃井下开采┃露天开采 ━━━━╋━━━━╋━━━━ 开拓矿量┃3~5年 ┃ 1~1.5年 采准矿量┃1~1.2年┃ 备采矿量┃4~8月 ┃ 6~8月 ━━━━┻━━━━┻━━━━

2.按设计规定建成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水、供电、压风、防洪、排废、破碎、储运及修理设施等工业建设。并按设计规定配齐矿山生产设备。

二、选矿

按批准设计规定的产品流程建成全部工程。即建成设计规定的原矿储运,破碎筛分,磨矿分级,选矿工艺,脱水干燥,尾矿精矿设施,以及供排水、供电、供热、压缩空气、运输,选矿药剂、选矿试验、化验分析待辅助配套工程,并按设计规定配齐选矿生产设备。

三、按环保要求,在主体工程建成投产的同时,环保和综合利用工程按设计规定建成。

四、职工宿舍和公共福利设施按批准设计规定建设,并能适应投产的需要(新建项目的生产福利设施竣

工面积一般不低于设计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五、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联动负荷试运转正常。

六、生产准备工作能适应试车考核的需要(包括生产和管理人员的配备,工人培训、工器具购置、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

七、一些投产项目,已按批准设计规定建成,符合上述新增生产能力条件的基本要求,仅是其中个别非主要生产环节的少数非主要设备及某些特殊材料短期不能解决,或部分辅助设备配套不全,经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暂不影响正常生产,产经主管部门的同意后,可先移交生产,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附件四:

竣工验收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竣工验收报告文字说明部分:

1.建设情况

(1)工程项目批准依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新增生产能力。

(2)设计情况,包括设计依据、设计单位、设计阶段、设计批准部门、重大设计变更等。

(3)施工情况,包括施工单位,历年施工形象进度,施工中大事记录等。

(4)设计概算、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固定资产的总额及其构成分析。

(5)化工矿山建设项目要专门编制施工终了的地质 、矿量的变更报告。

2.生产准备状况,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培训、原材料、水电汽设备维修和安全技术准备状况。矿山项目要编制投产前的三级(二级)矿量报告。

3.试车考核情况,各阶段试车结果及各项经济指标考核结果。矿山项目要编制采矿试验,选矿试生产结果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报告。

4.工程质量总评。

5.“三废”治理工程完成情况和试运转结果。

6.劳动保护、岗位卫生方面的情况。

7.影响生产的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8.外事工作和合同执行情况。

9.投资效果分析。

10.经验教训。

(二)竣工验收报告的附表

1.竣工工程概况表(附表一)

2.未完工程明细一览表(附表二)

3.工程竣工验收清册及交付使用财产表(附表三)

4.移交设备、工具、器具、家具清册(附表四)

5.库存结余设备、材料表(附表五)

6.重大事故一览表(附表六)

7.重大设计变更一览表(附表七)

8.竣工验收单项工程质量评定表(附表八)

9.设计质量评定表(附表九)

10.关键设备质量评定表(附表十)

11.三废治理情况表(附表十一)

12.工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表(附表十二)

13.化学矿山建设项目地质勘探储量一览表(附表十三)

14.进口项目工程竣工决算表(附表十四)

附表一

竣工工程概况表

建设单位名称:

┏━━━━━━━━┳━━┳━━━━┳━━┳━━┳━┳━━━━┳━━━┳━━┓

┃设计┃实际┃完┃名

称┃ 单位 ┃数量┃

┃ 建设地点

┃占地面积┣━━╋━━┫成┣━━━━╋━━━╋━━┫

┃主┃建筑面积┃平方米┃

┣━━━━━━━━╋━━┻━━━━┻━━┻━━┫要┃传动设备┃ 台 ┃

┃ ┃建设项目(或单项 ┃

┃工┃静止设备┃台/吨 ┃

┃ 工程)名称

┃作┃仪

表┃台件 ┃

┣━━━━━━━━╋━━━━┳━━┳━━┳━━╋━╋━━┳━┻┳━━╋━━┫

┃能力名称┃单位┃设计┃实际┃主┃名称┃单位┃概算┃实际┃

┃新增生产能力

┣━━━━┻━━╋━━╋━━┫要┣━━╋━━╋━━╋━━┫

┃材┃钢材┃ 吨 ┃

┣━━━━━━━━╋━━━━━━━┻━━┻━━┫料┃木材┃平方┃

┃建设时间

┃从19 年 月至19 年 月

┃消┃

┃ 米 ┃

┣━━━━━━━━╋━━━━━━━━━━━━━┫耗┃水泥┃ 吨 ┃

┃扩初设计批准机关┃

┣━╋━━┻━━┻━━┻━━┫

┃ 日期、文号

┃设┃

┣━┳━━━━━━┻━━━━━┳━━━┳━━━┫计┃

┃ ┃

┃概 算┃实 际┃单┃

┃ ┃

┃(万元)┃(万元)┃位┃

┃ ┃ ┣━┳━━━━━━━━━━╋━━━╋━━━┫名┃

┃建┃ ┃

合 计

┃称┃

┃ ┃ ┣━━━━━━━━━━╋━━━╋━━━┫ ┃

┃ ┃按┃建筑安装工程

┃ ┃

┃设┃构┃设备、工具、器具

┃ ┃

┃ ┃成┃其它基本建设

┃ ┃

┃ ┃本┃ 其中:土地征购

┣━╋━━━━━━━━━━━┫

┃成┃分┃

生产职工培训费┃

┃ ┃

┃ ┃类┃

施工机具转移费┃

┃施┃

┃ ┃ ┃

建设单位管理费┃

┃工┃

┃本┃ ┃

化工试车费

┃单┃

┃ ┃ ┃

拆迁费

┃位┃

┃ ┃ ┃

勘察设计费

┃名┃

┃ ┣━╋━━━━━━━━━━╋━━━╋━━━┫称┃

┃ ┃ ┃按┃

合计

┃ ┃

┃ ┃用┣━━━━━━━━━━╋━━━╋━━━┫ ┃

┃ ┃途┃ 生产性建设

┃ ┃

┃ ┃分┃ 非生产性建设

┃ ┃

┃ ┃类┃

┃ ┃

┗━┻━┻━━━━━━━━━━┻━━━┻━━━┻━┻━━━━━━━━━━━┛ 续上表

┏━━━━━━━━━━━━━━┳━━━┳━┳━━━━━┳━━━┓ ┃

┃金 额┃ ┃ 项 目 ┃金 额┃ ┃

┃(万元)┃ ┃

┃(万元)┃ ┣━┳━━━━━━━━━━━━╋━━━┫补┣━━━━━╋━━━┫ ┃资┃

合计

┃充┃基建收入总┃

┃ ┃金┃

国家预算内拨款

┃资┃计 其中: ┃

┃ ┃来┃

外资

┃料┃应上交财政┃

┃ ┃源┃

贷款

┃ ┃已上交财政┃

┃ ┃ ┃

自筹

┃ ┃支

出┃

┃ ┣━╋━━━━━━━━━━━━╋━━━╋━┻━━━━━┻━━━┫ ┃ ┃

合计

未完工程

┃ ┃ ┃

一、交付使用固定资产

┣━━┳━━━━┳━━━┫ ┃ ┃

二、交付使用流动资产

┃内容┃投

资┃拨 款┃ ┃ ┃

三、在建工程

┃ (万元) ┃(万元)┃ ┃ ┃

四、应核销投资支出

┣━━╋━━━━╋━━━┫ ┃资┃1.拨付其他单位基建款

┃ ┃ ┃2.移交其他单位未完工程 ┃

┃ ┃金┃3.报废工程损失

┃ ┃ ┃

五、应核销其他支出

┃ ┃运┃1.器材销售亏损

┣━━┻━━━━┻━━━┫ ┃ ┃2.器材折价损失

主要事项说明

┃ ┃用┃3.设备报废盘亏

┣━━━━━━━━━━━┫ ┃ ┃

六、库存设备材料

┃ ┃ ┃

七、银行存款及现金

┃ ┃ ┃

八、施工机具设备

┃ ┃ ┃

九、专用资金财产

┃ ┃ ┃

十、应收款

┃ ┗━┻━━━━━━━━━━━━┻━━━┻━━━━━━━━━━━┛

上一篇:实习报告与实习鉴定表下一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