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的愉悦性与思维性的浅析

2022-09-11

素质教育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观, 教育思想和目标, 它强调给予学生的是对其一生最有价值观的东西, 能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主体能动精神和创造意识, 学会关心, 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1 愉悦性原则

在人的素质中, 创造力是最根本的素质;在人才的特征中, 创造性是最本质的特征, 所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 发展个性, 而人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应努力营造的一种平等开放鼓励个性发展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融洽关系, 使学生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1]的心理效应, 不断让学生在充满安全感、愉悦感的前提下来体验成功和承受挫折。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尊严, 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情绪压抑, 现代心理学证明:情绪的压抑妨碍学生的抑制智力, 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宽松、活泼和谐的氛围, 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过程, 诸如“激励式”、“情景式”和“分派式”教学法等皆属此原则范畴。让学生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方法、能力, 使认识过程与感情交织, 知识材料与个体经验结合。

遵循愉悦性原则,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遵循学生。用语言、教态、板书、设备、环境、活动等手段, 制造出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感交流氛围,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角色。

为学生创造具有不同层面的知识环境。减轻因智力因素不同而带来的心理负担,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挖掘教学内容的闪光点。在教学中不断创设疑点悬念, 适时质疑, 便学习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

要求化学教学尊重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 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

2 思维性原则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当探讨思维能力的层次问题, 探讨要求学生能达到的思维深度, 这样才便于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 制定出量化的能力目标, 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也为数学评价和各层次的命题提供理论依据。

2.1 前提条件的限定

思维能力涉及的因素非常广泛, 影响思维层次的因素很多, 在定义思维层次时, 应得各因素加以提炼, 并忽略次要因素, 对一些重要因素作出一些前提条件的规定。对思维层次有重要的影响因素的有:

2.1.1 思维的敏捷度

思维的敏捷度也叫灵敏度, 是描述思维反应快慢的因素, 影响思维敏捷度的因素有: (1) 遗传因素:反应个体之间的先天差异。 (2) 有关信息的积累量:它可弥补遗传因素的不足。 (3) 心理素质:反映出个体的情况、兴趣。 (4) 身体状况:反映个体大脑皮层受信息作用时的兴奋程度[3]。

2.1.2 思维的广度

即思考问题时联系事物、事件多少的程度。它与个体的经历、知识水平的高低有关。现今的基础教育, 学科越分越细, 考试科目越来越多, 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 这就要求我们的知识要有广度。由于学科间广泛交叉, 所以在教学中, 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最新发展, 将各学科中最具概括性、迁移性、适应性的知识和掌握化学学科最必须的那些知识进行融合, 研究它们进入中学的可能方式和途径, 从可接受程度出发, 集合国情、区情、桥情, 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中学化学, 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提高思维的广度。

一方面, 要“观其大略, 抓其实质”。注重化学知识本身的有效综合, 尽量做到学生认识的题的综合化和积极体系的综合化, 以实验事实为基础, 改变从概念到概念, 从理论到理论的灌输, 力求从具体到抽象, 从简单到复杂, 从现象到本质, 强调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 便教学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 要重视学科综合的探讨和开发。根据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向性, 化学教学还应由纯粹追求课堂效益转向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一体化。形成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 构建立体课堂。

2.1.3 思维的浮动性

不同年龄的知识水平作为参照体系划分出来的思维层次是不同的。可理解为思维层次在不同的知识水平上下浮动, 就好比小学二年级与初中二年级, 虽都为二年级, 则属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 知识层次越高, 思维层次也越高。例如对水的构成知识, 小学生是一小滴一小滴在思考, 初四生从分子、元素去思考, 高中生从共价键去思考, 大学生从原子轨道、分子轨道去思考。

2.2 思维层次的划分

人们常说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 是描述人们的思维方式, 并非对思维深度划分等级。思维层次的划分, 就是以思维深度划分等级。不论是哪一种思维方式, 考察同一事物或事件都有一个共同起点, 将对起点的事物或事件的再现, 复述的思维的深度为一级思维。初步对《大纲》的知识点概念能复述, 能再现其思维层次定为一级思维层次。二级思维, 找出与起点直接发生关系的事物或事件扔的思维层次。三级思维:是起点事物或事件不能直接发生关系, 必须通过一次中间事物或事件才能发生关系的层次。四级思维、五级思维、六级思维这些高级的思维方式, 是中间联系事物或事件的次数增加而增加其深度的。

2.3 思维与教学

第34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 U P A C) 指出:向众多学科渗透的化学已发展成为“人类继续生存的关键学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生产实际, 主动学会用化学知识的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不仅是思维性原则对中学教师的要求, 也是对现代学生的基本要求。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无疑是教学改革的方向, 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的思维性一方面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思考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方法,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另一方面注重“德育渗透”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能、体质、审美、劳动技能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顾此失彼或重此轻彼, 达到其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材的目的[4]。

化学学科的思维性是和愉悦性相铺相成的, 在化学教学中坚持思维性原, 则具体指以下几个方面:

(1) 挖掘教材和生活素材, 进行两者的渗透思考, 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辨证唯物观, 学习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2) 优化实验教学, 进行技术教育, 引导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知识的思考, 以利于学生在接受直接知识的同时, 加固对直接经验的理解。

(3) 强调学科的思维方式, 突出创新作用, 注重培养建立学科模型的能力,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4) 关注热点、焦点、模型现实,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选材力求“模拟现实”关注社会热点、焦点, 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愉悦性和渗透性是素质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二大原则, 愉悦性保证了思维的广度, 使学生处于一种欢乐的气氛中, 学生的心情放松, 思维活跃;同时还保证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一定深度的思考, 保证了思维的深度[5]。思维性使学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 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 思维的广度根深蒂固地增加, 所以学生会特意地使心情的一直保持轻松。

摘要:中学化学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愉悦性原则与思维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 运用在化学教学中就是从情感入手, 使学生生动活泼, 再从理性入手, 使学生的学习有效, 在愉快中主动地发展, 在发展中求新知,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它的立足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所需要的人, 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个性发展,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吴焕云, 夏正盛.中学化学教学导论[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2] 吴文侃.比较教学轮[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 王美文.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二集) [C].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4] 周宏.教学方法[M].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基于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里程碑式管理模式下一篇:对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