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维修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航空维修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众所周知,航空的维修、保养以及其自身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了航空公司总体运行的效益。同时随着科学技术高速的发展,航空设备的需求和应用逐渐成为了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航空设备的预测问题和需求也成为了航空维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航空维修中要对可靠性维修思想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第一篇:航空维修论文范文

航空维修企业成本管控问题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交通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航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现代航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其他企业相比,比重比较大,在发展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生产经营成本比较高,甚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在航空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维修成本比较高,为了能够降低维修成本,为现代航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航空维修成本,做好成本管控工作。文章首先讲述现代航空企业维修成本的基本构成,其次讲述航空维修企业成本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讲述航空维修企业成本管控的具体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航空企业;维修成本;航材成本控制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1.071

1引言

通过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现代航空企业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会消耗比较多的维修成本,维修成本的增加会降低航空企业所收获的经济效益。维修成本与维修工程的周期和工程量等因素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维修技术、维修机构的人员构成等具有关系。维修成本的存在使得现代航空企业维修成本控制作业演变成多元化、全方位的系统作业以及管理过程,通过做好航空企业维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能够减少现代航空企业所承担的维修成本,降低航空企业所承担的经济压力,促进航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出行的需求。

2现代航空企业维修成本的基本构成

一般而言,传统航空企业的维修主要是指排除飞机故障,扫清航行阻碍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维修成本,维修成本涉及人工与直接材料,但是伴随相关法律法规在航空行业领域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现代航空企业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航空技术,招聘了更具经验的航空维修人员,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航空的维修成本。同时现代航空企业将维修作业扩大到对飞机航行间隔期间,飞机系统机构的定期检查等领域,该种变化也会增加维修作业成本,相关工作人员在现代航空企业维修成本管理工作当中,要认识到现代航空企业维修成本的多元化和全面化的发展会推动整个维修成本控制体系的逐渐发展。根据维修内容的不同,现代航空企业的维修成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飞机定期检修以及飞行航线维修成本。在该成本当中,最主要的部分便是人工以及材料的花费。按照维修区域以及部位的不同,可以将现代航空企业的维修成本分为发动机维修成本以及零配件维修成本两类,同时,在该成本当中,人工以及材料依旧是关键的要素[1]。

3现代航空企业维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航空企业而言,通过降低维修成本,能够为航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在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促进航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航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当前在现代航空企业维修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佳,制约航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具体讲述现代航空企业维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

3.1库存管理比较落后

当前我国现代航空企业的库存管理比较落后,很多企业为了能够保证航材的供应率,提高航材的利用率,便会增加航材的储备,但是在实际情况下,航空企业的航材库存量逐渐地增加,依旧无法满足正常需求,同时还有一部分的航材积压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没有使用,造成资金的积压以及浪费,大量空置的航材不仅会占用有限的库存空间,同时也会为航空企业创造一部分的管理费用,甚至有一部分航空企业会出现一些“死航材”的现象,特别是由于通航维修企业是服务于航空运营单位的保障性企业,因此航空企业的业务量会受到市场的影响。航空企业库存系统当中的货物供应的时机以及货物的批量会直接地影响到航空企业的维修成本。另外,我国现如今并沒有建立起企业之间的航材共享平台机制,导致大量航材的浪费,不利于提高航材的利用效率。由于缺少企业之间的航材共享平台机制,对此,每一个航空企业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精力,建立维护自己的航材库,增加了一定的成本。当前国内的通航维修企业规模比较有限,缺少足够的资金,储备能力也非常有限,而且一般情况下,通航维修企业具有多种修理和维护的能力,但是在正常开展业务的时候,引进不同机型的航材是无法实现的[3]。

3.2供应商管理弱势

与其他企业相比,航空企业属于一种资金密集型并且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国外在航空器材生产以及销售方面具有垄断的能力,而我国大部分的航材主要是依靠进口,因此国内企业在航材购买的议价能力方面存在劣势,这种情况在通航维修企业中普遍存在。除此之外,国外供应商的航材价格会随着市场的波动不断地增加,从而给航空企业带来更多的成本,国内航空企业在选择好供应商的时候,一般会仔细的商讨以及协定后续保障,但是缺少相关专业领域的意见,对于一些中小通航企业而言,供应商在选择的时候存在许多隐患,当供应商选择存在隐患时,很容易在后续航材供应过程中出现经济损失[4]。

3.3人力资源管理缺少针对性

当前从事航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职业素养不高,尽管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逐渐地上升,但是航材管理工作中所需专业知识的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数量比较少。很多通航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并不会对工作人员提出过高的要求,工作人员缺少足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航材管理的时候一般会采用经验记忆的方法。在航材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水平不高,一般很难合理地控制航材成本的范围,从而提高航材的保障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缺少针对性会影响国内航材成本管理的水平,导致航材成本控制难度增大[5]。

4航材成本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

4.1不断改善库存管理

在航材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当中,最为主要的环节便是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能够更好地节约成本,为航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在库存管理工作当中,首先需要对航材进行分类管理,并且对航材进行实时的连续性监控,了解航材库存的状态,根据当前库存的航材库存量以及库存水平,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及时地计算出补货的时机以及补货的批量,从而在保证航材保障率的前提下,减少航材库存量,为航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减少航材资源的浪费。航空维修企业由于受到规模以及市场的影响比较大,航材企业应该与其他部门相互合作,及时地掌握当前维修企业的业务量,从而减少因为信息不及时等原因所引起的成本增加问题,尽可能地控制航材成本。同时在通航领域内建立起全面航材共享平台,能够让多个航空企业相互合作,从而为部分航空企业的缺陷提供有效的保障,减少成本的支出,帮助部分企业处理闲置的航材,减少资金的积压。当前我国通航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在建立完备的航材库系统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可以与其他的航空企业相互合作,从而减轻资金压力,早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6]。

4.2不断规范供应商管理

航空企业在维修成本管理的时候需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根据供应商的产品以及服务具体差别,供应商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完全垄断供应商、不完全垄断供应商、技术领先供应商以及普通供应商。航空维修企业首先需要根据不同航材供应商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供应商,从而为自身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航维修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发展的关系,通过与供应商进行协调,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折扣,以此来减少航材成本的花费。部分有能力的航空维修企业可以成为二级供货商,不仅能够获取一定数量的折扣航材,同时还能为其他通航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長点,促进航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规范管理供货商的时候不仅需要货比三家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选择有相对优势的供应商,密切地把握市场发展的动向。最后,需要加强供货商的评估管理,从而帮助航空企业更好地与供货商进行沟通以及交流,有效地降低航材成本。供应商的评估管理及合作协议等都是需要有一定法律法规的支撑,尽可能地将具有纠纷的情况纳入协定限定的范围当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从而避免在履行合同中出现经济损失。

4.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一种结合多学科的管理领域,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通航维修单位的维修成本,便需要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通航维修企业在招聘航材管理人员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要重视专业知识理论以及实践经验的相互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作用,减少航材维修成本的花费。除此之外,也可以对航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能够帮助航材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相关航材知识,提高管理的水平,减少成本,因此企业在选择工作人员的时候,不仅需要追求人力资源的低成本,同时也需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降低成本。

5结论

航材的成本管理控制是影响国内通航维修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通过做好库存管理以及供应商管理等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航空企业的维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减轻航空企业的成本压力,促进航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赛.试析航空维修企业成本管控问题[J].中国民商,2018,70(10):146-147.

[2]张昊.航空维修企业如何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2):94-95.

[3]倪新新.民航飞机维修公司财务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J].市场周刊,2018(10):119-120.

[4]张晨阳,姚进.基于管理经济学的航空维修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1):185-187.

[5]高洋.浅析航空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者,2019,33(24):50-52.

[6]李嘉荻.国内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问题分析与建议[J].全国流通经济,2019(36):40-41.

[作者简介]谭怡(1984—),女,汉族,北京人,专员,中级职称,本科,研究方向:飞机维修市场运营分析。

作者:谭怡

第二篇: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摘要】众所周知,航空的维修、保养以及其自身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了航空公司总体运行的效益。同时随着科学技术高速的发展,航空设备的需求和应用逐渐成为了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航空设备的预测问题和需求也成为了航空维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航空维修中要对可靠性维修思想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可靠性维修思想、航空维修、具体应用

一、前言

现阶段,随着可靠性维修性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可靠性维修性作为保障产品、设备效能的重要要素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使用和制造方的认可与重视。在航空方面,可靠性维修思想对研究对象主要是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因此要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很好的应用于航空维修中,这样既确保了飞行设备以及飞行员的安全,又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二、可靠性问题在航空维修中的发展

在初期发展中(20世纪30-40年代),可靠性问题只是应用于军用航空电子设备,它的提出最早也是在美国军用航空部门。在发展中期(20世纪50-6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和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对产品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自此,可靠性理论便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同时也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尖端武器和电子等行业以及许多工业部门。进入21世纪后,可靠性问题已完全国际化,与产品可靠性相关的产品维修性、测试性也越来越受重视。进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RCM)在航空维修中得以应用。先进理论思想的应用加速了航空维修的发展,使得保证航空器质量和飞行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成本和维修工作量。

三、可靠性、维修性、RCM理论定义

1、可靠性

从工程方面来看,可靠性即为产品无故障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我国国家标准和GJB451A《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都将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与规定的条件、时间和功能都密切相关。产品可靠性的量度是可靠度,其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时间t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产品的可靠度,记为R(t),可靠度的数学表达式如下:R(t)=P{T>t}

式中:T是寿命。

2、维修性

维修性定义为: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使产品保持或恢复到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叫维修性。产品的维修性表示了可维修产品进行维修的难易程度,它是设计产品时赋予产品本身的直接影响维修工作的一种固有属性。产品维修性的量度是维修度,其定义为: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使产品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概率叫维修度,记为M(t),表达式如下:M(t)=P{s<=t}

3、RCM理论

以可靠性位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CM),是指以对重要维修项目的可靠性分析,特别是以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为基础,以维修工作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决断准则,确定是否进行预防维修工作,并确定工作的内容、维修级别和维修时机。以最小的维修资源消耗来保持或恢复航空器及其装备的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

1、传统的维修理论

传统维修思想认为,机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多故障,故障的发生与发展与其可靠性有着直接关系,而可靠性又与机件的使用時间相关,同时机件故障又将危及航空安全。因此机件使用到一定寿命就须进行翻修工作,且必须通过按使用时间进行的预防性维修工作来控制飞机的可靠性。翻修工作做的越多,飞机就越可靠。传统维修思想是一种以定期全面翻修为主的预防维修思想。但在实际中,并不是维修工作做得越多越好,新老机件都会发生故障,且故障是随机发生的,与使用时间没有直接联系。相反,过多的做维修工作,不仅影响飞机出勤率和公司经济效益,而且机件故障也并不见得就会减少,同样也危及飞行安全。

2、关于RCM理论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1)定期维修

现代飞机中结构简单的零部件,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的维修理论来进行检修。长期的经验表明,机件在新老使用期间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高,而在使用中期出现故障的概率则相对较低,因此,定期对相关机件进行拆修并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可以大大提高飞行安全。适合定期维修的这部分机件主要有起落架、液压泵、电动机等。

(2)明确故障模式

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维修方式飞机某些零件发生故障,轻则需要及时更换,重则导致机毁人亡。因此,确保航空的安全,首先要搞清楚故障模式,搞清楚故障的模式,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确保飞机安全航行。对于危害较大的故障必须进行彻底的维修,确保故障排除之后,飞机方能进行飞行。目前常见的可靠性维修方式有:定期维修、状态监控以及视情方式等。

(3)对于潜在故障

一般采取视情维修的方式潜在故障主要是指机件的功能故障临近前的状态。确保机件的可靠性需要有效地防止功能故障的出现,这就要求在机件处于潜在故障阶段就将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一般来说,视情维修就是有计划的检修各个零部件,并根据规定的技术指标来确定该部件是否继续使用,视情维修还需要定期收集视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预测等。

(4)帮助制定预防维修大纲

预防性维修大纲不仅需要航空科学专业的系统知识,而且需要在现代维修理论指导下,应用科学方法(如MSG-3分析)进行科学的管理(如可靠性方案)。在1970年,美国便在《MSG-2:航空公司/制造公司维修大纲制定书》中确立了以可靠性位中心的维修思想作为航空维修的指导思想。1980年10月又推出了MSG-3分析,以后MSG-3便作为制定初始维修大纲的方法。从此可靠性理论在维修大纲制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关于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在实践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1、强调以可靠性为核心的航空维修理论,不断完善与修订现行的航空维修技术准则,采取新技术、引进先进的维修理论、维修工艺与方法等,朝着多维修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式维修方向发展可靠性维修理论。

2、加快维修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建设,深入研究维修手段并大力推广。借助计算机建立起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数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维修工作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还可以很好的巩固与发展航空维修理论在实际当中的可靠地位。

3、加强维修队伍人才与设备建设。改进现有的检测仪器与手段,积极引进先进的维修设备,同时培养一批富有实战经验的维修工作人员,确保他们能够恰到好处的把先进的维修理论与实际故障结合起来,并且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维修技能,切实保障维修工作的可靠性。同时,还要培养一批综合素养高,具备航空维修专业知识的新型机务工作指挥管理人才,全面促进可靠性维修理论在航空维修事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航空维修中应用可靠性思想的时候,一定要以发展求生存,不断完善并发展维修理论,从实际中来再到实际中去,从而才能确保可靠性维修理论能够真正有益于航空维修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宋笔锋等.飞行器可靠性工程.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06).

[3]张鹰.浅析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05).

作者:刘伟

第三篇:航空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探讨

摘要:对于航空企业与单位来说,航空维修质量,对于自身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我们将站在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推行的角度上,对其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具体分析,并且探讨航空维修保障中,精细化管理推行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航空;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探讨

Key words: aviation;maintenance support;implementation;fine management;discussion

0 引言

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新时期社会发展背景下,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可,并且国内也开展了相关思想的研究工作,成为了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各国航空领域,对于精细化管理提高了重视程度,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航空设备维修维护保障工作当中,能够促进航空维修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但是,现阶段该项目的实施,还处于实验层面上,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是航空领域发展的科学途径,下面我们就将对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的概念进行简单分析,从而为后期研究打下基础。

1 简述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在进行航空维修期间,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工具与方法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将精准控制、精益维修作为管理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维修保障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航空维修保障系统,主要包括维修保障作业、维修保障管理,以及维修保障训练等方面,而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与贯穿到其中,能够有效延长航空器设备寿命。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影响要素主要包括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员、维修保障信息,以及备件等等。而精细化管理中精是维修保障的原则要求,细是开展具体工作的途径,将其在全要素与保障全系统中落实,才能够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保障措施[1]。

2 精细化管理在航空维修保障中推行的重要意义

航空维修保障工作具有系统性特点,并且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需要结合各专业领域综合研究,并且加强各部分的沟通,才能够顺利实施。以专业划分为出发点,可以看出维修保障工作,与机械电气具有密切交集。从技术管理的角度上看,飞行参数判读、质量控制等方面,能够成立独立的机构,其互相也具有一定关联。因此,飞机准备质量、保障效能,会受到维修保障工作质量的影响,高效、有序的实施管理保障工作,其飞行安全性也将提升。现阶段,我国在航空维修保障管理方面,精细化管理落实程度不够,因此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相关研究是具有必要性的。

2.1 现阶段航空装备发展常见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航空事业配备了新的維修装备,其装备管理水平也具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原先粗放式传统化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代航空装备管理的发展,管理内容繁杂、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依旧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航空企业维修质量,以及实际效益都将受到影响。如果维修内容设置不够合理,那么在有效的期限内,维修内容就会有重复交叉,发生资源浪费的现象,从而对飞机整体运行造成不利影响[2]。其次,目前航空维修保障理念较为传统,实际操作期间耗时耗力,并且技术操作步骤不够明确,因此维修保障效率的提升是比较困难的。而精细化管理在航空维修保障中的推行,则可以很好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维修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

2.2 以发展规律为出发点,精细化管理推行的意义

在某些方面的管理中,地方企业管理,与航空装备维修管理,具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从经验管理道路,走向科学管理道路的。现阶段,航空维修保障领域,科学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航空装备维修现状相适应,符合其发展规律。除此之外,精细化管理理念虽然源于企业,但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原则与方式,与航空维修保障相符,我们在对其进行应用期间,应遵循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其中的维修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精细化管理促进保障模式的创新,这样才能够实现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要想将精细化管理,与航空维修保障两者相结合,就应站在发展规律的角度上,对其原则方法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精细化管理理念中的内容进行应用,从而推动我国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进步[3]。

2.3 以航空维修保障现状为出发点,精细化管理推行的意义

現阶段,在航空维修保障领域,我们追求管有系统、人有素养的目标。因此,需要对维修保障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促进工作流程体系的优化,以及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这样才能够为精细化管理在航空维修保障中的全面推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期间,应做好日常飞行机务保障,与飞机定期检修工作,这样能够使相关人员,对飞机状态进行更好的控制,之后再对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推行的途径,进行进一步探索。

除此之外,目前航空维修保障还存在管理部门作风松散、监管机制缺乏,信息沟通不畅,以及数据传输困难等管理问题。如果能够将精细化管理推行,那么航空装备保障能力将大大提升,并且随之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民用航空领域来说,能够促进维修队伍整体的效率提升[4]。

3 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的推行策略分析

要想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应对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指导机构进行建立,这也是精细化管理推行的基本条件,之后应对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建立,这是精细化管理顺利推行的保障。除此之外,精细化管理人才团队的建立等途径,也是实施管理工作的关键点。在这样的基础上,还需要具体构建精细化管理网络信息平台,这样才能够将其与航空维修保障相结合。

3.1 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指导机构的建立

精细化管理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参与人员多,以及工作内容繁杂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推行期间,航空维修保障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对其组织指导机构进行建立,从而处理精细化管理中规划与协调等各项工作。例如在21世纪美国空军部队,为了实现更好的航空维修保障管理工作,将精细化管理代入到其中,组成了由空军司令部副司令、空军副参谋长等重要人员的领导机构,从而对航空维修保障中,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进行指挥与控制,促进维修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

相关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是精细化管理在航空维修保障领域推行的关键,其中主要包括指导手册与总体规划书等等。从总体规划上来看,规划书属于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其中内容对航空装备维修保障领域、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说明。而指导手册,则涉及到了较多相关法规制度,从而对各级指导机构,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的方式进行明确,做到有法可依,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除此之外,各个工作领域的操作流程,需要根据体系文件进行,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人员,在开展航空维修保障工作期间,都应依据体系文件,划分工作领域。

3.3 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人才团队的建设

精细化管理模式,呈现不断改进的发展趋势,它集统计学、运筹学、博弈学等知识体系为一体,将其加入到航空维修保障工作当中,宏观决策或者微观操作,都将更加科学化发展。在精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具备相关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进行建立,并且加强精细化管理队伍的培养工作。航空维修部分,可以定期组织精细化管理人员,开展座谈会活动,并且让管理人员在会议中互相交流工作经验,以及开展精细化管理期间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商讨,这样有利于管理人员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从而更有利于管理人员,对精细化管理理念认识的加深,进一步将其落实到航空维修保障工作当中。

3.4 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

精细化管理在航空维修保障中推行期间,应将自身管理方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航空维修保障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创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对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构建,其中主要包括航空维修质量控制系统、工程文件、厂家技术文函、维修一线工作交接、故障监控等管理系统内容,并且网络信息平台,能够实现线上的人员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其技术保障资料能够得到更加安全的管理。之后在航空维修保障领域,将几个系统融入其中,对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构建,这样能够促进信息平台,各项系统数据互联互通的实现,更大限度的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应积极引进专业人员,对信息平台进行管理,这样对于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的推行,以及管理模式的高效运行,才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航空维修管理形式,也呈现不断进步的趋势,精细化管理在航空维修保障领域的推行,能够有效解决一些航空维修保障问题。但是,目前我国有些单位,对精细化管理理念推行的重要性,也没有完全理解,给推行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将精细化管理模式,与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实现航空维修保障领域的发展,并且也有利于航空维修保障工作新思路的开辟,始终坚持“民航安全零容忍”,认真践行“三个敬畏”,形成与航司高质量发展目标相匹配、与安全运行生产任务相适应、与优良维修作风建设相吻合的维修管理体系。因此,本文我们对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航空维修保障中的推行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涂刚,郭基联,周义蛟.基于PSO-ELM的军用飞机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8,009(003):418-423.

[2]孙立喆,李龙江,步云龙.航空维修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探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22):193.

[3]唐毅,李卫斌,王少杰.新航空维修保障模式下提高机务人员能力素质的对策探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016):14-15.

[4]陈体磊,张忠洁,张志强.精密脉冲冷焊技术在航空修理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9(004):74-77.

作者:陈晟

上一篇:公司法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农业展望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