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正确途径

2022-08-16

第一篇:教师成长的正确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模版)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书笔记

——分界初中陆素娟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通过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为我们展示了他们从新课程改革中的心历路程。第一部分 遨游网络的海洋——在网上成长,与世界同行。像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万玮老师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失败教训后深刻意识到“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之外更要有方法,而这个方法是不断反思之后感悟总结起来的。第二部分 修炼自身的素养——教师的学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像陈晓华老师的为成长壮行为成长充电;周永清老师的学会了朱老师的一溜小跑“他是为了炫耀自己!” 史长青老师的我能看到最幸福的事, 都是网络惹的“获” 。第三部分 把握命运的脉搏——我们不会错过机会,我们还要创造机会。像彭荣辉老师的初为人师我的“大学”历程;程东文老师的成为“新秀”的前前后后论坛煮酒论英雄初步意见。第四部分 沉迷教育的世界——这是一个教育的世界,我们投入,我们沉迷。像田祥彪老师的生命留给我的记忆 泪水浇铸出的感悟 ;朱雅芳老师的我教一年级;焦照锋老师的差一点点儿成为“大腕儿”一位高三教师的“战地日记”等。其中三位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给我的触动最大。魏智渊老师触动我的,不是“为了不让自己偷懒,我坚持洗冷水澡,坚持写日记,甚至在日记本上的每一页都写上今天你做到了吗几个字,如果没有做到,就自己打自己一个耳光”,而是他不断追问生活的意识和勇气。“惊回首,我发现曾几何时,自己多了几分浮躁,少了几分沉静。上网,读书,写作,发表。。。。。。这是否就是生活的意义?我知道如果沿着这条路往下走,我也会慢慢成为所谓的专家,在一大堆垃圾文章中沾沾自喜,顾影自怜。”读到此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现在论坛上,很多“大虾”渐渐没了身影。远离网络的喧闹,生命更加充实而宁静。“喧闹是有局限的,喧闹蕴涵着结束和失落,而宁静无边无际 ”。宁静,才能致远。已经捞到几桶金的大虾开始追寻一种纯净的生活。我等小虾也在网络行走多年,是不是在喧闹中迷失了自己?朱国红老师:一个通过网络一炮打红的典型。没有羡慕她的“一炮打红”。打动我的,是她的这番话:“自己十几年如一日地工作着,多年没有开公开课的机会,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一次次被领导安排所谓的滚刀肉班,我都泰然地走过了,从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在寂寞中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认识了陶行知,了解了朱永新,读懂了李镇西。”如果没有网络,如果没有一个机缘成全,恐怕今天,我不会知道有个“朱国红”。但是,我敢肯定地说,朱国红一定会在那里,她安身立命之地,继续默默耕耘。“平平常常的铺垫,也许和成长无关,但没有平时的铺垫,成长又将在哪里?”对每一个渴望成长的人,不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吗? 读过清澈小舟的《没有孩子是差生》,被小舟博大的爱心、非凡的智慧所感染。可正是这么一位优秀的老师,曾经差点被家长轰下台。然而,她并没有屈服,不轻言放弃,用自己的追求书写了现在的辉煌。书中的衣奎伟老师每天都认真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今天发生了什么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遇到了什么挫折,有什么感受;今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具体到课堂教学,课的成功之处,课的精彩之处,课的不足,学生的进步,等等,都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和他们相比,自己在这方面以前做得太少了,以后也要努力改变。

我从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中明白虽然他们的成功途径不同,可是却有着一些共同性的特征,那就是他们的执着,他们的努力,他们能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探索中进步,使自己一步步变得更优秀。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或者说如何重构教师角色和形象,也许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没有整齐划一的演进历程,但其中至少存在着一些共同性的特征。《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正是通过案例向我们展示了这些特征,让我们明了当今为师之道,知晓教师何以由合格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在反思中提高。

有人说教育是一个受经验左右的行业,从事教育的人较容易以往的经验羁绊。在研究中成长。以往的教师并不见得要把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因为惯常的做法、已有的经验完全可以应对来自于教学或学生的挑战,他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纳入教学的常规,将知识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学生。在锤炼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在“积识”中“成智”。本书30个案例中的教师,展示了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心路历程,困惑因何而起,问题因何而生,方法因何而来,快乐因何而来,智慧因何而成,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积识成智”的道理。 从中我深刻体会到自主发展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心态,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就会产生任何自己想要的心境或感受!如果你要想成功或幸福,那么现在就即刻做出选择,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生命中美好而积极进取的一面,集中在你想要达成的目标上!

二、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要有自我发展的理想,只有心中有了某个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才能主动的去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独具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会义无反顾的去思考、去尝试,去探究,在过程中体会教学的魅力。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并且知识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专业知识的“深”,还要有有非专业知识的“ 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在课堂才能“举重若轻,行云流水”。 要想做到这些,需要大量的阅读。不仅读自己的专业书籍,如教学参考书,教学杂志等;还要读非专业书籍,如文学作品,科学杂志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当你站在讲台前,胸有成竹,信手拈来时,你的学生会被你深深折服,你也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最好的方式“用中学”“用中研”,也就是要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学习、实践、研究。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平时上好、听好、评好每一节课。要敢于开公开课,课后主动向专家请教,请他们指出自己的不足,然后自己在体会,这也是使自己迅速成长的一种好方法。目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正赶上基础教育改革的好机遇,保持在新课程改革中与时俱进,主动亲近课改,直面融入课改,敢于创新。要相信通过自己执着的追求,刻苦地学习,就可以避免少走弯路,但也要知道少走路,一定是不会成功的。

还要向学生请教。一般认为,老师是教学生的,学生是向老师请教的,哪有老师向学生请教的道理?殊不知,我们在教学生之前,应该明白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认知基础,应该清楚学生的内心在想什么——心理需求,应该把握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外部刺激……,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你才能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你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要想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学生。你当好学生了,你就当好先生了。”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凡事必和学生商量,这一节课怎么学,这一件事怎么处理……

他的课堂上学生永远是主人,总是在“请教”学生的过程中完成的;他班里的制度都是学生自己定的,执行、监督、考核,甚至是必要的惩罚也是学生帮他做好的。教师若能放下架子做到“礼贤下士”,态度诚恳地向学生请教,不但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得到不教而教的目的,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情况,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帮助;不但可以亲密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扩大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实现教学相长。请时刻记住:我是老师,我也是学生。我是老师——身教重于言教,处处以身示范;我也是学生——了解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与学生共同进步。

向书本寻觅,向同事学习,向学生请教,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如果做到了,相信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三、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常反思、勤动笔。一个人专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研究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因为反思就是总结,反思就是研究,反思就是提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林崇德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叶澜教授业说过“写一辈子教案,你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三年课后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记成功之举,二是记败笔之处,三是记教学机智,四是记学生见解,五是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看看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作为一个教师,要从“无名”到“有成”,最关键的是教育教学的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拿起笔来写好“教后记”、“教学案例”、“工作案例”,再稍加整理就是一篇教学论文。通过反思自身实践,积极进行教育实践研究,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就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其发展速度必然加快,缩短成为骨干教师的进程。

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要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四、有爱心、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的差异。要想把孩子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对的。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孩子,发现孩子与与众不同的长处。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孩子,那样你满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孔子弟子三千,贤者才七十二。爱因斯坦小学呆头呆脑,学校开除;黑格尔大学毕业,辅导员的评价:“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长哲学”。没有想到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黑格尔成为哲学大师。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我们怎能凭孩子的一时表现,判断他的一生呢?

五、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正确对待评价。

教师之间的竞争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犹如“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带动着我向前运动,如果停下来就要跌跟头。教师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无形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笑人无,恨人有”,这种消极的文化有时候也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学生考试成绩不好,不用别人说我就会自觉惭愧;他人获得了荣誉,个人也会暗暗加劲,力争超越他人。而学生的评价,对教师来说,

那更是比生命还宝贵的“名誉”。有人说“教师干得是良心活”,实质上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特别在乎,因此,我们都力争把每一节课讲好;不管有没有要求,我们都会绞尽脑汁的思考方法措施。只要一个教师敢于竞争、珍惜名誉,就一定能干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太多的责任和压力,我们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第二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如以“合作学习大家谈”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 “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金点子?”“目前实施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此种教研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

校本研究实际上是把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研究的实体、文化的实体。校本研究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参与的广阔性、内容的丰富性而成为培养教师集体专业扎实成长的一块沃土。

二、读书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学习,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少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学习不足、缺少知识的积累造成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有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也会很浪漫。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平和,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你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同时,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2、远程培训。教师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要想使培训有力、有效,最重要的是使培训贴近教师的工作实践,使培训能真正满足教师的有效需求,尤其是最需和急需。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校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开通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远程培训”,能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1)解决了工学矛盾。教师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更新、补充新知识。但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经常性地参加脱产学习与培训,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2)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所表现出的“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三、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从公开课的类型上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校内的公开课,一种是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校内公开课的作用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也有创造的快乐。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被赋予代表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教学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节公开课倾注了全体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因为每一次开课学校都会成立一个备课小组,备课组总是力求完美,有时为了一个情境创设争论得脸红耳赤,有时为了一句过渡语言苦苦思索、细细推敲……就这样,不断学习着身边教师的优秀经验,不断汲取着先进的思想和智慧。精心雕琢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也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多了一份专业引领。如果教师把公开课写成课例研究报告,那对专业发展大有裨益。从实际来看,公开课确实也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名师,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收获多多。可以说,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生长,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炼。

四、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育博客以其技术上的低门槛、情感上的人本化、使用上的开放性、经济上的零成本优势,以及个人电子出版物的亲和形式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使教师乐于在教育博客上记录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乐于反思、学习与自我完善,乐于欣赏自己的才华、成就与发展,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的需要与教师主体意识融为一体。教育博客是教育工作者的网上家园,是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

1、知识共享。教师可是随时随地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访问其他教师的博客,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2、同行互动。一个精彩的贴子,往往起到“招凤引蝶”的效应——吸引众多的博友光临、引发众多的自由评论。在博客里,我们可以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把远隔千里外的同行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交流,通过参与回复、讨论,可以体验他人思想、分享他人经验,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博客的交流以作者观点为主,其他人围绕这个主题思想进行各种讨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某种思想,使得在这里的交流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使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得到不断的升华。

3、专业引领。博客是一个远程技术帮助的平台,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开设的博客网站,通常都是由该领域的专家或造诣较深又热衷于技术和网络、乐于奉献的学者充当博客。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该领域的精华搜集整理,不断向读者展示该专业最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发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新的产品、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网站等。

教师博客,让所有的教师有话能说,它是一种高效、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和自由、开放、温馨的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普遍欢迎和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正在成为当前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助推器。

五、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

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教后记的类型有:小结得失型、反馈信息型、探讨问题型、分析原因型、拾遗补漏型、纠正过失型、取长补短型、研究学生型、拓展扩充型、抓住“亮点”型。教后记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2、群团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如年级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学科组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并将反思汇编成册。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第三篇:磨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磨课,是指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团体的协助下,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以某一节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学中含有的“问题”或关键事件为中心,采取多种形式,运用科研方法,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它涉及到教师团体一起开发课例,实施课例,检查学生学习结果,分享教学成果,在经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课堂教学。它的意义在于: 共享研究所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案例研究,搭起教师成长阶梯;引导辩课反思,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同时,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它也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更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镜子。

磨课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它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平台,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的机会.通过备课、试讲、说课、评课、反思等磨课环节能发现教学中的诸多不足,能总结教学中的许多经验,对营造科研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磨课狭义上指上课教师在公开课前对上课内容进行反复推敲、试讲的过程。广义上指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合作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 磨课是基于教师发展的校本研究磨课,不仅是对“课”进行打磨,而且是在磨人。磨课,执教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历练和提升。同时,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全程参与"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他们的收获也不亚于上课教师。磨课时,教师们共同研读教材、教参,研究教材处理的方法、教法和学法。在共同的商论中,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新的感悟和新的理解。磨课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磨课,首先要确立研究、探讨的主题,这些主题往往来源于教师日常教学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研究主题的引领下,随着对主题的逐步深入研讨,老师们在教学观念和行为上会有深刻的认识,教研活动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一位教育专家也对教学工作精辟地说过:没有一生的心血,哪有瞬间的精彩。可见,用心“磨课”是必须和重要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课”,青年教师更加需要“磨课”。

聚焦高效活力课堂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渠道。实施新课改以来,我校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打造教师队伍,增添源头活水

教师健康持续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所以我们倡导做“学习型”的教师,为高效课堂奠基。

(一)在读书中成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广阔的教学视野和灵动的教学智慧依赖于广泛大量的阅读。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在开展的教师赛课活动中给老师颁发的奖品就是自选一本喜欢的教育专著。我们每期都要求教师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教育随笔,举行两次读书沙龙活动。如今,老师们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书香校园已初步形成。

(二)在交流中学习。我校除了积极推行“五个一”的育师工程外,每期均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论坛活动,论坛的主题有时由学校分年段特点确定,有时教研组根据组内的特色确定。将在周五的例会前交流,大家在学习与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仅获得知识、在经验和智慧上也得到提升。

(三)在职业追求中前行。为了使老师们尽早的步入成长道路,学校制定了《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引导教师从合格型-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发展。《发展规划表》,其中栏目有:(1)基本情况(2)反思过去(3)自我定位(4)教学教研(5)辅导成果(6)发展目标。对各级骨干教师的培养,每年均有硬性指标:上公开课、论文发表获奖、承担课题实验、师徒结对,都要进行年终考核,不达标者,用不着领导谈话,自己也会寻求差距,争取弥补。

(四)在培训中提升。学校非常重视对老师的各种培训,近两年来分别请各级专家到学校指导工作。先后派80多人次到县、市、省、乃至国家级学习培训,返校后,均要完成“两个一”,即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与其他教师分享优质教育教研资源,达到“一人培训,众人受益”。同时十分重视校本培训,多次举行教师书法比赛、朗读比赛、教材教法考试。搬入新校以后,班班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更好的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全员培训和多媒体及白板教学专项培训活动。并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考试和“教师课件制作评比”活动。并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用,以此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聚焦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关键,学科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核心。

(一)课堂巡查。教导处建立了课堂巡查制度。由学校行政不定时抽查,保证教师按照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按课堂教学常规上课、下课。每次巡查结果及时通报,做到时间上的保证。

(二)优化课堂。即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抓好教学过程的优化这个核心,促使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一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突出四个重点:即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讲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方式的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二是:课堂教学落实“四精”、“四点”:“四精”是指备课精、讲课精、教学形式精、批改作业精;“四点”是指难点、重点、指导点、能力点。

(三)课例展示。为了提高每一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例展示活动。

(1)听“推门课”。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学校行政及教研组长参加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议,反馈及时。每节课听完都要和授课教师单独交谈,激励各科教师立足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真正做到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对于两种人(有培养前途的年轻老师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采用追踪听课的方法解剖他们的课堂,提出课堂重构的建议,通过连续数次的听课(一个内容在不同的班讲;不同的内容在一个班讲)找准课堂中的问题,在大家的帮助下问题课变成了合格课,合格课变成了优质课,教师的教学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提高常态课质量。

(2)校内赛课。我校每年都要开展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春期数学艺体学科、秋期语文、综合学科),由教导处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学科教研组负责落实。赛课采用“说课——授课——评课”三环节进行,听课之后安排集体评议。为教师磨练教学技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校内研究课。它是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学年教师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如年级组的转转课,同课异构专题研究课。比如,近两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如下专题研究:“如何让语文课堂读出精彩?”,“如何把握年段特点,教有特色”“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初探”“高年级讲评作文课该如何上”……均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因为研讨目标明确,每次都有新收获。

(4)对外开课。除了每学期督导室统一安排的对外开课外,我校还推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我们学校是省级家长示范学校,为了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近孩子,我们每学期均开展了对外开课活动,本期我们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开放班级的全体家长均参加了活动的全过程,各班按课表展示上午半天(朝会到第四节课结束)课堂教学及学生在校生活情况,展现班级风貌,展现教师教育教学风采,朝会时间邀请家长代表讲课。家长对活动的反响很好。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位教师均要均要对家长开放一次,每位老师的课堂都将对全体家长开放,作为教师肯定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所以这对老师来说又是一个挑战,这样也逼着每位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发挥团队优势,共创高效课堂

团队意识是学校同心协力不断向上的原动力,我们学校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4人,四川省名师培养人选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县级骨干教师多人,多人获省、市、县赛课一等奖。如何发挥我们的团队优势,提高课堂效益?

(一)同行互助,开展集体备课。我校积极构建“校级——学科组——年级组”三级教研网络,积极为老师切磋专业、分享经验、搭建平台。近年来,教导处完善了集体备课制度,要求做到“四定”和“四备”。“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四备”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每次集体备课要求一人主备、备课组内讨论、集体修改,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备出详案,并且在书上要有批注、圈点,为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了定时与不定时的研讨和检查相结合,上课与在上课相结合。每期均要开展教案展评活动,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二)“青蓝工程”,师徒共发展。即充分发挥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实行带教促研,每位带一到三个徒弟,共同上课,共同研讨,互听互评,师徒在教学对话中共同成长。在活动中,师傅从钻研教材到环节设计、板书设计以及课件制作都手把手地指导,许多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脱颖而出。

(三)全员参与,打造公开课。

每一学年,我校均有多位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下乡、赛课活动。这些课学校都要安排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智囊团一次次精心“打磨”。都要经历:试讲-修改-再试讲-再修改的过程。教案的修改要多次才能定稿。通过专家指导,同行互助,不仅帮助授课教师发现问题、优化策略,同时也促进其他教师提高了教研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课。 (1)磨教材,成就有深度的教师。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认真学习课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怎样借助教材这个范例进行教学,即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切忌面面俱到,依据教学参考书、课标、学情确定好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2)磨教师,成就有丰度的教师。 教师是课堂的舵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磨练”,才能磨出教师的水平,才能磨出一堂好课。

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有效性——是否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教学智慧——是否使消极变积极,是否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评价——是否贴切、自然,是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3)磨学情,成就有温度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发现:有些我们精心准备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显得无动于衷,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脱离学情。课堂不要新颖花哨的形式,用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征服学生。

参与——气氛是否热烈,受益面是否广,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发言——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注重倾听,语言是否流畅清晰。效果——理解是否深刻,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4)磨设计,成就有高度的教师。 好的教学设计是一把有力的武器,是上好一堂课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

教学理念——是否将对新课标的理解落实在每一堂课中,真正与新课标同行。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否分散,是否能让学生易于接受;难点是否能搭建合适的台阶。

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有独创性。 环节衔接——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规律。

问题设计——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回答的空间。

教学策略——是否多样,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恰当。

板书设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富条理性。 作业布臵——是否创新,是否合理有梯度,是否扎实有效。

磨课需要专业引领,引领者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决定着磨课活动效益的高低,影响着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质量和速度。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则是专业引领者,在老师们“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做出智慧的引领和点拨。所以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尤其重要。如果缺少专业引领,主要话题的讨论不仅难以深入;教师关注的话题就会缺乏系统性;对一些新旧教学理念必然会发生碰撞的话题会缺乏应有的关注;关注的话题就会呈现出肤浅、散乱的特点。磨课还必须充分调动任教者的积极性,注重激发所有参与者积极介入、主动发展的热情。

正是通过这样的磨练,我们的教师从校、县的讲台走向了市、省的讲台,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近两年我校近20为教师在县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各学科培训中上示范课。6位老师获市级赛课一等奖。马光辉老师参加省科学赛课获一等奖。金焰主任在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献课获专家和同行一致好评。学校也连续几年被评为巴中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以上我仅从三个方面汇报了我校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的一些做法。我们坚信,走专业化成长之路,老师的学识智慧、课堂技能和团队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我们学校就是凭着这些宝贵的资源,才开创了如今教育教学的良好局面。

在磨课中收获,在磨课中成长

如果在你的教学中已经经历过“磨课”,那你就是幸运的一个,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你正在进行“磨课”,那就请你收起烦躁的心,静静地去做好它;如果你还没有进行“磨课”那就请你去珍惜并争取每一次机会吧!尝试过后,你一定会在“磨课”中更快、更稳地成长!

根据学校领导组织安排的磨课活动,我有幸成为磨课教师中的一员,至今磨课活动已经开展了近两个月。现在回忆起来,每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领导所赋予的机会及磨课教师的帮助。每一次磨课,我们都会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个过程使我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在磨课活动中,我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感悟一:浓厚的教研氛围,给了我上课的勇气与自信。

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在“磨课”的这些日子里,经常有身边的人问我是不是很累?而我,总是用微笑来回答,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我想我是幸福的。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张主任、刘主任、路辅导员、组长周老师、师傅林老师及我们组的全体老师为了我执教的每一节课更是煞费苦心,大家齐心协力。每一次的试教,她们总会认真听,听完后总会为我献计献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每一次评课后我将大家给我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经过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再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并进行第二次试讲,各位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将两次课堂进行比较,总结出我的进步与不足。当时大家坐在一起其给我耐心讲解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我也一一记录下了大家的宝贵意见,消化吸收。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将大家的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领导及老师们,让我真诚地说声“谢谢!”。

感悟二:在磨课中历练自己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当时只是感觉磨课真不容易。这次经历了磨课的过程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磨课、磨人的味道。我在一次次的试教过程中磨教学环节、磨每个细节、磨我该说的每一句话……在这样的“磨砺” 中,我得到了进步、得到了成长。

感悟三: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既要努力促进学生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力。只有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才能出现课堂上精彩的生成。

现将贾慧杰老师在本次活动中送我的十二个字与大家分享:备熟教材,思路清晰,抓住重点。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磨课称之为“啄玉”——啄课堂设计自然之美,啄课堂教学细节之美,啄师生活动灵巧之美。磨课是教师集体反思的过程,是教师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每一个教师化蝶的过程,它是痛苦的,但痛苦的历程会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使我能轻盈地飞翔在教学的天空。

总之,磨课让我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让我们相互指正不足、取长补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因而成为当前教育界比较流行的话语。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教师教学反思案例

故事1:一手漂亮的字(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讲述)

班上有个男孩子的字一直都写得很不好,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在田字格里显得很不匀称。我的第一感觉是他肯定很不认真。一开始,我总是对他说:“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难看啊!东倒西歪的!看看别人的本子,多干净,字写得多漂亮!你的学习态度不认真,回去擦了重写!”他一脸羞愧,我以为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字写得那么差劲是由于态度不认真而引起的,蛮以为他重新交上来会有所改善,可是,出乎我的意料,重写了好几遍,仍旧是老样子,看不出有多少进步。我努力压制住自己的怒气,但还是用有点质疑的语气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写了几次都是老样子,你难道不想跟别人一样,写一手漂亮的字吗!”他紧锁着眉头,支支吾吾地说:“想的,可是„„可是„„我真的写不好!”我当时还很生气,没等他说完,就不耐烦了:“态度不认真,还想找什么理由,写不好今天就不用回家了!”直到本子都快被他擦破了,我才放他回去,但是,说实话,那些字还是不能令我满意。

我回去后,一直在思考,看他的态度应该也不是很差,叫他回去重写,他就去写了,而且,也的确都是擦了重写的,不像有些调皮的男孩子,挑几个比较差的字擦了重写就算了。可是,为什么字还是写得那么糟糕呢,真的是因为态度不好吗?

于是,第二天做作业时,我特地悄悄地走到他的身边,看他平时到底是怎么写作业的。我看到他写字时挺费劲,虽然写得很慢,看上去还是很认真的,可是写出来的字就是歪歪斜斜,难道我错怪他了?后来,经过了解我才知道,是因为他在幼儿园阶段,一直没有受过书写方面的任何指导,怎么能与其他有基础的同学相比呢?

从此以后,我让他准备一个本子,专门练习书写笔画,每个阶段都让他把规定的几个笔画写好,并耐心地指导他书写,而且经常在旁边看着写,哪怕有一点点进步,都会鼓励他:“你看,多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取得进步了!”“再加把劲,很快就能赶上大家了!”于是,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了,我从他的眼中看到了自信。不久以后,他的字写得与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了,我当众表扬他,大家都鼓励他,他终于写出了一手漂亮字。

故事2:向学生道歉(一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师讲述)

上课铃响过后,我发现坐在*墙的那一桌同学还在交头接耳,我立刻点名批评了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我发现刚才被我批评的那个女同学一直含着眼泪。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我没有去过问,一直等到下课,我把她叫到我办公室想问清原因。起初,她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在我一再追问下,她才说出原因。其实,上课铃响时,她的同桌没有做好准备工作还在讲闲话,她是在提醒他,可正巧被我瞧见了,我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了她一顿批评,所以她感觉挺委屈。我才知道是我错怪了她,连忙向她道歉。可是,之后几天她心理一直有这个阴影,没有露出过笑脸。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学生,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没有?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从事。

二、教学反思:教师从中体验教育的真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故事直接把握教师教学反思的本质含义。 1.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学管理的顿悟

教学与管理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因素构成的,在课堂上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就是科学、有效的管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使教学得以有效进行的条件,建立并保持一个有益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环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课堂教学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仅局限于外部的、宏观的管理,而教师则通过自我反思以及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把管理具体化、现实化。通过直接交流,学生把个人的思维及理解反应的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随时调整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如此良性循环,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方法,创造出各种有利条件,保证学生愉快地学习,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故事1告诉我们,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会清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才会适当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难度。如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总结反思,改进教学方法,规定学生在一段时间里把几个笔画写好,结果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及时反思使他们能够发现并运用恰当的解决策略,取得课堂教学管理的成功。

2.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学艺术的把握

故事1也在告诉我们,当看上去觉得学生自己不能完成任务时,教师必须在“表扬”与“批评”两个极端之间选择适当的做法,这种做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载体,是提升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即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这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一种诠释。如“你看,多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取得进步了!”“再加把劲,很快就能赶上大家了!”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知道,要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必须要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就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正面鼓励、积极引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如果目标明确、策略清楚,鼓励就会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它可以给人以希望和克服困难的力量,这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教学艺术。

3.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书育人的理解

故事2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犯了错误,只要能改正,就应该得到原谅;批评更应就事论事,否则,学生心里就会留下阴影,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缺点。有时,教师一句伤害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教育工作就很难有效进行。同时,对幼小的心灵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作用于孩子的一生。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更何况是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不必大惊小怪。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缺乏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孩子的错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平静地对等,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切不可贬低、讽刺、挖苦学生,否则,可能会扭曲学生幼小的心灵,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如果不指明学生错在何处的话,批评效果往往不大,因而,在进行批评时,一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绝对不要拐弯抹角,模糊不清,切忌旧事重提,使学生不知所措,反而感到委屈。教师应该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体味教书育人的真谛。

三、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体验成长

故事1中的教师成功地重塑了一个学生,让学生在鼓励中写了一手漂亮的字;故事2中的教师则在批评完学生之后,感觉到很懊恼。教师就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体验教育的真谛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教学反思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清醒认识。

1.教师要有教学反思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作用。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某一现象,发现某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或者在教师之间进行讨论,并将新的理解和借鉴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学反思也有利于教师从传授型向学者型转变。学者型教师就是要求教师学会研究和进行反思。教师除了具有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教育理论修养,具备教育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教学反思就是要将教育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同时,教师只有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才能为教学研究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在教学中所呈现出的教学内容过程以及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对教学起着制约和导向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习惯进行反思。每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无意识地形成一些教学习惯,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可能是可行的,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中,就会暴露出弊端,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经常性地进行深入反思。最后,还要有适合的反思方法,比如进行学年组的交流、写教学反思日记等等。

2.创造反思环境,提高反思意识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改善教师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改变学校领导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老师标准的局面。学校一旦把成绩作为考评教师的主要依据,教师就会因为生存压力或追求现实利益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转而为分数而竞争,教师就会搞题海战术,填鸭教学,无心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此外,学校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主阵地,给教师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将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多种教研活动,尽可能地加强经费的投入以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让教师方便地应用各种条件进行反思。创造良好的反思环境的同时,还要教师增强反思意识,走出“有问题才进行反思”或者“为了应付学校要求才进行反思”的误区。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反思对自身成长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把被动反思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反思,把反思变成一种日常教学习惯。只有坚持正确自觉的“为教学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教师才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在对经验的反思总结中,做出更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决策,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教后记的类型有:小结得失型、反馈信息型、探讨问题型、分析原因型、拾遗补漏型、纠正过失型、取长补短型、研究学生型、拓展扩充型、抓住“亮点”型。教后记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2、群团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如年级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学科组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并将反思汇编成册。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是从教师对自己发展现状的反思开始的,没有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教育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一、教师反思的意义

教师的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是教师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良性循环,推动教师自身教育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反思的方式

1、在理论学习中反思

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如果教师没有大量知识储备,是无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师不仅要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还要多层次、多领域涉猎知识,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多读书,,尤其要多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只有多读书才能掌握当今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发展趋势,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才能自我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继而自觉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2、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教师的教学研究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显示其价值。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专业的载体。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可分三个阶段。一是课前反思。这要求教师要站在理论的层面,悉心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价值取向,拟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手段,预定实施方案。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能使教学过程的预设更贴近学生,更富有创意。二是课堂反思。课堂是演绎教师精彩人生的的舞台,也是孩子发展的基地。课堂反思具有调控性,它能使预设的教学活动向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要严谨而不教条、要灵活而不随意、要开放而不失据。做到精彩片段收放自如,设计疏漏随机调整、突发问题沉着应对,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三是课后反思。教后知不足,每一堂课结束后,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突发问题处理是否恰当,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教学手段运用是否恰当,学法指导是否到位,孩子的主动性发挥是否充分,还有什么困惑等。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它既是教师第二次教学研究的过程,也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理性评价的过程,还是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更是教师走向成熟的过程。

3、在案例研究中反思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使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案例研究是对“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寻找规律或问题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方法。它能帮助教师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帮助教师成为研究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文中曾说他要给教师们开一个教育成功保险公司。对投保的教师只有一条要求:即投保的教师每天都要记住自已的梦想;每天都要写下自已的所想、所思、所做、所为;每天要写1000字的教学反思。十年后,如果教师不成功,朱教授愿有一赔十。

透过朱教授的“戏言”,我们不难领悟到,勤于反思,对教师专业提升是多么重要。 现如今,我们大力提倡教师每堂课教学后要及时写下教学反思,每周、每月、每学期都要写一写。写教学反思,就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回顾,就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再思考,再认识,再设计。它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的重要方式。

写教学反思,写什么呢?笔者以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

一、记下教学实践中得意之笔

以课堂教学为例,每堂课的教学,我们总会有一些成功的地方,总有让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地方。它可能是某个教学环节的精巧的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是整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可能是事先未曾预设,而临时随机应变的意外收获;可能是自已匠心独用的板书店设计;也可能是师生间妙趣横生的对话,智慧火花的闪现等等。把这些记下,日后细细品味,日积月累,必将会大大地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

第二、记下教学实践中的败笔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我们的教学目标预设可能在课堂上难以达成;有时课堂气氛可能会沉闷异常,学生学习被动消极;教学思路可能会因意想不到情况的出现而混乱不堪;甚至可能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等等。这些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它们进行梳理,进行探究剖析,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课堂教学水平就会不断进步。

第三、记下值得商榷之处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的权威解读。师生不应单单只是教材的使用者,也应是教材的建设者。这就需要教师在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要有批判眼光的勇气,需要教师合理有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在教学反思中可以记下自已这方面的思考与理解。

写教学反思,贵在持之以恒。如果我们能像朱永新教授要求那样,十年坚持不懈地写下去,我们定会走进成功的殿堂

教学反思日记: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 ■林英典

摘 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写好教学反思日记, 可以培养教师在教中思考, 以教促思、 以思 促改、 以改促教, 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教师应通过学习积累反思 “能源” ,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注重学生反馈, 专家引领, 从而提高教学反思水平。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日记; 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33X(2012)29-0034-03 教师可以从多种途径收集各 须不断学习。通过学习, 种信息, 然后用日记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并对这些信 息加以思考 、 分析、 综合和整理, 从而提升并内化为自 己的认知结构和教学思想。 从这一意义上说, 教学反思 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 是培养教师良好 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同时, 教学反思是对整个教学过 程全面的审视、 剖析和总结, 它需要教师调动一切知识 和经验储备, 去思考 、 分析、 总结和检查, 并调整 、 修正 教学过程中的不妥之处。 因此, 教学反思也是培养教师 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方法。

(二) 教学反思日记是教师积累信息 、 提高科研能 力的重要手段 科学研究始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 “ 为学患无 〔 1〕 疑, 疑则有进。”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人

〔 2〕 力胜天工, 只在每事问。” 教学科研也莫不如此。教

杜威在 《我们怎样思维》 中指出: “教师的成长和发 展的第一步, 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 ”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去直面自己的教学实践, 自觉地 思考、 审视、 反省和剖析教学观念 、 教学方法和教学得 失等, 随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 “亮点” 和 “败笔” , 不断总 结、 分析、 修正、 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 教学手段和教学 方法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 应该成为 教师追求的一种宝贵的思维品质。

一、 教学反思日记的内涵及意义

教学反思日记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和其他教 师每天的教学 (包括课内和课外) 实践作为认知对象, 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 、 思考和分析总结, 用日记的形 式把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 、 碰到的问题 、 解决问 题的思路和智慧以及各种教学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简 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研究自己和他人如何教 、 教 得如何, 即在教中思考 、 在感悟中教 、 以教促思 、 以思 促改、 以改促教, 并在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 成长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 纳提出: 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 因此, 写好教学反 思日记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 自觉追求。 (一 ) 教学反思是培养教师良好学习和思维习惯的 有效途径 要想使教学反思具有深度、 广度和质量, 就必须具 备丰富的反思 “能源” — ——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教师必 究工作。

学反思日记不仅要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 更重要的是 要能发现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然后把它提升 为研究课题, 并寻找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因此, 写好教 学反思日记, 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而 且, 教学反思日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第 一手实践资料, 它是教师搞好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详 实、 丰富的素材。因此, 写好教学反思日记是为教学科 研积累资料、 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也是促进教师 成长的助推器。 作者简介: 林英典 (1960-) , 男, 广东揭阳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教育统计与测量 、 教育理论等学科的教学与研 第 29 期

林英典: 教学反思日记——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 35 (三 ) 教学反思日记有助于锤炼教师坚韧的意志, 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写好教学反思日 记要求教师勤学、 善思、 懂问, 持之以恒。 由于写好教学 反思日记需要一种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生命自觉, 因 此, 它可以淬炼教师坚韧的意志, 培养教师严肃 、 认真 所以, 坚持不懈地 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写好教学反思日记, 能够锻造教师宁静致远、 甘于寂寞 由于写作是一种学习, 而且是一种需要善 的学者性格。 于自我发问和思考的高层次学习, 因此, 坚持不懈地写 作教学反思日记, 可以培养教师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 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 ) 捕捉教学智慧 “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的理论, 如果他没 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 〔 3〕 者。 ” 教学智慧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也是教学取 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无穷变化 而又难以预估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随时都可能出 现来自教学过程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突发性的干扰和 冲突,这些干扰和冲突都是对教师教学灵感和智慧 的严峻考验, 因此, 有创意地处理这些偶发干扰和冲 突的灵感和方法, 就是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是教师在 教学舞台上长袖善舞的杰作,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 的心血结晶 。捕捉教学智慧和教学灵感贵在及时, 因 为它是一种思维创新 “ 火花 ” 的闪烁, 稍纵即逝, 若不 能及时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扼腕 长叹。

二、 教学反思的着眼点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望、 闻、 问、 切, 它需要深 邃的批判性思维、 敏捷睿智的眼光、 自觉的学习态度和 (三 ) 解构教学设计 勇于创新的精神, 同时, 它能使教学经验抽象化 、 理论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蓝图和依据, 教学设 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评价和总结能力。 计的科学与否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 。 因此, 教师 可见, 反思要脉准 “穴位” , 才能思有所得。 在完成一个教学任务之后, 要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 (一 ) 审视教学 “亮点” 重新解构和反思。 比如, 教师要反思整体设计是否符合 任何教师都有引以为傲的教学 “亮点” 和独特的成 预想,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 功经验。 而教学 “亮点” 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 善于审 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解题的方法是否具有创意, 启迪是 分析和总结教学中的 “亮点” ,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 视、 清晰,等等。及 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 板书是否合理、 率、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 教学 时解构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得失与成败,并进行认真 “亮点” 反思包括: 新课导入的创意, 突出重点 、 突破难 的分析、 整理和归类, 可以做到扬长避短, 为教师今后 条理分明的板书, 符合课堂教学 点的精妙, 层次清晰 、 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从而把自己的教 环境的语言和形体动作的恰当运用, 各种教学手段的 学设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巧妙运用, 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的措施, 教学方法上的 (四 ) 诊断教学 “败笔” 改革与创新, 运用教育理论的经验和体会, 课堂教学气 教学是一项遗憾的工作, 它没有绝对的完美, 没有 氛的调控,学科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渗透, 等 最好, 只有更好。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 然而, 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对自己的教学 “亮点” 进 等。 其中的 “ 困 ” 就是困惑与不足, 是教师的教学必然 。 没有 行反思并因自我感觉良好而固步自封, 则会由于个人 , 就没有成长的动力, 没有追求的目标。 也就是说, 认知、 经验和思维的局限性而使教学反思陷入 “坐井观 “困” “困” 和解 “困” 循环反复的过程中, 实现教学 的境地, 反而使教学反思缺乏深度、 广度和灵活性。 教师是在 天” 水平的不断提升, 并逐步成长。 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 长此以往, 必然使教学反思形成 “定势” 或惰性, 从而严 异, 其认知方式和心理特点都会有所不同, 都会给课 重影响教学反思的效果和质量。 因此, 教师在教学反思 堂教学带来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 即使是最优秀教师 中, 不仅要总结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 教学艺术和教学 智慧, 还必须以虚怀若谷 、 海纳百川的谦虚心态, 猎取 “亮点” , 并及时把这些教学 “亮 和吸纳其他教师的教学 点” 加以总结和记录, 进行深入的审视、 剖析、 过滤和利 用, 构建和充实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 改进、 完善、 推陈出新, 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 思透则深 、 思深则活 、 思活则 教学反思才能思之则透 、 新、 思新则日有精进。 的成功的教学也难免有遗憾甚至 “败笔” 。 所以, 对教学 中的不足进行系统的回顾、 梳理和诊断, 并对其作深刻 的反思、 探究和剖析, 使今后的教学不再重蹈覆辙, 是 教师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也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 的自觉追求。 (五 ) 理性反思自我的 “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一种理性的认知活动, 它不仅需要智

第四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当我读完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心灵又一次得到了洗礼,一个有一个故事展现在我的眼前。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给了很大的帮助,我忠心的感谢。

书中的故事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来描述,教师由普通教师转化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在他们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欢乐,有迷茫有清醒。

谁说每一位优秀教师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们不也和我们一样,终日与平凡单调的教书生活相伴,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那片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

优秀教师虽甘心平凡,却绝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获取知识的渴望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而与网络的相识更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获取更多知识,得到强大精神支柱的愿望。而且让在教育事业中志同道合者的思想的火花随着网络碰撞,把网络作为平台来让自己的教育才能、智慧得以充分展现。在网络里他们找到了使自己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且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教育生活过得更快乐和精彩,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正像常作印老师所说的“网络让我的‘教’更加活泼、民主;网络让我的学生‘学’得更加自主自觉;网络让我的课堂精彩纷呈。”网络竟然有着如此大的魔力,让无数教育工作者神奇地运用它获得成功,并在它面前充分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再看看自己,工作了10年,有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也有对教育的困惑和不解。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

知道了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书中的人们一样满怀抱负和理想,从不曾气馁过,尽管屡遭挫折,我还是满怀爱心地对待学生,为了出成绩,课外废寝忘食地辅导学生,加班加点,从不肯放弃。对小学语文教材不熟悉,我就每天认真备课,查阅资料,向其他老师请教,反复钻研教材,尽力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在一年中所做的努力,但是认识了书中的这些网络名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之后我自惭形秽,我所做的其他老师不也都在做吗?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埋头苦干,只能算是教书匠,新世纪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而我现在只看了几本教育专著,没有开创一条适合自己能使自己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道路,在教学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发展,我现在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没有任何作为的教师,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改变呢?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和一些有关专业教学的文章,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

五河县双河初中

毛存停

2014.4.26

第五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孟铁军

读这本书让我有种到处在放火的感觉。而这火苗一旦进入心里,是会情不自禁地熊熊燃烧的。

就拿第一篇案例来说。作者魏智渊,陕西人,曾经在农村小学、初中、高中教过多门学科。最后开始执教高中语文。他是教育在线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等著名教育网站的著名网友。

他撰写的这则案例分三个部分:一路狂奔,一路痴迷,一路沉思。一路狂奔中,他明白了人生就是要不断地打回原型,然后重新开始;一路痴迷中,他通过网络完成了自己的神奇蜕变,他开始有了专业意识和专业化追求;一路沉思中,他对教育有了更清醒地认识,希望与学生真正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共同走向健康纯净的生活。

整个案例中,魏老师处处在放火,他的理智与情感,凝结成一句句经典,总是在你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突然袭击你,然后你的心底便开始热浪澎湃,开始为之热烈地思考。平时读书很少做标记的我,也在书里涂涂画画。比如,他说:我承认,人都有一种惰性,一不留神,便会沿着本能快乐地下滑。这样的话语是多么容易引起共鸣,从而开始思考自己的现状,是不是已经在快乐地下滑。然后,他描写了自己在乡村初中里如何地打通宵麻将,喝啤酒。当他身陷惰性的泥潭的时候,是什么拯救了他。他说:感谢少年时代的自由阅读,它在我心灵中播下的

种子是那样的顽强,仿佛火种,不断地在人生最脆弱的时候把我点燃。于是,他又挣脱出来。开始迈上新的人生道路。原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消沉的时候,但是也同样可以从消沉中解脱出来。最后,他总结说:我现在回过头来审视,方才明白,对命运的过早抱怨或者说诅咒其实是衰老的表征。真正的强者是不抱怨的,命运把他扔到天空,他就做鹰;把他扔到草原,他就做狼;把他扔到山林,他就做虎;把他扔到大海,他就做鲨。魏老师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浓缩成精华,像酿酒一般点点滴滴地汇聚起来,最后都馈赠给了读者。

像这样的感悟处处都是。比如:关于网络的论点——在这个虚拟的社会里,民主意识很容易得到普及,而要在网上建立一种霸权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真正尊重别人的网友才能够最终得到尊重认可;关于人生的——永葆一颗童心,永远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永远忠实于自己的童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关于做学问的——如果不能立足于自己脚下的土地,所有言说都会显得空洞;关于名利的——甘于寂寞的人永远不会寂寞,不甘心寂寞的人才会永远寂寞。

当初选择这本书,并没有料到会这样愉快地去看。当时完全是冲着这本书的其中一个主编万玮去的,因为他是那么真实的一个老师。万玮曾经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他以为老师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于是像朋友一样和学生共同生活学习,而忽略了老师毕竟要建立的应有的威信,最后,当他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时候,班级的课堂纪律开始崩溃,最后,学校领导停了他的班主任工作。而且,最令他记忆深刻的是,他曾经深

深地伤害了一个学生。万老师唯一的方法就是批评,并且一次次地升级批评的办法,并最终把自己推上了痛苦的间断。尽管工作还是那么努力,他却怎么也找不到成功的感觉。最后这个学生转学,并断断续续传来了一些不好的消息。他开始痛恨自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同时,他也发现,做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有方法。正是这样,万老师终于在第二次的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最终写成了班主任兵法一书。

和万老师一样,其他几个案例的撰写者,也真实记录了自己的起起伏伏。这本书记载的是真实的一群人,是真实的生活,他们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欢乐,有迷茫有清醒。这本书里没有所谓的成功者,只有探索者,不断超越自我的普通人。

上一篇:加入学生会自我介绍下一篇:假如回到那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