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2024-05-04

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精选9篇)

篇1: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石寨铺镇中心小学 张念恒

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础。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关系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关系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的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尊重教师的尊严和品格。校长要把教师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而不能只把教师视为未来的驯服的工具、恭敬顺从的奴仆或“教学的机器”。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礼”、“仁”为核心的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中的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大多属于比较典型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学校校长说了算,而教师最基本的人格却得不到尊重。当前,不尊重教师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讽刺和挖苦,对教师漠不关心,甚至予以冷落,其实质也是对教师人格尊严的忽视与权力的侵犯。民主、平等是现代学校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新型的学校关系也就无从谈起。校长是领导与教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理好学校关系的关键,因而自然在建立民主、平等新型学校关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此,校长要做好下列工作: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第二,要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建立正确的教师观。关于教师观,要明确下列观点:1.教师渴望独立与自主;2.教师主动发展的心愿是强烈的;3.承认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大小之分,多数教师是能顺利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4.教师具备自我教育与主动发展的能力;5.教师的个性倾向、心理特征及其特长各有所别;6.教师是教学的主人,应该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处理好严格要求教师与尊重教师的辩证关系。严格要求是尊重的表现,尊重又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师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第四,校风民主、平易近人。校长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并主动接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敢于和领导辩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当意见有分歧时,应尽可能同教工代表商量解决,切忌指责、埋怨或强行命令。

二、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学校各项工作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工作效率。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领导主动与教师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领导的信任。教师信任领导是有条件的,其一,校长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所谓奉献精神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所谓敬业精神,即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校长才有可能成为水平高、能力强、教师信赖的优秀领导。其二,校长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教师敞开着。如果校长的心灵对教师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教师就不可能主动靠近校长,更不可能与校长交朋友。校长应该经常同教师一块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对人生和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教师信任了校长,才会接近,才会和校长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校长交成知心朋友。大量实践表明,成为朋友的校长与老师之间,才能缩短教师与校长之间的距离,才能增强教师教好学的信心。校长不要吝啬自己对教师的爱,因为来自校长的爱在教育教学中是其他任何方面的爱所不能替代的。

三、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作为被服务者的教师要尊重作为服务者的领导,同时领导要扶持和爱护教师,二者相辅相成。从职能上讲,校长劳动的价值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而教学效果又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内化的程度上。也就是说,从一个角度看,校长行为决定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衡量和评价校长决策水平和能力的标准。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个校长都希望自己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领导效果。为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只有把教师视为服务对象,并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才能有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也是现代教育对校长提出的又一项基本要求。

四、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它包含下列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作为校长应该勤于钻研,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能力。“闻道在先,术有专攻”,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内容、进程和质量,自然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导者。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是校长在教师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权威地位和示范作用的第一因素。第二,身正为范。在学校生活中,校长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教师的楷模。校长许多高尚的品质,如集体主义观念、待人热情、正直、诚实、准时守约、乐于助人、勤奋以及公开承认和纠正自己工作中的错误等都会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在此基础上,校长要逐步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指导教师个性健康发展。指导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培养和强化教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校长工作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人的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但自信心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以能力为媒介后天逐步习得的。一般地,能力强的教师,自信心就强,能力差的,则往往缺乏自信。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并取得成功,是培养和强化教师教学自信的有效办法。只有自信,才有自尊,才有自强。另外,强烈的上进心和顽强的意志又会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勇气。只有参与,才能发展能力,才有成功,才会进一步增强自信。第四,强化教师人格建构意识,促进人格结构不断完善。人格是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具体的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的人,由于其人格要素的心理倾向、品质以及要素组合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人格。运用心理学方法对教师的世界观、理想、信念、性格、气质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的塑造与改造,使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心理活动和谐、均衡的心理系统,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上四种关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学校的基本关系。民主、平等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础,服务与被服务既是校长与教师关系的表现形式,而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则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根本保障。

篇2: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现行大学管理体制下,高校教师一般要承担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

首先,青年教师要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求发展。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技能要求,青年教师首先要过好教学关,否则就是不称职的教师。青年教师在扎扎实实备课、兢兢业业上课,认认真真辅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之外,通过对与教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进而从事较重要的科研课题研究。科研是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在本学科领域深入发展、掌握学科前沿的条件。科研水平提高之后,又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没有科研为积淀,没有学术交流为拓展,课堂效果再好,也只能维持浅层次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进一步求知的需要。

其次,高校教师在不同阶段,教学与科研要有所侧重。作为高校教师,在个人发展不同阶段,须正确把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个人的不同发展阶段,对教学和科研有所侧重。青年教师首先要过好教学关,尤其是本科教学关。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科研,并将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等到了副教授阶段,要教学与科研并重。而评上教授之后则要以科研为主,兼顾教学。

第三、青年教师的科研要为教学服务。高校是育人的场所,青年教师的科研主要为教学服务。科研成果解决了教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教学提供本学科的学术前沿理论,科研成果更新了教学知识体系,科研是教学知识创新的源泉。而教学为科研提出了目标要求,科研为教学内容的改革服务,科研要把握本学科前沿,科研成果补充丰富教学内容,科研改进教学方法,科研提高师资素质,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途径。

篇3: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

1、所谓学生观就是教师怎样看待学生。即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生首先是人,虽然还不成熟,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边际人”,但他们有作为人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和尊严。对于这一点,我国在《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规定中对青少年儿童的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教师在了解以上规定之后,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帮助他们在学校教育中健康成长。

学生是发展的人。作为发展的人,学生处于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成熟,正在成长的人。这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从这层意义上说,教师肩负着学习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觀,培养他们成为积极上进,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并在此过程中,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能获得成功的。所以,也可以这样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

另外,学生是独特的人。这一观点有两个层面。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有其与众不同的,不能为了某种目的,如考试成绩或升学率,将学生简单地进行整一化。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个别差异,让他们自由、自然地发展,把他们培养为具有独特人格的人。二是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在认知发展和自我意识等各方面都有异于成人。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器皿,可以任意在其中注入知识和自己的意志,也不能随意控制、支配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只能引导和指导他们学会学习。一味地强制和代替只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或变成学习的机器。

2、所谓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

做为一名成功的现代教师应该有以下特征。

饱满的教学热情。教师对教学拥有饱满的热情,能使学习充满乐趣。教师对教学的热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可以感染他人,使课堂内外充满活力,有助于建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氛围。

娴熟的专业知识。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不论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请跟上您所学专业的趋势。假如您是幼儿教师,请定购一种幼儿杂志;假如您是化学教师,请积极主动参加当地大学的相关研讨会。

有组织的教学。教师有效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拥有更多有效学习时间。教师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每天的教学事务,如收集学生的作业,分发学习资料,布置任务,检查任务,交流班级信息等,并形成班级惯例,这样不仅能保证班级工井然有序,同时为教师和学生赢得充裕的学习和娱乐时间。有活力的教学

成功的教师对教学是投入性的。课堂上,他们不是站在某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活跃于每一个角落。他们积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二、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丰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二、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刚当班主任,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念书。直到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发现他总是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板书,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三、尊重学生

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过错、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而要做到这些,除了教师自身要有比较高的修养,比较睿智的育人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真诚的对待学生,才能真正的尊重学生。

四、教师要信任学生

作为教师应信任学生,如果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进步就失去教育的意义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可塑性很强,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人。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与“昨天告别”。一个教师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后进生则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有许多缺点,而缺点是不可爱的。中学生处在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形成和发展,情感也日益丰富,但自觉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发展尚不成熟,都是应善于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慢慢改正缺点。教师应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导之以引,激发他们向上的热情。

只有这样出自会出现爱师尊生、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情感氛围。

篇4: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简要描述事情的经过:打篮球、碰撞、争执等等。

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

1、遇事不够冷静

2、缺少谦让的意识。

谈谈避免冲突的做法:请考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想,提出至少两种做法。注意:

1、对所有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2、词数120左右。开头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作文中不得提及有关考生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如校名、人名等。

Conflicts with others are common in everyday life.During the

basketball game yesterday afternoon, Su Hua and Li Jiang bumped

into each other, trying to catch the ball.Then they started shouting

and yelling, and it turned into a horrible quarrel.To be honest,it was Su’s fault but Li was also to blame-they were

not calm enough and both said some really mean things.They cared

too much about winning and losing.As a matter of fact, blocking,pushing and bumping are just part of a tough game.To avoid such conflicts, we should be kind to one another, which

is essential to enjoying a harmonious life.It is also a virtue to forgive

篇5: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松江四中

陈秀英

青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常的男女交往是必须的。本文从初中生身心发展与异性交往现状、早恋或早恋倾向的表现与危害,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一是不要太专一;二是要保持必要的距离。应当是顺其自然。在交往时应做到:①要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②转移注意力。③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目标的追求上。④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充实自己。⑤为对方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着想。⑥多交一些朋友,多看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从中得到解脱。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因为在这一时期,人的第二性征的发育,自我性别的认同,思维的发展,记忆力、想象能力等都处于最旺盛的发展时期,因此,可以说青春期是人生学习的最佳期。学习不仅指文化知识,也要学习交往,为走向社会生活做准备。中学生在少年期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带来第二性征的变化。由于性激素的产生和增加,性意识的唤醒,自我意识增强,常想“我长得潇洒(漂亮)吗?”“我聪明吗?”等,经常对着镜子“孤芳自赏”,并十分留意周围人的眼光、态度及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引起别人特别是异性的注意,因此在这个时候就特别注重梳妆打扮以及一言一行。

中学生之间的交往一般分三个阶段,大都是按年龄分的。第一阶段是初期阶段,这是中学生活动范围开始由家庭转向学校、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中学生选择的范围小,选择一些好相处、有类似爱好的朋友。第二阶段是中期阶段。这一阶段中学生对交往的对象的内在素质有了明确的要求。如兴趣爱好的相同点增多,品德、才能、修养、意志力、价值观能互相借鉴、补充等等。当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确定下来后,他们则要求建立彼此之间绝对信任的友谊。第三阶段是后期阶段。这是中学生人际交往中一个复杂的过程,交往中的志同道合被无限夸大。因此,选择面变得极其狭窄,筛选亦极为严格。在与异性交往时,一方面表现出不安、羞涩和表面上的反感,另一方面又内心里关心、向往甚至爱幕异性,渴望与异性接近,喜欢悄悄议论异性。这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普遍现象。“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由于异性交往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智力的互补、个性的塑造和心理的健康,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拥有异性的友谊是正常和必须的。

一、初中生身心发展与异性交往现状

青春期,在这个人体发育成长中的重要阶段,由于营养条件好,当代青少年不仅身体增长快,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生理发育出现明显的男性特征或女性特征的早熟现象。同时,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从童年向成年过渡,出现明显的性意识。具体表现为,男女青少年开始注意异性的形态,愿意同异性接触,注意自己的穿着和打扮,乐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作为性意识而引发出来的情窦初开,也是性别意识发展出现飞跃的重要标志,这时的异性交往已经不是无性别差异的同伴现象,也不是有性别差异的同伴现象,而是统统让位于一对一的男女交往为核心的群体交往模式,即在全方位与男性和女性相互交往的同时,特定的两个人从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发展为相互仰慕、相互爱慕,将对异性的泛化向往逐渐聚集、专一,并将其作为自己配偶的理想人物加以关注和选择。如果双方都彼此有好感而愿意接触,则可能相携进入恋爱阶段。

现在的初中学生对异性之间到底了解多少呢?根据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试点实施中,实验者有意识进行的“青春期异性交往问卷”的调查,样组(调查)人数为150人,男生72人,占48%,女生78人,占52%。调查结果为:1、青春期性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男女成为大人的生理标志,男为“遗精”,女为“月经”的知道人很少,2、性知识的来源:35%的学生认为性知识来自于学校教育,各有17%的学生认为可从家庭和课外阅读资料中获得。3、异性交往价值观认同:(1)对异性交往与友情的看法: 49%的学生认为仅限于学习方面的异性交往可以进行,57%的学生对部分异性同学有好印象,65%的学生认为当有异性同学在讨论一个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时,会积极参与,55%的学生认为当心中有想法时,最有可能告诉好朋友,41%的学生认为有异性朋友只是对枯燥学习生活的调节,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业,27%的学生认为有异性朋友很开心,会提高学习成绩,41%的学生希望在假日游玩时与异性朋友同行,13%的学生认为有异性朋友能赢得同性朋友的羡慕,而39%的学生则只是被动接受异性朋友。(2)对异性交往与爱情的看法:15%的学生有心目中喜爱的异性人,61%的学生认为在此年龄阶段没有真正的爱情,33%的学生认为可能有真正的爱情,但还没遇到。当遇到异性朋友传达好感时,37%的学生欣喜慌乱,会找好朋友商量;27%的学生不知该如何是好。从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所得结论:1、有关性生理知识必须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学习,刻意回避不是理想的选择和正确的教育方法。2、学生学习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教育,应该抓住这一途径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来教学。3、半数以上的学生认可正常适度的异性交往,能以客观、合理、大方的态度面对家人和朋友,并充分享受青春期适度异性交往所带来的快乐,认识到有益于自身的成长,肯定异性交往在学习、个性互补上的益处。4、61%的学生十分肯定地回答此阶段没有真正的爱情。虽然何为真正的爱情,中学生未必能正确理解,但这个结论很显然是正确的,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生活。5、仍然有近30%的学生对于异性交往仍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39%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异性朋友,不知该如何应对,有15%的学生已陷入“恋爱”或“单相思”的境地,这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的。

二、早恋或早恋倾向的表现与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分析

(一)早恋或早恋倾向的表现

有一位文科班男生曾经和我说起过自己的感情经历。他喜欢文学和写作,在文理科分班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由于他内向,加上文科班男生又少,所以也一直也没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后来在他乏味的学习生活中出现了一位异性,她是在班级调座位时坐到了他的前面,开始他们只是打打招呼,后来开始聊天,起初总是围绕学习,不知道什么原因逐渐地,他们说话很自由了,就无话不谈,也不存在什么交往沟通的障碍。他会和她说和任何人都不会说的话,她也一样。他们在一起学习、聊天的时间很多,有人开始说他们是“早恋”,教师也开始对他们敲了警钟,可他们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他们就是朋友,是最好的朋友。不过他也有些迷茫,因为在心理上他越来越依赖她,离不开她,愿意和她在一起。他说:“是不是在我的心里感情已经发生变化,超越同学和单纯朋友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怎么做呢?”

一位初中同学也诉说了自己的疑惑,他的同桌是一位聪明好学,成绩和为人都不错的女孩子,在共同的学习中,他逐渐就对她产生了好感,一直把她当作最好的朋友。他们俩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经常交流。他擅长代数、几何,她擅长英语、语文,经过毫无保留的交流和帮助,一学期下来,他们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相互之间的好感不断加强。他不知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何处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希望得到帮助。

李明正在读高中,原本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母对他很放心。可是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发现他与一位同班女生关系非同一般,有“早恋”的迹象。他们感到事态严重,认为会直接影响李明的升学及以后的个人前途。父亲对他一顿训斥,母亲跟他苦口婆心地教育开导,讲早恋的危害,要他离这位同学远远地。还在电话、信件及课余时间等方面对他进行监控。但是,结果事与愿违。李明不仅没跟那位同学断绝关系,反而更加密切,以致学业受到影响,成绩出现了大幅度滑波。李明为此事很感烦恼,于是向一位可信赖的老师求助。据李明介绍,其实他原本跟这位同学关系很正常,在一起探讨问题多点,同学中有些舆论,传到父母那里去了。他们不了解情况,开口就是训斥,他内心很反感。回家父母就唠叨,感到很压抑。于是,课余时间就找同学一块玩。这样,跟那位女同学在一起的机会更多,且彼此都有好感。以致有时眼睛盯着书,但脑子里想着的是她。这样一来,学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成绩大滑波。为此,他感到焦急和无奈。李明父母在孩子可能出现“早恋”苗头时的过激反应,导致了与其主观期望相反的客观后果:使“早恋”倾向成为“早恋”现实。心理学上称这一现象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上面三例都是反映中学生异性交往的问题。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话题,同时很多人(包括教师和家长)将异性交往与早恋等同,很多同学也不知道如何区分二者的界限,更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那种朦胧的情愫。其实初中学生现在大多处于青春期,性生理开始成熟,性心理逐渐觉醒和发展,这表现在青春期之初两性疏远,而后渴求接近和爱慕。专家认为,青春期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异性之间释放性心理能量。具体地说,青春期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无论是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单独活动或其它形式的交往,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对对异性的好奇心。在与异性同龄人的交往中,他们的性心理能量得以自然释放。善于与异性交往的青少年开朗活泼,心理不受压抑,有利于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实际上面三位同学所具有的心理是中学生心理发展历程中的一种最普遍的心理,只是有的人对异性的好感更强一些,有的人的好感淡一些而已,但是我们绝不能将异性交往与早恋等同。

不可否认,现代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加之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本来就差,容易受一些不健康的影视节目的影响,这就决定了这一代的青少年的青春期更是“多事之秋”。许多父母和老师担心孩子和学生早恋并导致性错误,并非没有道理,现实生活中确有此类事情发生。对于早恋,一位中学生自己这样描写:青春的爱只是我手中的一只纸蝶,遇见风会吹走,遇见雨会沉沦,遇见火会燃烧。有经验的班主任常说:推一推,可能催成早恋;拉一拉,拉回友谊。这正说明“早恋”的不确定特点。现在在我们同学中早恋或具有早恋的倾向的人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这是中学生所不应有的情况。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生理的成熟没有带来相应的心理成熟。②由于年龄增大,与父母之间不再是无话不谈,沟通和交流减少,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认为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就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而异性之间有感情互补的特点,容易把感情转移到异性上来。③受影视媒体、不健康书籍及社会上一些不良气习的影响,随意模仿,或看到身边的同伴有了意中人,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与人攀比,以显示自己的本事。④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能力比不上别人,为了弥补失去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便用找到异性朋友来借以自夸,解除心中的烦恼,得到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⑤中学生交往范围不广,看事物不全面,觉得身边某个人不错或某一方面出众,从而对他整个人都产生好感,企图拥有对方,却难以发现对方的缺点。⑥在好奇心、神秘感和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家长、老师越是不让干的事便越想试试看。

(二)早恋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早恋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 ①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时代是奠定人的一生的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力以赴投入其中。一旦出现感情的旋涡,必定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这个时候好象一切都不存在,对方就是一切,有的本来壮志凌云,但恋爱后,觉得有了生活的中心,便把对前途的追求抛在了脑后,只编织两人的世界,难以专心地去搞好学习。上课容易开小差,老想着对方。而中学的学习任务较多,于是成绩逐渐下降,荒废了了学业。②精神上易受损害,影响心理健康。女孩子心灵比较脆弱,在恋爱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出现摩擦甚至成为失恋者,留下心灵的创伤。女生很多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容易变得灰心丧气,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对前途感到渺茫,从而破罐子破摔。③影响身体健康。恋爱者常常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老是想着对方,甚至“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失恋者更是痛不欲生,常常不吃不喝,也不想睡觉,显得无精打采,而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会对身体的正常发育造成损害。④中学生的思想、人生观等都未定型,容易发生变化,女生的感情往往大于理智,一旦坠入爱河,容易受甜言蜜语的诱惑而轻信对方,把自己该有的纯真丢失了。⑤对班集有影响。恋爱者对班级活动不关心,并影响其他同学。⑥从后果看,中学生恋爱几乎没有成功的。过早进入恋爱误区所酿的都是苦果,不能拿青春赌明天。有的学生认为能从恋爱中得到安慰与鼓励,得到力量,我们不完全否认,但这些都是短暂的,且极少极少,与它的危害相比是微不足道。

三、如何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

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现在的中学生异性交往出现更加亲密、更加频繁的趋势。异性交往过密是青少年释放性冲动、满足性需要的方式之一。但他们刚从“天真”的世界中跨出,并逐步进入“我”所能控制和调节的世界中,应该说,这时还都是孩子,除了性功能等生理方面成熟,心理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如生活还不能自立,思想、能力水平还不成熟,还无法处理好异性交往偏差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充分理解自己对爱情所应承当的重大责任。不具备谈恋爱必须具备的社会意识、社会道德理想、信念和自身修养,因此还不宜拥有爱情。只有当他们长大时,从混混沌沌懵懵懂懂中走出时,才会有真正的爱情需求和体验,到那时,甜蜜的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过密对学习与生活会产生消极影响,但正常的异性交往却是人格发展、心理成熟、个体社会化所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中学生如何处理这种感情呢?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中学生的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知期,即对两性之间的关系一无所知的时期,主要是指儿童期,这一时期对两性的关系并无特别的兴趣;第二阶段为朦胧期,主要指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在这一时期两性交往就发生了变化,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但是又不清晰。所以很多同学就出现了本能的对异性的排斥现象,出现相互攻击等现象,不过这一时期较短;第三阶段是敏感期,主要指中学阶段,这个时期开始非常明晰地感觉到对异性的好感,愿意和异性在一起,有异性同学在,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感受,产生一些微妙的行为变化。这一时期的心理要贯穿整个中学的六年。由于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异性同学之间彼此渴望接近。并较注意自己和吸引异性。男女生在一起学习、娱乐交往,给对方有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这些应该说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前面的几位同学都是处于敏感期,所以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变化都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正常心理变化。而且正常的异性交往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行为的约束。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单独一组男同学在一起劳动,打闹、说话粗鲁、行为散漫的现象比较严重。但是在混合编组的情况下就不一样了,男女同学劳动热情比较高,举止比较文明,工作效率较高。这是因为异性共同学习和劳动时,双方都特别注意自己在异性面前的形象,也都希望异性对自己给予满意的评价,这样对于每个人的行为就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社会学家们指出,如果没有异性交往,那么人类社会就要停止。但是如何正确交往,这又是中学生必须学习的课题。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出现对某位异性的好感时,不要紧张,更不要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从而产生负疚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心理,但是同时也应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将自己对异性美好纯洁的感情珍视起来,把握好异性交往适度、适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原则,从而顺利度过人生的这一特殊时期,在自己的一生中留下一道最美的风景。

我们不反对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怎样才算正常交往呢?两个标准:一是不要太专一;二是要保持必要的距离。中学生异性交往,太专一就有“不正常”之嫌。中学生异性同学之间可以是比较好的朋友,大家在一起可以无话不谈,在思想上能够相互沟通,相互之间给予帮助,但要保持必要的距离,尤其是在身体上要注意保持距离,不要有肌肤之亲。

那么,正当的中学生异性交往应当是怎样的呢?四个字概括:顺其自然。异性交往,本是极其正常的事,正如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一样,异性之间应是互助互补,共同发展自身与对方的关系。据科学研究调查,男女以1:1的比例工作与全部男性或全部女性工作的效率比为90%:50%,男女共处时,会形成一种名为飞乐蒙的物质,使男女的智力、体力水平达到最高,可见从生理上男女交往便是有益的;再者,在男生女生的交往中,可以促进彼此言行的文明、健康、也使彼此的心理得以健康的成长,这是心理上的益处。那么,男生女生之间就应当自然交往,不应急求交往,不应逃避交往,正常的心理面对异性交往,从中得到完善自己与他人的益处,这才是交往的正常意义。

学生在交往时应做到:①要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男女同学之间应存在正常的友谊,不要把友谊当成爱情而想入非非。②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认真搞好学习,或在烦闷的时候多干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或与知心好友谈谈,不要老是往这方面想。③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目标的追求上。④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充实自己。⑤为对方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着想,为了不两败俱伤,都应从中摆脱出来。⑥多交一些朋友,多看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从中得到解脱。

篇6: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企业都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当企业处在初级阶段时,企业的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靠“人管人”的办法进行管理,“人制”的现象比较严重。当企业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上升为“以制度管人”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有效的管理。

过去五年来,冶钢的管理主要是“以罚治厂”,新冶钢成立后,则强调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但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不是不要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公司强调“以人为本”后,个别部门和部分员工就放松了管理、考核,造成劳动纪律等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管理严重滑坡,为了正确处理好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真正拿出系统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办法,形成一种人性化的文化体系。目前,新冶钢管理体系中,应强调哪些管理理念,既然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那么,我们就应该规范或更换过去的一些标语、口号,去除一些教条的不可操作的管理内容,提倡一些亲情、关怀的标语、口号,在管理制中多加入些奖励、激励机制的东西,当这些制度被员工认同后就形成一种人性化的文化体系。完善管理体系中的奖励、考核内容。我认为应以激励机制为主,以考核为辅,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目前,新冶钢在人才、技改、合理化建议等方面有了一些奖励政策,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这些奖励应纳入日常工作中,而不是靠组织发动。各二级单位接到以上几个部门组织的奖励项目后才提报资料,而各二级单位在制订各种制度时只考虑考核,少有或根本没有考虑奖励、激励机制,这就需要新冶钢建立细致的、可操作性的、各部门、各系统、各单位、各岗位相互配合的、考评体系。

第二,在考核制度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一般性违规,应本着教育为主,少罚或不罚,如果同样的一般性违规超过二次以上,则采取重罚。另外,部门对基层的考核和处罚一定要慎重,有些考核下到基层后,无法操作,主要是考核原因或地域不详细,无法落实;再者,考核事前不与考核单位见面,不征求意见,还经常出现考核错误(主要表现在地域划分上不清楚,有时把一个单位上的考核算到了另一个单位的头上),这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果单纯地为了考核而考核,使被考核单位和个人没有受到教育,这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应本着考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思想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三,从严管理,不应理解为“以罚代管”。对那些严重违规或因为不负责任违规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制度在充分进行分析(“三不放过”)的情况下,从严考核。注重制度的执行力,不能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因素而影响到制度的执行。每个一流的企业都是从严执行管理与“人性化管理”。从严管理的另一方面是,对那些乱处罚、乱管理的单位和个人也要从严管理,严格考核。

总之,从严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互相辅相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她上升到一种人性化企业文化。完善体系,这是一个打破旧体系建立新体系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大力宣传或组织学习这些管理制度,得到所有员工的认同,每个员工都在认真地执行这些制度,同时并不违反这些制度;使这些管理制度看起来不起作用,就象没有管理制度一样。

炉料公司:彭书宽

篇7: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一、莫让生活化冲淡了知识体系的建构

案例: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用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这部分知识是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两位数口算乘法以及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如:12X3)和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的引申和发展。因此,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已从已有知识中迁移,在自主尝试、探究中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相通之处,用旧知解决新知,在新旧对比中突出新知,从而轻松、系统地掌握新知,自主、系统、连贯地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片断)一:

1.沟通联系,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笔算(让学生板演)

24

132

×2×2

共同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②投影出示商品单价及售出数量表,并说明这是在一家商场一小时内调查的部分商品售出量及每件商品的价钱。

学生回答:

能帮他们算出3盒彩笔共卖了多少钱?能帮他们算出4件儿童服装共卖多少钱?能帮他们算出这些商品共卖了多少钱?能帮他们算出这些商品各卖了多少钱?能帮他们算出卖2件李宁运动装一共多少钱?

③教师让同学们任选一种商品算出它们卖出的总价钱。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

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统一意见。

学生汇报自己选择的商品及总价的计算方法。(这里将出现多种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笔算算式。)

新旧对比,提示课题,总结算法。

教学(片断)二:

1.直接点题

笔算:—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不连续进位的)

师:看到这课题,你想到了哪些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

请小组长各出一道有关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竖式和一道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竖式,并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后汇报。

①—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你是怎样算的?

②笔算加法时怎样算,要注意什么?

(意图:变被动盲目复习旧知为主动寻找旧知,达到复习旧知为新知铺垫的同时,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尝试新知,自主探索

2419 192

×3 ×4 ×5

独立尝试计算上题。

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你是怎样处理的?结合题目具体说说?结合题目说说各个算出来的积你写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

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负责;一人写,一人说等形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引导学生总结:把一位数从个位起分别与各个数位上的数相乘。哪位上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意图: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独立学习新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想法,在交流中感悟、在争辩中提高认识,从而掌握新知)

3.新旧对比,拓展延伸

①与学生自己出的复习题一位数乘二位数(不进位的)的笔算。最大不同在哪?进位。

②今天知识难吗?同学们不用老师教,自主学得这么轻松,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突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③今天,学的是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不连续进位的),如果老师出一位数乘四位数、五位数的你会吗?如果,一位数乘100位数的乘法笔算你还会吗?为什么?

(意图: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强化新知,突破难点。更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数学知识体系的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感受数学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学习数学的技巧和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自信心)

4.自编习题,体验成功

5.总结算法

6.联系实际、应用知识

①投影出示商品单价及售出量表,并说明这是在一家商场一小时内调查的部分商品售出量及每件商品的价钱。

教师让学生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说一说能帮助商场的叔叔、阿姨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

能帮他们算出3盒彩笔共卖了多少钱?能帮他们算出4件儿童服装共卖多少钱?能帮他们算出这些商品共卖了多少钱?能帮他们算出这些商品各卖了多少钱?能帮他们算出卖2件李宁运动装一共多少钱?

②教师让同学们任选几个问题并解决它。

(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注:如果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还可把连续进位的后一部分知识融入到这一课时中学习,因为,在算理、算法上是一样的。

分析:比较这两个教学设计片断后,可以明显地发现:后一种教法设计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切身感受到数学问的内在的魅力;能充分利用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结构和原有经验,创设获得新知识的背景,遵循“同化和顺应”原理,启发、诱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扩大或改组,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学会数学的学习技巧和数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而前一种尽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但用在新知学习那个环节上,老师不好把握,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各个问题中,出现场面热热闹闹,而知识的认识无法深入。不仅不能发挥出联系生活实际的优点,反而会阻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清晰认识,甚至还会影响最起码的算理、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让生活化的问题促进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

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多让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在抽象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思想。

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加了要减、少加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精练,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恐咱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熟知的生活购物引入,比如:小方带了185元钱,买了一支钢笔用去98元。问:小方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们大都会说小方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他还剩(85+2)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85-100+2,于是,对于185-98这类的简便算法,学生掌握地就相当牢固了。

篇8: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敢干事;不出事;平衡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五个年头,中国的经济建设及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变化正是在我们党中央领导下的集体带领着全国人民按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英明决策的理念及追求所达到的,党的一代代领导集体走着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终于带领着社会主义中国达成百年前先人们没有做到的事,中华民族又站起来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成长令世界瞩目。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体来说,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想干事、敢干事、不出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想干事、敢干事是事业之“事”、职责之“事”、为人民谋利之“事”。不出事之“事”,是党的纪律、法纪法规所不容、所禁止之事,是以权谋私之“事”,是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之“事”。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而不出事,是党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之必然[1]。

想干事,是一个状态、一种激情,有了这种状态,干事创业就有了基础,有了这种激情,推进干事创业就有了动力。凡事,想干了,才会有希望;不想,则一事无成。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获得权力就获得责任,获得权力就获得干事的义务,不想干事的干部,不是称职的干部,也不是负责任的干部,因此,想干事,就必须要有好的精神状态,有一种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敢干事就是遇事敢于负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心中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作风、锲而不舍的韧劲,增强干好工作的内在动力。能干事,关键是要有执行力、操作力,把工作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就必须与当前的工作相结合,使工作更富有创造性,思路更具有前瞻性,发展更具主动性。

我们对通过提供机会而发现的优秀人才、通过公平的竞争机制而涌现出来的佼佼者,要打破常规,及时使用,把他们用在最适合展现其才干的岗位上。只要有真才实学, 想干事、能干事,只要心里装着人民、被群众所认可, 就不应受年龄、资历、学历的限制, 就要唯才是举、唯才是用, 让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他们的辛勤耕耘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不出事,是一条底线,一种坚守。“不出事”与“想干事、能干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有些领导干部不是不想干事、不能干事,而是因出事而失去作为舞台、失去想事、干事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出事,是想事、干事的资本。不出事是领导干部的底线、必须坚守。做到不出事,一方面要加强修养,提升素质,以思想防线维护制度底线;另一方面必须增强制度意识,了解制度、学习制度、运用制度、坚守制度、自觉地在制度约束下行事。习总书记说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情况新考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干干净净干事,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党员干部要做到干干净净干事,最根本的是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既要治贪,又要治庸、治懒,坚决不能让我们的事业耽误在贪官、庸官、懒官手中,不能让庸庸碌碌的人在其位,却不谋其政。

古人云: “国家大事, 唯赏与罚。赏当其劳, 无功者自退; 罚当其罪, 为恶者咸惧”。治庸、治懒, 必须树立以贡献论英雄、无功就是过的理念。要制定和落实目标清晰的责任制, 将每个岗位的责任具体化, 切实解决各项任务“谁来落实、怎样落实、何时落实”的问题。要制定和落实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对工作干得好的部门和个人论功行赏,对迟迟不能落实任务的予以处罚,真正做到功过分明, 绝不能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切实改变只奖不罚、“有教无诛”、“只教不诛”的现象。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改革进行到关键的时刻,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在工作中思想要解放,要敢于冲锋在前,敢于做先人所没有做过的事,敢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在谨记坚守一个底线,坚守在党纪国法的约束下,清清白白做人、做官,做到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能为人民干实事的合格的好干部。

参考文献:

篇9: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优生;学困生;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大量的常规课堂教学中,优生不愿意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能立即回答,而差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则完全游神于外。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呢?那么在课堂中究竟怎样才能处理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呢?

一、创设多元开放的情境

例如,在讲授“比”时,先让学生自己准备各种资源(豆类、小棒等)带到学校,让学生在摆的基础上,自主进行两种数量的比较,并提出与比有关的问题,写出比的式子。接着,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同学间共享资源,互相提出与比有关的问题,写出不同“比”的式子,同时在相互对比的理解基础上让学生探索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分之几与几比几的关系。学生收集的材料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这个过程全体学生都在好奇的驱动下自觉听取别人的发言,学困生在与同伴、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也顺利地实现了共同建构,从而突破重难点“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二、提供兵教兵的发展平台

教师的精力与时间都是有限的,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着实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依靠优生的传、帮、带发展学困生,能合理解决优生与学困生共同发展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把优差生进行合理的搭配,优生就是学困生的小老师,采用“能者为师”的方法渗透生中有师的思想。练习时,优生不但要会做,而且在指导中又必须有流利的语言和良好的思维,才能对学困生进行个别指导,这样优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学困生也及时得到指导。这种兵教兵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控制优生因无事做而游神于外,而学困生也能得到双份的教学时间。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全班发展的全局,真正实现均衡发展。

三、提供梯度开放的练习

新课标指出“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因此,练习设计必须阶梯性地进行,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1)依据不同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新授后的“模仿”练习中,学困生只做书中的做一做,优生则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并且必须口头表述其解题的过程。(2)结合学生的数学能力差异,教师同时安排基础题和提高题,要求学生必须把基础题完成了才能完成提高题,这样才会差生“吃得了”,优生“吃得饱”。(3)在练习内容和形式上要多样化,一方面设置基本活动题,作保底练习,另一方面设计富有思考性、迷惑性的题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在开放中培养和提升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靳玉乐.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5.

上一篇:牵引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下一篇:形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