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2022-09-12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推行新课程改革, 核心在课堂, 关键在教师, 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还不尽人意, 而这诸多因素中教师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还应当是知识的探究者, 更应是新知识的发现者,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探究的精神。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 教师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教研活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以研代训”是当前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1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推进器

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仅可能而且应该成为教育科研者, 当教师以科研者的心态, 置身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以科研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 以科研者的思维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时, 自身的反思意识和探究能力就会得以提高和增强。

1.1 教育科研的过程是教师不断丰富知识, 提高教育水平的过程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大多是跨出师范校门以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 是在教育科研中增强发展的。“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许多新教师虽有丰富的书本知识, 却缺乏实践经验, 尤其是缺乏教研意识和探究能力, 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 发现自己书本知识不少, 实践经验却不足, 虽口若悬河, 但效果欠佳。由此看来, 只有在校本培训中, 通过教育科研逼迫教师不断反思, 把探究到的新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将教育教学的心得、发现提炼出来, 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不断填补在师院留下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空白, 逐步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1.2 教育科研的过程是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

进行教育科研, 可以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 较快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一方面, 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教室作为实验基地, 遇到问题可随时研究解决, 有利于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理性认识的提高;另一方面, 教师有了教育科研的任务也就会有压力, 有压力就会有动力, 有了压力和动力, 教师能力提高也就不到渠成了。

2 教研是教师实行自我价值需要的内动力

2.1 进入教师角色必须进行教研活动

多数教师都有一个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愿望, 特别是年轻教师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尽管开始尽了不少力, 但总觉得事与愿违,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久而久之, 干好工作缺乏信心, 上进之心遭受挫折。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缺乏科研氛围, 素质难以提高。学生、教师、教材是构成教学结构的三大要素,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 还应该是科研者。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研究教材和学生, 从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做起。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设计出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程序, 把每一篇教案、每一堂课作为一项科研,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研究教材、教法和全面研究每个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科学施教。这一阶段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是被“逼上梁山”的, 也只有“上山”, 才能进入教师角色。

2.2 少投入高效益, 必须进行教研

教师想要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教学效益和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唯一的办法是向教育教学研究要效率。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一阶段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是主动的, 有目的行为。

教育科研花费的是教师的精力, 产出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教师精力的花费可以从教育教学成功的喜悦中, 从自身素质的提高中得到补偿。而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是教师梦寐以求的工作效果。

2.3 成才成名必须进行教研

教师都有成才成名, 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作为教师, 要成才成名, 实现自我价值, 就要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上下功夫。过去那种加班加点, 拼体力, 拼时间, 虽出了“成果”, 却苦了学生, 产生了学生厌学的负效应。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必须不断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 不断探究出一套既符合学生实际又紧扣大纲精神的教学方法。做到探究的备教, 科学的施教, 定能教出成效, 育出成果。许多优秀教师、名优校长都是通过教育科研来提高自身素质, 从众多的同行中凸显出来的。

总之, 教师只有意识到教育科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的手段时, 才能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而教师一旦意识到教育科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时, 就能产生教育科研的内动力。这一效果的结果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得到了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以研代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提倡教师投身教育科研,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行教育科研需要有志向、高素质的人才。反之, 教育科研又培养了有志向、高素质的人才。

3.1 以研代训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广泛开展的“五课”活动, 实施“以研代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课”活动主要内容是设计一堂课, 说好这堂课, 上好这堂课, 反思这堂课, 评析这堂课。“五课”活动能达到规范教师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鼓励教师进行课堂创新的双重目的, 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通过这些活动在学校中进行研究, 把学校视为研究基地;研究教师自身教学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 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自我觉醒, 自我开发, 自我提升。以此来整合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 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开辟了园地, 明确了目标, 指导了方向, 使教育科研直接服务于教学。

3.2 教育科研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

教育科研需要不断地借鉴他人的经验。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 学习他人的经验, 借助他人的成果, 使教育科研少走弯路。例如, 听特级教师秦自云的教育论谈, 魏书生的教育艺术, 吸收专家精华, 指导自己, 使自己迅速成长。“送教”活动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途径。“送教”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起到“扬长补短”的作用。教师群体是个体成长的基础, 群体的教研水平提高了, 个体才能从群体的每个身上吸取更多的优点, 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 起到了“水涨船高”的作用。在一个目标一致的群体中, 个体间思想的碰撞所形成的火花, 往住会产生新见解, 深化原有的认识, 拓宽研究的领域, 产生的效应可能远远大于个体效应之和。在“送教”活动中, 我们追求的正是这种群体效应, 用群体的力量去感召人, 激发人, 磨练人, 提高人。

综上所述, 教育科研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课程改革, 提高本校培训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保证。

摘要: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推进器, 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动力, 以研代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育科研,推进器,内动力,以研代训

上一篇:健康教育与管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估下一篇:高职院校主题党日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