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

2023-02-28

成功的大学教育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 在此背景下, 具有较高核心素养的教师就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当前我国亟需高知识与高素质并举的综合性人才, 为此, 努力提升高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健全人格的引领作用, 在这一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 教师应始终正视自身情况, 积极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形势, 力求实现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与追求, 承担起新时代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更多人才的光荣使命。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 政治素养——清醒的政治意识与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世界形势瞬息万变, 且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的重要历史时期, 社会上各种思想理论良莠不齐, 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其中不免存在恶意扭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旨在破坏中国人民改革发展成果的不良理论, 这对政治意识尚不成熟的高校学生造成了严重的思想威胁。作为其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形成的引领者, 高校教师必须始终拥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才能不受政治荼毒影响。习总书记在“四有”好教师中首先就强调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这是对高校思政课老师的光荣赞赏, 也是党和国家交给其的重要使命。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坚持“身正为范”的教育方针引领, 在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基础上, 以清醒的政治头脑与坚定的政治意识为大学生注入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 教师应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内心堡垒, 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道路自信, 才能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形势中始终立于坚定之地。

(二) 道德素养——弘扬崇高师德

自古以来, 教师就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教师不仅是在教学工作中传播知识、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的中心, 更通过其举手投足间展现的行为风范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判断, 在潜移默化间完成对其价值观的影响。在崇高师德引领下的教师行为, 对于学生积极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思政课老师更是如此。因此, 评判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 不仅应关注其在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方面的熟练与创新程度, 更应始终将师德放在评价教师道德素养的中心地位。党的十九大以来, 党中央及社会各界对于师德师风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社会呼唤拥有崇高师德的优秀教师群体, 用师德影响学生, 并从价值观层次改变学生, 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崇高理想与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 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高校学生作为年轻化群体的代表, 极易接触到种种诱惑, 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盲目消费主义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真正的危机, 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教师如果不能拥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以师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就会助推学生陷入不良现象的陷阱, 走上偏离自身发展与社会总目标的歧路。

(三) 学习素养——与时俱进、终生学习的精神

对于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解, 不能仅仅局限于其在意识形态及思想层次领域的知识传授, 而应认识到其作为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 其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且综合了多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学科背景对于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在拥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还要始终坚持主动学习的态度, 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态, 以自信、积极的胸怀拥抱各学科前沿的知识。在这种与时俱进、终生学习的学习素养引领下, 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轻松、有效地实现对社会问题及思想层次方面的解读, 为课堂增加更多的时代感于创新性, 同时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认同、理解、学习课堂的核心要点。

(四) 社会素养——积极的社会实践精神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都要走上社会实践, 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应是脱离社会实际的“纸上谈兵”。高校思政课教师为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理想效果, 就必须在做好教育这一本职工作的同时,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作为拥有较高知识储备与理论经验的教师,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更应积极响应国家呼唤人才的声音, 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建言献策, 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国家发展的大潮中。例如, 党的十九大以来, 社会各界人士在积极拥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的同时, 迫切地想要对十九大精神及我国当前形势与未来发展有较为易懂的了解。此时高校思政课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理论知识丰富、政治意识清醒的优势, 承担起先进思想的传播这与弘扬者这一重要使命, 通过加入宣讲团、参与宣讲活动等形式, 帮助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部门正确、清晰地了解十九大精神。在这种社会实践之后, 教师可以结合其过程中发现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对所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入、更为融会贯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指引学生形成清醒、正确的思想认识。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 国家与社会各界——积极的鼓励与支持

国家教育部门在确定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重要目标的背景下, 也要充分意识到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对这一目标的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现行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并结合新的时代形势, 在有关教材及参考文件中予以新的规范与指导, 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育自身核心素养提供充实的理论参考。与此同时, 应将教育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范围内表现突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组织起来, 定期举行座谈会以, 鼓励其针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意见与参考, 并将其中经得起推敲与考验的观点积极推广。社会各界也应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多走访高校思政教育课堂, 积极了解当前思政课教育的实际, 对于工作在一线的思政课教师予以关心与慰问, 鼓励他们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更多符合时代发展、拥有过硬素质的优秀接班人。

(二) 高校——提供坚定的支撑

高校作为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线阵地, 应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对于党和国家的政策, 高校各级党委与部门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宣传, 帮助思政课教师及时了解国家发展的形势, 对其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扩充。针对于工作在一线的思政课教师, 在保障其积极完成教学工作的基础上, 高校应通过专项经费设置、科研平台搭建等形式, 鼓励优秀的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有关思政教育的研究工作, 从而帮助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优秀的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科研之余, 高校应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的研究报告与新闻, 保证其思想始终行驶在正确的、与时俱进的轨道上;同时, 高校可以综合利用自身的院校合作资源, 帮助思政课老师实现积极畅通的跨校交流, 总结出更多核心素养培养的优秀经验。

(三) 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就必须以拥有优秀核心素养的教师队伍为前提。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关键作用于重要使命,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充分的主观能动新, 自觉接受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 并将其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实践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拥有主动的自省意识, 对于自身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学习素养、社会素养的层次有正确清晰的判断, 并在崇高理想信念的指引下, 主动向优秀同事学习, 向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学习。在思想上坚定信念, 在行动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习中培养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正确意识, 并将社会参与与社会实践作为自己奉献能力的重要使命, 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写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通过积极有效的转换观念与实践创新, 成为学生培育核心素养的引路人与示范者。

三、结束语

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深刻影响着广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要培养这种核心素养, 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更需要通过国家与社会各界以及高校的共同助力, 形成优质的培养路径, 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学目标的完成。

摘要:作为引导学生在高校教学中实现综合素质与健全人格培养的引路人, 教师必须以其过硬的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主攻学生思想领域的关键岗位, “打铁还需自身硬”, 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核心素养, 在新时代不断发展变换的形势下, 引领学生牢固正确思想, 走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路上, 更好地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宏翠.“三精准”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7 (6) :38-40.

[2] 秦在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特殊使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 (23) :16-19.

[3] 桑国元, 郑立平, 李进成.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J].教育学报, 2018 (3) :119.

上一篇:新形势下零售企业无边界管理的价值创造探讨下一篇: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角色——对访谈类电视节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