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2022-09-11

1 引言

生育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一部分, 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处于育龄期的妇女, 对于怀孕的妇女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和保险支持的政策。它的实施一方面依靠企业缴纳, 另一方面也通过国家立法来保证。主要内容包括向妇女提供有关生育时期的医疗服务等。

在新中国建国以前对于妇女地位的认识处于懵懂阶段, 本身对于女性抛头露面打工就有一定的误解, 那就更提不上对于妇女权利的保障了。由于企业规定不招收孕妇或者对于已经录取的孕妇开除的规定, 为了生存不得已忍受身体上的不适来挣钱, 也就提不上保障了。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 对于生育保险的建立还是有一定的探索的, 例如1930年颁布的有关女性产前产后两个月不做工但是工资照发的规定, 为新中国成立后生育保险的建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 最一开始的生育保险并没有独立的文件来阐述, 只是在195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提到。1953年, 受经济好转的影响对于一些保险条例进行了修改, 对于规定了孕产期的医疗保健费用相关的条例、对于孕产妇休假时间进行了重新规定。在持续的几年中多次进行了微调, 1962年规定的产假时间延长6个月;1964年扩大保险费用覆盖面积, 包括了检查费用等。尤其是在改革以后, 对于计划生育的妇女可以享有生育保险, 反之, 则不然。在我国的社会保险中城镇职工生育保险是一项独立的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并驾齐驱, 各自独立。生育保险的保险范围与医疗保险并不重合, 这也导致了一部分企业对于生育保险认识不清, 导致保险重复上或者未上的现象。

2 国外生育保险制度的启示

我们从政策因素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来看国外的生育保险制度对于我国的启示, 可以看出主要是几方面的问题。

2.1 推动我国生育保险法制化

以欧洲国家为例, 它们在建立自己的生育保险制度时, 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法规来确定政策的可行性。并且有专门的实施部分和监管机构进行监控, 保证政策的有效进行。在1922年日本首先开始了有关于生育和疾病的相关法规、紧接着1948年印度、1963年韩国等。一些国家对此改革已经进行了实验, 例如在英国, 采取的是国家集中管理下的区域负责制, 可以通过国民保健系统全面管理医疗服务;又例如的德国利用基金会管理保险费用和补助金的方式, 都可以通过立法监督和管理。

2.2 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面积, 提高生育保险的待遇

在我国的生育保险的受益人群十分狭窄, 农村妇女和城市非职业妇女被排除在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外, 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户籍政策导致城乡人口的不平衡, 例如下岗失业女工、无业妇女、个体户等人群同样需要平等地享有生育保险。在国外已经有不少国家的生育保险覆盖到了非劳资妇女。相较于国外而言, 中国的产假标准甚至没有达到最低的国际标准, 生育津贴也同样很低。例如英国的产假为24周, 最长的瑞典的产假为480天。在我国生育津贴能占到基本工资的收入一半就已经属于多的了。所以, 就本国实情而言应当提高生育保险的待遇。

3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

对于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合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由于城乡居民差异, 生育津贴的待遇不同, 导致产生待遇悬殊的生育保障。还有一些医保交叉范围上的报销, 由生育引起的疾病由生育基金支付, 但是是否是由于生育所造成的并没有办法完全确定, 这就导致了操作过程的不统一。对于“两险”合并实施后支付方式的探讨来看, 完全可以延续医疗保险报销原则, 通过刷卡来进行结算。同时由于那个生育保险基金账户的建立, 直接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使得保险报销使用更加便捷、高效, 也方便账户的监督管理。

由于我国生育保险区别于其他四项保险, 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少、覆盖面积小、认识不到位。所以, 当两险合并以后, 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生育保险扩大了生育保险覆盖面, 填补了群众对生育保险认识和应用的漏洞。本文主要分析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后的状况, 当生育保险普及, 人们对于自身保险权益的认识得到了提高。生育保险可以和医疗保险一样的报销方式, 将体系合并, 精简了成本, 并且报销会更加便捷, 生育保险也可以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助力, 使得妇女在这一特殊时期受到支持和爱护。

摘要:我国生育保险区别于其他四项保险, 最大的不同在于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少、覆盖面积小、认识不到位。本文主要分析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后的状况, 当生育保险普及后, 人们对于自身保险权益的认识是否得到提高, 需要对其探讨。

关键词: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 胡立群.生育保险改革知多少[J].中国社会保险, 1998 (3) .

[2] 李倩.关于生育与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思考[J].社保论坛, 2016 (2) .

[3] 杨迎春.欧洲国家生育保险对我国的启示[C].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中国医疗保险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4] Peter A Diamond, Peter R Orszag.Saving Social Security:ABalanced Approach[M].Washington:Brookings InstitutionPress, 2004.

[5] 任正臣.社会保险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探究下一篇: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