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浙派的创始人戴进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2022-12-12

一、开宗立派之人——戴进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1]。戴进出生在元明交替,朝代更迭的时代,宣德年间进入画院成为直仁殿待诏,后因遭同行陷害,被免职罢官,于是回到家乡,一生醉心于绘事,学精业著,声名远播,集诸家之大成。可以说正是他本人所历经的坎坷人生,而缔造了他的独特画风,在扎实的画工之下,透露的是戴进作品的十足的阳刚之气,特别是在晚年时期,笔法更为奔放纵逸,给人一种磅礴大气之感。戴进的绘画最初源于南宋的院体画风格,戴进在承袭南宋院体的同时,兼收唐宋元诸家之长,早期艺术创作主要是以临学南宋院体马夏一路为主,晚年创作进入鼎盛时期,留世作品也最多。

二、戴进作品赏析

这里选取戴进的《春山积翠图》这幅作品进行赏析。戴进在六十二岁时创作了《春山积翠图》,此幅作品作为戴进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戴进中晚期画风演变的典型。在作此图时,虽然作为“浙派”画派的大师级人物,但在当时戴进的生活已经是穷困潦倒了,在京城也难以立足。于是在当时的境遇下画出了这样的作品,来抒发其抑郁不得志的心境,重温昔日雄心壮志的旧梦,同时也表达对自然中万物生灵的依恋之情。细看《春山积翠图》,可以发现,此画在构图时注重层次分明,善用虚处,用笔有紧有松,虚实相结,画面细节刻画的一丝不苟。此外用墨之处变化多而不乱,水墨结合浑然天成。不论是从构图还是从笔法来看,此图都与李唐、马远等南宋院体水墨画派风格—脉相承。整幅作品用二大块斜向切入,近景以松冠为主体,浓郁虬曲的千年古松,层层山峦,若隐若现,画面中的山坳处有一古寺掩映于云树之中,松下有一高士曳杖前行于山径上,书童携琴随于其后,整个画面宁静致远,极富诗意,闲云野鹤之感油然而生。此图山间云雾采用浸化渲染留出空白,深山老松用重墨苍劲之笔勾画,坡石山峦施浅墨皴染,整个画面虽不着一色却让人感觉色彩依旧,充分体现出戴进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再对戴进的另一幅作品《风雨归舟图》进行赏析,同样作为戴进的代表作之一,却展现了“浙派”山水画的创新之笔。《风雨归舟图》在画面的构图上动势更加强烈,用笔也更加的奔放洒脱,此图以自然中的风云雨雾为创作主题,在后世影响颇为深远,成为了明代宫廷画家描绘风雨山水图的典范。在《风雨归舟图》的创作中,戴进巧妙的运用“水晕墨章”的技法,将水墨淋漓的阔笔,横扫出狂风暴雨之势,乍看以为那是霞光穿透云层,但走近细看发现图中树木枝干被狂风吹弯,行人、舟客低头撑伞以遮风雨,才意识到此乃雨幕。在烟雨、之中的远近山峦,峭立隐现,天幕之下风雨激荡,林树摇撼,溪桥上的农夫在山雨中急匆匆赶路的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极具真实感。戴进借画面中疾风骤雨的而营造出的紧张氛围,来抒发内心的慷慨激情。此画中,图画下方的便是近景:巨石半露,坡岸现角,风撼大树,枝叶右弯,水中小舟逆风而行;图画上方便是远景:五注急雨倾盆而下,远山半遮,丛树隐现;图中乃一座溪桥连岸,两岸的土坡将近景与远景巧妙连贯,加上桥上行人及舟行方向的错落,整章构图便是一个s型的走向。图中逆风而去的小舟,在图中与其他顺风雨而行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是用小舟来暗示自己不甘示弱于世俗,要逆流而上,对自己的命运表现了强烈的反抗,使得“风雨归舟”的题目更加发人深省。

三、戴进的艺术特色以及成就

从这些作品来看,戴进的画风日趋成熟,形成自身独具的特色,画面雄劲简逸;潇洒流畅,表现出了行家、利家兼具的集大成面貌。戴进上学古人,但是并没有学古泥古,只图其表,他习百家之长;融会贯通,通过自己对自然山水的亲身感受,变其他法为自法,这就是一种自主的创造能力。这种自主的创造能力来源于画家本身的勤学多思,完全是画家的个人的独特风貌。这种自主创造的能力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在这次的毕业创作中完全体会到了,那么多的艺术语言已被先人们表述过,想要另辟蹊径难上加难,需要创作人对生活,对自然都要有深刻的体会,这也使得戴进成为中国画画坛上的一位历史性人物。在中国绘画屡至顶峰、大师辈出的宋元以后,在皇权文化意识高涨的明代前期,戴进正是以其自主的独创力,继往开来,创一代新风,使得一时上下纷纷俯偃以至蔚然成派,戴进千古的艺术地位亦于此奠定。

四、戴进艺术的影响

天顺六年(1462年)秋,戴进去世,这年沈周35岁,八年之后唐伯虎、文征明及仇英相继出生,吴派崛起。相继而起的还有代表吴地文人画为主的南宗正统观念的逐渐形成,戴进的地位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时的艺术品评家在宋元以来对人品、气韵的重视之余,再提出画家须同时写文和赋诗等第三种能力的要求,文人画家的标准至此又迈进一步。就画家的画艺而言,戴进于沈周可平分秋色,但就文人画家诗、书、画三艺必备而论,戴进不及沈周。日后文人品评家就拿戴进跟文人画家的典型沈周及较后的文征明相比较,他的地位便出现了第一个转折点。然而自南北二宗的观念形成并把戴进归为北宗之后,便局限了人们认识戴进的视野;从一个狭隘的范畴趋理解他。一般都认为沈周和文征明是“南宗”正宗,把浙派和戴进归于“北宗”,两者绝无关系。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戴进的画风对沈周和文征明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杜琼在《杜东原集》中曾提及沈周收藏过戴进的作品,并且临摹过戴进的《谢安东山图》,文氏的山水也有接近浙派的。文征明提过戴进的《长松五鹿图》,此图松树的画法,与文征明《句曲山房图》卷等画的树法有相近之处。目前,我们无法为这种“影响”关系找到理论上的依据,但明代浙、吴两派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反而是互生互长的。总之,戴进的画风确实曾为明中叶重要的文人画家沈周和文征明等人的注意或借鉴,然可能影响不大,但文人画家从中得到滋润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综上所述,戴进作为明代前期卓有成就的画家,他所建立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所及,蔚然成派,并使得沈周、文征明等吴地文人画家受到一定的濡染。同时戴进的绘画对当时和后世的画家创作也起到了简介的引导作用。

戴进对近代影响最大的当属海派的画家了。而最具代表的当属大画家任伯年。任伯年早年学画师从任熊、任薰兄弟,其画风亦步亦趋。人物线条用钉头鼠尾,方折顿拙,极具力度。钉头鼠尾、方折多变的线条,完全是从戴进那里演变而来的。而吴昌硕作为海派的另一代表画家,其在线条运用上,也尽显浙派之余韵,这也与吴昌硕学画起启于任伯年相关[2]。因海派画家许多是师学任伯年,以至造成了以任伯年为中心的浙派画法的延续与承袭,这便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浙派隔代相传的奇迹。这正于明代何良俊所说的:“戴文进画尊老用铁线描,间亦用兰叶描,其人物描法则蚕头鼠尾,行笔有顿跌,盖用兰叶描稍变其法者,自是绝技”相暗合。这一绝技经过了四百余年之后,却被海派所继承了下来。

五、总结

近代学者何琦评论:“戴进是作为一代宗师,浙派的开创者,在艺术史上前绪唐宋,后接明清,其艺术成就更是功不可没,其创造的精神法则和笔墨意蕴始终不会消失。”[5] 。我在创作的时候大量借鉴了戴进的笔墨,在山石上的处理上,我以快速的运笔勾勒出其外部轮廓,留出飞白,皴法以大斧劈皴为主加上淡墨的晕染,这样处理后山石浑厚、苍润。构图上分为近、中、远三个部分,运用这三个部分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有层次感,近山以皴法为主,远山以晕染为主,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也不敢有一丝的掉以轻心。这都是这位大师给我们留下的艺术财富,结合了院体的工致绚丽,文人画潇远疏淡,使我受益匪浅。

摘要:明代浙派的创始人戴进的艺术风格奇力新颖、继往开来,创一代新风,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广泛,上下纷纷俯偃,以至蔚然成派。戴进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进入宫中但是因同行相妒,受到谗言被贬,回到家乡后潜心作画成为一代大师。然而后人对戴进与其所创的浙派艺术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本文就戴进的艺术特色以及笔墨风韵做了简要分析,探讨戴进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画,戴进,艺术特色,影响

参考文献

[1] 冯慧芬《中国画派研究丛书?浙江画派》,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30-90页

[2] 方玲琅:《浅析浙派绘画风格及其影响》,《杭州文博》,2012年01期,第154-191页

[3] 卢辅圣《戴进与浙派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第30-115页

[4] 刘晓陶、黄丹《雄峻高爽苍郁浑深——明戴进生平及绘画艺术解析》,《荣宝斋》,2010年03期。

[5] 何琦:《鉴古师学之正道—明代画家戴进与蓝瑛比较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2-04-23

上一篇: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下一篇:浅析德国民法典之立法体例与编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