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名师的听课感悟

2024-04-23

浙派名师的听课感悟(共12篇)

篇1:浙派名师的听课感悟

浙派名师听后感悟

张雪营

11月7号去杭州师范大学听浙派名师的听课活动,短短的1天时间里,由各家名师、教师展示的4节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课堂授课水平之高,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之精彩,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长期以来,数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的结果,轻探究的过程;重反复的练习,轻情感的满足„„这一切,使学生对数学很难激起兴趣。他们感到数学是枯燥的、烦琐的,数学几乎等同于做题,而且没完没了。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使他们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通过郑老师、王老师,两位教师对于《命题与证明》的讲解,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对于一节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切入点,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进入我们的“陷阱”,从而开始一节新课的学习。同时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用比较白话、学生易懂的词句,来进行一堂很枯燥的数学证明的教学。王老师一堂数学课张弛有度,通过很好地掌握学生的现阶段情况,有效的控制学生的,并对下节课教学起了良好的铺垫,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章老师的《你的判断对吗?》中,时刻与学生有着很好的互动,并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之交流。这样把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起,你还用担心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吗?这就是老师的智慧,做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就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多提供一些既能学习到数学知识,又让学生感觉有趣的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充满活力与魅力。但是由于学生的现阶段学习,并未学习到平行四边形,所以对于动手拼平行四边形这个环节耗时过多,便造成了龙头蛇尾的感觉。尽管有小的瑕疵,但总体来说,这一堂课还是很精彩的。领略到大师的教学艺术,我看到了学生的智慧,听到了富有思想的回答,亦听到过诙谐的回答,让人忍不住为他们鼓掌,同时也忍不住为老师的教学喝彩,因为她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精确及魅力,让学生触及到了数学的本质,从而在内心发出强烈的震撼。让学生觉得数学的简单,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是还原数学最朴素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释放学生的潜能。而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设计才是最关键的。

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道路却是长久的,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让学生对于数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中走的更远。

篇2:浙派名师的听课感悟

11月3、4日是双休日,原本这个双休日会和往常的其他任何一个一样没有什么可言说的:睡睡懒觉;看看电视;逛逛淘宝或超市;览览网页什么的,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觉就浑浑噩噩地过去了。但是这次却因为“浙派名师”的听课而觉得异常的充实和富有意义。两天里听了8位老师的展示课。八位老师有来自省内的,有来自省外的;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有踏入教师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有男老师,有女老师;有的亲切随和,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内敛儒雅,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围绕着“新课标,新解读,新思考”的主题向大家诠释了他们对历史与社会课堂的独到解读和理解,让我们获益匪浅。

下面我想就两堂课谈自己的一点粗浅感受,以此来证明自己确曾参与过他们的课堂,或者说他们的课确曾引起过另外一个人的共鸣或者思考。

(一)方海东老师的《礼乐文明的确立》

这一课不好上,正像方老师在后来诠释这堂课的设计时所说的那样。我自己也上过这一个内容,也有过切身的体会。虽然内容很简单明确,就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但是要上出味道来,上出深度来就有一定难度。但是这一节课方老师做到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从宗法制开始了解,但是方老师别出心裁,从礼乐制引入,并且以非常生活化的“根据图片找不同”的游戏方式,让原本抽象的主题变得具体而生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整堂课方老师大量地引用古代文献,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历史底蕴深厚,知识渊博,并且能联系当下的实际生活,进行古今的对照,不断地进行时空的穿插和转换,对于学生是不断地进行引导启发。但是可能很多材料是文言文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些晦涩,同时给学生看材料的时间也比较有限,所以使得这堂课的后面部分显得有些仓促和沉闷。可能真的是如后来专家点评的那样对于杭州学生的学情不了解或者没有了解。但是总体上我感觉这堂课是成功的。朴素但是有深度并且充满着人文的气息,就像历史本身。

(二)陈海旺老师的《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篇3:浙派名师的听课感悟

“十二五”期间, 浙江省共遴选了1600名优秀中小学 (幼儿园) 骨干教师与校 (园) 长, 分期分批参加了“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 (以下简称“双名工程”) 。笔者有幸成为了浙江省“双名工程”之“浙派高中政治名师班” (以下简称“名师班”) 的二十个学员之一, 开始了为期两年 (2013 年8 月—2015 年11 月) 的学习。

很多人也许会这样想:培训班嘛, 不过是安排几个讲座, 听几个报告, 也就过去了。但我们“名师班”的培训却是严谨、有序、规范的, 它有理论研修、实践浸润、学术提升、思想凝练、成果展示、示范辐射等学习方式。两年来开展的一系列涵盖理论与实践、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的系统且全面的培养培训, 不仅拓展了我们的教育视野, 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提升了我们的理论修为;而且, 我们彼此之间在两年的培训中加深了感情, 为跨区域、跨校际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以“名师班”为核心的学科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升了浙江省政治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 并扩大了在全国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回想这两年中七个阶段的培训活动, 刚好经历了两个四季轮回, 笔者愿意把其中的几个不同季节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景宁的“春天”】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天总充满着勃勃生机, “名师班”在第一个春天里为学员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走进中国畲乡——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 走进春色满园的景宁中学。

为期一周的培训, 学校安排了六堂观摩和展示课、两次评课、两个特级教师讲座、一次学员交流。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名师班”班主任姜根华老师亲自为学员上观摩课:《政治权利与义务》;学员郑友民的展示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员骆柏林的展示课:《寻根溯源——复习从生活入手》。

承办单位景宁中学也派出三位青年老师展示了别样的课堂风采。毛荣芬的展示课:《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雷敏的展示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魏丽亚的展示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将“浙江省‘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与“双名工程”结合起来, 既能让浙派名师、专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艺术送到景宁, 让景宁县的政治教师共享全省优秀教育资源, 同时也满足了浙派名师培养中的实践需求。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名师班”培训模式改革的一次尝试。

景宁中学活动后, “名师班”的综合实践活动两年里分别在浙江省德清高级中学、浙江省桐乡高级中学、浙江省长兴中学开展。

实践证明, 这种培训活动实效性强。通过这次活动, 我们能够聆听鲜活的课堂案例, 就案例及时进行交流和思考, 聆听专家的诠释,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承办学校也可以在家门口观摩省内外学科顶尖名家的课堂, 亦可以借此机会让本校的青年教师获得名家的指点, 提升教学能力。因此, 活动的开展是双赢的。

笔者当时也写下《春的思考》 (片段) :“阳春三月, 春暖花开, 在这样美丽的春天, 我们迎来了浙派名师班的送教活动, 机会是难得的, 平台是高端的, 学习是实实在在的, 成效是看得见的……这次的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 相信我们都会有所收获, 像春天一样, 生长出新的思考。”

第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 六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政治课, 让学员们深刻领悟到教师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

一是教师要能够“梳理”知识。雷敏的课能够精确、严密、顺畅地把《经济生活》第九课、第十课的知识精密地梳理在黑板上, 提纲挈领, 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

二是教师要能够“重组”知识。姜根华教授一堂《政治权利与义务》课上得如此有文化, 如此有深度, 如此具有教育意义, 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

【贵州的“夏天”】

夏天是炎热的, 但也是热情似火的, 这样的季节适合按下躁动的心, 安静读点书, 或者安排一次远游。

2015年的夏天, 我们和五位山西省政治特级教师一起访问了贵州的两所学校:贵州省贵阳市兴农中学和贵州省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学员们不仅带去了浙江的政治课堂, 还走进了贵州的政治课堂, 浙、晋、黔三省政治老师在听课评课中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贵州的第一站是贵州省贵阳市兴农中学。这是一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学校, 举目之处, 文化寄语到处都是, 墙壁上、标语上、楼道里, 一句句, 一段段, 都那么让人感触, 都那么发人深省。参观完校园, 学员们进入课堂, 聆听了一节高三复习课《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课后, 与兴农中学政治教研组进行了实而有效的评课活动, 大家积极踊跃发言, 思维互相碰撞。学员陆国良:“上课好比旅游, 为了欣赏到好的风景, 有时会经历路途的坎坷。这启发我们上课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学生的感受体验要关注。”学员邢方方言道:“高三老师要善于与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作斗争, 找准一堂课的关键节点安排教学内容。”评课活动后, 学员杨志敏为兴农中学的老师们做了高考复习的专题讲座《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有效课型的探讨》, 他把自己多年对复习课型的研究成果与贵阳的老师一起分享, 并与大家做了互动交流。

贵州的第二站是贵州省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学员们聆听了即将参加贵州省优质课评比的龙正东老师的说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龙老师课型设计新颖, 理念新, 运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素材贴近生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发现问题, 然后再一一解决, 不失为一堂传统课堂的好课。听完龙老师的说课后, 名师班的学员们敞开心扉, 毫不保留地为龙老师课堂的完善出谋划策。学员杨志敏:理念新, 但没贯穿到底, 逻辑思路需要调整;材料好, 但有点杂, 建议精简和归类;内容推进过程值得思考。学员王国芳:课件字体颜色需要调整;逻辑层次的展开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

听完龙老师的说课, 学员们还参观了该校的校本课程展览室, 校本课程开发种类丰富, 地方特色浓郁,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沿着将军的路”“竹编技艺”“三穗麻鸭的养殖技术”等课程。

【德清的“秋天”】

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名师班”的培训故事继续在浙江省德清高级中学演绎。

在浙江省德清高级中学的培训是“主题式综合实践培训”, 学员带着预设的主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存在及现实困境”进行备课、上课、评课, 然后就这一主题做微报告发言。高中名师班学员陆国民、邢方方用“主题式教学”分别上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新时代的劳动者》的课。

学员张建庆的微报告是这样发言的:

“我个人认为, 邢方方老师的课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存在及现实困境的一次生动的诠释……

“邢老师的展示课, 整堂课可以说是‘立意高远、大气从容、流畅清晰、生动活泼’, 体现了一个优秀政治教师的素养和追求, 使听者获益匪浅。我真正地感受到在邢老师小小的身体里隐藏了一个大大的宇宙, 在她小小的心灵中溢满了大大的幸福。所以, 她能爆发出如此灿烂的光和热, 能把一堂枯燥的政治课演绎成一堂励志的、洋溢幸福快乐的课堂。

……

“邢老师的这一堂课匠心独具, 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教学突破口) ——‘幸福在哪里?’这个问题的出现, 很自然地续上了‘幸福就在劳动里, 幸福就在我们的事业里’这样的思考, 从而不仅自然地引出了‘劳动与就业’的教学内容, 而且将这一课的教学上升到‘追求人生幸福, 实现幸福人生’这样一个极其现实的、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主题上, 从而使得这一堂课的教学有了不一般的境界。邢老师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轴, 以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两翼, 以‘劳动 (就业) 创造幸福’为立意, 以‘ (寻找) 幸福’为主题, 以‘劳动是一种幸福—择业是幸福之本—维权保障幸福’为线索, 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 以师生对话为基本方式, 环环相扣, 层层展开, 使人不觉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山西的“冬天”】

冬天是白色的、纯情的, 又是蕴藏能量的季节。“名师班”的冬天故事, 是由初中和高中两个名师班联手演绎的。

本期名师培训, 高中政治班和初中政治班培训时间基本一致, 常规培训中, 两个名师班上课的地点、内容有所不同。为了让初中、高中老师更好地“求同存异”、携手共进, 培训方准备了一次初中和高中互相学习的培训活动。

2014年的冬季, 应山西省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的邀请, 初中、高中两个“名师班”远赴山西省太原市和运城市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晋浙中学政治名师联合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是浙江的老师安排高中、初中各两堂课, 山西的老师安排高中、初中各两堂课, 课后初高中互相评课。上课地点分别是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山西省运城市运城中学和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实验中学三所学校, 其间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多达300余人。

这次活动不仅是跨越高中和初中课堂的交流, 更彰显了南北两种风格课堂教学之间的碰撞, 可谓是一场政治学科的教学盛宴, 让人至今想来依旧回味无穷。

学员张松玲这样说道:“同课异构的课堂, 南北教师风格迥异:南方人的细腻和北方人的朴实, 北方老师的疏阔和南方老师的灵气, 尽在课中。这场风味独特的文化盛宴, 异地课堂教学的碰撞, 有的是相互砥砺和激荡, 有的是相互补充和促进。课堂构思之新颖, 课堂形式之翻新, 课程资源之丰富, 留下的是沉思、启迪和回味。晋浙教学, 时而厚重, 时而婉约, 时而悲怆, 时而诙谐, 各成一体, 各具特色。”

初中“名师班”的班长邓权忠老师这样写道:“我们初中、高中政治名师班移师山西太原和运城, 参加‘晋浙中学政治名师联合教研活动’。这是我们培训班第一次走出浙江省, 这次南北两地名师同台展示, 可谓精彩纷呈, 收获多多。”

在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 高中班的陆国良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模拟投资、自由辩论等, 在课堂上经历了一次“理财”体验,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有所获……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实验中学, 我们浙派名师高中班邢方方老师以充满江南柔情的教学风格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课《幸福在哪里?》, 邢老师最后还现场为大家演唱了《幸福在哪里》这首经典老歌, 很好地诠释了这节课的主题。

篇4:浙派名师的听课感悟

4月16日——17日,“第78届浙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于杭师大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共展示了八堂课,其中,有教材中的原型课,也有拓展课,还有自编教材课。这八堂课,令我的感受有很多,现择要阐述几点:

一、课堂气势磅礴大气 李霞老师《生物的性状》、朱映辉老师《化石大发现》、徐杰老师《形形色色的动物》、张晓萍老师《食物链和食物网》等课,教学中无不呈现出名师的气势和风采。他们精细的环节安排,艺术化的教学风采,幽默的课堂语言,灵活的教学机制,从出场到课堂收尾,都令我感到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几乎难以挑出其缺憾。

二、课前准备细仔周到

施昌魏老师《浮沉子的秘密》,展现了他创新化的浮沉子。经过改革与创新,既使浮沉子增长了上浮与下沉的路程,又不使浮沉子被手挡住,清晰可见,演示效果明显。

张晓萍老师《食物链和食物网》,电子化的学习包,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强了趣味性与形象感。试想,如果让学生单从文字中摄入食物链的信息,与动画式地摄入食物链的信息,其印象的深刻度,知识记忆牢固度,与对知识的理解度,都是后者丰富得多。

上述列举的例子,都充分显示出名师们课前准备所花的大量时间。也正因为课前准备细致了、详尽了,才使得教学的效率高了,学生的理解透了。

三、教学理念以生为本

李霞老师《生物的性状》一课,很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从植物开始导入,再到兔子毛色性状的研究,一直到人的6组基本性状的研究,其中所隐含或涉及的概念,如“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性状”、“遗传”、“变异”都自然而然地由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概括,自主总结,没有教师强加的痕迹。还有,学生的认识总是步步深化,逐渐走向精确化的,所以李老师也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如当学生回答颜色的性状有黑色和白色,李老师追问,你是指什么的颜色?学生又自纠答:兔子的颜色性状。然后李老师又进一步追问,是兔子的什么的颜色?学生意识到后,又改为兔毛的颜色性状。长此以往,不仅学会学懂了科学知识,还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大为提高。

四、课堂收尾意尤为尽

篇5:名师巡讲活动听课感悟

——听魏靖老师信息技术课有感

2014年4月2日,做为新教师的我有幸聆听了胜利名师魏靖老师的信息技术课——《大美泉城——修饰多媒体报告》,课后又认真聆听了魏靖老师所做的专题报告——《信息技术之诱思、合作、探究》,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魏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课堂导入诱思引路

良好的导入是课程成功的一半,魏老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将“大美泉城”宣传片展示给每一位学生,瞬间吸引学生眼球,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泉城济南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为任务的设置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其中也体现了魏老师所倡导的“诱思合作探究教学”。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在教师诱导下让学生真正的学,教师主导作用在于“循序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课堂变教为诱、以诱达思,从而实现了学生的合作发展。

二、任务驱动展开教学

魏老师所讲授的这一课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类型中的作品制作类,是信息技术课程最常见的课程类型。魏老师将课程从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了三个有梯度和层次性的任务:泉城第一景评选、市中八景展示以及好客泉城邀请卡的制作,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中完成任务。三个任务由表及里、逐层深入,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出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能力。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课不是单纯性的技术培训,而是有目的的让学生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方式下逐步达到操作技能及信息素养的同步提高,并实现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目标。因此,魏靖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倡导小组协作,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运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动手操作动力强的学生并让他充当“老师小助手”的角色,来帮助本组内甚至其他组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课堂活而不乱,学习氛围浓厚。

四、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三个“养成”

魏靖老师的报告中提出关于如何合作的三个“养成”,对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三个养成包括:

1、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向别人发表意见、提供事实、解释问题等。所以学生在阐述自己思想时要讲究信息技术术语的运用,并且学生在演示时要“边操作边讲解”,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严谨性。

2、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专注而且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为自己下一步“表达”提供基础。

3、养成良好的求助和帮助习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要及时向同学请教,并且能够说清楚自己不懂或不会的地方,接受帮助后要表示感谢,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合作。

篇6:浙派名师的听课感悟

------记浙派名师观摩培训活动

湖州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

朱爱艳

奔波、相聚、展示、交流 南北、名师、艺术、课堂

从看到活动举办地建兰中学的那刻起,冥冥之中有种神圣的感觉,这将是一次历史性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打开举办方精心印制的会议手册,老中青三代,南北方各地、史地两学科,群英汇聚,感叹自己幸运地选择了这次培训,对于基层一线的教师,两天的培训在异彩纷呈地教学展示中,在真诚的专家点评中,在主办方精心地安排下,在听课老师积极参与互动中,轻松快乐地结束了,这是一次教学的盛宴,如春雨滋润久旱的大地,为我们难得参加高规格教研活动的老师带来了教学的航向、启迪、智慧。我学到了很多,不总结不足以提高。

一、扎实的基本功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从王俊老师精心绘制的智慧树,黄雷老师、王春艳老师为一堂课精心选择的那么多视频和音乐、图片,到王纯老师、施江舟老师、赵珊珊老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学习浏览了那么多书籍、论文、视频、图片,以及张强老师自主探究了这么多的阿房宫相关信息,杨雷英老师精彩的世界地图的板演,这些无不告诉我,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要装满一桶水,深入、全面、与时俱进地学习,对我这样一个地理专业却在教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的老师来讲,显得尤为重要,感谢这些老师的垂范,你们是我永远的榜样。要让课堂上的师生交流轻松而不浅薄,广博而不泛泛,老师必须对所教的内容有充分地知悉,做到深入浅出地解释,幻灯片的设计和板演恰到好处,最好还能有富有诗意韵味标准的普通话,这些都是一个教师必须的基本功,上好一堂课必备的素质。

二、以生为本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黄雷老师视频、音乐、图片齐上阵,符合七年级学生视觉和听觉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喜闻乐见,施江舟老师穿越形式的设计,杨雷英老师微信形式地运用,充分考虑学生的追求时尚的心理,从学生最有体验生活出发链接学习的内容,亲切自然,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到了质疑的手段,这些都紧紧抓住了中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强的特点,让课堂学习自然地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课堂教学的形式、引导的方式、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几个方面都全面围绕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值得我们学习。三、三维目标是教学资源选择的依据:我们在准备一堂课的时候,常常被众多的史料包围了,好像每一个都很重要,有时候真的难以割舍,王纯老师、赵珊珊老师的选材,给我很大的启示,历史课的选材,第一要看课堂落实的知识目标,这是图片、视频、文字选择的重要依据,要努力为知识目标的实现找最清晰的图片,最有视觉和听觉穿透力的视频,最能体现知识点的文字资料,还要有出处,文言文要有注释;为能力目标选材的话,要注意视觉资料的思辨性,比如,赵珊珊老师用的视频,一段简洁的影视剧对白,道出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汉与匈奴的关系,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西汉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匈奴,视频不超过2分钟,但该需要呈现的都有了,没有一句对白和画面是多余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下列的选择规律: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有争议的文字、有感染力的诗歌、音乐,要能引发思维的冲突和共鸣,这是选材标准。在这个方面,无论是准确程度、还是精炼程度,两位老师都完美的做到了,我表示深深的敬佩。四、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收获:03年刚开始接触新课程的时候,因为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放在首位,再加上人教版的历史与社会在历史知识的全面和系统性方面和以往的社会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是侧重学生情感上的一种接受,价值观的形成,态度的明确,而史实的系统性常常不能兼顾,造成第一届学习新课程的学生,不能形成很系统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在知识目标的落实中存在明显的缺憾,这次活动中听了南北两种不同风格的史地课,感觉论从史出,史附以形,应该可以解决这个教学中的困惑,也就是把王纯老师的课堂设计,加上施江舟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时学生的收获最大化,也就是说将王纯老师的严谨的历史思维和施江舟老师的活泼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准确全面的历史知识,又可以让课堂形式更喜闻乐见,学生活动面更广,收获更大。

五、师生和谐是最好的课堂:什么是最好的课堂,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听课的第一天就听到后排的三四位老师明察秋毫地指出上课老师授课过程中每个他们认为不妥的细节,最有意思的是第一天上午两节课结束后的短信提问,几乎95%以上的短信都是对上课老师某个方面的设计的质疑,坐我边上的年轻老师问我:“他们这样不好吧,一堂课总有它好的地方,而且不同的老师肯定有不同的上法的。”我很赞成这位年轻老师的观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学生的学情也千差万别,王纯老师的课后反思,让我耳目一新,如此年轻的老师,尽然有如此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所向等不同的方面做了全面的学情调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设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这种踏实科学的教学作风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结合她所上的北宋一课,没有华丽的诗歌,没有动人的音乐,但凭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渊博的知识、紧贴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教学设计,将学生轻松调动,学得充实自然。所以我由衷地感觉到,什么是最好的课堂,师生和谐,一个愿听、一个愿讲,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投入地思考、表达、活动。自然地生成思维的冲突、展开辩论、生疑破疑,在这个方面张强老师的课也表现的很自然。值得我借鉴。

六、公开课和常态课是理想和现实区别:这次在听名师们自己表述课堂设计的缘由的时候,好几个老师都说到,公开课和平时的课会有些不同,但凭一堂公开课要做如此众多的课前准备这一点才上到今天让在座的老师拍手叫好的地步,我想确实是不一样,那么现实每一天的课为什么就不能这么上呢?而我们大家又为何替这些公开课叫好呢?我细细思量,拿黄雷老师的话说,公开课是追求有美感的课堂,拿施江舟老师话说,公开课是追求诗意的课堂,王纯老师和王春艳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严谨、亲切、优美,也是一种美的课堂的追求,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公开课是帮我们实现在现实教学中很难去轻易表现的最美课堂,它包括最美的语言,最美的图片和音频,最精妙的导引,最自然激烈的思维活动,最大限度的知识获得,最深入的情感,最正确的价值观的展示,等等,这是我们每个教师不是在每一节课中都来得及实现的,但公开课给我们琢磨的时间,展示教学理想的尝试,反过来影响现实教学的开展,思考现实教学的方向,我们究竟该做一名怎样的老师,我想,当我们拉近了现实和理想课堂之间的差距的时候,我们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课堂应该可以得到较好地落实了。

最后,我感谢这两天为我奉献如此美好课堂教学的所有的专家、名师、工作人员和建兰中学以及主办方,希望来年有更多的老师能享受到这种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活动。附两天内的即时课堂点评:

小课堂浓缩大历史,精选史料把课上,神态怡然从容道,深邃历史轻松现,版块清晰条理明,点拨学生谈笑间,内外兼修好功底!敬佩!——致王纯老师的课

巧用质疑导学案,生疑破疑落目标,课堂设计巧思量,若将生成秒利用,水到聚成更顺畅!辛苦了张强老师!——致张强老师的课

穿越千年古史,图片文字视频齐上阵,把握民族交往,历史跌宕起伏轻松现,激情豪言妙语,师生合作探究明智慧!——致赵珊珊老师的课

深邃思虑出精品,古诗吟诵把史解,师生合作感悟深,巧用对比智慧显,语言精美课生辉,视频形象明史理,旁征博引盖古今,尽显名师好风采!——致施江舟老师的课

老当益壮把课改,化繁为简、大胆创新,重视学法授以渔,轻松点拨把课上,老骥伏枥!——致王俊老师的课

微信穿行四十五,现代时尚又亲切,视频图片多彩现,资料丰富显精心,重点难点巧突破,精导妙引学生出彩,课堂生辉,要是开头结尾,去粗取精,深奥哲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定完美演绎!——致杨雷英老师的课 杭州北京古都拉近师生距离,丰富图片文字完整呈现内容,亲切巧问妙引层层展开教学,远近知识对比巧得知识结论,亲身经历融教学,音乐谚语齐呈现,轻松快乐学知识!——致王春艳老师

篇7:浙派名师的听课感悟

一、新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这次优课评选中,大部分教师的课堂都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教学相长,师生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如贾老师的语文课《孙权劝学》,通过学生 朗读、纠正错音、翻译古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整个课堂 由学生主宰。教师在翻译文言文时,有意出现 失误,让学生指出错误,加深印象,强化重点句式的翻译,最后教师点拨、指导、释疑,完全放手把课堂交给了学 生,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深受感染。

郭老师的物理课《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则完全由学生主宰课堂,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按诸位科学家对光 合作用的 探究历程,把全班学 生分成四 组,每组选出两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探究阶段的科学家和助手,然后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鲁宾、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叙述的学生俨然成为科学家,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结论都精心设计,环环相扣,让我们感受到诸位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学生对知识的敬畏与渴求,令人印象深刻。而教师的点拨、概括,则成为点睛之笔,补充了学生的不足,升华了课堂内涵。

以上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以学生作为课堂的 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教师的以人为本,突出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协作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新课堂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像一个故 事家,像朋友,像家长,像裁判,但更多的要像一个合格 的观众, 去欣赏学生,去赞美学生,把舞台和灯光还给课堂中真正的主角。

张老师的数学课《勾股定理的应用———路径最短问题》,先教给学生解题思路,教师演示最短路径在自制教具上的寻找方法,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找到教师给出的问题,在自制模具上找到最短路径,再画出来,如此反复,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多次寻找演练,学生自然而然解决了这个问题。

鲁老师的语文课《方山子传》,也与上面的课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文言翻译,教给学生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课件展示文言文断句口诀,使学生一目了然,如梦初醒; 指导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特殊字、词、句式的注意事项,常见的译文失误纠错,重点片段的翻译方法等,然后展示经典文言文加以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受益匪浅。

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则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学生动手,合作交流,教学相长,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和谐,配合流畅,此非一日之功可形成。

三、新课堂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 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如果能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真正转变教育观念,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努力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探索和完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就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何老师的历史课《开辟新航路》,通过课件先展示视频《大国崛起》的解说词片段导入新课,然后展示新航路开辟的路线,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掌握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再在白板上画出路线图,接着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具备条件,初步解决了历史课上“是什么”的问题。最后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翔实的史料,教师点拨、总结、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影响,解决了历史课上“为什么”的问题,真正体现了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观,是一堂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好课,也是一堂体现了素质教育观念的好课。

篇8:浙派名师的听课感悟

——听浙派名师语文教学有感

河西堡第一小学顾春晖

“我的名字叫朱柏fēng,同学们猜猜是哪个fēng呢?”

“老师我知道,是‘雷锋’的‘锋’。”一个学生洪亮的声音。

“可能是‘山峰’的‘峰’。”另一个孩子这样猜。

“是‘蜜蜂’的‘蜂’。”一个孩子刚回答完,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哦,我知道了,是‘芬芳’的‘芬’。”不止是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们都不禁发笑了。

目光投向这位老师,年轻稳重、精明干练、笑容可掬、亲和近人……

“同学们都没有猜对”,老师随即板书一个“烽”字,“大家猜到是这个‘烽’字吗?”

“哦……”同学们恍然大悟。

正在进行二年级识字教学的,是浙江金华的名校长朱柏烽,他用这样独特的开场白,让我们认识了他,并且让二年级的孩子认识了一个新字——“烽火”的“烽”。

这是我校近几年来,最有创举的一项活动——“邀请浙派名师名校长举办品牌学校建设经验交流主题研讨”。浙派名校长一行9人,在这个夏风草木曛的季节,不辞辛劳,风尘仆仆,来到了大西北,来到

了河一小这个充满向阳花开的小学。

朱老师的课堂仍在继续着。他出示了“海鸥、乌鸦、黄鹂”三种鸟的图片,在指名学生轮读这些词语后,他让孩子们说一说对这些小鸟的了解,然后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鸟”。原来这节课的任务是认识与鸟有关的字词。接着本课的难点出现了,老师又出示了三幅图片“麻雀、老雕、老鹰”,当老师让孩子们找“雀、雕、鹰”的相同点时,孩子们竟一时语塞,被这几个字中的“隹”字难住,几乎全部学生都认为那是个“佳”字,这时朱老师让孩子们拿出字典来查,时间一分一秒在过去,可是“隹”这个字的读音,不是简单的可以用音序或是单人旁可以查到的,“同学们为什么不将它就作为一个部首去查查呢?”朱老师不愠不火,不急不躁的给谜团不解的孩子们一个提示,终于一个学生查出来了,“老师,这个字是‘zhuī’,”课堂难点终于得以解决,孩子们认识了一个新的,也是一个较难的部首——“隹(zhuī)。”

下课铃响了,我知道这一课教学任务也许没有完成,但是朱老师认真求实的教学精神却引起了我的深思。听过许多语文课,被画面感、音效感充斥的课堂华丽多彩,语文质朴、实用的一面却被无情地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语言文字的严谨性在许多课堂已经看不到了。而朱老师的课堂为我们呈现出来的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返璞归真啊!

浙派名师,这个概念我并不陌生。还记得去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国培时,和浙派名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为我们展示作文教学的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领雁工程”实践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张祖庆,同样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开场白,同样

穿插于学生中间将话筒递给学生的亲切举动,同样和学生进行课堂表演的活泼互动,同样关键的课堂引导,同样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样的课堂真是魅力无穷,一时间,被“浙派”所吸引,网上搜索查看的都是“浙派”,于是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教学、何捷的游戏作文风暴、王雷英的“心灵语文”观等一一进入了眼帘,早听说江沪浙地区的小学教学在课改中提升了档次,是全国小学教学的引领,看过了之后,坐井观天的我才真正的领略了什么是“浙派”。

被这些教育名家的风采所打动,觉得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最近观看了王崧舟老师的一些教学视频,深被他课堂中创设的诗意情境所吸引,喜欢上了古诗词,喜欢上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说的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我想,这三种境界在这些浙派名师身上,都可以一一得以体现,这正是我们缺少的。这样的执著,这样的坚定,这样的探索,这样的发现与发明,假如真的去追寻这些,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反过来一定会做到返璞归真,因为,这才是语文本色!

篇9:名师听课心得

1、上课的这几位名师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些讲解、分析、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始处在高度思考运转的状态,感觉学生不是被“逼”着学,被“牵引”着学,而是学生切实想学,想表达。

2、在本次活动的课堂上,我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造的过程。教师没有设计过多“花哨”的环节,整个流程却是如此地自然、平实与和谐,让我们真正感觉到了“反朴归真”的境界。

3、教师注重从细处处理,教师都是借班上课,那么怎样取得同学的信任与支持了?每位教师都是借班上课,为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都是从实际,从介绍自己入手。但又不是泛泛,常规性介绍自己,而是结合自己授课内容铺垫开来,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又成功有实际转入课堂正题。

4、教师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情感处理上,通过自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和开口表达的欲望,达到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同学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

5、教师语言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课堂上,教师也并没有眩目的课件,而是,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几张图片,一支粉笔,教师就能生动展开,课堂任务布置层次分明,目的性明确,有效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篇10:名师之路听课心得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十分有幸,短短的三天时间,我聆听了多位名师的讲课,领略了他们的风采,不仅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切的爱;而且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支玉恒老师的幽默诙谐,贾志敏老师的亲切自然,王文丽老师的细腻清新,武凤霞老师的朴实干练,窦桂梅老师的激情灵动,王崧舟老师的诗情画意。。。这不仅是他们的教学风格,更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不再迷茫。作为语文老师,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热爱自己的母语,感受她的博大、神奇,用一种实实在在、简简单单的方式去教会学生学习。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同时,本次聆听了几位教坛新秀的课,他们各有所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同样值得我好好学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将以名师和教坛新秀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思想,为我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加努力,和学生一起成长。

篇11:名师先科听课总结

开校第八周,学校为了让我们青年教师学到资深老教师多年以来积累的经验, 领导特地组织安排了"名师献课活动"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创造了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次活动我们从好多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呈现出了很多亮点:

1. 课堂设计新颖。不管是教学流程还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视觉上改变其厌学情绪。

2. 真正实施因材施教。如:桑老师在语法讲授课(定语从句)中,先从教材现有的实例中让学生去自己总结,自己探索,发现定语从句与其他从句的不同以及

其普遍规律,然后再去正对学生存在的问们进行点拨和详细的讲解,这样,既

给了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和空间,又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听课的时候就可以对症下药.

3. 其次,针对学生的学情,先理论,后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于复杂的语言知识的掌握将会更扎实,4. 再次,桑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还对教材的相关内容做了一定的整合,将教材

和大纲结合起来,删繁就简,将教材进行改变,做成适当的学案的模式,对于

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解放.

5. 在习题讲解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更多的师生互动的机会。王社平老师在他的习题讲解课中,将各个环节的各个问题发放到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小老师,相互讲解,老师只是作为课堂组织者,解决学生自己不能解

决的问题,这样,就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们年轻老师要取其精华,来替换我们教学过程中的糟粕,每一次备课和授课都认真对待,紧跟资深老师优秀的步伐,虚心请教,潜心研究,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要求自己快速成长,在教学工作中脱颖而出.

篇12: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一、导学设计巧妙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展示初一下学期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color”的时候,老师以一首学生常唱的活力四射的英文儿歌开头,带动每位学生思想从课外回到课内。唱完之后,和同学们互动问好,加强师生间互动,唤醒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意识。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我姓……名……来自……”复习所学课文,让学生也主动介绍自己。气氛一下变得更为活跃,大家口语练习主动积极,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又复习了所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件运用适当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两袖清风”。我想这话并不是就意味着任何的辅助教材都为华而不实的东西。只能说课堂上的教具,实用为好,太过花俏,反而更多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学习的能力。所以,只要是以教学的效益为目的,只要是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能为我所用的。小渡船名师在授课时通过课件呈现给大家本课所现重点――五彩缤纷的“颜色”,给予视觉上有效的刺激,让学生对新学内容有一定大体上的认识,又能让学生感兴趣。在教学1A对话课文时,又通过课件将这篇课文大家在自学时的要求和步骤简单明了的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明白接下来这一环节我们要做什么、掌握什么、与同组同学合作的为哪部分内容、合作时我们要做什么。步骤连贯、目标明确、一目了然,又节省了很多老师讲解的时间,真正的做到了将时间还给学生。

三、在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对话练习

这些自主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组内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上一篇:工程维稳工作方案下一篇:三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