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课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2-09-1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创造力, 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 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科学地使用大脑, 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得心应手地解决矛盾, 攻克难关。近年来,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 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1 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和学习的动力, 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综合运用信息技术, 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 巧妙地创设逼真的、富有变化且激发新异感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达到兴趣和教育性的统一, 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实现。

首先是选好教学内容。为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并保持持久铺平道路。它为以下两方面得以顺利实施, 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是采用诱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 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 及时和恰当的鼓励。延迟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增强其学习兴趣。

以上三方面分别对应兴趣教学的三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培养兴趣阶段和巩固兴趣阶段。

1.1 激发兴趣阶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 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

1.2 培养兴趣阶段

学生在“激发兴趣”阶段产生的兴趣不尽相同, 有的浓厚, 有的一般。由于某些原因还会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能把培养和激发截然分开, 需要在培养中继续激发, 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

1.2.1 精心设计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精心设计任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任务”设计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 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1.2.2 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少而精主要是指讲的时候,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量上要少讲, 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要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自己可以理解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 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 锻炼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

1.3 巩固兴趣阶段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 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怕别人看不起。所以, 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 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 延迟了已有的兴趣, 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 从而巩固了兴趣。

2 运用信息技术, 引导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要依据其特点, 设计不同操作形式的课件, 引导帮助学生实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 直观演示,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 表现在能深入地思索问题, 从纷繁的现象中, 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性思维向抽象逻辑性思维过渡”, 而利用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表现力强的特点, 设计进行“直观演示”的课件, 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 更重要的是能介入学生的心智活动, 应用丰富的电教语言, 将抽象过程中有时“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概念、定理、重点、难点“形象化”地显现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综合比较, 探索发现事物的本质, 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发展。

2.2 模拟操作,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对问题不急于归一, 而是提出多方面的设想和多种解决的办法, 然后经过筛选, 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而多媒体计算机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尤其是它可虚拟现实的特点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拍即合。在教学中, 教师可设计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的课件, 通过学生自由地将各种媒体进行组合、扩充、整合的过程,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3 人机交互,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 能举一反三, 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具有发散和一题多解的思维特点和习惯;不轻易问老师问题, 不满足于现成答案, 常常要问为什么;能够用新颖或异常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喜欢标新立异。计算机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交互特性, 设计“个别化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电脑, 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 安排学习进程, 独立地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 从而培养自己思维的独创性。

2.4 网络探究, 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思维的探索性是指思维不依赖于固定的思维程序、思维工具和思维途径, 在多种可能性中探索、试验, 并在多次反复与游移中, 将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和现象加以考察, 从而找出事物的差异性, 进而去伪存真。利用信息技术的超文本性与网络性, 教师可以建立模拟网站, 将学习的素材、方式与方法等内容纳入其中, 创设一种自主探索的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获取真理, 从而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3 运用信息技术, 反馈评价, 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良好的情商使人的创新思维个性品质能够自由的发展, 从而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 利用信息技术能及时反馈评价的特点, 我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自由的心态进行学习, 提高对错误和挫折的承受力, 从而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情商, 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结语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全新的、有着广阔前景的科研课题, 目前笔者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构思和探索, 更深层次的内容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位研究和总结。

摘要:随着多媒体的运用与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创造性能力的工具。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依据其特点, 并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为学生创设情境, 激发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设计不同操作形式的教学课件, 引导探究, 培养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评价, 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造性思维,反馈评价

参考文献

[1] 杨国才, 等.基于Web的远程自学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 2000, 20 (4) :61~63.

[2] 冯天飞, 等.基于Web的用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验[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1, 18 (4) :78~79, 82.

[3] 王铿平, 林春.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24 (4) :304~306.

上一篇:术前静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下一篇:长城e采,让更多企业共享成果——长城电商推出面向社会的企业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