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泗水乡特色养殖产业看民族地区产业扶贫模式

2022-09-11

一、民族地区贫困特征

(一) 贫困状态具有长期性、贫困地域广大

从历史来看, 少数民族地区都处于相对贫困状态, 且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 广大的面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稀少的人口, 对经济往来、交通建设、文化沟通等带来了诸多不便。和中东部地区相比, 少数民族地区依旧处于贫困状态。扶贫的机制要有长期性考虑。

(二) 贫困原因具有整体性、复杂性

民族地区的贫困现状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心理、生产生活习惯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同地区的贫困原因不尽相同, 从自然条件到社会资源的差异, 导致贫困的原因各种各样, 解决贫困问题更是难度重重。无论是从经济、文化、历史等宏观层面分析, 还是深入微观百姓生活, 我们都会发现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 扶贫方式也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二、产业扶贫的重要性

产业发展惠农民, 脱贫致富奔小康。经济发展需要依靠产业, 产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生命线, 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当前很多地区都通过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带动当地经济。没有产业支撑的地区将变成一滩死水。

治标不治本, 脱贫又返贫。产业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俗话“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处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 已经不是用“懒惰”这个词能形容其所有情况的。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施产业扶贫, 以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 回流青壮年劳动力。

经济靠产业, 产业扶贫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更是有效避免返贫的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讲, 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就在产业, 摆脱贫困的基础也在于产业, 而能够尽量避免出现返贫情况也在于产业。

三、龙胜县泗水乡产业扶贫实践研究

(一) 泗水乡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

依据天然地理优势和实践经验, 泗水乡乡主要发展特色凤鸡翠鸭产业养殖。凭借独特的自繁自养养殖方式和长期隔离的天然养殖环境以及地理优势, 依托养殖合作社技术沟通和支持, 政府以奖代补等鼓励支持政策, 使得龙胜各族在特色产业扶贫方面成果较为突出。

1、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模式

龙胜政府深刻认识到了特色养殖扶贫的优势, 所以根据本地的民族特色和地理环境特点, 再加上一段时间的试点实践, 对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及补充。针对主要扶持产业项目, 与以前相比, 新增明确了地方特色品种, 即凤鸡养殖, 这跟龙胜天然农场般的农村环境和龙胜积极求发展的村民的参与不无相关。由政府主导引领村民合理利用空余场地和山林规模化养殖凤鸡, 对鸡苗补助等方面对贫困户降低补助标准 (由原来的年出栏100羽、建栏舍10平米, 调整为年出栏30羽、建栏舍10平米) , 并增加补助金额 (由原来的每羽2元调整到每羽5元) 。政府主导成立养殖合作社, 打破因技术和销路带来的养殖缺限。县供销社根据市场制定宣传、推广、包装等方案。资金引力加技术鼓励和保险制度的完善, 使得该模式给龙胜百姓贫瘠的生活带来了雨露。

2、生产大户经验模式

由当地的几个生产大户 (万羽以上) 提供相关经验, 并在合作社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养殖情况, 预防疾病和疫情的发生和扩散。鸡苗养殖员也会主导进行技术培训, 从鸡苗开始, 做疫苗防护工作, 增加鸡苗和养殖鸡的免疫力, 减少生病和死亡率。

依托养殖合作社, 村民有保障和经验提供, 保证了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出栏率的增加以及销路的畅通。

(二) 泗水乡产业扶贫的成效

凤鸡养殖的发展在龙胜经过了近十个年头, 目前基本养殖情况为:凤鸡一般养殖150天, 每羽可获得纯利润8-10元, 2017年整个乡的凤鸡养殖带来利润约为 (25万羽×8元) 两百万元, 今年上半年可带来利润约 (18万羽×8元) 一百五十万元。经济效益良好, 给贫困户带来的不菲的收入, 为成功扶贫出了很大的力。目前, 对于凤鸡的销售主要集中以成鸡脱毛鸡近距离销售, 对方式加工和冷链运输有待提高。针对泗水乡乡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 县政府和合作社起到的作用可谓非常之大。该产业养殖模式适合山林贫困地区, 对山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带来很好的脱贫导向。

四、泗水乡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

在对龙胜县泗水乡产业扶贫的调查考研过程中, 产业扶贫对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成效。但是与此相对的, 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

1、扶贫产业规模小。通过调查, 我们得知龙胜县泗水乡特色养殖产业扶贫是以凤鸡、翠鸭等畜禽养殖为特色, 主要是以家庭和特色养殖相结合的模式。数据显示2017年的养殖数量大约是二十五万羽, 2018年上半年的发展状况是整个乡总共发展养殖十八万羽。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每家每户分散养殖, 没有形成一个产业规模, 这很难带来明显的规模效益。

2、“小农思想”制约。在一个较为落后的地区, 人们很容易受到“小农思想”的影响。一个家庭之所以需要扶贫, 除了“老弱病残”等不可抗因素外, 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他们不想冒险, 只想着自给自足。市场和自然等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打击到他们养殖的意愿和积极性。这个对“产业扶贫”的进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3、产业链不系统, 带动能力弱。产业要想得到发展, 需要完善的产业链。要想实现产业扶贫的目的, 更需要强的带动能力。在泗水乡产业扶贫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专业的合作社, 其中“蒙大凡合作社”发展最好, 今年约养殖两到三万羽。这就形成一个现象:当顾客有需求联系合作社时, 合作社出于个人利益考虑, 必定先将自己所有物出售。这就很难起到一个带动作用。合作社的人富起来了, 而真正需要扶贫的养殖人却没有达成扶贫的目的。这也是产业扶贫中一个需要面临的困境。

五、泗水乡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1) 流通渠道少、流通媒介差。桂林市龙胜县泗水乡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地区, 多以山区为主。他们的基础配套设施也不完善, 虽然享有较为响亮的名声, 但是却由于交通不便, 只能销往一些周边地区和老客户。

(2) 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产业扶贫, 尤其是泗水乡一般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养殖凤鸡、种植罗汉果配套发展, 这些都是受自然环境较为明显的产业。产业结构单一, 主要以农业为主, “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严重。譬如, 今年的凤鸡养殖受到去年禽流感的影响就有所下降。

(3) 养殖人老龄化, 缺乏年轻力量。目前, 农村一般都是年轻的劳动力出外务工, 剩下“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在村内。在家务农的大部分人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较差。而养殖也需要技术和承担风险, 但养殖人却缺乏年轻力量。

六、泗水乡产业扶贫对策与建议

(一) 建设完善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

要致富, 先修路。便利的交通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泗水乡地处偏僻山区, 交通不利, 信息闭塞, 而导致当地发展特色凤鸡养殖产业的各方面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促进当地经济更好的发展, 泗水乡政府首先要做好的是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建设出一条条与外界相通的道路, 以吸引资本投入促进该地特色凤鸡的外销。虽然龙胜地区已经在一步步的建设基础设施, 但是仍需加大对其投入的力度, 建设更多、更便捷、更有效的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 促进当地内需, 拉动外需共同发展, 打造凤鸡品牌并加强内外发展联系,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 加大对当地扶贫产业的政策扶持

龙胜是少数民族自治县, 属于偏远地区, 交通不发达, 所以相较于其他一些同级县城来说, 其发展力量比较弱。但国家及政府对于少数民族的发展会有一些相对的政策扶持, 以帮助该地区较快的实现经济增长。泗水乡的凤鸡养殖产业的发展, 政府推出了相应的鸡苗补贴政策,

以此来支持当地特色产业扶贫事业的发展以及激励人们积极投入到凤鸡养殖的行列中, 大力发展经济, 致力脱贫致富。但由于实施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大, 宣传不到位, 并不能充分的调动人们的发展积极性。由于相关养殖技术的不纯熟、资金的缺乏等因素而使得泗水乡的凤鸡养殖事业进展缓慢。对此,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扶贫的宣传, 加强人们对于特色产业扶贫知识的了解, 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特色产业扶贫中来。同时, 国家也应加大对特色养殖产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培养专业的养殖人员, 运用有效的养殖技术, 减少凤鸡养殖过程中的疫病发生率, 保证鸡苗的存活率和长成率。

(三)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多样化特色产业扶贫

现阶段泗水乡的凤鸡养殖产业主要走的是小众、高端市场的特色养殖之路, 通过以家庭和特色养殖相结合的模式, 发展起具有当地代表意义的特色产业。由于当地市场小, 发展规模不大, 交通不便利, 经济和技术支撑等方面的不足, 导致了产品运输渠道的单一性、产品保鲜的有限性。因此, 调整产业发展模式, 发展多样化的特色产业扶贫是至关重要的。特色凤鸡养殖与特色种植产业相结合发展, 不断增强特色产业扶贫的发展潜力;通过将旅游业和凤鸡的推广结合起来, 形成“一体式”的服务发展, 不仅能推动当地旅游业、餐饮业的发展, 更是壮大凤鸡养殖产业的有效措施, 使当地的特色凤鸡养殖产业能够形成强大的运营通道;同时, 也可以发展互联网+凤鸡养殖, 加大对此类人员的技术培育, 运用信息科技增强发展实力, 拓宽发展渠道, 增加顾客新源, 加快当地的凤鸡养殖和推广的步伐。

摘要:扶贫是国家大计, 在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下, 产业扶贫是最为有效的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治本”方式。通过对龙胜县泗水乡凤鸡养殖的产业扶贫进行研究, 深入探讨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的效果现状, 存在问题及整个养殖分销的模式, 努力推进凤鸡养殖, 带动农户扩大养殖, 拓宽销路, 增产增收。

关键词:产业扶贫,民族地区经济,特色养殖

上一篇:新课改中英语朗读教学的必要性下一篇: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