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扶贫产业模式

2022-08-11

第一篇:国内外扶贫产业模式

千阳产业扶贫三大模式精准破解产业脱贫难题

陕西省千阳县脱贫攻坚工作经验材料之六

三大模式精准破解产业脱贫难题

千阳县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也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共有贫困人口8001户2.5万人,贫困发生率22.3%。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千阳县针对贫困人口实际情况,因户施策,量身定制,探索建立“开发式、带动式、搭载式”产业扶贫模式,使产业扶贫措施更加精准,有效破解了产业扶贫难题。全县共投入财政扶贫产业发展资金5400多万元,整合各类涉农产业资金2.2亿元,扶持、带动、搭载76个贫困村6640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业4.92万亩、养殖业7.19万头(只),有效地拓宽了贫困人口增收渠道,为贫困人口如期、稳定、持续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分类划定三大类型

劳动力、资金、技术是实施产业扶贫的“三大要素”。面对全县76个贫困村、2.5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重任,通过对全县贫困人口产业发展能力的调查,将贫困人口分为A、B、C三类,A类是有劳力、有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B类是有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C类是无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全县共划定A类贫困户2236户,B类贫困户3125户,C类贫困户2640户。通过调查分类,准确掌握了贫困户家庭发展脱贫产业的能力,为探索产业扶贫模式,推进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

二、量身定制三大模式

产业扶贫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措施,贫困地区没有现成的

路可以走,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学。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产业扶贫不能“一刀切”,必须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类型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模式,才能做到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全县依托苹果、奶畜、工艺品、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对于A类贫困户,定制“开发式”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资金直补方式,扶持发展脱贫产业;对于B类贫困户,定制“带动式”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产权到户方式,扶持建成脱贫产业园;对于C类贫困户,定制“搭载式”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资金入股方式,扶持搭上“产业脱贫快车”。

一是开发式产业扶贫模式。针对A类有技术、有能力、缺资金的贫困户,积极帮助解决土地、资金、技术等瓶颈,扶持引导发展苹果、核桃以及奶山羊养殖等优势产业,参与全县脱贫产业发展。近年来,已累计在张家塬镇宝丰、水沟镇英明、崔家头镇黄里等村,整合各类资金1.2亿元,扶持贫困户建成苹果、葡萄、鲜果、核桃产业示范园20多个,带动了2000多户贫困户实施产业脱贫。

二是带动式产业扶贫模式。针对B类有能力、缺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采取技术包管、服务托管等方式,推动发展脱贫产业。如先后投入资金1500万元,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矮砧密植立架栽培技术,在张家塬镇双庙塬村、晖川村、观明村建成高标准苹果示范园1361亩,将产权全部落实到381户贫困户名下,其中56户贫困户自己作务,325户1145亩果园交由65个专业大户托管经营,从第五年开始,每年将果园收益的20%分成给托管贫困户,同时贫困户优先在果园务工,挣取务工费。

三是搭载式产业扶贫模式。针对C类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

的贫困户,依托锦泰现代农业园区、陕西飞天乳业有限公司、千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天力德公司等企业,搭载贫困户从产业扶贫中受益。先后投入2850多万元,组织公司和贫困农户建立了参股经营分红的产业扶贫机制。锦泰公司扶持的700户贫困户每年可从公司获得不低于400元的保底分红;陕西飞天乳业有限公司、千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扶持的750户贫困户预计每年每户可获得不低于1667元的参股分红。

三、合力搭建三大平台

在脱贫攻坚中,千阳县依托“三大产业扶贫模式”, 积极探索,大胆试点,组建产业扶贫快车、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构建多元保障机制,打造了产业精准扶贫“千阳模式”,有效破解了产业精准扶贫难题,使贫困人口在产业扶贫中淘到了“第一桶金”。

一是组建产业扶贫快车。锁定贫困村和贫困户,选中优势产业,重组优势企业,把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贫困村、贫困户“捆绑”在一起,让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产业扶贫领军,使更多的贫困人口搭上“产业扶贫快车”。依托现有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以飞天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20个贫困村,带动540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快车”。新组建了千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形成了以千绿养殖专业合作社、丰源奶畜专业合作社、有机王蔬菜专业合作社、金达莱刺绣专业合作社等5个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覆盖16个贫困村,带动210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快车”。 支持飞天乳业有限公司引进低温巴氏奶生产线1条,建成红升村千只奶山羊养殖场1座、闫家村、宝丰村等现代化奶山羊挤奶站20个,养殖奶山羊5200只,引导540户贫困户将1800万元到户补

助资金作为股金入股企业,由企业为贫困户代购奶山羊,实行托管经营,贫困户保底分红,使入股贫困户有了自己的“扶贫银行”。

支持金达莱刺绣合作社建成了工艺品制作室、展销室,购臵了制作设备,组织贫困村37名留守妇女从事工艺品制作。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委托加工协议,进行技能培训,提供制作原材料,按照不低于市场价的50%进行回购,使贫困村妇女实现了就业与顾家“两不误”。

支持有机王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园区,新建蔬菜大棚30座、农产品监测室1座、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50亩,吸纳35名贫困村劳动力到产业园务工。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劳务协议,按高于市场价10%向贫困户支付工资,使贫困劳动力实现了稳就业和保增收“双赢”。

产业扶贫快车的组建,加快了产业扶贫的顺利推进,使千阳的产业扶贫逐步走出困境。截至目前,全县11个产业化龙头企业、45个农村合作组织,使56个贫困村3851户贫困户搭上了产业扶贫的快车,有了脱贫致富的“娘家”。

二是搭建电商服务平台。千阳县主动发挥政府服务和部门职能作用,积极为贫困户与企业“共同体”搭建电商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链条,让产业扶贫与市场经济有效“接轨”,使电子商务逐步成为产业扶贫的“加速器”。

金达莱刺绣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发布信息,对外展示,吸引北京、广东、四川等地商家来我县考察。仅半年时间,成功谈接订单86万元,在淘宝网店售出工艺品1000多件,是电商服务最大的“受益者”。

千阳县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电子商务产业园,与阿里巴巴合作开设店铺,建立了千阳老百姓自己的农特产品“超市”,吸纳21户企业和合作组织、35户产业大户加盟,使千阳农产品成功走向世界。投资120万元,建成了电商和实体店铺相融合的“千誉商城”,使千阳农产品更加贴近市民生活。还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全县97个村建成了“村淘”,121名返乡青年、3200多名贫困户已经成为“村淘”创业者。

在千誉商城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实体店铺:有飞天乳业有限公司的飞天羊奶粉系列产品,有有机王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各种有机蔬菜,有金达莱刺绣专业合作社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还可以通过触摸屏,点击进入千阳农特产品淘宝网店,关注千阳农产品的信息,订购您需要的农产品。

电商服务平台的搭建,有力的加快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壮大,千阳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加顺畅,也使产业扶贫效益不断彰显。全县11户龙头企业、65个合作组织、76个贫困村2100多户贫困户加盟电商,成为电子商务的直接“受益者”和“创业者”。

三是构建多元保障机制。为了使产业扶贫资金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产生预期效益,实现良性循环,千阳县建立双向投资机制、项目监管机制、到户扶持机制“三大机制”,多途径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使贫困人口真正在产业扶贫中受益。

县上制定出台了《千阳县产业扶贫政策》,对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户、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除给予专项扶贫资金扶持以外,按授信额度,再给予5至500万元3年期财政全额贴息的金融扶贫资金支持,给贫困户、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放手发展吃上了“定心丸”。

县上成立了产业扶贫专项工作组,制定出台了《千阳县产业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扶贫部门牵头、财政和金融部门支持、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推进的具体责任,为产业扶贫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县上把产业扶贫到户扶持机制作为关键来抓,通过深入企业调查、与贫困户座谈、多次讨论修订,制定出台了《千阳县产业扶贫试点到户扶持办法》,明确了企业每年对贫困户按入股资金5%分红、吸纳贫困户到企业和产业园区务工、企业对贫困户发展同类产业给以扶持,并按保护价格代收产品等要求,拓展了贫困户分红收入、工资收入、产业收入“三大增收渠道”。

县委书记何玲说:保证贫困人口能脱贫、不返贫是脱贫攻坚的难点。“三大产业扶贫模式”是我们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针对不同贫困程度、不同劳动能力、不同贫困家庭探索建立的一种精准脱贫模式,已经成为破解产业脱贫难题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至目前全县2130户贫困户有了自己稳定的增收产业,2750户贫困户有了自己的产业扶贫示范园,1860户贫困户在企业的“全托式”帮扶下,成功搭上了“产业扶贫快车”。贫困户与产业扶贫政策和“搭载主体”成功“攀亲”,如期脱贫有了盼头,迈向小康有了奔头。

第二篇: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蒲城县产业扶贫新模式调研

来源: 综合处 日期: 2017-12-20 作者: 秘书处

蒲城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有119个贫困村、1.5万户5.1万贫困群众需要脱贫,其中有产业发展意愿和能力的10318户37145人。脱贫攻坚启动以来,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建立了领导小组议事、信息台帐、专项督查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县镇干部“321”包联帮扶责任体系。按照“六个一批”要求,在统筹抓好教育、搬迁、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蒲城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帮扶,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出“产业联结”、“产业菜单”等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集体经济积累壮大的“双赢”路子。截止目前,全县选定参与企业和新型经济组织45个,建成或在建产业园区(基地)45个,帮带贫困群众3015户10913人,指导自主发展产业650户2379人,光伏扶贫614户2279人。

一、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产业扶贫的关键就是培育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蒲城县坚持县委统一领导,镇党委统筹主抓,村支部全力攻坚,党员干部全面参与,一村一策、因村施治,一户一策、户户不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苏坊、龙阳等地的产业扶贫中做了有益尝试,形成六种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

一是以苏坊镇桥绒村为代表的“镇政府+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带动扶助模式。该模式成为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扶贫样板,充分发挥了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以10000余亩的苏坊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由镇政府负责建设产业园区,村集体负责管理园区公共事务,专业合作社分区域按照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六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指导,由贫困户或产业能人进行生产劳作。

具体来说,园区由镇政府争取资金,建成主干路、生产路硬化、滴灌配套、绿化等基础设施,并跨村完成1780亩核心区建设。桥绒、党定、苏坊三个村“两委”具体负责园区管理,已建成温室大棚272座、无支架大棚553个,分别由田运果蔬、佳宏尚品、绒乐瓜菜、农乐原瓜菜四个专业合作社实行分区域管理,由产业能人租赁使用,贫困户以5万元贴息贷款、流转土地入股或以土地租金价入驻园区从事生产劳作。以现价计,贫困户每年每棚可收入3万元,并可获得入股分红收益4000元,当年即可实现脱贫。

该模式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的资本化运用,村集体可收取1600元/年的承包费,除去土地租金,三个村集体每年可获收益13万元。村集体收益由镇“三资办”统一监管,用于帮助贫困户脱贫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例如,桥绒村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特别制定了扶持政策,对贫困户,每个无支架大棚补助5千元、日光温室补助2万元,第一年地租全免等,减少了贫困户的生产成本。目前,每个棚的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三年实现全村328户贫困户脱贫任务。

这种模式被尧山镇成功复制,并进化为“镇政府+裕康金银花合作社+贫困户+产业链”模式,由村集体争取县镇政府支持,扩大当地金银花产业规模,政府进行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投资,村委会与合作社具体进行产业规划,提供产业发展政策保障,形成产业链。具体方式有三种:

1、承包方式。由村集体与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亩,提供金银花成品园,每户贫困户承包土地2亩,所得金银花再由合作社回收。前三年每亩毛利润可达3000元,预计年收益6000元。合作社用三年时间收回种地与金银花成本,承包的金银花归各户所有,成本仅为土地流转费用。

2、入股方式。由村委会负责规划金银花种植基地,各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裕康金银花合作社,年底按入股金额的8%分红,确保每万元保底分红800元。

3、务工方式。贫困户在种植园和金银花茶厂务工,提供劳力。男工每天90元,女工每天70元。

二是以龙阳镇东王村为代表的“党支部(村委会)+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模式。该模式同样是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的模板,主要突显了村党支部在产业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东王村地处蒲城县城东南方,与苏坊镇桥绒村一样,土地平整,灌溉方便,发展现代农业条件良好。该村支部班子战斗力强,敢为人先,十多年前就带领群众发展大棚种植,形成现代化的产业园区。目前,全村建有标准日光温室268座、无立柱大棚1500亩、5至8米拱棚2500亩,户均11.2亩棚,栽培的主要作物有杏、桃、樱桃和蔬菜等十余个品种。20l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19万元,近80%的农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但因医疗、教育、住房等因素影响,全村仍有84户327人没有脱贫。

为解决贫困户的发展问题,东王村建立了党员示范扶贫产业园区,形成了“支部+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的增收模式,并引入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支部牵头搞培训、跑贷款,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一帮一,加上第一书记、回原籍干部和青年挂职干部的助力,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中的资金、技术和信息问题,更提振了他们脱贫的信心。脱贫问题解决后,东王村计划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生态、有机农业和大力培育土专家,提高大棚种植技术,巩固扶贫工作成效,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三是以苏坊镇党定村为代表的“党支部+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该模式在主导产业集约化条件下,充分发挥了产业大户的带动作用。在发展奶山羊养殖产业中,为解决散养卫生差、技术缺、销售难等问题,由村党支部主导,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养殖小区;产业大户投资建设大棚,购置奶山羊;贫困户由村上担保,提供贴息贷款,购买投入奶山羊,在大户的带动下共同发展。养殖小区实行“统一防疫、统一培训、统一青贮”,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养殖投资难、管理难的问题。在销售上,由村党支部牵头,与富平红星美羚乳业公司签订协议,在小区建立挤奶站,统一采集奶源,统一销售。

目前,已建成养殖棚8栋,饲养奶山羊1000余只,入驻贫困户21户。一只羊年收入2000元左右,养殖贫困户的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另外,红星美羚乳业公司每公斤给村集体0.3元作为管理费用。这样,村集体每年有20万元左右的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的实力。

四是以椿林镇为代表的“多型产业+新型合作组织+贫困户参与分红”的脱贫合作模式。适用该模式的地区产业集约性相对较差,规模较小,并未形成产业基地,但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潜力。在发展方向上,该镇选定4家重点合作社和9家发展合作社,确定甜桃、牡丹、山羊、黑猪为主导扶贫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导向,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打破村村独立格局,跨村合作发展畜牧养殖、设施农业。

加强对涉农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的政策指导,促进各类组织发展壮大。镇政府招引陕西中资国业牡丹发展有限公司在4个行政村发展油用牡丹。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公司中,其享有国家贴息的银行贷款资金约3至5万元投入公司参股使用。贫困户每年参与分红,有劳动能力的,每户可至少一人到园区务工,确保实现当年脱贫。

东府生态关中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参与合作的贫困户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贫困户使用扶贫贴息贷款向合作社入股,合作社负责担保、还款等事项,扶贫贷款资金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使用。合作社对黑猪进行集中统一饲养管理和销售,承担在饲养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每年对贫困户进行分红。同时,带动周边养殖户调整养殖结构,使黑猪养殖逐步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秦汉甜桃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底建成冷棚43座,一期带动贫困户28户。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建大棚1座,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贫困户以扶贫贴息贷款入股。采取“党员示范户+贫困户”和“六统一”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在园区务工,学习相关技术,帮助贫困户通过务工收入、产业收入脱贫。白家塬酥梨合作社、椿欣酥梨合作社依托现有示范园区,扩大种植规模品种,贫困户以土地或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提供务工条件,贫困户可得到务工收入和投资分红。

五是针对贫困户作务能力差的特点,推广“党支部+示范户+贫困户”的模式。该模式适用于经济欠发达、产业化程度不高的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贫困户的果园大多疏于管理,收益较低,由党支部做媒介,引导贫困户将果园交由示范户托管,贫困户转换角色在自家果园为示范户打工,按照示范户要求进行施肥、打药等,实现果园增收,示范户从果园增收利润中付给贫困户相应的承包租金和务工费用,最终实现贫困户脱贫、示范户增收的“双赢”。

六是“其它企业+贫困户”模式。增加务工收入是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和自然条件较差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模式。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原则,积极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外出或就近务工,增加现金性收入。椿林镇万兴村由村干部牵头,采取“村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全村46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到光伏产业,龙头企业出资入股,贫困户用扶贫贷款持股分红。尧山镇主动联系考察保罗兰制衣、金粟山蛋鸡、瑞康农业、同富兔业等成熟的企业15家,带动全镇发展生产,促进881户贫困户通过务工实现脱贫。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蒲城县委、县政府经过调研讨论,将苏坊、龙阳等镇的产业扶贫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印发全县,引导贫困户走“产业联结模式”、“产业菜单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1、强有力的领导和健全的机制是关键。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蒲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工作,先后六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精准识别、体制机制等问题,统筹推进脱贫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镇村明察暗访,研究动态,给予脱贫攻坚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制定下发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领导及部门联村包户脱贫攻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了领导小组议事、帮扶联系卡、信息台账等工作机制。各镇办、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进落实,做到了有班子、有机构,事有人管,业有人干,形成了层层传导、清晰有力的责任体系。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抓镇促村、夯实基础,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壮大集体经济。以开展“城乡党组织共建、青年干部挂职、干部回原籍、选派第一书记”等党建活动为抓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夯实基层基础,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一线作战部”。在抓好党建的同时,实施项目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改革,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力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

3、积极探索推行产业帮联模式。对已经成熟的六种帮联模式,根据各镇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在产业基地,积极推广“镇政府+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模式,提出发展产业就是扶贫的口号。由镇政府跨区域建设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由专业合作社分区域管理指导生产,由产业能人或贫困户进行生产劳作,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在产业基础良好的乡村,推行“村党支部+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用组织力量加市场力量推动扶贫。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利用项目资金单独建设或吸引产业大户、技术能人联合建设产业园区(建成后产权或股权归村集体所有),吸收贫困户托管入驻或由产业能手和贫困户租赁使用。在产业基础较好的镇村推广“产业+新型合作组织+贫困户参与分红”模式。强调百花齐放,鼓励支持贫困户加入各类新型合作组织,享受行业分红。针对产业基础较差的乡村,推行“党组织+党员示范户(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户党员示范户结对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在生产、销售、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帮助。推行“政府+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模式。依托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网店、线下实体店等,为贫困户网购商品、网销农特产品、提供物流配送岗位等,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推行“其它企业+贫困户”模式。依托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4、让贫困群众自主“点单”。结合《蒲城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蒲城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对全县现有特色优势主导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进行调研分析,在坚持产业带动、主体联结、长短结合、互惠互赢、自主选择、自愿认领的基础上,制定出全县扶贫“产业菜单”,选定29类产业,让不愿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自愿、自主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产业,在镇村和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5、下势解决贫困群众后顾之忧。资金问题是制约贫困群众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贫困群众缺资金问题,蒲城县制定出台了《金融扶贫实施意见》,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金,撬动金融机构贷款2亿元,对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且经镇村评级授信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的贴息贷款和3000元的产业直补资金。截止目前,已有473户群众获得1739.17万元的贴息贷款,3189户签订了意向协议。

三、几点启示

1、产业基地建设是脱贫攻坚的依托。调研发现,越是产业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越活跃,贫困户的相对贫困程度就越低。反之,在产业薄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贫困户的贫困程度也较高。所以,注重产业发展,融入市场经济环境,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活力和潜力的企业发展,打造产业基地,发挥基地的致富载体和带动作用,是各级政府推动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方向。

2、精准施策是脱贫攻坚的保证。在产业基地,实行大的产业政策辅之以一些精准政策,就能取得良好效果。而在产业发展较差的地区,必须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才能使脱贫工作取得成效。所以,在县、镇政府产业统筹的前提下,村党支部包抓包联,党员示范户、产业大户的引领作用更加重要。要做到没想法的给思路,没资金的给资金,没技术的给技术,没渠道的给通道,把零散贫困户同各类新型组织结合起来,让群众“点单”,促其脱贫致富。

3、党的组织引领是脱贫攻坚的明灯。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尤其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既不是越俎代庖,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充分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发现问题、组织群众,尊重市场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促进产业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蒲城县人民政府研究室

成 员:田民孝 杜红格

杨 霖原县锋郑永平

第三篇:三塘镇关于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

工作情况汇报

县农牧局:

为加快推进我镇扶贫开发步伐,扎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根据县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求以及有关会议精神,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组织机构和领导小组。为做好三塘镇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确保能够高速、高效、保质完成。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三塘镇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2、加强协调。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扎实推进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开展,镇党委政府积极与县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寻求资金、技术及人才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做好下请上传、上情下达,政令畅通,并多次组织召开群众会,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为整镇推进建设项目进村做好前期协调准备工作。

3、加强宣传。三塘镇把宣传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始终,充分利用召开群众会、印发简报、悬挂条幅等方式对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形成了部门带动、企业出动、全民行动的扶贫攻坚合力。通过宣传,广大群众了解了全镇整镇推进的目标和任务,知道了上级党委政府 1

在为群众想什么、要为群众解决什么,同时也在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建设热情,掀起了整镇推进建设新高潮。

4、加强规划。结合镇情、村情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全镇“3221”五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到2016年全面完成“3个2万亩”即完成2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2万亩种草养畜(含轿子山草场10000亩),2万亩优质黑桃种植和“2个1万亩”即完成1万亩蔬菜种植和1万亩中药材种植。加快建立引进投资额度大、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给予特殊政策支持的制度,探索龙头农业企业、规模化专业大户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培育壮大以核桃、马铃薯、中药材、畜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坚持资金安排顺序、补助标准、突出重点和统一质量技术标准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力求编制出的规划资金安排合理,建设内容符合村情民意,全面反映各建设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进一步明确各建设村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基础设施滞后。境内水资源匮乏,水利设施老旧,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的发展;镇村道路、通村道路通行条件差,群众出行难现象依然存在,到目前还有部分村民小组未实现通路,是各项目顺利实施的一大障碍。

二是产业发展薄弱,特别是边远贫困村寨没有产业支撑,群众增收困难。农民群众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境内工业经济为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大部分农户没有经济积累,一般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有的甚至入不敷出,全镇贫困人口

比重大、贫困程度深。

三是部分村寨农民群众思想认识滞后。群众总体文化素质不高,经济意识和商品意识淡薄,习惯于传统的小农生产。大部群众科技意识参差不齐,学科学用科学能力不强,公路沿线、集镇附近、建设示范村的地方科技意识较强,越边远的越落后、甚至还有不少的科技空白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着力提高群众参与热情。任何事情没有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不可能做得好的。整镇推进项目建设,群众既是受益主体,也是建设主体。一方面要求群众利用农忙间隙投工备料,另一方面做好劳力的划片分组和任务分解,要求群众做到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积极做好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着力提高干群凝聚力。一方面要求镇干部职工真正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努力做到扶贫为了群众、开发为了群众、一切工作为了群众;另一方面是积极做好群众宣传工作,让群众充分理解干部、支持干部、配合干部。通过开展工作,全镇干群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真正做到思想一条心、干劲一根绳,为整镇推进工作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着力提高全镇干部执行力。27个行政村挂职干部要深入一线,扎实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进全镇整镇推进扶贫开发。

四是着力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基层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坚强堡垒。镇党委、政府将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村两委”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中的核心作用,努力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

第四篇: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http://.cn2009年08月14日 21:10深圳商报

美国模式

美国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6年成立“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同年提出“新一代因特网计划”,积极扶植新一代因特网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以此保持美国在因特网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1997年颁布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美国的电子商务是一种自下而上,以企业自律和市场驱动为主,政府采取自由放任主义发展的模式。目前,美国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最为迅速,其应用领域和规模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全球90%的电子商务网站在美国,50%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发生在美国。

● 日本模式

日本1999年成立“下一代国际互联网政策研究小组”,确定以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通过电子商务推动日本制造业走出困境,带动经济振兴;2000年推出“数字化行动纲领”,制定“IT立国战略”,对信息网络革命进行战略部署,同年成立“IT战略本部”;2001年实施《IT基本法》;2004年正式提出u-Japan构想,将日本建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品、任何人”都可以上网的环境。

近年来,日本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企业间不可或缺的交易手段,也成为个人消费者获取所需商品或服务的最便捷途径。2006年,日本狭义范畴内的B2B交易额约合985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3%。●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是东南亚第一个正式定义参与电子商务各方权利与责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1998年公布电子交易法案,成为开展电子商务值得信任的国家;同年底实施《全面电子商务法》,并投资2万亿美元推进全国性电子数据交换EDI服务,建成EDI贸易服务网络。

新加坡的电子商务活动全部由政府投资和控制,企业在政府的全面扶持下自上而下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商业机构每年可得到政府资助。

● 杭州模式

杭州2000年确定由“旅游天堂”向“硅谷天堂”的城市战略定位转移;2004年出台《电子商务发展实施纲要》;2005年出台《关于促进杭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提出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战略目标;2008年提出《杭州市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三年行动计划》。

杭州是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城市,2008年,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商,其B2B、B2C市场份额分别占据国内市场的53.9%和84.1%,旗下的淘宝网(C2C)则占据中国网购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除了“阿里巴巴”,杭州还有“中国化工网”、“中国化纤信息网”、“全球纺织网”、“网盛生意宝”等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优秀电子商务企业。 (肖 健)

第五篇: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摘要:港口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链中的重要节点,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对国内外各3个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概况及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港口物流 发展模式

一、何谓“港口物流”

港口物流是最近几年才频频出现在学术研讨和各类媒体上的新名词。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二、国外主要枢纽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1]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一) 鹿特丹港口物流模式-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里海。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码头总长42公里,吃水最深处达22 米,可停泊54.5万吨的特大油轮。港区基础设施归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务管理由鹿特丹港务局负责,各类公司承租港区基础设施发展业务。鹿特丹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城市。

鹿特丹港口物流模式简单说来可以称之为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这种模式下,港口管理局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由其统一港口地区的码头设施和临港工业以及其他设施的用地管理。通常港口管理局拿出一部分仓库和堆场开辟为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但其只负责管理和提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本身不直接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当物流中心建成后再由港口管理局有重点地选择业务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方加盟,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便其将原材料采购,配送等职能交由物流中心负责,参与供应链管理。一般说来鹿特丹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租赁给企业自主经营;二是港口配套设施齐全,储、运、销形成一条龙服务;三是港口物流中心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四是港口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物流链。

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多样化集装箱运输形式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

2. 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 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

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两侧,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构成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

4.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

鹿特丹港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

5.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

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二) 新加坡港口物流模式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的新加坡岛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又称狮城、星洲或星岛。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自13世纪开始使是国际贸易港口,已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新加坡港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中心。

新加坡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具有供应链物流中心和联合型物流中心两种模式的特点。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物流企业与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中心,这种模式是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各方分工合作,共同投资组成紧密型物流集团来经营航运与物流两个供应链环节。联合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与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一般说来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为客商提供方便和优惠;二是物流分工明确,集约经营;三是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四是物流服务形式多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政府支持

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 “2001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

2.物流与高科技的结合

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新加坡政府启动"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物流企业都先后斥资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

3.专业性强服务周全

新加坡境内的物流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可以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由物流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三) 安特卫普港口物流模式

安特卫普港是比利时最大的海港,欧洲第三大港。地处斯海尔德河下游,距河口68~89千米 。港区总面积10633万平方米 ,其中水域占1315万平方米,港区岸线总长99千米,货物吞吐量近亿吨 ,是排名鹿特丹港和马赛港之后的欧洲大港。

安特卫普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简单说来属于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即多方合资经营港口物流中心。该模式通常是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或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性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化物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技术及运作方式。一般来说安持卫普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港务局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二是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三是有着畅通的集疏运网络;四是有着高效的政府管理方式。

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完善的交通网络

安特卫普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为核心的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2.良好的硬件设施

安特卫普港拥有汽车、钢材、煤炭、水果、粮食、木材、化肥、纸张、集装箱等专业码头,备有各式仓库和专用设备,建有炼油、化工、石化、汽车装备和船舶修理等工业开发区。

3.现代化的信息服务

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EDI信息控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用“安特卫普信息控制系统(APICS)”。私营行业还建立了 “安特卫普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SEAGHA)”,并与海关使用的“SADMEL系统”以及比利时铁路公司使用的“中央电脑系统”等其它电子数据交换网相连。

三.我国主要港口物流发展

中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11万公里内河航道,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1460多个商港。中国有五大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港口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对外开放的港口已有140多个,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签订了海运协定,已有30多个国家近百家境外航运公司获准在中国港口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

(一) 香港港 香港港——中国天然良港,远东的航运中心,在珠江口外东侧,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 。香港地处我国与临近亚洲国家的要冲,既在珠三角入口,由位于经济增长骄人的亚洲太平洋周边的中心,可谓是占尽地利。香港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国际集装箱港口之一,也是全球供应链上的主要枢纽港。目前有80多条国际班轮每周提供约500班集装箱班轮服务,连接香港港至世界各地500多个目的地。香港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繁忙货柜港的美誉,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

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发挥自身特点,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香港以中国内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为腹地发挥自身特点,依托中国大陆,连接欧美,面向东南亚,重点做好占其港口吞吐量83%以上的转口贸易中的中转货运物流,把香港建设成为虚拟供应链控制中心,使香港物流业的覆盖面遍及整个内地。

2.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其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起点高,先进的港口设备堪称世界一流,其物流运作的速度和效率也是首屈一指。

3.政府扶持,创造优越的发展软环境。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香港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等。

4.重视人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香港与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培养一流的港口物流操作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全球公认的公务员廉洁制度,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全员素质,从而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二)上海港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沿.居我国18000km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

上海港物流发展的战略及经验:

1.正确定位,加快建设。长江三峡的开发建设,使上海港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上海港认清当前的形势,上海市政府城市规划整体布局和港口现状及发展加快建设,形成“一首两翼”的三大港区布局。即以外高桥港区为龙首集装箱港区,以洋山深水新港区、浦西为两翼,形成三大港区遥相呼应的港口格局。

2.目前我国的港口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形式表现,恶性的价格竞争使许多港口的经营陷入了困境。竞争是每个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但是不正当的竞争常常使竞争企业双方受损。港口要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发展现代物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升级口岸,引导发展。随着上海市新型工业化与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提升港口硬件和区位优势,这也将成为上海更好的吸引外商投资的必要条件。口岸升级尚存在困难。所以要高度重视水运口岸建设,积极协调解决口岸升级中的各种问题,这对于上海港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大连港

大连港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海陆空交通发达,是辽宁及东北地区主要进出口门户,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及合作的窗口。大连在东北的几大城市中的货物运输总量最高,而且在环渤海经济区,货运量也是比较高的。

大连港物流的发展战略目标: (1)进行深水港建设。海运作为最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使港口必须吸引船公司的干线船舶挂靠,才能成为运输链中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船舶大型化对港口深水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世界主要港口都争相进行了深水泊位和航道的建设,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2)提供货物配送功能。港口中新的典型的物流服务是其货物配送的功能。这区别于以往传统的仓储功能。这些港口的配送中心已经越来越多的开始提供诸如包装、定价、贴标签、产品组装、修理、退货处理等典型服务。

(3)港口装卸工艺的高度自动化。鹿特丹的ECT码头和新加坡的巴西班让港都采用了自动导航集装箱运输车(AVG)组成无人驾驶集装箱港内运输系统,使车辆定位的精度提高,大大加快了港口物流的通过速度。

(4)港口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港口不仅是货物流通的中间环节,而且是信息流通的中间环节,物流服务要求以港口为基地的电子信息、交流从以前分散的、局限的流通发展成为高精密的、连接运输链各方的信息流通方式。

(5)完善以港口为节点的集疏运系统。为了提供快速、可靠和灵活的物流服务,港口必须能够提供与其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相连接的高效集疏运系统。

上一篇:巩固无毒村实施方案下一篇: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