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几点做法

2022-09-10

有效性, 简单地说就是做事正确的程度。而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 用较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学生达到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一、情境创设有效性, 实现数学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境, 引入新知探究。

例如, 在教学《我们赢了》这部分内容时, 我在上课时就通过“班班通”视频, 给学生设置了这样的情景:2001年7月13日22时08分,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 0 0 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是“C h i n a Beijing”, 接着, 我又播放了一些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夺冠的精彩画面……在播放过程中, 我发现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屏住呼吸, 看得是那么专心, 那么认真, 播放完成后, 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北京申奥成功是哪年哪月哪日几时几分?刘翔雅典夺冠是哪月哪日?夺冠成绩是多少?……这些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钟面, 初步接触几时几分。把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切身体验融合在一起,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爱国热情,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2、创设生活情境, 贯穿学习过程。

例如, 在教学《分一分》这部分内容时, 我首先让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小明凌乱的家, 东西到处都是。接着, 老师鼠标一点, 房间变得整整齐齐, 又一点, 东西又乱了……学生感到神奇了, 学习兴趣高涨, 然后, 我顺势提出课题, 师生一起投入到轻松愉悦的新知识探究中。接下来, 我通过小组合作把小明家的东西进行分类, 并说明分类理由, 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 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 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有效性, 实现数学直观化

1、点拨启发, 释疑解惑。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 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 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 有时候就像是及时雨, 滋润学生的心灵, 让孩子思路大开。例如, 在教学《东南西北》这部分内容时。孩子们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知识形成定势, 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面向西时, 后面是 () 、左面是 () 、右面是 () ;面向北时, 后面是 () 、左面是 () 、右面是 () ……这类问题时, 大部分学生都陷入了困境, 几乎没有孩子能很迅速地回答出正确答案。教学时, 我让学生用纸板制作简易的方向盘, 并在数学课上教学生如何使用方向盘:当面向西时, 把脸面对方向盘, 并把西朝上, 就能很容易判断出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学会了这个方法, 只要方向盘在手, 孩子们就能很快的判断出各个方向。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 熟练以后就能不用方向盘了。

再如, 教学《我们赢了》这部分内容时。对于一些特殊的时刻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的读出, 如:9时50分、10时55分……。教学时, 我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来解决这个难点:把直尺对准时针, 如果没有超过10, 就是9时, 如果超过10却又没有到11, 就是10时……这样就很少读错了。

事实证明, 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 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学习。

2、动脑动手, 更加具体。

如:教学《线的问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面对如此抽象的教学内容, 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去记忆它们的定义及特征, 而是引导学生去操作、去想象、去感受、去经历思维的过程, 现就我的教学片断摘录如下:

师:“刚才我们画了一条3厘米的线段, 如果我把这条线段一端固定, 延长它的另一端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在本子上画画看。只要老师不说停就请同学们一直画下去。”

一段时间后学生议论纷纷:

生1:“老师我的本子不够长了。”

生2“如果这样延长下去, 再大的纸也画不开。”

师:“在纸上不能画了, 我们可以在大脑中画,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一直画下去,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此时孩子们进入了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任由思维的空间无限遐想, 一段时间过后, 有的孩子悄悄地睁开眼, 慢慢地举起了小手:

生1:老师它是一条很长很长的线, 画不完的。

生2:它无边无际。

生3:不, 它有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找不到。

师:你能确定这条有多长吗?

生4:它画不完就没有长短。

师小结:像这样的一条只有一个端点, 而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线就是射线。

我想此时孩子们已牢牢地记住了什么样的线是射线。更重要的是他们体验了成功, 今后的学习会变得更加自信。

3、嬉笑玩乐, 获取知识。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能在“玩”中也学到数学知识。

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我先让学生模拟乌鸦喝水的实验,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学生把石子放入水中又拿出, 拿出之后又放入, 在意犹未尽的玩兴中, 学生们说“石子占据水的空间, 大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大, 小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小”。紧接着我又问到:“只有石子占据空间吗?你能不能举出一些其它例子?”学生马上联系到生活中, 说:电视机占有一定的空间, 水占有一定的空间, 书占有一定的空间……, 在学生意识到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后, 我马上指出, 这就是它们的体积, 你能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体积的概念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说了出来。这一模拟乌鸦喝水实验的过程看似没有什么意义, 但学生正是在这“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体积。

三、探索引导有效性, 实现数学大众化

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营造广阔的空间,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让每个学生都愿探索、能探索、会探索,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 让学生对近十二年的年历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 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当第一位小朋友写上“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后, 其他小朋友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再也按捺不住, 纷纷走上讲台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黑板上出现了“我发现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我发现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我发现二月有的是28天, 有的是29天”……课堂顿时沸腾起来, 进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后, 再共同归纳出年、月、日的其他知识, 然后教师只是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学生心中自己发现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什么样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在学生心目中自己完成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当学生回顾探究过程, 寻找自己的发现, 欣赏自己的“杰作”时, 脸上都表现出了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这对学生以后再进行自主探索是十分有利的。

上一篇:水利工程中现浇混凝土质量缺陷和预防措施下一篇:如何推进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