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训练:新生入学教育的创新形式

2022-09-11

近年来, 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 发展迅速,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职教育的扩大化, 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也日益复杂化, 包括普高生、单招生、以及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学生等, 这些学生的学习经历、教育层次、生理心理各不相同, 整体素质也参差不齐, 这大大增加了教育的难度。而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第一课, 必须富有效果, 才能为后续开展各类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1 传统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入学教育方式的单调性

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向学生介绍学校沿革、专业设置、规章制度、防火防盗等内容, 在教育方式上采用集体式的我讲你听的传统做法。上述内容并非不重要, 而是教育过程中只停留在表面, 未能深入。介绍学校沿革不仅仅是对学校的过去的描述, 而要上升到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内涵。

1.2 入学教育交流的单向性

交流是信息的沟通, 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能使双方互通有无, 尽快建立信任, 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分享快乐、倾诉痛苦的朋友。新生进入大学后, 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有的彷徨, 有的失落, 万千忧愁涌上心头, 他们迫切需要老师及时给予引导, 化解困难。但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我们往往重视的是老师向学生“灌”, 而很少静下心来听学生“说”, 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对称,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3 入学教育主体的单一性

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体是高校, 高校几乎包办了入学教育的全部;在实施入学教育的过程中, 又具体落实到辅导员、班主任。这种做法忽视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是一项具体工程, 也忽视了学生是一个“社会人”的现实。新生入学教育仅靠学生工作一条线上的同志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学校各个部门的大力协作, 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同时, 入学教育的主体除了高校外, 也需要学生家长、社会等主体的参与。

1.4 入学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9 0后学生特点)

我们正处在一个力主创新和强调个性张扬的时代, 目前在校学生多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 思维活跃, 个性张扬, 喜欢自我表现, 标新立异, 喜欢批判甚至对于传统教育漠不关心, 自我约束能力较弱, 大部分新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管理的能力, 大学新生患“不适应症”的现象比较普遍。慢慢厌倦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他们希望得到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也希望学习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滞后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2 团队训练:开创新生入学教育的新形式

针对以上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传统的、陈旧的、有悖于学生创新人格发展的成分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引入团队训练的方式, 可以改变过去单调、枯燥、一言堂的形式, 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积极主动参与, 在活动中感悟和成长。

团队训练教育的具体步骤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确立德育目标及活动内容;了解大学生资料和意愿;布置活动场景;选择团队成员;设计团队竞赛项目及材料;决定方法和时间;制订评定标准;评定竞赛效果。

2.1 入学教育中团队训练活动的设置

我院的团队训练课程总共18课时。在入学教育阶段, 一般安排2~4课时, 主要目的为了让学生尽快认识, 减少陌生感, 适应集体生活。其它的14~16课时在整个学期的前阶段完成。

每次团队训练中, 训练活动都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即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分享、总结, 部分活动后设立拓展活动来进行深化。尽管活动的主题不同, 训练活动的模式是相当规范的。一般的训练活动通常可概括如下方面:导入、体验、解决问题和建立信任、反省、总结。

在开展团队训练前, 德育老师要做好精心准备:第一步热身和破冰游戏:要做一些简单的有趣的热身活动, 让成员心理逐渐放松, 较快地进入状态;第二步体验:要求团队成员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活动。当参与者在没有等级划分的情况下同他人相处时, 旧的模式被改变, 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获取一些领导经验;第三步解决问题和建立信任:课程内容是在最初的需求评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选择的结果。包括指导者组织总结的时间, 每个活动大约需要持续30~80分钟。在团队已经获得了较多的经验和信任之后, 可以逐渐加大活动的难度和复杂性。第四步反省:在每个游戏结束后, 指导者要帮助队员对刚刚在活动中发生的事情进行讨论、反思。让他们知道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行为和态度。在没有偏见的前提下, 引导团队讨论什么对进一步提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的凝聚力是有用的 (或没用的) 。这样的团队讨论会给团队学员带来有价值的信息、感悟和反省, 从而有助于掌握团队合作和领导艺术, 以及建立相互信任和自信;第五步总结:引导成员针对开展的活动, 讨论从中获得的知识和感悟, 并讨论如何将这些收获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做到在活动中成长。

在团队训练之后, 我们需要了解团队的效果, 并需要把握团队建设的状况, 在对团队进行评估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以下方面: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团队计划和时间控制;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个人和集体承担的义务;处理和解决冲突;参与决策;互相信任与自信;理解并重视分歧;资源共享;团队精神和互相支持等。

2.2 团队训练活动的操作示例

主题活动:带球赛跑。

德育目标:实现团队良好合作, 才是全体成员的追求, 否则不能称之为团队。

时间:45分钟。

准备:气球, 打气筒、扎气球的绳子。

操作:每个学生找一个搭档, 给每对搭档发一个气球;让每对搭档把自己的气球吹起来并绑住;分别在赛场上标记出赛跑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的距离至少为20~100米;让所有参赛者站到起跑线之后。将每对搭档分成两组, 告诉参赛者马上开始一场带球赛跑接力赛, 赛程是从起点到终点再从终点回到起点, 第一个回到起点的小组获胜;球的规则是:要自始至终保持气球完好无损, 在赛跑的过程中不允许用手或胳膊拿气球, 必须两人共同带球, 不允许把球夹在一个人的腿上, 赛跑的过程中气球不能掉到地上。如果有人犯规, 该小组必须回到起点, 重新开始;比赛开始。留心每一位参赛者, 有些人可能会全神贯注地照看气球, 彻底忽视自身安全, 要确保跑道上无障碍物, 以免绊倒参赛者。要充分强调游戏规则, 并严格执行。

组织讨论:谁是搭档中最快的、最顺利的, 他们运用了什么技巧?每对搭档都遇到了些什么问题?赛跑前多花一点时间进行计划是否会有助于获胜?平时跑得快的人在这样的活动中是否一样可以成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怎样才能获得目标的胜利。

总结分享: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 个人英雄主义在此时不起作用。无论我们自身多么优秀、跑得多快, 在这样的规则里我们需要与他人合作。在合作的时候, 我们需要互相支持、互相鼓励, 需要团结一心,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达到目标, 而不仅仅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个游戏告诉我们, 团队中, 除了要展示个人的才能外, 更重要的是去实现团队的目标。

3 团队训练模式的入学教育所呈现的积极意义

团队训练这种体验式、游戏式活动可以“寓教于乐”, 并可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身心均有收益, 通过游戏活动的设计, 在具体领域确立德育目标, 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 是开展入学教育很好的载体。

3.1 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更好地推进新生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体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任务的框框, 以学生的充分思考和活动为中心, 是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融入与态度生成的教学, 是教师与学生知、情、意全方位的投入。体验教学强调即时的感受、讲究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以分享总结经验, 解决问题为导向、注重观念、态度、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体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学使新生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取相关知识, 发展个性, 完善人格, 培养新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进而促进新生精神世界的建构。

3.2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队关系

交流与互动是体验教学最大的特点, 它对培养新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改善人际关系, 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和改进组织内部的沟通与信息交流等都大有裨益。从某种意义上说, 体验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是它的重要形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新生相互交流, 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引导新生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思考、分析, 使新生在不同个体经验、心理因素的交融、碰撞、融合中产生知识经验, 也从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同时, 体验教学较多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它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 使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 达到激发个体潜能, 锤炼团队精神的目的。

3.3 可以加快学生素质生成的过程, 提高育人成效

在新生入学教育的体验教学活动过程中, 新生既需要有认知系统的参与, 也要有非认知系统的参与, 新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会停留在知识的习得、认知能力的发展上, 而是将蕴涵于知识中的情感、精神纳入内心深处, 融合在自身的情感、态度之中, 使知识成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使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发现、尝试的过程。并将从“体验”中得来的认识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 将培训中的情景与学习、工作目标相联系,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我、锤炼团队的目的。游戏式、体验式的团队训练方式代替了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育, 教育效果得到了提升, 实践证明, 团队式的入学教育较之传统式更适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 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摘要:入学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能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从中学环境到大学环境的转变, 初步确立学习目标, 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团队训练的形式开展入学教育是一种创新, 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入学教育,团队训练

参考文献

[1] 吴磊, 魏美春, 刘建荣.导航:赣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入学教育读本[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6.

[2] 贾咏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 (4) .

[3] 徐畅, 张晓红编.大学生团队训练教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 3.

[4] 洪富忠.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 2008 (3) .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效率课堂的构建下一篇:论质量认证企业档案管理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