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法特殊教育

2022-09-05

第一篇:义务教育法特殊教育

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情况的报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的委托,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做关于我县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有关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我县教育工作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多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县以迎接“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我县在办学条件、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师队伍素质、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我县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自1998年以来,全县共新建中心幼儿园19所,独立幼儿园59所。目前,全县在园(班)幼儿达11700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53.4%。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发展,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条件逐年改善。目前,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均居全市前列。普通高中工作连续三年被市政府命名为“高中工作先进县”,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县成教中心被市评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总的看,几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全市排位逐年前移,与乐亭、迁安、丰南等先进县区的差距逐渐缩小。

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情况三年来,各乡镇还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达1752万元,新建校舍24500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3042平方米,维修校舍85520平方米,主要工程有:窝洛沽镇投资108万元为镇中建2200平方米教学楼一栋,投资57万元为窝洛镇中心小学翻建校舍1680平方米;玉田镇投资50万元为镇中、林东、马头山三所中学建校舍1480平方米;林西镇投资50万元改造北霍庄中心小学校舍940平方米;鸦鸿桥镇投资60万元新建校舍1520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820平方米;杨家套乡投资50万元翻建校舍1360平方米,维修校舍940平方米;散水头镇钱家沟小学投资50万元整体迁建,建校舍800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工程有:石臼窝一中、二中合并,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林西中学投资55万元建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渠河头中学投资200万元建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散水头中学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及郭屯中学与葫芦寺中学合并项目正在运作之中。同时,狠抓了校舍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旧校舍改造力度,努力撤并规模过小的农村小学,近三年共撤并学校193所,农村小学由99年前的461所减少到目前的268所,使农村小学的布局和规模逐步趋于合理,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全县有18所学校被唐山市教育局命名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

2、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为控制在校生流失,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县狠抓了学生控流、辍返工作。县政府转发了教育局《关于控制初中生流失、加强辍返工作的安排意见》,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政府行为,从根本上保证了控制初中生流失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教育局把初中生年巩固率纳入校长目标考核,明确了各校的初中生巩固率保底指标。各乡镇及学校抽调人员,深入学生家庭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做辍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适时下发了劝学通知书,使绝大多数辍学生又重返校园就读。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通过开展法律讲座、严惩扰乱校园秩序人员、清理校外游戏场所等措施,有效净化了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对后进生实施重点帮教,对贫困生实施救助,有效控制了学生流失。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几年来,我县初中生巩固率逐年提高,今年中考报名人数达11500多人,进入全市前三名,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已接近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通过上述工作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中考,县一中的录取分数线居全市前列。2001年高考,全县二批本科以上上线910人,上线率为35.5%

,居全市十县第五位,一般本科以上上线1305人,上线率为50.95%

,创我县高考最好成绩。

5、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有较大进展。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了以多媒体视听设备为重点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把教育装备现代化列入了2001年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大事”之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责任目标,制订了奖惩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教育装备现代化进程。自1999年以来,全县教育装备现代化的投资约2300

万元,共装备微机室64个、语音室58个、多功能教室112个,购置校长办公系统225套、教师办公微机40

3台,中小学计算机总数达到2556

台;建立计算机校园网5个、多媒体教学网2个。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县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市排位由后几名升至中游水平。在加大装备力度的同时,我县对所有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微机培训,并培训了60名微机专职教师,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做了必要准备。目前,全县所有高中、23所初中和13所小学开设了微机课,有80多名教师能自制教学课件,为实现200

5年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小学收费是直接关系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县政府把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制止乱收费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做到思想上位,工作到位,常抓不懈。具体做法是:①规范基层收费行为,完善收费程序,实行“一证一卡四统一”制度;②坚持中小学用书由县教育局审批制度;③实行公开承诺;④加强收费的常规检查,加大对乱收费案件的查处力度。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使我县中小学的收费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两法”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推进我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县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滞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二是教师编制不足。目前,我县小学生源锐减,初中正值高锋,高中从今年开始也进入高峰期。小学教师相对超编,但初、高中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暑假后将小学超编教师全部拔高到初中使用,同时,初中尽量扩大班容量减少班数,以压缩初中教师的需求量,乡镇中小学仍然缺编381人,高中缺编120

人,系统县直单位的职中、三中、国小缺编20人,暑假后教育系统合计缺编521人。

3、学校布局调整发展不平衡。自1995年以来,我县根据小学生源不断减少的趋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始对农村小学布局进行调整,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调整后出现的校舍不足和老化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不足百人的小分校和教学点在个别乡镇还依然存在,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今后几年,我县初、高中仍处于入学高峰期,虽然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资金扩建校舍,但仍难以满足生源增加的需要,全县初中班容量普遍过大,平均班容量为58.9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初中每班50

人)。城内学校由于县城人口增加,也导致班容量偏大,实小平均班容量达80多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小学每班45人)。

4、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打算

1、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投入。将农村费改税前应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收齐上交县财政统一管理,作为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余额补充学校公用经费不足。费改税后,取消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教育管理体制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改为由县级政府举办,并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教育专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原则,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专款专用,并多渠道吸纳和利用社会资金与资源,积极争取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即保教师工资,保学校危房改造,保公用经费的正常运转,保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使“费改税后的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

2、将教育目标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目标考核之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费改税后,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在发展本地教育中的职责,使各乡镇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控辍保学、提高普及程度、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县政府将把以上教育目标纳入对乡镇目标考核工作之中,定期考核,落实奖惩。

3、加快布局调整步伐,确保师资队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和危旧校舍维修、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将调整撤并下来的小学校建成幼儿园,或拍卖变现后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教师队伍的能出能入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同时,继续采取到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招聘本科生与择优选聘当年专科毕业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补充教师,确保教学需要。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教育局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自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严格依照《义务教育法》办学,使我县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县学校建设日新月异,教育理念不断更新,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各项管理不断规范,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县教育呈现全面持续快速的上升趋势,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 、“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 一是实行“两率”指标责任制,将入学率、巩固率指标纳入学校校长年度目标考评,学校也将入学率、巩固率指标纳入教师考核,形成“层层抓,人人抓“的责任落实机制;二是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困难学生的救助力度,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三是加强学籍管理控辍措施,定期审核学籍和在校学生数,确保学生进出有序、休复合理、严防因转出、休学带来的隐形流失和辍学。四是严格落实进城务工、外来经商、军人子女和残疾儿童入学照顾政策,确保其享受同等条件的教育资源,接受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全县普九各项指标均保持在国颁标准以上。2011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41952人,在校人数41952人,入学率100%,巩固率99.54%,初中适龄人数14923人,在校14923人,入学率100%,巩固率99.15%。

2 、普通高中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不断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完成了实验中学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东乡一中扩建工程。加

- 1工,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全县有残疾儿童少年389人,“三类”残疾少儿在校生63人,随班就读残疾少儿247人,全县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100%。

5 、体艺教育和学科竞赛硕果满枝。 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实施,“校园集体舞”积极推行,“阳光体育运动”基本辅开,中小学全员锻炼氛围初步形成。高、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改革积极推进,学生身体素质稳步增强,体育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县学生参加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篮球、乒乓球、接力等多项团体奖。在全市校园集体舞比赛中,我县东铜学校、北港小学分别获中学组、小学组第一名。在全市第9届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上,我县选送的5个节目分获各组别一等奖,东铜学校选送的节目被选送到省里参加比赛,并获得“特别奖”。 仅今年,我县学生在全国初中数理化竞赛和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就有1人获国家级一等奖,3人获国家级二等奖,9人获国家级三等奖,29人获省级奖,89人获市级奖。在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科技模型竞赛中,我县危瀚、熊皓琪分别荣获全省

二、三等奖。

二、特色工作

在做好教育“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创新,打造东乡教育特色,扩展东乡教育亮点。

1、推进书法进课堂,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坚持秉承书法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2007年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 的通知》(东教基字[2007]07号)文件,指导全县中小学写字教学,开齐、开足、开好书法课程。今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精神,及时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各学校开设书法课程加强书法教育的实施意见》(东教发[2011]10号)文件,明确了各年级课程设臵要求。一是加强对书法教育进

- 3的博大、蓝的深邃、蓝的内涵开展了“经典文化诵读”等系列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开阔、乐观的性格。二是实验小学立足实际,全力推荐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廉洁文化进校园千人签名宣誓、廉洁故事比赛、廉洁教育演讲比赛等,在师生中形成了“以廉为荣”的浓厚氛围;三是糖厂小学深挖古典文化精髓,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学生顺口拈来。四是东乡三中狠抓“习惯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梦想”为出发点,广泛开展行为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通过“文明三中人”等评比活动,学生养成教育成效明显。五是小璜小学秉承传统书香,积极开展“书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书法教育,校长、班子成员带头练习书法,集中时间、统一地点、限定任务,使全校师生书法水平大大提高,“打造书法特色校园百人现场书法展演”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展示。六是东铜学习继续发扬艺术教育优势,将“小铜花”艺术团效应辐射到全校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成功取得“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殊荣。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更新理念,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磨练,在研讨中争论,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学生搭建能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学习外地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摸索出适合我县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路子,建立了分片教研制度。今2年,金溪、崇仁等兄弟县组织校长、教师到我县珀干中学、红星中学考察学习达200多人次,本县内学习交流人数达500多人次。二是解放思想,准确定位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我县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素质教育主阵地,培养学生兴趣,提

- 5礼,形成了以主题活动强化师德,以先锋示范引领师德,以深层交流促进师德,以搭建平台践行师德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德育为先,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社区、家庭联动的方法开展德育活动。以活动引领,以活动渗透,德育工作凸现新亮点。成功举办了“金色童年才艺选拔赛”、东乡县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才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邀请中国感恩第一人——佐文老师、北京感恩文件教育集团一帆老师来我县各学校演讲,全县共演讲38场次,接受感恩教育学生达6万余人。同时,与县关工委联合开展了“《育人》杯”——真实感恩故事征文暨演讲活动,提升了青少年的感恩意识。三是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课堂活动。在去年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基础上,我们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课堂,对师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今年先后举办了“廉洁文化进校园”千人签名活动、廉洁书法创作邀请赛、《廉洁修身教育》读书征文比赛和廉洁修身教育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廉政教育活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不少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办学条件上发展不均衡。农村中小学分布广、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新增义务教育经费大幅度向农村倾斜,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已经焕然一新,但在教师素质、学校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图书馆建设、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等方面,比城区学校还有较大差距。

2、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我县仍没有建立“教育财务核算中心”, 教育核算中心由县财政统管,致使教育行政部门无法对中小学财务、资金进行监管。

3、在教师队伍优化上,目前,我县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

- 7人员管理办法处理,给予辞退或辞职,有效控制教师外流,杜绝有编无人在岗的现象。三是改革和完善用人机制,实行教育资源整合。贯彻落实市委龚书记在11月8日全市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真正使管事管人相结合,以利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积极探索将教师由学校管理改为县级区域内统筹管理、定期交流,逐步建立健全教师交流管理机制。实行教育系统内部合理流动由教育局自主调配,根据存在的教师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实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以及对城乡中小学校的科学整合和合理布局等途径,教育局可更好的整合好教育资源。

3、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刚性投入到位。切实做到“三个明显增长”,即: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以上,要在年初安排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和对预算执行中的超收部分明确增加教育经费预算;财政教育支出(不包括中央财政教育专项)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要明显提高,2011年要达到15.1%,2012年要达到16%;用于教育的预算内基建投资明显增加,把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编制基建投资计划、实施基建投资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教育项目需求。用好“三项政策”,一是按企业和个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征收教育费附加,二是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三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照扣除绿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4、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对学校治安、交通、周边网吧及饮食摊点,县、镇两级政府要研究制定治理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学校

- 9

第三篇:台湾特殊教育法

中华民国七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总统(73)华总(一)义字第六六九二号令公布

中华民国八十六年五月十四日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八六○○一一二八二○号令修正公布

中华民国九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九○○○二五四一一○号令修正公布

第一条 为使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之国民,均有接受适性教育之权利,充分发展身心潜能,培养健全人格,增进服务社会能力,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规定者,依其它有关法律之规定。

第二条 本法所称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在中央为教育部;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市为县(市)政府。

本法所定事项涉及各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业务时,各该机关应配合办理。

第三条 本法所称身心障碍,系指因生理或心理之显著障碍,致需特殊教育和相关特殊教育服务措施之协助者。

本法所称身心障碍,指具有左列情形之一者:

一、智能障碍。

二、视觉障碍。

三、听觉障碍。

四、语言障碍。

五、肢体障碍。

六、身体病弱。

七、严重情绪障碍。

八、学习障碍。

九、多重障碍。

十、自闭症。

十一、发展迟缓。

十二、其它显著障碍。

前项各款鉴定之标准,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会商相关机关定之。

第四条 本法所称资赋优异,系指在左列领域中有卓越潜能或杰出表现者:

一、 一般智能。

二、 学术性向。

三、 艺术才能。

四、 创造能力。

五、 领导能力。

六、 其它特殊才能。

前项各款鉴定之标准,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第五条 特殊教育之课程、教材及教法,应保持弹性,适合学生身心特性及需要;其办法,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对身心障碍学生,应配合其需要,进行有关复健、训练治疗。

第六条 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为研究改进特殊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及教具之需要,应主动委托学术及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机构等相关单位进研究。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指定相关机关成立研究发展中心。

第七条 特殊教育之实施,分下列三阶段:

一、 学前教育阶段,在医院、家庭、幼儿园、托儿所、特殊幼儿园(班)、特殊教育学校幼稚部或其它适当场所实施。

二、 国民教育阶段,在医院、国民小学、国民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班)或其它适当场所实施。

三、 国民教育阶段完成后,在高级中等以上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班)、医院或其它成人教育机构等适当场所实施。为因应特殊教育学校之教学需要,其教育阶段及年级安排,应保持弹性。

第八条 学前教育及国民教育阶段之特殊教育,由直辖市或县(市)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办理为原则。国民教育完成后之特殊教育,由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办理。 各阶段之特殊教育,除由政府办理外,并鼓励或委托民间办理。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对民间办理特殊教育应优予奖助;其奖助对象、条件、方式、违反规定时之处理及其它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第九条 各阶段特殊教育之学生入学年龄及修业年限,对身心障碍国民,除依义务教育之年限规定办理外,并应向下延伸至三岁,于本法公布施行六年内逐步完成。

国民教育阶段身心障碍学生因身心发展状况及学习需要,得经该管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核定延长修业年限,并以延长二年为原则。

第十条 为执行特殊教育工作,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设专责单位, 各级政府承办特殊教育业务人员及特殊教育学校之主管人员,应优先任用相关专业人员。 第十一条 各师范校院应设特殊教育中心,负责协助其辅导区内特殊教育学生之鉴定、教学及辅 导。大学校院设有教育院、系、所、学程或特殊教育系、所、学程者,应鼓励设特殊教育中心。

第十二条 直辖市及县(市)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设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及就学辅导委员会,聘请卫生及有关机关代表、相关服务专业人员及学生家长代表为委员,处理有关鉴定、安置及辅导事宜。有关之学生家长并得列席。

第十三条 各级学校应主动发掘学生特质,透过适当鉴定,按身心发展状况及学习需要,辅导其就读适当特殊教育学校(班)、普通学校相当班级或其它适当场所。身心障碍学生之教育安置,应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前提下,最少限制的环境为原则。直辖市及县(市)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每年重新评估其教育安置之适当性。

第十四条 对于就读普通班之身心障碍学生,应予适当安置及辅导;其安置原则及辅导方式之办法,由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为使普通班老师得以兼顾身心障碍学生及其它学生之需要,身心障碍学生,就读之普通班应减少班级人数;其减少班级人数之条件及核算方式之办法,由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第十五条 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结合特殊教育机构及专业人员,提供普通学校辅导特殊教育学生之有关评量、教学及行政支持服务;其支持服务项目及实施方式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第十六条 特殊教育学校(班)之设立,应力求普及,以小班、小校为原则,并朝小区化方向发展。少年矫正学校、社会福利机构及医疗机构附设特殊教育班,应报请当地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核准后办理。

第十七条 为普及身心障碍儿童及青少年之学前教育、早期疗育及职业教育,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妥当规划加强推动师资培训及在职训练。

特殊教育学校置校长,其聘任资格依教育人员任用条例之规定,聘任程序比照各该校所设学部最高教育阶段之学校法规之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班)、特殊幼儿园(班),应依实际需要置特殊教育教师、相关专业人员及助理人员。特殊教育教师之资格及聘任,依师资培育法及教育人员任用条例之规定;相关专业人员及助理人员之类别、职责、遴用资格、程序、报酬及其它权益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特殊教育学校(班)、特殊幼儿园(班)设施之设置,应以适合个别化教学为原则,并提供无障碍之学习环境及适当之相关服务。

前二项人员之编制、设施规模、设备及组织之设置标准,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第十八条 设有特殊教育系(所)之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或一般大学,为办理特殊教育各项实验研究,并供教学实习,得附设特殊教育学校(班)。

第十九条 接受国民教育以上之特殊教育学生,其品学兼优或有特殊表现者,各级政府应给予奖助;家境清寒者,应给予助学金、奖学金或教育补助费。前项学生属身心障碍者,各级政府应减免其学杂费,并依其家庭经济状况,给予个人必需之教科书及教育补助器材。

身心障碍学生于接受国民教育时,无法自行上下学者,由各级政府免费提供交通工具;确有困难,无法提供者,补助其交通费。

前三项奖助之对象、条件、金额、名额、次数及其它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各级政府定之。

第二十条 身心障碍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班)修业期满,依修业情形发给毕业证书或修业证书。对失学之身心障碍国民,应办理学力鉴定及规划实施免费成人教育;其办理学力鉴定及实施成人教育之对象、办理单位、方式及其它相关事项之办法,由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第二十一条 完成国民教育之身心障碍学生,依其志愿报考各级学校或经主管教育行政机关甄试、保送或登记、分发进入各级学校,各级学校不得以身心障碍为由拒绝其入学;其升学辅导办法,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各级学校入学试务单位应依考生障碍类型、程度,提供考试适当服务措施,

由各试务单位于考前订定公告之。

第二十二条 身心障碍教育之诊断与教学工作,应以专业团队合作进行为原则,集合卫生医疗、教育、社会福利、就业服务等专业,共同提供课业学习、生活、就业转衔等协助;身心障碍教育专业团队设置与实施办法,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第二十三条 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每年定期举办特殊教育学生状况调查及教育安置需求人口通报,出版统计年报,并依据实际需求规划设立各级特殊学校(班)或其它身心障碍教育措施及教育资源的分配,以维护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适性教育之权利。

第二十四条 就读特殊学校(班)及一般学校普通班之身心障碍者,学校应依据其学习及生活需要,提供无障碍环境、资源教室、录音及报读服务、提醒、手语翻译、调频助听器、代抄笔记、盲用计算机、扩视镜、放大镜、点字书籍、生活协助、复健治疗、家庭支持、家长咨询等必要之教育辅助器材及相关支持服务;其实施办法,由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第二十五条 为提供身心障碍儿童及早接受疗育之机会,各级政府应由医疗主管机关召集,结合医疗、教育、社政主管机关,共同规划及办理早期疗育工作。对于就读幼儿教育机构者,得发给教育补助费。

第二十六条 各级学校应提供特殊教育学生家庭包括信息、咨询、辅导、亲职教育课程等支持服务,特殊教育学生家长至少一人为该校家长会委员。

第二十七条 各级学校应对每位身心障碍学生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应邀请身心障碍学生家长参与其拟定与教育安置。

第二十八条 对资赋优异者,得降低入学年龄或缩短修业年限;缩短修业年限之资赋优异学生,其学籍、毕业资格及升学,比照应届毕业学生办理;其降低入学年龄、缩短修业年限与升学及其它相关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第二十九条 资赋优异教学,应以结合小区资源、参与小区各类方案为主,并得聘任具特殊专才者为特约指导教师。各级学校对于身心障碍及社经文化地位不利之资赋优异学生,应加强鉴定与辅导。

第三十条 各级政府应按年从宽编列特殊教育预算,在中央政府不得低于当教育主管预算百分之三;在地方政府不得低于当教育主管预算百分之五。地方政府编列预算时,应优先办理身心障碍学生教育。

中央政府为均衡地方身心障碍教育之发展,应视需要补助地方人事及业务经费以办理身心障碍教育。

第三十一条 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为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及处理各项权益申诉事宜,应聘请专家、学者、相关团体、机构及家长代表为咨询委员,并定期召开会议。为保障特殊教育学生教育权利,应提供申诉服务;其申诉案件之处理程序、方式及其它相关服务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第三十二条 本法施行细则,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

第三十三条 本法自公布尔日施行。

第四篇: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高投入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当下的国情,是适当的。但是,现在有一些人又提出要把幼儿园也纳入义务教育当中去,这当然是不合理的,我方对于这个立场持坚决否定的态度。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从个人的观点上来说,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同时,它包含的强制性破坏了我们独立选择的权利。对于仍旧处于幼儿期,心智发育尚不完全的小孩子来说,我们没有办法准确的了解到他们有什么特殊之处,是不是在某些方面有什么天生的才华,又或者他会不会在某一些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把这些孩子一锅端,强制性让他们进入幼儿园,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课程,是不是这样子会造成所谓的教育不公呢?我们提倡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我们可以选择性的因材施教。儿童心理发展学告诉我们,0~6岁的孩子还没有很好的辨别能力,没有很好的选择能力,他需要我们的家长做出适当的引导,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不让孩子去读幼儿园,而是先去涉及一些孩子有兴趣爱好而幼儿园不能完全满足的东西。但是这个时候幼儿园义务教育化的出现限制约束住了我们,我们不想让乳臭未干的孩子接受不适合他的教育,但是我们更不想因为孩子接受了更适合的教育而让父母成为一名罪犯

2.而从社会的大的背景上来说,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同样是难以实行的。现在的事实是,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仍旧是私立而非公立的,政府还是没有办法将义务教育延伸到幼儿园教育中去。我方不是因为有如今这样一个社会现象就否认了那样一个倡导,只是我们在了解了中国教育在近几年发展后发现,在教育经费投入尚未完成“到20世纪末不少于GDP的4%”的既定目标的情况下,要全面实现全国范围内12年免费教育的目标是不是有点勉为其难了呢?据悉,中国甚至还有27个县仍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试想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我们的政府还有能力去面对费额庞大的幼儿园义务教育吗?

现在的事实是我方并没有

第五篇:教育法纸条

教育法治化的概念:将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与治理建立在民主、理性的法律规则上,教育领域的任何主体的何活动都要严格依法进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和阻碍;同时法律保障公民,组织的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必须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还要进行法制和纪律,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教育。②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中的现代教育,要正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

总体要求《高等教育法》第24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①高等学校的设立应当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内进行,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高等学校的设立规划。②高等学校设立应当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③我国的高等学校不得以营高校教师聘任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就是高等学校与符合一定条件的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教师职务所确立的职责、条件和任期来聘请具有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的教职的一项制度。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应当按照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包括: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者传授职业技术知识外,还应强化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使劳动者培养起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

己所负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帮助他实行产的,也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义务教育法》的概念是国家强制推行义务教育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义务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立法依据:宪法和我国现实情况。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国家、内容都应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③程序合法。活动应遵循法定的程序要求。④救济有道。要有完整的教育权法律法律救济体制,发展完备的法律救济制度。 教育法的概念: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①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②有关教育的法律。③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⑥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一样都属于社会调整体系的范畴,它们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道德与教育法具有密切的关系。①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许多教育法规和规章中都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专门规定,如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纲要、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守则等道德教育的规章。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尤其是社会主义的教育道德对我国教育法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③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教育法实施的基本途径还是社会主体自觉遵守教育法,这就要进行广泛的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教育伦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以推动我国教育法的高效实施。④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教育法的体系: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学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教学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教育行政法。 学制: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的关系的制度。

视历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所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的依法管理和合法监督。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宗教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教育领域的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在学校这一非宗教活动场所宣传宗教思想,发展宗教教徒。⑤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⑥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⑦教育以汉语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原则。

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

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②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政策只有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才具有应有的权威,才能防止在社会关系调整中的主观任意性。③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党和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在教育法规定的原则和规范的范围内,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教育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教育政策,教育政策不能与教育法相抵触。

《高等教育法》立法宗旨: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高等教育法》第1条规定:“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学位:是评价专门人才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是由国家批准或者许可的有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颁发给相关人员的一种凭证。学位分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 高等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1989年至今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质是集体决策,个人负责。集体决策的表现形式:高等学校的校长在处理前款规定的有关事项时,应当主持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或者校务会议进行。 利为目的。实质条件《教育法》第26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我国高等学校的设立应当满足这样几个方面的条件:①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设立章程;②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教师;③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④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申请设立及相关事项(程序条件)申请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以下材料:①申办报告;②可行性论证报告;③高等学校的章程;④审批机关依照高等教育法规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由负责审批的机关审批。

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①高等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②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原则;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④对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实行帮扶的原则;⑤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的原则;⑥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造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的原则;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⑧鼓励高等学校与社会、高等学校之间在国内的协作交流和合作活动的原则。

高等教育的方针: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1、招生权

2、专业设置权

3、教学自主权

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5、海外交流自主权

6、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

7、财产管理自主权

高等教育学制: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高等教育的层次,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等。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的原则。③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④订立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

职业培训的概念 是以就业、转业或提高职业能水平为目的的非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代替的。 民办学校举办者的权利:享有税收优惠

政策的权利和依据协议获得合理回报的权利。

风险基金,提取发展基金和福利基金,剩余的视为经营性收入(或称利润);②有一定的限度;③依法纳税,合理回报部分必须依法缴纳利息税、个人所得税。对学校减免的税收和土地优惠应作为国有资本注入资本金中计算;④学校终止时的财务清算和回报挂钩,并应鼓励资源承担限制索取回报的年限,对于终止后不愿捐赠的出资人可拿回原始注入的资金,最多包括银行同期利率,但这当中要减除回报总额;⑤严格区分贷款办学与出资办学,贷款办学不得计为个人投资,防止以贷款搞个人虚假注册,进而从中牟取非法回报。

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①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分流的原则;②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③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

职业教育的概念: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的特点:①办学形式灵活多样;②教学内容单一实用;③受教育方面的广泛性、普及性。

《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表现为:①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加速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实行依法治教,使复杂的职业教育活动走向规范化、有

序化;③职业教育立法是为了发展职业 产教结合原则的含义是:职业教育的发

展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相适应,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与经济

会所带来的知识结构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现实地摆在教育发展中,必须把办好农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增加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引导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开发;另一方面,学校要鉴定为农业服务的方向,深化教育改革,使教学内容与农民的发家致富紧密结合,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结局农业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人才。

义务教育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修改:2004年6月7日,由教育部起草的《修订稿》上报国务院,2006年1曰14日由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修订草案。由原来的18条增至95条,修改的内容包括:

①教育经费,制定相关经费标准,中央和各级政府共同负担经费并落实,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②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③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和教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特别到农村任教,促进学校均衡发展;④加强学校管理,保证学校安全,规范学校收费;⑤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提供教师思想道德和教学业务水平,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⑥减少教科书的种类,提高教科书的质量,降低教科书成本,防止利用教科书非法牟利;⑦学校安全被首次写入义务教育法;⑧公共财政体制的议题是义务教育法修改最重要的内容。

义务教育的概念国家用法律形式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特征:强制性,全面性,权利性和公关性。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适龄儿童,少年)

民办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具体内容如下:①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②实现民办教育的规范有序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③积极推动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

立法依据:宪法和教育法适应范围: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1997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是新中国第一个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民办教育进入了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新阶段。200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民办教育概念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

民办教育的性质: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

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民办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法的基本规定,民办教育法作为教育法的下位法,不得与教育法相抵触,否则无效。“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

思想上破除了长期以来的民办与公办不平等的禁锢,而且具体规定了学校、教师、受教育者在哪些具体方面享有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享有同等权利,为基本原则的落实和贯彻提供了保障,为民办

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使民办

法律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法律责任

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①责任主体②违法行为③损害结果④因

果关系⑤主观过错。

教育侵权行为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

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

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

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

为。

教师资格的构成要素:国籍要素;思想品德素养要素;业务要素;学历要素。教师聘任制度包括招聘、续聘、解聘、辞聘。聘任合同分为:定期聘任合同;无定期聘任合同;阶段性合同。 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必须是中国的公民;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定合 担任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应具备各级教师的权利 ①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校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④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的权利⑤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 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能够遵守宪法和

法律,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

的双重性;④救济方式的综合性。 道德,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

法律救济的概念一是指为权利受到损害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具有

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知识,能够全面、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二是指通过救熟练的履行现任职务职责:具备学历、

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了的社会关学位要求;身体健康,能够正常开展工

系得以矫正和恢复,从而使个别的法律作。

主体仍然可以在恢复正常的法律关系中行政复议的概念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

正当地享有权利。 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

法律救济的基本含义:一是指为权利受(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律授权的组

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

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二是指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

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了的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从而使个别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即复议机关)

的法律主体仍然可以在恢复正常的法律对原具体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

关系中正当地享有权利。特征:事后性;应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基本原则:合

权利性;恢复性与弥补性。 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

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构成:教师申便民性原则。管辖:上级管辖;本级管

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

政诉讼和民事诉讼。

行政复议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

定;执行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批准实施教育

教育权法律救济行为均发生于教育实体考试的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受教育

法所赋予的权利遭到侵害之后。换言之,者进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测试的一种制

只有侵害教育权益的不法行为发生之度。

后,受害的当事人才能寻求相应的教育

行政诉讼的概念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

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

国家机关要由法律明文规定,不是任何

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

度。③诉讼主体的多样性;

矫正和分配社会正义的过程中,必须遵④程序启动的被动性;⑤审理对象的限

循法律规定的程序。P22

5教育申诉的概念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④不适用调解原则。

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第三人:是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

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声利害关系,而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

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

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程序:

1、起诉与受理。

2、第一审程序。

教育申诉的特点

3、第二审程序。

4、审判监督的程序。

5、

执行程序。

成;②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学业证书:由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

救济制度;③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

性的申诉制度;④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对在该校或该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管辖类完成了相关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

别: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分为:毕业移送管辖。 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 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⑥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行为的法律责任,应当由所在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与行政处分或者解聘。(2)高等学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行为的法律责任,由所在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与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由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情节严重的还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直至刑事责任。(3)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承担违反教师法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 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条件:违法、违纪、违规。处分的程序:

1、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2、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规定期限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对学生的奖励、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 教育投入的两个提高三个增长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义务教育法》1986具有以下特点:①概括性《义务教育法》18

条,对义务教育的任务、主体、基本原则、管理和保障以及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等都一定限度内,根据具体情况,对某些问

上一篇:杨善洲同志事迹材料下一篇:义务教育法复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