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的形成和未来空间发展

2023-02-23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西宁右通海藏, 左引甘凉, 是青藏高原上的东方门户, 西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 在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大背景下, 提出“青藏中心、地区枢纽、生态夏都、文化名城”的发展定位。

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 给西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青藏铁路和兰州至西宁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使西宁的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 对城市发展空间的诉求也进一步加强。西宁市被列入“一核一带一圈”开发群的中心城市。西宁则为丝绸之路的重点节点城市, 所以西宁未来发展形势光明又肩负使命。

(二) 研究目的

西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 在城市地理学框架下研究其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 可以分析和总结城市地理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和优势, 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城市发展模式, 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参考。以发展“一核一带一圈”国家战略为契机, 立足西宁, 服务青海, 融入国际社会, 建设青藏高原区域国际标准、最大的现代综合物流基地。同时, 也为西宁城市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结构条件的利用提供一些思路, 最终促进城市的正确发展。

二、西宁市的地理条件

(一) 西宁的地理位置条件

青海省从地理位置看, 处于全国地理中心偏西。西宁市城市中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 位于黄河支流湟水的上游地区, 此处正是四面环山之势, 三川汇聚之宝地, 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 西宁市范围的区域面积总达7665平方公里。

1. 世界屋脊重要门户

西宁称“青藏咽喉”是联通西藏的青藏铁路的起始站, “天路”翻越唐古拉山口, 进入西藏自治区, 是重要的进藏路线,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2. 河湟谷地心脏位置

河湟谷地是黄河与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带, 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东起湟水出省处 (民和下川口) , 西头分界在湟源县西境的日月山。而西宁坐拥“四山夹三河”之势, 地处河湟谷地心房之地[1]。

3. 黄河支流十字交汇地

青藏高原复杂的地理地貌和生态系统, 造就了独特的山水自然之美。西宁背靠青藏高原, 面向中原大地, 具有仰观高原, 俯视东南之势[1]。两山对峙, 三水汇聚, 四川相连, 构筑了西宁主城山水小格局。西宁市内湟水河贯穿东西, 南北各有南川河和北川河在城市中心地带十字交汇, 迎合了四川之势。

(二) 自然地理条件

1. 地形地貌

西宁处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 呈慢坡度流水槽形状。古言有云“万山环抱, 两山夹持, 湟水中流”, 湟水自西而东流经其间, 西宁坐落在狭长河谷冲积平原上, 西至札马隆峡, 东至小峡[1]。湟水谷地两侧普遍覆盖着黄土, 经过流水切割, 多数已成黄土梁、峁和低山丘陵, 多阶地。

2. 气候条件

地高则天冷, 高处不胜寒, 这句话解释了西宁地区因地势偏高而形成的寒冷干燥并缺氧的气候环境, 年平均气温5.7℃。从气候来看, 这里永无酷暑;而从地势每千米下降6摄氏度来看, 西宁地区在省区之中又处于温暖地带, 春秋相连。夏季气候宜人, 暖如春, 凉如秋, 称作“中国夏都”。

3. 土地资源

土地肥沃, 气候适宜, 水源充沛, 是优良的农耕区, 自古就有湟中屯田, 和“三百里湟川”的号称。

4. 交通资源

湟水河谷道路, 古城河湟道。从西宁的北川向北而行, 翻山越岭走过达阪山, 穿斗拔谷至张掖。称之为西平张掖道。由西宁西行, 至青海湖畔, 接羌中道 (也称青海道) 这些道路都是“丝绸之路”的组成从长安到拉萨的“唐蕃古道”西宁便是重镇[2]。西宁现有的铁路线路包括兰青铁路、青海西藏铁路和兰新铁路二线;西宁火车站将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物流交通站点;公路以西宁为中心辐射青海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西宁曹家堡机床是青海省唯一的二级机场, 也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空中交通。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有三条线路, 现已在施工。

5. 水文资源

西宁地表水丰富, 西汉曾有“屯田十二便”之称[3]。湟水、北川河、南川河三条河流汇集形成了西宁城市形态的跨河发展演化机制, 奠定了西宁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格局。

6. 文化资源

西宁文化的源头是汉代以前的古羌和西羌文化, 西宁最为特色的文化是彩陶文化。现如今西宁拥有宗教民族文化、河湟文化、移民文化等多风格文化。

三、西宁城市的未来发展

(一) 西宁城市的地域空间形态发展

西宁市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北倚青藏、东向发展、市域整合、城乡统筹。与兰州进行错位经营, 依托“兰西格”发展轴, 形成区域经济的双重核心。加强与格尔木、德令哈的内部联系, 扩大经济腹地。整合旅游开发空间, 建立大西宁旅游经济区, 研究西宁城市空间演变规律, 分析城市发展条件, 从而提出主城发展战略, 即首先构建中央都市发展走廊, 强化西宁的城市凝聚力, 逐步成板块空间发展模式, 强化服务功能的中轴几句效应, 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其次构建“三川六岸”的滨水空间[5]。西宁利用平坦谷地优势发展腹地, 增强西宁市作为“极核”的作用, 接轨东部发达地区, 向东更能联动开拓市场, 促进西宁——兰州主经济发展轴的形成。在西部及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经济格局中, 西宁应努力发挥东部经济综合区中心城市的“极核”作用, 尽快迈上城市群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参与西部城市群竞争, 摆脱被边缘化的被动局面[6]。

(二) 西宁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坚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引导西宁市实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创造美丽和谐的宜居生态环境, 提出了以下目标:西宁市需要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综合管理, 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 不断提高宜居水平;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促进城乡空间集约紧凑发展;加强水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优化能源结构, 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规模, 增强城乡生产和生活污、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 加强大气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削减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规模。同时增强水利建设, 保证西宁市内人民和其他动物的饮用水质量, 并在未来不断提升。在今后的生态建设中, 西宁市将在巩固现有环境治理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如建造人工湖、植木造林、规划绿地等工程, 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创造和谐美好的西宁生态环境。预计到2030年, 西宁市能源和污染物的利用水平将会提高, 西宁市将实现国际标准, 努力进入省会城市和生态环境先进行列, 宜居水平显著提高[7]。

四、结语

西宁市空间格局的发展要顺应湟水河流域主轴发展, 南北向河道沿岸辅助发展, 以西、北、南、东川工业园区和南滩工业园区拓展城市用地, 城市结构城建向着多核心的方向发展, 城市的空间格局地形基础是河谷地形, 并由良好的地理条件和优秀的政策规划则来对城市的扩展起到引导作用。西宁市东西向河谷用地比较平坦, 空间较大, 有利于大规模城市开发, 区域层面考虑, 西宁对外经济辐射向西为主。“三川六岸”的滨水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的灵气所在, 作为“湟水古城”的西宁市, 要进一步整合滨水空间资源, 使其成为西宁市城市发展的灵魂。

摘要:西宁市地处青海省的东部, 右通海藏, 左引甘凉, 属于青海省的重要城市, 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城市, 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今的科技时代, 城市发展和高科技一样日新月异, 但在这高速发展之中同样会产生诸多问题, 本文就西宁的形成作出一些简单介绍, 并对西宁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为西宁更好的进一步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西宁,青海省,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 芈之一.西宁历史与文化[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5.

[2] 韩宏霞.明清时期西宁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咸阳:西藏民族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 2013.

[3] 袁寒.西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8.

[4] 刘雨埔.西宁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3.

[5] 燕华, 李成英.西宁市城市空间发展研究[J].西宁青海大学, 2011

[6] 张忠孝.青海地理[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4:11-14.

[7] 青海西宁确定未来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J].城市规划通讯, 2011 (18) ;10.

上一篇:存货中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问题初探下一篇:并驾齐驱的技巧与实练——《教师口语》学科的授课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