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

2024-05-07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共3篇)

篇1: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深化、规范边境贸易,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俄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东宁中俄互市贸易区面对占俄罗斯面积36.4%,人口最密集的俄远东地区及繁华的两大城市――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该互市贸易区以“一区两国、封闭运行、境内关外、自由贸易”为模式。中俄两国在界河两侧各规划出6平方公里土地,由两座中俄跨界大桥相连接。中方一侧的互市贸易区的规划是“前店后仓、后厂”的模式。(前店:国际商贸中心;后仓、后厂:货运仓储、出口加工,休闲娱乐、商服居住、口岸管理等功能区)。

该互市贸易区的最大优势

进入互市贸易区的中俄两国公民免签证、进出口货物减免关税。

公安部已授权地方公安机关办理两国公民进入东宁中俄互市贸易区的免签证手续(不需要办护照)。中俄两国公民均可驾、乘交通工具自由进出,在互市贸易区内自由贸易。

将吉林省蛟河市伟基国贸中心打造成为中俄及东北亚采购交流平合,最终使之成为中俄及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商品交流及采购中心。蛟河市地处长白山经济区域腹地和东北三省中心地带,是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中心城市经济带与绥芬河、东宁、珲春边贸经济带的枢纽。蛟河市政府与俄罗斯雅库特共和国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吉林伟基实业有限公司与俄华商会签约合作投资东北亚国际俱乐部,伟基国贸中心与俄雅库特共和国签订了每年至少2亿元的采购合作协议。

打造对俄合作示范区 “一岛两国”的独特政治地理景观、北方丝绸之路最前沿、毗邻俄远东最大城市,这些都是黑瞎子岛的发展优势,也是最令人瞩目、最具魅力的地方。黑瞎子岛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口的“中心岛”,由银龙岛、黑瞎子岛、明月岛等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最宽处13公里,最窄处3公里,面积约335平方公里。中俄在岛上国界线走向确定后,两国边界接壤,陆路相连,形成“一岛两国”世所罕见、独特的政治地理景观 黑龙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是北方水上“丝绸之路”。黑瞎子岛则位于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最前沿,是黑龙江省江海联运的最佳起点。

货物经黑瞎子岛江海联运大通道出海至日本,比经大连港至日本,要省三分之一里程。中俄两国共同开发利用黑瞎子岛,可使蒙、中、俄三国共同使用江海联运的水上“丝绸之路”出海至日本、韩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国,形成东北亚经济圈6国经济大循环。哈巴罗夫斯克是中俄边境上俄方最大的城市,把黑瞎子岛建成中俄合作示范区,可使中俄边境两侧的城市群兴贸通边,互补发展。中俄双方互补性很强,辟建中俄合作示范区可解决双方需求互补性。

8月18号,按中国人的数字观来看,这大概是一年中最吉利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为期8天的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将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的山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举行。中俄两军共有约一万名军人参加。这不但是建国以来中俄之间的首次军事演习,而且规模之大,使其意义远远超出军事领域。两国进行军演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军事演习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维护公共安全。包括美国对俄罗斯的挤压、对中亚的渗透。我们只是在进行防御。

俄罗斯想通过军演展示俄罗斯武器的先进性,向中国出售更多的武器。陈玉荣:俄罗斯经济有两大支柱,一个是能源,另外一个就是军火。而现在军火最大的出口市场应该就是中国和印度。这次俄罗斯能够出动这样先进的武器,确实有很大的经济利益的需求在里面。还有一个背景就是欧盟对中国武器解禁在即,可能俄罗斯担心失去中国这个市场,通过军事演习做进一步的工作。东北亚地区是安全问题最多、矛盾最多的地区,而且也是潜伏危险性最大的地区

这次军演有利于在东北亚地区形成新的战略平衡。东北亚是冷战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军事对抗地区,中俄联合演习向世界显示的威慑力有利于这一地区形成战略平衡。

俄罗斯认为自己是个特殊的国家,但是对于应该向何处去一直不清楚

几百年来俄罗斯都没有明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俄罗斯对于外交战略不断进行调整,90年代初的时候亲美,碰了钉子,然后开始更多地和欧洲接近。俄奉行的是实用原则,欧美是她的精神追求,而东方是战略伙伴。

俄罗斯目前面临的西方压力很强,包括北约东扩,包括美国民主推进,美国说她不制定小战略,每一个环节都是从大战略部署推进,包括在东亚,包括对俄罗斯、对中国的遏制都是在大的战略体系下面推进。

那么这一次军演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个新阶段,或者一个新的台阶,我觉得这也是俄罗斯选择未来的方向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他才能真正拥有和美国、欧洲讨价还价的本钱。中俄关系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从低水平到高水平,逐步在适应。未来中俄关系只能一步一步逐渐前进,我们要的是稳固推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把我们的意志强加于俄罗斯,包括有些方面我们也不能接受俄罗斯强加于我们的意志。

作为两个重要的武器合作伙伴,中国通过大量购买俄罗斯武器迅速提升了自己的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苏-

27、S-300等俄制武器在中国耳熟能详。它也给俄罗斯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不仅让曾经因缺乏订单无法开工的俄军火企业起死回生,也让其有条件研制更先进的武器。苏联解体后,中国进口的主要常规武器90%以上来自俄罗斯,中国进口占俄武器出口额的39%。中国订单曾挽救俄军工企业 中国的武器合同曾对挽救俄罗斯的武器工业产生了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后,俄国防部连续数年都无钱采购新飞机和军舰,俄急于用军火贸易平衡财政,于是大量向中国提供先进武器,包括天上的苏-27战斗机、伊尔-76运输机,海里的“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地面上的S-300防空导弹等。这段时间被看做中俄武器合作的蜜月期。上世纪90年代俄军工企业普遍因缺乏订单无法开工的局面下,中国采购了76架苏-27战机,价值25亿美元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和印度始终是俄罗斯武器的最大买家。其中,中国是苏-27和苏-30系列战机的最大买家,除俄先后对华出售178架外,中方还按俄方许可在沈阳组装了105架。《真理报》评论称,15年的大规模军事合作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虽然中国的购买量下降明显,但俄军工企业仍在对华出口方面抱有期待。俄国防出口公司称,北京仍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伙伴之一。目前,双方正就航空技术和防空设备继续进行积极合作 俄罗斯在民用核技术、飞机制造以及舰艇制造方面有着很强的技术底蕴,仍将是中国有力的武器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国。

篇2: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

会”综述

高晓慧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国际合作局联合主办的“中俄区域合作: 现状和前景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1月5-6 日在北京召开。开幕式由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主持,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孟庆海和俄罗斯远东大学副校长B.n. 基卡廖夫分别致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副市长金昭做了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 际合作局局长助理王镭到会指导。俄罗斯科学 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所长B.几.拉林和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静杰分别致闭幕辞。来自中俄两国产、学、研各界代表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围绕着中俄区域合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中俄在能源、科技、林业、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中俄区域合作的发展前景等议题展开,中俄两国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一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理论研究渐趋深入

中俄两国学者首先肯定了中俄两国在区域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一致认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流。中俄作为毗邻的两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其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政治、经济 格局都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 稳步发展,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 均保持着良好的接触与合作,特别在经贸合作 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合作方式已从过 去单纯的易货贸易发展到建立加工基地和科 技成果产业化园区。两国在能源和资源开发、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劳务和工程承包、服 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成效也十分显著。12个对 俄陆路口岸开辟了互市贸易区,促进了口岸基 础设施的建设。中俄双边贸易连续8年保持高 速增长。预计2006年两国贸易额将达到350 亿-360亿美元,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大关,标 志着中俄贸易跨人了新的历史阶段。2006年3 月在普京总统访华参加“俄罗斯年”开幕式期 间,中俄两国签署了15个合作文件,内容涉及 石油天然气、电力、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这意味 着中俄经贸合作即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中方学者在肯定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 成绩的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贸易方面,双方规范贸易秩序的工作协调不够。目前,中俄规范贸易秩序小组的工作已经启动,双方签署了相关文件,采取了一些加强监管的措 施。但俄境内“灰色清关”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 制,双方的磋商机制也不够完善。俄海关部门 通关效率低,货物验放速度慢,这不能不影响 双方进出口业务的正常进行。另外,俄方边境 贸易政策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中俄边境贸易的 发展。在经济合作方面,俄对外国投资开发其 燃料矿物资源施加多种限制且政策多变;俄对中方在俄投资经营的企业税收过高;在俄办理劳务手续程序烦琐,费时多,收费高,等等。

研讨会上,中方学者从理论层面对中俄区 域经济合作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而将有关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讨论引向深入。中方学者认 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是中俄两国因地理相邻性、资源共享性、经济互补性而形成的互惠互 利的经贸关系。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 从广义上讲,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中俄两个 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它是以两国的疆域为外延,包括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从狭义上讲,中俄区域经济合作 是指中俄两国毗邻地区的经贸合作,它仅限于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等省区与俄罗斯毗邻地区的经贸 关系。研究中俄两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要把广义 和狭义两个层次结合起来。地理的相邻性、资 源的共享性更符合狭义的概念界定,而经济互 补性则适合于广义的概念界定。因为毗邻地区 往往在气候、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同构 性和竞争性,其互补性要放在两个国家的层面 进行权衡。例如,与俄罗斯毗邻的中国省区出 口到俄罗斯的服装、纺织品、轻工产品等多为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产品,而东北地区作 为重化工基地与俄罗斯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同 构性。另外,中俄石油合作也是从中国总供给 和总需求的角度来衡量的,东北地区石油的供 给相对于其需求而言并不短缺。因此,中俄区 域经济合作要冲破边境省区经贸合作的局限,从国家发展的大格局、大框架统筹中俄区域经 济合作,以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为纽带,从以毗 邻俄罗斯的边境省区为主的格局,过渡到全国 范围的南北兼顾、东西联动、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

二 合作行业优势为先 几大难点尚待突破

(一)能源合作 中方学者提出,中俄能源合作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势头。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的供油量迅速增加。普京总统在2004年10月访华期间强调,增加俄罗斯对华的陆路石油出口,使俄罗斯 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石油的总量在2005年达 到1 000万吨,并争取在2006年达到1 500万 吨。后来考虑俄罗斯石油灌装能力,这一预期目 标有所下调。2005年俄罗斯经由铁路实际向中国出口原油达760万吨,比2004年增长 34%。目前,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能 源供应国。

第二,俄罗斯一中国的石油管道即将启动。普京总统多次重申:俄罗斯将“坚定不移 地”加强与中国在油气领域的合作;不管远东 石油管道走向采取何种方案,都将积极考虑将 石油管道通往中国。

第三,修建俄罗斯一中国天然气管道项目 提上日程。普京总统在2006年3月“中俄经济 工商界高峰论坛”上宣布,将从西伯利亚的东 部和西部分别建设两条输气管道向中国出口 天然气。

第四,上游和下游领域的油气合作开始进 行。2005年?月,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 俄罗斯期间,双方签署了纩中石油“与俄罗斯 石油公司关于长期合作的协议》和《”中石化“ 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关于成立合资企业的议定书》。前者的内容涉及两国在石油贸易、石油工 程技术服务、石油勘探开发以及科技信息交流 等领域的合作;后者规定双方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库页岛的油气资源,并优先向中国供 应油气。2006年3月,两国签署《”中石油“与俄 罗斯石油公司关于在中俄成立合资企业深化 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议》,就在俄罗斯境内 开展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和在中国境内开 展炼油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合作的原则达成共 识。这一系列进展表明,中国石油企业在屡受 挫折之后终于得以进入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上 游开发领域,两国在下游油气领域的合作也已 启动。

第五,两国的核能与电力合作开始起步。

江苏田湾核电站第一期工程为中俄今后在核 能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电力合作领域,2005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了《中 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 公司关于长期合作的协议》,双方的合作包括 加大向中国的电力供应、共同项目的开发、输 电线路的架设与改造、发电设施的制造、设备供应等。

第六,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合作业已启动。2004年9月,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在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总理会 议上倡议,建立组织框架内的能源消费者俱乐 部和能源生产者俱乐部。这一计划得到了中国 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工作组已经组建。

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一是中俄能源 合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俄方学者认为,俄中天然气合作存在的不确定性在于俄方不能确 定中国经济对天然气的长期需求量。也就是 说,俄方希望向中国北部和西北地区提供管道 天然气,但不能确定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缺口 是否全部由俄罗斯来弥补,因为中国在与俄罗 斯商讨天然气供应问题的同时,还与土库曼斯 坦签署了进口天然气协议。二是协议落实难。

中俄能源合作目前面临最棘手的三大难题:中俄双方在油气价格上存在较大分歧;中俄天然 气管道的具体实施问题悬而未决;中俄石油企 业在销售环节的合作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在天然气合作方面,俄方最为关注的是天然气 价格以及销售后如何结算的问题。三是中俄电 力合作需过”价格关“。俄罗斯加强与中国在石 油和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同时,还将电力领域视 为双方能源合作的另一个优先发展方向。俄方 准备扩大对华电力出口,并希望利用本国设备 参与中国的电站建设,但是价格问题仍然是俄 对华电力出口的主要障碍。

(二)科技合作近年来,中俄区域科技合作虽然取得了可 喜成果,但是,科技合作水平同两国全面加强 区域经济合作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其原因在 于:一是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阶段影响中俄科 技合作规范化。中俄两国目前都处在经济转轨 过程中,双方还尚未形成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 制,合作中双方在观念上、体制上和管理上存 在较大差异。双方经济互信不强,一些合作伙 伴存在浮躁情绪,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视 行为。二是制度层面与市场秩序尚未与国际接 轨。投资保护与争端仲裁机制缺位,银行结算 不畅,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有些 法规不完善,政策随意性强,缺乏透明度,经营 风险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三是缺少战略 性合作项目,现有合作项目与两国中长期科技 发展规划结合不够紧密。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 区在航空航天、能源、水资源、新材料、生物技 术等领域科研成果较多,有一些成果达到世界 先进水平,但在上述领域合作潜力尚未挖掘出 来。商签的一些科技合作项目尚未与两国中长 期科技发展规划接轨,因而得不到政府层面政 策上和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四是缺乏高科技合 作项目风险投资保障机制,许多具有重要意义 的研发项目因资金短缺而搁置或终止。五是科 技合作队伍中的人才危机。及时培养既懂俄语 或汉语,又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已成当务 之急。

为提升中俄区域科技和经济技术合作水平,与会代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不断完善双 边合作项目筛选机制。中俄合作目前定位重点 应是高、精、尖技术以及有利于双方实现技术 跨越的共同研发项目。重点领域应是:能源,包 括石油和天然气,电力,可再生能源,动力,矿 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新材料,机械电子,生物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农业科技等。二是 加强东北地区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与俄科研院 所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合办研发机构和建立联 合实验室,互派科研人员。三是加强东北地区 与俄东部地区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合作。四 是加强中俄合作基地和科技园的对口合作力 度。东北7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对俄开展科技 合作中应发挥主力军作用。五是在”引进来“的 同时加强”走出去“。六是合作方式要多样化,要灵活和务实,追求实效。应采取技经结合,技 贸结合,军民两用技术结合,官、产、研或官、产、学相结合等方式,以期达到优势互补和形 成合力的效果。七是加强中俄科技合作的协调 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八是加强中俄科技和 经济技术合作的中介和咨询机构的建设。九是 设立对俄科技合作风险基金,重点支持俄科技 成果在中国的产业化工作。

(三)林业合作 与会中方代表介绍了中俄林业合作的现 状: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木材主要是原木,由于 经营主体多,经营分散,采伐及起运地大多分 散而偏远,涉及货物收购、存储、通关、运输及 支付等一系列问题。与俄进行合作的主要内容 是森林采伐,俄方希望其木材加工后出口,中 方也一直探索在俄境内设立木材加工厂和家 具厂、在两国市场上销售产品的有效途径。至 于俄制浆造纸乃至森林化工领域,行业内已形 成较高的集中度,且设厂生产投资巨大、周期 长、风险大,要涉及俄产业、投资、劳务及环保 等诸多政策与法律问题,加上缺少政策法律及 管理机制上的保障,近期内双方合资或中方独 资建厂的可能性不大。

俄远东地区的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工业 发展水平很低,人造板和纸张不能满足当地需 要,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过时老化。近丁L年,中国一些企业已陆续到俄投资建立木材加工厂。

目前,中国企业在俄主要从事锯材、板材、集成 材、家具、密度板、刨花板、纤维板等加工产品 的生产。中国企业通常采取独资或合作的形式 进行采伐和加工,对投资参股俄企业及与第三 方合作投资等方式还缺乏实践。由以上分析可见,单纯的木材采伐已经不能适应中俄合作的 发展需要,开展木材深加工合作则能够有效发 挥双方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俄罗斯比较重视东部地区的开发。

俄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迫切希望发展经济,改变落后状况,提高生活水平,因此,对吸纳中方投资建厂、吸引中方技术和管理、发展木材 加工以及扩大出口等项目十分欢迎。对俄方而 言,引进这些项目的好处是:有利于大规模吸 引外资,缓解俄罗斯国内资金紧张状况;增加 国民财富积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税源;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俄方进出口的规模和水平,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国际支付能力;在俄罗斯的 对外开放中起先导和示范作用。

与会代表提出了推进中俄林业合作的具 体思路:利用中俄两种资源,拓展中俄两个市场,承接国内外木业产业转移,聚集企业优势 资本,打造一个集市场、加工、物流于一体,技 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商务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较大规模的境外木材加工园 区。这一园区的具体功能有:第一,”基地“功 能:建立境外加工基地,开辟资源深度开发的 新途径;搭建中俄双边乃至东北亚多边经济技 术合作的新平台,从而为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 ”走出去“、直接参与俄远东地区的能源和原材 料开发与加工合作,为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市 场、实现跨国发展创造条件。第二,”转化“功 能:促进中俄贸易方式和结构的转化,即由原 始的原材料贸易、易货贸易、现金贸易向国际 化、规范化的长期投资贸易转变,一般的商品 贸易与加工基地型加工贸易和物流集散中心 型物流服务贸易等并举。第三,”延伸“功能:有 利于国内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展,使原判·一生产 加工基地一市场这一经济链条拉得更紧。

(四)人力资源合作 中方学者提出,由于受历史、文化、宗教、民俗、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中俄两国在人口发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 异。最近十多年来,这种差异不断扩大。俄罗斯 人口出现持续下降,适龄劳动力逐年减少,人力资源日见匮乏;而中国人口则在持续增长,适龄劳动力不断增加,人力资源储备极为丰 富。俄罗斯需要劳动力,而中国有富余劳动力,这就为两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提供了现 实可能性。

与中国接壤的俄罗斯东部边境地区的人口形势尤为严峻。这一地区包括五个联邦主 体,自西向东依次是西伯利亚联邦区的阿尔泰 共和国和赤塔州,远东联邦区的阿穆尔州、哈 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根据现有人 口结构判断,俄罗斯老龄化的速度将逐年加 快,人口结构逐渐向”倒金字塔“形状发展,即 少年儿童数量越来越少,相应地带动了适龄劳 动力人口的减少,而老龄人口则越来越多。俄 罗斯专家普遍认为,从2007年开始,每年进入 适龄劳动力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将远远低于退 出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数量,适龄劳动力人口的 规模和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逐年下降,社会赡 养负担也将逐年加大。届时,如果没有外来劳 动力资源的补充,俄罗斯经济、特别是东部地 区经济将难以保持健康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中苏恢复边境贸易以 来,双方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也在逐渐恢 复,但直到目前为止,这种合作还是零星的、小 范围的、不成规模的,在中俄经贸合作中所占 比重很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政治互信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中俄人 力资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俄罗斯国内反 华、排华思潮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国际人口组 织和中国人口学家的预测,中国人口增长速度 在未来将不断下降,人口峰值有可能出现在 2030年前后,其后中国人口将停止增长,随之 有可能出现急剧下降的局面。与此同时,社会 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剧,社会赡养负担也将随 之不断加重。届时,中国将逐渐面临劳动力不 足的状况,进而丧失对外提供劳动力的能力。

所以,在中国失去劳动力数量优势之前是中俄 进行人力资源合作的最佳时期,俄罗斯完全可 以利用这个时期充分开展与中国的人力资源合 作,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

三 区域合作前景广阔 各项协议重在落实

中俄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俄区域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面。中俄两国 经贸合作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中俄两国政府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并签订 了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对推动中俄两国区域 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 何落实两国区域经济合作协议是促使合作潜 力转化为现实成果的关键所在。

俄方学者提出,中俄两国应加强人文、教 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中俄两国人 民的理解和沟通;两国学者应立项共同课题,对中俄两国特别是毗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市 场供求状况、居民心态等方面进行调研,为政 府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俄方学者 还提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 展的需求,而地方政府的力量有限,这就需要 两国从国家层面加以推动和支持。

中方学者提出,建立一个有效的制度是中 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仅仅依 靠市场作用的自然演进,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 建立和完善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因 此,中俄两国政府有必要从战略高度对中俄两 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调 控。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的转型国家开展 区域经济合作,更应注重发挥政府在两国区域 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一种”有形之手“ 和”无形之手“共同调控的合作机制。

另外,与会代表还提出,政府应扶持建立 对俄投资中介机构,为中国对俄投资企业提供 咨询、信息服务;在开展对俄经贸活动中除必 须考虑政策环境、安全风险外,还必须正视人 才瓶颈、文化差异、法律障碍、技术和标准壁垒 等问题。今后应大力开展对俄合作各类相关人 才的培训工作。中俄可考虑在政府间签订”人 才合作培训计划",组织对中俄相关人员进行 国情、法律、语言、文化及市场知识的培训。

当前,中俄两国应以能源进出口、油气管线建设、核能及高新技术领域合作为切人点,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形式,积极开展双 向投资合作,发挥投资对贸易的带动作用,改 善双边贸易结构,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区域经济合作。

(责任编辑:高德平)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篇3:近现代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中俄;两国关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81-01

随着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世界各国处于复杂的变动关系之中,而新的格局又尚未形成,使得世界各国间的关系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其中中俄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很大,两国的关系受到世人的关注。现就两国间的关系发展谈以下几点:

一、中俄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发展

在历史上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现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欺压掠夺关系。两国在近代以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国家,两国并不接壤。17世纪前后,沙俄通过扩张,使得中国和沙俄互为最大的邻国,沙俄侵华政策基本方针早在彼得一世就已奠定,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叶卡特琳娜等沙皇都继承了这一侵略方针。第二阶段:结盟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苏形成了结盟关系,《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斯大林在维持苏联利益的同时,也真正给予了我们支持。第三阶段:对抗、冲突关系。60年代到8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对抗,先是赫鲁晓夫期间我们九评苏共,苏共20大,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有个秘密报告,反对个人崇拜,同时撤走援华工程师,拆除设备,几令中国陷入极大困难之中甚至还发生了珍宝岛战役。第四阶段:缓和关系。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使得两国的关系得以缓和。

二、中俄两国在近代的发展关系

由于两国的性质很相同,在基本利益上有共同的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两国的关系一步步得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和平友好发展。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首次访华,江泽民主席与叶利钦总统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声明》中明确指出的:“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他们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

2、建设性伙伴关系。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江泽民主席认为,双方在现实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均存在冲突,而要想使两国得到长远的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达到相互谅解以后,江泽民主席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西段边界协议等重要文件,将中俄关系推向了“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一高度。中俄两国都迫切希望双方关系的更进一步发展。

3、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首脑于1996年在京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声明中强调双方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要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2001年7月15日,江泽民主席与普京总统在莫斯科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坚定意愿,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正如一些俄罗斯媒体所指出的,俄中新的友好合作条约和莫斯科政治声明的签署可能已真正成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转折点。条约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深入发展双边合作,保持长久的睦邻友好,促进两国共同发展与繁荣,造福于两国人民;二是密切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维护各自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各自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和正当权益;三是通过双方合作和共同努力,促进国际局势的缓和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三个阶段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俄两国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中最亲密的伙伴关系。

三、两国未来的发展走向

在政治、经济领域两国不否认深受双方的影响,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政治对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对外政治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最近几年两国关系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对外政治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在面对着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扩大北约集团、强化美日军事同盟、鼓吹新干涉主义以及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等方面咄咄逼人的态势,中俄两国也会紧密合作,保持高度一致性的。特别是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一事,叶利钦总统就特派切尔诺梅尔金来京表示慰问。两国均将“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视为相互协调和互利合作的宗旨,并且在联合国问题上达到很高的共识,相信中俄两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这种联袂还会大大加强。

2、在经济上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加上两国内的经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两国在经济上正向着互为借鉴的发展进程。自俄罗斯普京总统执政后,将振兴经济列为首要任务,现在中国在经济发展等方面有许多值得俄罗斯人借鉴的地方。中国的广阔市场和无限商机也吸引着俄罗斯人的眼球,于中国来讲,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同OPEC共存同时又共争的国家。相比较而言,俄罗斯又是一个比阿拉伯产油国更为可靠的能源伙伴。因此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又签署了一揽子计划,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广泛合作,当然最重要的是经济领域的合作。现在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包括大型设备设施的建造,中国矿产金属开发等多个项目,最重要的还是中俄边境贸易,在互利互惠原则上发展的边沿城市的全面合作。

综上所述,中俄两国关系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于两国而言,两国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值得发展下去的;同时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两国的关系,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点,有收有放,从而促进我国在整体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M].北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7

上一篇:申请等级裁判员等级表社会体育指导员表填写下一篇:现代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