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论文范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社区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实施可使居民在家中或社区便可以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从而节省和降低现有的医疗费用,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社区护理是应用性学科,学生必须积极、主动、持续地进行实践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从而成为复合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在教学中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道理不言而喻。

第一篇:社区论文范文

创新社区党建 构建和谐社区

[摘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区党建是传统党建的继续与深化,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将重点结合福建省福安市阳头街道阳春社区党组织在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先进做法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来探讨该市社区在新形势下该如何更好的创新社区党建,构建和谐社区,为福安经济社会的加快转变、跨越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新形势;社区党建;社会管理;和谐社区;创新与构建

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继续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随着社区建设的兴起,社区党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区党建是党建工作中的一个新课题,是传统党建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已经成为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选择。

福建省福安市三个街道办事处下辖十九个社区共有常住人口约十万人,社区人口占了市区人口的大部分。在福安,夯实社会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息息相关。因此,探讨福安市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做法与其在实践中如何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即以福安市阳头街道阳春社区的党建工作为例对福安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做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一书中,编者对社区党建下了如下定义:“城市社区党建就是在城市街道辖区内,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社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新形势下,社区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发展起来,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着不同于传统党建的特点:

首先,在建党方式上。不同于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为载体的传统党建模式——以条为主、纵向建党,社区党建以社区为载体,基本遵循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网络化建党方式,要求社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都必须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党建合力。

其次,在管理对象上。传统党建的管理对象成分单一,通常做法是以一个系统的党员为整体来组建党支部,来源单一,易于管理。而社区内党组织管理的党员成分较为复杂,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可粗略分为离退休党员、单位党员、下岗失业待业党员、流动党员等几种。对不同性质类型的党员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将分散在基层社会各领域党员凝聚起来,使党员在社区中一样能受到教育一样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最后,在服务内涵上。与传统党建不同,社区党建把服务社区群众作为首要任务,不是单纯的就党建抓党建,而是通过社区党组织建设来指导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阳头街道阳春社区在创新社区党建,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做法

(一)阳春社区概况

阳头街道阳春社区由安居小区和鹤祥新城小区组成,辖区面积0.3平方公里,居民住宅楼150栋,现有居民2313户,常住人口约4950人,流动人口约1100人。

(二)阳春社区在创新社区党建,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创新做法

阳春社区党支部自创立以来,注重发挥支部在社区发展中的领导作用,致力于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办法。几年来,社区工作硕果累累,社区党支部真正成为社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1、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注重建立共驻共建机制。阳春社区共有驻区单位11个,社区党支部遵循“事情共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明共创,活动共办”的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工作机制,同这些单位党支部建立共建联席会议制度,以社区为单位,整合社区党建资源,逐步形成一个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支部与驻区单位的共驻共建,从实际出发,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极大调动了社区各党组织的积极性,也为社区的安定和谐奠定基础。

2、在激发党员活力上,注重健全党员分类管理机制。在新形势下,社区党员的构成日益复杂,阳春社区的党员构成也不例外。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阳春社区党支部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办法。社区党支部成立于2001年1月,现有党员31名,两委成员7名。对于这部分直接管理的社区党员,社区党支部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定期政治学习,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度,强化这部分党员的“在党意识”和组织观念。在阳春社区创新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中,这部分党员成为骨干,担任网格管理员,掌握管理社区事务,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对于社区的在职党员,社区党支部结合他们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设立六个惠民先锋岗,由他们担任领岗人,充分调动了这部分党员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身为党员的中坚力量作用。

3、在服务社区群众上,注重创新社会管理方式。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做了《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要任务。近年来,阳春社区党支部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一是对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依照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将社区分为四个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专职网格管理员进行管理,每栋楼还设有志愿者居民作为楼长配合网格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网格化管理制度,使社区管理更加科学,对及早发现、及时解决社区各种不稳定因素,创建和谐社区有积极促进作用。二是实行“一站式”服务。阳春社区专门设立社区服务站,由4名专职工作人员组成,服务内容涵盖社区党务、民政社保、计划生育、居家养老等方面,同时设置办事流程图和触摸屏查询一体机供居民查询各类信息,有不同办事需求的居民在服务站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社区对居民进行“一站式”服务,拓宽了便民途径,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方便了社区居民。三是开展“六贴近、六服务”活动。阳春社区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为宗旨,创造性的开展了“六贴近、六服务”活动,即贴近困难居民,开展生活保障服务;贴近驻区企业,开展信息环境服务;贴近信访群众,开展人文关怀服务;贴近留守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贴近驻区单位,开展党员进社区服务;贴近居民所娱,开展文化生活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社区党支部、驻区单位、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活动成效明显,真正做到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三)阳春社区在创新社区党建,构建和谐社区中面临的问题

阳春社区在加强党建工作、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驻区单位的支持与帮助,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和谐氛围浓厚。但阳春社区的党建工作依然面临许多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阳春社区,福安的其他社区都普遍面临这样的问题。

1、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活动场所缺乏。作为自收自支性组织,相较于社区党组织的责任大、任务重,社区党建工作并未得到相应的财政支持。阳春社区2010年上级下拨工作经费仅八千元。年均八千的工作经费,还没有党费支持,有限的经费远不足以支撑党建工作的开展。社区建设各方面的经费同样不足。社区现有的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社区自筹资金收效不明显,可用资金有限。这些经费在支付社区工作的日常开销后往往所剩无几,党组织开展的活动难以为继。福安的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工资报酬由财政补助和社区补贴两部分组成,根据职务的不同,工资合计每月1000-1300元不等,工资水平略高于福安市每月85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社保方面,除社区党支部书记有部分社保补贴外,其余两委成员参保需自缴。低水平的工资补贴影响了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有限的经费投入限制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纵深化开展。由于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的缺乏,在福安,相当部分社区党组织的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场所不能得到保证。阳头街道下辖的六个社区,办公场所均为借用或是产权未落实。

2、社区事务性工作冗杂。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组织责任重大,各项工作任务繁多。就阳春社区而言,光社区的日常工作大大小小就有139项,大到计生、殡改、维稳,小到发放老鼠药、疏通下水道,事无巨细,都要求想周全、做到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党务工作者既要做好社区的日常事务工作,又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的一系列临时性工作。冗杂的社区事务性工作使社区党务工作者疲于应付,也就很难顾及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3、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首先是年龄结构老化。阳春社区共有党员31名,其中离退休党员13名,占党员总数的41.9%。再以阳泉社区为例,阳泉社区有党员59名,离退休党员占到党员总数的38.9%。直接管理的党员的数量不足直接导致参与到社区党务工作中来的党员缺乏,包括社区党务干部在内的整个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现象;其次是知识结构不均。社区党员的文化程度有待提高,阳春社区大部分党员文化程度中专以上,阳泉社区学历中专以上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0.5%,阳上社区学历中专以上党员仅占党员总数的18%。在大部分社区,文化程度初中、小学水平的占到相当比例。党员数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均等客观存在问题使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使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网络运用能力等能力难以完全跟上社区建设的步伐,与新时期的党建工作要求还不太适应。因此,壮大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加大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力度势在必行。

三、对新形势下创新福安社区党建工作,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1、重视社区党建各方面工作,加大财政投入。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起点,福安市也处于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城市基层发生着新的深刻变革,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社区党组织在服务居民群众、搞好社区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确保社区党建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扶持力度。建议上级党委将所属社区的党建经费纳入全年财政预算,尤其要从年初的预算上予以安排。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社区党组织,上级组织部门可将上缴党费按一定比例直接返还到社区党组织以解决经费问题。除日常开支外,社区党组织如有开展活动,活动经费还可报街道党工委审批单列下拨,以激励社区党组织多组织党务活动,加强党组织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面。同时,社区党组织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拓宽社区党建经费来源渠道,如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扩大社区房屋、店面等可经营性资产的数量和规模等。要真正做到“三有一化”,即有人有钱有场所、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

2、支持志愿者参与社区工作,分担社区事务。社区各项日常性事务繁多冗杂,单靠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力量很难将社区工作做全做好,社区党组织应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加强对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注重培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队伍,积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中来。阳春社区现已发展了社区义工、志愿者、专业助老等三支队伍,共45人,精心周到的专业服务和温暖热情的义务服务相结合,帮助社区处理力所能及的事务,分担了社区的部分工作,成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不仅阳春社区,福安市的其他社区也都有自己的一套志愿者队伍,出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3、壮大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保证服务质量。一个社区党建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社区党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的优劣。一个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能够有效带动整个社区工作的蓬勃开展。针对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可扩大党务工作者来源渠道,吸纳优秀党员参与到社区党建工作中来,充实壮大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在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配备上,既要有社区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又要有有想法、有干劲、有创新的年轻人,使整支队伍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上都达到合理。要加大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可以借助党校、地方高校等培训机构,有计划地选送社区党务工作者参加短期班进行思想理论和专业技能轮训;也可分批组织社区党务工作者尤其是主干到社区建设做得好的地区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秀经验来更好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建设自己的社区;或是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工作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些有针对性的培训,有助于党务工作者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掌握做好基层工作的能力和现代化社区管理的实际本领。同时,要关心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成长进步。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党务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劳动模范,加大从优秀的社区党务工作者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街道、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力度。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人员应及时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从而提高党务工作者做好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社区服务质量。

备注:

[1]王炳林,《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11页。

[2]徐京跃等,《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新华网2011年2月19日。

[3]马西恒等,《城市社区党建:内涵与体系》,学林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作者:缪丹

第二篇:《社区护理》教学中社区实践方法探讨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实施可使居民在家中或社区便可以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从而节省和降低现有的医疗费用,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社区护理是应用性学科,学生必须积极、主动、持续地进行实践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从而成为复合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在教学中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道理不言而喻。为了使学生在社区实践中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和具体工作方法,笔者在几年的社区护理教学中总结了以下社区护理实践方法,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理论教学与社区实践相结合 学生从开课的第3周就进入社区,进行社区实践。1次,隔周,形成理论—实践—理论这样的知识巩固加深的良好循环,不断增进对社区的了解,掌握必要技能。

1.2 确定社区护理实践基地 要选择房屋面积、设施设备、服务功能等符合省市级标准,卫生资源好,地理位置合适,交通方便,居民构成合理,师资力量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护理实践基地。

1.3 明确社区实践目标 根据教材理论课程以及社区公共卫生项目,制定社区护理实践计划。在学生进入社区实践之前,做好基地师资的培训,使实践基地明确教学目的,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1.4 分组实施 每组学生4~5人,每次社区实践均做好分工,每人都有明确任务,由小组长负责落实,带教老师提前做好实践条件的提供和创造,教学老师分组跟进并负责对各组任务完成的检查评估。

2 社区护理实践安排

社区实践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1/4,原则上按照每章节2个课时的实践安排,根据授课内容、知识及须掌握的技能,设计实践计划及方法。(1)在社区护理概论中要求护生在社区实践中了解社区的概念、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了解社区护理的概念和内容。安排每组学生绘制一份服务社区示意图,要求详细调查所处社区的地理环境、布局、标注出主要交通路线、公共设施、主要建筑和居民住宅,发现社区严重卫生问题,做好记录。(2)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中要求护生初步学习运用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由教学老师设计流行病调查内容、资料、问题,学生来确定调查目的、方法、对象,拟定调查表、步骤及安排,查阅资料,分组完成。(3)社区家庭护理中重点掌握家庭访视的方法和步骤。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入户,入户前明确访视目的。根据访视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及护理方案,引导学生学习沟通技巧、访视步骤、资料采集、分析以及培养学生掌握家庭护理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实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教育方法和策略。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是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编写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制作多媒体课件,分组进行,每人安排任务共同完成。例如糖尿病,学生们分别准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等内容,结合已学过l的知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料。掌握有关研究的新进展,保证内容翔实、新颖、通俗易懂。在进社区前还可以组织健康教育表演课,选择一些教育题目,由学生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讨论

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护理已发展得较为完善,而在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同时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社区护理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各高校开设的《社区护理学》教材是综合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讲授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护理工作的意义、任务、护理重点、护理方法等内容。课程基本按概论、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促进、常见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社区家庭护理、社区康复护理等章节进行编排,与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基本吻合。以往的社区实践以参观为主,没有体现学生和服务对象的共同参与。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没有体现出课程的应用性。现在。通过早期接触社区、认识社区,能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真正融入社区和家庭。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为社区居民解决健康问题。能真正掌握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同时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社区实践基地。目前社区实践基地的带教能力相对较弱。通过学生阶段性地进入社区实践,能与社区建立较长久的相对固定的联系,有利于社区护理、社区健康促进、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能促进社区对学生的接纳和配合,促进社区实践基地的成熟与完善。对满足社区的健康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健康水平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赵 宏

第三篇:社区治理创新助力社区提高治理水平

社区是最基层的社会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关键在于社区治理创新。围绕城市社区治理创新问题,近期,国家发改委体管所社会调查课题组赴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专题调研,深入走访成都市双流区、武侯区、成华区的6个社区,与市区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和居民代表等进行座谈,并实地调研各社区“互联网+社区治理”、特色街区创建等情况。

一、成都市“互联网+社区治理”创新亮点

近年来,成都市在“互联网+社区治理”创新方面积极探索,目前已基本建成全覆盖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成华区服务治理大联动体系也正式投入运行,并积极探索“O2O+社区服务”新模式,社区治理创新取得明显实效。

(一)全市基本建成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围绕公共服务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目标,目前成都市已基本建成覆盖所有区县社区的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全市通过不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组织、人社、民政、卫计、残联、住房保障等6个部门12个业务系统,建设网上政务大厅和一体化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自主终端等便民设施,基本实现了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站式”、全天候服务,实现窗口业务的“一口受理”,工作人员的“一专多能”,设施设备的“统筹利用”,做到了基层服务减员增效,有效提高了居民满意度。

从调研情况看,成都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主要具备四项功能:一是社区公共服务办事和管理功能。办事功能包括基础信息采集、信息公开、咨询查询、代理预约、受理办理等,管理功能包括社区公共服务的事项准入、流程管理、职业培训、绩效评估等。二是“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流程服务功能。如居民办理社保,只需要居民提供相关证件给前台,由前台录入后,根据实际需要,后台协同民政部门,对居民数据进行审核,实现“数据跑腿”,一站式办结相关事项。三是资源共享和整合服务功能。通过整合并打通民政、人社、卫生、残联等多个部门信息资源,实现“一键”联网查询身份、住址、亲属关系等信息,居民只要提交过一次相关信息,以后办事时只需提供身份证,其他信息可实现即时自动生成,免去很多重复环节。四是多样化的延伸服务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主动提醒、个性化推送、网上办理、预约代理、自动查询等延伸服务。

簇桥街道是成都市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试点单位,2016年5月23日开始平台试运行。试运行当天,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152件业务,其中社保137件、残疾人服务3件、计生4件、教育4件、咨询4件,办结率100%,满意度100%。簇桥街道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建立的“4+1+1”窗口服务模式,有效整合了资源,分流了办事群众,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成华区投入運行区域服务治理大联动体系

成华区作为成都工业发展的“老基地”、城市发展的“老城区”,近年来在产业调迁、旧城改造过程中群众诉求多元化复杂化、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等问题突出,社区治理模式亟待创新转型。为此,成华区于2015年率先在社区网格管理服务6411系统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启动区域服务治理大联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成华区整合区域基础数据库、区域服务治理大数据中心、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等基础数据,先后打通20多个部门、14个街道的业务数据通道,形成“公共服务大数据”,基本实现基础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打造网上市民服务中心,企业和市民的投诉、意见通过网上受理、网上分解、限时办结、网上回复,全力构建“网上政府”。

通过建设服务治理大联动体系,成华区社区治理基本实现“三个零”:一是企业办事“零障碍”。成华区将与企业相关的43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统一纳入“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预约、网上办理、现场核办、证照代办全流程在线办理,变“企业跑腿”为“信息跑腿”。二是群众服务“零距离”。通过启用统一的民生服务热线“96966”、“网上市民服务中心”APP等,实现24小时受理、零距离服务,切实提高为群众服务效率。三是安全防控“零缝隙”。积极构建天网、努力织密地网、加紧探索物联网,构建了以“大联动”中心为核心,区公安指挥中心、政务中心、数字化城管中心为支撑的“1+N”指挥调度体系,实现数据实时对接、信息分级共享、矛盾及时调处、工作协调联动的新格局。

目前成华区600余项政务事项可在“网上市民中心”预约申报、252项可在线办理;整合公安天网、院落、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类视频监控5000多个;拥有一级网格员1790余人,二级网格员2900余人,三级网格员17000余人,红袖套队员23000余人,所有人员全部实行实名登记、分级响应、分类管理;在部分重点区域试点部署超级WIFI、人流监测以及手机信号监测等系统,推动城市安全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至此,成华区社区治理已实现由“条块分割”变为“联动联勤”的多方联动,由“单打独斗”变为“共建共享”的多元参与,由“信息孤岛”变为“数据海洋”的多网融合,实现了全社会治理资源“大联动”,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数据显示,自服务治理大联动体系运行以来,成华区信访总量、集体访、重复访、越级访、群体性事件出现“五下降”。

(三)基层社区积极探索O2O社区服务新模式

调研发现,武侯区黉门街社区没有菜市场,但社区居民从不担心买菜问题,这主要得益于黉门街社区推出的一款便民服务APP“嗨社区”。“嗨社区”运用O2O社区服务思维,整合社区周边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各类生活性服务业资源,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资源整合,不断优化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推进社区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嗨社区”主要设置了几大功能模块:一是服务类,涵盖生活服务(看病、养老、幼保、生鲜、家庭维修、连锁、社区游、上门回收)、物业服务(业主大厅、缴费、租房、公共)、政务服务(志愿者服务、办事指南、调查指南、通知)、手艺人等。二是惠生活,跟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柴米油盐信息、家用电器采买以及周边商家推荐。三是邻里,包括社区、群组以及其他活动类信息。四是开设了“写动态”功能,包括宠物、运动、宝妈、吐糟等一系列主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黉门街社区通过“嗨社区”平台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以买菜及居家养老服务成效最为突出。针对社区居民“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引入成都新品川食品有限公司“菜宅送”社会组织,直销双流九江蔬菜基地的蔬菜,使社区居民得到“车载菜市”“优质平价、新鲜到家”的实惠。居民可以通过“嗨社区”APP的“生鲜服务”,选择“菜宅送”,下单后由直通车将居民选定的蔬菜投递到社区院落的生鲜柜,居民下班后直接提走即可。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是货源地直接采购,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蔬菜价格比市场平均价格低三分之一。针对社区居家养老需求不断上升,构建“仁爱华黉门居家养老模式”,实施社区养老助残工程,全面推进居家养老助残社会化管理。在“嗨社区”APP中专设养老模块,服务对象是武侯区户籍80周岁以上老人,服务项目涵盖6大类20小项,主要有助餐、助浴、助医、助洁、陪同服務、医疗服务、喘息服务、跑腿服务等,老人在家中通过手机,或由家人操作,即可得到以上服务。

二、成都市“互联网+社区治理”的经验与不足

(一)主要经验

一是在社区治理中坚持党的领导地位。调研各社区普遍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建设发挥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以区域化党建横向整合资源、网格化党建纵向延伸服务的“一型两化、多元共治”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共治。开展区域化大党建,打破地域限制,通过内结外引、抓住需求的形式,联合辖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双向服务,实现共建共享。开展网格化微党建,把支部建在院楼网络上,把党小组建在楼栋片区内,把党员骨干选派到楼栋单元里,健全党组织的纵向体系,延伸服务至院楼、楼栋等末梢神经,解决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打造社区微党校,依托区域内教师资源,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党课教育活动常态化。

二是组建专门机构统筹协调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一直以来,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由组织、民政、发改、财政、住建、人社、司法等多个部门分工负责,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九龙治水就治不好水”的问题,积极探索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四川省委编委批复同意,成都市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改革工作。据双流区社治委有关人员介绍,市社治委工作职责包括四大方面,即统筹指导、资源整合、协调推进、督促落实,且在市社治委领导下,成都将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运行体系,确保将社区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采取信息技术手段更好满足群众需求。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互联网+社区治理”的实际作用取决于其功能设计是不是从服务居民角度出发,是不是为了真正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成都市“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都紧紧围绕解决居民实际问题出发。例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投入使用后,居民既可以在社区上班时间办理相关事宜,也可以在其他时间通过平台终端进行预约登记等,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成华区服务治理大联动体系建成后,通过96966“一号呼”等,大联动中心根据事项性质及时发送到相关部门,并及时跟踪反馈事项办理结果。黉门街社区开设“嗨社区”APP,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各类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线上线下有效对接,不仅解决了居民实际问题,而且带动了社区内各类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各类信息平台建设仍缺乏整体合力。从调研情况看,覆盖成都市的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是独立运行在各个区县的网络平台上,互相之间并没有实现整体联合。成都市民政局印发了《成都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施方案》,起到指导意见的作用,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各区县的具体工作方案,指导思想一致,但实现路径却各不相同,这必然导致建设标准、技术、数据标准等出现不一致,为今后系统的整合增加了很大难度。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服务治理大联动体系等也都是相对独立运行,这导致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带来资源浪费。

二是O2O社区服务面临整合周边资源困难等问题。O2O发展模式属于粉丝经济,需要大量资源、客源来支撑平台运营,而整合社区O2O服务的线下资源难度很大。目前社区O2O尚存在探索阶段,很多居民、周边服务资源等都对其持观望态度,未能较好的参与进来。调研发现,“O2O+社区”的服务供给方式、内容还是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度不够。由于缺乏企业的积极参与,很多服务内容价格偏高,难以真正满足居民需求。

三是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不高。居民是社区的主体,是社区服务的具体对象。但目前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总体不高。一方面,大多居民社区意识淡薄,对社区各类公共事务持事不关己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居民缺乏最基本的信息技术与手段,没能掌握“互联网+社区”的理念、技术等,也就很难使用这些信息化平台。从调研情况看,有些社区属于新建城市社区,居住人群以白领为主,这些社区的信息化平台使用较充分,而很多老旧社区、农转非社区的信息化平台使用频率明显偏低。

四是缺乏适应“互联网+社区治理”的专业人才。“互联网+社区治理”运用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其管理与服务模式与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由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调研中发现,由于社区工作的经济待遇偏低,职业晋升空间小,很难有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难吸引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经济待遇看,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远低于成都市人均水平;而职业晋升方面,一位社区书记表示,到社区书记也就触到天花板了,很难再有其他晋升途径。

三、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党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在“互联网+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中,必须坚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以社区党组织为统领,协调社区居委会、志愿服务队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着力构建“一核多元、协作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机制。

第二,加强“互联网+社区治理”顶层设计。应成立专门的城乡社区治理组织协调部门,并配备强有力的工作队伍,保证政策措施有效落地。针对各信息平台相对独立、缺乏整体合力的问题,应加强制度设计,一方面由专业部门制定信息平台建设的制度标准,如设计语言、端口设置、通讯传输标准等,保证各信息平台能实现有效联通;另一方面通过对各信息平台的功能分析,整合重复设置,减少平台数量,提升平台质量。应明确建设各信息平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而不是为了建而建,将有限资源都集中在提升服务水平上。

第三,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互联网+社区治理”。一方面,应持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为“互联网+社区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另一方面,应不断拓展筹资渠道,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不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多元主体的引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降低社区服务价格。同时,在政策扶持下,倡导公益与市场相结合,如社区居家养老项目,提倡社会公益和市场运营相结合,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不断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第四,加强对社区居民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基于居民对信息技术认知度和参与度较低的实际情况,推进“互联网+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普及信息化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居民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内容培训,特别是对中老年、低文化程度群体的培训,打破居民对信息化的陌生感、距离感。同时,不断扩大“互联网+社区”服务领域,如亲子育儿、相亲交友、二手交易等居民感兴趣的领域,吸引更多居民参与进来,使服务更加精细化,进而解决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第五,不断加强社区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互联网+社区治理”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应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加强人员的信息化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及时更新社区服务信息化知识结构。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吸引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社区工作中来。拓展社区工作者的职位晋升空间,给予社区工作者更大的职业舞台,从而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调研组成员:胡杰成、赵春飞、赵雷。执笔人:赵雷)

上一篇:工程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