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士论文范文

2022-05-11

第一篇:社区护士论文范文

浅谈社区护士长在社区护理管理中体会

【摘要】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完整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在实践中拓展社区护理服务,完成社区护士转岗培训,完善社区护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形成优质的卫生服务运转模式,是社区护理管理者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社区护士长;护理管理

社区护理管理是应用管理的原则,研究社区护理工作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控制社區护理系统、激发社区护士工作热情及优化社区护理效应三方面的统一,从而确保社区护理服务质量。它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经济、信息管理、科研教学管理等。

社区护理由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及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为六位一体的综合、连续和便捷的健康护理服务。在卫生改革和卫生体系的建设发展中,社区卫生服务将成为我国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有效的保证社区“六位一体”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转模式,是社区护理管理者努力的方向。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000年依据卫生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十四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经包头市卫生局资质审定,批准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在近13年的社区护理管理实践中,护士长在社区的建站、培训、服务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规范化管理主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落实和执行来实现。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和评价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

建立管理制度,制订各项考核细则,以制度管理人。制定社区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为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 转变服务意识,加大培训力度做到持证上岗

社区知识的培训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社区护理具有住地分散、工作独立、面对人群广泛等特点,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能独立解决护理具体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一定的交流能力,应采取多形式、对多渠道、多方法对人员进行培训。

2.1 团队建设 社区中心(站)承担“六位一体”的服务,每人有重点负责项目,每项工作有交叉部分,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影响工作量完成。要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转变思想观念,进行护理执业道德教育。建立社区激励机制促进社区站健康发展。

2.2 护士由专科转向社区 应学习全科护理理论,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监测知识学习。由于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别,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学习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抢救、外伤清创等技术操作;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等,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要掌握财务、药品、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以适应社区护理服务需求。

2.3 制定系统理论培训计划,分阶段组织系列知识培训班学习 如:《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系列管理》、《心电图学习与指导》、《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等系列知识。2012——2013年全员分期分批参加市、卫生局举办的社区团队岗位培训、医院管理年评价要求组织技能操人人过关。

3 抓好质量管理是社区工作健康运转的重要环节

3.1 社区质控工作在护理部和院感科的监督管理下执行 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护理质量检查采用坚持每个月不定期抽查、定期月查和护理部季度大查相结合,在站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讨,采取措施解决,并按照社区奖惩制度实施,做到奖惩分明。

3.2 每月质量检查同时在社区中心、站进行现场访谈 每半年对辖区居民电话调查或召开座谈会,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一方面考核属区护理质量、一方面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内满足居民需求。

3.3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和医用废物处理管理 社区站虽然设置在院外,地方小、条件差,但消毒隔离要求及医用废物管理和医院是相同的,由于消毒室在医院供应室进行,故对消毒包增订了运输环节管理规定,确保消毒包使用安全。社区站物品均由医院消毒、监测、管理。如:医用垃圾存放和运输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处理,医院有专人、专车回收,有详细的医用垃圾回收登记。

随着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社会对社区护士的要求标准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如何建立社区护理组织体系,加强社区护理质量管理[1],使社区护理健康发展,是每个社区护理管理者必须思考、实践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S].包头市卫生局包头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2011.06.

作者:李桂花 张巧玲 王玉

第二篇:社区护士夜培训的探讨

关键词 社区护士 夜培训 探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381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的素质直接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1]。但社区护士的能力水平尚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需求。因此,对从事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就成为解决这种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径[2]

为探讨社区护士夜培训的目的与意义,组织社区护士到中心夜培训。社区护士的护理急救、临床操作等水平显著提高,社区护士夜培训十分有效,提高了业务素质,改善了社区卫生服务。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新塍镇有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6个,每个服务站配备1名社区护士,年龄21~28岁,平均23岁;护师职称2名,护士职称14名;大专学历1名,中专学历15名。社区服务中心门急诊科1个,住院病区3个,分别为内儿、外、妇产科。

方法:2010年1月~2011年9月,将16名社区护士分成4组,各分配到社区服务中心的门急诊加住院3个病区,由中心科室护士长排班,每晚1名社区护士,培训时间为17:30~20:30,每3个月1个科室进行轮转。培训内容以临床护理操作、急救为主,协助科室夜班护士完成日常工作。

讨 论

社区护士的素质要求:社区护士要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良好的精神面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具备健康教育知识和保健护理方面的教育能力素质。社区护士最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社区护士要具有扎实的全科护理专业知识,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健康和疾病中的有关问题,掌握常用护理急救技术,熟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常规工作,要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要掌握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熟悉急救药物的应用,能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对急症或危重患者的抢救。

社区护士的现状:目前社区护理队伍中,护士平均年龄23岁,比较年轻,学历以中专为主,占93.75%,职称结构多数为护士,占87.50%,临床工作经验明显不足,但因为年轻可以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此护理队伍人员年纪轻、学历低、职称低、缺乏社区护理经验的现状,开展社区护理临床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社区护士夜培训的目的与意义:2006年卫生部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医院进修学习”。由此可见,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提升社区护士业务能力是顺应卫生发展趋势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尽快培养出适应其发展的全科护士,从事社区的家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临终关怀等多方面社区工作,为社区人群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尽快实现护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宗旨[3]。年轻的社区护理人员在不影响日常常规工作的情况下,通过临床夜培训,强化训练护理技术、急救仪器使用及操作配合、急救事件救护方法等,积累工作经验,使业务素质水平明显提高。

社区护士的培养影响着社区护理的发展,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是提高社区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4],社区护士夜培训的实践是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提高了护士业务素质,改善了社区卫生服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丽,赵秋利.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71-72.

2 周艳,刘晓丹,李勤,等.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绩效分析与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197-199.

3 郭庆平,邓瑞姣.培养全科护士发展社区护理[J].家庭护士,2008,6(4A):937.

4 曹立新.对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思考与分析[J].全科护理,2009,7(11C):3089-3090.

作者:陈雅英

第三篇:培养全科护士发展社区护理服务

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社区护理应运而生,它增添了新的护理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能,实现了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使护理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变护理在医院的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社会化服务。社区护理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社区卫生服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全科护士积极参与家庭护理是满足社区居民健康需求与达到基本卫生保健目标的保证。在发展社区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将有一大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这就对社区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培养全科护士,发展社区护理服务。

1 社区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与死亡谱改变、家庭小型化以及医疗费用上涨,探索社区护理新途径,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的需求,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重点。社区护理是医疗卫生事业中社区卫生服务不可缺少的部分。全科护士配合全科医生全面负责社区群众的健康,全科护士的地位和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和重视,社区护理服务已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享用。其优越性在于,全科护士立足于社区,面向家庭、个人,提供连续、方便、快捷、经济的护理服务,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疗、康复、预防等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完成社区的卫生保健任务。人们健康保健观念的转变敦促着护理工作从医院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帮助人们提高自身对疾病的控制能力,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由此可见,开展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社区护理势在必行。

2 全科护士是社区护理工作的主力军

加快培养全科护士,是社区护理事业的要求。社区护理工作与医院内护理工作具有不同的特点。医院内护理主要采取分科、分级护理,围绕患者进行全面、系统,24小时的护理服务。医院内护理的设备齐全,护理分科性强,护理人才较多,护理工作主要是由护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而社区护理服务场所在基层,服务的对象为社区人群,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全科护士,不仅要有护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还要有一定的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琐碎,需要经常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上门送医送药和电话随访等活动,这就使得医护人员在医院内坐诊治疗的传统模式逐渐转变为集诊断、治疗和护理为一体的病房一社区无缝隙的健康管理模式变为可行。社区护理强调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护理,是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社区护理设备仍较简陋,护理涉及的学科较多,护理工作主要是由1名护理人员独立来完成。因此,只有知识全面而又充满爱心的全科护士才能胜任社区护理工作,全科护士应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角色。

加强对全科护士的培训是社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目前1名社区护士可能同时负责内、外、妇、儿等几个科的患者的护理,因此对社区护士进行全面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患者在医院内接受的各种诊断、治疗和护理,如心电图检查、吸氧及各种电子治疗仪的操作,分别由医生、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负责,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就不可能分工过细,所以护士必须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因此,要加强对社区护士在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现代电子技术及有关仪器使用等方面科学知识的培训。使社区护士成为具备较全面的护理技术和应对能力的全科护士。

全科护士的培养是多渠道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在职教育,二是在校教育。社区护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中等卫生学校虽增设了与社区护理有关的课程内容,但所占比例很小,培养出来的护士很难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需求。社区护士主要是由医院l临床护士参加短期社区护理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的。因此,应加大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在职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社区护理人才,以提高社区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全科护士必须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经过全科综合培训,具有医学临床、公共卫生学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才能胜任社区护理的工作。他们应以全科医生为主导,共同去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团队协助的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地工作。社区护理教育与实践应与国际标准接轨,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促进全科护士成为具有独立与自主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使全科护士有能力按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工作。

3 转变观念是做好社区护理的保证

目前,护理工作仍处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阶段,这种护理模式决定了护理的主要工作是按照医嘱的要求,执行打针、发药等具体的护理任务。在这种模式下.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护理人员处于从属地位,以协助医生完成医嘱为目的,束缚了护理专业的发展。社区护理使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工作内容从协助病人恢复健康,扩大到预防保健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但我国社区护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护理人员短缺,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摸索。总之,使社区护士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在医院的护理服务模式,以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提高业务水平,从思想上适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是做好社区护理的保证。

4 展望社区护理的未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合格的全科医师是远远不够的,全科护士作为重要的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之一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护理给护士走出医院、走向社会、进入家庭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同时拓宽了护理人员与社会接触的广度和深度,增进了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护士走向社区服务也正是走向市场创造和体现自身劳动价值的过程。新世纪的全科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素质,提高业务与服务水平,才能认识到护理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永远为人民服务的专业。

作者:胡运红 李奎生

上一篇:中国经济问题论文下一篇:人才流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