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社区治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着力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与舆论把控、统筹协调与科学决策、开拓创新与高效服务、整合社会与构建和谐、依法行政与民主决策的社会治理能力。

第一篇:社区治理论文范文

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摘 要]社区治理作为目前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基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从社区治理和社区教育概念入手,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分析目前利用社区教育解决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治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区治理;推动;创新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给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中的关键环节,是新时期共建共治共享背景下的重要选择。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在社区治理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有效的社区教育工作,丰富社区建设内容,对于提升社区治理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概念

(一)社区教育

社区的概念在1887年由德国学者滕尼斯提出,尽管当前对社区的定义有很多,但对于社区基本要素的认同基本一致,即地域性、人群、公共性、互动性、设施、组织机构、制度等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其概括为:社区指的是能够聚集在一定地域内,根据相关制度规范而形成的共同意识的组织群体。从这一概念上,可以将我国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都称之为社区。

社区教育指的是为社区居民考虑,充分应用社区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以促进社区居民发展为目的,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维护社区安定团结,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社会和谐出力的教育活动。

(二)社区治理

治理理论的提出由来已久,治理的定义较多,但普遍认为治理是机构和个人在管理相同事务采取多种方式的集合,是为了解决冲突与不同利益,通过调和、联合行动持续的过程。而社区治理工作,指的是在社区范围内,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或者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处理,这一过程就是社区治理。

二、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关系

我国很多学者对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高志敏认为,社区教育要勃兴,必须与社会治理相融合[1]。杨淑珺分析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路径[2]。程仙平提出,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是当代社区教育的新使命,二者在不少方面是相通的,提出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策略[3]。杨智认为,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之间存在逻辑上的服务关系,社区教育对社区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张瑾认为,社区治理功能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社区治理的迫切要求[5]。

(一)地域具有一致性

无论是社区教育,还是社区治理工作,都需要立足于社区实际,都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各类需求,帮助民众解决相关问题,确保社区居民公共利益得到保障。社区教育工作以社区居民作为服务对象,需要从社区特点出发,开展各项教育服务;社区治理以社区内的公共事务作为对象,通过各类有效的途径,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搭建平台,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增加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荣誉感。

(二)目标具有相似性

社区教育将社区和教育有效联合起来,与普通教育相同,社区教育也以培养人为目标,但接受教育对象为社区居民,教育内容包括工作教育、生存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满足各类人员受教育的需求,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而社区治理是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公共利益,处理公共事务。在社区治理工作的参与主体包括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社区居民,各主体之间互动协作,推动社区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可以看出,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社区教育为推动社區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

(三)以“人”为工作对象

社区工作期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而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多方面协同互动,围绕社区中“人”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社区教育是为了促进社区中各类“人”的发展目标而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两者都是为了“人”而开展具体工作,工作对象具有一致性。

(四)公共性价值

社区教育工作主要是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的具有公共性的教育活动,对社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升居民素质,推动社区健康发展。在多元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社区治理逐渐纳入到公共管理范畴当中,日益发展成为一种动态化的过程。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分配。社区教育、社区治理都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特征,两者都与社区发展相关联。从性质上来说,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都提供公共产品,具有共享性、非竞争性的特点。

三、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014年8月,我国教育部等七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要 “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社区教育要快速发展,必须与社会治理相联接、与社区治理相融合[1]。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当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足

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工作开展中,多数事务由街道居委会承担,由于居委会组织结构以及传统体制特点,具体开展工作依赖于政府部门,居民的自觉参与性不够。尽管社区教育在促进社区居民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教育资源、办学理念、教育活动方式等方面还需提升。

(二)社区组织工作力量有待提升

社区组织在解决社区居民公共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目标开展各项工作,非官方、非盈利、自组织为其突出的特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社区组织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提供更多社会公共产品或服务,在社区教育、社区治理工作开展中,主要依靠政府行政资源为社区组织输送资源,自身工作力量有待提升。

(三)社区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社区教育的开展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当前,关于社区教育、治理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于社区教育工作的对象、主体、模式、内容、资源等没有形成细致化的规范体系。结合当前社区发展现状,利用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治理工作,应当完善社区教育的制度建设,促进社区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四、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重要途径

(一)找准定位

在实现社会治理过程中,应该将重心放在社区。基于全面社区治理视角,社区教育作为当前社会治理的关键内容,除了发挥基本的教育功能,还需要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以需求为出发点,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找准自身工作定位,对社区教育职责、功能进一步明确,对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有更深的认识和更详细的规划,为社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通过社区教育找到社区治理发展的切入点、发力点。具体来说,在社区教育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通过组织教育等方式,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帮助其树立社区居民的责任感,引导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同时,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构建社区公共学习空间,提升其学习能力、服务意识、整体素养。同时,在社区教育发展中,更好发挥各参与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实现和社区公共服务的精准对接,充实社区治理力量,保证各项机制有序运行。

(二)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程度

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居民的参与度关系到社区治理的效果。因此,在社区治理工作开展中,应该积极搭建公共参与的平台,对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方式进行拓展,营造社区文化,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提升居民参与到社区工作中的积极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增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思想,提升社区治理的效果。另外,还需要利用社区公共服务活动,以兴趣为基本引导,调动居民参与性,让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活动当中。通过社区教育活动,引领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一方面,对社区各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让各级各类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另一方面,提升居民主体参与感,培育学习组织与团体,搭建居民协商管理平台,实现社区各部门职能转变,保障社区教育工作推动社区治理进程。

(三)通过社区教育实现社区治理方式的优化转变

社区教育在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生活品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承担起推动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重担。社区治理和社会发展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更好地发展。社区教育实施中,采取有效方式利用各类资源,让社区成员不断学习,满足相关学习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这就需要将社区治理中的关键因素融入到社区教育过程中。例如,在社区教育内容上,增加法治教育、科普教育、环保教育等,更好地让居民了解社区治理功能,也为其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教育形式上,从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引导居民在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安全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进一步明确社区主体地位

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帮助社区治理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对社区治理流程进行优化,明确社区治理中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为了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政府部门帮助社区转变治理观念,给予针对性引导,明确物业公司、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居民委员会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督指导,对居民自治组织给予适当扶持,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五)創新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治理的工作方式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技对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社区教育工作要逐渐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包括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开展更多创新形式的社区教育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不断拓展社区教育服务的范围,针对居民需求实现教育项目精准推送,利用信息技术可移动、多端点优势,形成一个全方位、交互性强的社区教育环境,提升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五、总结

在社区建设大环境下,积极开展社区治理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通过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治理工作,优化社区治理工作制度,创新社区治理服务模式,并将其融入到社会治理工作大环境中,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志敏.迈向交集:论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5(23):67-76.

[2]杨淑珺.路径如何选择: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发展分析——基于杭州多案例研究[J].职教论坛,2017(33):53-59.

[3]程仙平.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机理与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67-71.

[4]杨智.农村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及运行机理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62-65.

[5]张瑾.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功能透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6-11.

[作者简介]陈可,常州开放大学人文与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社区教育;陈莺,常州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终身教育。

[责任编辑 王 茹]

作者:陈可 陈莺

第二篇:社区治理视域下社区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探讨

摘要: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着力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与舆论把控、统筹协调与科学决策、开拓创新与高效服务、整合社会与构建和谐、依法行政与民主决策的社会治理能力。直面现实,当前要注重强化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意识,建设政治坚定、精干高效的工作队伍,大力培训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治理能力,狠抓网络阵地建设,拓展互联网功能,提供社区党组织工作的多项保障,综合用好社区各种资源,建立共驻共建长效机制。

关键词:社区治理;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实现城乡社区建设统筹,促进社区治理中群众实现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社区承担着管理、服务、协调和稳定的功能,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处于重要地位。新的社会治理机制下,社区党组织已成为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是完成党和政府在基层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在社区治理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社区党组织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我国社区治理的效能,也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一、社区治理的突出特点及其对党组织治理能力的要求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构成社会的细胞。社区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群众最直接的渠道,承担着管理、服务、协调和稳定的功能,是党和政府在基层工作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基石和前哨阵地。社区治理的对象非常广泛,社区治理方式主要是开展服务,重在解决“谁来治理、怎样治理”的问题。

社区治理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社区治理处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具有直接、快速、零距离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能够及时、高效率、第一时间为社区群众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二是社区治理是区域性的基层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社区治理是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公共行为和公共事务进行综合管理,属于地域性、片区性的“块块管理”,这同垂直性、层级性的上下级的“条条管理”区别十分明显。三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属性和特征比较鲜明。现阶段,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主体,属居民(村民)委员会主导的社区区域共同体,其主体是多元的,是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群众性自治组织、驻区单位等组成的共同体。四是社区基层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城乡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国家管理体系中,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另外,社区层面属于群众自治体制,故而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主体作用,社区成员发挥基础性作用。

基于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的内涵和特点,当前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牢固树立“抓基层、打基础”的鲜明导向,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五个方面的社会治理能力。

1.统筹协调与科学决策的能力。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共治”的格局决定了在社区建设中,始终需要多元参与、多元投入,倡导高效沟通协调机制,再加上社区建设涉及服务、管理、治安、卫生、体育、文化等多个方面,是综合性建设工作,社区党组织必须具备统筹协调与科学决策的能力,深入研究社区治理规律,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倡包容、妥协的精神,尊重主体合法权益,满足多元需求,推动各个主体密切合作,避免相互之间的对立,尽可能减少冲突,积极缓和矛盾,探索有效整合社会的方式方法,更加注重整合基层社会力量,尽力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多元化社会组织的活力,借力社会整合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2.政治引领与舆论把控的能力。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所有制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单位人”越来越多地变为“社会人”,居民利益也出现了社区化的趋势。社区日益成为社情民意的“汇聚地”,社会各类矛盾的“聚焦地”,自然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社区党组织要适应这些新形势新情况,强化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素质、政策水平、政治敏锐性,能有效察知把控社区、网络舆情,巩固党在社区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具备政治引领与舆论把控的能力。

3.开拓创新与高效服务的能力。社区是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是承载社区家庭和社区居民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是广大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和体现。为此,社区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服务,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建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力度,不断改进社区公共服务方式,拓展社区公共服务领域,努力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党组织开拓创新与高效服务的能力。

4.依法行政与民主决策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既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原则。要适应我国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确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确立依法治国、依法管理的理念。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干部是在社区依法行政的主体,一定要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做遵纪守法、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时,一定要依法办事,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绝不能讲“哥们意气”,不能“人情大于国法”,不能只顾家族利益、亲属利益而不顾法律和群众利益。

5.整合社会与构建和谐的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的社会基础,要求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实现执政使命的客观要求。社会治理关注的是和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努力适应现代社会治理,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与此同时,要注重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提高广大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为此,社区党组织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回应群众利益诉求,适应利益多元化格局,通过行之有效的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党的执政宗旨与目标。

二、解决社区治理问题迫切要求提高社区党组织治理能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社区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骨干和中坚的作用。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部分基层党组织不能有效发挥社会治理功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服务方式简单化一,在群众中的威信减弱;一些社区党务工作者结构还不够合理,存在年龄老化、知识面窄、能力偏低等问题;少部分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存在协作不好、人心不齐的现象;一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不严格,社区党员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党组织建设意识不够强,导致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的现实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严重威胁到党在社区领导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必须下大气力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治理能力。

1.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力量,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市场化趋向的改革改变了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社区担负的社会管理职能越来越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类事项都需要社区来协调、服务和管理。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构成元素,已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缩影。党执政的基础在基层,以社区为基础确立党执政的基础,依靠社区工作汇集党执政的政治资源,是党治国理政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新的形势下,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的领导核心,必须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政治威信,必须有能力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和各类组织,积极开展社区建设。因此,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社区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其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夯实党的社会基础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单位人”逐渐变成了“社会人”,社会组织与群众个体逐渐变成了相对自主的个体,逐渐脱离了原有与单位约束。社区党建也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日益显现其重要性,成为了一项重大的课题。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和巩固执政地位与领导能力,夯实社会基层基础至关重要。而要在新形势下保持与巩固党的社会基础,不仅要求党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提出战略性的方针,而且要求在社区社会治理中发挥好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为此,必须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治理社会的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密切党同社区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夯实党的社会基础。

3.整合社区各种社会力量,筑牢国家和谐稳定基石的需要。现代社区是当代社会的基本构成元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切入点。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使原来由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管理的一些单位人变成了社会管理的人,这就使原来由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承担的部分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变成了依靠城市社区承担,使社区管理与服务职能愈加突出。特别是社区是社情民意的“会聚地”,社会各类矛盾的“聚焦地”,也毫无疑问地应该成为党组织和党员的“聚力地”。这就需要加强社区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发挥基层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及时听到社区群众的呼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将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凝聚起来,凝神聚力推动社区治理工作,保证社区安定祥和,筑就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石。

4.践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树立党执政为民形象的需要。城市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在社区群众中的形象。城市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重要基层组织,工作在基层群众生活第一线,日常的工作中,容易放松警惕。作为城市社区党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员能否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关乎着社区党组织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乎服务群众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能否在社区群众中得以体现。社区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社区建设这个中心,从抓好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入手,充分发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树立社区党组织和党员良好形象。

三、多措并举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社区治理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写进了“社区治理”,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以形成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到社区治理一脉相承、一体贯通的治理体系。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推进社区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主体多元、权责明确、协调有力、资源整合、共享共建”的社区治理体系,努力建设平安文明、管理有序、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民满意的和谐社区和美好家园。

1.强化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意识。一方面,树立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党组织在安排部署工作的时候,要把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注重发挥党建的龙头带动作用,切实把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實践之中。另一方面,加强与驻辖区党组织的横向联系,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形成聚力抓党建的社区“大党建”格局。同时,要把党组织向各个小区、“两新”组织、摊群市场、建设项目、楼宇延伸,健全社区党组织工作网络,形成纵向深入横向协同的社区党建工作体系,为社区治理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2.建设政治上坚定工作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加强社区党组织治理能力,必须高度重视社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精干高效、善于服务、充满活力的社区党务工作团队。一是拓宽社区党务干部选任渠道。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以组织推荐、个人自荐、公开选拔与公推直选相结合等方式,扩大党内民主,注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切实把群众基础好、党员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任到党务干部队伍中来;二是切实加强社区党务干部后备队伍建设,有目的地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党务干部工作岗位上锻炼,不断改善机关党务干部队伍整体结构。三注重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机制建设,以德才兼备为原则,建立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

3.大力培训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治理能力。一是科学制定社区党务干部培训规划,分周期、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针对性进行轮训;二是强化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使他们具有适应和驾驭市场经济的开放意识、开拓精神、依法执政能力以及整合社会、把控舆情的本领;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以学用结合、“增新、补缺、提高”为原则,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法,通过党校学习、外出考察学习、现场学习交流、以会代训、以学代训等多种形式,拓宽培养渠道,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四是要积极引导社区干部着眼于服务发展主题,认识和把握社区党建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围绕群众关注、社会聚焦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探索性、对策性调研,推动社区治理工作。

4.狠抓网络阵地建设以拓展网络党建功能。充分运用好现代信息网络手段,推行网络化、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提升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一是实行社区远程教育全覆盖。积极推行城市、街道、社区在设施、设备、信息等方面共享共建,打造互惠互利、上下贯通的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平台。二是实施网上办公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网络、电子邮箱、QQ群、微信群及网上发布信息等方式,积极推动社区服务便利化,社区党建现代化。三是开设短信、微信课堂等信息载体,进行学习交流,开展党员教育,拓宽党组织活动空间。

5.建立多元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行必要的政策倾斜,满足部分政府职能职责向街道社区转移的需要,向街道社区转移划拨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用于社区建设管理;二是落实社区党务干部培训经费。社区党务干部培训经费应纳入行政经费预算,在干部教育经费中列支,对积极参加培训的社区党务干部,单位应在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三是集思广益,拓展渠道,建立多元社区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四是重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和服务环境。

6.整合社区各种资源以建立共驻共建机制。一是健全社区党建资源共享机制。社区党组织要积极联系协调驻区单位,多组织驻区各单位参与社区治理,努力调动驻区单位党员参加社区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有机结合;二是实施区域化结对共建项目。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社区党建办、党建服务中心发挥“一手牵两头”的作用,制定区域化治理的结对共建项目清单,向各级党组织推送,结对共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的双赢局面;三是健全完善考评考核体系。加强对共驻共建工作的考核,把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参与社区治理、解决社区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对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督促领导干部重视和支持社区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振華.社会管理视域下的社区管理创新路径[J].党政干部学刊,2011,(11).

[2]黄晓波,张明.浅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

[3]唐忠新.社区治理: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N].光明日报,2014-04-04(11).

[4]谢峰.社区党建的主要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7).

[5]编写组.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实务[M].红旗出版社,2012.

作者:孟英

第三篇:加快智慧社区建设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摘要】智慧社区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有利于转变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增强社区居民的生活体验。新时代,智慧社区建设必须要统筹规划,打造智慧社区建设新体系;要加强前沿技术应用,打造便民服务新平台;要强化运营队伍建设,培养新型智慧居民。

【关键词】智慧社区 社区治理 公共管理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发布,明确指出要“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智慧社区建设以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核心,实现了“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的升级,能够有效破解目前我国社区治理中的难题,提升社区治理效率。
智慧社区建设是提高社区治理效率、推动社区治理转型的必由之路

社區是人民群众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社区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传统的社区治理主要依赖于基层党组织与政府,管理方式较为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方式由此而产生。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方式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效率,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体验,但其距离真正的智慧社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智慧社区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科技为基础,为社区治理增添了智慧的“大脑”。

智慧社区通过对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治理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方面,智慧社区实现了社区的全面自动化管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社区生活中,安全、物业、健康等问题,不仅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社区治理的重点。智慧社区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非法入侵、消防等安全问题的全面监控,有效提升了社区的安全管理能力。同时,智慧社区构建了大量的便民服务平台,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相关事务的办理,大大增强了便利性。另一方面,智慧社区具有多部门联动的配套管理机制,能够在短时间内整合公共管理资源,解决社区治理难题。智慧社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搭建了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工作的平台,避免了传统社区治理中的“踢皮球”现象。

智慧社区注重与居民的沟通、交流,满足居民对优质社区治理的需求。以管理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模式缺乏人性化思维,服务意识不足,无法实现社区治理的进一步发展。而智慧社区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打造便民服务平台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其结合调研、走访等传统方式,深入分析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有效转变。
统筹规划,打造智慧社区新体系

要加强智慧社区建设系统规划。目前,我国的智慧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必要的经验。因此,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保障智慧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深入研究智慧社区的发展需求,明确智慧社区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居民对社区治理的需求不断变化,智慧社区建设必须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奋斗方向,整合资源,加大技术创新。其次,要制定智慧社区建设宏观规划。地方政府要把智慧社区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围绕智慧社区建设的实际需要、发展方向、保障措施等制定宏观发展规划。最后,要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标准规范。为了满足资源共享、协同共治的要求,智慧社区建设必须要统筹协调各主体的需求,制定标准规范。

要完善智慧社区的运行保障机制。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引导各方主体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重要媒介。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经济与技术支持。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营造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效率。最后,要创新智慧社区行政管理模式,保障智慧社区的稳定运行。智慧社区建设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较多,传统的分散式管理存在管理重叠与管理漏洞问题,不利于智慧社区的全面发展。因此,应结合智慧社区的管理需求,整合行政管理资源,构建包含多部门在内的统一管理平台。
加强前沿技术应用,打造便民服务新平台

我国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智慧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治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当前,我们必,员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首先,要加大智慧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巩固前沿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政府要充分认识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在财政资金补贴方面向智慧社区倾斜,为智慧社区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同时,可以通过探索市场化运行等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拓宽智慧社区建设的资金来源。其次,要立足智慧社区建设需求,加强技术创新。目前,我国的前沿信息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未完全成熟。未来,我们要破解技术难题,提升智慧社区的整体性能。最后,智慧社区建设必须要坚持惠民原则,使居民享受到先进技术红利。要随时关注居民的生活诉求,了解居民的生活困难,提升智慧社区的服务水准。同时,要以先进科技为基础,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复杂问题,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强化运营队伍建设,培养新型智慧居民

要加强社区治理团队建设,提高智慧社区的治理能力。智慧社区建设并不是单纯的系统建设,其需要具有较高技术与管理能力的运营团队。因此,我们应以社区治理团队建设为抓手,增强智慧社区的稳定性。首先,要引导智慧社区治理团队转变工作理念、端正服务态度。服务居民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初衷,也是增强智慧社区软实力的基本要求。社区治理团队能力的加强,必须要不断提高服务民众的能力,全面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工作理念,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协同发展。其次,要加强智慧社区基础技术培训,构建社区治理培训长效机制。智慧社区运营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社区治理团队必须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因此,要针对智慧社区的运营情况,对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同时,要构建社区治理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实现团队能力的可持续提升。

要学习借鉴居民的智慧,巩固智慧社区的群众基础。社区居民是智慧社区平台的主要使用群体,社区居民的满意程度是判定智慧社区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由于部分社区居民文化水平不足,智慧社区平台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阻碍了智慧社区治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智慧社区建设必须要从居民角度出发,提升居民对智慧社区平台的应用能力。应加大智慧社区平台的推广力度,培养居民的智慧生活思维。社区工作人员应以实际工作开展为切入点,引导居民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处理社区生活问题,拓宽智慧社区平台的使用范围,发挥智慧社区平台优势。

(作者为吉林财经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①李涯丽:《以发展的眼光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人民论坛》,2017年第34期。

②陈立文、赵士雯:《智慧社区运营管理体系及平台构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当代经济管理》,2018年第8期。

责编/孙渴 美编/王梦雅
 

作者:陈跃华

上一篇:校园网络教学论文下一篇:财政资金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