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社区论文范文

2022-05-1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养老社区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可以使老人掌握因平常忙碌,而无法接触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丰富老年文化娱乐生活;也可以使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吐故纳新”,享受在体育文化生活中人际交往所带来的情感滋润。

第一篇:养老社区论文范文

走进社区 关注养老

中考真题:

为了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敬老、助老、孝老的意识,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养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社区居委会王主任为你提供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北京市开展“社区养老”的原因。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一个国家(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地区)则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为1197.6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52.9万人,占总人口的12.8%,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24所,平均每百位65岁以上老年人仅有床位2.3个。另外,调查显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53.3%的市民因不愿离开家人,首选依托社区居家养老,另有22.1%的市民宁愿自聘保姆也要在家养老。(数据来源:①《北京市2006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②2010年5月11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2007~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及老年人口状况

(数据来源:①《北京市200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②《北京市200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③2010年5月14日《北京晚报》)

2.作为社区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餐桌”已经覆盖到北京市2600多个社区。下面是对三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三条理由。(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

张爷爷: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就想着能在小区里有个地方吃饭,那多省事啊。现在有了“老年餐桌”,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真好!

李奶奶:“老年餐桌”价钱可便宜啦,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吃得特可口!

赵爷爷:政府不但给补贴,还给指定餐馆挂牌呢,要是饭菜不好,不讲卫生,服务不好,就摘它的牌。

理由一: 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 理由三:________________

3.在与居委会王主任交谈时,他说了下面一番话。面对王主任的困难,请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王主任说:“咱们社区的老年人多,需要助老服务的内容还多着呢。除了为老年人开办‘老年餐桌’以外,好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盼着有人能上门打扫卫生,代买物品,帮助到医院取药,等等。这些我们都想做,可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就那么几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选自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考题解析:

当今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北京市中考综合性试题以“社区养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为素材,这样的试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关注养老”,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三道试题通过调查材料的探究,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等综合实践能力。

第1题,此题为材料探究题。第一则材料为文字材料,第二则材料为表格材料,探究的内容是北京市开展“社区养老”的原因。研读文字材料时,可以通过划分层次分析各层内容的形式来提取信息。这段材料共四句话,前两句为第一层,主要说明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三句为第二层,主要说明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第四句为第三层,主要信息是大多数市民愿意居家养老。表格材料的内容为2007~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及老年人口状况,从表格中的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数据13.1%、13.2%、13.5%可以看出北京市老年人口比例还在逐年增加。因此此题答案为:①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②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③大多数市民愿意居家养老。④北京市老年人口比例还在逐年增加。

第2题,此题侧重于信息提取概括能力的考查。试题提供的是对三位老人的采访记录,要求考生从中概括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三条理由。答题时要分别研读三位老人的话,分别找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理由:就餐方便、物美价廉、政府监管。

第3题,此题与前两题相比难度略大一些,此题不仅要读懂文字材料,还要帮助寻找对策,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王主任的一番话的主要意思是:社区老年人多,需要助老服务的内容还很多,但为老年人服务的人少,实在忙不过来。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应该针对为老年人服务的人少这一现象,提出的办法还要切实可行。答案示例:学校成立社区助老服务志愿小组。

作者:周雨文

第二篇:“文化养老”视域下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路径探析

摘要: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可以使老人掌握因平常忙碌,而无法接触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丰富老年文化娱乐生活;也可以使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吐故纳新”,享受在体育文化生活中人际交往所带来的情感滋润。研究认为现阶段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方式的实现路径包括:一是政府和社会各种组织应在社区老年体育文化建设政策扶持以及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二是社区自身要以社区各种文化体育服务资源为载体,加大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支持网络的完善。在社区体育文化服务主体层面,要使老年人自身养老观念得到转变,逐步实现“老有所乐”的目标。另外,为老年人提供体育文化养老服务的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推动作用,促进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落到实处。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养老;社区体育;中国

An analysis of ways for retirement living supported by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tirement living supported by culture”

LI Wen-pu1,GONG Zheng-wei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sha Univevsity,Changsha 410003,China;

2.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retirement living supported by sports culture;sports community;China

“文化养老”是以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为基础、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拥有健康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享受快乐、崇尚独立、张扬个性、愉悦精神为特征的养老方式。即“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1]。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弊端,实践证明社区养老可以弥补两者的不足。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加强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建设,促进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实现社区文化养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目前在社区进行的各种老年文化建设中,大都开展的是以健心、健身、健脑为主的体育文化活动,因此,把体育文化的建设与社区养老结合在一起将成为一种新潮流和趋势。具体来讲,“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就是指在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的引导下,在社区范围内,以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都能接受的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精神需求和身体健康为目的,使老年人在体育文化活动中思想得到交流、情感得到沟通,享受体育文化活动带来的快乐为特征,让体育文化活动贯穿在老年人的整个老年生活之中,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1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方式

中国已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一个特点就是老龄化发展迅速,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数据显示,从老年人口的总量看,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从1953年的0.25亿人上升到了2010年的1.19亿人,60年间增加了9 400万人,养老问题将成为我国社会事业中的又一重大难题。

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养儿防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如今又提出以房养老等。为了满足老年人身体及精神健康的需求,“文化养老”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百善孝为先,家庭养老的核心文化精神是孝道,其基于血亲之爱联结起来的抚养与赡养关系。直到目前,我国法律还明确规定了这种责任和义务。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文化与养老的连接不能仅靠传统的孝道,由于生活、生产方式的不同,以及生活、工作空间的变化,孝道养老所带来的养老安全受到很大挑战。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伴随改革开放和工业社会出现的“空巢”老人、“老漂一族”现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更需要在文化的层面上对老年人的生活与养老出路问题进行思考。不得不承认,对老年人的孝敬与赡养不完全是一回事。“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关爱和支持老年人的行为存在着层次之分,换言之,“孝”与“养”有可能分离。“孝”有诸多表达方式。“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以别乎?”所以,如果不从精神上尊敬和慰籍父母,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孝与养。由此可见,“有孝之养”是人类的道德进步与人文关怀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文明内涵展现[3]。因此,只有真正做到“孝养”,才能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精神健康得到同步保障,使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健康价值得到提升。应该说“孝养”观念兼顾了精神慰籍和物质供养这两个重要方面。然而如前所述,改革开放和工业社会的到来使现在的人们对老年人“养”多于“孝”,在城市社区中,甚至有不少“啃老族”出现。从我国养老历史发现,家庭养老更多是表现在物质层面;社会养老更多是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为少数老年人提供一些活动场所,组织各种老年协会,兴建老年大学。新型社会老人的“孝养”与老年生活已经不能完全依赖于家庭或者社会。“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均不能完全解决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实践证明,社区文化养老是目前能够体现“孝养”观念的最好养老方式,能够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找到平衡点。鉴于体育文化的优势和作用,“体育”外延不断扩大以及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建设,也大都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而进行的体育文化活动为主,所以,“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必然成为社区养老方式不二的选择。

2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2.1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作用

1)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可以使老人熟悉和掌握因工作忙碌而未接触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因为平时工作或家务繁忙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普遍都会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参与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活动意愿会日趋强烈,我国体育人口结构呈“马鞍形”可充分说明这一点。但他们往往面临的问题就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常常出现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缺失而导致运动伤害、锻炼效果不理想、单调乏味等种种问题。再加上无人组织和指导,使他们体会不到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种种好处,进而使他们只有坐在电视机前、麻将桌前消磨时光。另外,人们对老年人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人到老年时思想与认知会停顿下来,而事实上,人的老年期依然是人的发展期与成长期,老年人并不希望变老而希望成长。老年人通过社区体育养老,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在社会的互动中依然能找到生命与生活新的意义。所以当人们失去某些角色或失去某些活动之时,就必须寻求新的角色和活动加以替代,唯有如此,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活力。老年人不是不能有活动,只是速度和节奏放慢而已。而老年人参加活动一是需要有内部的驱力,另外还要有外部的推力。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就是一种能够使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外部推力和载体,是一种维持他们社会生活参与度的积极养老方式[4]。通过学习和沟通交流,能使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亲朋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实现角色转换与扮演,保持心情愉悦,从而顺利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收获“最美夕阳红”。

2)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可以使老人的精神世界“吐故纳新”,在人际交往中使情感得到滋润。通过加入社区老年人舞蹈队、社区太极拳协会等各种形式的社区老年人体育俱乐部或协会,培育良好的老年人体育文化娱乐环境,能使老年人在各种体育俱乐部宽心舒适的氛围中,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做到重新融入社会,从而有着强烈的归属感,真正实现老有所乐。“乐文化”的提出也符合老年人的需求,是一个社会层面精神养老的宏大话题。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作为工业社会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养老方式,可以使每一个老年人获得社区内情感上的支持。在社区,老年人不但能够享受到社区提供的体育文化养老服务,又不会因为脱离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熟悉的社区环境使他们感到陌生,更加的人性化。并且由于传统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各地区体育文化养老内容需求的不同,而社区更了解当地老年人的需求,从而使社区老年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体现“以人为本”,使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更贴近老年人[5]。“落叶归跟”显示出了老人对家庭和世代居住地的眷念之情,主要原因在于人到老年除了需要物质救助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的慰藉,渴望天伦之乐与乡里之情。而社会化的老年机构使老年人常常逐渐失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变得更加孤独。相比之下,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让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里终老更人性化。

2.2实现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路径

1)政府和社会组织。

(1)政府应加大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在过去,政府在对居民提供体育文化服务时常常未考虑不同年龄结构的体育文化需求,“自上而下”式的体育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往往忽视了老年人的体育文化需求,有些社区设立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常常被麻将室代替,部分老年人活动中心只挂牌子没有内容或者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体育文化需求[6]。政府除了要直接增加社区老年体育文化硬件与资金投入,在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软件(即专业人才的服务)投入显得更加重要。另外,政府在发展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过程中还应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相关政策指引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发展方向,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社区体育养老服务业的体制、机制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探索运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化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动员社会力量,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老人的问题[7]。从而使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事业得到稳步推进。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不是单纯的建立老年人活动之家或活动中心就能一劳永逸,应该建立社区老年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体系,使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从政策到供给,甚至法律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保障。

(2)走市场化道路,让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之中。走市场化道路可以使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充满生机和活力,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不同类型的体育文化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走市场化道路并不是说政府扔下负担、放任自流,而是要利用相关政策来引导,并且加强监管,加以规范。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最主要的特点及优势就是老年人不脱离家庭,仍和家人保持联系,甚至有家庭成员的陪伴。而社区体育文化养老首先要有场所、服务人员及资金的支持,当前困扰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也就在于此,是制约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瓶颈。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使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不能仅靠政府的投入,引入市场机制显得十分必要[8]。社区养老文化服务站分为公益、盈利及公益与盈利兼顾3种类型。社区体育文化养老首先可以纳入到社区文化养老的内容之中,其次,同样要把社区体育文化养老采用公益、盈利及公益与盈利3种模式来运行[9]。总的来说,无论哪种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站点都应从本地区经济条件、文化传统以及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事业发展起来。

2)社区。

(1)社区构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体系。要使社区内的老年人真正获得就近、便利、丰富而优质的老年人体育文化服务,社区应该肩负更多责任,当然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机构,这也是社区的职责和义务。体育文化养老服务是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内容。在社区中建立体育文化养老服务站,可以就近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日常的体质测试、健康咨询评价、体育组织与指导、运动处方、体育娱乐等服务,可以与医疗卫生服务结合在一起,让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内容更符合老年群体的需要。另外,作为基层的政府机构,还要发挥“代言”功能。社区最了解本区域老年人的需要,也应该成为本社区居民“代言人”,积极向上一级政府机构反映社区居民的诉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努力推进构建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体系。

(2)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开展各类体育文化活动。由于老年群体普遍存在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缺乏,所以可以采取“以学为主,学乐结合”的形式,根据老年人的原有体育兴趣特长爱好,以养心为目标,始终围绕着老年人的精神慰籍、快乐与健康需求来设计各种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的形式及体育文化养老服务内容[10]。发挥社区协会与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社区老年居民开展如健身走、太极拳、广场舞等有益身心的体育文化活动,让社区老年人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陶冶情操、增强体魄、促进健康、充实生活、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还可通过搭建“社区文化体育大舞台”展示老年人的特长,使他们的社区归属感更为强烈。逐渐培育社区老年人体育文化娱乐的兴趣,寓乐于养,提升社区养老质量。在这个提升过程中,老年体育文化养老产业必然兴起和发展,老年体育文化养老产品必然越来越丰富。在参与体育文化娱乐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养老,社区老年人必然会更加健康和快乐。老年人应该放弃原有上了年纪的观念,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社区体育协会与社团。

3)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者。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者对“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事业起到重要的引导、组织及推动作用。“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要具有较强事业心及责任感,乐于学习和奉献、工作认真仔细、脚踏实地的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工作队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为中心不断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学习相关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专业知识,掌握各种适合老年人的体育专业技能,提高组织与协调、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学与沟通等基本能力,通过与老年人的交流,增强之间的情感,帮助老年人培养“体育文化养老”的认识与兴趣,陶冶情操,实现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的“零距离”,让老年人在轻松愉悦与舒服的环境和氛围中使身体保持健康、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和升华,使老年人确确实实感受到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好处,进而把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站点当作自己的家。另外,社区体育文化老年服务人员还要牢固树立“体育文化养老”的新理念,不要把体育文化养老当作纯粹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要深刻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树立服务观念,从细节做起,深化体育文化养老服务内涵。组织老年人开展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各类体育文化兴趣小组等活动,增强文化体育活动的健身娱乐型、知识性与趣味性,不断拓宽“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渠道与载体。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是“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重要补充力量,其可以在人们之间形成良好的养老氛围及社会和谐的气氛,并且代代相传。

任何人不论你愿意或不愿意都要步入老年,所以,养老问题是任何社会的重大问题,其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福祉。以体育文化为载体,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符合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因素,更是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的延伸,也是社会养老的一种变通,使老年人离开家庭而又不完全离开,进入社会而又不会感觉陌生。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养老方式的长处。节约了国家的资源,又方便了老人和家属,同时还满足了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需求。因此,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将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黄佳豪. 文化养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视角[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2):114-116.

[2] 苏永刚.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13(4):42-46.

[3] 陈同先,钟小燕.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体育文化的补偿价值探析[J]. 体育与科学,2011,32(4):89-93.

[4] 杨文轩. 体育文化在人的文化转型中的作用[J]. 体育文化导刊,2006(6):22-24.

[5] 陈伟.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日间照顾中心服务体系的构建[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5-51.

[6] 唐晓英,东波. 社区文化养老方式的实施路径探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63-65.

[7]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让老年人过上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N/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0/3/

1c_117694517.htm,2013-10-13.

[8] 胡晓明. 国家形象[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4.

[9] 崔张丽. 关于我国社区养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09(7):178-181.

[10] 唐晓英. 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31(2):43-46.

作者:黎文普 龚正伟

第三篇:美国养老社区研究

摘 要 美国养老社区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慈善机构,从最初收容照顾鳏寡孤独和穷困水手,到现代化的养老服务社区,满足国民退休后三四十年的晚年幸福生活需求。经过几百年发展,养老社区实现了华丽蜕变,大大提升了美国养老服务水准。二战后,养老社区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日益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成为庞大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养老社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走向兴盛,其背后存在着深刻的原因,可以从人口、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历史背景进行剖析。

关键词 美国 养老社区 积极老龄化 “太阳城”

美国养老服务非常发达,养老社区(Retirement Community,有的译作退休社区)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具有巨大借鉴价值。

所谓“养老社区”指的是老年人养老生活所居住的住宅区,历史上最早出现在美国。在养老社区里,老年人自理或由家庭成员帮助打理生活,并参与社交活动,或者接受来自社会的关怀和帮助。从建设规模看,养老社区散在分布于全美各州,规模大小不一,既有为老年痴呆症患者准备的小型便利设施,也有常见的老年公寓,还有大型商业地产,乃至拥有专属邮政编码的独立社区或养老城镇。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主要由“专门建设的养老社区”(Deliberately Occurring Retirement Communities, DORCs)和“自然形成养老社区”(Naturally Occurring Retirement Communities, NORCs)并存的格局,专门建设的养老社区可以是地产商人开发而来,也可以是地方政府运用市场手段规划建设而来;自然形成养老社区多为居民自发形成,许多小区内青年人口成年后不断迁出,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该社区便逐渐过渡到老年性社区。Morissette T M. Elder Friendliness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Older Adults Living within Agesegregated Retirement Communities. Thesis for Master’s Degre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May 2009:1415相对而言,人为规划的养老社区借鉴价值更大。

从慈善事业到专业化服务实体的历史变迁

美国最早的养老社区可以追溯到独立前的“凯斯利养老社区”(Kearsley Retirement Community)。1772年,费城教会根据约翰·凯斯利(John Kearsley)医生的遗嘱,用他的遗产在费城建立了一所基督教堂医院(Christ Church Hospital),占地13英亩,专门收容穷人和体弱的寡妇,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高级护理社区,为低收入老年人提供持续照顾。Valerie Deorio. Kearsley Our Nation’s First Retirement Community Keeps Growing. 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3830/is_5_49/ai_63543082/?tag=content;col1以这种混合型慈善社区为开端,养老社区在美国非常缓慢的发展起来,到19世纪30年代,在纽约斯塔滕岛上出现了专为商船退休水手而建的养老社区(Sailor’s Snug Harbor),1852年波士顿也出现了类似养老社区。Gerald J. Barry.The Sailors’ Snug Harbor, A History, 1801-2001.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0

内战后,南北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统一,美国快速走上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工业化、城市化鼎盛期,城市建设和社区管理步入正轨,在社会改良进步运动的推动下,慈善事业尤其是社区照顾获得长足发展,许多城市陆续出现社区服务中心(Settlement House),提供了部分业余性养老照护服务,但专门性养老社区的兴建尚待时日。30年代,在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失业和贫困问题异常突出,老年人生活尤为困难,为保持社会稳定,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孕妇和残疾儿童补助六大方面,该法明确规定退休年龄为65岁,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案,标志着美国政府由此开始正式介入社会保障事务。随着时间推移,各种社会保障举措不断完善,1939年增加了伤残保险和老年遗属养老保险,1940年起政府开始按月支付退休金,养老成为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联邦政府颁布了第一部《住房法》(The Housing Act of 1937),关注焦点是低收入者的公共住房建设,对老年人与残疾人住宅略有提及,但只字未提养老社区。Section 7 of the U.S. Housing Act of1937 (42 U.S.C. 1437e). http://www.hud.gov/offices/ogc/usha1937.pdf从理论到现实,本时期养老社区均无较大进展,在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养老社区发展也一直处于受抑制状态。

二战后,美国养老社区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社区规划、设施建设、服务内容都日趋完善,到50年代,西部数州出现了养老社区建设方案。1954年两位开发商在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县(Maricopa County)购买了一块320英亩的农田,建成著名的养老社区杨格镇(Youngtown),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年龄限制的养老社区(agerestricted or agequalified),此后准入年龄限制成为养老社区的普遍特征。自50年代起,美国社会老龄化征兆日渐明显,老龄问题引起普遍重视,伴随世界范围内社区照顾模式逐渐取代机构照顾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的主流,各州出现许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成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支持力量,专业养老机构和非专业的社区照顾相互补充,养老事业呈现多元繁荣局面。五六十年代,经济形势高涨,房地产开发持续兴旺,政府陆续出台各种相关政策法律,1959年《住房法》(Housing Act of 1959)规定,直接向老年人住房项目提供贷款,此后更是逐年加大资助力度。受郊区化和战后城市化新进展的带动,住房供需两旺,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的黄金期,有力地推动养老社区建设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老社区开始繁荣兴盛起来。闻名于世的“太阳城”(Sun City, Arizona)养老社区便在60年代初开始兴建,到80年代建成后声名远播,至今仍是养老社区的典范。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退休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由政府建造老年公寓或者提供住房补贴的做法致使政府开支逐年增大,在70年代石油危机后,政府税收减少,结果形成前后夹击局面,导致各级政府财政赤字激增。为摆脱财政困境,1968年联邦政府通过了《住房和城市发展法》(The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Act of 1968),调整以往由政府大力兴建公共住房的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开发商和购房者分别提供一定低息贷款,财政重负得到一定缓解,此项政策成为鼓励私人资本进军养老地产开发的重要立法,养老社区建设受惠颇丰。为顺应社会需求,1987年联邦政府又通过了《养老院改革法案》(The Nursing Home Reform Act),在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标准的同时,详尽规范了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程序等,并规定对不达标者进行经济处罚,这些措施都促使养老社区进一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Klauber M, Wright B. The 1987 Nursing Home Reform Act. http://www.aarp.org/homegarden/livablecommunities/info2001/the_1987_nursing_home_reform_act.html.Also see Nursing Home Reform Act 1987. http://www.nvcc.edu/home/bhays/dogwood/nursinghomeact.htm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养老服务实现了社会化转向,市场和民间力量在养老事业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美国式养老道路,美国也率先成为以市场提供养老服务为主的国家,奠定了美国“社团主义市场经济型”福利国家的地位。金斯伯格将美国称为“社团主义市场经济型”福利国家,而埃斯平-安德森则将之称为“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但无论学者们的定义如何不同,美国无疑都是依赖和运用市场手段解决福利问题的典型国家,除各国政府均要做好的立法和监管工作外,美国政府的主要角色在于严格按照标准为中低收入者阶层尤其是穷人提供基本补贴,鼓励大多数公民通过市场解决自己的问题。[英]苏珊·特斯特.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周向红,张小明译.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1314如今,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养老社区遍布全美各州,带动养老产业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有关报道,1986年美国老年人消费额达到800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GDP 的18%,李沛霖.美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广东经济,2008(6)50:而在2008年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危机中,美国养老社区发展并未受到太大冲击,在普遍疲软的美国房地产业中可谓一枝独秀。徐正平.美国州及地方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启示借鉴:以康涅狄格州为例.发展研究, 2011(11):106

独具特色的美国养老社区

美国养老社区形态各异,地域分布广泛,建设规模不一,资金来源多种途径,服务内容多姿多彩,运营管理多种多样,在设施建设、服务提供、运营管理方面都有许多特色之处。

1社区分类

按照不同标准,美国养老社区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1)按照建筑类型和规模可以分为“养老新镇”(Retirement New Towns)、“养老村落”(Retirement Villages)、“养老营地”(Retirement Subdivisions)、“集合式老年公寓”(Congregate Housings)和“持续照护养老社区”(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 CCRCs)几大类。其中,前三类主要服务于55岁以上的年纪较轻的老年人(在美国被称为young old),其特色在于关注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可以统称为休闲生活型养老社区(Leisure or lifestyle oriented communities,LORCs),此类养老社区一般都建有各种体育、娱乐场所,硬件设施良好,高尔夫球场是标准配置之一;而后两种主要服务对象为高龄人群(被称为old old),提供专业性医疗护理,医疗设施完备,考虑到居民年老体弱,社区建设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无障碍特色。此外,还有一种“自然形成养老社区”,有别于专门规划建设的养老社区,按人口构成又可以分为“只留老人的社区”和“居住在此直到老的社区”,其地理位置可能在老城中的某段街区,也可能在乡下某个农村小镇,其建筑既可以是独栋公寓,也可以是共有公寓楼,还可以是一片邻里街区,据统计,美国5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7%居住在“自然形成养老社区”。谢芳.美国的退休社区与“居家援助式”养老模式.社会,2004(12):36与自然形成养老社区相类似的是“居家援助式”公寓,有点类似于中国传统上的子女养老模式,但是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因服务成本所致其实际花费并不低。

(2)按照医疗护理程度可以分为生活自理型养老社区(Independent Living)、生活协助型养老社区(Assisted Living)、特殊护理养老社区(Skilled Nursing)和持续照护养老社区(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 CCRCs),这几种社区的照护内容和护理程度按顺序逐级加深。由于年龄逐年递增,体质、精神状况和社会活动力逐年下降,老年人可以根据年龄增长依次选择相应社区居住,刚退休时入住活跃长者养老社区中的独立式住宅,或者双层公寓套房,年龄稍长时搬进生活自理型公寓,接下来入住生活协助型住宅,最后再转到监护型居住单元。在选择持续照护社区之前需要注意,有些社区要求一次性预付10万美元以上的定金,入住后还要按月交纳住房、餐食、健康护理和其他服务项目所产生的各种收费,社区会在居民死亡或协议日期前搬出时返还部分定金。为规范养老社区,联邦政府在80年代和9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定除生活自理型社区外,其他几种养老社区均需得到州政府授权才能开发和运营,同时还要与医院或其他专业护理机构紧密合作,以便提供及时的和高水准的医疗照护,对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专业护理尤需如此。目前,美国约有5%的老年人选择居住在持续照护养老社区中接受专业性照护。周娟.中国养老社区的服务、运营与培育研究.武汉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3)按照居民构成可以划分为更多种类。人以群分是美国养老社区的重要原则,居民一般具有极高的同质性,除了要达到55岁以上年龄限制外,许多小区还特别强调居民在其他方面的同质性,一些特殊兴趣型养老社区会比较关注某种爱好,这可以是运动项目,比如高尔夫球、网球,也可以是插花园艺、琴棋书画,因而有园艺爱好者养老社区、马术爱好者养老社区等等;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养老社区,专门建在大学或学院附近,以便利的高校设施和文化氛围吸引老年文化爱好者,这就是“校园附属养老社区”(Campusaffiliated Communities)。另外还有一些瞄准特别人群的社区,例如退休教师社区、退休邮递员社区、黑人养老社区等;最近几年,随着老年同性恋者经济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出现了同性恋养老社区[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retirement communities]。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退伍军人养老社区(Veterans retirement community)的建设由来已久。早在1811年,联邦政府就许下承诺,将会照顾年老的和伤残的退伍军人,将之视为对他们捍卫国家所做牺牲的一种补偿,1833年在宾夕法尼亚建立了“美国海军费城庇护所”(the US Naval Asylum in Philadelphia),1851年又在华盛顿特区建立了“美国军人庇护所”(the US Military Asylum in Washington, DC),1991年两家联手组成一个现代养老社区“武装部队养老之家”( the Armed Forces Retirement Home, AFRH),其他地区也建有不少类似社区。除了医疗护理外,退伍军人养老社区最具特色之处当属部队战友般的同志情谊,由于福利色彩浓厚,通常只需要交纳一部分工资或退休金即可入住。AFRH.History of the Armed Forces Retirement Home. https://www.afrh.gov/afrh/gulf/ghistory.htm

2地理分布

从全国地理分布看,南部“阳光地带”是养老社区建设最热门的地区,尤其以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最为炙手可热,这些州都位于气候温暖的南方,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适合慢性病人疗养,非常适合高龄或体弱的老年人长期居住,尤其是加州和佛罗里达州又都处于大洋岸边,气候温润,空气清新,建在此地的养老社区大受欢迎,数十年来吸引大量老龄人口源源不断前来定居。六七十年代是养老社区投资兴旺时期,著名的“太阳城”和“西部太阳城”(Sun City West)在亚利桑那州率先建成,著名的“太阳城中心”(Sun City Center)同时期也在佛罗里达州拔地而起,吸引北方老年人纷纷前来定居,导致本地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率不断增长。

习惯上美国老年人一般不与子女同住,而种族和犯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美国社会,老年人尤其是白人老人更愿意寻求安全的、离开都市人群的居住环境,他们偏爱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地区,房地产开发商便投其所好,在人口稠密的大都市区数十英里外,或者毗邻州际高速公路的郊外,开发出各种养老社区。这些地方同时得享都市便利与乡村闲适,地价便宜,房价也不贵,由于没有学校负担,许多赋税得以减免,对老年人极富吸引力。许多养老社区专门建在风景秀丽的峡谷或滨水的河湖岸边,环境极佳。 近年来商业统计和住房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养老社区正在阳光带的大都市区以内、主要城市以外及其周边区域兴建,许多地区因之迅速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养老圣地。在私人开发商火热开发养老社区的同时,自然形成养老社区也在各地不断涌现,有学者指出,到21世纪初,拥有养老服务支持的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已遍布美国25个州,仅在纽约一州就有41处依靠州财政或城市财政资金向居民提供各种老年服务的此类社区。Bookman A. Innovative Models of Aging in Place: Transforming OurCommunities for an Aging Population. Community,Work & Family, 2008,11(4):424

3社区特色

美国养老社区环境优美、治安良好、设施完备、服务到位,社区特色突出体现在建设和管理上,在人口构成、硬件设施、医疗护理、生活方式、环境氛围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住进养老社区会导致原有社交网络受到一定程度阻隔,由于缺少社会接触,老年人心理上特有的孤独感容易加重,因此,养老社区里的老人需要通过多种社交网络、文化教育、运动休闲、旅行娱乐等活动来增加人际交往,丰富闲暇生活,减轻孤独感,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这些活动无疑也是生活质量和个人健康的重要保证。基于以上认识,60年代以来,交往和文娱场所的建设受到重视,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水准不断提升,在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之上,养老社区服务更加深化、细化、专业化、个性化。到90年代,今天所见的养老生活模式已然成形,老人们享受着多姿多彩的休闲活动,过着积极而完满的生活,他们的箴言是“养老即好好享受生活”。

养老社区普遍设有门禁,非小区居民或工作人员不得随便出入,对年轻亲属或外来陪护人员也会有所限制。“太阳城”养老社区就明文规定:所有居民必须在55岁以上,这个年龄以下,即便子女亲属也无居住权。子女若想护理生病的老人,也只能住在该城之外的地方,18岁以下陪同者一年居住不能超过30天。为便于老人上下,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所有建筑高度一律不超过两或三层,室内实行低按键、高插座设置,街道为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实施严格的人车分流,高尔夫电瓶车是合法交通工具,对方位感、交通安全、道路畅达均有强调空间导向性的安排。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是头等大事,小区内大小各种医疗机构专为病弱老人提供设施和服务,通常包括订餐送饭,配备保健人员进行居家护理,药品分发和服药提醒,为哮喘病人提供喘息服务,安装紧急呼叫系统等等,可谓细致入微。“太阳城”内患有心脏病的老人脖子上戴有一个项链报警器,紧急情况下一按,救护车很快便会赶到。日常生活丰富多彩,有专属电视频道、广播节目、报纸杂志等,文娱设施完备,常见的有健身房、美容院、按摩院、影剧院、演奏厅、宴会厅、舞厅、小酒吧、游戏室、棋牌室、网球场、篮球场、老年大学、图书馆、保龄球馆、展览馆、游泳池、钓鱼塘、木工房等等,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另外还配备有邮局、超市、银行、教堂、医疗机构,全美所有养老社区几乎都拥有一个或多个高尔夫球场。“太阳城”养老社区拥有8个高尔夫球场,总面积达1200亩,被称为“高尔夫爱好者的天堂”。

养老社区内外都形成了独特的人际关系和社区文化,老年居民之间相互照顾,在集体活动中建立友谊,养老社区还同周边社区或地方政府之间努力建立协调合作关系,通过商业合同向周边社区和地方政府购买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这样周边地区便成了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一部分。 有时地方政府会同养老社区签订养老服务购买合同,州和地方政府还会对达标的社区给予财政补贴,有时社区志愿者会提供一些非专业照护,养老社区还会接受来自基金和教会的慈善捐助,养老社区还同医院和科研机构之间密切合作,努力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总之,养老社区并非完全与世隔绝,它们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养老氛围。

概括而言,美国养老社区种类繁多,地理分布规律明显,在社区建设和运营管理上极富特色,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特点、收入水平、需求差异,将小区建设成为专门面向老年人的疗养天堂。入住养老社区绝非消极依靠,这种养老方式不仅仅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也不再是消极等着老去,而是一种积极生活、独立自主的养老方式,是世纪之交联合国提出的“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理念的生动例证。在养老社区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中,老人们身心愉悦,畅享晚年时光,有研究表明,居住在持续照护养老社区的老人平均寿命比美国其他社区高出8岁,且在医疗平均花费上减少30%。朱静.养老地产的“美国梦”.新理财(政府理财),2011(8):75

经济社会变迁与养老社区繁荣

上世纪60年代之前,养老公寓和养老社区建设基本处于缓慢自发状态,进入60年代养老社区出现繁荣兴旺,到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社区类型,养老社区在60年代走向繁荣显然与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1人口老龄化加剧为养老社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养老问题在二战之前并不突出,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都很有限,老年住宅和养老社区建设自然不会受到特别关注。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65岁以上老人在1880年为172.3万人,1890年为241.7万人,1900年为308万人,占总人口4.1%,1910年394.9万人,占4.3%,1920年493.3万人,占4.7%,The U.S. Administration on Aging. Older Population by Age: 1900 to 2050. http://web.archive.org/web/20021202001642/http://www.aoa.dhhs.gov/aoa/STATS/AgePop2050.html1930年663.4万人,占5.4%,1940年901.9万人,占6.8%,1950年1226.9万人,占8.1%,1960年1656万人,占9.2%,1970年1998万人,占9.8%,1980年2570.4万人,占11.28%,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Transmitted to the Congress, February 1995,Together With 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5. http://www.gpo.gov/fdsys/pkg/GPOERP1995/pdf/GPOERP1995.pdf1990年3124.2万人,占12.6%,2000年3499.2万,占12.4%,U.S. Bureau of Census.The 65 Years and OverPopulation: 2000, Issued October 2001. https://www.census.gov/prod/2001pubs/c2kbr0110.pdf2010年4026.8万人,占13%。U.S. Bureau of Census.The Older Population: 2010, Issued November 2011. http://www.census.gov/prod/cen2010/briefs/c2010br09.pdf不难看出,30年代之前老年人口一直保持在总人口5%以下,除却移民来美国的大量青壮年人口因素外,这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无关系,有研究指出,在刚进入20世纪时,美国人口死亡率非常高,平均寿命仅为46岁,如此低的人均寿命,老龄化问题自然不突出。AoA. A Profile of Older Americans: 2011. http://www.aoa.gov/AoARoot/Aging_Statistics/Profile/2011/3.aspxAlso see Jennifer N. Brock. The Evolution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http://www.robinson.gsu.edu/magazine/aging.html随着美国经济实力迅猛崛起,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卫生状况不断改善,人均寿命也相应节节高升,1930年到1950年老年人口数量翻了一番,在1945年前后首次突破千万人关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达到7%,无论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重,老龄化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按照通行惯例,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7%即为老龄化社会)。逐年递增的大量老年人口必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老年住房便是重要一项,根据1960年人口统计,60岁以上老人有1/4没有自己的家,而是寄宿在亲戚家、出租房或养老机构内,剩余老人中有30%居住在正常标准以下的房屋里,没有私人浴室、厕所和热水,或者房屋残破,剩余的许多老人住在不适宜或不安全的房子里。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John F. Kennedy,Containing the Public Messages,Speeches and Statements of the President, January 1 to November 22, 1963.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4. http://quod.lib.umich.edu/p/ppotpus/4730928.1963.001/245?page=root;rgn=full+text;size=100;view=image老年人住房既是一项社会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经济机遇,巨大住房需求为养老社区大发展带来新机遇。

2经济繁荣为养老社区发展提供了雄厚物质基础

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化发展迅速,1894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一战期间当欧洲忙于战事时,美国埋首经济建设,在20年代迎来“柯立芝繁荣”。虽然30年代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但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又抓住战争机遇,很快综合实力又节节攀升,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坐稳了世界经济头把交椅。这一段时期社会议题众多,老龄化程度尚不足以引起普遍关注,养老主要依靠个人和家庭,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救济也担当了部分责任。1937年美国首部住房法通过后,政府开始强化公共住房建设,对养老公寓暂时无暇顾及,养老社区难以形成规模。二战后,美国经济再次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1945年到70年代初,失业率一直较低,妇女们纷纷走出家门进入职场,双职工家庭增多,普通家庭经济实力增强,由于职工工资大幅度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多,再加上通货膨胀不明显,生活水平因而显著上升,国民对生活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养老保健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伴随后工业社会来临,选择贴心的个性化服务成为美国养老需求的突出特点,各种养老社区纷纷涌现,恰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有学者统计,自1940年1月1日起,联邦政府开始支付退休金,当年支出3500万美元,1950年极速跃升至9.61亿美元,1960年暴增到112亿美元,1970年又猛增至319亿,1980年骤增至1205亿,1990年达到2478亿,而2004年社保基金总支出则达到4920亿美元,如此急速而巨额的庞大支出,若无雄厚财力做支撑实在是无法想象的事情。Achenbaum W A. Social Security Visions and Revisions: A Twentieth Century Fund Stud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124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社会积累了巨大财富,一方面,政府税金充足,企业有财力参与员工退休金计划,各种基金乐于捐助养老救济,政府和各种社会实体有财力开发养老社区乃至养老城镇;另一方面,退休者积蓄较多,退休金丰厚,有能力购买养老服务,这些都共同推动养老住宅朝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促使养老社区建设在上世纪60年代走向兴盛。

3政府政策与财政支持为养老社区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从整体上看,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处于全面扩张期,保障面不断扩大,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保障水准不断提高,养老事业从中慢慢独立出来受到特别重视,成为庞大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1935年《社会保障法》开启美国政府直接干预社会保障先河,但是养老问题的许多立法和保障举措都混合在其他社会保障事务之中,尚未独立出来。自1937年首部住房法通过到50年代末的这二十年间,政府住房政策集中在立法和管理机构建设两方面,目标主要针对公共住房、低租金住房和贫民窟整饬,关注焦点不在老年住宅,对老年住宅的投入有限。1956年住房法首次提出帮助60岁以上老人取得由住房管理局保险的抵押贷款,1959年综合住房法案第一次将老年住宅问题单列议题,规定向老年住房项目直接提供贷款,第202条款规定了两种资助途径:第一,为非营利机构提供资金补助(“预付款”)来支付部分建设、更新或购买住房的花费。只要该开发项目能让低收入老年人居住达到40年,这些补助就不需要偿还。第二,提供“工程项目房租补贴合同”,填补租户调整后收入的30%与项目运营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该条款成为联邦针对老年住房的最早项目,而且至今依然是联邦针对老年住房的最大项目。Schwartz A F. Housing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2nd edition. N.Y.: Taylor & Francis, 20101961年白宫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会议,表明养老问题开始被提升到重要地位,同年通过的老年人住房法(Senior Citizens Housing Act of 1962)规定为老年人住房直接提供低息贷款,授权增加1.25亿美元至2.25亿美元用于增加对非营利公司或公共机构的贷款,授权增加0.5亿美元用于农村老龄住房的直接贷款,授权农村老龄非营利房租资助者的直接贷款,为农村地区的老龄租房提供保险贷款。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Transmitted to the Congress,January 1963,Together With the Annual Report of the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3. http://www.presidency.ucsb.edu/economic_reports/1963.pdf随后《老年人法》等一系列专门法案相继出台,老龄委员会等部门也在联邦和地方政府得以建立,养老问题揭开新的一页。由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府在养老保障事务上不断加大资助力度,直接或间接资助各种社保项目,在构建福利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据1967年总统经济报告,1965年老年遗族和残疾保险福利金总数达180亿美元,其他的项目如公共援助、食品券、日用品分配等为穷人提供的费用在1966年财政年度总数达到近70亿美元。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Transmitted to the Congress, January 1967, Together With the Annual Report of the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 1967. http://www.presidency.ucsb.edu/economic_reports/1967.pdf另据统计,1960—1967年获得社会福利金的65岁以上老年人从64%增加到82%,1965—1968年退休津贴提高了两次,1965年提高7%,1967年提高13%,由于老年人口增加,1967—1972财政年度联邦总开支从1967财政年度的4.57亿美元增加到1972年度的12亿美元,大约上升了16%—20%,用于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开支超过了其他福利开支部分。黄安年.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1945—199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12,118,161政府的财政支持为养老住宅开发带来新的机遇,1965年起开始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住房维修、翻新与改建提供资金援助,养老住宅项目得到有力支持,同年签署1965年医疗照顾和援助法案,开始实行医疗补助制度,促使更多私营养老机构出现,养老社区开发受益颇多。

4地产开发热潮为养老社区兴盛提供了商业契机

六七十年代,养老问题形势越加严峻,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平均每十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另一方面,离婚率上升,家庭小型化,老年人空巢现象增多,养老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据美国经济分析局1986年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口一般拥有充足储蓄和养老金、社会保障金等财源,没有其他经济压力,可支配收入相当可观,其消费意愿也非常强劲,需求旺盛,精明的商家意识到,老龄化蕴含着巨大商机。地方政府也意识到,老年人口增多虽然是一种社会负担,但同时也是一种经济机会,退休老年人不受就业因素影响,与经济形势波动无涉,可以成为稳定的税收来源,他们是一种积极性经济因素,不需要建设新的工厂或企业,较少带来污染和交通拥堵之类的环境问题,而且吸引老年人口并不需要联邦或地方政府提供津贴或税收优惠,对商家和地方政府而言都不啻为一块大蛋糕,无不抓住机会建造舒适便利的养老设施,大力吸引老年人口落脚。Graff T O, Wiseman R F. Changing Pattern of Retirement Counties since 1965. Geographical Review, Jul, 1990,80(3):249

在养老地产开发中,房地产商始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他们商业嗅觉敏锐,具有把握住房商机的历史传统和经验,也是郊区化的幕后推手。由于郊区地价便宜,房产商纷纷在郊区选址,开发了像莱维顿(levitton)一类的郊区住房工程,导致美国人口大规模转移到城市边缘和郊区地带,推动郊区化走向鼎盛,人口统计表明,到70年代,半数以上人口住在郊区,美国业已成为典型的郊区化国家。退休老年人多喜欢居住在郊区,因为与喧闹的都市相比,老年人更喜欢闲适,向往自然,郊区拥有良好自然条件,是拥挤嘈杂的城市所不能比的,山谷河湖地区空气清新,自然风光优美,让人身心放松,适合颐养天年,因此,六七十年代开发的养老地产大量位于城市郊区乃至乡村地区,大型的养老社区项目尤其如此。

房地产商们顺应时代潮流,抓住老年人住房市场需求,大力兴建标准化的养老社区,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开发理念,“太阳城”的兴建便是很好的例子。“太阳城”所在的地方本是菲尼克斯市郊外的一片半沙漠的棉田,50年代的一天,地产建筑商德尔·韦布(Del Webb)路过此地,觉得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土地又非常便宜,决定建些住宅,供寒带农民冬季农闲时搬来度假,他还发现,来这里度假的基本是老年人,受此启发,他干脆把目标定位在老年人身上。1959年,Del Webb公司开始建造“太阳城”养老社区,首先建起来的是一个商业中心,然后是一个高尔夫球场以及一个娱乐中心,从此以后,建造一个小社区紧邻商业及娱乐设施,这种模式成为所有养老社区规划的学习对象。在开盘之前,Del Webb 做好了五件事情:价格适当的样板房,娱乐、工艺设施,拥有好餐厅的宾馆,一个邮局,一个商业中心。Del Webb公司将娱乐设施、高尔夫球场、商业设施作为太阳城发展的关键。通过广告宣传,原准备在1960年元旦期间吸引1万名参观者,没想到一下来了10万人。由于房价低,气候环境好,房子供不应求。1960年太阳城开始销售,第一个周末销售237套,至第一个月底,销售了第一年预订建造的400套,二期675套很快就推出了。公司原本计划前三年销售1700套住宅,但到了1960年底,2000套房子销售一空。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养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03全国各地的养老社区开发大体类同。

结 束 语

养老社区无疑是安度晚年的一种绝佳选择。养老社区意味着积极老龄化,而非消极居住等待离世,它的兴起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是养老观念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美国养老社区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养老社区的兴盛是经济社会变迁的重要反映和成果,反过来,养老社区开发又带动养老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促进社会繁荣与稳定。发展依靠国民,发展为了国民,老年人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老年人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体现的不仅是人文关爱精神,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责任编辑:张业亮)

作者:张卫国

上一篇:环境化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美国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