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教学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英语专业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通过理论知识传授以及实训实践,努力向社会输送高品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关联度低,基础英语偏重于通识教育,教学重点在于掌握英语语言共核,而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大多为专业知识、专业术语以及相关文章,忽视了英语的交际功能,学生接受困难。

第一篇:英语专业教学论文

浅谈非英语专业英语词汇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从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和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词汇教学模式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学生词汇量较小的原因,简单介绍了笔者在词汇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笔者采用“课外记,课上练”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处理了词汇记忆和运用的关系。

[关键词]英语词汇词汇教学 词汇运用

1 引言

著名的语言学家Wilkins(1972)曾经说过,“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词是用以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人们要掌握一门语言,首先要具备一定数量的词汇,在外语学习中更是如此。目的语词汇是掌握该语言必不可少的重要语言材料。文秋芳(1993)的研究表明,词汇学习可以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词汇量作了具体要求: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至少掌握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如果学生达不到这样的词汇要求,就很难实现《要求》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无论在课内或课外,只要有时间都在记单词,但效果并不理想。他们的词汇量并没有显著增加,或者可以说他们不能熟练地应用所记的单词,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产出性知识中反映出来。在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写作中,用得最多的词是英语中的最基本的词根词,也是他们在初级阶段所学的一些词汇,而在大学阶段所学的基本词汇,要么用得很少,要么被误用。学生们也反映说新的词汇学过就忘,或是只知其意义不知其用法。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2 问题的症结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学习外语有三个重要环节:输入(input)——吸收(intake)——输出(output)(Ellis,2000:349)。就词汇学习而论,学生记单词只是对大脑的一个输入过程,接下来学生对单词进行消化吸收,变成内在的东西,最后通过说、写产出。研究表明,学生对单词的吸收和输出,主要靠大量练习和运用获得。中国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安排直接影响着学生记单词的效果。

2.2 学生学习策略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笔者发现学生在记单词的时候,只记其意义,几乎不记其用法、搭配。有的甚至于背词汇表,囫囵吞枣。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的强度与理解的尝试成正比。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记住某一个英语单词的含义,而不熟悉其发音,不了解其搭配和用法,势必对这一单词印象不深,记忆不牢。再者,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就会习惯性地使用文曲星等电子词典查找而不是查阅词典。众所周知,大多数电子词典只提供了单词的中文意义,并未给出恰当的例句,这样,学生无从了解单词的用法。另外,学生一般只重视记忆单词意义,而忽略单词的用法和输出。吕道利(2004)的实验表明,学生词汇习得上的问题表现在词的用法上而不是词义上。比如,把“arouse my interestn错误地表达为“cause my interest”,只会说“make me able towork hard”,不会用“enable me to work hard”。这种错误的搭配和生搬硬套的做法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

2.2 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词汇教学主要有两种倾向;

2.2.1 按生词表逐词讲解;以语法一翻译为中心的教学法认为,学习外语的最重要任务是学语法,记单词,只要熟记大量单词。就可掌握语言.为此,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逐字讲解生词表,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解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从而巩固扩大词汇量,但往往事倍功半。这是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应该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学习使用中的语盲。并在使用中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柬定芳,2004:119)孤立地讲解单词,脱离了语境和课文的联系,形式上缺乏多样化,例句没有实际意义,这样的词汇课就会枯燥无味,学生的兴趣不大.记忆单词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只会消极、被动地死记硬背单词。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有意义的材料遗忘得幔而少,记忆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快而多.“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柬定芳。2004;120)另外,认知心理学还认为,人的短时记忆有一个固定的容量。即记忆广度(span of memory)。一般地说.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八个不相关的数字,或七个不相关的字母,或六个相关的单词”(桂诗春。1985:128).一次性教授太多的新单词,使学生的短时记忆负担过度,影响了短时记忆对新信息的处理、编码,从而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继而厌烦记忆单词,妨碍了学生词汇量的增加。这种教学模式置学生于被动吸收的地位,缺乏练习、运用语育的机会,从而影响词汇的记忆。

2.2.2 偏重课文不注重词汇的讲解:以交际法为中心的教学法认为,既然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能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那么学习外语的首要任务就是能说出、写出符合语境、有实际意义的话语。因此,外语教师就把重心放在了对篇章结构的和句子的讲解上,而把词汇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行解决.诚然,二语习得理论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学好外语.但是如果学生在课外所记的单词。不能及时得到运用、重现,那么,这些单词就会很快被遗忘。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弱化学生所记词汇的运用练习,势必会造成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深,惯用法不能准确掌握。记忆不牢固.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熟记之后,最初一段时间不仅遗忘得快,而且遗忘的也多.根据这一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就应当“趁热打铁”,在学生对单词还记忆犹新的时候,借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对单词进行大量运用,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因此,在重视语篇教学的同时,重视词汇的教学实属必要.

众所周知,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大量运用才能掌握。因此,外语教师除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把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还应该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运用语言.鉴于上面两种倾向,笔者采用“课外记,课上练”的教学方法,有机地处理了词汇记忆和运用的关系。

3 笔者在词汇教学上的一些做法

3.1 分层次的要求

大学英语每篇课文的生词量都很大,以《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册为例,平均每篇课文的生词量约为50个.这么多的单词要让学生一下子全部记住

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如果学生不熟悉生词,那么篇章的分析、句子的理解就会遇到困难。因为这二者建立在词汇的掌握和运用上.因此,在讲解课文前,有必要让学生熟悉、记忆生词.这些生词中,有常用词。也有生僻词,有实词,也有虚词。《大纲(修订版》对学生的词汇有领会式掌握和复用式掌握两种层次的要求.领会式掌握,就是看到英语单词能理解其词义,复用式掌握是指能正确拼写单词并掌握其基本词义和用法.为此,在词汇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复用式掌握的词为主,领会式掌握的词为辅”的原则,要求学生重点记忆复用式掌握的词汇。每次在讲解新课文之前,把需要记忆的单词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加以取舍。如《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册的第一课有44个生词和17个短语,但复用式掌握的词汇只有16个。分层次要求的目的是减轻词汇记忆压力。增强短时有效记忆,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3.2 用词典.查用法

电子词典一般只提供词汇的意义,而词典除了告诉我们词汇的意义外,还详细列出了这个词的语法特征、同义词和反义词,此外,通过词典给出的例子,我们能够知道该词的用法和搭配,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充分运用词典来学习需要掌握的词汇的用法、搭配。如果需要查阅的单词过多。同学之间可自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课堂上,采用教师抽查和学生自查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词汇的情况。比如,提问学生谈谈对某一个生词的认识,它的主要用法、搭配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他同学也可以就该同学的发言发表看法。自查的方式是:要求学生拿出一张纸,默写课前所记的单词,然后,与同桌就写下来的单词互相举例、造句来说明其用法,进一步巩固单词的记忆。最后,交上这张纸,作为平时成绩。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便于在课文讲解中及时提醒。

这种做法使学生明白了记单词除了牢记它的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其用法,“若要记得,必先懂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格言。另外,还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使用词典的习惯。这一手段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词汇输入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吸收词汇。并最终能够有效地输出呢?也就是说,如何把所记的单词、习语灵活自如地运用在说、写这两种输出性活动中呢?

3.3 复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运用是语言习得的最高层次,其习得效率也最佳。所以,在词汇学习中,一定要强调通过练习来记忆和掌握词汇。按心理学的观点,如果记忆的材料在头脑中反复出现,就可以由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从而达到内化的效果。一位哲人说过一句有名的话:“重复是知识之母”,何自然老教授(2003)通过自学英语的经历也肯定了重复的重要性。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词汇练习的机会。主要手段如下:

3.3.1 复述:每次分析完一篇课文之后,要求学生用笔者所给出的单词、短语,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刚刚记忆的主题词得以在头脑中重现。而复述课文这一活动就能帮助学生复习,重现刚学过的生词。

3.3.2 造句、编故事:要求学生用教师所指定的单词、短语,联系实际生活,根据其含义、用法,造句或编故事。心理学研究表明。结合语境记忆的单词,保持的时间更为长久。章柏成、韦汉(2004)的研究也证实,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由学生根据自己认知结构或生活实际来给目标词造句能增强目标词汇的长时记忆。

3.3.3 翻译:教师从实际生活中找一些有意义的中文句子,让学生用所学的单词、短语来翻译,或者将课文译文的部分中文,再翻译成英文,学生此时已经掌握一种语言——母语,他们习惯用母语思维,形成概念,组织思想,通过翻译活动,学生们会自觉发现英汉语词汇方面使用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生活实践和心理研究告诉我们,记忆是建立在事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之上的,联系越紧密,记忆便越容易建立和巩固,另一方面,由于找出了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各种事物的精确形象便可能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

3.3.4 写评论: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补充一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文章发给学生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围绕这一内容列出所能想到的单词、短语;再发下补充文章,在阅读中,若有不认识的单词,或利用上下文进行猜测,或相互讨论然后,要求学生就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写成书面的评论性短文。实践证明,共同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保持学习的热情,而且主动学习有利于知识的长久记忆。通过讨论,学生所记的词汇得到巩固和加强,各种语言技能也相应得到了锻炼。通过书面表达,学生的单词拼写和运用也得到了训练。

这几种手段应交叉进行,不宜同时运用,正如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过度的练习和过度的需要记忆的功课,以至使人产生恶心甚至痴癫”。也不可长期使用同一手段,因为单一的重复方式会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降低学习兴趣,结果事与愿违,达不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的目的,因此。课堂上为学生复习巩固词汇的手段要多样化,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和吸收。

4 结束语

词汇学习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有责任在词汇教学中积极思考教学方法的改革。不管采用何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练习、运用词汇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牢固地记忆、有效地运用词汇,从而从根本上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作者:徐红芳 王菊芳

第二篇: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的研究

【摘要】“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通过理论知识传授以及实训实践,努力向社会输送高品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关联度低,基础英语偏重于通识教育,教学重点在于掌握英语语言共核,而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大多为专业知识、专业术语以及相关文章,忽视了英语的交际功能,学生接受困难。因此,为了满足学生专业岗位需求,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市场、面向就业。

【关键词】工学结合;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衔接

一、高职院校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高职院校对专业英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基础英语教学理念的主导下,专业英语教学在多数高校不受重视。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各类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专业英语教学,一些院校甚至将专业英语教学提上了一个新高度,但实际上并没有引以为重,虽然开设了专业英语课,却不引进专业英语教师,依然由基础英语老师兼任,而且教学设备也跟不上教学需求。

2.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很不完善。大部分院校往往只开一两门专业英语课程,如甘冶院为采矿专业学生开设了《金属矿开采专业英语》,为建筑专业学生开设了《建筑英语》。由于基础英语教师对相关专业不熟悉,也没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加上专业英语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有限,因此教师只能讲授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和业务流程,更深层次的业务知识涉猎较少,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3.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英语本质上是以英语为媒介,旨在让学生在专业上有更深的拓展。但当前专业英语教学几乎都采取了词汇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只侧重专业术语和专业内容的学习,忽视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文献阅读和交流的目的,削弱了专业英语的应用效果。

二、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面对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复杂,英语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只有一两年的英语学习经历,有些甚至从未接触过英语,导致其难以适应专业英语的学习。目前,甘冶院采用“2+1”教学培养模式,学校在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第二学期紧接着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在基础尚未扎实的情况下开设专业英语,很多学生感觉力不从心,学习兴趣倍受打击,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2.学校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大部分高职院校重过关率而轻专业英语教学。学校把“全国高等学校应用能力A、B级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英语教学评价考核的重点,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把顺利通过A、B级考试作为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对专业英语课程重视不够,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专业英语毫无用处”的想法。再加上学生英语基础层次不齐,在实施“2+1”培养模式后,基础英语学时较少,很不利于专业英语教学的开展。

3.师资方面的问题。目前,好多院校没有专职专业英语教师,都由基础英语教师担任,而大多数英语教师毕业于师范或非师范类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他们没有机会参加其他专业领域的进修和培训。因此教师面对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文章,不仅要查阅大量资料自学专业知识,还得请教专业老师讲解,导致备课耗时多,且教学效果欠佳。此外,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各自为阵,专业英语的教学主要以专业术语讲解和课文翻译为主,和基础英语缺乏有效衔接和融合。

三、如何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结合起来

1.针对教学大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融合教学改革的思路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的“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的指导思想。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在教学改革的大潮流下,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重新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提纲挈领地为专业英语教学指明方向,从而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岗位英语需求服务。

2.完善校企合作,加强师资建设。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基础英语教材侧重通识类的听说读写译,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与专业脱离,而专业英语汇集大量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及相关操作流程,导致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听懂,久而久之,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可以考虑每年定期派遣英语教师进入外企学习,通过向企业带头人取经,熟悉工作流程,熟练操作机器设备,了解未来企业对学生英语知识的需求,及时合理地对专业英语教学做出适当调整和偏重。企业实践让基础英语老师成为企业和课堂连接的纽带,紧跟产业变革创新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课堂效率,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针对岗位需求及分层教学特点,编写相关英文教材。基础英语教师通过企业学习与实践,在充分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编写专业英语教材。比如采选矿专业英语教材编写方面,应将专业介绍、面试要求与模拟、采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5S管理、设备英文屏幕界显及英文说明书、常用工具、生产管理体系、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生产的组织与实施等真实工作情境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对具有代表性的板塊设立情景对话、角色扮演、演讲、辩论等,并配备专业图片、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提高教学效果⑥。此外,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根据教学目标,采用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现场交流互动法等,在幕课、精品课网站及互联网+的辅助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4.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合作教学。学生有合作学习,英语教学也可以尝试合作教学⑦。合作教学的教学任务可以由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专业教师担任专业顾问,与基础英语教师一起设定授课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这样基础英语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专业英语的基础知识,如专业词汇、术语及特定的构词法,在情景设计和语篇选材上可以向专业英语方向靠拢。专业英语教师也可以在基础英语教师的建议下遵循语言习得规律,加强对英语听说读写译基础技能的培养。这样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互相渗透,基础英语变成了在专业基础之上的英语语言技能教学,而专业英语变得鲜活有趣,更好理解,也不再枯燥乏味,在无形中延长了两门课程的课时,对两门课程的学习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下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融合符合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需要依据各专业的职业需求、专业特点以及英语分层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及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在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上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操作。

参考文献:

[1]刘一诺.在实践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模式过程中的发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2:162-163.

[2]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01:19-24.

[3]刘虹.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例[J].高等教育评论,2017.01: 220-231.

[4]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4):68-70.

[5]娄惠茹.高职院校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体系的整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8:50-52.

[6]王彦侠.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学衔接[J].海外英语, 2012,02:90-91.

[7]闫博.有效结合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J].课程教育研究,2014.07: 123-124.

[8]刘淑宁.探析高职院校实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相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海外英语,2017.0 3:76-78.

[9]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作者:丁江涛

第三篇: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比较

摘要: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80名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及8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展开英语学习需求的对比研究。问卷从四个维度,共18个问题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个人需求进行了数据收集。对于最终的数据统计结果,作出相应的总结与分析,并提出该实验对不同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英语专业大学生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英语学习需求比较

1.引言

需求是任何一种行为的原动力,而需求分析则是提高和发展其有效性的必备条件。在教学活动中,需求分析范围广泛,涉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本文中的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是指在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和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课堂上教师应该教什么及如何教。

国内有关英语学习需求的研究不在少数,大多针对单一样本进行调查分析,鲜有对两个独立样本进行对比的研究。现如今大部分高等院校都设有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虽然在英语课时量及所选教材的语言难度上有明显区别,但从整体来看,在教学方法、教学素材类型等方面并无太多差异,这样是否可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答案尚不明确。因此,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展开了此项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需求对比分析。

2.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这些学生经过将近两个学期的学习,对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李养龙与张乐兴设计的英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见表1)。该问卷从个人需求角度出发,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对需求、兴趣及动机的研究为指导,将学习需求分为宏观性学习策略的心理倾向(第1、5、9、13、17题)和学习体/题材的心理倾向(第2、6、10、14题),将课堂需求分为课堂形式的心理倾向(第3、7、11、15题)和课堂情绪情感体验的心理倾向(第4、8、12、16、18题)。问卷的总体信度为0,823(李养龙,张乐兴,2011)。

2.3实验过程

80名英语专业学生(Group 0)和8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Group1)被随机抽取作为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作答问卷。学生完成作答后问卷被立即收回,其中每组各有6份问卷有遗漏作答现象,视为无效,因此最终有效问卷为每组各74份,共计148份。

2.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对问卷中的18个题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问卷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Likert scale)计分,每个题目包含5个分值:“完全同意”(记5分)、“同意”(记4分)、“不一定”(记3分)、“不同意”(记2分)及“完全不同意”(记1分)。题目得分越高,说明调查对象越支持这个观点。

3.结果

经过软件的计算和比较,问卷中的第3题和第12题出现了显著差异(Sig.<0.05)(见表2)。笔者进而对比这两道题目的均值,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分值明显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就是说,相比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更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多指导口语练习及更喜欢被老师提问(见表3)。

通过这一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比较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害怕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表达和交流,反映了他们对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不自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其口语能力的局限性,这也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现象,而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则需要英语教育研究者进行反思,从而寻找积极有效的方式。笔者对此提出几点建议:第一,运用灵活有效、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其锻炼英语口语的动机。例如把课堂口语活动的难度降到最低,先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再逐步提高难度。第二,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给“张口说话”的学生以鼓励,在学生表达过程中用身体语言或简短的语句进行肯定,结束后再总结性地纠正其中出现的错误或问题。第三,采用有趣的素材提高学生对口语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及年龄段,深入了解其感兴趣或关注的内容和话题,并围绕这些主题设计出新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对于媒体专业的学生,可以围绕电影、音乐等主题展开活动;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模拟英语面试。

4.结语

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需求的比较,可以更针对性地为拥有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制定合适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发现不同、分析原因并拿出相应的对策,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作者:赵越

上一篇:农村基础教育论文下一篇:引导文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