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文教学法论文

2022-05-11

小编精心整理了《引导文教学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引导文教学法是国外特别是在德国职教领域采用的一种教学法,它是借助引导文(LEADTEXT)等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是引导文教学法成败的关键,采用此种方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

第一篇:引导文教学法论文

引导文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选取2014级护理专业2个班120名学生,1班60人用引导文教学法(实验组),2班60人用传统教学法(对照组)。课程结束后实行教考分离,两组成绩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值)。可见,采用引导文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 中职 内科护理 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德国奔驰等大型公司研发的旨在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师事先将此次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任务的形式做成引导文文件,以完成预设任务为主线驱动,引导学生对此次课程内容进行独立分析、准备、检查和评估。引导文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各种新型教学模式。桂林市卫生学校顺应改革潮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应用引导文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以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引导文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对象

以桂林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14级护理1班和护理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对这两个班学生入学测试及上学期期末成绩的分析比对,她们的入校成绩及基础课学习成绩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班的内科护理课程均由笔者任教。护理1班60人用引导文教学法(实验组),护理2班60人用传统教学法(对照组)。

二、引导文教学法的运用

通过引导文教学法的运用,将课内知识点归纳为课外的工作任务,将单一的知识点组合成各项综合性任务,建立一条阶梯式的技能训练链。引导文教学法实施的工作程序主要分为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以下以“缺铁性贫血”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一)资讯。资讯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缺铁性贫血”课程章节内容的特点,在布置任务前,先安排学生观看缺铁性贫血相关视频,视频来源于一些电视或电影片段,如电视连续剧《今夜天使降临》中女主角怀孕期间因营养不良导致贫血而晕倒就诊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接着下发设计好的引导文材料,组织学生阅读。借助引导文中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主动地去预习课程内容,以独立获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引导文上会提供一些相关书籍和专业性网站,作为学生主要知识信息的来源。

(二)计划。计划过程是让学生确定自己应怎么做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后,采取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方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6人一组,选1名组长。分组中将成绩好的学生以及积极配合的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小组。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进行任务细化和分工,如确定本组角色扮演方案,包括剧本编写、演员、道具制作等。组长可邀请教师共同参与交流,明确工作流程,制订工作计划,填写分工工作计划表,确保组员人人有事做,每项工作的承担者可以是1人,也可以是多人协同担任。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知识学习中来,也可以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详见表1)。

(三)决策。决策过程是计划的延续,决策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的最终方案。此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参与其中,旁听学生讨论,由学生自主陈述方案及其缘由,最后选择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方案。

(四)实施。我们提倡任务的实施过程最好由学生独立完成,必要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引。学生必须利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来逐步完成各项任务,再通过具体操作和讨论来发现问题并完善计划,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实施的过程中既有学生个人的独立工作活动,如收集整理资料,也有小组商议活动,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

(五)检查。课堂时间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学习小组按抽签顺序轮流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录像,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认真观看现场录像,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笔者就是观察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发言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在学生沉默时引导学生打开话题,在学生偏离主题时及时纠正,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六)评估。笔者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双向评价。评价形式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主要是组长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态度以及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价;学生互评主要是小组之间互相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分;教师评价则是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教学活动,通过测试成绩,对引导文完成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估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或小组打分,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效果分析

笔者采用了三方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并不将教学效果仅仅停留在分数上,而是更全面、直观地看到教学效果。

(一)考试成绩统计学分析。两班学生在授课结束后,由教务科统一命题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考核,题库随机抽取题目,密封试卷,机器阅卷,以百分制记分,尽量减少主管因素的影响。实验组考试成绩为(83.22±15.78)分,对照组为(70.86±18.32)分,数据经SPSS14.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96,P=0.00)。

(二)教师评价。根据整个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对引导文的准备、角色的分工、课堂上的积极发言等整体表现评分,再将小组内个人表现的评分汇总后取平均数,记为个人得分。结果显示:本学年内科护理学一门的成绩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

(三)学生评价。课程全部结束后,采用笔者对使用引导文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堂上的常见问题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有效问卷为100%。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组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四、讨论

引导文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并且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等,这些都将对今后的自学方式及临床工作中的团体协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在护理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内科护理涉及临床病例较多,实施以课前引导和课堂讨论为主的引导学教学法,在锻炼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不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某一知识、解决某一问题,而且要求在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指导,还要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在引导文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

第一,部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目标不明确,惰性大,缺乏主动意识,不愿学习或需不断督促学习,行为自控能力差,自律性不强。引导文教学法要求学生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远远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部分学生应付了事,不认真仔细收集资料。

第二,医学临床病例的分析需要多学科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比如,一个疾病分析,涉及各种临床基础课程以及临床课程等多学科。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很难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迁移,学习困难,压力大,积极性受影响。

总之,为了更好地开展引导文教学法,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把引导文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或小组讨论法等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把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国群,曹青.引导文教学法在化妆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2]王燕燕,唐海雯.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引下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6(2)

【作者简介】李 丽(1982— ),女,瑶族,广西桂林人,研究生,桂林市卫生学校内科护理教研组教师,中级职称。

(责编 刘 影)

作者:李丽 邓芝伶 陈小博 黄英华

第二篇:引导文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

摘要:引导文教学法是国外特别是在德国职教领域采用的一种教学法,它是借助引导文(LEAD TEXT)等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是引导文教学法成败的关键,采用此种方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高职市场营销

一、引导文教学法的意义

1.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引导文教学法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学习,综合思考。学生不仅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而且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动地加以弥补,不断完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只起激励、鞭策、组织协调、多方引导、编写引导文等作用。如,与学生讨论引导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学习工作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学生实施计划时,教师注意观察获取反馈信息等等。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2.教给了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由“学会”变为“会学”,即“教学生自己学,教学生怎样学”,这正是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正如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斯所说:“未来的教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引导文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具有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3.可以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班级教学”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存在。引导文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自学,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适当安排新的内容,保证这些学生“既吃得饱,又吃得好”,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情况下,逐渐改变他们“吃不了”的状况。

4.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引导文教学法的运用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如果离开了创造性,也就无所谓“引导”,正是由于这种方法的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引导文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适用范围

引导文教学法适用于具有最终产品或可检验工作成果的教学过程,这些知识大多属程序性知识,部分具有完整过程的陈述性知识也可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比如制定推销计划、现场演示商品、新产品铺货、营销策划等。

三、引导文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运用的一般流程

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引导文法在课堂上运用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获取信息。通过阅读引导文,了解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获得有关目标的整体印象并借助引导文的提示性问题与解答提要,理解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要求、组成及其关联,在此基础上回答引导问题。

2.制定计划。通过对系列化的有关工作设计的提示性问题,确定具体工作步骤并形成书面工作计划,拟定检查、评定的标准。

3.做出决定。学生给出引导问题的答案,并和教师讨论工作计划,找出设计方案的缺陷并予以改正。

4.实施计划。即完成工作任务阶段,学生独立开展工作活动,教师只在发现错误时才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检查。学生依据拟定的评价标准,自行检查工作成果是否合格并逐项填写评分表,主要看学生是否专业地完成了任务。

6.评定。教师评估学生工作成果,师生讨论评价结果并提出不足及改进建议。

四、引导文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案例——现场演示

现场销售演示已愈来愈成为一种重要的有别于站柜销售的销售促进方法,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这一内容实践性较强,市场营销专业中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讲授,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控制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则可改变这种现状,教师把原来要讲的内容用引导文的形式编写出来,引导学生自行控制学习和工作,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运用引导文法来学习现场演示,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体实施过程和步骤如下:

1.学生获取信息(15分钟)。请学生阅读引导文。引导文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什么是现场演示、现场演示的意义、现场演示的程序,以及如何合理选择演示商品、如何进行现场演示,最终要求学生学会进行现场演示。

在引导文中,会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现场演示、现场演示能达到的效果、什么样的商品适合现场演示、现场演示的程序、如何设计演示方法、现场演示的注意事项等一系列问题,并通过选择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出适合进行现场演示的商品。比如,让学生从榨汁机、蒸汽熨斗、电饭锅的“炖煮”功能、食品、电脑、摄像机、空调、热水器、Mp3、音响、油漆、健身器材、洗衣机、扫地机等商品中选出适合进行现场演示的商品,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较好地结合了起来。

在本堂课的引导文中,为了强化学习效果,还给出了一些产品的特征和利益,让学生们选择。比如,平底煎锅:有一个塑料手柄,拿起时不会烫伤手,哪个是特征,哪个是利益呢?再比如,雨靴:保持脚干燥,用橡胶制成,哪个是特征,哪个是利益呢?再比如,信用卡:使你不必随身携带现金,可从银行取钱,哪个是特征,哪个是利益呢?

在引导文的最后,会提出本堂课的任务: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手机进行现场演示。在进行演示时,要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自己手机的品牌、型号及自己手机的主要特点、功能(如时尚、实用、摄像功能,音乐功能等等)。

2.学生制定计划(5分钟)。计划是为行为准备服务的,是具体工作的进程安排,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计划能力,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拟定工作计划。学生根据引导文的提示,把自己的手机作为演示商品,进行现场演示,制定计划时根据引导文和信息资料提示的演示步骤,具体写出如何演示自己的手机。

3.做出决定(10分钟)。教师与学生以谈话的方式交换意见,回答引导文所提出的问题,最终作出科学、正确的决定。讨论的依据主要在于:所拟定的计划是否适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以及所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4.实施计划(10分钟)。学生按照之前所制定的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实施的过程也是检验计划合理性的过程,若计划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则需及时反馈,要求学生及时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这也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变能力的途径。

5.检查(5分钟)。让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使其知道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思考改进的方法。

6.评定(5分钟)。采取教师和学生谈话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前几个步骤的评价、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学生行为的评价、工作态度、责任心等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双向性的,既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自我评价或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是一种直接交往的方式。不要觉得浪费课时在评价上不值得,通过评价,学生学到了必要的规范,学会了对自己行为作出公正的评价,同时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案例的应用分析

1.应用条件和场合。引导文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所以,引导文教学法适合中高年级学生。

2.现场演示引导文教学法的分析参考。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如何进行现场演示,内容实践性较强,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课堂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虽然知道了现场演示的重要性,通过死记硬背牢记了现场演示的程序,但这种接受性的学习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来学习现场演示,效果截然不同。

(1)教师在编写本节课的引导问题时,不仅要编写出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编写一些选择题目,让学生通过思考选择出哪些商品适合现场演示,而哪些商品不适合,把学到的理论实践化。还通过描述一些产品的特征和利益,比如信用卡、传真机,让学生选择哪些是产品的特征,哪些是产品的利益,为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对自己的手机进行现场演示,奠定基础。

(2)很好地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本节课学生的任务是对自己的手机进行现场演示,学生在实施计划时就是向同学和老师进行现场演示自己的手机,实践性强,引导文教学法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实践。

(3)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制订计划时,教师要给与监督、指导,看学生准备的演示步骤是否合理、完整,是不是能把自己手机的特性说清楚。学生实施计划,即进行现场演示自己的手机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观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肢体语言情况,是否按计划分步骤地执行,是不是能够吸引现场观众,达到现场演示的目的。

(4)针对学生的现场表现,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现场总结,及时指出学生的优点及不足。

作者:李小丽

第三篇:巧用联系,引导学法

摘要:为进一步贯彻执行新课标,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在如何巧妙利用美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究,讲述我们教师应该注重“授之以渔”(即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以促使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巧用;联系;引导;学法

《高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中强调: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并进一步指出: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从中可知,“过程与方法”绝不是美术表现方法和美术创作过程,而是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乐于探索的心理特点,运用美术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美术的奥秘,让学生学会创新,掌握美术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运用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转化法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方法。近年来,我在如何利用美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究。现将我个人一些肤浅的做法和认识介绍如下。

一、借用类比法,推出鉴赏方法

类比法是我们根据艺术之间的相似性,由熟悉的艺术作品通过比较、解读同属此类的陌生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思维能力。类比法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许多相近和相关的知识可引导学生用类比法进行探求。如:本人在引导学生鉴赏现代艺术大师吴冠中的绘画作品《长城》时,通过作品中表现出的透视现象,物象近大远小,有规律的渐变节奏,按多样统一安排形象和笔墨运动中形成的节奏变化,产生的节奏美,可以利用通感与书法的艺术语言和形象构成规律、运笔过程中速度的快慢变化产生的节奏感加以分析比较,来加深学生对作品节奏韵律的感受和理解。进而,我提问学生:“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同这件作品进行比较鉴赏呢?”学生们经过一番沉思,一阵讨论交流之后,许多学生说出了可用音乐、舞蹈、建筑、文学与之进行比较理解,还有的同学说出可用生活节奏与之进行比较理解,从而让学生明白凡是与艺术之间息息相通的作品,皆可用类比法鉴赏。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类比法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引用归纳法,导出鉴赏方法

归纳法是指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推理形式,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手脑并用中开发创造力,寻求创意,完成抽象概括的美术鉴赏任务。例如,我在教学湘教版《美术鉴赏》中的《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中,当鉴赏现代艺术大师林凤眠的《宫女》这件作品时,用比较式鉴赏的方法,同时展示同时代的另外一位艺术家傅抱石的作品《丽人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虽然这两幅作品表现的题材相同,都是表现宫女,但由于艺术家各自生活体验、所受教育、时代背景等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艺术观,反映在创作出的作品上也就各具特色。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从作品的题材、材质、构图、线条、色彩等要素入手进行分析比较,作横向比较。进而引导学生在教师传授鉴赏方法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去鉴赏其它作品,并让他们多尝试,多创新。相信只要学生坚持不懈地运用通过联想的思维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的学习方法,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妙用演绎法,诱出鉴赏方法

演绎法指学生以一定的反映美术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为依据,从服从该认识的已知部分一般美术原理推演出个别美术结论的思维方法。教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中,在引导学生鉴赏剪纸作品《老鼠娶亲》《吉庆有余》时,要求学生鉴别出哪幅是南方剪纸,哪幅是北方剪纸,引导学生明白南方剪纸与北方剪纸的相同点是:在题材的表现和图形中蕴含的寓意等方面具有许多共通性。不同点是:南方剪纸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为风格;北方剪纸则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为特点。之后,让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比较这两幅作品各自的艺术形式特点,哪幅符合南方剪纸,哪幅符合北方剪纸。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比较,很快就能鉴别出来。这样,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也诱出学生学会怎样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四、采用转化法,引出鉴赏方法

转化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关键环节,通过有序观察、思考、领会等使之顺利地转化。例如教学湘教版《美术鉴赏》中的《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当我引导学生鉴赏《蒙娜丽莎》这件世界名作时,我知道大家对这件作品早有所见所闻,我提问学生,要求学生用社会学式鉴赏的方法鉴赏,有学生津津有味地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价值、如何迷人等有关知识、故事。大家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我紧接着根据作品中包含的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转化法,引导学生如何用形式鉴赏的方法理解这件名作的艺术真谛。在布置学生课外作业时,建议学生通过书籍、报刊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尽量用多种鉴赏方式为《蒙娜丽莎》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从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引出了学生运用的多种鉴赏方法,有形式鉴赏、感悟式鉴赏……多种鉴赏方法相互结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又能使学生顺利地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这样的教学,不仅达到了探索的目的,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更多美术鉴赏的方法,达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正确认识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美术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方法,以达到不断优化的目的。教师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主宰,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否发挥有效作用,关键还是看教师如何应用和把握。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每个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个性,不断对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大根. 高中美术新课程理论与实践.莱芜:海南出版社,2004-4 10~11.

作者:黄武全

上一篇:英语专业教学论文下一篇:农业科技推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