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部因素监视评审表

2023-01-26

第一篇:内外部因素监视评审表

质量体系内外部因素监视和评审报告

批准:

审核:

填制:

质管部

2017年3月1日至3月7日,由质管部组织,管代主持,公司领导、各部门领导、体系员及相关岗位员工参加,对公司综合管理体系各相关过程(工作)所涉及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了监视和评审。

一、监视和评审的依据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公司相关体系文件

二、监视和评审所涉及相关信息的时间段:2017年1月至7月。

三、相关信息的来源及监视和评审的方式

1、查阅相关法规标准、体系文件和记录

2、各部门相关工作的定期总结分析报告

3、相关统计数据

4、与相关人员(公司领导、部门领导、班组长、各岗位员工)沟通、座谈

5、召开由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讨论

6、必要时通过网络搜索和相关媒体得到的信息

7、相关部门参加政府、集团相关会议得到的信息

8、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巡检结果

四、监视结果

(一)外部因素

1、国家相关政策及变化情况

——涉及公司质量管理相关的政策有无新增或变化:

《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强化低碳发展,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提出:“扩大新型、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优化产业政策。落实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开展绿色建材评价,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对于“34号文”有关绿色建材的问题,根据质管部所获取的信息,其具体政策体现为国家鼓励开展“水泥有害物质限量认证”,目前国建联信认证中心已在全国开展此项工作的认证工作。

对“发展规划”低碳问题,根据质管部所获取的信息,其具体政策体现为政府鼓励开展“低碳水泥认证“,我公司应尽快开展低碳水泥认证和水泥有害物质限量认证工作。

2、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变化情况

——今年以来新增或变化的适用的综合管理管理相关法规标准情况:

经核实,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一个新的标准:GB31893-2015《水泥中水溶性铬的限量及测定方法》

1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经查阅该标准全文,该项检测为型式检验,每半年一次,企业可不用自行安排检测, 我公司目前没有考虑购置相关仪器设备,公司每半年送国家或省质检中心进行出厂水泥的铬含量型式检验。

3、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管理手段应用及趋势方面

——行业应用及趋势分析:经与公司领导及生产质管部等部门沟通,暂无新的相关信息。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4、 市场需求的变化及趋势方面

——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经与公司领导及主管人员沟通,暂无新的相关信息。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5、竞争环境及趋势方面

——根据质管部定期回访客户,定期进行顾客满意度监测的结果,竞争环境与前几年基本一致,未出现恶化态势。另外我公司产品质量稳定,能及时足量供货,多年来得到广大客户认可。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6、对原燃材料供应及质量现状及趋势方面

——供应商及矿源变化情况:根据物资供应部统计结果,无变化 ——供货及时性:根据物采购部统计结果均及时 ——不合格品情况:根据统计结果均达到规定要求

——质量波动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比较正常,无异常波动。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7、对设备设施及配备件的供应、质量现状及趋势方面 ——供应商变化情况:根据机电部统计结果,无变化 ——供货及时性:根据机电部统计结果均及时

——不合格品情况:根据机电部统计结果未出现不合格品 ——质量波动情况:根据机电部入库验收结果,质量均合格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二)内部因素的监视和评审:

1、对公司综合管理是否符合公司生产经营宗旨方面 简要分析:今年以来符合公司近年来生产经营宗旨。

2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2、现有体系文件(含记录)方面

——文件的齐全性、符合性和可操作性:目前综合管理手册正实施新版,各部门也修订了所主管编写的三级文件,暂未发现问题。

——执行情况如何:根据定期的工作检查结果,各部门均能严格执行相关文件。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3、人力资源现状及趋势方面

——人员数量有无变化:经人力资源部组织核实,无 ——员工调换岗位情况:经人力资源部组织核实,无

——人员能力是否能满足要求:根据各部门月度业绩考核结果,员工能力均能满足要求

——员工工作责任心:根据月度业绩考核结果,员工工作责任心均较强。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4、现有设备设施现状及趋势方面

——设施增减情况:经机电部核实,无变化 ——设施技改技措情况:经机电部等核实,暂无

——完好状态:根据机电部统计结果,设备完好状况良好

——故障情况:根据机电部统计结果,主机设备故障率在规定范围内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5、设备管理现状方面

——检修计划及完成情况:根据机电部统计结果,均完成 ——检修质量情况:根据机电部验收结果,均合格

——巡检发现问题情况:经机电部、制造部、储运部三级巡检记录,未发现集中性、突出性问题。

——设备润滑情况:经机电部、熟料部、水泥部核实设备润滑记录,设备润滑情况良好。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6、质量管理方面

——原燃材料、生料、煤粉、熟料月度质量指标合格率完成情况:根据质管部统计结果,均达到规定要求

——出磨水泥和出厂水泥月度质量指标合格率完成情况:根据质管部统计结果,均达到规定要求

——出库控制情况:经核实质量调度通知单及车间的操作记录,未出现违反指令情况

3 ——出厂水泥送检情况:经核实省质检中心历次对比检验报告,均按规定频次送检,误差合格率符合要求

——客户走访情况:客户所提问题均为价格偏高,其他方面未提出问题。 ——顾客满意程度监测情况:均大于90% ——配料控制情况:经核实配料方案和指标变动通知单及执行情况,良好。 ——出厂控制情况:未发现问题

——不合格品控制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未出现严重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的处置均符合要求。

——均化搭配控制情况:经核实通知单及生产岗位操作记录,未发现违规现象 ——内部抽查对比情况:经核实抽查对比记录、台账,频次及误差合格率符合要求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7、计量管理方面

——仪器设备检定情况:经质管部核实周期检定情况,符合要求 ——仪器设备自校情况:经核实周期检定情况,符合要求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8、生产管理方面

——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经核查月度计划完成情况,良好

——生产调度会决议执行情况:经核查调度会决议执行情况,正常 ——日常生产调度指令执行情况:经核查调度指令及执行情况,正常 ——主机设备台时产量完成情况:窑磨台时均符合要求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9、工艺管理方面

——主机设备设施工艺参数控制情况:经核查操作记录和作业指导书,正常 ——新工艺新技术实施情况:暂无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10、新、扩、改建项目方面

——项目实施及效果简要分析:暂无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11、生产岗位作业活动现状及趋势

——是否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未发现问题

——是否严格执行质量、中控室指令:未出现问题 ——质量、能耗、产量指标完成情况:正常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4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12、维修岗位作业活动现状及趋势

——维修质量:核查历次检修记录及验收记录,均合格 ——维修及时性:未发现问题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13、检验试验岗位作业活动现状及趋势;

——作业的符合性(是否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 ——物理室封存样控制:符合要求。

——分析室标准溶液配制及到期复配控制:符合要求。 ——检验试验环境控制:符合要求 。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14、各管理岗位业务活动方面

——业务(管理)活动能否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规程(制度):各部门均执行相应的管理性规章制度,根据各项工作的绩效结果,未发现违规现象。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15、公司及各部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现状等;

——全厂组织机构设置及变化情况:公司近期没有调整了组织机构设置。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16、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资金保障方面

——资金数量保障:经财务部核实,能充分保障,未出现影响相关工作开展的情况。

——资金提供的及时性:经财务部核实,能及时提供,未出现影响相关工作开展的情况。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16、外包过程控制方面

——外包商增减情况:经调查,无变化

——外包商绩效:根据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良好。 ——外包商资质管理:齐全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五、对监视结果的评审意见及结论

本次监视和评审过程中共发现问题 1个,经评审:

(一)其中属于风险因素的有 个:

(二)属于机遇因素的有 1个。

1、应考虑开展低碳水泥认证和水泥有害物质限量认证。

对上述风险和机遇,质管部应进一步组织相关部门策划、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二篇:金融制度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

1、宏观经济因素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国内市场开始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原来只针对国内建立的金融制度必然会受到冲击。个别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动荡可能传染、演变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是我国市场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外部不确定风险。构成一国金融制度主体的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国际银行业新发展趋势和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和金融监管形成巨大挑战,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格局将被打破,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资讯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一是混业经营和银行业的并购使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具有超强竞争实力的金融集团。二是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交易形式、交易市场的类型更加复杂,不仅使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增大,也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三是金融业电子化、网络化使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改变了原有金融业的竞争方式和竞争格局。领导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处在潮流前沿的是美欧日特别是美国的金融业。我国银行业目前仍是分业经营、服务手段落后、金融产品单一,对不断涌现的大量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仅处于理论上的认知阶段,金融业电子化基础薄弱,加之不良资产问题严重,远远不能适应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加入WTO五年后外资银行将被允许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同我国银行展开全方位竞争。竞争的主要领域不会是中国本地银行占优势的传统业务领域,而会更多发生在外资银行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领域,如网上银行、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金融创新成果的应用等。目前外资银行为进入中国市场正在资金和人才等方面进行周密部署,但国内金融界对未来形势的严峻性缺乏心理准备。

2、非正式金融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非正式金融是指不通过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来融通资金的融资活动和用超出现有法律规范的方式来融通资金的融资活动的总和。

1)加大了资金体外循环,造成了金融信号失真。非正式金融活动在其高利率的吸引下, 诱发了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银行体系, 分流了银行存款。调查显示, 大多数非正式金融交易是以现金方式进行的。现金交易的增加, 不仅相应地增加了货币流通量, 减弱了银行的支付能力, 从而增加了中央银行现金计划执行的难度; 而且因其隐秘性而降低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透明度, 造成金融信号失真、削弱了中央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能力、降低了社会资金分配效率。另外, 非正式金融的隐藏隐秘性, 使有关部门无法追查其真实的业务状况, 无法准确地掌握放款人的利息收入, 从而造成了部分税收的流失。

2)非正式金融的不规范、高利率、高风险、隐秘性, 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金融秩序, 带来了社会不安定因素。非正式金融交易通常很不规范, 一般都没有合法的法律手续、可靠的信用担保和资产抵押, 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 处于比较混乱的自发状态; 而且所融通资金的投向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风险较大。那些负债率高、资信状况差的企业, 在融资后一旦发生经营风险, 即面临倒闭的可能, 必将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 用于民间借贷或社会集资等非正式金融交易的资金, 大都是投资者的“养命钱”。一旦这些投资难以收回, 必将纠纷四起, 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一些非国有经济主体为吸收尽可能多的资金, 往往在利率上互相攀比, 导致利率比同期银行利率高出几倍; 而且, 由于地区分割, 非正式金融的利率多而杂乱, 这些均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另外, 民间信贷、社会集资等非正式金融活动没有列入人民银行的管理范围, 也没有约束这些非正式金融活动的明确的法规。在许多地区任其发展,自生自灭, 严重地扰乱了当地金融秩序。尤其是如果大量银行贷款通过非正式金融渠道流向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等领域从事投机性炒作, 这不仅会助长中国经济的泡沫化, 而且会给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篇:影响银行信贷安全的外部因素

影响银行信贷安全的外部因素:银企关系

很大取决于金融生态环境,例如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一.政府行政干预贷款,理论上银行应该是资金配置的主体,但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淡化,这样就会造成一些项目投资效益不高,加剧信贷风险。 二.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企业造假现象时有发生,逃债现象层出不穷,得不到法律和社会的制裁。逃债成本较低,加剧了信贷风险。

三.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效率低,对银行形成了资金需求压力,影响银行信贷安全运行。 四社会信用缺失的影响。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并呈蔓延之势,破坏了市场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竞争性,已成为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诱因。企业的信用缺乏,使得银行对贷款越来越谨慎,甚至“惧贷”,存贷差不断扩大,同时不良资产不断增多

五.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分析 。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银行信贷交易中,借款企业是资金的实际使用者,对于资金的实际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贷款偿还概率、贷款还款意愿、财务状况等情况,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不能直接参与和彻底监控资金的实际运作,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虽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二十二条中规定了“商业银行应督促授信管理部门与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就客户调查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建立相互沟通机制。对从其他商业银行获得的授信信息,授信工作人员应该保密,不得用于不正当业务竞争”。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各商业银行都把客户授信、贷款等信息作为重要的商业秘密,不愿意与同行实现信息共享。而借款企业往往利用商业银行之间信息的这种不对称性,在多家银行之间进行谈判与博奕,尽量压低贷款利率,并要求一系列优惠待遇,致使部分银行间恶性竞争,银行贷款利率不能有效全面地覆盖风险,从而增大信贷风险。由于商业银行间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一旦贷款出现风险信号,借款企业不能还款时,各家贷款银行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政,采取简单的资产冻结、处置等资产保全措施,这种各自为政的行为实质上将给银行信贷资产整体上带来更大的损失。商业银行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信息经济学中,一般将信息占有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信息占有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经营管理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是“代理人”,而所有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是“委托人”。因为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对于信贷项目的风险与收益、借款人的偿还概率以及自己在信贷工作中的努力程度等具有较完全的信息,而作为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则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由于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天生的利益目标函数不一致,导致商业银行所有者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函数是保持股东权益的保值与增值,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而经营管理者更多的是追求自身收入、福利、政绩等自我效用的最大化。正是因为商业银行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特别是目前我国国有银行资产所有权虚置,产权所有者人格的虚有化,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有效监督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银行经营管理者会利用其“代理人”的信息优势谋取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出现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的特殊现象。但当二者利益存在冲突时,还将出现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情况,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如部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为了自己的私利,违规放贷,到处“寻租”等行为。商业银行上下级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与信用中介评级机构间信息不对称

此外,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信贷契约的完善度等

第四篇:浅谈数学学习的外部动力因素

数学学习动力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力和外部学习动力。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不能忽视外部学习动力的作用,数学的外部学习动力能使学生已经形成的数学内部学习动力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目前学生外部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教师、家庭环境与奖惩。

一、教师

数学教师的人格和教学艺术是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外部动力。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非常理智的,他们把教师视为”辛勤的园丁,应受到同学的尊重”。因此,他们觉得老师的话要听。这说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相当有威信的,这为教学奠定了基础,这也说明了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相当的影响。

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教师是:

(1)在活动机能方面,讲课生动有趣; (2)在学识能力方面,教学方法灵活,讲课明白易懂; (3)在性格特点方面,和蔼可亲但又严格要求; (4)在思想作风方面,为人正派,处事公道;

(5)在工作态度方面,能为学生着想,对学生学习负责。 这说明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自由散漫,懒惰怪癖,日常行为习惯欠佳;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对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我通过各种渠道对他进行详细了解,掌握了问题之所在。然后对他采取以下措施:

1、晓之以理:帮助他了解自身思想品德状况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启发他认识自己接受教育影响,实现思想转化的需要,从而产生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2、动之以情:具体的说就是要真诚地尊重、信任、关怀他,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都首先应该尊重他的人格,从而实现情感沟通,防止和消除他在心理上的隔阂和障碍。

3、树之以信:指出他的爱表现,爱出风头的心理原因,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怎么把握适当的度是关键,在什么地方表现,怎么表现很重要,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在班级专门为其召开“戴高帽”活动,细数他的闪光点,树立其信心。

4、导之以行:向他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说明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给他制度和环境的约束。连续三天不犯错就表扬,一周没错误记录就在班内鼓励,改变其原有不良形象。

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遵守纪律了,团结同学了,积极劳动了,作业及时交了,成绩提高了,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二级达标中学,数学考了136分。

二、家庭环境

要子女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对子女恰当的期望,给他们造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另一个外部动力。

学生的最终学业成绩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家庭的意图。家庭中所表现的一般舆论和期望,对培养和保持优良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作用。家庭对学生的鼓励肯定是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父母的态度和志向的体现。因此,作为父母对待子女要有正确的态度: (1)理解并尊重子女; (2)作风民主;

(3)父母感情融洽,彼此尊重; (4)关心而不溺爱; (5)严而有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做父母的皆有此期望,但恰当的期望是鼓励子女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动力,而过高的期望会给子女在心里上产生压力。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实例得到证明。

王崧是第31届和第3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两枚金牌的获得者,这在我国参加的历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为数不多。作为当时唯一的乡村中学代表,他曾轰动了全国,也轰动了世界。王崧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仅读一个月即辍学是一个工人,而他的母亲是一位高中毕业生。正是他的母亲,培育了这位“数学怪才”。王崧小学尚未读完,他母亲就辅导他超前学会了整个初中阶段的代数,为他后来涉足高层次的数学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崧的成功离不开他父母的情和爱,而也有些父母的情和爱却给自己孩子带来极大的心里压力。

今年我班就出现这样两位学生:其中一位女孩子张某在一次星期五放学后别人都回家了她还一个人在学校。我感到奇怪就问她:“别人都回家你怎么还不回家?”她起初不回答我这个问题,在我再三的追问下她才告诉我:“她怕回家,因为这次数学测试考不好,回家后她父亲会打她。”原来她父亲很关心她的学习但方法不对,每当成绩不好时总是对她不是打就是骂,甚至罚她跪在地上,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当时我就打电话给她父亲,并请他到学校来跟他进行一番交谈。最后她父亲保证不再体罚她,她才含着眼泪回家。

另一位女孩子王某也是数学学习成绩不好,但她父母平时非常疼爱和关心她,这使她感到愧疚,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心里压力,最后就不来学校上学。在家里她的父母想尽各种办法劝她,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让她产生更大的逆反心里,最后尽然说她的父母如果执意要逼她上学她要喝农药自杀。

三、奖励和惩罚

奖励和惩罚也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它通过诱因或强化物而起作用,有效地控制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对学生学习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每次接班的第一节课都是给学生定下一个奖励制度:

(一)、上课能认真听讲勇于发言的给予表扬;

(二)、作业能独立完成的给予表扬;

(三)、每次考试有进步的给予表扬。这样一来不出一个月全班的学生基本上会受到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习的自信心大大的提高。今年我班就有好几位学生因为我的表扬转变了学习态度从新喜欢了数学,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我也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惩罚方式,大的方面不能违背教育原则,小的方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当学生在学习不认真时,我的惩罚措施是:

(一)、详细了解原因,如果真做错了要做深刻反省并写下保证书;

(二)、罚为班里做一件好事。

总之,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再加上老师的恰到好处的惩罚。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学好数学。

第五篇:浅析外部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提纲

导言

一、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志向和信念

(一)社会对英语的认识过程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

(二)社会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社会的意志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志向与信念

二、家庭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家庭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

(二)家庭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效果

三、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着众多方面的影响

(一)同伴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补偿作用

(二) 同伴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补偿作用

(三)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同化作用

(四)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激励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浅析外部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语言,显得极为重要。世界各国人民掀起了学习外语的热潮。尤其是英语,它作为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语言,是其它语言不可替代的,成了母语非英语国家人民的首选外语。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活动,受个人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习过程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此,笔者就外部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志向和信念

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社会组织、团体、和文化部门对青少年一代直接和间接地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就是社会教育。英语学习既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在进行教育之前、之时、之后社会必定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就是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些心理过程对学生英语学习会产生影响。

(一)社会对英语的认识过程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

社会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过程是指社会在认识英语学习的性质及其规律时产生的心理活动。社会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过程包括社会对英语学习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如:英语是一门怎么样的课程,这是感觉;听到别人是用英语谈话,这是知觉;揭示英语学习的本质和规律,这是思维;英语在未来使用范围、所起的作用等的形象,这是想象。

英语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直接激励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由英语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动机;二是广泛的社会动机;三是狭隘的个人动机。

社会对英语学习的最初认识使学生产生由英语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动机。当社会最初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感知时;当社会最初接触英语时,社会对英语学习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对学生英语学习注重的往往是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等表象的模仿,而忽视了听、说、读、写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认识会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偏重英语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等的模仿,并对英语与母语在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活动的本身的兴趣。在我国,英语课程开设的越来越趋向低年级,课程内容越来越接近实际运用、口语化,就是为了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本身的兴趣。

社会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广泛的社会动机。过去社会脑力、体力倒挂现象比较明显,正所谓“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就是学生最熟悉的到城里打工的邻里乡亲,一月挣一千的大有人在,更不说那些工头老板们了。这种现象自然导致社会对英语学习不重视的心理,在这种社会心理的影响下,学生就谈不上有什么广泛的社会和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现在,由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脑力、体力倒挂现象在逐渐消失,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加,这为学生英语学习广泛的社会动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社会对英语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有着积极社会学习 动机的学生正渐渐增多。加上大众媒体有意识地通过广播、电视、专题讲座文化活动等渠道,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社会生产、科学技术、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加深与巩固了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他们逐渐懂得英语学习不单是个人的事情,更是社会责任。因为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必须懂得英语,而要懂得英语就得学习英语。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

2 与引进。社会和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这些认识,促使学生产生英语学习的广泛社会动机,并逐步形成社会责任动机。

学习动机是人的行为动机之一。正确的动机能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励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高尔基所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动机更重要、更珍奇的了。”雅克博茨(Jakobovits)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英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它,占14%。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十分大。学习动机是社会生活和教育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学习中进行的,也受到社会认识心理的影响。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来自英语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动机起初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加深,这种来自英语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只能退居第三位,而学生的广泛的社会动机占第一位,狭隘的个人动机占第二位。正因为在众多的英语学习动机中,广泛的社会动机占首位,而属于社会动机中的社会责任的动机又出现的较晚,所以社会对英语学习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动机中尽早形成社会责任动机。

(二)社会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指学生力求接触、认识、掌握英语和参与英语学习的心理倾向。林格伦(Lingdren)(1984:437)调查对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影响得出结论:兴趣与智力相比,兴趣对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影响更大。兴趣对成功的影响占25%,智力的影响占15%,缺乏兴趣对失败的影响占35%,智力的影响却等于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兴趣与英语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学生对英语学习本身发生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英语学习本身不感兴趣,而对英语学习的结果产生兴趣。根据兴趣的效能来分,兴趣可以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积极兴趣是对英语学习感到有趣而采取积极行动的兴趣。消极兴趣是只对英语学习感到有趣而不采取行动。

社会在认识英语学习的时候,是有主观态度的,会表现出社会的意志,如是欢迎还是拒绝,是满意还是不满意等。这种态度的内心体验就是情感过程。

社会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是否有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由于民族情感,对说英语的国家采取敌视的态度,它就不可能、也不愿意去学习英语。反之,对待说英语的国家采取友好的态度,或有密切的接触联系,就会喜欢和有兴趣去学习英语。这种社会情感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可以在我国英语教学历史中见到。1953年中学里“英语受禁”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所出现的学习“英语热”就是再好不过的例证。

社会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直接和间接兴趣。现在,我国社会群体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和文化部门对英语学习是欢迎的。它们为学生英语学习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组织英语朗读比赛、英语写作竞赛、 英语辩论赛、英语角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了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城镇和部分农村,学校从小学开始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学生在儿童时开始接触英语,受到英语氛围的熏陶。这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也积累了语音、语调、词汇、表达方式等语言元素,感受到了英语与母语的区别,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社会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并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如今,人人说寻找工作难,但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人才寻找工作相对容易,而且工资相对较高。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对英语人才的欢迎。使学生英语学习的间接兴趣更加高涨。

(三)社会的意志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志向与信念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该目的来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志向是指个人力求自我实现的有目标的意向。它是尚未成为现实的一种意愿,是理想的初级形式,是人类分工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

社会的意志因素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志向与信念的建立。建国初期,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诞生的社会主义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在经济上进行封锁、在外交上进行孤立。我国人民立足国内、发展生产、自力更生。在这种相对闭关自守的社会意志影响下,学习英语成了崇洋媚外。造成学生头脑中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未来职业的需要中几乎没有了英语的影子,也不会建立英语学习的志向和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各国与我国的关系逐步得到了缓和与改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交流与合作。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成了社会的意志,培养更多的英语人才也是社会的要求。因而,学生头脑中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未来职业活动的需要有了英语的位置。英语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英语也成了部分学生的志向。英语学习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国家间的交流频繁,显得更为重要,迫在眉睫。不懂英语和电脑,是二十一世纪的文盲,这已被世人认同。这坚定了更多学生学好英语的志向和信念。

社会的意志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志向的实现途径和意志力。当前,在我国英语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着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是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倾向。这种倾向部分原因是当今社会部分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重文凭不重能力,重证书不重运用导致的。例如,有的单位不管招聘职位是什么,一律要求应聘者要有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这倾向是一种歪曲了的社会意志。它使学生英语学习志向的实现途径变得单纯。那就是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争取高分,取得各种英语等级证书,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英语成了哑巴语言。一旦取得证书后,学生英语学习的意志力就减弱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转引自英语参考,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http:///article/274/Article11181_1.htm)因此,英语教育也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据此,英语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听、说、读、写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语音语调,一定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掌握听说读写言语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记忆、思维等智力,使学生了解跨国文化及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这一目的的确定,体现了社会的意志,也使学生对社会在英语教育和英语学习的需要和意志方面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为自己实现英语学习志向找到了途径。

二、家庭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我国,青少年的教育被认为是由三部分组成。这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是除了学校之外,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场所。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在新一轮的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如何调动家庭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国都关注的话题。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入开展,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样,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方式、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家庭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 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结果。学习动机

4 是促使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动因。同一个目的,它的动机在不同的学生背后可能各不相同。同是学好英语,有的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夸奖,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有的是为了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有的可能是为了考个好学校,有的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

家庭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对学生英语学习是否有明确、正确的目的有影响。例如:有些学生家长没有学过英语,根本不知道英语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学习英语有什么用?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根本不是读书的料,没有升学的希望,将来不是出去做工,就是自己做生意或在家务农,只要读完九年制义务教育就已经不错了,英语学得好与坏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认识和心理会导致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而有些家长只是简单地知道:学好英语对孩子的升学有着重大的关系。却不知道学好英语是一种社会责任,是将来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些家长关心看重的只是学生的英语分。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种应试式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取得高分,考上好的学校。一般在城市里,当然,也有些农村的家长,由于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有比较深的认识,懂得学好英语既是考上好学校的需要,更是将来能更好地工作的需要。虽然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社会对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足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有责任的社会动机的形成,为把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积极、主动地努力学好英语。

(二)家庭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效果 人的情感与其它心理活动一样,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情感反映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家庭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很大程度表现在家长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上。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类在探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转引自《列宁全集》第20卷,第255页)

有的学生家长自己懂英语,对英语学习是欢迎的、支持的,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平时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比较关心,并能给予孩子适当的辅导。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学生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英语。这就是家庭情感因素所起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英语学习的方法。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父母的指导,从众多方法中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必然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更加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的家长虽然对英语学习比较重视,能支持孩子的英语学习,但由于他们自己不懂英语,只重视学生的英语成绩,不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由于这种情感因素偏离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交流沟通,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导致学生为争取高分、应付考试而成了学习的机器,常以死记硬背、重复训练为方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家长本身对英语学习有着这样那样的消极看法, 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由学生自己摸索着学习。这种看似“宽松”的学习环境其实对学生英语学习是十分有害的,孰不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这种家庭情感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往往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英语仅仅是为了好奇或一时热情,没有英语学习的任命感和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心。他们的英语学习常常受不稳定情绪的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更谈不上什么学习方法,也取不到什么好的学习效果。

三、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着众多方面的影响

同伴群体是指由一些年龄、身份、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极为接近的人

5 所组成的群体。同伴群体是学生的非正式群体。在学生们的世界里,这种以情感成份为主要调节机制自发形成的群体,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对个体有极大的相互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在教育上有重要意义的态度起源并扎根于这些同伴群体内。调查(潘月俊等)发现,60.1%的学生觉得他有好多困难时能够谈心的朋友,38.4%的孩子经常和同学们把书刊等交换看,33.3%的孩子经常与同学们交谈学习问题等。他们在学习上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同伴的帮助。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我们也看到16.5%的孩子没有知心朋友,他们在班上显得很孤立,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的学习效率是不高的。更令人吃惊的是12.5%的孩子说有些同学经常会排挤他们,甚至有16.7%的孩子因讨厌某些同学而不想上学。毫无疑问,这样的同伴关系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同伴群体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同伴群体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同伴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补偿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根据马斯诺的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层:第一层是生理的需要;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同伴群体是在班集体和其他正式群体不能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情况下产生的。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认识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时,解决障碍的需要使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能够谈心的朋友。因为同伴群体成员之间情趣相投,条件相当,有类似的经验和共同的语言,说话投机,易产生共鸣,使自己有归属感。如果同伴群体对英语的认识是正确的,情感是积极的,意志是坚强的,那么同伴群体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补偿作用是积极的。例如,学习方法上的取长补短,学习上的互相监督等。还能帮助个体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英语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树立远大的英语学习志向和坚强的信念,并在学习中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行动,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奋发进取,去达到自己英语学习的目的,并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学习目的的行动。当同伴群体对英语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以消极的情感对待英语学习时,就会缺乏坚强的英语学习意志,个体在英语学习遇到障碍时,同伴对个体的补偿作用就是消极的。不仅不能帮助个体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英语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还会阻碍个体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甚至导致已初步形成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英语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消退,阻碍个体采取行动、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二)同伴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补偿作用 同伴群体内部往往会自发形成不具有正式形式、没有明文规定、直接制约个人行为的行为标准。这种行为标准是群体约定俗成的,对成员发挥着心理约束力的作用。对成员的言行有着控制作用。这种控制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例如,群体内心想着一定要学好英语,那么群体成员之间就会互相督促,使个体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积极主动地探 求英语知识,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又如,群体内心没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个体在英语学习中的认真与努力、坚持与奋斗就可能遭到同伴的非议,在同伴舆论的压力下,个体很可能会放弃英语学习的努力,导致作业马马虎虎,上课不专心听讲。

(三)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同化作用

同伴群体中的成员各自在对待英语学习的心理有着差异,这种差异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有关。同伴对英语学习的心理差异可表现在对待英语学习的认识、态度、目的、方法上。同伴在英语学习上的差异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活动后,由于同伴对个体的认同或反对、效仿或摒弃等心理因素,会使学生对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语言、习惯、行为进行反思,使之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保持一致,使英语学习的共同语言、共同习惯、共同行为有所增加。

6

(四)同伴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激励作用

同伴群体常以其特有的方式对自己的成员的行为给予鼓励或惩罚。同伴对英语学习的心理反映可以表现为赞许与反对、支持与批判、欢迎与摒弃等。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同伴的赞许、支持和欢迎是学生学习的极其强大的动力,反对、批判与摒弃有时也不失为一种激励。因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常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个体要得到同伴对自己的认同,以满足自己自尊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必须以自己的方式或努力解决英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并从同伴的反映和评价中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学得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进而改进英语学习。

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英语学习是学习者复杂的心理过程。既受到学习者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社会、家庭、同伴)心理因素的影响。学习者的内部心理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处理好学习者外部心理因素的影响也能够为英语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社会的积极心理因素的积极影响转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志向和信念;通过家庭心理因素的积极影响来转变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通过同伴心理因素的积极影响来转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通过这些来加强外因与内因的相互促进,以达到英语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英语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政策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2001,《英语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 [2]林格伦,1984,《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第437页。 [3]朱纯,1994,《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岑冲,浅谈非智力因素和英语学习:http://bsxx.cixiedu.net/bsxx/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62。 [5]潘月俊等,影响学生学习因素面面观:http:///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98。 [6]于梅芳,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培养:http://rsyzcz.whedu21.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15。 [7]英语参考,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http:///article/274/Article11181_1.htm。

上一篇:纳税会计练习题与答案下一篇:农行超级柜台使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