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调查与思考——基于河北省826农户调查样本

2022-09-12

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城镇化建设的切入点,也是促进“三农”发展,促进“四化”同步的有效途径。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94.36万hm2,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7%,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1。但全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6%左右,高于河北省9个百分点。基于此,通过对河北省13个地市随机抽取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找到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1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1 农户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上,45~55岁所占比超过了50%,55岁以上达到了9.5%,而35岁以下仅为0.9%,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人越来越少从事农业生产。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主要集中在初中及高中,占比68.1%;小学及以下为26.7%,大中专及本科总计占比为5.2%,这一调查结果主要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年龄有关,45岁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一般的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或高中。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兼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河北省做为农业大省,仅把农业作为从事职业的比例仅为22.4%,而农业为主和非农为主的生产模式各占了38.8%,总计达到了77.6%。从家庭劳力力数量来看,2人及以下占比达到了50.1%,3~4人的为41.3%,5人及以上的仅为8.6%,这也反映出农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单个家庭劳动力数量变少,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有限。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户家庭年收入0.5~1万元占比重最大,达到了24.3%,其次是年收入3万元以上占比重为22.4%。年收入1~2万元和2~3万元的农户占比重相同,为17.2%,而年收入仅为0.3~0.5万元的农户达到了18.9%,将近五分之一的农户刚刚超过国家2011年2 300元的贫困线标准,经济收入处于较低水平。这也从调查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分布可以看出,36.2%的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以土地耕作为主,限制了其经济收入的增长空间。基次在本地企业打工占比达到了25.9%,这也与现实情况相符,这也是一般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而外出务工也达到了15.5%,主要表现在农村年轻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经营小本生意和自己创办企业分别占比18.1%和4.3%。从该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已经从土地耕作向非农行业转移,农业兼业化经营的趋势明显。在农户家庭支出方面,在九年义务教育背景下,子女上学成为了最主要的支出项目,达到了29.7%。通过进一步调查得到的解释,是农户对子女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支出或预留。其次是修建房屋达到了26.6%,医疗支出和子女婚嫁分别是21.7%和20.3%。从调查情况来看,教育、医疗和住房仍然是农村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这也限制了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投入,减缓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

1.2 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发生土地流转行为的占比达到30.1%,未实现土地流转的比例为69.8%。如表3所示,在土地流转的原因中,首要原因是认为种地辛苦、收入低的农户达到了60.1%,其次是常年打工,没时间料理和缺乏农业劳动力,占比分别为31.2%和28.5%,认为流转收入高的为15.2%。未发生土地流转的原因中,种植粮食满足家庭生产保障占比36.5%,其次认为流转价格太低为35.8%,担心转出后,收益得不到保障,想收回土地时困难,占比分别为34.5%和32.1%。

从调查结果分析,在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中,除了农业生产,还有其它就业渠道的占比为85.7%,与此相对应的是家庭年收入在5 000元以下的农户数量为14.3%,可以看出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家庭收入相对较高,除了农业生产还有其它的收入来源。以农业生产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农户中,未发生土地流转的为83.3%。

关于流转方式和渠道。从表4可以看出土地流转的途径主要是以完全自发为主,占比达到68.6%,村委会组织或协调的占20%,专业合作社或中介组织仅为5.7%。可以看出,现阶段农户土地流转主要是基于熟人关系,自发的、分散的小规模流转为主,而通过合作社或中介组织进行土地流转的比例较低,说明当前该种流转方式不完善,农户对不是很信任。同时,在流转过程中,农户选择的流转对象主要集中于本村村民,占比为80%;流转对象为外村人员占比8.6%;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占同为5.7%。这与现阶段土地流转途径主要以农户自发和村委会组织的形式有直接关系,表明农户土地流转主要以社会关系为纽带,而不是以规范的流转的合同,农户更倾向于把土地流转给亲戚、熟人或同村人,感觉更有安全感,也说明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缺乏规范的流程和法律保障。

土地流转形式主要集中在转包和出租,占比分别为34.3%和25.7%,代耕为20%,入股为5.7%。转包和出租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土地流转形式,也是现阶段农村最主要的土地流转形式,两项占比达到了70%。代耕是近几年在我国农村出现的,代为外出务工或家中劳动力不足的农民耕种承包土地,以获得收入。代耕的出现解决了家庭劳力不足,或因打工无时间照料耕地的农户,通过代耕既不影响外出务工,也不影响耕地的承包经营权和农业生产,所以发展较快,占比达到了20%。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是近两年中央扶持的一种农业规模化生产的一种形式,但农户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自感信息不对称,入股心中不踏实,占比仅为5.7%。

关于土地流转后的谋生手段,打工的占64.9%,做生意的为16.21%,其它的为18.92%,而从事养殖业的为0。从调查结果来看,打工是土地流转后农户的主要谋生手段,也是发生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从事分散化、传统的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遭遇“天花板”,而生产资料等不断上涨,导致利润大幅降低。同时,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深化,生产中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使得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业生产,进入企业务工。

2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平台缺失

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是否及时准确的传达是加速土地流转进程的重要环节。当前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土地流转成本较高,阻碍了土地规模化流转。如表4的所示,通过中介组织进行流转途径的仅为5.7%,而土地流转对象为本村村民的达到了80%,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土地流转中介,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范围。

2.2 分散的土地流转不利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从调查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土地流转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但从表4调查农户土地流转对象可以看到,流转给企业或科研单位的仅占5.7%。农户通过社会关系网将土地流转给自己的亲戚、熟人、邻居或朋友,90%左右的土地流转在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之间流转。土地流转的分散化,实质就是耕地从一个农户转移另外一个农户,并不是成片的,能形成规模化的生产,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3 土地流转期限较短阻碍着规模经营着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从调查结果来看,土地流转时间五年以内的占达到了72.2%,其中一年以内的为16.7%。由于农户对土地流转价格上升的预期,一般都会选择比较短的土地流转期限。对于土地经营者来说,不愿意对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和长期发展进行投入,加剧了当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

3 政策启示

3.1 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且长久不变,是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基础。要完善法律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经营权使用、转让和收益的权利,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等工作,为土地经营权实现流转夯实制度基础。

3.2 大力培育运转有序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在当前“三权分离”的土地产权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就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不断完善已有的中介组织的同时,还要大力培育运转有序的新型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如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开展的土地银行模式。

3.3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行为长期化和规范化

完善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和相应法律制度,使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法可依,在充分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鼓励农民进行土地互换等方式,解决土地分散化,不集中的问题,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制定相应的政策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长期的土地流转,为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

摘要:本文以河北省农村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着缺乏有序中介组织、土地流转较为分散、流转期限较短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村土地科学合理有序的流转。

关键词: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农户

参考文献

[1] 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6).

[2] 徐旭,蒋文华,应风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2(9).

[3] 钱忠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农户层面的经济分析[J].经济研究,2003,(2).

[4] 黄延信,张海阳,李伟毅,刘强.农村土地流转状祝调查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1(5):4-9.

上一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探讨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表达课的有效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