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快乐的学习

2024-04-12

体验快乐的学习(精选10篇)

篇1:体验快乐的学习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日期2007-03-19] 来源吴忠市利通一小

作者宗玉娥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浓厚的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首先,创设一个坐车到商店购物的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汽车,醒目地标上1元字样。“上车1元,请小朋友自觉投币。”由学生自由用各种不同的1元币值上车,从而理解1元=10角。最后,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文具商店”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得自主、效果不错.二、在活动中体味学习的乐趣,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红花配绿叶“传口令”“找朋友”、“拍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等形式的游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如“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写有下面这道题的小黑板:把上一行的每个数都减8,得数分别填在下一行的□里面。11 13 10 15 12 17 16 14 9 18 □ □ □

□ □ □ □ □ □ □然后进行以下形式的练习:(1)移动8,全班口答。(2)双人抢答比赛,优胜者当小老师上台前移动8(不按顺序),让全班口答。(3)按小组“开火车”,看那列“火车”开得又对又快。(4)插红旗比赛。老师移动卡片8,学生出示数字卡片,给全对的小组插小红旗鼓励。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森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踊跃报名的小动物可多了。大象校长给它们排队,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电脑演示)大象校长给它们排好了队:电脑显示队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左往右—行一行地数,第11只小动物是什么(电脑显示,答对了,我是,并发出三声叫声或跳动三下,答错了,电脑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从上往下一列一列地数,第11只小动物是什么;现在老师不告诉你怎样数?第16只小动物是什么?这样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的独特的声、光、色、形、动画等效果,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快慢、动静之间的合理调节,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基数和序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初步学会了有序观察、有序思维的方法,通过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的问题,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我设计了一首儿歌引入:“嘀嗒,嘀嗒,铛,铛,铛;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同学们猜谜语的兴致很高,通过这样的引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三、在创新中增强学习的兴趣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进行激励和强化,使学生从反馈信息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9+5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借助手指算,1、2、3、4、5、„„

13、14,有的学生借助实物算:先拿9个实物,再拿5个,接着数出一共是14个,有的学生用:“凑十”的方法算,9 + 5 =14,有的学生用: 1 4 9 + 5 = 14

很好,你真聪明!还能继续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体会到几乎每一道加法题都有丰富的解题方法。在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丰富和生动的学习生活,都能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四、在激励评价中感受成功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篇2:体验快乐的学习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张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构建知识。

1、艺术欣赏中体验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常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观看体育比赛。如在上篮球课前,我先通过电脑播放一些NBA球星及中国球星打球的精彩片断,激发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篮球的知识,如篮球的起源、自己喜欢的球星、场地、规则等等,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接着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标准的篮球场地,既形象又很生动。对于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违例与犯规的区分,制作相对应的课件,学生可以随时点击观看比较,并尝试跟着电脑做一些常见的裁判动作,学生间相互检查,自主地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正符合我们新课程标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基本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感受形成心理上互动体验。

2、动手操作中体验

实践证明,让小学高段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体育器材不但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由于自制的小器材是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学生对它充满感情,就会想方设法地充分表现它、利用它,因此不论运动能力好与差的学生,都可以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到了活动的乐趣。所以,教学中布置任务,几人一小组,要求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器材原理等,再利用平时生活当中的废旧物品来制作体育器材。再组织比赛,评比。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体验。如:让学生利用家中碎布和锯末、沙子等制作“沙包”利用到我们的投掷教学中;利用铁丝把瓶盖或将若干矿泉水瓶钻孔,用铁丝将瓶串起来成圆形,仿做呼啦圈,可用于钻圈、钻山洞、互抛、跨越、投掷、艺术体操表演、组奥运五环图等;利用报纸

制作各种投掷练习的纸球、纸飞机、纸棒等;利用鸡毛、铜钱制作毽子;用棉线和棉花制作“棉球”等等。

3、情景中体验

情景教学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如我校的刘老师将《体育与健康》教材中“跑五角星”和“打龙尾”两个普通游戏练习内容进行组合编排成“演练本领”、“畅游祖国边疆”、“双龙戏珠”、“擀寿面”一组游戏、练习内容,围绕着《龙的传人》命题展开教学,在准备部分中通过做模仿操(有游泳、攀爬等),基本部分通过演练本领:将“跑五角星”练习中的五角星图形比作祖国的象征,通过音乐把“畅游祖国边疆”跑的练习气氛给予烘拓,让学生在各种模仿跑中体验“游”的欢畅心情,又把“打龙尾”的游戏先分成两组两圈各一球进行,而后组合成两组两圈各两球进行,最后合并成两组一大圈两球,不仅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而且还给予游戏以形象性的命名——“双龙戏珠”,将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结合到游戏中,同时也展示了龙的传人嬉戏欢快的场景;在最后放松运动的“擀寿面”放松操中她将自己作为龙的传人和前一天过生日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同学和教老师共同沉浸在这种浓浓的情感之中。从祖国——龙的传人——我(老师)的走向,使教学创意自然流畅,并将“祖国”、“龙”、“我”的概念通过教学过程教师艺术的渲染,使每一位同学既得到体能的锻炼,又使学生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将爱国主义教育自然的融入教学中。

4、角色中体验

孩子喜爱看表演,更喜欢自己表演,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具有情节的情境,让学生担当其中的角色,促使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参与练习,这种生动的表演形式,会使孩子特别的兴奋。表演体育情境,用得最普遍的是童话、寓言故事中的角色的扮演,那些小鹿、小鸭、小猫、小狗、小羊、小马、小白兔、小青蛙、黑猫警长、孙悟空、警察、解放军等等都是孩子们最喜爱的。那些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使他们产生新鲜感,好奇心,从而产生巨大的表演效应。我在投掷教学中创设了“小猴扔桃子”的情境,师生共同戴上头饰,手拿“仙桃”,老师担当“猴爸爸”,学生担当“小猴”,“小猴”跟着“猴爸爸”学本领——投掷。

在表演中,孩子们仿佛真的变成了小猴,他们情不自禁地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身份、处境思维,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和情感体验,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练习十分卖力,能体会到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5、对“体验式教学法”的反思

(1).由于各个学生间存在种种差异,其水平不

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其体验也各不相同。

在教学时,我认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要尊重差异,不能强求划一;要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形成丰富的体验。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的尊严。一方面,不能用成人标准简单粗暴地评价学生;另一方面,不能机械地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学生。

(2).体验有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之分。积极的体验使人精神振奋,产生愉悦感和充满激情;而消极的体验则使人产生挫折感、懊丧感,对事物失去信心。但消极的体验在科学的引导下同样也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因素,成为动力,使人充满斗志。

(3).设计一个适用体验式教学的材料,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平时要注意做个有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了解社会现实,有意识地积累各种有用的资料,教学过程要尽量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教学法所要求的容量。

篇3: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

几千年的学习方式, 老学究都是在误导我们, 我们却承袭了这个传统, 并把这些观念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学习是痛苦的”、“学习要头悬梁, 锥刺股”、“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信念让我们坚信不移, 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骨子里了, 但真正成为人上人的有多少呢?财富, 名誉, 科研, 学术等各方面, 中国13亿多人口, 怎么就没有冲到前10名的呢?难道真是“天道不争”吗?

中国人对学习重视过头了, 但再重视也是在痛苦中学习, 这种体验是内心的信念决定的, 也是教师在自己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 所以教师能不能改变这种方式, 就决定了学生能否走向光明的未来。学习是层层深入的, 需要持久的兴趣, 但痛苦中的学习终将放弃, 不会创造出更新的思想。社会也不会因为这种教育而得以进步。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去了解人性。教育者要了解人性, 并顺应人性的发展, 促进人的思想的发展。我们现在在没有学生的意愿的情况下, 让学生去做, 就是抑制学生人性的发展;我们用强制的手段管理学生, 实际就是用某些人的想法来统一要求人的行为, 这是不尊重个体独立性的, 学生在成人的束缚下成长, 等他成人后就会用他个人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弄得人人痛苦, 他还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人性都是追求快乐和逃离痛苦的, 人的意志力是在逃离痛苦时体现出来的, 在痛苦中挣扎, 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力, 但有意志力的结果是“将就着完成任务”, 顶多按照现有的标准完成到最好, 但很难有意志力再去创新出更新更高的标准。追求快乐的过程没有止境, 驱动力不是意志力, 而是欲望的天性被激发出来, 在做事的过程中渐渐用知识来充实思想, 用思想去创造。追求快乐的过程没有任何思想的局限, 突破思想的局限, 才能创新, 才能进步。创造力是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产生的, 需要一定的意志力, 但不是用意志力决定的。

对于学习体验是快乐还是痛苦, 是由人自己决定的。我们的感觉应该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但大多数人的感觉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久而久之, 感觉就成了环境决定的了。所以很多时候, 产生一种感觉, 可以通过“灌输”得到。尤其是小孩子, 一件事你告诉他好, 他会说好, 你告诉他苦, 他会感觉苦, 不断地重复, 没有的感觉也会产生,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暗示”。回想我们学习的过程, 我们周围的人慢慢就把学习这个最快乐的事让我们感觉到痛苦。最初, 因为家长老师感觉学习是痛苦的 (其实他们是从上一代“学”来的) , 不知不觉就把这个“要刻苦学习”的想法传给我们, 如果当年我们的师长能够忍住自己的痛苦, 而坚持告诉我们:“学习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是人的第一需要, 我们从出生就在进行着快乐的学习过程:走路、吃饭、游戏、读书……”我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灌输, 我们今天对学习的感觉就是快乐的, 每个人都认为“我是学习的天才”。现在了解这一点还不晚, 让我们的下一代接受我们的思想, 让他们了解学习是快乐的。应试教育模式下, 一切评价以成绩为导向, 其实这并没有错, 换什么教育模式考试都是必要的。提高成绩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行为。学生就是需要学习, 这并没有错, 错在引导的方法上, 如果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慢慢就会形成自动的学习模式, 这就有了素质教育的雏形;如果用批评、强制、管理的手段让学生服从我们要求的学习行为, 学习就成了一种具体的形式, 提高成绩是很快, 但却不能产生持久的动力。饮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止渴, 但对人身体的伤害却也是抹不去的。古人说:活到老, 学到老。能说出这样睿智的话的人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何等的快乐。

篇4:创设学习情境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引发好奇心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收获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容易受到波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学习持久性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乐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课堂学习的收获。

二、创建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的效率,比在单一教师讲授下学习的效率要高得多。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因地制宜地安排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知识接龙、问题抢答、学生讲解、学生分析错误、课外实验探究、知识竞赛、兴趣小组活动等,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享受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快乐的同时,又能提高课堂学习能力,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层面。

另外,教师提供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能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促进知识内化、启迪思维、激发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同学们通过操作自己的学具非常容易得出结论。这样的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在其过程中享受到了实践的乐趣,初步体验了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巩固。

三、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

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情景展示给学生,使其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多,教师应注重掌握教学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投影问题等,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优化课堂结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收效。再如在讲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时,通过课件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得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这个较为抽象的结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觉和听觉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形象而生动,学生就容易理解,他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把握好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5:体验快乐的学习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河北省大名县孙甘店乡中学 宋增田

【摘要】数学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变学数学枯燥的感受为生动好奇。

【关键词】数学;体验;生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04-0013-01

受应试教育影响,长期以来,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初中生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而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的大潮中,被传统教材培养长大,已经非常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怕学、厌学到不怕,甚至喜欢数学?如何使数学课堂能够充满活力呢?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探。

一、创设有效情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是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 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 表示父亲的身高,Y 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极高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 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二、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的基本运算很多,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积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却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三、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我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先设疑: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一副三角尺拿出来,利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对直角,能否拼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拼出了同位角,有的学生拼出了内错角,还有的学生拼出了同旁内角,这时就可以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讲解《对长方体的再认识》这一章内容时,由于是立体的几何图形,我用一个具体长方体的盒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非常好,在期末考试中只有1 名同学在一道关于长方体的选择题上出错。借助于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中明白自己思维的误区,从而强化对正确数学知识的理解我想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总会与教师的愿望有所偏差,那么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己体会与感悟,从而选择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例如:我在上《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时,我想让同学理解,判断正确分组的依据是:产生新的公因式或能继续用其他方法分解下去,但是同学的理解却不是这样,比如分解因式6k2+9km―6mn―4kn,我想教会学生此题的分组方法可以是一、二项一组,三、四项一组,或者一、四项一组,二、三项一组,但是此时有部分同学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一、三项一组,二、四项一组也行,我这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分组方式不好,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板演了他们的做法,当要继续往下分解时,学生却发现不能分解了,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纠正了学生的思维错误的同时,让学生总结正确分组的依据,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就是牢靠的。

篇6:体验快乐的学习

一、指导思想

以“共同学习,快乐体验”为主题,把家长请进校园、请进教室,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上课、一起参与活动,了解课堂管理、学校要求,体验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以此为契机引领家长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中,共同教育孩子。

二、活动主题:共同学习,快乐体验

三、开放时间:2012年5月11日上午

四、活动地点:xx小学

五、活动内容

1、听课。各位家长到自己孩子相应的班级参与听课上课,了解孩子上课表现、状态,了解上课常规及要求。

2、参观。通过参观学校、班级文化氛围建设,观摩课堂、课间活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和情况。了解自己孩子在校园的学习活动,体验学校文化氛围。

3、观看表演。观看学校跳绳队的表演,了解学校特色教育,体验孩子的丰富的学习活动。

4、参与活动。学校举行大课间毽绳体育活动,家长可以自带器材,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参与跳绳、踢毽球活动。

六、具体分工

(一)校长室(负责人:xx)

1、全程监督整个开放日活动的准备、实施过程、总结等工作。

2、联系讲座专家。

(二)教导处(负责人:xx)

1、制定活动方案,安排开放日当天上午的课程,全面关注活动过程。

2、发放家长开放日邀请函、家长签到表。

3、检查、落实活动情况。

4、电子屏欢迎词:

热烈欢迎各位家长莅临我校参加开放日活动!

家校携手 共同进步

5、协助体育科组做好学校跳绳队的训练及大课间的规范工作。

6、家长会后,做好总结及新闻报导工作。

(三)德育处(负责人:xx)

1、对学生进行礼貌、文明行为教育,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监督各班做好校园卫生保洁工作。

3、检查校园宣传及班级文化建设情况。

(四)总务处(负责人:xx)

1、准备家长的座椅及安排,校园必备设施的指示牌(厕所、休息室、饮水处、吸烟区、车辆停放处、学校平面图)。

2、设立家长课间休息处(内设吸烟区、饮水处)。

3、协助保安指挥车辆的停放,做好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

4、做好各班电教设备、备用发电机等的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5、开放日前跟踪移动设备的充电工作,准备摄影、摄像器材,安排人员跟踪摄影、摄像。

(五)班主任(负责人:xx)

1、通过校讯通、学生等途径,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开放日活动。发放邀请函,并做好回收邀请函回执和参与家长人数统计工作,会后统一交教导处。

2、精心布置教室,加强班级文化氛围建设。

3、做好家长签到工作。

4、组织本班学生及家长热情参与讲座、大课间活动。

5、向家长反馈子女的进步情况,家长会前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总结至少一点进步之处。

(六)任课教师(负责人:xx)

1、任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好课,室内上课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工具,把先进的教学工具、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2、课前要对自己的教学工具认真审查,避免课中出现问题。上课课件要提前试运行,特别注意文字的大小、颜色要保证到课室后面能清晰可见。

3、教师要热情接待家长,耐心与家长交换意见,使家长真正了解孩子,了解教师,了解学校。

(七)专科组(负责人:xx)

1、组织跳绳队训练,大课间活动的规范,质量提升。

2、负责讲音响的调试等工作及当天大课间音乐。

3、布置和回收会场器材设备。

篇7:体验收获的快乐

秋风起兮,掠过道旁的枝桠,枯黄的树叶随风摇曳,然后嬉笑着走远„„而在这个金色的秋天里,收获的季节中,如皋经济开发区何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在11月3日迎来了一次特别的活动。大班年级组所有幼儿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活动——秋薯乐。

在学校的种植园区,老师和幼儿一起种植了红薯,随着秋天的到来,红薯也成熟了,大班年级组的孩子们来到了园区,一起观察了红薯叶子。看,孩子们观察得多仔细。“老师,你看,它的叶子毛茸茸的,还很小呢!”说完,还用小手在叶子上摸了摸。孩子们认真地比较着叶子的不同,有的像一个小皇冠,有的像一个小山„„孩子们的比喻多种多样、天马行空。

观察完叶子,孩子们便撸起了袖子开始挖红薯啦!孩子们对于泥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他们不怕脏,用小手在土里搜索着一个个红薯。“快看,我找到红薯了,快来看快来看!”“我找到的这个红薯可大了,谁来帮帮我呀?”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还伴随着孩子们一阵阵的欢笑声,也许在孩子们的眼里,挖的是红薯,但心里是对自然的喜爱。红薯在孩子们的齐心协力下,一个个都被挖了出来。看,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挖出来的红薯,高兴地举在手里,笑开了花。

孩子们的裤子上沾上了泥土,甚至脸上都变成了“小花猫”,但这样的孩子或许才是最真实、最可爱、最自然的孩子。我们应该将活动的权利交还给幼儿。

孩子们将挖好的红薯用清水洗干净,由几个幼儿送到了学校的食堂,食堂的叔叔阿姨们把红薯蒸好,为孩子们准备了做红薯饼的材料,孩子们将手洗干净,就开始了红薯饼的制作。孩子们每个人都从盘子里取出了一些糯米粉,在小手上搓着,揉着,“老师,这个真的很黏诶。”“老师,你看我搓了一个圆子,你快看。”孩子们都努力地做着自己想做出的形状,虽然不完美,但在孩子的眼中,自己做的永远都是最好的。

老师将孩子们做的红薯饼送进了食堂,就等待着孩子们的成果啦!

哇,金黄的红薯饼出锅啦!孩子们都很兴奋,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品尝着香甜的红薯饼,一脸开心。

在实践中让孩子寻找自然,寻找季节的脚步。在游戏化的课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将自由与主动交还给孩子,才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希望每个幼儿能够在课程游戏化中掌握知识和经验。(宗平霞

篇8: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讲求提问的艺术, 使学生在回答中体验快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这里所说的“相机诱导”就在于教师的善于发问。好的发问方式,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益, 调节课堂的气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此, 我尽量在上新课前,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精心地设计好每一课的导语, 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然后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年龄特点, 精心设计问题并注意提问对象的合理选择, 从而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既具有一定难度又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能够回答, 以增进其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 在提问时我尽量找到其兴趣点, 将一般的问题兴趣化, 再投向他们, 一石激起千层浪, 把握时机进行教学, 就能将学生本已感兴趣的教学重点引领向一个新高度, 更好地完成教学。

此外, 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 我提前设计好不同的问题,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并且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体验快乐

有些人认为教师只要讲深讲透, 学生自然就会了。实践证明, 这是极大的误解。教不等于学, 教过不等于学会。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 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机械重复的训练充斥课堂,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便难以发挥。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应启发、引导、点拨, 为学生的服务。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当中蕴涵的语音、语境、语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弘扬人文、熏陶感染, 强调一个“润”字, 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中, 高尚的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不仅将早自习完全给学生, 让他们朗读, 而且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诵读的方式, 让学生反复朗读, 有感情地读, 在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 自己去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然后大家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 共同探讨。

对于基础知识的讲授, 我也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问、教师答的单向型直线交流。把所有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学生互相提问, 互相解答, 老师适时地点播。这样,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探讨, 形成一个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 不仅使学生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信息量大大增加, 能力获得发展, 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作文教学要展示个性, 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欲作文, 先做人。这是我的作文原则, 也是我要求学生的作文原则。我在作文教学中大力提倡同学说真话, 抒真情, 写作文以“我”为中心, 即“以我眼看, 以我脑思, 以我手写”, 决不人云亦云。于是, 作文不仅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最真实地暴露了学生思想中的问题。针对学生思想上的偏差, 教师及时的引导, 就可将学生拉到真、善、美的正路上来。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学生失去了对作文的信心。有鉴于此, 我就十分注意挖掘每个同学的学习优点, 为他们喝彩, 给他们掌声, 来培养每个学生成功的欲望。

在作文讲评中, 对于那些优秀作文, 我不吝赞扬, 通过在课堂上朗读, 在班级公布栏粘贴等手段, 大力宣传这些好的作文。而有些同学的作文算不上好, 但是文中某一段的语言, 或是修辞手法运用出色, 或是描写生动, 甚至于只是有一个新鲜的句子, 只要有这么一处, 我在批改时都要认真地记录下来, 在讲评中予以表扬。结果很多不爱学语文、不爱写作文的同学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想这对于他们本人来说, 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篇9:在数学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 探索 体验 合作 发展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080-01

笔者认为要让孩子们愿意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就要让课堂学习变得精彩,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老师教得轻松,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1 创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每次刚上课时,学生还没有把注意力从课外活动中转移到课堂上来,此时,他们的精神状态都处于兴奋状态,如果这时就开始讲授新的知识,将很难把心思吸引过来。为了能让学生来关注,使其由极度兴奋的精神状态转移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上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可尝试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进入新课,创设悬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如,学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所有的特征时”教师不必急于上课,可以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个数,然后由老师立刻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应会让同学们感到非常惊奇,不明白为什么老师会有这样快的方法。绝招在哪里,从而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们把他们没有收回来的心,重新找回来了,回到课堂。这样的导入,学生们的兴趣总是能被带动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都要了解老师的窍门到底在哪儿?从而产生了探究问题的欲望。

2 实践操作,提供探索空间

学生们有探求新知识的渴求,作为教师应该把给学生们提供的知识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送给他们,让他们来主动接受,让他们乐学。在课堂上,教师所教的知识有易有难,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可以在该节课的难点处让学生动手操作,这种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去主动探究,寻找答案,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圆的意义不是很好理解,对此,教师可在课前准备一些物品,如栓了绳的小球,用铁丝围成的圆,直尺,等等。上课时让学生先自己动手玩小球,学生用手拽绳一端,将小球甩起来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因为绳的长短不一,所以形成的圆大小也各不相同,那么圆的大小到底是由谁决定的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得出结论,是由绳的长短决定的。绳的长短在圆中又是起到什么作用的呢?它又叫什么名字呢?学生自己动手用铁丝做一个圆,或画一个圆,进一步地研究讨论。这个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脑、眼相结合,对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且生生之间形成了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不仅把各个知识点突破,而且对圆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牢牢掌握在心。

3 鼓励质疑,深化体验效果

在课堂上遇到稍难一点儿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就都不举手了,有的学生是因为不敢说,怕说错后受到批评;有的学生是不好意思说,多种原因导致课堂气氛压抑。一个好老师离不开学生的大力支持,所以在平时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与沟通中不能“高高在上”,要和蔼可亲的善待学生,这样学生才敢说出他们心中所想的,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如,一年级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想法时,因为他们还很小,理解能力较差一些,而且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往往回答问题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状况。这时我们要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都先讲出来,让大家来帮助分析,老师则来倾听,不要急于打断,学生们对问题产生矛盾,就一定会自己解决,而且会对知识印象非常深刻,学得牢固。要让学生明白一件事说错不要紧,就怕不说,慢慢的学生自己就都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个性,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我把传统的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改成了能用几种方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这样提问打破了学生的定势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们互相比试看谁的方法多,激发了他们的潜在能力。

4 营造氛围,提高合作能力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练习时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知识,从而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因数和倍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在将要下课时设计一个“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老师说的数正好是学生的学号,被提到学号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活动。然后老师说“能被3整除的数、2的倍数、30的因数……”直到所有学生都走出教室为止。通过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老师也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又如:在教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可能学生对各种面值的钱不太了解,为此教师可在班级开了一个小超市,学生自己去买自己所需物品,但是必须会认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计算,这样才能买到想要的东西,学生开始游戏,在游戏中会发现有的同学不太认识钱的学具,特別是不会用它去买物品,对此,教师可找一些会的学生来和他们进行交流,慢慢地他们就学会主动找人去问,这样一来,学生对钱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合作,交流、互助能力。

篇10:体验快乐的学习

一、特别活动与修学旅行

日本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别活动,并在课程设置中占了很大比例,它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仪式性活动、文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安全体育活动、接近自然和文化来增强公众道德的旅行活动、集体住宿活动、体会尊重劳动和创造的喜悦并培养具有社会奉献精神的生产劳动、义务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丰富的人格,使学生适应班级和学校生活,并且加深学生作为集体或社会一员的认识、增强其责任感以及良好人际关系建立。

例如,学校设有专门的生活教室,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锻炼自立、自主和责任感的机会和场所。学生可以在此练习切菜、点燃煤气灶、做饭等;远足活动也是特别活动中的一项,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每年都进行,培养孩子们“长途跋涉”的经验和耐力;日本中小学的校门口和教室里多摆设学生们自己种植的花草,目的是让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热爱和保护自然。

日本有一种说法:登山者中无坏人,意思是心术再不好的人一旦进到山里,就会情不自禁地敬畏自然,回到人所具有的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本性中去。因此,日本的教育特别强调自然体验学习,从小就让孩子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在自然体验中轻松自由地快乐成长。“修学旅行”就是特别活动中非常有特色也很受学生喜爱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从1960年代开始实施,实施比率高中为94.1%、初中为97.0%、小学为93.6%(1998年数据),旅行天数随年级增长而增加,大致2—6天。目的是通过学生在与平时不同的生活环境及经历中增长见闻,在接近自然和文化的同时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公众道德。日本的学校教育非常重视修学旅行等特别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心胸宽阔的人”,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有感谢之心、奉献社会,形成良好的基本社会习惯、遵守社会规范、树立自主自立的精神、磨练坚强的意志和增强实践能力等等。

例如千叶县八千代市某所初中的修学旅行定在长野县的一个山区,出发集合地点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目的地的车站,就是为了锻炼学生们自己查时刻表、查路线的能力;住宿也不是集中住在某个旅馆,而是去农家民宿。第一天帮借住的农家干农活;第二天山谷行走、与农家交流联欢和分组活动等等;第三天顺河流行走,沿途到寺院练习坐禅、参观博物馆等。学生们通过三天的修学旅行体验了平时体验不到的事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些自然学习和集体生活,孩子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诸如与同学的合作、人际交往、生存能力等等,自然学习中的体验和快乐往往是孩子们学校生活中最难忘的事。

二、推动自然体验的教育 措施和安全措施

日本政府对青少年的自然体验教育非常重视和支持,为了进一步充实青少年的体验活动,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文部省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如在全国各地建立“儿童中心”,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各种活动的信息,利用国立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等青少年设施进行青少年自然活动、文化活动、国际交流活动等方面的指导工作的培训等等。

日本学校中自然体验活动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大多数是在户外进行,因此不管是政府还是学校都很注意做好安全措施,力求活动能够安全、有效地实施。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政府和团体平时就会对危险地带进行定时调查修补,开展安全训练和宣传活动;活动之前,学校会提前进行实地考察,事前进行救助训练;活动中有人随时监视并给予及时指导,还会带上医务人员同行等等。例如在防止山岳遇难事故方面,文部省和有关部门和团体合作设立“山岳遇难对策中央协议会”,开展事故预防和安全登山的宣传教育。警察方面则及时进行山路状况的实地调查,检查路标、在危险处设置警告牌,还随时召开遇难对策协议会,探讨具体的对策,此外,为登山者提供山岳信息、发送登山注意事项等手册,唤起登山者的注意。

一旦发生事故,学校是不用负责赔偿的。日本专门有一个“自治体赔偿保险”,加入该保险的是全国各市区町村的自治体,各自治体通过议会决定本地区的公立学校是否投保,议会通过表决同意投保,则由自治体做出预算、统一支付自治体内所有公立学校的保险金,自治体的费用则来自居民的税金。由于自治体议会的负责人是居民投票选举产生的,所以也是父母们的代表,议会决定投保,也就代表父母们同意投保。自治体赔偿保险的最高额是5000万日圆,如果遭遇特别严重的事故,父母可以要求超过上限的赔偿额,这种情况下,一般要通过法院来解决,如果法院裁决需要赔偿超过上限的金额,自治体则需支付不足部分。三、一个在少年自然之家活动的例子

以下是一个在少年自然之家活动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的自然体验教育是如何开展的。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帮助或建议等辅助作用,学生要靠自己去计划、安排和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

这是东京都江户川区立小松川第二小学的一次自然体验活动。活动的实施时间是2000年9月21日至27日,参加者是六年级的全体同学,共145人,地点是日本北部的福岛县国立那须甲子少年自然之家。学校通过登山体验、森林徒步旅行体验、26小时的自由活动野营体验等活动加深学生与自然的接触以及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活动日程:

第一天:中午抵达驻地、下午驻地周围活动、晚上观测夜空;

第二天:小组活动、晚上自由时间;

第三天:登山(海拔1 9 1 5朱),第四天:林间徒步行;

第五天:2 6小时自由野营活动:

第六天:上午自由野营活动、下午手工制作、晚上野营晚会;

第七天:返回学校。

活动内容的说明:

①驻地周围活动:了解设施周围地理状况;

②观赏星空:观赏大都市里看不到的满天繁星,实际观测课堂上所学的夏季大三角、银河等天文知识;

③小组活动:分组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然体验活动,包括登山、森林冒险徒步行、山中游玩等;

④自由时间:晚上自由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相互交流的时间;

⑤手工体验:在大自然里找出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各种手工制品,体验创造;

⑥野餐:在26小时自由野营活动之前,让学生进行砍柴烧火的训练,大家相互协助做野餐;

⑦26小时自由野营活动:从上午9点开始到翌日上午11点结束,分组体验野营生活,三餐都用在学校制作的“引火机”点火烧柴,让学生体验火的重要性和来之不易;

⑧野营晚会:和生活辅导员一起,分组表演节目,加深组员之间、生活辅导员和组员之间的友情。最后将学生家长写给孩子的信交给这些离开父母身边一个星期的孩子们,感受亲子之情。

活动中的相关事项安排:

①作为活动领队,校长、班主任、校医(两名)、护士(1名)。生活辅导员(8名)与学生同行;

②区教育委员会负担设施租赁费、部分交通费、生活辅导员的劳务费和实地考察费;

③作为生活辅导或活动的辅助,每个班配备两名生活辅导员(多为大学生);

④第一天在驻地周围活动时,教员要站在主要岔路口,防止学生迷路。

事前相关指导:

①培养学生订计划,并按计划行动的能力。班级集会一开展野外活动的目的、少年自然之家的说明、小组活动的说明、项目负责人会议。

小组活动一小组活动讨论、点火和自炊练习、野营晚会的准备。

②提高耐力的训练。

体育课上,进行耐力训练。

③学习野外活动的技术和知识。

家庭课上练习做饭、班会上学习如何看地图、在家里学做饭。

④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方法。

利用班级活动时间,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卡填写法的说明。

日本人非常热爱自然和环境,这和他们从小所受的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教育息息相关。当然,日本自然体验教育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可以说,在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上,它的效果比坐在教室里听干瘪的所谓“知识”要好得多。自然体验活动本身就丰富多彩,再加上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制度保证,孩子们不仅乐在其中,还在体验中安全轻松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读报体会下一篇: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