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

2024-04-12

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通用6篇)

篇1: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

乔口镇点点幼儿园2016年秋园本教研:

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育活动中成长

---如何科学有效的组织幼儿喝水环节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的幼儿教育研究中,大家对教育教学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对保育工作的热情却不高,研究甚少。由于缺乏有效指导,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保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保性大,保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直接影响。因此,如何提高保育员的保育水平一直是我园的一个工作重点。

几年来,我园每月组织一次保育员的业务学习,除了进行理论及实际卫生操作培训外,我们还关注保育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尝试通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模式,对保育员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互动式研讨活动,为保育员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从具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入手,帮助保育员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她们参与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保育员对保育工作的反思和总结,有效地改变了她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地点:幼儿园多媒体

教研活动主持人:吴莎(保健主任)参加人:全体保育员

一、提出问题:

主持人:本次教研会上,针对调查问卷要讨论的问题,“幼儿不会主动喝水,有的还要保育员拿水喂才肯喝”、“有的幼儿不喝白开水,只喝自己带来的水”; “每次喝水,都把盥洗室搞得湿漉漉的”; “在幼儿园,我们从早到晚不断提醒孩子喝水,可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一回家就急着要喝水”等问题。既然是大、中、小班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咱们就有必要在一起讨论,找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二、分析问题:

主持人:幼儿各种不同行为的背后都有各自的原因。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喝水环节,会出现哪些问题? 请老师们积极展开讨论并举手发言,时间为5分钟

保育员(刘妹):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小班孩子刚从家里进入幼儿园,有些不良的喝水习惯是从家里带来的。比如:被动喝水——让大人喂;爱喝饮料,不爱喝白开水二是喝水的常规还没有建立。

保育员(蒋海燕):我认为小班孩子的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还不完善,导致了孩子在喝水时状况百出,这需要我们去引导、教育,尽快建立良好的常规。

保育员(刘煦):我也认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生活能力差,有的对新环境和集体生活还不适应,也会出现拒绝喝水、进食的行为。

保育员(苏艳辉):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我觉得,这里也有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可能我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孩子不喜欢、不认同,所以就会出现孩子不爱主动喝水、或抢水喝等不良的习惯。

保育员(刘建霞):我赞同端庄的观点。

保育员(苏莉):我认为家长也有一定的因素。首先是家长对我们的要求不了解,其次对孩子在园喝水的情况不了解,所以,不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保育员(苏小妹):这么一分析,还是我们对家长宣传不够,家长才不了解我们的做法和要求。

保育员(周惠清):个别家长缺乏正确、科学的育儿观念。

三、解决策略:

(一)保教人员方面: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喝水习惯

问题1.主持人:大家都能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家庭教养方式、幼儿园教育方法等角度客观分析问题,说明大家开始用心去思考问题,找出问题根源,这对于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利的,这是个可喜的进步。下面我们就先从教育方法人手,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喝水习惯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请大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时间为5分钟

保育员(苏艳辉):今年我第一次接小班,我发现在新人园的一个月里,很多孩子不喝幼儿园的水。当时我很着急,对他们讲了许多道理,可都不管用。后来,我想,小班孩子都喜欢玩汽车,我能不能通过玩汽车游戏激发他们主动喝水呢?于是,在一次户外活动前,我对孩子们说:“现在,我们都是漂亮的小汽车,但是,小汽车在出发前都必须加油,如果不加油,汽车就跑不快了,还会跑不动。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去喝一杯水,就是给汽车加油了,看哪一辆汽车的油加得又快又不洒在车外面。老师现在也是大汽车,也要喝一大杯水,我们一起来比赛。”说完,我就拿来一大杯水,咕噜咕噜把水喝光了。然后告诉他们:“加完油后,把杯子放回杯架,跟着老师开汽车罗。”孩子们听后非常兴奋,大家非常主动的喝水,放好杯子,跟着我到操场开汽车。之后,我带他们又做了很多次这样的游戏,孩子们慢慢喜欢上喝水了,也变得主动了。

保育员(苏小妹):我也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我们班也有一些不爱喝水的孩子,我和班级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孩子玩“娃娃家”、“餐厅”等游戏中加入喝水的情节,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主动,而且扮演“妈妈”的孩子还模仿大人的口气提醒自己的“孩子”多喝水。我觉得这个方法使孩子们逐渐变得爱喝水了。

保育员(刘煦):我在我们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卖水”的游戏。我当售货员,站在饮水处旁吆喝:“卖水罗,卖水罗,谁要买水喝?”孩子们被吆喝声吸引住了,都开心地买水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们就会习惯且主动喝水了。

主持人:刘煦、苏小妹、苏艳辉的做法是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利用孩子爱玩车、爱玩游戏的心理,积极引导孩子主动喝水,这正是《指南》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其他保育员还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保育员(刘建霞):我常常用讲故事、讲道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要多喝水,让他们明白喝水的好处可以预防感冒;可以使身体健康、长高;可以越长越漂亮。

问题2 保育员(苏莉):我觉得,道理是应该对孩子讲的,但光讲道理还不行,还要让孩子真正明白喝水的好处和不喝水的坏处。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在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放上三棵水泡的白菜花,我和孩子们做了一个实验,一棵天天浇水,一棵不浇水,另一棵浇饮料,引导他们观察。过了几天,孩子们大声地叫了起来:“老师,快看,这两棵小花死啦!”“为什么这两棵死了,另外一棵却活着呢?”“因为这棵死的花没浇水,另外一棵天天喝水,所以活了下来。”“因为这棵花只喝饮料,没喝水,所以也死了。”“你们要像这两棵渴死的小花那样吗?”“不要不要!”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那你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多喝水。”“我们不再天天喝饮料,要多喝白开水。”于是,大家都自觉地拿水杯喝水了,因为他们明白了喝水身体好的道理了。

主持人:通过具体的小事来认识大道理,既形象又生动,同时符合幼儿园孩子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还有哪些老师有好的方法。

保育员(刘妹):平时我和老师会收集一些有关的儿歌,比如:《多喝水,身体棒》、《我和小树同长高》、《我和花儿比比美》等,在儿歌的启迪下,孩子们都争着多喝水,都想和小树一样高,和小花一样美。每次喝完水,她们都会跑来问:“老师,我象小花吗?”听到我赞赏后,她们可高兴了。在我们的赞美下,她们越来越喜欢喝水了。

保育员(蒋海艳):我是一名新手,刚进幼儿园不久,所以我常常碰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在我班上,孩子们喝水过程中以上的问题都会发生。

保育员(刘建霞):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不过后来我灵机一动,没作声直接站到了孩子们的队伍后面,孩子们看到这一举动,都自觉的接在后面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经过几次这种事情后,我们班幼儿喝开水排队自觉多了。这件小事,给我的启示很深我觉得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我们要用榜样来带动他们。

问题3主持人: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了——如何了解孩子的饮水量呢?

保育员(苏小妹):我们大班的孩子比较有竞争的心理,所以我和老师就针对他们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谁爱喝水”的比赛。方法是:在墙面上和孩子一起布置一个记录栏,孩子每喝完一杯水,就拿一根吸管插在记录栏相应的位置上,一天下来,组织孩子评选,看看谁的吸管超过5根,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贴图。这种方法挺有激励作用,孩子们喝水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了。

保育员(苏莉):我们也有采用这样的方法,也有一定效果。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有的孩子求胜心切,装水只装了一点点,喝玩后也插了一根吸管;有的整天一直喝,导致尿裤子,所以让我们很难判断孩子的喝水量。

保育员(苏艳辉):我们小班孩子年龄小,每天不是喝太少了,就是喝太多了尿裤子。我的做法是——除了定时间、定小组轮流组织她们喝水外,在晨间活动的前、后提醒;午睡前、后;下午户外活动前、后提醒及课间进行提醒。

保育员(刘煦):我的方法是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有生病、咳嗽的、小便发黄的、提醒他们多喝水。

保育员(刘建霞):我们班也是用记录的方法来观察孩子的饮水量。为了更细致地观察,我们把记录的小花分为红色和绿色,上午喝水后贴红色的小花,下午贴绿色小花,这样我们在检查时就一目了然,清楚地知道这个孩子上午喝了多少水,下午喝了多少水,指导时更有针对性。

问题4保育员(周惠清):我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饮水桶前贴上“小脚印”,然后组织孩子讨论“盥洗室里多了一对小脚印,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呀?”“是告诉我们要排排队。”马上有孩子回答到。“为什么要排队呢?”我又问到。“因为每次喝水我们都是挤来挤去的。”“是呀,所以小脚印来帮忙了啊,那你们知道我们怎么来排队吗?”“我知道,我知道。就是我们站在小脚印的地方排队接水,这样就不挤了。”果然,自从有了“小脚印”,以前那种拥挤吵闹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了,孩子喝水很有秩序。我觉得这种隐性标志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保育员(苏小妹):我也用过这个方法,效果不错。其他保育员:都点头说这是好办法。

主持人:我们所面临的情景是千变万化的,它挑战着我们的智慧。当我们遇到难题时,要懂得抓住时机随机、及时地调整行为,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几位老师在发现问题时,能巧妙地用自己的行为间接地给孩子提出要求,用智慧化解了孩子的冲突,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还有好的方法和建议。

保育员(刘妹):我觉得给孩子创设一个舒适的饮水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们听着优美的音乐,接杯水坐在小椅子上慢慢喝,还可以跟别的小朋友聊天,这种温馨的氛围肯定会让孩子们觉得喝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这样,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喝水习惯,而且会提高他们喝水的主动性。

主持人:大家介绍的方法都很好。那么,幼儿一天的饮水量到底需要多少呢?这个知识给大家普及一下。

保健医生:人体一天要有1600毫升~1800毫升的水才能满足全身各系统的需要,保证幼儿摄取足够的水量是重要的。大多数幼儿因为贪玩不主动喝水,有的幼儿甚至把水倒掉,所以在定时喝水时,我们最好亲自督促孩子装水,每次要让他们喝150毫升以上。幼儿喝水也不能过量。人体需要水量的多少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像所吃食物的结构、种类,外界温度的变化,活动量等。水量不足会导致消化不良、体温升高;但是水量过多,又会导致胃胀、食欲减退。保证人体一天有1600毫升~1800毫升的水就可以了。

问题5刚才大家已经谈了很多方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水温不能太热,太热了孩子喝不到嘴,又影响他的活动,他们就会失去了喝水的欲望,也不安全。幼儿最好喝温开水。

2、幼儿喝水时,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洒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说话。

3、幼儿吃饭时不要喝水。食物在嘴里混合上唾液,经过牙齿的咀嚼,才能分解、消化,才能很好地吸收。吃饭时喝水,水全把食物很快带走,不但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对孩子的咀嚼能力有很大影响。

4、幼儿剧烈活动后不要马上喝水。剧烈活动后幼儿心脏跳动加快,喝水会给心脏造成压力,容易产生供血不足,所以,大量活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喝水。

主持人: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都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好的做法,比如:游戏法、实验法、故事法、记录法等,大家说的都比较完整,有些方法连我也没有想到。保健医生也从卫生保健的角度阐明了幼儿喝水应注意的事项。总之,培养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反思、实践才能够找到最好的办法。

(二)家园互动方面:如何取得家长配合和支持

主持人孩子喝水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是孩子喝水的问题却牵动着许多家长们的心。我们所有的措施,要落实到位,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理解与配合。那么,如何才能取得家长配合和支持呢? 保育员(苏艳辉):今年我接的是小班,刚开学时,有很多家长让孩子带饮料来,所以,一叫孩子们喝水,这些带饮料的孩子就不想喝开水了,其他孩子看到了还会向我们要。后来,老师就这个问题与家长沟通,家长也理解了,也就没让孩子再带饮料了。这里我有个建议,不知道能不能采用。我觉得在开学前,每班不是有召开家长会吗?我们可以在这时候向家长发张调查表,了解一下每个孩子在家的饮水习惯、饮水量,以便一开学,老师和我们好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习惯来进行教育培养。同时这张表上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在幼儿饮水方面的要求,请家长配合。我觉得这种方法是不是更主动,更有效些? 保育员(刘妹):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还不错,可以试试看。保育员(苏小妹):在和家长沟通方面,我也有一点心得。我们可以通过每班门口的“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喝水的要求和方法以及一些幼儿卫生保健的常识。

保育员(刘煦):我们班也是这么做的,还是挺有效果的,家长还要求老师平时多发布一些家教的知识呢。

保育员(刘莉):家长们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XX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看来,和家长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后来,我通过班级喝水记录表,让家长每天都能从中看到孩子在园的喝水情况。喝水记录表设置在走廊,每天孩子离园时,家长都能方便、清楚地看到孩子的饮水情况了。

保育员(蒋海燕):我们还可以把饮水记录法延伸到家庭中。首先,可以让老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讲解用这种方法的作用、教育价值,然后请家长在家督促、提醒孩子。这样家园配合坚持一段时间,我想孩子的喝水行为一定会得到强化、巩固,慢慢的将喝水变成自觉行为了。

保育员(周惠清):我觉得离园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在家长接孩子时,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家长进行反馈,请家长配合。

保育员(刘建霞):幼儿园门口不是有个对外宣传栏吗,我们可以定期张贴一些幼儿保健知识的材料进行宣传,使家长形成正确的科学育儿观念。

保育员(苏小妹):班级教师也要注意这方面的沟通。可以利用《周计划》让家长了解班级工作的目标、计划、措施;了解习惯培养的教育措施,使家长与我们幼儿园达成共识,形成强有力的家园教育合力。

四、总结:

主持人:今天大家就如何培养孩子喝水习惯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因为你们在活动前作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所以讨论时都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我认为大家的发言不仅很精彩,提出的策略也非常有实践意义。今天讨论之后,大家要把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哪些方法适合你班孩子,然后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尽快建立起良好的饮水习惯。在此,给各位一点建议:幼儿常规纪律的培养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收到成效的。我们要积极、平等地对待每位幼儿,应以鼓励为主。如果幼儿做得不对,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能做好”,或者“你能做到这点,老师就非常高兴”等。通常鼓励的言语更能激励幼儿按规则办事,而太多的惩罚、批评会带来反效果。要记住一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五、活动反思

本次的教研活动是我们征集保育员在实践工作中的“经典”问题而展开的互动研讨活动。这种学习模式,我们从保育员的工作实际出发,挖掘出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小问题”,组织你们“小题大做”。面对这些熟悉的问题,你们能主动去思考,查资料,认真反思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自己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在交流研讨中扩展自己的经验。

篇2: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

课 程 内 容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艺术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及实践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是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

一、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折射出时代的精神,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取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活动课程,成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是对原有活动课程的超越。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首先应该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然后才谈得上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情意的发展等,因此,学校课程应该必须关照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旨在扭转学科课程对学生经验的割裂。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就音乐课程而言,它有着自己的体系和知识领域,学生的知识和情趣往往局限于音乐学科内部,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直接面对生活,如“广告与音乐”、“音乐与生活”、“民族音乐与风土人情”、“爵士乐与美国文化”等,为了解决这些现实存在而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必须要对学到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进行整合并进行综合运用,这就体现出了课程的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又是实践性的,不单单是传统的歌曲传唱,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它又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改变了以知识为中心组织课程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1.它体现了整体主义的课程观。整体主义的课程观强调人的整体性、社会的整体性和知识的整体性。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从这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出发,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关注音乐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使学生拓宽人文视野,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均衡的发展。

2.它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不是局限于课程教学,而是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观察音乐现象,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3.它体现出课程的开放性和生成性。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开放的课程,它所秉持的不是精英主义的导向,而是大众主义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它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获得自由的发展。因此,它关注学生表现的过程,而不是固定的结果,它能够以开放性的内容框架,容纳学生多样化的生活经验。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它的出现,揭开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的篇章,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启了新的思路。

由此可见,“音乐实践活动”:第一,音乐课程是实践性程度非常高的课程。音乐课程从整体上来说具有极高实践性和参与性的。音乐课程无论“演唱”、“演奏”、“欣赏”、“创作”、“体态律动”还是“基本知识”的习得,都需要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从这个意义上出发,“音乐实践”其实泛指在课堂上参与音乐学习的全部行为,包括音乐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过程获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它既包括音乐活动的过程,也包括音乐实践活动的结果以及习得的能力目标。第二,音乐课程中的“实践”具有“生成性目标”的取向。音乐学习由于其高度的“体验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学习主体的经验获得和积累,注重学生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转化之间的主动参与。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证明了音乐中的实践学习,既包括审美主体中心模式所需的二元论心理模式,同时也包括文化理解模式必须的交往主体理性。在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的基本取向上则更倾向于“生成性目标”取向,符合其最根本的特征即“过程性”,而“过程”的根本途径即为“实践”。第三,不同的音乐实践领域中师生的主体关系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再次回到“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的拉力中,我们会发现,目前学校音乐课程并不是绝对化的“学科课程”或“经验课程”,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顺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如钟摆一般运动,在不同实践区域内显示主体地位的转移运动。当教学内容指向类似“节奏模仿”或“和弦练习”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板块时,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加大;反之,当教学内容指向类似“创编旋律”、“欣赏思辨”、“看图唱歌”等思维活动空间较大的板块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增强。

二、音乐实践活动的音乐教学策略

(一)开发课内资源实施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要融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霍斯曼告诉我们,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教学艺术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音乐的实践教学要求两点融合,一是内部的相互一致,二是外部的相互联系。如欣赏课就必须同其他音乐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应把它渗透到一切音乐创作和演出计划里去;而声乐和器乐的教学工作必须融合成一个密切而有效的统一体。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因此音乐教学应该同其他领域尤其是艺术领域互相交织在一起,这样可以互相增强活力。否则,音乐教学将是贫乏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体系中,要注重音乐与舞蹈、动作、语言综合的动态音乐课;要注重每门课程本身的综合。像“普通音乐”这门课,就是一门包括声乐、器乐、节奏训练、合唱、指挥等多种内容的综合训练课。任何乐思可以转译为动作,任何动作也可以译成与之相对应的音乐,律动就是随着音乐的节奏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要素和表现情感,把音乐和舞蹈高度地融合起来。因此,音乐教学这种综合艺术除了省时高效、人格完善的优化效果性或效益型外,就是高度的综合性:它的表现手段融各种艺术表现为一炉,既有音乐表现手段的音响节奏,又有绘画、文学、建筑、书法等表现手段的线条、语言、造型、刚柔等,形成以美引真的和谐而富有节奏的形象和模式,从而就有了音乐教学的科学美和艺术美交融呈现的音乐教学艺术综合美,即由科学再现教学内容所呈现的科学美,通过逻辑演绎力量表现自然本质而显现;由艺术表现思想情意所呈现的艺术美,通过教师全身心地塑造教学演讲形象及师生和谐共创物我两忘的艺术教学活动境界来表现。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艺术之美,乃是这两者交融呈现的综合美。

(二)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

1.拓展性音乐活动

这里所指的拓展性音乐活动是从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发展而来。学习完新的歌曲之后,可以建议学生把新学到的歌典唱给自己的父母听,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表演,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这种活动,不仅愉悦了学生自己,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

2.专题性音乐活动

此类活动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基本上以班级为单位,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多向性、活动形式的时代性等特点。由于面向全体学生,又具有很强的德育功效。这类活动主要包括:一是与节庆相结合的音乐活动。如:清明节的革命歌曲音乐会,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八一建军节的军旅歌曲总动员,国庆节开展的“十月歌会”、“爱我中华”歌会,元旦的“庆新年文艺汇演”等,把诗和歌舞串联一起,以表演唱、齐唱、合唱等形式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真挚感情。另一个是与学校的专题教育相结合的音乐活动。这类活动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如,在学校开展国家级绿色学校建设的时候,与大队部围绕环境教育这个专题共同组织“共享一片蓝天”专场演出;与教科室合作,围绕创建书香校园这一特色工作,开展舞蹈、音乐剧的表演。这种寓教于乐的做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竞赛性音乐活动

竞赛性音乐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选拔音乐特长生的最佳载体,也可分为两类。一是个体性竞赛。具体做法是:在班级选拔的基础上举行融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智力竞赛”,包括音乐知识竞赛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表演。这样的活动,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最佳的表现舞台,同时也进一步激励他们在学唱过程中磨炼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二是集体性的竞赛。为了遵循面向全体的活动原则,我们经常开展一些班际音乐竞赛,要求全班参与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 90%。如“校园歌曲演唱”班级大比拼、校园集体舞等。

4.趣味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就会调动起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听、唱、奏、跳等兴趣得到满足,才智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我们曾开展过一个“音乐大闯关”活动,形式类似于游园:先在每个教室里设置关卡,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爱好选择闯相应的关,顺利通过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

5.全员性音乐活动

全员性音乐活动在我校具有代表性的是“红领巾迪斯科”活动。该活动是全校性的活动,全校师生人人都可以参与。学校利用周五中午的休息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跳“红领巾迪斯科”,先按年级段分别教了三套规定动作后,再由教师带领各班的学生,根据本班的特点编排一套具有本班特色、与众不同的舞蹈。

6.服务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能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性功能。此类音乐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慰问演出,如到福利院演出,为孤寡老人、弃婴残婴送去快乐;参加一些公益演出,如“手拉手”文艺演出、“宣传环保”演出活动等。这此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展现

案例 1: 《明明白白去追星》———课程开始,马头琴响起,一首腾格尔的《蒙古人》把人带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从《快乐指南》、《深呼吸》、《青藏高原》到《流星雨》、《天亮了》,每首歌结束后,同学们都能说出许多与之相对应的人文、地理、历史、音乐、美术方面的知

识和感受,老师也在一旁不失时机地点拨一些关于如何欣赏音乐、怎样选择适合中学生演唱的歌曲、个子的高矮与发声的关系等常识。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中偶像的特点:“平易近人、多才多艺”、“有爱心,知识水平高”、“自觉纳税”等。“那你们喜欢的歌曲有什么特点呢 ? ”老师提出了新的问题,“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绪积极、内容健康”……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不仅了解了“歌星”与歌曲知识,更明白了应该追随什么。

这是太原一位老师上的一节课,这堂课的主角是学生,老师则退居到幕后策划和音响师的位置。

案例 2: 《音乐与生活》———国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礼毕、做操、退场,每一项都充盈着声音,这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有。随后各小组提出问题并讨论 :

(1)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2)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3)列举与生活有关的音乐;(4)生活中的音乐有哪些类别。随着结论的得出,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与增进。接着老师提供准备的 4 段音乐和颁奖、天气预报、时装表演、广告等 4 个场景,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并说明各组实用性音乐的风格与场景有什么联系。表演结束,学生们还就音乐为何能镇痛和音乐是否有利于植物生长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了音乐的实用性,明白了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现情感,还能点缀人类生活,满足人们需要,它不仅可供人们娱乐欣赏,更具有一种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终身伙伴。

这一课以各种方法演示了实用性音乐,使学生了解了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了音乐的实用功能。

四、音乐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发展

(一)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养成。

1、实践活动本身就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直接经验的获取、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2、音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实践性很强,各种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与表演相关的原有知识的探索、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一定程度的再现,都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其知识层面。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过努力取得一定成绩,并得到自己,特别是他人的肯定或赞许时,会因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而感到愉快,进而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

4、在活动中学生们会发现所学知识的欠缺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薄弱,伴随新需要的产生,满足需要的新动力也随之产生。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进而实现自我发展。

(二)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砥砺个性,优化性格。普通心理学把性格看作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扬长避短、优化性格的过程。如举办音乐会,从策划到制作,从编导到排练,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到设计张贴海报,从舞台监督到舞台表演,大多是学生自己动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促使性格外向者学会遇事多思,克制冲动;帮助性格内向者振作精神,排遣不良情绪。

2、提供个性发展的条件与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宽松的条件,民主的氛围,自由发展的空间。艺术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的是自由选择和自主参与,这无疑会帮助学生减轻因紧张所带来的压力,加之音乐本身在表现情感的自由度上远远大于其它艺术,使学生能够尽情地表达情知,展示个性风采。

3、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实践活动为学生间的交往架起一座立交桥,在交往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独到之处,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从他人的态度中调整自己,从参

与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中肯定自己。

(三)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组织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对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健康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促进相互理解。人总是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促成了解与理解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交往,通过交往,使别人了解你的为人、性格、学识与才能。如果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能够相互理解,就易于形成协调、和谐的关系。音乐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间的积极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并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掌握社会性交往的基本技能,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的现实情况,理解相互尊重的必要性,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在学生中形成协调、和谐的关系。在交往中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化的倾向,学会与他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培养积极情感。一般说来,积极的情感,如热情、欢喜、信赖、耐心、满意,有利于在人际关系中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有利于彼此间关系和谐,团结紧密。音乐是合作的艺术,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及歌舞表演等,这些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强调参与者之间充分的信赖、密切的配合,否则就会失去美感。特别是合唱、合奏等演出活动,要求各声部的节奏、旋律、音区、音色等密切配合,在传达给观众时,应该给人一种均衡感,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情感相融、团结协作。

篇3:让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成长

一、更新观念, 转变方式,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深刻的变革, 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新教材, 引导广大教师首先必须加强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更新教学理念, 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 摒弃相对滞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其次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 切实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让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主, 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关注体验性的教学, 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二、搞活校本培训, 加强同伴互助,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加快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立足于岗位实践, 主动建构校本培训, 即在具体的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 以

高中美术教学是近年来才开展起来的, 不同于初中美术教学侧重于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它是以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为核心, 以发展创造性智慧, 陶冶高尚的情操, 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主旨。

多年的教学中, 有意识无意识之间我积累了好多教学经验, 三人之行, 必有吾师。在美术教学同人的启迪下, 无论是自身的要求还是对学生的管理方面, 我都一直努力, 希望做到最好。

一、加强理论学习, 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我坚持学习教育理论, 使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为了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改革的要求, 我坚持学习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 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了使学生灵活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 我制作课件、绘制范画,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心境,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练习, 我的课堂教学语言简明, 课堂提问面向全体,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二、关心学生成长, 为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

认真上好每节课, 注重学生的绘画技巧的培养。为了让孩子的专长得到提高, 我常常利用课后时间为孩子辅导。每当放学后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

首先, 以教师的专业需求为导向。我们习惯片面强调教师服务于社会和学生的“蜡烛式”的工具性价值, 相对忽视满足教师自身需要的本体价值, 实际上, 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和内在发展动力。我们应在尊重教师自尊心, 不打击他们培训积极性的情况下, 将教师分为三个层次, 即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学校会同培训单位帮助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 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 这样培训的效果将会十分明显。

其次, 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不可能离开课堂。过去, 教师培训多采用讲授法的形式, 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 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师普遍反映很难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因为教学行为这种实践性知识难以通过别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 只能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因此培训中应多开展案例教学, 深入挖掘校内培训资源,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 对优秀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组织观摩。这就能做到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 通过“在做中学”, 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度, 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同时, 以集体备课为基石, 加强同伴互助, 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助合作, 可使教师个人少走弯路, 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因此, 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中, 教师的不同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交流和讨论, 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师通过集体备课, 加强了同伴互助, 共同发挥集体的智慧, 取长补短, 使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让教师在与学生共同研究中一起成长

首先, 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当学生的经验直接和间接地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时, 教师可以从中吸收很多新颖独特的东西作为自身发展的推动力,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利用教育环境开发校本课程, 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到校校园里安静下来时, 我的绘画小组的学生却在绘画室里兴奋不已, 因为在我的辅导下他们又完成了一项构思。

三、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候, 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目前, “为创造而教, 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

于是我又开展《剪贴服装》《插花艺术》《立体纸卷画》《豆类拼画》《布贴挂饰》《彩色泡沫带做花》《烟头拼画》《小米拼画》《立体纸雕画》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 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 认识更多的事物, 发现创造价值, 不断进取, 激发兴趣。

四、研究教学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 更注重阅读理解和判断, 而不是盲目听从;更注重主动学习和探究, 而不是被动接受;更注重知识的组织和归纳, 而不是知识的片断;故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中, 要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发挥, 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 注重技能训练, 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本课程的开发中来, 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譬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一语文阅读课程、初一英语阅读课程, 由于内容大多来自现实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 更活泼更接近学生认知, 很快就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和欢迎。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与实施其参与发展的课程之间存在正相关;教师参与课程发展, 可以让教师对所教内容有更多的准备, 也更为自信。课程开发意味着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协作阐述知识的方式要进行不断的重组, 同时对他们的教学进行再思考。于是教师就在与学生的共同研究中一起成长。

四、让教师在“实践+反思”中求提高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 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 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 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 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而教师的研究能力, 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 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学校要求教师互相听课和评课, 上研讨观摩课并摄制光盘, 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直接与教师对话、沟通交流、组织教学反思与个案交流、观看课例等, 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教师自我反思交流的平台, 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让教师在不断“实践+反思”中提高和发展。

篇4: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快乐成长

一、关注话题,让环境为生成主题服务

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例如,“神州五号”这一主题活动,它来源于社会的热门话题。在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和返回后,电视节目中,乃至人们的茶余饭后谈论的都是这一话题,我们班的孩子对这一话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马上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决定将班内的新闻栏设置成“神州五号专栏”,他们自己商量、设计专栏的格局:中间是神州五号的照片,两侧分别是宇航员杨利伟和神州五号升空、回收的系列照片。在这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协商、讨论、计划、决策。接着他们就开始分组收集神州五号的有关资料,这又将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过程。接下来的几天中,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从报纸上、网上收集到了许许多多相关的资料,其中一个小朋友还带来了一艘用饮料瓶做的“神州五号”,马上在班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孩子们纷纷过来围观,“真漂亮”、“真像”……赞叹之声不绝于耳。我马上抓住机遇及时引导,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决定修改原来的设计方案,增添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神州五号、设计发明未来的神州六号、七号……。就这样在不断的实施、修改中我们的神州五号专栏日趋完善,而孩子们在这一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表现经验和思维的能力、分工合作的能力、讨论和决策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主体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关注墙壁,让环境为搭建教学服务

我们应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

结合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我们和幼儿一起设计制作了主题网络图,从中可以看到老师和幼儿一起生成的集体教学活动。主要分成了动物的外形特征、动物的故事、动物与人们的关系等。动物的外形特征产生了“草原上的马”、“野生动物老虎”、“捕捉蚂蚁”等活动;动物的故事则实施了教学活动“拔河”、“鸭妈妈找蛋”等;而为了让幼儿了解动物与人们的关系我们共同组织了“走斑马线”、“圆溜溜的鸡蛋”等活动。

主题板块是“动物大世界”。其中分为水里的动物、陆地上的动物和空中的动物三大块。整个画面由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绘画的果树作为背景,果林中、水中、空中到处是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有的是孩子们自己绘画的,有的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有的是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用手工纸折叠的……所有的这些组成了一个动物大家庭。

辅助板块则分为:我喜欢的动物、动物王国大调查、你知道吗这几块。“我喜欢的动物”以调查表的形式展示了每个孩子最喜欢的三种动物,以贴图或绘画的形式表现。贴图的动物惟妙惟肖,绘画的动物活泼可爱,从调查的情况一看就能发现孩子们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喜欢可爱的小白兔,而有的孩子则喜欢凶猛的老虎、狮子、鳄鱼,这些调查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针对幼儿的不同个性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动物王国大调查”这一块则是请孩子们对动物们进行了一个“动物之最“的调查,知道耳朵最长的动物是谁,脖子最长的动物、鼻子最长的动物以及跑得最快的动物分别是谁等等。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都热衷于了解不同的动物本领、生活环境等,相对与小班阶段停留在比较表面的知道动物的名字要更深入。“你知道吗”这一块主要展示了孩子在主题活动中想了解的一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等,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再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当答案得到解决的时候再提出新的问题,寻找新的答案,不断的更新。另外,我们还在自然角饲养了小金鱼、小乌龟等动物,激发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心和热爱之情。

三、关注区域,让环境为幼儿学习服务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因此区域活动理所当然的成了我们首选的第二课堂。

为使区域活动与我们有意识组织的教育活动相辅相成,让所有的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同样得到发展,我们对活动区的材料进行了调整。在“可爱的动物”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在美工区安排了制作蚂蚁(泥工)、染花、给动物朋友制作衣服。其中的泥工蚂蚁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寻找和捕捉蚂蚁”的活动,我们带着孩子们到室外寻找和捕捉蚂蚁,他们找到蚂蚁时那种欢喜和愉悦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仔细地观察了捕捉来的蚂蚁,随后在泥工活动中自己动手来制作可爱的小蚂蚁。而给小动物制作衣服则是利用马甲袋和彩纸等给动物朋友制作漂亮的马甲,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给小动物勾边涂色,一方面培养幼儿的动手技能,另一方面也让孩子通过这个活动认识更多的动物。音乐区里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小动物的头饰,让他们跟着音乐进行歌表演,这是女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边模仿小动物,一边翩翩起舞,常常会引来男孩子们的掌声。科学区有小动物走迷宫、找尾巴、给小动物找家,以此来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语言区里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在教学活动中学过的一些故事的磁带,如“鸭妈妈找蛋”、“小黄莺唱歌”等,让孩子们能复习教学活动中所学的内容。我们还准备了很多小动物的手偶,小小的手偶套在手指上,孩子们自由选择自由创编故事,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相信,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话题、关注墙壁、关注区域的环境设计理念定能成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从而让孩子们激发灵性、找到自我、茁壮成长。

篇5:浅谈如何让教师在教研中幸福成长

摘 要:教学研究是一个现代型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生命价值的内在需要,是教师获得幸福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学研究;校本教改;幸福;发展

现今,科技进步、时代发展,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只有善于研究教学的教师才能在培育人的同时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要以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指导、服务、提高”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校本教研之路。

一、用“课堂”的魅力,引领教师走近名师,增进教艺,释放

自我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主阵地,更是教师体现生命价值的文化场所,是一个十分有魅力的地方。因此,如何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接受最优质的学习,是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1.走近名师,向名师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名师,即非常有名气的教师,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他们的课上得很好,名师是一棵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他们能启发广大教师明白了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我们可以做好“走近名师系列活动”这块蛋糕,组织教师广泛学习名师的教学理念、名师的感人事迹等,然后学习名师的教学风采,组织广大教师争相订购名师(如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等)的课堂教学光碟,从观看名师的教学实录中领略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超的教学机智,让老师们在观看名师的教学光碟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提高。

2.走上讲台,锤炼教艺,做潇洒的自己

如果说向名师学习,模仿名师的课例是一种汲取、一种沐浴,那么,走上讲台,向学生、向同行展示自我就是一种汲取后的释放。为此,我们可以以课堂为舞台,用心开展以推门听课、自荐课、汇报课、磨练课、评优课为主的教师课堂教学演练工作,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打开绿色通道,让学生接受最优质的课堂教学,力争让所有老师都有能看得到自己教艺的进步,在课堂这个大舞台潇洒地走一回,我们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教师自荐课评价及炼课活动,最后通过评优课来提高教师的知名度,让教师在课堂中释放自我,为教师成功架设桥梁。

二、用“教研”的文化,促进教师参与研究,提升理念,成就

自我

开展校本教研要保障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校本教研持续、健康地扎实开展,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

1.加强教师对教学资料收集,打造教师成长记录的积累文化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教学的经验是可以积累的,为了帮助教师健康、内涵发展,我们可以鼓励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善于总结、精于收集教学中的各种有用资料,创建好教师成长记录袋,为自己下一步的专业成长铺路。大致内容包括:自己最满意的一节课的课堂录,最难忘的一个教学案例分析,最深刻的一次自我反思录,一个学期的教学日记,自己的教学获奖情况,自己看过的教育书籍刊物名称目录,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大都会平台 http://

一次学生作业和考试记录,最喜欢的教育教学名言,最喜欢的教育名师资料,与家长、同事、教育刊物、教育名家交流的资料,自己的工作座右铭,撰写过的论文,班级潜能生学习卡,学生的礼物与书信等等。

2.加大校本教研对话、交流、指导的力度,营造浓厚的教研

文化氛围

为了真正体现校本教研的校本化,我们积极倡导、交流或对话的教学研究,倡导教师间相互课后聊天,谈教学、谈学生、谈得失。充分利用好“教改之声”这个交流平台,让教师能搭上校本教研这趟班车驶向无止境的教研天地,我们可以将每月10日定为校本教研互动交流日,这一天每位教师带着问题与课改骨干教师组成会诊小组进行问题会诊,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相信只要我们坚定走教研教改之路,勇于创新与思考,一定将奏响学校文化最强音,带领广大教师乘着校本教研这叶方舟驶向幸福生活的彼岸,让教师在教研中幸福成长,攀登学校发展新高峰,努力把学校办成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篇6: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

老河口市中心幼儿园 陈峻

教学名称:《家有儿女》第七讲——熏陶感染 丰富情感(让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教学目标:通过对家长讲解幼儿家庭艺术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灌输家园携手同步实施幼儿艺术启蒙教育的本意,达到树立“以美育得、以美健体、以美益智”全面发展幼儿素质的目的。

教学准备:提前在网上收集幼儿的演出或艺术活动的影音资料;收集幼儿手工制作作品 教学过程:

导入:请家长一起来看一个视频《幼儿歌舞大赛》——孩子们着成人装,女孩露背装、高跟鞋,看上去就是个“小大人”,唱的也是网络上的“流行歌曲”,评委、主持人、家长都很满意的看着孩子们表演……

反问:家长同志们,你们觉得这样美吗? 我们今天所讲课程的名称就是“熏陶感染、丰富情感——让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育儿有道,二是教子有方。

第一部分:育儿有道

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那么家庭中的艺术教育也收到重视。

一、什么是幼儿家庭艺术教育

幼儿家庭艺术教育是指家长对3-6岁儿童进行的以音乐、美术为艺术方式和内容的审美教育。即家长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音乐、美术等艺术熏陶,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社会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活动。

其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美术的内容主要有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节奏活动和音乐欣赏。

1、绘画活动

在家庭中,基本上以意愿画为主,就是由孩子自己命题、构思、创作的绘画。

2、手工活动

包括撕纸、折纸、剪纸、贴纸、染纸、橡皮泥、面泥、废旧物品粘贴、标本制作、玩具制作、布工等。

3、美术欣赏

主要包括作品、自然景物、环境布置、城市建筑等。

4、歌唱游戏

在唱歌活动中既可以练习发声发音,又可以学习语言,是进行音乐、语言互动的最好形式。

5、韵律活动

它是身体的协调性与丰富的表现力的有机结合。如舞蹈、律动。

6、乐器演奏

自制乐器可以与美工劳动活动互动,使幼儿创造力得以体现、7、音乐欣赏

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

二、幼儿家庭艺术教育有何特点

1、时代性

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社会烙印。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尤其是城市里的家长,开始重视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不惜财力和精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艺术素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早期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早期教育抓好了,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尤其是6岁前,家长让孩子较早地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将有利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艺术天赋,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

3、感染性

家庭成员的艺术素养、家庭中的艺术氛围,对孩子的感染性最直接、最持久、最深刻。

4、针对性

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具有“多对一”的特点,家长容易聚焦,可以努力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艺术发展。

5、灵活性

父母可以在家庭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从各方面各层次各角度给孩子及时进行艺术教育,为孩子营造艺术教育环境。

三、早期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1、有利于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

2、促进孩子手眼脑协调运作

3、可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4、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智力

5、有助于开发孩子全脑的潜能

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音乐感受力、音乐记忆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表现力。3-4岁幼儿借助音乐进行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能力大大增强了;4-5岁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显著提高了;5-6岁幼儿的歌唱能力、音乐欣赏水平、节奏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提高。

2、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

经研究发现幼儿美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期(形象期)。一岁半到四岁是涂鸦期,这个时期没有绘画目的,幼儿以游戏形式随意进行画线活动。4-5岁为象征期,是一个过渡,孩子开始尝试利用它在涂鸦期掌握的图形表现经验。5-7岁进入概念期的幼儿,可以在动手之前想好画的主题,开始使用固有色尽情表达自己的心愿,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五、当前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1、艺术教育等同大杂烩

很多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之外的更多东西,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所在,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起点,到最后却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

2、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不少家长都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品,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使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3、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

有些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把孩子教的水平越高越好,忽视了艺术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

六、家长在艺术教育中应克服哪些错误心态

1、从众心理

家长的从众行为不同程度的带有盲目性“其他小孩都在学,我的小孩不得不学”这样的家长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为数不少。

2、功利心理

一旦艺术成为一种谋生的技能,它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偏离学习本身的目的。

3、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其实是一种“移位”,即家长工作忙,没时间来陪伴孩子,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一旦遇到困难又半途而废。

4、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直接体现就是父母将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的艺术教育强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剥夺了孩子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敌视艺术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

第二部分——“教子有方”

一、在家庭中如何指导孩子开展艺术教育

1、家庭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观察欣赏,丰富孩子的审美体验;直观示范,指导孩子的美术技能;形象比喻,启发孩子的联想想象;游戏练习,激发孩子的美术兴趣。

2、家庭中音乐教育活动的指导:注重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在游戏中促进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在身体律动中引导孩子感受和创造。

二.家庭幼儿艺术教育的途径

1、环境

2、大自然

3、日常生活 4.专门的艺术活动(游戏)

5、艺术兴趣班

三、家长在实施幼儿艺术教育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家庭环境不同、幼儿个体差异,因此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自身特点进行家庭艺术教育。

2、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

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理解和尊重幼儿。家长可以倾听幼儿对自身创作的解读,粘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艺术表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3、创设良好的艺术活动条件

一方面在家庭中专门留给孩子一个角落,这是有效地进行家庭艺术教育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还要给孩子提供足够操作的艺术材料。

4、重视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体验

家长对孩子学习艺术教育应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应该重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养,是技能与情感不分离,顺应幼儿的天性。

5、配合幼儿园进行正确引导

孩子的艺术教育也需要家园配合,家长必须意识到,对孩子艺术情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在家中,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艺术感觉的引导,如让孩子多听自然声音,多鼓励孩子跟着节拍舞动,随孩子的意愿任意描绘。

6、积极参与孩子的艺术活动

许多家长不知怎样辅导孩子艺术练习,这时你不妨尝试和孩子一起练习,只要你能融入孩子的艺术活动中,与孩子一起开心即可,孩子不但能愉快进行练习,家长工作一天后的疲惫也在快乐中消失了。

共勉:

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金额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

作业题(填空、判断、简答、简述)和参考答。

一、填空

1、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美术的内容主要有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节奏活动和音乐欣赏。

2、幼儿家庭艺术教育有时代性、早期性、感染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特点。

3、艺术美是对自然美、社会美、日常生活美的集中表现。

二、判断

1、小宝的妈妈在电视上看到郎朗演奏,马上给孩子报了钢琴兴趣班,认为自己的孩子手指长,长大能成为郎朗那样的人。(×)

2、优美的环境在艺术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简答题:当前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答:

1、艺术教育等同大杂烩

2、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3、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

四、简述题:家长在实施幼儿艺术教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家长在实施幼儿艺术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孩子自身特点进行家庭艺术教育。

2、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理解和尊重幼儿。

3、创设良好的艺术活动条件。一方面在家庭中专门留给孩子一个角落,这是有效地进行家庭艺术教育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还要给孩子提供足够操作的艺术材料。

4、重视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体验。家长应该重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养,使技能与情感不分离,顺应幼儿的天性。

5、配合幼儿园进行正确引导。孩子在家中,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艺术感觉的引导,如让孩子多听自然声音,多鼓励孩子跟着节拍舞动,随孩子的意愿任意描绘。

上一篇:体验快乐的学习下一篇:车工实习报告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