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法的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启发是主攻!

2024-05-12

启发法的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启发是主攻!(精选6篇)

篇1:启发法的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启发是主攻!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启发式教育,或启发式教学法,大家可能都已经不是那么陌生了,尤其是在西方教育的范畴,在教学方法上,是特别强调这一点的,注重启发与理解,而不鼓励填鸭式教学、生产线式教学。

然而,如何来具体实现启发式教育呢?我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吧!

开车的人,大多有这种经验。对于一条不熟的路,坐在旁边的人带路,告诉您怎么走,直走、左转弯、右转弯…最后到达目的地。有的时候,就算人家带了好几回,到自己单独开的时候,还是无法顺利开到目的地,还是弄不清楚路线!这种状况,我自己都经历不少!

为什么呢?因为,旁边的老手,告诉您,直走、左转弯、右转弯…您按着老手的指令去做,很顺利;习惯上,不太需要动用很多大脑,也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不管多复杂的路线,很容易就到达了目的地。嘿!下次自己来开,还是一头雾水,根本认不得路。这就是填鸭式教学法的一个比喻。

还有一种方法,当然,那担任带路的这位指导者,就得多多费心了,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了。那所花费的功夫与心力,就会比填鸭式教学法多得多。

首先,要告诉学生,我们的目的地,大概是在哪个方向、大概是多少距离,花多少时间等等的。这就是我们每一个课堂的objective,这乃是非常的重要,使我们对于大纲、主题,有某种程度的了解。

接下来,老师说:在前方有一个分叉,是右转或左转,您自己看一下路标或周遭环境,您认为应该是左转还是右转呢?可以开慢一点,不要冲的太快…这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判断一下,与老师互动一下,也与周遭互动一下…其实学生的答案对与错,不会是太重要的,当老师告诉你,你说右转,其实不正确,应该是左转,您的印象会非常的深刻,下一次一定记得了…如果您判断是对的了,那么印象也会是非常的深刻了…

如果是第二次练习(复习),到了这个路口前,老师也许就轻轻地提示一下,前方该怎么办呢?还记得吗?您说说看…透过学生自己告诉老师该怎么办,无论这次,您不小心没记清楚、或者是记对了,相信再次的判断,可以说是深谙路线了…

以上是通过互动、通过自我思考、通过自我判断过程的学习方法,事实上,也正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些写照。启发式教学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对于整个主题非常的理解、熟稔,而能够启动(initiate)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思路的一些方向,而不马上就给予答案,这样,写生学习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否则,就好比,学生还没思考,就直接给予向左或向右(灌输式教育)的指令,那么,学生还没有经过自己思考,没有经过适当互动,就已经得到结论,事实上,这种教育,是害了下一代、埋没了下一代、抹杀了下一代…

启发式教学法,伴随的,往往是鼓励式的教学法(鼓励自由思考),而不存在惩罚式的教学方法 (会抹杀学生的自由思考…)

本文只是透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介绍启发式教育一小部分的内涵,肯定不能涵盖全貌。例如,很多时候,问题本身,并没有一定的答案(容许有很多不同答案)那么启发式教育,对于创意式思维的培养,就更是关键了…由于时间匆促,这次就谈到这里搁笔,尚请大家多多指正。

二、启发式内容:

传授知识绝不仅仅为储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进而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对待学习中的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精髓就在这个地方。

(1)、目标启发式

目标明确是激发动机的诱因和调节行为的标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自觉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师要明确培养目标,要明确本专业课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和要求;还要明确教学过程中各个单元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每堂课的要求,指出重点、难点、疑点、关键和要求掌握的程度等。

只有这样,才能打开知识的大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激疑吸引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意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

宋朝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朱熹《学规类编》)“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

教师的责任在于:

①、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人。

②、启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这样就能拓开思路,启发学生多想、深思,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它是从问题入手,引起悬念,意欲让学生从中寻觅问题的“归宿”和“落脚点”。

在知识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学生的思维发展上均可应用。

(3)、提问启发式

这一方法要求真正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

教师怎样提问才算有启发性?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依据提问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①、点明知识规律性的提问;

②、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提问;

③、分析或概括性的提问;

④、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提问。

教师运用启发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有:

第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稍高于学生水平,形成“信息差”。

这是启发式的关键。

赞科夫说得对: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没有出现应当克服的障碍,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无力。

第二,抓住主要矛盾,在重点关键问题上提问,而不是事无巨细、每事皆问。

为了提高效果,有人提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提问:教材的疑点要问;关键的内容要画龙点睛地问;含蓄的内容要问。

第三,提问要从实际出发,按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和实施。

要求:

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情绪,引起情感共鸣,随时提出些有趣味的问题,使学生兴致盎然的学习。

知识要讲得“有所知,有所不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要把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观点都摆出来,教师不急于把自己的看法表示出来,让学生去思索和选择,培养他们的求索精神和鉴别能力。

要把着重解决的内容提出来,鼓励学生去探索、创造和发明。要从正面和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对比,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要从知识结构上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命题,培养全面地看问题的本领。

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造成“认知”冲突,鼓励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培养钻研问题的良好品质。

要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提出一些难度较大、较深的课题,激发他们向科学险境进发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学习毅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要从浅显举例和实际事物中,启发学生寻找问题的哲理和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理解力和概括力。

要举出有典型代表性的一个问题的实例,让学生去进行联想,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和思维综合能力。

要从事物发展顺序和知识内在逻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顺序等。

(4)、比喻启发式

教师要用具体形象的、学生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激发学生联想,启发思维,进行对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地学习。

中国古代教育经验和方法中,就有“博喻”“善喻”的说法。孔子就是这方面在的突出的代表之一,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运用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记载。

一般地说,越是深奥、抽象的道理,越需要借助比喻。教师要对比喻的素材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加工提炼,注意比喻的通俗性、科学性和理想性。

(5)、反诘启发式

在教学中,当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不完全、不正确的理解回答时,教师有时并不直接解答或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进行反问,使学生在反问的启发诱导下,进一步开动脑筋,经过独立思考,自觉纠正错误或不足之处,找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叫做反诘式反问法。

教师在运用反诘法时,必须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所在;反诘的问题应与本题有明确的必然的联系,不要离题太远,使学生感到“茫无边际,摸不着头脑”。

(6)、提示启发式

提示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突出强调为特征的。它包括关键型、奠基型、例示型、比较型、实验型等形式。

不管哪种提示,都是教师明确地强调问题的实质或准确地显示问题的突出特征,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正确思维,同时也兼有激发学生的性质。

①、关键型提示

是教师指出理解问题的关键词语和关键条件的启发方法。

反映任何事物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其文字表述都有关键的词语,抓住它就可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就不难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②、奠基型提示

是教师首先重申与新知识有关或有直接联系的旧知识,让学生理解新知识奠定基础的启发方法。

它就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

③、例示型提示

是教师用通俗、直观的事例提示对复杂、抽象问题的理解的启发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例说明。

这种举例有时用以阐述某一道理,有时是用以形象说明某一事物。

④、比较型提示

是教师对相近或相似的几个知识点进行比较,以引导学生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的启发方法。

在各科的知识体系中,由于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可以帮助学生看清几个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对学生准确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⑤、实验型提示

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显示事物的突出特征,来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启发方法。

(7)、点拨疏通式

是教学中调整学生注意力、纠正马虎认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

如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则说“现在有的同学已不在教室了”加以提示。

发现个别学生学习马虎则说:“你计算的结果对吗?”如发现有的学生眉头紧皱则给予必要的点拨疏通,帮助学生克服看问题的表面性、孤立性,排除定势干扰,培养逆向性和多角度思维。

(8)、情境启发式

①、情趣结合。

在教学中配合恰如其分的神色手势传情,以姿势助说话,也可以借寓或故事把学生带进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教学形象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感情共鸣,激发学生思维。

②、情意结合。

教学要提倡“情于心而会于意”。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课文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进而要求编故事进行复述,效果也很好。

③、语言启发。

教师的语言,特别是文科教师的语言声调,更要求能够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诵读,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教师必须做到,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充沛,情趣横溢。

心理学研究证明:

问题的情趣出现在教材的开头比分布在后面效果要好。因为在教学开始时出现,可以引起学生长时间甚至是整堂课的积极化,可以提高整堂课的学习质量,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④、环境启发。

教学法的环境设计和布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学生常常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来学习周围世界的。他们接触到的语言文字,只有在他们的大脑里引起经验的共鸣时,才产生意义,也才能被记住和理解。

因此,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强调把知识和学生们的亲身经验结合起来,使他们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亲自得到结论。

做到:

按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法的要求,搞好教室等教学环境的布置,特别要注意美学原则。

结合教材内容,创造出多种多样,符合教学法要求的形象化材料、标本、照片、实物等;板书、板画、图表等,要有启发作用。

(9)、示范启发式

示范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规范化示范来启示学生掌握某一技能的启发方式。它包括潜在型、解题型、操作型、口语型、榜样型等形式。

不论哪种形式,都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规范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示范启发式的本质是向学生展示规范化的过程。

①、潜在型示范是教师讲述知识,阐明道理的思维方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讲述知识的联想方式、阐述理论的诱导方式、联系实际的选择方式等等,都会给学生以启迪性示范。

②、解题型示范是教师有意进行的、比较明确的审题和答题的规范化示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自己规范化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时甚至还要以分解方式,指明各步骤的具体做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模仿对象。

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临摹”,就会启发学生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操作型示范是教师有意进行的、以准确规范的动手操作的示范。

教师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常向学生展示自己规范化的操作和动作过程,甚至还要反复展示各环节的具体做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模仿对象,学生照着去练,就能逐步学会操作技能。

(10)、类推启发式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突破教材难点,引起他们的相关联想。通过概括化的活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学习。

运用此法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去探讨新知识和未知领域的东西,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感性认认的实际出发,达到开发智力和开发能力的效果。

(11)、对比启发式

教学中对相互关系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理解,积极思考去获取知识。

鲁迅说:“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善于分析比较。

所以,用对比方式进行讲授、提问、演示等,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

(12)、直观图示式

①、体系型图示是连接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勾画展示若干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图示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整体性认识。

②、推理型图示是定向连接有关知识点,以完成某个观点的推理过程。

这种图示化推理的定向制约性非常鲜明、直观,前后的因果联系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高低来灵活安排,既可粗略,又可细微。它可以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通俗化、明朗化,很容易引导学生去深刻领会。

③、展示型图示是揭示事物的内部构成,反映定理或观点的内容,表明某些知识点的相互制约关系及说明题意等形式多样、作用广泛的图式。

(13)、讲练引导式

指教师在讲练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整体思维导向,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表现是,教师循循诱导于前,步步启发,学生求索于后,自行分析,综合、消化得出结论。

(14)、研讨启发式

在教学过程,抓住关键问题,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各抒己见,共同做出结论。

(15)、探究引路式

指教师在探究课中运用的启发式引导。

探究中,“导演”在关键处思想引路,充分发挥“演员”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地“排练演出”,使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民主的色彩,使学生各得其所。

(16)假设式启发

假设式启发是以虚构的事例来说明某一观点是错误的,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接受正确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赞同某一错误观点的不正常情况,这时,教师就不应硬性制止,而应用假设式启发,即用归谬法的论证步骤。

一般是首先假设错误观点是正确的,再按错误观点的有关条件进行推理,结果引出矛盾的或是荒.唐的结论,从而否定错误观点,肯定正确观点。

(17)、自学指导式

教师在自学辅导课中研究教法,进行自学的思维引导。

“自学能力是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范畴,它不是属于一般的能力,而是属于特殊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课前应选择设计怎样区分教材主次,易混淆的知识如何处理、如何审题、怎样确定解题步骤、怎样论证、检查、演算、如何优化自学时间、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利用智商等带有启发性问题,课中随时引路。

(18)、语言动作式

指教师适时运用恰当的表情、动作和艺术语言而达到“意会”,“传神”,“移情”的潜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逼真地掌握知识,在思想感情上得到感染。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启发式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启发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使用,而不管适用哪种形式,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形式。

如果能较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规的启发式教学形式进行施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课堂教学必将出现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魔术般的诱惑力,成为学生求知欲渴的动力。

篇2:中学历史启发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一、重视表象,而疏于学生的历史思维

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已远远落后于现代教学的需要,讲解冗长繁琐,知识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已被人们所摈弃,取而代之的是教师设问质疑,学生经思维而获取知识。有人认为要使教学具有启发性,就要在课堂上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即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就是启发式教学。这实际上是对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误解,是将启发式教学简单化、狭隘化。教学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有些问题由于完全脱离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或完全不需要动脑筋,便没有启发的意义。这种课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实则走入了误区,陷入了泥潭,其结果是扼杀满探究的气氛,必须使其与实践密切相联。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不仅仅是指传统认识上的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包括这样两种含义:一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活动,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二是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比如这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一些实践项目,问自己给过他人什么帮助,他人给过自己什么帮助等,使学生发现个人在交往中的长处与不足,并使其有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初步感知。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知行统一,教师还要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才真正达到了。

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小品、演讲。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口、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学生走上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就得以充分释放出来,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在课堂最后又设计了《人在旅途》的游戏。所学的知识在和同学的互动中,有更真切地体会和认知,从而强化了教学效果。

四、注意事项

由于发现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独立发现、自主探索,而教师的角色仅仅是宏观指导,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得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程度,选取适合于学生能够独立发现和研究的知识内容;第二、情境创设要恰如其分,发现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是要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发现的问题情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泯灭了学生的历史智能,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论语》深刻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与“悱”,即学生对知识“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乃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需要。由此可见,启发教学的深刻内涵,乃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因此,教师应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在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科学地设问。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未经思考,立刻找到答案,便失去了启发教学的意义;设问偏难,学生虽然经过研究,仍未知结果,便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度,把握好设问的度。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多动脑筋,启发学生思维,就容易解决问题。

常言说得好,爬树方能摘到香甜的苹果,下河方能学会游泳。只有通过努力的思考,方能找到答案。让学生在思考中去摸索、感知,从而让学生感悟亲身去获取知识的成功与快乐,这样学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浓厚的兴趣热爱历史学科。

二、重视启发结果,而轻于学生的思维过程

不少教师总是急于求成,问题一经提出,就要求学生稍加思考甚至不思考,便马上作答,否则大加指责,极不耐心,要的是思维结果,而不是思维过程;看重的是学生的正确结论,而不是分析问题的思路、处理问题的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古境,过难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过易则不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要具有发散思维,教师要充分预测课堂中学生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做到备课在先、心中有数、从容指导;第四、注意备好对学生的各种导语,教师的导语要具有启发性、概括性、鼓动性、简捷性;第五、适当地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相关准备,以便提高课堂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环节:首先要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答案,组织学生交流探索的结果,评价探求的结论和方法,引导学生应用发现的结论。在课堂操作中教师应注意做好课堂引导,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议论,对学生各种不同的回答要准确判断,对不全面或不正确的回答要因势利导,加以纠正。另外,教师要保证学生全员、全过程的积极参与,发现式教学的特点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评价结论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所以学生的全员、全过程参与是发现法取得成效的保证。教师一定要爱护学生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对课堂中出现的争论问题教师不宜随意表态。

总之,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效能在于:(1)可以提高儿童智慧的潜力;(2)可以使学习的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3)有助于所学知识保持记忆;(4)学会发现的探究法。诚然,发现法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如教材适合运用“发现法”,学生思维活跃,能力较强,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知识储备等)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对发展学生归纳思维、直觉思维和迁移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形成科学探究精神和习惯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一教学模式有许多局限性,如费时费力,适应面窄等,需要教师有选择的应用。

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谈

张克慧

(商丘市实验中学,河南商丘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掌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艺术特点,展示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最终实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历史教学艺术展示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优化课堂教学,大有学问。下面浅谈个人见解,望能抛砖引玉。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机械的传授知识,是人与人的交流,应具有艺术的特点。这种艺术特点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形象性。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板书、挂图、图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充分展现教学内容的内涵。(二)创造性。课堂教学是一泓活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时时创新的教法,闪烁着教师的灵感和智慧,充满了创造性。(三)示范性。教学的示范性表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师一般都会率先示范,另外,教师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性格品质,无形中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四)情感性。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会影响学生的感情发展,高水平的教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以情感人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课堂教学的艺术特点,使得教学充满了艺人言:“学而不思则罔。”这种仅重视思维结果,而轻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做法只会导致学生干瘪、枯燥、机械地记忆知识结论,读死书,死读书,跌进死记硬背的万丈深渊,表面上看学生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实则没有真正达到会学的境界。

人类间接知识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茫茫无边,仅靠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实乃杯水车薪,与现代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相距甚远。人们常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学生指点迷津,尤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要特别关注,加以引导。让学生深深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何种手段得来结果,懂得得出正确结论的全过程。所以,教师要抓住研究性学习的契机,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科学设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思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扫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并指导学生沿着教师启迪思维的思路,辅以适当点拨,深入浅出、逻辑递进式地分析问题,逐步探究结果,接近正确结论,使学生在思维中领悟学法,学会正确思维,感知探究,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的最高境界。

三、偏爱优生,而荒于群体的启发

教育素质的整体性要求既要培养优生,也要注意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不少教师厚此薄彼,一碗水不端平,特别偏爱优生,冷漠学困生,淡化对学困生的启发,学困生只是启发教学的陪衬,两级分化愈来愈大。这种做法势必导致优生自觉胜人一筹,高高在上,惟我独尊;学困生甚感倍受冷落,矮人一截,自暴自弃,于是破罐子破摔,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对历史产生厌学之情。

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以下方面展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艺术的导入,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起步。新课的导入是课堂艺术的开始。新颖艺术的导入,可以一下抓住学生的心,勾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典故故事,引人入胜;影视图画,形象生动;谚语诗歌,创造意境;巧设疑问,激发兴趣等等。导入新课是一种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因课而异,导入时突出了主题,导出了新意,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就达到了目的。

二、灵活的教法,设疑导思

教法灵活多变是课堂制胜的法宝。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少讲,通过巧设疑问、创设情景、设疑导思,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经过思考、分析、求证,得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实现自主学习,最终培养成敢于创新的社会有用人才。

三、直观的教学,形象生动

历史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自然科学,又包括人文科学,许多历史事件发生于遥远的时空,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历史学科的广阔性、漫长性、复杂性和认识的间接性特点,决定了学生不可能一一直观的了解。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通过图片、影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

教学群体始终存在着相对而言的优生和学困生,研究表明,二者在智力上相距甚微,只是心理素质有差异罢了。教育家布鲁姆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师生:只要提供适当的前提和现实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因此教师要树立生生可成才,人人都有为的全面人才观,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应启发全体,不应启发少数,既要承认个体差异,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与之相应的学习目标,基础性设问宜针对于学困生,综合性提问针对于优生,让优生喝得足,吃得饱。注重启发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最大潜力,积极思考,主动思维,捕获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整体协调发展和历史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我近来常以一语惊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后来,他又讲:“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叶老的这一观点,实际上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自学的习惯、自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不但掌握教师已涉及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掌握教师未涉及的知识和能力,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以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篇3:启发法的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启发是主攻!

【关键词】初中政治;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尝试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也正是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精力集中,因此也容易强化学生的记忆,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案例分析教学策略

(一)用恰当、确切的典型事例讲解。课堂举例要对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出发,选用学生容易观察、便于想像的例子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以是有直接针对性的一个理论概念具体对应物,或是具有类似价值的客观事物,也可以是反例。不论哪种例子,都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能典型地反映出问题的要害和事物的规律。举例要尊重客观事实,具备科学依据,并且原理正确,说服力就强了,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利于理解问题。

(二)课堂举例要适时,把握好时机。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前讲,以导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有些例子可放在课中讲,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例子可放在新授内容讲完后讲,以说明前面的理论或说明前面理论的根据。最常用的时机是在学生感知新知识,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在教师对新教材进行讲解时运用,这时运用例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其他时机有:新概念、新知识引入时;学习内容可能产生负迁移时;学习内容复杂难懂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

(三)举例要讲究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感受生动事例的同时,接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无疑要注意这一要求。在表述例子时,不仅用词造句要准确,合乎语法规则,前后贯通,逻辑性强,把握好语调,语速及情感,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所举事例要浅显、贴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这样才易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四)多举正面的例子。举正面的例子,可以弘扬正气,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避免学生从反面例子中吸取有害成分。课本中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不能用那些尚在讨论的、不完善的、不确切的事例来阐述,否则,就可能曲解原理或概念等的本义。特别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更不宜用来说明或解释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师所举事例,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也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远古的还是近代的,都要确有其人其事,并且不能过分夸大或过分贬抑。如果信口雌黄,胡编乱造,或言过其实,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或鄙夷心理。同时应多举具有时代感、新鲜感的事例,可以使学生倍感亲切。相反,如果总是重复学生已经十分熟悉的例子,不仅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干扰教学进程。

三、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 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一)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 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如讲“ 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 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 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同学们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我点明了“落后会 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我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 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学们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国耻 我辱、国兴我荣”八个字,让同学们高声朗诵。

(二)故事渗情,吸引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

篇4:中外课堂教学情况的对比及启发

(一)我国课堂教学情况概述

我国教育教学思想的发展受凯洛夫教学论影响, 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要求教育应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尤其是其“五段式”的教学形式对我国课堂教学影响更为深远。课堂教学的五段模式,包括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循环渐进的环节,几乎贯穿了目前我国各层次、各学科的课堂,也是各类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

中国教师授课前普遍存在“你肯定不知道,那么我来告诉你”的心理[1],认为学生对课堂内容毫无所知,教学目的靠教师的组织和教导才得以实现,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重点的记忆。

(二)我国课堂教学形式

1.传统教学方式。国内多数教师靠教科书、备课方案、粉笔、黑板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单向式地进行知识灌输,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几乎完全依靠教师的板书进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多数教师备课时会准备PPT,课上按照PPT的内容结合板书对知识理论进行详细的讲解。虽然与单纯的板书教学相比节省了不少时间,但本质上还是一种教师主导的传统灌输式教学。

2.问答与习题讲解。从基础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 我国教师通常会周期性地安排专门的习题课,对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各章节课后习题、重点难点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提问和深入引导,循序渐进,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的理解与掌握。

3.实验与实践。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有实验实践类课程,安排符合各学科特色和培养目标的验证探索性实验、生产活动实习、专业工作实习与实践等环节。这些课程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未来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有许多学校未给予此类课程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导致学生认为课程不重要,不认真参与。

4.案例分析与讨论。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根据知识的实际应用,引用案例进行分析,并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分析和思维框架。但此教学方法只在少数高校教学中有所应用。

(三)我国课堂教学特点

1.教学规范严格。我国教学规定往往在课堂教学怎样进行、使用哪些教材及工具书等方面具有严格的规范规定,如国内各学科教学一般使用统一的教材, 有的甚至是全国统编版,这些教科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编写,以保证教学的归一化管理。除此之外,国内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则被要求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鼓励甚至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打断老师的授课思路。

2.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我国课堂教学中教师占绝对主体地位,是课堂的灵魂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及教学进度的把握与控制、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料及设备的使用、知识重难点的讲解、课堂纪律的管理等方面绝对负责[2]。学生唯一的责任就是认真听讲,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

3.知识体系系统而严谨。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任务备课,详细地对各章节概念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录好课堂笔记即可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掌握相关知识[3]。中国式教育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基础。

4.教学思想老旧,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我国课堂基本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开展,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尽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配备了教学多媒体的硬件设施,但大多数教师只是将这些设施作为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辅助工具,本质上仍摆脱不了“老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得不到推广使用,导致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不能很好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四)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学校组织教学评价小组对教师的授课进行评价。

我国生评教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一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性,即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按照大纲内容以及教学安排系统而有效地授课;二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态度;三是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术, 主要包括能否合理有效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工具等);四是教学具体内容;五是教学效果。我国生评教一般采取问卷填写或网上评估的方式,通常会将各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列出形成一份评价表,并提供“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等级式选项或分数供学生进行选择。国内的生评教指标中一般包含较少的开放式问题,甚至一些学校的评价标准中根本没有设置此类评价项目。

我国学校中教师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一般由专设的部门或科室负责。学校一级的评价小组通常由教务处相关负责人、教务部门人员组成,评价活动展开时学院或学科的教务人员、班主任、其他教师都将成为工作人员参与到评价活动中[4]。但就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内容而言,教师评教和生评教相差不大。

二、国外课堂教学情况

(一)国外教育情况概述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在西方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受“人本主义”行为论和认知学习论的影响,西方教育学认为教学是对学生内部心理产生影响的外部刺激,学生主要负责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过程。因此,西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尽量贴近学生内心对知识的需求[2]。

西方课堂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步:确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人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学习环境、调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实境模拟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全面学习。

(二)国外课堂教学形式

1.专题讨论教学。采用该方式授课的教师提前会为学生提供几篇有关讨论内容的文献,并指定具体内容范围要求学生阅读,这些文献通常在学科历史中比较经典或涉及前沿领域研究成果。教师只在课堂上简略讲解或总结,大部分时间用于提问或组织专题讨论,期间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点评并深入引导。这种教学形式要求学生的预习必须到位,组织好自己的发言提纲,否则就无法融入到课堂中。

2.范例分析教学。国外学校课堂尤其是高校通常根据知识内容引用大量范例进行分析,甚至全部采用范例教学。范例分析教学中,教师根据范例具体情况组织提问、辩论、讨论等,逐步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运用分析工具的能力,最终得到自己的结论,而不是由教师讲解后给出参考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注重鼓励学生敢于对实际案例的发展进行推测、估计和评价[3]。

3.项目训练教学。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培养方向,提出项目主题,组织学生通过了解相关理论、拟写提纲方案、团队组织与分工、查找阅读文献、问卷与调研、讨论分析、总结结论、撰写可行性报告的渐进方式完成训练。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使用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美国许多高校都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包括课堂实验、独立项目研究、校企合作等常用形式。其中“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相互配合,一方面院系根据教学情况和企业要求开设课程;另一方面企业为师生提供实际技能操作平台,如企业家培训基地、企业家之家、商业联系等[5]。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近距离与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生活生产实际接触,能够在更多专业人士的参与和指导下完成自己的项目计划,获得更多的实用技能。

(三)国外课堂教学特点

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西方教育学反对“填鸭式”、 “灌输式”的传统授课方式,课堂上教师的理论讲解处于次要地位,而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是课堂的主体, 主导着课堂的进行。课堂上教师针对已拟主题组织讨论式学习,学生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讲解过程中随时提问,教师只负责解答相关问题、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强调总结讨论中的重难点。学习成果最终也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而不是由教师进行概述总结。

2.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课堂上教师不会单纯地讲解知识,而是发挥着教练的作用,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3.教学环境宽松且现代化程度高。国外学校教室多为开放式格局,使用可随意摆放组合的活动式桌椅,最大程度上满足集体学习、小组讨论等对教学环境的需要。同时许多教师还利用网络平台将知识的讲授及专题的讨论分为线上和线下部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4.教学形式生动多样。与我国“以教为主”不同,国外教师通常将素质拓展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鼓舞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教师还采用个人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等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使死板的课堂教学变得乐趣横生。

5.不使用统一教材。以美国高校为例,教育制度中不包含统一教科书的内容,教师一般可自行决定课程的教辅书本、阅读材料、参考书目等,并将书名、作者、 版本、购买渠道等信息提供给学生。美国高校中许多技术性课程都会使用前沿技术发展的相关教材,部分书籍另附有线上知识拓展的地址,以便学生查阅了解更多内容,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国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国外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一般比较复杂,例如, 康乃尔大学鼓励各院系自主独立完成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另外,美国高校的生评教可分为院校独立进行和由专门评价机构负责两种,前者由高校特设机构或部门负责,由资历较深的专家、教授等具有专业评价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常设评价小组;后者则由专门的评价机构负责完成评价工作, 学校负责配合即可。

评价内容方面国外高校通常采用定量评价标准和定性评价标准相结合的形式。定量评价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引导情况;三是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四是作业、测试、评价情况;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六是教师其他教学表现,如教师对教学的兴趣、使用各种教学资源的情况等[4]。定性评价部分则通常以开放式问题的形式出现,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优缺点;二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建议和意见;三是对教学安排的建议;四是对作业及测试的看法,如作业量的设定是否合理、测试及考试的难度是否合理、作业及测试对学习是否有帮助等。此外, 许多学校还会为学生留有自由阐述的部分,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课堂的各种看法。

三、国外课堂教学方式对提高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启发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心智成熟而独立自主,对其个性的培养与开发同样重要,因此,高校教学应改变知识灌输的传统方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维逐步向“以学生为本”转变。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给予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开发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树立 “课堂主角”的思想,将课堂学习作为个人发展进步的必要环节。

(二)结合教学大纲,合理使用教材

目前国内高校课堂教学大多仍采用统一教材并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授课内容,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尤其是教材内容相对社会发展的滞后性直接导致学生所学与实际应用的脱节。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资源,将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带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不照本宣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衡量标准,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而不是过度依赖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高校应重视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理,通过布置预习作业、安排课后查阅资料的任务、鼓励学生了解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好地配合教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课堂中的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将自己的疑惑或见解看法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情况和了解程度,随时改善调整教学方案和计划。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合作与共赢,大学教育应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课堂教学应使学生学会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弥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与空缺,更好、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这种互动式的课堂更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提高学生中和素质目的,真正提高课堂绩效。

(五)发展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现代化建设

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高校课堂应该摒弃教师对知识的单向灌输,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组织讨论、分析案例等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组织实验或实习的方式,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加强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建设是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现代化设备相比课本文字更能形象生动、直观简洁地展现知识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改革教学质量评价

高校教务部门应完善评价制度和标准,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真正落实到实处,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将其反映出的问题反馈到任课教师处并逐步解决,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培养计划的要求,真正达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陈莉,张淼.美国高校课堂教学特点与启示——以旧金山州立大学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2(1):107-109.

[2]刘崇明,张宁.中外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J].中国电力教育,2008,(S2):361-362.

[3]赵昱.中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青年文学家,2009,(3):39-53.

[4]陈露君.中美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篇5:启发法的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启发是主攻!

启发性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时,面对学生的“愤悱”状态,教师如何启发,启发的内容、启发的方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

一、启发的内容

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师启发的内容也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学情不同,教师启发的内容也会有区别。所以,教师启发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情等来选择。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1.启方法。

所谓方法,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这里主要指学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途径、手段、步骤等。

2.启旧知。

由于数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新知是建立在旧知基础上的,教材的编排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也由于教科书呈现的数学知识都是思维结果,思维活动过程被掩盖了,所以,学生得模仿数学家的“再创造”进行重新认识。

3.启思路。

有的问题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很顺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此时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4.启表达(概念、结论)。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严谨性,数学语言的简洁性、规范性,有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再发现”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概念型的教学,学生的语言会出现表述不严密、不准确、不严谨的现象,这就迫切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追问,才能把概念表述清楚、准确。

二、启发的方法

1.质疑法。

有些数学知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出现思维堵塞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质疑的方法,旁敲侧击,激起思考。如三年级有这样一个问题:两桶油共重54千克,从第一桶里倒出6千克油放进第二桶后,两桶油一样重,原来两桶油各重几千克?由于孩子的思维都是顺向思维,由前到后开始思考的,而本题必须从最后一个条件入手,所以,孩子怎么也思考不出解决的办法。我就这样启发:54÷2的商27表示什么呀?27—6的差21又表示什么呢?27+6的和呢?这样的质疑,就是当学生思维短路、无法前进的时候,教师把正确答案的算式一步一步直接给出,追问学生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孩子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2.商榷法。

商榷法就是教师以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对话,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这是师生民主的一种表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诱开堵塞的大门。这种“商榷法”的启发运用,是把启发的答案直接含在问题里面,既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和力,又起到启发诱思的作用。

3.图示法。

有些数学问题,用语言启发学生不一定能理解,这时借助图示法来引导,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图示法常用的是线段图,直观、形象,学生容易理解。但是线段图只能在高年级使用,低年级的学生仍然感觉很抽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是借助缩略图来引导的。如教学“倍”的时候,我是用学生熟悉的圆形图(或者是三角形、长方形等都可以)来启发学生理解的。如:四(3)班有40本科技书,四(3)班的本数是四(1)班的4倍,四(1)班有多少本科技书?

用缩略图启发引导,更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学生更易接受。不管是线段图还是缩略图,都是借助图形来启发诱思。实际上这是数学语言之间的一种转换,把文字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

4.比较法。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是把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或类比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比较,归纳总结其异同,突出其本质特征。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防止混淆知识,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如教学《一一列举策略》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为更好地保护羊圈,王大叔准备从下列灰、黑、白3种良犬中选用牧羊犬,最少选1种,最多选3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学生独立思考试做,出现很多种列举方法,但是必须要进行优化,到底运用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快捷,我进行了这样的启发:搜集学生中典型的做法如下,放到投影上。

学生A:灰犬、黑犬、白犬各1只,有三种选法;1只灰犬和1只白犬是一种选法;1只灰犬和1只黑犬是一种选法;1只白犬和1只灰犬是一种选法;1只灰犬、1只黑犬和1只白犬都选是一种,共计七种。

学生B:灰犬1只;1只灰犬和1只白犬;1只灰犬和1只黑犬;黑犬1只;1只黑犬和1只白犬;白犬1只;1只灰犬和1只黑犬和1只白犬,共计七种。

学生C:灰1,黑2,白3。选法有:1,2,3;12,13,23;123,共计七种。

学生D:灰A,黑B,白C,选法有:A,B,C;AB,AC,BC;ABC,共计七种。

学生E:1.灰犬;2.黑犬;3.白犬;4.1只灰犬和1只白犬;5.1只灰犬和1只黑犬;6.1只白犬和1只黑犬;7.1只灰犬、1只黑犬和1只白犬。

……

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接着请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各有哪些优点。通过这样的启发,让学生自己在比较、观察、辨别中悟出数学的真谛,得出数学结论,开发思维,启迪智慧。

篇6:启发法的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启发是主攻!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 生物教学课程陈旧。生物学是一个在快速更新和发展中的学科, 其涵盖的知识也在不断改变。部分高中使用的生物教材过于陈旧, 有些内容甚至已经过时, 这些过时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会造成学生生物知识的残缺, 学生也掌握不到前沿的生物知识, 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二) 生物教学硬件设施落后。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会涉及到生物标本、实验仪器、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我国部分高校在这些方面投入不足,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内容不能很好地亲身实践。

(三) 教学方式方法落后。部分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台上长篇大论, 学生在座位上呆头呆脑的听, 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不足, 教师只顾自己阐述, 不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 不能将知识以合理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另外, 有些高校不注重生物课堂和生物实验课堂的结合, 忽略生物实验课堂的重要性, 造成生物教学质量的下降。

(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我国虽然大力宣传素质教育, 但是素质在我国高中学校的普及率并不高, 部分高校仍旧采用“考试成绩第一”的应试教育。生物教师只注重重点考试内容, 忽视学生学习生物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掌握生物知识, 不能很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最终, 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被扼杀, 导致学生自主能力学习下降。

二、启发式教学概述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手段。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进行直接的知识传授, 而是通过一定方式启发学生, 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融合了多种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 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特殊情况进行引导和指导,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使学生不只是简单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更多的是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提高自我的创新和自主意识。另外, 启发式教学对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它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更完整更积极地理解生活热爱生活, 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三、启发式教学应用分析

(一) 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生物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 向其阐述生物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 培养其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 通过情感教学启发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师为授道传业的人, 而学生是接受知识用来解决问题的人, 表面上双方不存在情感上的联结。然而, 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越来越多, 当代社会分工也需要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联系。教师与学生亦然。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感, 而有的学生则对教师比较反感。情感教育可以很好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消除他们之间的罅隙, 协同合作, 努力提升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有个人情感上的需求。教师应多详细了解学生的情感特点, 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 为自己的针对性教学做好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 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引导, 提高其学习和生活的能动意识。

(三) 通过课外教学和实验教学启发学生。生物教学不能只是单调的进行知识教学, 同样应该重视课外教学和实验教学。由于生物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 整合各方面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在课外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 建立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使其自身一步步解决问题, 加深知识在其头脑中的印象, 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另外课外教学将学生从课堂释放到大自然中, 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也使学生深入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 通过亲身观察了解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为其课堂上生物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 以互动合作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学校是一个融合了多种个体的集体, 脱离集体的学习和生活难以维持。实践表明, 集体合作中的学习趣味性更强, 对学生的启发也更大。因此, 在启发性教学中开展合作形式的互助学习十分重要。在集体合作中, 学生之间自由的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看法, 学生可以综合各种观点建立自己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 提高其之后的学习效率。另外, 教师也应和学生加强交流,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为其高效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我国教育形式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本文分析了我国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教学制度和政策亟待优化。启发式教学有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另外, 启发式教学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各方需团结互助, 学校合理利用启发式教学, 最终促进我国生物教学乃至整个教学事业的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国家和公民对高中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代表, 分析了我国新时期生物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然后引出启发式教学模式, 对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度探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现状,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兰琴.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学时代.2013 (12) :36

[2]张连慧.新时期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考.2013 (12) :55

上一篇:办公室季度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小草咏物抒怀的作文